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咏鹅》
唐诗三百首乃是东宫所编撰,具有一定的官方性质,而排在第一位定然会受到最先关注,李弘竟然让咏鹅排在第一位,那骆宾王的大名恐怕立即会响彻大唐!
李弘大手一挥道:“我等编撰《唐诗三百首》的目的乃是让大唐诗词大兴,而并非沽名钓誉。骆宾王素来有神童之称,天下谁人能够在七岁写出如此佳作,将《咏鹅》排在第一,正好可以借助骆宾王的事迹,激励大唐稚童向学,写出更多佳作!”
在李弘看来,最初版的唐诗三百首除了骆宾王之外,一个能打的也没有,就连后世赫赫有名的初唐四杰,其他三位都很年轻,并没有佳作传世。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唐诗坛能打的只有一个骆宾王!而且还是其七岁所做的诗篇!
“用《咏鹅》来激励诗坛!”
郭瑜等人想了想,不由微微点头,如此一来,《咏鹅》排在第一,倒也说得过去。
“我等谨遵太子殿下之令!”郭瑜点头道。
当然郭瑜等人想的自然更多,李弘很显然对《咏鹅》颇为喜爱,再加上骆宾王乃是年青一代的文士,而李弘大不了多少。
“或许李弘看重的并非是咏鹅,而是骆宾王这个人!”
一众东宫官员眉头一皱,东宫乃是大唐储君,常年配备文武官员,很显然骆宾王已经进入了太子殿下的视线,被千金买马骨!
果然!李弘仅仅指定了骆宾王的咏鹅,其他的两百九十九篇,全部交给郭瑜等人排列,
好在唐诗的字数不多,大多是五言、七言,再多再加上一些乐府体,不过十多日,东宫竟然将唐诗三百首编撰的七七八八!
“太子殿下,最后十多首实在是难分伯仲,若是全部废弃未免遗憾,若是全部采用,却又超出三百之数?”郭瑜为难道。
李弘大手一挥道:“三百乃是虚数,三百多也是三百,既然都是佳作,那就全部录用!”
虽然在李弘看来如今的唐诗三百篇乃是矮子里挑将军,根本达不到后世的标准,但是谁让他现在乃是宽容、仁孝的太子,自然要给宽容待人,无需介意这两三个名额。
“太子英明!”
东宫一众属官对此并不意外,毕竟李弘行事比较宽和,自然不会介意这几个名额!
而为首的郭瑜却脸色晦明,太子殿下的确一如既往的宽和,无论是废《春秋》学《史记》,还是请回孙思邈改变进学时间,再加上刚刚钦点《骆宾王》为唐诗三百篇第一,都证明这个太子已经快要脱离他们的掌控。
这对文官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更加愿意李弘做一个尊师重道,虚怀纳谏,一心向儒的未来储君。
“太子殿下一心想让《唐诗三百首》尽快编撰完成,却不知《唐诗三百首》编纂完成之时,就是他们弹劾太子之日!”
郭瑜看着宽和的李弘心中犹豫,随即又坚定起来,太子殿下年纪还小,他们作为东宫属官,有责任引导太子殿下,希望太子殿下日后定然会理解他们的苦心。
长安城乃是大唐的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汇集天下的诗篇,再加上诗篇大多都是五言七言,字数极少!() ()
在东宫上下的努力下,最初版的《唐诗三百首》新鲜出炉。
“恭喜太子殿下,再次编成一书!”东宫上下一片恭维!
李弘看着只和后世一篇相同的《唐诗三百首》,不由哈哈一笑,有了唐诗三百首作为激励,唐诗恐怕会达到一个新的顶点!
