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轮流转
“接下来由我来宣布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参赛人员名单”,蔡振华手上拿着的便是由教练组多方考量,斟酌许久之后确定的最终名单。
“男单:孔令辉、王涛、刘国梁”
“男双:王涛/吕林、孔令辉/刘国梁”
“女单:邓亚萍、乔红、刘伟”
“女双:邓亚萍/乔红、刘伟/乔云萍”
蔡振华宣读完参赛名单之后,全场掌声雷动,但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此时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各协会限报4人,3名单打,2对双打。
在考虑男单人选的时候,孔令辉作为世界一号种子、1995年世乒赛、世界杯双料冠军毫无疑问首先入选。
第二个名额则给了状态稳定、经验丰富的老将王涛。
剩下一个名额,国乒原一号主力马文·革(不打·会被屏蔽后两个字)因最近状态持续下滑被排除在外,教练组要在丁松和刘国梁两个人中做选择。
其实在亚特兰大周期的后半段,丁松和刘国梁的表现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因此这第三个单打名额还是很有悬念的。
但考虑到孔令辉和刘国梁配双打效果远远好于孔令辉和丁松的双打搭配,除此之外,王涛、孔令辉、丁松迄今还没赢过中国队的强敌——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只有刘国梁对瓦尔德内尔三战全胜,他的“三斧头”对付老瓦最有效,综合考量之下,教练组还是选择了刘国梁作为第三位单打选手上场。
亚特兰大奥运会是中国男乒要打下的一场重要翻身仗,自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败局收场,此后7年的国际赛事里,男子单打就再也没拿过冠军。
1989年第40届世乒赛,男队所有项目的冠军都失去了。
1991年第41届世乒赛,女队丢了30年以来唯一一次团体冠军,男子团体甚至跌到了第七名。
这一系列打击,无疑是将曾位于世界顶端的中国乒乓球,狠狠拉下了神坛。
当时的新加坡媒体甚至形容中国乒乓球“盛极必衰”,将这一切变化归结为中国乒乓兴盛达到极点之后必然转向衰败的自然规律。
事实上,这时的中国乒乓球确实已经走入低谷,而非一次偶然的失利。
说是“盛极必衰”未免太过武断和简单,中国乒乓陷入危机的原因其实是多样的。
首先便是欧洲乒坛新势力的强势崛起,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国劲敌——瓦尔德内尔,他带领的瑞典乒乓球队,开始以其独创的打法,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颜辞作为一位见证了中国乒乓的“过去”和“未来”,且正在经历中国乒乓 “当下”的“奇女子”,不由得发出了“风水轮流转”的感慨。
她在后世还看过瓦尔德内尔解说东东的比赛,那时的老瓦已经退役了,作为世界第一个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曾对抗过中国六代乒乓球人的“传奇”,老瓦在解说的时候也是十分感叹,回忆起曾经瑞典队的辉煌时光,他的语气里也不禁流露出怀念。
谁能想到呢,颜辞现在就回到了瑞典称霸的时代,此时的老瓦还是“小瓦”呢。
说起来,乒乓球本就起源于欧洲,1926年至1951年期间共举行了 18届世乒赛,其中17届都在欧洲举行,这一时期的世界乒乓球运动,可以说是欧洲人的天下。
一直到了1952年,日本乒乓球才逐渐取代欧洲的乒乓霸主地位,可以说从1952年到1959年,是乒乓发展的第二阶段,由日本乒乓球统治世界球坛。
1959年,中国容国团拿下了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这也是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枚世界金牌,自此中国队强势崛起,站上了世界顶端。
此后虽然出现了欧洲队复兴、亚洲欧洲大比拼的阶段,但中国的乒乓霸主地位基本没有被动摇,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中国乒乓不得不正视打法落后、技术危机、走入低谷的事实。
除开技术危机,心理压力太大也是中国乒乓的一大障碍。自从1988年乒乓球进入奥运会以来,极大地刺激了各国运动员,大家对这项运动愈发重视起来,一时间新人辈出,水平日新月异,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加快了,每个人都很拼。
而中国队作为这项运动的霸主,“想赢怕输”是很多中国运动员的心理现状,心理压力太大反而不利于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海外乒团”。中国乒乓球人才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即使能够进入国家队,也未必有在国际舞台亮相的机会。
