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元二十五年,腊月廿二。细雪裹挟着寒风,洋洋洒洒落了一地,铺遍了京都的大街小巷。

    虽过了亥时,但行人络绎不绝,连着不少孩童都拿着花灯,嬉闹在挂满灯笼的闹市中。

    “腊廿二,冬夜来。晋安生辰献贺礼,来年公主护东阳。”

    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很快就传开了。

    是了,今天是东阳国晋安公主的生辰。

    此刻的公主府中,来来往往的人皆是来道贺的。卫知凝喝得有些多了,晃了晃有些晕的脑袋,站起身来,对身旁的人道:“阿凛,我去后院休息会儿,你招待着些。”

    她步子虚浮,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刚从外头走进来的婢女一惊,“公主,您慢些走,奴婢扶着您。”

    她悄然回头,给依旧坐在位置上的男人递了个眼色,张口却无声吐出两个字。

    后院中,卫知凝对婢女摆了摆手,“你先下去吧,本宫就在此处歇会儿。”

    她坐在石凳上,微微泛红的脸蛋儿稍稍仰起,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今年的除夕夜竟是格外的冷。

    “母妃,儿臣想您......”卫知凝的眼眶中蓄了些泪,却倔强地不肯让它落下来,“您说您终于可以去阎王殿寻那西楚国的老皇帝做个伴儿了,那儿臣怎么办?儿臣......”

    她轻叹一口气,声音放得更轻,似乎只是在说给自己听一般,“儿臣只能是这东阳国的晋安公主。”

    “凝儿。”

    瞥见是皇帝往自己的方向走来,卫知凝连忙上前行礼,“父皇,您怎么来了?”

    “往年你的生辰,都是你母妃陪着你的,如今她去了,朕生怕你难受,便想着出宫来看看你。”皇帝负手而立,瞧着池中的一派颓败,蹙了蹙眉:“到底是许久未来了,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啊。”

    卫知凝顿了顿,垂在双侧的手不由紧握成拳,连带着身体都不自觉地轻颤。半晌,她才深吸一口气,掩下眸中复杂的神色,“父皇,儿臣是晋安公主,即便如今嫁给了昌宜世子,儿臣的身份也该先是一国之公主,然后才是阿凛的妻。”

    “晋安公主?”皇帝勾了勾唇角,眸光落在她的身后,“可是,东阳国本就不该有晋安公主。”

    随着皇帝的话音落,一把长剑便刺穿了卫知凝的胸膛,她怔愣不过片刻,旋即便笑出了声。

    对于皇帝话中的意思,她是再明白不过,东阳国不需要一个与东阳皇室没有任何血缘的公主;东阳国更不需要一个在民间威望颇高的公主。

    而当她认识到这一切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长剑狠狠从她的身体中拔出,卫知凝倒在雪地中,鲜血低落在纯白的地面,是更加刺眼的红。

    她听到身后那道声音说:“皇上,微臣会把这件事处理好的,绝对不会脏了皇上您的手。”

    皇帝点了点头,“是时候该结束了,朕的东阳国,绝不容许任何人越过朕。”

    他拂袖而去,没再给过卫知凝一个眼神。

    刘济凛走到了卫知凝的跟前,粗鲁地捏住她的下颔,逼迫她与自己对视,“卫知凝,像你这样血脉不纯、野心昭昭的女人,你猜会有什么下场?”

    他笑得恶劣,眸中尽是扭曲的邪恶,“从受万人敬仰,到被人唾弃辱骂,这便是你的结局,光是想想就让人兴奋,你说是不是啊,凝儿?”

    “刘济凛,本宫最看不起的,便是你这一副喜欢谄媚讨好、栽赃诬陷的嘴脸。”卫知凝嘲讽地勾起唇角,“当一条皇帝的走狗,下一个死的,便是你。”

    当朝的皇帝,杀人如麻,忠臣、能臣,最终都会变成一具可怕的尸骨。

    因为他,容不下。

    刘济凛松开了手,站起身来,“你也就只能在死前乘点口舌之快了,本世子不与你计较。来人,将这个妄图想要得到东阳国的西楚国奸细,挂到城门口去,好好让人瞧瞧。”

    “是。”

    一夜之间,整个京都变了样,大街小巷传什么的都有。

    “以前只听闻晋安公主骄纵跋扈、目中无人,看来都是装的啊。”

    “没想到啊,堂堂晋安公主,竟然妄图成为东阳国的女帝?看来昨晚上那首童谣,大抵是这女人故意为之了!”

    “谁说不是呢?从古至今,哪里有女子当政的先例?”

    “异想天开罢了。要我说啊,女人还是在家乖乖相夫教子的好。”

    “是啊,抢了男人带兵打仗的活儿,还要男人做什么?莫非是要让男人在家待着带孩子?哈哈,别开玩笑了!男人怎么能做这种事儿!”