“本宫可不敢居功,全赖诸位鼎力相助,方有此书诞生!”李弘一如既往,谦恭有礼道。
一众东宫属官也是喜笑颜开,毕竟能够参与编撰《唐诗三百首》,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既然此书已成,不如趁着皇上要去弘文馆之际,献给皇上如何!”郭瑜心中一动上前提议道。
“如此甚好!”其他东宫属官也纷纷响应。
李弘自然也从善如流,毕竟唐诗三百首一出,让他的声望大涨,对稳定太子之位颇有好处,他自然不会拒绝。
……………………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弘文馆内,李治和武媚娘联袂而来,如今武媚娘替李治处理政务,在朝中的权势和李治一般无二,再加上东宫上奏,太子又编撰成一书,武媚娘自然也理所当然的随同。
上官仪却眉头一皱,李治乃是帝王,他们参拜李治乃是理所应当,而武媚娘乃是皇后,一介女子之身,如何承担他们用帝王之礼参拜。
而且李治身体不好,原本需要宰相来分担政务,武媚娘却横插一手,全权代理李治处理政务,这让身为宰相的上官仪颇为不满。
“听说弘儿又编成一书?”武媚娘看向李弘,一脸欣慰道。
李弘从终南药王山请回了孙思邈,让她趁机解了贺兰蓉儿封为九嫔的危机,确保了后宫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如今李弘又编撰成书,自然让武媚娘颇为欣慰。
李治也微微点头,李弘之前就已经编撰成了《瑶山玉彩》,让他龙颜大悦,大加赏赐,如今李弘再次编撰一书,自然也让他颇为满意。
“启禀父皇母后,此乃孩儿编撰的《唐诗三百首》!还请父皇母后过目!”李弘当下奉上刚刚编成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李治接过诗篇一看,不由一愣,他发现此书和李弘编撰的瑶山玉彩简直是同一套路,瑶山玉彩编撰的乃是古往今来的优秀文章,而李弘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则是收集大唐优秀的诗作整理成册。
而且诗作字体很少,再加上东宫之人相助,这才让李弘在短时间内又编成一书!这风格虽然一脉相承,但是总感觉有些投机取巧!
武媚娘哪里不知道李治所想,当下打着圆场道:“弘儿年纪轻轻,就能连续编成两书,只是弘儿将此取名《唐诗三百首》,未免太过于直白了。”
武媚娘打心底还是欣赏《瑶山玉彩》,毕竟李弘作为太子,自然不需要出书来获利,而是为了彰显治学,自然书名的格调越高越好。
李弘大手一挥道:“我等编撰《唐诗三百首》的目的乃是让大唐诗词大兴,而并非沽名钓誉。骆宾王素来有神童之称,天下谁人能够在七岁写出如此佳作,将《咏鹅》排在第一,正好可以借助骆宾王的事迹,激励大唐稚童向学,写出更多佳作!”
在李弘看来,最初版的唐诗三百首除了骆宾王之外,一个能打的也没有,就连后世赫赫有名的初唐四杰,其他三位都很年轻,并没有佳作传世。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唐诗坛能打的只有一个骆宾王!而且还是其七岁所做的诗篇!
“用《咏鹅》来激励诗坛!”
郭瑜等人想了想,不由微微点头,如此一来,《咏鹅》排在第一,倒也说得过去。
“我等谨遵太子殿下之令!”郭瑜点头道。
当然郭瑜等人想的自然更多,李弘很显然对《咏鹅》颇为喜爱,再加上骆宾王乃是年青一代的文士,而李弘大不了多少。
“或许李弘看重的并非是咏鹅,而是骆宾王这个人!”
一众东宫官员眉头一皱,东宫乃是大唐储君,常年配备文武官员,很显然骆宾王已经进入了太子殿下的视线,被千金买马骨!
果然!李弘仅仅指定了骆宾王的咏鹅,其他的两百九十九篇,全部交给郭瑜等人排列,
好在唐诗的字数不多,大多是五言、七言,再多再加上一些乐府体,不过十多日,东宫竟然将唐诗三百首编撰的七七八八!
“太子殿下,最后十多首实在是难分伯仲,若是全部废弃未免遗憾,若是全部采用,却又超出三百之数?”郭瑜为难道。
李弘大手一挥道:“三百乃是虚数,三百多也是三百,既然都是佳作,那就全部录用!”
