会面在一顿晚宴中结束,而晚宴的结尾竟然是每人一小碗清汤面。
王妃特意说了一句:“出门饺子落脚面,云舟刚回来就叮嘱了,这是咱们的习俗,出门时候吃了饺子,到家了可不能缺这顿落脚面。”
贾敏更是满意,连连夸这一路上世子又细致又耐心,实在是暖心地很。
酒足饭饱,连日奔波的疲累也消弭了大半。饭后,众人连马车也没用,竟从礼亲王府的大门,一起踱着步,送林家几人回了只隔礼亲王府一条街的林府。
没错,礼亲王在林家人还没抵达云锦城的时候,便拨了一个三进三出的四合院,火速挂上了林府的牌匾。
于是云锦城的百姓,都知晓,礼亲王府对这求来的姻缘满意地不得了。
林如海本要推辞,无奈这院子已经拾掇地干干净净,各种家具物什一应俱全,只等人住进去了。
再加上礼亲王和王妃说的很是诚恳,劝说林如海夫妇,在云锦城置一处宅子容易,可是离礼亲王府近的宅子毕竟屈指可数。
有这些家产的人家一般都有家底,不着急卖,也不如自家宅子知根知底。况且,搬家、收拾宅子也得几天呢。
两个孩子大婚近在眼前,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不必分心在这些小事上。
林如海和贾敏一合计,找一处合心意的宅子确实不容易,亲家心实,不好拂了人家心意,推辞两回推却不去,便也痛快应了。
于是黛玉便回到了在云锦城的“浮光院”,大半天的功夫,马车上的东西已经卸下来,归拢地十分整洁,甚至丫鬟们轮流着去吃茶、休整。
见黛玉和春莺、月琴回来,雨荷几人自动接了春莺和月琴的班,让她们俩去休息。
几人围着黛玉,三两下给黛玉换上了一身舒适、宽松的家居衣裳。雨荷手巧,解了黛玉头上的珠翠,又给黛玉挽了一个松松的双平髻,瞬间黛玉的头上松快了很多。
那边也恰烧好了水,芳红张罗着,兑了合适的水温,还撒了黛玉喜欢的花瓣儿。黛玉舒舒服服泡了个澡,这才觉得安顿下来。
黛玉一边趴着看书,等长发晾干,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雨荷和春莺在说今天院子里的事儿。
雨荷说的好笑:“世子该是把他见过的林府都给原样儿搬了过来,你看院子门口浮光院那几个字,都是比着林府的字体临摹的。
我到了院子门口,仰头一望。咦,怎么走了半天,又回了浮光院?院子里的树,也是一颗石榴,不知从哪里挖来现种的,只是小了些。
也就世子没进过咱们姑娘的闺房,这房间布置的就和咱们原来那儿不一样。”
春莺听的哭笑不得:“你这小蹄子还挑拣上了,这屋里虽然和咱们那儿不太一样,但神仙妃子也住得了,何况只是个落脚的地方...”
黛玉用脸颊蹭了蹭柔软的棉布被褥,其实还是有些相似的,譬如代云舟知道自己喜欢棉布,更甚绸缎。
“等我想个名字,世子那儿不叫浮光院了。”黛玉忽然冒出来一句话。
“姑娘英明,不然咱们就是第三回从浮光院搬到浮光院了。”雨荷十分赞同。
于是黛玉真花了半炷香的功夫,拟了几个名字,打算第二天拿给代云舟瞧瞧。
雨荷在一旁看着黛玉写字,“朝晖、春和、景明、天光...”
“姑娘...”雨荷略通文墨,有些一言难尽:“这些是不是和浮光一样,都源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要么您看一篇别的文章吧...”
