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扶苏不孝(求收藏)
李弘借故将郭瑜支走,美好幸福的生活并没有享受多久,就被人打小报告到李治面前,于是就有了今日检查课业的一幕。
弘文馆内!
“见过父皇!”
李弘和三兄弟郑重一礼道。
“免礼!”
李治抬了抬手,传来温和的声音。
李弘这才抬起头,看着后世争议颇大的唐高宗,不禁有些恍惚。
有人说他是懦弱无能,也有人说他精明智慧,大唐在他手中版图达到了极致,却因为他导致武则天上台,让大唐险些灭国。
而此刻的李治却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认真仔细的检查一番四兄弟的课业。
“旦儿做的不错!”
四弟李旦最为年幼,但也顺利完成了蒙学的课业!
李显较为平庸勉强过关,而李贤的学问则最为惊艳,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文采非凡,就连一众弘文馆学士也赞不绝口。
很快,就轮到了李弘,所有人都知道李弘虽然年纪最长,然而贵为太子,但是学问上并没有出彩之处,唯一的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仁孝。
“弘儿,为父听说你废《春秋》,改学《史记》了?”李治显然也听说了李弘关于芈商臣弑君的言论,不由心中大慰。
自己这个儿子不但相貌和身体和自己相像,就连性格也是一般仁孝,自己当初就是靠仁孝才中三兄弟脱颖而出,成为太子。
李弘上前拱手道:“父皇明鉴,春秋之时利益崩坏,史书太过于残酷,并非孩儿这个年龄应该学习,因此儿臣认为应该改学史记,从大一统之后的秦史开始学习。”
“秦史!”
李治微微点头,如果李弘拒绝直面左传的残酷,反而会让李治失望。
而李弘提议改学史记则让李弘满意点头,先秦之时,诸国分崩离析,秦朝之后,乃是大一统的王朝,和大唐国情相同,其史书更有借鉴意义。
“启禀陛下,太子仁孝,却又如此聪慧,实乃天下之福,老臣听说太子殿下听闻陛下身体不好,特意派遣太子师郭瑜前往药王山去请回孙神医!准备让孙神医常驻长安城,为陛下诊治身体!”忽然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出列,此人正是当朝宰相上官仪。
“竟有此事?”李治眼神一闪道
“回禀父皇,确有此事,父皇和母后身体不好,儿臣牵挂在心,听闻孙神医医术高明,特意让太子师携带万贯重礼前往药王山请孙神医出山。”李弘拱手道。
“孙神医?”
李治不由一阵恍惚,他何尝不知道孙思邈的医术惊人,自己也曾经去请,甚至许下高官厚禄,然而孙思邈却并没有答应。
虽然在他看来,李弘此举虽然有沽名钓誉之嫌疑,但是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仁孝。
李治微微颔首道:“弘儿能够有如此孝心,还是诸位教得好,传旨,所有东宫教习一并重赏。”
“多谢陛下!”不少担任东宫教习的弘文馆学士面露喜色。
不枉他们大力宣传李弘去请孙神医之事,果然让陛下龙颜大悦。
“儿臣此举也有自己的一点点私心,还望父皇恕罪!”李弘上前道。() ()
“私心?你有何私心?”李治似笑非笑道。
一众弘文馆学士不由一叹,太子实在是太嫩了,你想要沽名钓誉,博取仁孝之名皇上就算明白,也不会点破,你为何要直接说出来。
再说,万一惹怒了陛下,将他们的赏赐收回,那就损失大了。
李弘不好意思道:“儿臣身体也不好,想要借着父皇的面子,将孙神医请回来,顺便给儿臣也治一治。”
“哈哈哈!”
李治顿时开怀大笑,李弘的小心思是有,但是相比于为自己尽孝之心,根本不算什么。
一众弘文馆学士也松了一口气,对李弘不由刮目相看。
一阵父慈子孝之后,很快就到了检查功课的时候。
“殿下派遣郭瑜去请孙神医,实乃仁孝,然而却不可怠慢学业,既然郭瑜不在,那就由老夫代为抽查如何!”上官仪先扬后抑道。
“有劳上官大人了!”李弘拱手道。
上官仪当下拿起史记,认真的询问李弘有关秦史的记载,依靠后世的记忆,李弘对答如流,甚至都有独到的见解,这让上官仪颇为满意。
李治看向李弘满意的点了点头,忽然话语一转道:“朕听说弘儿曾经问郭瑜扶苏自杀是孝还是不孝,不知宰相大人可曾解惑。”
上官仪闻言呆了呆,无奈道:“臣不知!”
