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已转向夏末秋初,随着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天幕渐黑,皓月当空,江南清水幽微。疏影横斜处,鸟雀已藏匿踪迹,又很快被人声惊起。
“不好了,不好了!走水了!”
“快来人啊!”
灯火渐煌,人影匆匆,脚步声、尖叫声、挑水声不绝于耳。
夜风凛冽,绣娘们的长裙外却只披了件直袖衫,各个神色慌张,不为别的,只为起火的地方,竟然是盛放宣纸绣品的塌房!
明日就是岁贡,万邦献礼的日子,这些宣纸绣品都在皇家的回礼单上。本朝律法森严,连王爷犯法都与庶民同罪,她们若是不能及时上交绣品,等待这些绣娘的下场只有一个。
“怎么办啊……呜呜,我不想死。”胆子小的绣娘已经哭上了。
“快去喊沈姑姑过来!”稍机灵的绣娘连忙道,“沈姑姑肯定有办法。”
如意坊乃江南最大的刺绣坊,曲廊飞檐间,纺车凭水自动,滚滚作响,一昼夜可坊麻上百斤。
急促的脚步声离后院厢房愈来愈近。
沈碧荷不知怎地,今儿睡得格外沉,被小绣娘喊醒后还有些恍惚。
她微微侧过脸,烛光下的面孔白得莹润,本是双眼惺忪,乍一听到塌房走水的消息,登时惊醒。
“火灭了吗?”她蹙紧眉头。
如意坊二十年来从未走水过,偏偏在要交贡品前夜走水了,沈碧荷内心陡然生起不妙的预感。
来人哭哭啼啼,“没、没有,姑姑,火势实在太大了!”
沈碧荷也不顾安慰小绣娘了,径直奔向塌房,边跑边吩咐,“你快快去方大人府上,让他派人前来挑水救火;如果方大人不在府上,就直接请方管家。”
小绣娘急急忙忙走了,沈碧荷也赶到塌房。
她被眼前一幕嚇了一跳。
只见烈火浓烟直冲云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味道,呛得人眼泪直流。塌房四面皆水,水源不是难题,然而绣娘们力气太小,纵使竭力淘水灭火,也不过是沧海取栗,蜉蝣撼树。
“姑姑!”见到沈碧荷的身影,这群绣娘齐齐喊了一声,眼中迸发出慕孺与信任。
“姑姑!着火了,那些绣品救不回来,我们就死到临头了!”
“怎么好好地突然起火了?”
“怎么办啊……”
“值日的芸娘去哪了?你们有看见她吗?”
小绣娘们七嘴八舌起来,如同乱窜的无头苍蝇,事关性命,她们怎能不担忧,怎能不惊慌失措。
“安静,安静,都听我说!”沈碧荷提高声音,神情严肃。
她这副模样还是很有震慑力的,小绣娘们顿时乖乖住嘴不再言语,仔细聆听沈姑姑的话。
“个头在我肩膀以下的,全都回去赶制绣品,能绣多少就绣多少!”
见其还是懵懵然的样子,沈碧荷急忙催促道,“还不快点!”
小丫头们顿时慌慌张张地往绣房跑去。
又分派了不少任务,最后留在场上的,竟全是稍微年长而体健的绣娘。
沈碧荷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她自知罪孽深重,因而不畏惧死亡。
可这些绣娘,都是她亲眼看着长大,手把手教会她们一身刺绣本领的孩子……
力夫们很快赶来,有条不絮地挑水救火,沈碧荷心下稍定。
她望了一眼在场之人,眼角有纹,挂满深深的怀念。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意坊第一批的绣娘,与我相识已二十余载。”
“这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
“我虽是你们的师傅,可你们与我共吃喝,共进退,在我心中,我早已把你们这些孩子当成了最亲近的家人。”
有绣娘已感觉不对劲,蓦地咬唇攥紧了衣袖。
“今日,我沈碧荷,要第一个进火场。”
女人玉面菩萨式清丽的脸庞上已然沾染岁月的痕迹,可她的眼神坚定明亮,愚公移山般凛然不可侵犯。
这句话不啻于震天惊雷,那样洪亮骇人的动静教所有绣娘们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
“不要啊,姑姑!”