黛玉默了一默,决定不再耗费心血,浮光院就还挺好的。
第二日无事,黛玉久违地睡到日上三竿,也没人来找。
黛玉自然醒,盯着老花梨月洞门架子床上挂着的帐子上边的花样呆了半刻,直到喜相逢的花纹由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才渐渐清醒过来。
黛玉闭目想了想昨日的情景,一个是代云舟的义妹,目前不辨忠奸,需要再观察下。
再就是代云舟的父亲礼亲王,高大却消瘦,但除了消瘦之外,也没看出更多身体孱弱的症状了。
还是得问问代云舟他父亲是什么病症,万一她靠着有限的知识,能对症下个药呢?
黛玉坐起身,准备待会儿见到代云舟就问一问。
没料到不一会儿,代云舟便着人来请黛玉,说恰好马大使回城了,代云舟即刻带了马大使过来拜访林如海,等拜访完了,马大使跟着代云舟去商议办学堂的事情,黛玉如有空,可以一起。
于是黛玉便赶忙吃早点,梳妆。她有空,也兴致勃勃,想看看这个学堂是什么名堂。
正院的书房里,马大使正与林如海交谈。两人都没想到,短短几年,再见面,竟然是在离京城千里之外的地方。
而此事的促成者,竟然是两个不过十几二十岁的小辈。
“世子开明,我提的想法,都会研究一下,有些适合大清,有些不适合,这点我也发现了。”马大使不像前些年那样锋芒毕露,百样水土养百样人,大清的水土确实与英国很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并非代表大清的都是差的,相反他更喜欢这里千年不断的文化底蕴,更喜欢大清的风土人情,而英国领先的实则是技术方面。
马大使因为着实喜欢在大清的生活,又遇上了慧眼识珠的伯乐,才下定决心偷偷把家人也接过来。
事实证明,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也都喜欢云川的美食,甚至在努力学习汉语,融入当地。
想到妻儿,马大使的语气更温和了些:“我信假以时日,在世子的治理下,云川会越来越好。”
林如海也有些激动,他做鸿胪寺卿多年,虽然接触的多是依附大清的附属国,但也有一些强国。林如海不是不眼红他们提到的热武器、先进的产业和生产力......
可是在皇上面前,他只能做一个传声筒,守着祖宗的规制,不敢轻易说话。
江山代代,百年易主寻常事,可林如海害怕像马大使这般白皮肤金头发的人更朝换代、改弦易辙。
而云川,说不定是大清的变数。
哪里的百姓不是大清的百姓?
只要大清有一处好,大清便不会垮掉。
马大使与林如海两人相谈甚欢,得知林如海等黛玉完婚之后便要回京城,马大使还有些遗憾,连说那这些天还得多品尝一下云川的美食、美酒和好茶。
林如海颇有些高人神秘莫测的模样,抬手摸了摸飘逸的胡子,又挥挥手道别,说“有缘自会相见”。
代云舟、黛玉和马大使的交谈就轻松多了,特别是当马大使发现,黛玉很喜欢西方的文化,并颇有研究的时候。
“你还懂英文?”马大使着实有些惊讶了。
“一点点,a little bit。”黛玉谦虚道。
“那也很了不起了,这还是我在大清看到的第一位会英文的女士。”马大使着重强调了“女士”两个字。
黛玉奇道:“那是有男士会英文?”