为了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很多球员甚至包括曾经的世界冠军,都选择了远走他乡,加入他国国籍,代表别的国家参加比赛。
而在即将到来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就有不少颜辞熟知的面孔。
曾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为中国拿下女单冠军和女双亚军的陈静,将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代表台北队出战。
另一位中国前乒乓球运动员何智丽,则是更名“小山智丽”,代表日本队出战。
同样离开中国国家队的焦志敏远嫁韩国,但拒绝了韩国乒乓球队的邀请,决心不再参加乒乓球比赛。
颜辞和焦志敏偶有联系,知道她现在的生活很幸福,虽然不再从事与乒乓球有关的工作,但她转而涉足演艺圈和实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颜辞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三人的选择相同却又不同,究其根本也在于追求不同,有人选择继续乒乓球事业,有人则是看到了乒乓球以外的世界,颜辞觉得这两种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同罢了。
说到国乒的低谷,1995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低谷徘徊了五六年之后,中国男队在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上终于再次捧起了斯韦思林杯,“双子星”孔令辉和刘国梁也拿到了男单冠亚军。
这对于中国男乒来说自然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不过对于这两个如胶似漆的铁哥们来说,会师决赛是极其残酷的事情。
1995年5月,年仅20岁的孔令辉和刘国梁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乒赛上一路过关斩将,会师决赛。
决赛前两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刘国梁甚至孩子气地对孔令辉说:“要不这比赛咱们别打了,冠军算我们俩的。”
一向成熟稳重不苟言笑的孔令辉竟然赞同了刘国梁的提议,点头表示同意道:“我也不想打,这太残酷了!”
还是他们的主管教练尹霄见两人打进决赛了竟然还心情低落,心不在焉,了解情况之后开解他们:“友谊的确很珍贵,但和赛场上的竞争没有矛盾。作为职业球员,你们应该全力打好比赛,这是对体育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
在教练开导之后,两人依旧心情沉重,但起码没有真的不上决赛场。
两人上场之后,彼此下手都是“软绵绵”的,看得台下的尹霄和蔡振华两人急得团团转,在他们看来,这虽然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但这打得有气无力的,岂不是让全世界看中国的笑话!
于是趁着比赛间隙,教练尹霄毫不留面子地给两人放狠话:“你俩台下兄弟归兄弟,台上必须拼!谁要是敢再手软,看你们回来我怎么罚!”
至此,两人再上场才终于认真了起来,比赛也更加激烈有看点了。
最终,孔令辉以3:1战胜了好友刘国梁,夺得了自己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
而刘国梁也斩获了这届世乒赛的亚军,这在众人看来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但两人赛后回到宿舍却是抱头痛哭。
两人甚至约定,以后不管谁输谁赢,奖金干脆就五五分,这样两人拿的钱都一样,下手起来也谁都不用顾忌。
不过后来因为孔令辉赢得比较多,时间久了刘国梁心里过意不去。
另外一方面,五五分钱之后,两人对输赢看得都比较淡了,对胜利的决心和渴望也不如从前强烈,比赛的时候不能拼尽全力。
于是二人又商量了“四六分”,赢的人六,输的人四,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之前遇到的问题。
颜辞听到这些也是十分触动,古往今来多少亲人朋友为了金钱纠葛反目成仇,这两人不仅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连奖金也是共享了。
可是想起后世两人迥异的人生际遇,颜辞又忍不住叹息,明明曾是乒坛最耀眼的双子星啊……
想到后世,颜辞又忍不住思考自己的未来,她是27岁那年从“颜辞”胎穿成了“容秀珍”,也是在“容秀珍”27岁那年魂穿成了“乔倩”,可是1996年的“乔倩”已经跨过了“27岁”的坎儿,来到了“28岁”。
所以之前的“27岁定律”已然失效,难道她以后将一直以“乔倩”的身份活在这个世上吗?那未来“颜辞”还会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吗?
如果会,现在的“乔倩”又算什么呢?
