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李治:改年号狂魔
麟德二年匆匆而过,这一年在大唐发生了太多事情,宰相上官仪在闹市斩杀,太子大婚,迁都风波,太子监国…………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大唐的脚步继续前进,转眼间,大唐就来到了麟德三年,
不,应该是乾封元年。
“皇上有令,改年号为乾封!”
新春大朝会,洛阳紫薇殿内,百官云集,
李弘虽然还没有卸下监国之令,但是朝堂的大权都已经转移到了洛阳,武媚娘已经出了月子,再一次接管朝堂大权。
百官嘴角一抽,谁也没有想到李治和武媚娘开朝第一令就是改年号!而且麟德总共才用了两年而已,李治和武媚娘简直是改年号狂魔。
宰相许敬宗却恭维道:“皇上和皇后英明,我大唐迁都洛阳,百官在此乾元殿奏对,年号为乾最为贴切,而今年同时也是皇上泰山封禅之年,再取一个封字,年号乾封实乃名至实归。”
李治不由面露得意,乾封乃是他呕心沥血想出的年号,如今被许敬宗当众恭维,自然心中大为惬意。
“泰山封禅!”
百官心中一动,顿时明白了李弘年号的意义,原来意指泰山封禅。
礼部尚书刘祥道当即出列道:“启禀陛下,如今天下安定万国来朝,各国使节,宗室诸王,各地刺史皆齐聚洛阳,祈求跟随陛下泰山封禅!”
刘祥道说的乃是场面话,然而任谁都知道这些都是李治准备泰山封禅召集而来。
“准!一应泰山封禅的事宜皆由刘爱卿安排!”
李治龙颜大悦道。
刘祥道闻言,不由看了垂帘后面的武媚娘一眼,郑重道:“启禀陛下,泰山封禅一切事物皆已经准备妥当,唯有亚献和终献的循序还未定下来。”
李治闻言眼神一闪道:“哦!历代泰山封禅的帝王亚献和终献是如何安排的?”
刘祥道低头道:“启禀皇上,历代泰山封禅乃是皇帝携带百官前往泰山封禅,皇上乃是主献,宰相乃是亚献。”
李治闻言点了点头道:“既然历代礼仪如此,不如按此顺序泰山封禅,由宰相许敬宗担任亚献!”
许敬宗闻言不由大喜,一旦他代表百官主持亚献泰山封禅,那岂不是足以名垂千古。
“咳!”
突然武媚娘微不可闻的咳嗽一声,却如同在许敬宗耳边犹如惊雷。
许敬宗心中电光火石之下,当即俯首道:“多谢陛下看重,然而微臣却愧不敢当亚献之名。”
武媚娘顺势道:“许大人这是何意?”
许敬宗俯首道:“微臣刚刚继任宰相之位,寸功未立,恐怕无颜担任泰山封禅的亚献,大唐有如此政绩,全赖皇上和皇后的英明,微臣认为皇后之功远胜于微臣,方才是亚献的最佳人选。”
“奸臣!毫无风骨!”
满朝百官看着堂堂一国宰相,竟然毫无风度的吹捧武媚娘,不由嘴角一抽。
武媚娘听闻连连推辞道:“本宫乃是一介女子之身,如何能够担任泰山封禅亚献。”
许敬宗慷慨道:“皇后虽然女子之身,但是巾帼不让须眉,协助皇上治理朝政,从未有过失误,方才有我大唐盛况,微臣亦甘拜下风。”() ()
“然也,臣等赞同皇后担任亚献!”
一众朝臣纷纷响应道。
李治顿时脸色一沉,亚献可不是简单的前往泰山一趟,需要祷告上天,武媚娘参与朝政,本就手握大权,如果再担任泰山封禅的亚献,恐怕会尾大不掉。
就在此刻,一个身穿蟒服之人越众而出,朗声道:“本王反对皇后担任亚献之位。”
百官眼神一凝,立即看向来人,发现霍然是韩王李元嘉。
韩王李元嘉乃是太祖李渊的十一子,其自幼天资聪慧才华不凡,备受李渊宠爱,在朝野名望极高,辈分上更是李治的叔叔。
这一次,李治泰山封禅,自然要带着李唐宗室,地位最高的李元嘉自然也在其列。
李治松了一口气,配合道:“王叔何出此言,按照功绩,皇后足以担当泰山封禅亚献。”
李元嘉自持辈分长,当下傲然道:“皇后虽然功劳颇高,但是泰山封禅毕竟是祭拜上天,若是女子担任亚献,惹怒了上天降下惩罚恐怕我大唐社稷危亦!”