代云舟对这些新鲜词也接受的很快,应道:“马大使带了一批他们国家的书籍过来,因为大家都看不懂,所以他开了英文课,准备栽培几个人来翻译成咱们的文字,他身边的书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也跟着听了几回,略通,但 a little。”
黛玉觉得有些玄幻了,一个大清朝货真价实的亲王世子,在和自己说也会一点点英文,用后世会诟病的中英文夹杂来交谈。
黛玉忽然明了,中英文夹杂也许不是国际化,也许是像代云舟一样,真的只会一点点。
黛玉笑眯眯地看着代云舟,即使是会一点点英文,在这会儿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就像她此时“不务正业”地和“外男”谈论建学堂,代云舟不以为异一般。
三个人又凑在一起,边喝茶吃点心,边规划学堂,在黛玉的建议下,还增设了女子学堂。
马大使起初有些不解:“这里没有适合女子的工作,别说在大清,在我的国家,女子也没有工作。”
黛玉却十分坚持,她先讲了一个听来的故事。在南边永州,就是唐代书法双绝之一怀素和尚的家乡,有一种文字叫做女书,是只属于女子的文字。
这并不意味着女子有多特殊,女书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她们不能读书识字,但她们也想要交流,想要有自己的思想。
如果有女子想要学习女书,她需要到娘娘庙许愿,上香焚纸,带走一本女书。等她学成,能写就一本讲述自己故事的女书时,就可以把这本女书放回娘娘庙,帮助下一个想要学习的女子。
有一个女子,不知她姓甚名谁,写道:“少时靠夫老靠子,无夫无儿靠哪人?”
见代云舟和马大使两人迟迟没有说话,黛玉平缓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说:“在云川,她能来读书,也许是为了给嫁一个好人家增加筹码,也许读那么一年两年就回去了。
但即使回到后宅,我相信她的眼界也一定会拓宽,她影响的会是一群人。
何况,只要有一个人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便不枉费一番心血。
像培养男子一般培养女子,英国没有,我们来试试,岂不是更进一步?”
于是,云川女子学堂不教三从四德,不教女红,甚至也不教琴棋书画。
教识字写作,让她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人间,可以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算数运筹,即使摆个小摊维持生计,也不会被人坑了去。
教英文,学得好的,官府直接提供职位。
......
“先...师傅从哪里来呢?”代云舟本想说先生,还没说出口,拐了个弯,称作师傅。
“识字写作,远的不说,我身边的几个丫鬟便都懂。算数运筹,紫鹃和她的义母都精通。英文么,马大使的夫人和孩子,不是现成的?”黛玉脑子转的飞快,迅速排兵布阵。
于是本该准备大婚的黛玉,又忙忙碌碌地操心起两个学堂的筹建来...
王妃特意说了一句:“出门饺子落脚面,云舟刚回来就叮嘱了,这是咱们的习俗,出门时候吃了饺子,到家了可不能缺这顿落脚面。”
贾敏更是满意,连连夸这一路上世子又细致又耐心,实在是暖心地很。
酒足饭饱,连日奔波的疲累也消弭了大半。饭后,众人连马车也没用,竟从礼亲王府的大门,一起踱着步,送林家几人回了只隔礼亲王府一条街的林府。
没错,礼亲王在林家人还没抵达云锦城的时候,便拨了一个三进三出的四合院,火速挂上了林府的牌匾。
于是云锦城的百姓,都知晓,礼亲王府对这求来的姻缘满意地不得了。
林如海本要推辞,无奈这院子已经拾掇地干干净净,各种家具物什一应俱全,只等人住进去了。
再加上礼亲王和王妃说的很是诚恳,劝说林如海夫妇,在云锦城置一处宅子容易,可是离礼亲王府近的宅子毕竟屈指可数。
有这些家产的人家一般都有家底,不着急卖,也不如自家宅子知根知底。况且,搬家、收拾宅子也得几天呢。
两个孩子大婚近在眼前,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不必分心在这些小事上。
林如海和贾敏一合计,找一处合心意的宅子确实不容易,亲家心实,不好拂了人家心意,推辞两回推却不去,便也痛快应了。
于是黛玉便回到了在云锦城的“浮光院”,大半天的功夫,马车上的东西已经卸下来,归拢地十分整洁,甚至丫鬟们轮流着去吃茶、休整。
见黛玉和春莺、月琴回来,雨荷几人自动接了春莺和月琴的班,让她们俩去休息。
几人围着黛玉,三两下给黛玉换上了一身舒适、宽松的家居衣裳。雨荷手巧,解了黛玉头上的珠翠,又给黛玉挽了一个松松的双平髻,瞬间黛玉的头上松快了很多。
那边也恰烧好了水,芳红张罗着,兑了合适的水温,还撒了黛玉喜欢的花瓣儿。黛玉舒舒服服泡了个澡,这才觉得安顿下来。
黛玉一边趴着看书,等长发晾干,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听雨荷和春莺在说今天院子里的事儿。
雨荷说的好笑:“世子该是把他见过的林府都给原样儿搬了过来,你看院子门口浮光院那几个字,都是比着林府的字体临摹的。
我到了院子门口,仰头一望。咦,怎么走了半天,又回了浮光院?院子里的树,也是一颗石榴,不知从哪里挖来现种的,只是小了些。
也就世子没进过咱们姑娘的闺房,这房间布置的就和咱们原来那儿不一样。”
春莺听的哭笑不得:“你这小蹄子还挑拣上了,这屋里虽然和咱们那儿不太一样,但神仙妃子也住得了,何况只是个落脚的地方...”