郭瑜在李弘面前无法回答,上官仪在李治面前同样无法回答,只能再一次躲避。
李治不由露出一丝失望,随即看向李弘道:“弘儿呢,弘儿认为是孝还是不孝?”
顿时弘文馆所有教习都看向太子李弘,这种话题无论是如何回答都是错误,一旦李弘说错,恐怕他们今日所有的努力都将白废!
李弘闻言深吸一口气道:“回父皇,史书上大多同情扶苏,皆是因为其认为若能登基,定然会避免秦二世而亡的结局,然而儿臣认为,哪怕扶苏继位,恐怕大秦也难逃二世而亡的结局!”
出人意料的是,李弘竟然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语出惊人。
“不可能,一派胡言!”上官仪顿时呵斥道。
“太子殿下慎言!”一众弘文馆大学士也纷纷劝谏道。
李治大手一挥,众人顿时默然。
再度看向李弘之时,李治神色莫名道:“继续说下去!”
李弘不理会一众大学士示警的眼神,而是郑重道:“儿臣日夜翻看秦史,发现从秦朝一统天下到始皇帝死,才不过十年左右,虽然颁布了车同文书同轨修建秦直道等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然而仅仅十年,并不足以让六国百姓忘记灭国之仇,哪怕扶苏再仁义也不行!六国注定会在始皇帝死后反叛。
上官仪当即辩驳道:“就算六国注定反叛,那扶苏施展仁政,麾下更有蒙恬兄弟等大将,更有关中、骊山、岭南军团,未尝不能再度平定天下,怎会依旧二世而亡!”
就连李治也眉头一皱,不解的看着李弘。
李弘昂然道:“孩儿说大秦会二世而亡,因为扶苏不孝!”
弘文馆内!
“见过父皇!”
李弘和三兄弟郑重一礼道。
“免礼!”
李治抬了抬手,传来温和的声音。
李弘这才抬起头,看着后世争议颇大的唐高宗,不禁有些恍惚。
有人说他是懦弱无能,也有人说他精明智慧,大唐在他手中版图达到了极致,却因为他导致武则天上台,让大唐险些灭国。
而此刻的李治却是一个合格的父亲,认真仔细的检查一番四兄弟的课业。
“旦儿做的不错!”
四弟李旦最为年幼,但也顺利完成了蒙学的课业!
李显较为平庸勉强过关,而李贤的学问则最为惊艳,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文采非凡,就连一众弘文馆学士也赞不绝口。
很快,就轮到了李弘,所有人都知道李弘虽然年纪最长,然而贵为太子,但是学问上并没有出彩之处,唯一的能拿得出手的就是仁孝。
“弘儿,为父听说你废《春秋》,改学《史记》了?”李治显然也听说了李弘关于芈商臣弑君的言论,不由心中大慰。
自己这个儿子不但相貌和身体和自己相像,就连性格也是一般仁孝,自己当初就是靠仁孝才中三兄弟脱颖而出,成为太子。
李弘上前拱手道:“父皇明鉴,春秋之时利益崩坏,史书太过于残酷,并非孩儿这个年龄应该学习,因此儿臣认为应该改学史记,从大一统之后的秦史开始学习。”
“秦史!”
李治微微点头,如果李弘拒绝直面左传的残酷,反而会让李治失望。
而李弘提议改学史记则让李弘满意点头,先秦之时,诸国分崩离析,秦朝之后,乃是大一统的王朝,和大唐国情相同,其史书更有借鉴意义。
“启禀陛下,太子仁孝,却又如此聪慧,实乃天下之福,老臣听说太子殿下听闻陛下身体不好,特意派遣太子师郭瑜前往药王山去请回孙神医!准备让孙神医常驻长安城,为陛下诊治身体!”忽然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出列,此人正是当朝宰相上官仪。
“竟有此事?”李治眼神一闪道
“回禀父皇,确有此事,父皇和母后身体不好,儿臣牵挂在心,听闻孙神医医术高明,特意让太子师携带万贯重礼前往药王山请孙神医出山。”李弘拱手道。
“孙神医?”