“姑姑别去!”
她们阻止道,“为了救那些绣品,何必你亲自犯险?大不了我们今夜不眠不休赶制,总会赶制成的!”
“是啊是啊,姑姑,你别做傻事!”
“姑姑,不如我们去向方大人求救吧,他这么厉害,肯定能救我们!”
这些绣娘大都是无父无母的弃婴,自小被沈碧荷抚养长大,在她们心里,沈碧荷虽是沈姑姑,是她们的刺绣师傅,可在每个人在心中,早已将她视为阿母。
阿母要赴死,绣娘们顿时泪水涟涟,呜咽一片。
沈碧荷摇头,“来不及了。”
“兹事体大,方大人也帮不了我们。”
而且求助他,也只是让这世间多了一个人平白增添愁丝。
绣娘们还是不允,纷纷阻拦在沈碧荷面前,更有胆子大的直接嚷道:“若是必须要有人救绣品,我一个人去好了!姑姑莫去!”
沈碧荷抚摸这个绣娘的鬓发,还是摇头,“傻孩子。”
“此赴火场,我不是赴死,而是赴生。”
“如意坊这大半年的心血不能白费。”
“如意坊上上下下一百多人的性命都危在旦夕……”
她拢了拢被夜风吹散的衣衫,事发突然,沈碧荷仅用一根玉钗挽起长发,衣裳也是胡乱套上的,但此时此刻谁也不会苛责她不知礼仪。
“万邦来朝,这是天大的国事。”
“力夫们有儿有女,他们帮我们挑水救火,已经尽了他们的责任;战士们征战沙场,已经尽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责任;如意坊的荣誉只与我们这些绣娘相干,这火场里的绣品,都是我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只等岁贡时惊艳天下,让外邦人领教我大庆胸襟!”
“交不上绣品,我们都会死,大庆也会失去宗主国的颜面。”她的眼神风一般轻柔,火一般炙热,山一般坚定,言语铮铮若金石,“这火浪涛涛,这人定胜天。”
“娘子们,可有人愿与我同往?”
“教这世人看看——咱们绣娘都是好样的!”
随着沈碧荷的话语,呜咽声渐停,寂静片刻后,绣娘们或哭或笑地点头。
“愿!”
她们将水从头往下浇,以决绝的姿态共赴火场。
纵使生为女子,其勇气与毅力也不输男子。力夫们搬着木桶,在浮桥上来来往往,投以惊异又敬佩的眼神。他们已然明白这群小娘子想干什么了,不禁也被带动着加快了挑水的步伐。
塌房之外,宣纸绣品已经堆成小山高。每个人都累得满头大汗,可无一人抱怨,更无一人偷懒。
火是从外面烧起来的,塌房内有大半绣品完好无损,沈碧荷一手用湿手帕捂住嘴鼻,一手将绣品护在怀里,小心翼翼地躲避着火苗。
忽然,屋顶横梁掉落,裹挟着熊熊火焰狠狠砸中沈碧荷,教她脱力地趴在地上。
“啊!”沈碧荷痛呼出声,却紧紧抱着绣品,不让它损坏丝毫。
绣娘们登时手足无措,上前想救人,却听她们的沈姑姑大声喝止道,“别管我了,你们都快点走!”
脊背传来剧烈的灼热痛楚,沈碧荷转头看去,眸中闪过一丝绝望——这样高大粗壮的梁木,非大力士无法搬动。
身后火浪翻滚,热气灼人,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
失去意识前的最后一刻,沈碧荷奋力挺起上半身,将手中完好无损的宣纸绣品,往塌房外狠狠一丢。
这是她能为这些女孩们做的最后一件事。
“姑姑!”
“不要啊姑姑!”