黛玉用脸颊蹭了蹭柔软的棉布被褥,其实还是有些相似的,譬如代云舟知道自己喜欢棉布,更甚绸缎。
“等我想个名字,世子那儿不叫浮光院了。”黛玉忽然冒出来一句话。
“姑娘英明,不然咱们就是第三回从浮光院搬到浮光院了。”雨荷十分赞同。
于是黛玉真花了半炷香的功夫,拟了几个名字,打算第二天拿给代云舟瞧瞧。
雨荷在一旁看着黛玉写字,“朝晖、春和、景明、天光...”
“姑娘...”雨荷略通文墨,有些一言难尽:“这些是不是和浮光一样,都源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要么您看一篇别的文章吧...”
黛玉默了一默,决定不再耗费心血,浮光院就还挺好的。
第二日无事,黛玉久违地睡到日上三竿,也没人来找。
黛玉自然醒,盯着老花梨月洞门架子床上挂着的帐子上边的花样呆了半刻,直到喜相逢的花纹由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才渐渐清醒过来。
黛玉闭目想了想昨日的情景,一个是代云舟的义妹,目前不辨忠奸,需要再观察下。
再就是代云舟的父亲礼亲王,高大却消瘦,但除了消瘦之外,也没看出更多身体孱弱的症状了。
还是得问问代云舟他父亲是什么病症,万一她靠着有限的知识,能对症下个药呢?
黛玉坐起身,准备待会儿见到代云舟就问一问。
没料到不一会儿,代云舟便着人来请黛玉,说恰好马大使回城了,代云舟即刻带了马大使过来拜访林如海,等拜访完了,马大使跟着代云舟去商议办学堂的事情,黛玉如有空,可以一起。
于是黛玉便赶忙吃早点,梳妆。她有空,也兴致勃勃,想看看这个学堂是什么名堂。
正院的书房里,马大使正与林如海交谈。两人都没想到,短短几年,再见面,竟然是在离京城千里之外的地方。
而此事的促成者,竟然是两个不过十几二十岁的小辈。
“世子开明,我提的想法,都会研究一下,有些适合大清,有些不适合,这点我也发现了。”马大使不像前些年那样锋芒毕露,百样水土养百样人,大清的水土确实与英国很不一样。
这个不一样并非代表大清的都是差的,相反他更喜欢这里千年不断的文化底蕴,更喜欢大清的风土人情,而英国领先的实则是技术方面。
马大使因为着实喜欢在大清的生活,又遇上了慧眼识珠的伯乐,才下定决心偷偷把家人也接过来。
事实证明,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也都喜欢云川的美食,甚至在努力学习汉语,融入当地。
想到妻儿,马大使的语气更温和了些:“我信假以时日,在世子的治理下,云川会越来越好。”
林如海也有些激动,他做鸿胪寺卿多年,虽然接触的多是依附大清的附属国,但也有一些强国。林如海不是不眼红他们提到的热武器、先进的产业和生产力......