武媚娘牝鸡司晨,以皇后之身临朝听政,假以时日必将是下一个吕后,要知道吕后掌权之后,可没少杀刘姓诸王,险些颠覆刘家江山,李唐皇室自然对此忧心忡忡。
李元嘉自然不愿意让武媚娘担任泰山封禅的亚献,来巩固地位。
而且武媚娘曾经担任过李世民的才人,其身份极为尴尬,李唐皇室不待见武媚娘。
李治顺势点头道:“王叔的担忧也未尝没有道理。”
武媚娘闻言顿时脸色一沉,再度示意刘祥道。
刘祥道硬着头皮道:“皇后参加泰山封禅并非没有先例,汉光武帝刘秀泰山封禅之时就是和其皇后阴丽华一起,皇后的功绩更胜阴丽华,足以担任泰山封禅亚献重担。”
“刘大人所言甚是!”
武媚娘一系人手纷纷附和道。
而太子一脉的官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然不愿意因此得罪武媚娘,依旧保持沉默。
李元嘉看到武媚娘一脉人多势众,脸色一变,更加觉得皇室的担忧并非无稽之谈。
就在此刻,有一个身穿蟒服的中年出列道:“臣兄也反对皇后担任亚献!”
“越王李贞!”
百官不由一凛,又一个重量级的皇室之人反对武媚娘。
越王李贞乃是太宗第八子,乃是李治的兄长,同时也是大唐的实权王爷之一。
“皇兄这是为何?”李治状作不悦道。
李贞朗声道:“要说到功绩,臣弟听说太子仁孝,又在长安城试车秦驰道成功,足以达到一日八百里的急速,此乃天大的喜事,有大功于我大唐社稷,臣兄认为太子侄儿的功绩,足以担任亚献之位。”
“秦驰道试车成功!”
“太子担任亚献之位!”
满朝百官一片哗然,毕竟秦驰道试车成功的早已经传来,百官有所耳闻,自然知道如此快的速度对大唐的好处。
而且太子乃是当朝储君,又立下如此汗马功劳,担当亚献也是理所当然。
一时之间,百官不由看向武媚娘,母子相争亚献之位,不知道武媚娘会如何选择。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止大唐的脚步继续前进,转眼间,大唐就来到了麟德三年,
不,应该是乾封元年。
“皇上有令,改年号为乾封!”
新春大朝会,洛阳紫薇殿内,百官云集,
李弘虽然还没有卸下监国之令,但是朝堂的大权都已经转移到了洛阳,武媚娘已经出了月子,再一次接管朝堂大权。
百官嘴角一抽,谁也没有想到李治和武媚娘开朝第一令就是改年号!而且麟德总共才用了两年而已,李治和武媚娘简直是改年号狂魔。
宰相许敬宗却恭维道:“皇上和皇后英明,我大唐迁都洛阳,百官在此乾元殿奏对,年号为乾最为贴切,而今年同时也是皇上泰山封禅之年,再取一个封字,年号乾封实乃名至实归。”
李治不由面露得意,乾封乃是他呕心沥血想出的年号,如今被许敬宗当众恭维,自然心中大为惬意。
“泰山封禅!”
百官心中一动,顿时明白了李弘年号的意义,原来意指泰山封禅。
礼部尚书刘祥道当即出列道:“启禀陛下,如今天下安定万国来朝,各国使节,宗室诸王,各地刺史皆齐聚洛阳,祈求跟随陛下泰山封禅!”
刘祥道说的乃是场面话,然而任谁都知道这些都是李治准备泰山封禅召集而来。
“准!一应泰山封禅的事宜皆由刘爱卿安排!”
李治龙颜大悦道。
刘祥道闻言,不由看了垂帘后面的武媚娘一眼,郑重道:“启禀陛下,泰山封禅一切事物皆已经准备妥当,唯有亚献和终献的循序还未定下来。”
李治闻言眼神一闪道:“哦!历代泰山封禅的帝王亚献和终献是如何安排的?”
刘祥道低头道:“启禀皇上,历代泰山封禅乃是皇帝携带百官前往泰山封禅,皇上乃是主献,宰相乃是亚献。”
李治闻言点了点头道:“既然历代礼仪如此,不如按此顺序泰山封禅,由宰相许敬宗担任亚献!”