李治不由一阵恍惚,他何尝不知道孙思邈的医术惊人,自己也曾经去请,甚至许下高官厚禄,然而孙思邈却并没有答应。
虽然在他看来,李弘此举虽然有沽名钓誉之嫌疑,但是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仁孝。
李治微微颔首道:“弘儿能够有如此孝心,还是诸位教得好,传旨,所有东宫教习一并重赏。”
“多谢陛下!”不少担任东宫教习的弘文馆学士面露喜色。
不枉他们大力宣传李弘去请孙神医之事,果然让陛下龙颜大悦。
“儿臣此举也有自己的一点点私心,还望父皇恕罪!”李弘上前道。() ()
“私心?你有何私心?”李治似笑非笑道。
一众弘文馆学士不由一叹,太子实在是太嫩了,你想要沽名钓誉,博取仁孝之名皇上就算明白,也不会点破,你为何要直接说出来。
再说,万一惹怒了陛下,将他们的赏赐收回,那就损失大了。
李弘不好意思道:“儿臣身体也不好,想要借着父皇的面子,将孙神医请回来,顺便给儿臣也治一治。”
“哈哈哈!”
李治顿时开怀大笑,李弘的小心思是有,但是相比于为自己尽孝之心,根本不算什么。
一众弘文馆学士也松了一口气,对李弘不由刮目相看。
一阵父慈子孝之后,很快就到了检查功课的时候。
“殿下派遣郭瑜去请孙神医,实乃仁孝,然而却不可怠慢学业,既然郭瑜不在,那就由老夫代为抽查如何!”上官仪先扬后抑道。
“有劳上官大人了!”李弘拱手道。
上官仪当下拿起史记,认真的询问李弘有关秦史的记载,依靠后世的记忆,李弘对答如流,甚至都有独到的见解,这让上官仪颇为满意。
李治看向李弘满意的点了点头,忽然话语一转道:“朕听说弘儿曾经问郭瑜扶苏自杀是孝还是不孝,不知宰相大人可曾解惑。”
上官仪闻言呆了呆,无奈道:“臣不知!”
郭瑜在李弘面前无法回答,上官仪在李治面前同样无法回答,只能再一次躲避。
李治不由露出一丝失望,随即看向李弘道:“弘儿呢,弘儿认为是孝还是不孝?”
顿时弘文馆所有教习都看向太子李弘,这种话题无论是如何回答都是错误,一旦李弘说错,恐怕他们今日所有的努力都将白废!
李弘闻言深吸一口气道:“回父皇,史书上大多同情扶苏,皆是因为其认为若能登基,定然会避免秦二世而亡的结局,然而儿臣认为,哪怕扶苏继位,恐怕大秦也难逃二世而亡的结局!”
出人意料的是,李弘竟然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语出惊人。
“不可能,一派胡言!”上官仪顿时呵斥道。
“太子殿下慎言!”一众弘文馆大学士也纷纷劝谏道。
李治大手一挥,众人顿时默然。
再度看向李弘之时,李治神色莫名道:“继续说下去!”
李弘不理会一众大学士示警的眼神,而是郑重道:“儿臣日夜翻看秦史,发现从秦朝一统天下到始皇帝死,才不过十年左右,虽然颁布了车同文书同轨修建秦直道等一系列维护统一的措施,然而仅仅十年,并不足以让六国百姓忘记灭国之仇,哪怕扶苏再仁义也不行!六国注定会在始皇帝死后反叛。
上官仪当即辩驳道:“就算六国注定反叛,那扶苏施展仁政,麾下更有蒙恬兄弟等大将,更有关中、骊山、岭南军团,未尝不能再度平定天下,怎会依旧二世而亡!”
就连李治也眉头一皱,不解的看着李弘。
李弘昂然道:“孩儿说大秦会二世而亡,因为扶苏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