饶是颜辞的心理再强大,在这一段又一段奇妙的穿越之旅中坚韧地生活,但时至今日,她仍有一种“庄周梦蝶”的虚幻之感。
距离她的“出生之日”越来越近,她反而生出了近乡情怯的感觉,她一直不敢去找这个世界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就是担心记忆中的一家人都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没有颜家,也不会有颜辞。
好像她不去验证,就可以坚定地相信“颜辞”是存在的,她不是乔倩,也不仅仅是“容秀珍”。
她是颜辞,她的爸爸是华耀集团的董事长——颜书屿。
“男单:孔令辉、王涛、刘国梁”
“男双:王涛/吕林、孔令辉/刘国梁”
“女单:邓亚萍、乔红、刘伟”
“女双:邓亚萍/乔红、刘伟/乔云萍”
蔡振华宣读完参赛名单之后,全场掌声雷动,但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此时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各协会限报4人,3名单打,2对双打。
在考虑男单人选的时候,孔令辉作为世界一号种子、1995年世乒赛、世界杯双料冠军毫无疑问首先入选。
第二个名额则给了状态稳定、经验丰富的老将王涛。
剩下一个名额,国乒原一号主力马文·革(不打·会被屏蔽后两个字)因最近状态持续下滑被排除在外,教练组要在丁松和刘国梁两个人中做选择。
其实在亚特兰大周期的后半段,丁松和刘国梁的表现差不多,可谓旗鼓相当,因此这第三个单打名额还是很有悬念的。
但考虑到孔令辉和刘国梁配双打效果远远好于孔令辉和丁松的双打搭配,除此之外,王涛、孔令辉、丁松迄今还没赢过中国队的强敌——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只有刘国梁对瓦尔德内尔三战全胜,他的“三斧头”对付老瓦最有效,综合考量之下,教练组还是选择了刘国梁作为第三位单打选手上场。
亚特兰大奥运会是中国男乒要打下的一场重要翻身仗,自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败局收场,此后7年的国际赛事里,男子单打就再也没拿过冠军。
1989年第40届世乒赛,男队所有项目的冠军都失去了。
1991年第41届世乒赛,女队丢了30年以来唯一一次团体冠军,男子团体甚至跌到了第七名。
这一系列打击,无疑是将曾位于世界顶端的中国乒乓球,狠狠拉下了神坛。
当时的新加坡媒体甚至形容中国乒乓球“盛极必衰”,将这一切变化归结为中国乒乓兴盛达到极点之后必然转向衰败的自然规律。
事实上,这时的中国乒乓球确实已经走入低谷,而非一次偶然的失利。
说是“盛极必衰”未免太过武断和简单,中国乒乓陷入危机的原因其实是多样的。
首先便是欧洲乒坛新势力的强势崛起,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中国劲敌——瓦尔德内尔,他带领的瑞典乒乓球队,开始以其独创的打法,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颜辞作为一位见证了中国乒乓的“过去”和“未来”,且正在经历中国乒乓 “当下”的“奇女子”,不由得发出了“风水轮流转”的感慨。
她在后世还看过瓦尔德内尔解说东东的比赛,那时的老瓦已经退役了,作为世界第一个乒乓球大满贯得主,曾对抗过中国六代乒乓球人的“传奇”,老瓦在解说的时候也是十分感叹,回忆起曾经瑞典队的辉煌时光,他的语气里也不禁流露出怀念。
谁能想到呢,颜辞现在就回到了瑞典称霸的时代,此时的老瓦还是“小瓦”呢。
说起来,乒乓球本就起源于欧洲,1926年至1951年期间共举行了 18届世乒赛,其中17届都在欧洲举行,这一时期的世界乒乓球运动,可以说是欧洲人的天下。
一直到了1952年,日本乒乓球才逐渐取代欧洲的乒乓霸主地位,可以说从1952年到1959年,是乒乓发展的第二阶段,由日本乒乓球统治世界球坛。
1959年,中国容国团拿下了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这也是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枚世界金牌,自此中国队强势崛起,站上了世界顶端。
此后虽然出现了欧洲队复兴、亚洲欧洲大比拼的阶段,但中国的乒乓霸主地位基本没有被动摇,直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以后,中国乒乓不得不正视打法落后、技术危机、走入低谷的事实。
除开技术危机,心理压力太大也是中国乒乓的一大障碍。自从1988年乒乓球进入奥运会以来,极大地刺激了各国运动员,大家对这项运动愈发重视起来,一时间新人辈出,水平日新月异,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加快了,每个人都很拼。
而中国队作为这项运动的霸主,“想赢怕输”是很多中国运动员的心理现状,心理压力太大反而不利于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海外乒团”。中国乒乓球人才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即使能够进入国家队,也未必有在国际舞台亮相的机会。