许敬宗闻言不由大喜,一旦他代表百官主持亚献泰山封禅,那岂不是足以名垂千古。
“咳!”
突然武媚娘微不可闻的咳嗽一声,却如同在许敬宗耳边犹如惊雷。
许敬宗心中电光火石之下,当即俯首道:“多谢陛下看重,然而微臣却愧不敢当亚献之名。”
武媚娘顺势道:“许大人这是何意?”
许敬宗俯首道:“微臣刚刚继任宰相之位,寸功未立,恐怕无颜担任泰山封禅的亚献,大唐有如此政绩,全赖皇上和皇后的英明,微臣认为皇后之功远胜于微臣,方才是亚献的最佳人选。”
“奸臣!毫无风骨!”
满朝百官看着堂堂一国宰相,竟然毫无风度的吹捧武媚娘,不由嘴角一抽。
武媚娘听闻连连推辞道:“本宫乃是一介女子之身,如何能够担任泰山封禅亚献。”
许敬宗慷慨道:“皇后虽然女子之身,但是巾帼不让须眉,协助皇上治理朝政,从未有过失误,方才有我大唐盛况,微臣亦甘拜下风。”() ()
“然也,臣等赞同皇后担任亚献!”
一众朝臣纷纷响应道。
李治顿时脸色一沉,亚献可不是简单的前往泰山一趟,需要祷告上天,武媚娘参与朝政,本就手握大权,如果再担任泰山封禅的亚献,恐怕会尾大不掉。
就在此刻,一个身穿蟒服之人越众而出,朗声道:“本王反对皇后担任亚献之位。”
百官眼神一凝,立即看向来人,发现霍然是韩王李元嘉。
韩王李元嘉乃是太祖李渊的十一子,其自幼天资聪慧才华不凡,备受李渊宠爱,在朝野名望极高,辈分上更是李治的叔叔。
这一次,李治泰山封禅,自然要带着李唐宗室,地位最高的李元嘉自然也在其列。
李治松了一口气,配合道:“王叔何出此言,按照功绩,皇后足以担当泰山封禅亚献。”
李元嘉自持辈分长,当下傲然道:“皇后虽然功劳颇高,但是泰山封禅毕竟是祭拜上天,若是女子担任亚献,惹怒了上天降下惩罚恐怕我大唐社稷危亦!”
武媚娘牝鸡司晨,以皇后之身临朝听政,假以时日必将是下一个吕后,要知道吕后掌权之后,可没少杀刘姓诸王,险些颠覆刘家江山,李唐皇室自然对此忧心忡忡。
李元嘉自然不愿意让武媚娘担任泰山封禅的亚献,来巩固地位。
而且武媚娘曾经担任过李世民的才人,其身份极为尴尬,李唐皇室不待见武媚娘。
李治顺势点头道:“王叔的担忧也未尝没有道理。”
武媚娘闻言顿时脸色一沉,再度示意刘祥道。
刘祥道硬着头皮道:“皇后参加泰山封禅并非没有先例,汉光武帝刘秀泰山封禅之时就是和其皇后阴丽华一起,皇后的功绩更胜阴丽华,足以担任泰山封禅亚献重担。”
“刘大人所言甚是!”
武媚娘一系人手纷纷附和道。
而太子一脉的官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然不愿意因此得罪武媚娘,依旧保持沉默。
李元嘉看到武媚娘一脉人多势众,脸色一变,更加觉得皇室的担忧并非无稽之谈。
就在此刻,有一个身穿蟒服的中年出列道:“臣兄也反对皇后担任亚献!”
“越王李贞!”
百官不由一凛,又一个重量级的皇室之人反对武媚娘。
越王李贞乃是太宗第八子,乃是李治的兄长,同时也是大唐的实权王爷之一。
“皇兄这是为何?”李治状作不悦道。
李贞朗声道:“要说到功绩,臣弟听说太子仁孝,又在长安城试车秦驰道成功,足以达到一日八百里的急速,此乃天大的喜事,有大功于我大唐社稷,臣兄认为太子侄儿的功绩,足以担任亚献之位。”
“秦驰道试车成功!”
“太子担任亚献之位!”
满朝百官一片哗然,毕竟秦驰道试车成功的早已经传来,百官有所耳闻,自然知道如此快的速度对大唐的好处。
而且太子乃是当朝储君,又立下如此汗马功劳,担当亚献也是理所当然。
一时之间,百官不由看向武媚娘,母子相争亚献之位,不知道武媚娘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