虽然在李弘看来如今的唐诗三百篇乃是矮子里挑将军,根本达不到后世的标准,但是谁让他现在乃是宽容、仁孝的太子,自然要给宽容待人,无需介意这两三个名额。
“太子英明!”
东宫一众属官对此并不意外,毕竟李弘行事比较宽和,自然不会介意这几个名额!
而为首的郭瑜却脸色晦明,太子殿下的确一如既往的宽和,无论是废《春秋》学《史记》,还是请回孙思邈改变进学时间,再加上刚刚钦点《骆宾王》为唐诗三百篇第一,都证明这个太子已经快要脱离他们的掌控。
这对文官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他们更加愿意李弘做一个尊师重道,虚怀纳谏,一心向儒的未来储君。
“太子殿下一心想让《唐诗三百首》尽快编撰完成,却不知《唐诗三百首》编纂完成之时,就是他们弹劾太子之日!”
郭瑜看着宽和的李弘心中犹豫,随即又坚定起来,太子殿下年纪还小,他们作为东宫属官,有责任引导太子殿下,希望太子殿下日后定然会理解他们的苦心。
长安城乃是大唐的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汇集天下的诗篇,再加上诗篇大多都是五言七言,字数极少!() ()
在东宫上下的努力下,最初版的《唐诗三百首》新鲜出炉。
“恭喜太子殿下,再次编成一书!”东宫上下一片恭维!
李弘看着只和后世一篇相同的《唐诗三百首》,不由哈哈一笑,有了唐诗三百首作为激励,唐诗恐怕会达到一个新的顶点!
“本宫可不敢居功,全赖诸位鼎力相助,方有此书诞生!”李弘一如既往,谦恭有礼道。
一众东宫属官也是喜笑颜开,毕竟能够参与编撰《唐诗三百首》,自然也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既然此书已成,不如趁着皇上要去弘文馆之际,献给皇上如何!”郭瑜心中一动上前提议道。
“如此甚好!”其他东宫属官也纷纷响应。
李弘自然也从善如流,毕竟唐诗三百首一出,让他的声望大涨,对稳定太子之位颇有好处,他自然不会拒绝。
……………………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弘文馆内,李治和武媚娘联袂而来,如今武媚娘替李治处理政务,在朝中的权势和李治一般无二,再加上东宫上奏,太子又编撰成一书,武媚娘自然也理所当然的随同。
上官仪却眉头一皱,李治乃是帝王,他们参拜李治乃是理所应当,而武媚娘乃是皇后,一介女子之身,如何承担他们用帝王之礼参拜。
而且李治身体不好,原本需要宰相来分担政务,武媚娘却横插一手,全权代理李治处理政务,这让身为宰相的上官仪颇为不满。
“听说弘儿又编成一书?”武媚娘看向李弘,一脸欣慰道。
李弘从终南药王山请回了孙思邈,让她趁机解了贺兰蓉儿封为九嫔的危机,确保了后宫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如今李弘又编撰成书,自然让武媚娘颇为欣慰。
李治也微微点头,李弘之前就已经编撰成了《瑶山玉彩》,让他龙颜大悦,大加赏赐,如今李弘再次编撰一书,自然也让他颇为满意。
“启禀父皇母后,此乃孩儿编撰的《唐诗三百首》!还请父皇母后过目!”李弘当下奉上刚刚编成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李治接过诗篇一看,不由一愣,他发现此书和李弘编撰的瑶山玉彩简直是同一套路,瑶山玉彩编撰的乃是古往今来的优秀文章,而李弘编撰的唐诗三百首则是收集大唐优秀的诗作整理成册。
而且诗作字体很少,再加上东宫之人相助,这才让李弘在短时间内又编成一书!这风格虽然一脉相承,但是总感觉有些投机取巧!
武媚娘哪里不知道李治所想,当下打着圆场道:“弘儿年纪轻轻,就能连续编成两书,只是弘儿将此取名《唐诗三百首》,未免太过于直白了。”
武媚娘打心底还是欣赏《瑶山玉彩》,毕竟李弘作为太子,自然不需要出书来获利,而是为了彰显治学,自然书名的格调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