“呜呜呜……”
她离死亡是那么得近。
可奇异的,沈碧荷心中感到无比安宁。
都说人在临死前会想起自己的一生,从前的一切如走马观花般在她眼前掠过,最终,她只想到了他。
那个曾在荷花池边求娶她为妻的男人。
也许在她死后,他很快就会忘了她……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一缕火星飞溅,无情的火浪将她吞没,在这滔天剧痛中,沈碧荷已阖上双眼。
*
夜色如墨,月光倾泻,又是一年冬腊月,冷风裹挟着雪花纷飞。
一支长如游龙的队伍在这漫天飞雪中驶过,车辙和马蹄在雪地上留下痕迹。车队末尾只有一架破破烂烂的马车,与其余车辆格格不入,上面连个赶车的马夫都没有,只靠瘦弱不堪的老马和一根绳子的拉扯,勉勉强强跟上前方的队伍。
好冷…好疼……怎么这么晃?
沈碧荷就在这样摇摇晃晃、寒风刺骨的感觉中睁开眼。
她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磕了一个包的后脑勺,入眼便是身上寒酸单薄的冬衣,于是满脸疑惑,渐渐地,又带了几分不可思议。
她不是已经死了吗?
为什么还有意识?为什么这么冷?为什么她居然感觉不到那种烈火焚身的剧痛了?
马车里只有她一个人,守着几个小箱子,连个炭火和手炉都没有。
这种寒冷的感觉沈碧荷永远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
她几乎是一瞬间就意识到了什么。
再低头一看。
自己身上没有穿着那身泥金绯罗背子,而是一身丫鬟的粗布中衣。
但沈碧荷知道,自己才不是什么丫鬟。
这时的她,只是一个不起眼、不受宠还经常被下人欺负的小姐。
再看看裸露在外的肌肤,竟是如此年轻娇嫩,没有半点细纹。
一个大胆的猜测让她难以置信——她回来了!
回到了沈家举家搬迁的这个晚上。
重生到了自己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不好了,不好了!走水了!”
“快来人啊!”
灯火渐煌,人影匆匆,脚步声、尖叫声、挑水声不绝于耳。
夜风凛冽,绣娘们的长裙外却只披了件直袖衫,各个神色慌张,不为别的,只为起火的地方,竟然是盛放宣纸绣品的塌房!
明日就是岁贡,万邦献礼的日子,这些宣纸绣品都在皇家的回礼单上。本朝律法森严,连王爷犯法都与庶民同罪,她们若是不能及时上交绣品,等待这些绣娘的下场只有一个。
“怎么办啊……呜呜,我不想死。”胆子小的绣娘已经哭上了。
“快去喊沈姑姑过来!”稍机灵的绣娘连忙道,“沈姑姑肯定有办法。”
如意坊乃江南最大的刺绣坊,曲廊飞檐间,纺车凭水自动,滚滚作响,一昼夜可坊麻上百斤。
急促的脚步声离后院厢房愈来愈近。
沈碧荷不知怎地,今儿睡得格外沉,被小绣娘喊醒后还有些恍惚。
她微微侧过脸,烛光下的面孔白得莹润,本是双眼惺忪,乍一听到塌房走水的消息,登时惊醒。
“火灭了吗?”她蹙紧眉头。
如意坊二十年来从未走水过,偏偏在要交贡品前夜走水了,沈碧荷内心陡然生起不妙的预感。
来人哭哭啼啼,“没、没有,姑姑,火势实在太大了!”
沈碧荷也不顾安慰小绣娘了,径直奔向塌房,边跑边吩咐,“你快快去方大人府上,让他派人前来挑水救火;如果方大人不在府上,就直接请方管家。”
小绣娘急急忙忙走了,沈碧荷也赶到塌房。
她被眼前一幕嚇了一跳。
只见烈火浓烟直冲云霄,空气中弥漫着刺鼻味道,呛得人眼泪直流。塌房四面皆水,水源不是难题,然而绣娘们力气太小,纵使竭力淘水灭火,也不过是沧海取栗,蜉蝣撼树。
“姑姑!”见到沈碧荷的身影,这群绣娘齐齐喊了一声,眼中迸发出慕孺与信任。
“姑姑!着火了,那些绣品救不回来,我们就死到临头了!”
“怎么好好地突然起火了?”