为了有机会参加国际比赛,很多球员甚至包括曾经的世界冠军,都选择了远走他乡,加入他国国籍,代表别的国家参加比赛。
而在即将到来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就有不少颜辞熟知的面孔。
曾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为中国拿下女单冠军和女双亚军的陈静,将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代表台北队出战。
另一位中国前乒乓球运动员何智丽,则是更名“小山智丽”,代表日本队出战。
同样离开中国国家队的焦志敏远嫁韩国,但拒绝了韩国乒乓球队的邀请,决心不再参加乒乓球比赛。
颜辞和焦志敏偶有联系,知道她现在的生活很幸福,虽然不再从事与乒乓球有关的工作,但她转而涉足演艺圈和实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颜辞真心为她感到高兴。
三人的选择相同却又不同,究其根本也在于追求不同,有人选择继续乒乓球事业,有人则是看到了乒乓球以外的世界,颜辞觉得这两种选择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每个人想要的东西不同罢了。
说到国乒的低谷,1995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低谷徘徊了五六年之后,中国男队在1995年第43届世乒赛上终于再次捧起了斯韦思林杯,“双子星”孔令辉和刘国梁也拿到了男单冠亚军。
这对于中国男乒来说自然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不过对于这两个如胶似漆的铁哥们来说,会师决赛是极其残酷的事情。
1995年5月,年仅20岁的孔令辉和刘国梁在天津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乒赛上一路过关斩将,会师决赛。
决赛前两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刘国梁甚至孩子气地对孔令辉说:“要不这比赛咱们别打了,冠军算我们俩的。”
一向成熟稳重不苟言笑的孔令辉竟然赞同了刘国梁的提议,点头表示同意道:“我也不想打,这太残酷了!”
还是他们的主管教练尹霄见两人打进决赛了竟然还心情低落,心不在焉,了解情况之后开解他们:“友谊的确很珍贵,但和赛场上的竞争没有矛盾。作为职业球员,你们应该全力打好比赛,这是对体育精神最好的诠释,也是对观众的最大尊重。”
在教练开导之后,两人依旧心情沉重,但起码没有真的不上决赛场。
两人上场之后,彼此下手都是“软绵绵”的,看得台下的尹霄和蔡振华两人急得团团转,在他们看来,这虽然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但这打得有气无力的,岂不是让全世界看中国的笑话!
于是趁着比赛间隙,教练尹霄毫不留面子地给两人放狠话:“你俩台下兄弟归兄弟,台上必须拼!谁要是敢再手软,看你们回来我怎么罚!”
至此,两人再上场才终于认真了起来,比赛也更加激烈有看点了。
最终,孔令辉以3:1战胜了好友刘国梁,夺得了自己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冠军。
而刘国梁也斩获了这届世乒赛的亚军,这在众人看来是值得庆祝的事情,但两人赛后回到宿舍却是抱头痛哭。
两人甚至约定,以后不管谁输谁赢,奖金干脆就五五分,这样两人拿的钱都一样,下手起来也谁都不用顾忌。
不过后来因为孔令辉赢得比较多,时间久了刘国梁心里过意不去。
另外一方面,五五分钱之后,两人对输赢看得都比较淡了,对胜利的决心和渴望也不如从前强烈,比赛的时候不能拼尽全力。
于是二人又商量了“四六分”,赢的人六,输的人四,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之前遇到的问题。
颜辞听到这些也是十分触动,古往今来多少亲人朋友为了金钱纠葛反目成仇,这两人不仅好得跟一个人似的,连奖金也是共享了。
可是想起后世两人迥异的人生际遇,颜辞又忍不住叹息,明明曾是乒坛最耀眼的双子星啊……
想到后世,颜辞又忍不住思考自己的未来,她是27岁那年从“颜辞”胎穿成了“容秀珍”,也是在“容秀珍”27岁那年魂穿成了“乔倩”,可是1996年的“乔倩”已经跨过了“27岁”的坎儿,来到了“28岁”。
所以之前的“27岁定律”已然失效,难道她以后将一直以“乔倩”的身份活在这个世上吗?那未来“颜辞”还会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吗?
如果会,现在的“乔倩”又算什么呢?
饶是颜辞的心理再强大,在这一段又一段奇妙的穿越之旅中坚韧地生活,但时至今日,她仍有一种“庄周梦蝶”的虚幻之感。
距离她的“出生之日”越来越近,她反而生出了近乡情怯的感觉,她一直不敢去找这个世界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就是担心记忆中的一家人都是不存在的,这个世界没有颜家,也不会有颜辞。
好像她不去验证,就可以坚定地相信“颜辞”是存在的,她不是乔倩,也不仅仅是“容秀珍”。
她是颜辞,她的爸爸是华耀集团的董事长——颜书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