可是在皇上面前,他只能做一个传声筒,守着祖宗的规制,不敢轻易说话。
江山代代,百年易主寻常事,可林如海害怕像马大使这般白皮肤金头发的人更朝换代、改弦易辙。
而云川,说不定是大清的变数。
哪里的百姓不是大清的百姓?
只要大清有一处好,大清便不会垮掉。
马大使与林如海两人相谈甚欢,得知林如海等黛玉完婚之后便要回京城,马大使还有些遗憾,连说那这些天还得多品尝一下云川的美食、美酒和好茶。
林如海颇有些高人神秘莫测的模样,抬手摸了摸飘逸的胡子,又挥挥手道别,说“有缘自会相见”。
代云舟、黛玉和马大使的交谈就轻松多了,特别是当马大使发现,黛玉很喜欢西方的文化,并颇有研究的时候。
“你还懂英文?”马大使着实有些惊讶了。
“一点点,a little bit。”黛玉谦虚道。
“那也很了不起了,这还是我在大清看到的第一位会英文的女士。”马大使着重强调了“女士”两个字。
黛玉奇道:“那是有男士会英文?”
代云舟对这些新鲜词也接受的很快,应道:“马大使带了一批他们国家的书籍过来,因为大家都看不懂,所以他开了英文课,准备栽培几个人来翻译成咱们的文字,他身边的书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也跟着听了几回,略通,但 a little。”
黛玉觉得有些玄幻了,一个大清朝货真价实的亲王世子,在和自己说也会一点点英文,用后世会诟病的中英文夹杂来交谈。
黛玉忽然明了,中英文夹杂也许不是国际化,也许是像代云舟一样,真的只会一点点。
黛玉笑眯眯地看着代云舟,即使是会一点点英文,在这会儿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就像她此时“不务正业”地和“外男”谈论建学堂,代云舟不以为异一般。
三个人又凑在一起,边喝茶吃点心,边规划学堂,在黛玉的建议下,还增设了女子学堂。
马大使起初有些不解:“这里没有适合女子的工作,别说在大清,在我的国家,女子也没有工作。”
黛玉却十分坚持,她先讲了一个听来的故事。在南边永州,就是唐代书法双绝之一怀素和尚的家乡,有一种文字叫做女书,是只属于女子的文字。
这并不意味着女子有多特殊,女书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她们不能读书识字,但她们也想要交流,想要有自己的思想。
如果有女子想要学习女书,她需要到娘娘庙许愿,上香焚纸,带走一本女书。等她学成,能写就一本讲述自己故事的女书时,就可以把这本女书放回娘娘庙,帮助下一个想要学习的女子。
有一个女子,不知她姓甚名谁,写道:“少时靠夫老靠子,无夫无儿靠哪人?”
见代云舟和马大使两人迟迟没有说话,黛玉平缓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说:“在云川,她能来读书,也许是为了给嫁一个好人家增加筹码,也许读那么一年两年就回去了。
但即使回到后宅,我相信她的眼界也一定会拓宽,她影响的会是一群人。
何况,只要有一个人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便不枉费一番心血。
像培养男子一般培养女子,英国没有,我们来试试,岂不是更进一步?”
于是,云川女子学堂不教三从四德,不教女红,甚至也不教琴棋书画。
教识字写作,让她们即使足不出户,也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人间,可以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算数运筹,即使摆个小摊维持生计,也不会被人坑了去。
教英文,学得好的,官府直接提供职位。
......
“先...师傅从哪里来呢?”代云舟本想说先生,还没说出口,拐了个弯,称作师傅。
“识字写作,远的不说,我身边的几个丫鬟便都懂。算数运筹,紫鹃和她的义母都精通。英文么,马大使的夫人和孩子,不是现成的?”黛玉脑子转的飞快,迅速排兵布阵。
于是本该准备大婚的黛玉,又忙忙碌碌地操心起两个学堂的筹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