    “......”

    城门口聚了好些人,往日里恪守城规的守卫只当是没看到。

    卫知凝无力地垂着脑袋,诚然她并不想做什么女帝,但世人重男轻女,即便女子真的有所作为,他们也只当个瞎子看不见。

    然而,这一切到底凭什么呢?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的谩骂声突兀地消失,卫知凝以为自己是死得彻底了,却又感觉自己落入了一个无尽温暖的怀抱。

    “凝儿,你别怕。”

    ......

    寿数尽,换一世。

    灵魂撕裂般的疼痛,让卫知凝蹙紧了眉头。

    耳畔传来一道担忧的声音:“公主,您是哪里不舒服吗?”

    卫知凝有些茫然地看着周遭的一切,熟悉又陌生。

    但这不是她的公主府,而是......她的琼华宫。

    脑袋宕机了几秒,她这才摇了摇头,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眼前的一幕幕无不告诉她,她回到了过去。

    看着面前摆着的那把桃花团扇......更准确点说,应该是回到了她16岁生辰日。

    这把团扇,是昌宜世子刘济凛所赠,当时的她爱不释手,而今日过后,刘济凛便会以两人一见钟情为由,请求皇帝赐婚。

    天道喜欢捉弄人,但有的时候,又让人不得不感恩戴德。

    “这把团扇......”卫知凝唇角微勾,将扇子拿在手中把玩,余光瞥见刘济凛激动的眼神,不由笑得更开怀了。

    她将扇子举起,给身侧的德妃看,眼中泛着点点泪光,“母妃,儿臣觉得这把扇子太丑了,不想要。”

    她丝毫不给底下的人一点面子,娇软蛮横的语气,活脱脱就是世人眼中任性的模样。

    “好好好。”德妃拍了拍她的手背,将她手中嫌弃至极的团扇放在了桌上,“咱们凝儿说丑,那便是丑的。”

    “竹音,把这把团扇扔出去,别污了咱们公主的眼。”

    诚然,对于送这把团扇的主人,德妃也不喜。

    过于虚伪。

    刘济凛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旋即站起身来,语气僵硬,“公主殿下即便是不喜欢微臣所赠的礼物,也不必如此对待,不免让人心寒。”

    “也是。”卫知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叫住了往外走的竹音,“世子说的有道理,就这么扔了,倒是显得本宫过于无礼,那便将东西还给世子吧。”

    众人见怪不怪。

    晋安公主想一出是一出,从不顾及旁人的感受,这在京都是出了名的。

    而今日昌宜世子有意示爱,没想到却栽了个大跟头,这么一个笑话,足够这些京都贵公子、千金们笑话好一阵了。

    说到底,是自找的。

    也不知道是谁给的胆子,就敢这么毫无诚意地和皇帝放在心尖尖上宠着的公主求爱。

    “公主,摄政王身边的侍卫求见。”外头的小厮走进来的时候,满脸都是笑意。

    闻言,在场众人却脸色各异。

    要知道,这摄政王卫景诚清冷惯了,除了皇帝、皇后、太后的生辰会亲自前往送上一份礼,其余时候那都是置之不理的。

    现如今,他人还在边关平定战乱,却派亲信回来,还来了公主的生辰宴,这其中的深意,谁人不懂?

    这晋安公主,或许啊,还是摄政王放在心尖上的小辈呢。

    “请进来吧。”卫知凝自己也好奇,毕竟前一世,卫景诚并没有派人来她的生辰宴。

    来人一身风尘仆仆,单膝跪倒在殿前,“卑职白消奉王爷之名,前来恭贺公主生辰吉乐,愿公主岁岁年年常欢喜。这是我家王爷亲自为公主求来的贺礼。”

    “求”之一字,震惊四座。

    卫知凝站起身来,目光落在他手中高举着的小木盒上。

    她一步一步迈下台阶,亲手打开了木盒子,躺在里面的,是由21颗佛珠穿成的手串。

    这一刻,她的心绪彻底乱了。

    刘济凛也不知是发觉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哈哈大笑起来:“谁人都知,晋安公主不信佛,从不去寺庙佛堂,这摄政王竟然送公主一串佛珠,简直好笑至极。”

    众人似是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他,以前也没发觉,这昌宜世子怎的这般愚蠢?

    德妃不悦地皱起了眉,但天生温婉的性子还是让她强压下对刘济凛的怒火,“昌宜世子慎言,不敬佛祖乃是大罪。”

    “德妃娘娘,微臣所说的,哪句不是实话?倒是摄政王,送公主佛珠,到底意欲何为?他难道不知晓......”

    话音未落,在场所有人便看到卫知凝将手串戴在了手上,淡然的声音压住了刘济凛接下来的话语。

    “谁说我不信佛?”

章节目录

谋君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诚安落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诚安落锭并收藏谋君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