“怎么办啊……”
“值日的芸娘去哪了?你们有看见她吗?”
小绣娘们七嘴八舌起来,如同乱窜的无头苍蝇,事关性命,她们怎能不担忧,怎能不惊慌失措。
“安静,安静,都听我说!”沈碧荷提高声音,神情严肃。
她这副模样还是很有震慑力的,小绣娘们顿时乖乖住嘴不再言语,仔细聆听沈姑姑的话。
“个头在我肩膀以下的,全都回去赶制绣品,能绣多少就绣多少!”
见其还是懵懵然的样子,沈碧荷急忙催促道,“还不快点!”
小丫头们顿时慌慌张张地往绣房跑去。
又分派了不少任务,最后留在场上的,竟全是稍微年长而体健的绣娘。
沈碧荷长长叹了一口气。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她自知罪孽深重,因而不畏惧死亡。
可这些绣娘,都是她亲眼看着长大,手把手教会她们一身刺绣本领的孩子……
力夫们很快赶来,有条不絮地挑水救火,沈碧荷心下稍定。
她望了一眼在场之人,眼角有纹,挂满深深的怀念。
“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意坊第一批的绣娘,与我相识已二十余载。”
“这二十年,说长不长,说短却也不短。”
“我虽是你们的师傅,可你们与我共吃喝,共进退,在我心中,我早已把你们这些孩子当成了最亲近的家人。”
有绣娘已感觉不对劲,蓦地咬唇攥紧了衣袖。
“今日,我沈碧荷,要第一个进火场。”
女人玉面菩萨式清丽的脸庞上已然沾染岁月的痕迹,可她的眼神坚定明亮,愚公移山般凛然不可侵犯。
这句话不啻于震天惊雷,那样洪亮骇人的动静教所有绣娘们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
“不要啊,姑姑!”
“姑姑别去!”
她们阻止道,“为了救那些绣品,何必你亲自犯险?大不了我们今夜不眠不休赶制,总会赶制成的!”
“是啊是啊,姑姑,你别做傻事!”
“姑姑,不如我们去向方大人求救吧,他这么厉害,肯定能救我们!”
这些绣娘大都是无父无母的弃婴,自小被沈碧荷抚养长大,在她们心里,沈碧荷虽是沈姑姑,是她们的刺绣师傅,可在每个人在心中,早已将她视为阿母。
阿母要赴死,绣娘们顿时泪水涟涟,呜咽一片。
沈碧荷摇头,“来不及了。”
“兹事体大,方大人也帮不了我们。”
而且求助他,也只是让这世间多了一个人平白增添愁丝。
绣娘们还是不允,纷纷阻拦在沈碧荷面前,更有胆子大的直接嚷道:“若是必须要有人救绣品,我一个人去好了!姑姑莫去!”
沈碧荷抚摸这个绣娘的鬓发,还是摇头,“傻孩子。”
“此赴火场,我不是赴死,而是赴生。”
“如意坊这大半年的心血不能白费。”
“如意坊上上下下一百多人的性命都危在旦夕……”
她拢了拢被夜风吹散的衣衫,事发突然,沈碧荷仅用一根玉钗挽起长发,衣裳也是胡乱套上的,但此时此刻谁也不会苛责她不知礼仪。
“万邦来朝,这是天大的国事。”
“力夫们有儿有女,他们帮我们挑水救火,已经尽了他们的责任;战士们征战沙场,已经尽了他们保家卫国的责任;如意坊的荣誉只与我们这些绣娘相干,这火场里的绣品,都是我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只等岁贡时惊艳天下,让外邦人领教我大庆胸襟!”
“交不上绣品,我们都会死,大庆也会失去宗主国的颜面。”她的眼神风一般轻柔,火一般炙热,山一般坚定,言语铮铮若金石,“这火浪涛涛,这人定胜天。”
“娘子们,可有人愿与我同往?”
“教这世人看看——咱们绣娘都是好样的!”
随着沈碧荷的话语,呜咽声渐停,寂静片刻后,绣娘们或哭或笑地点头。
“愿!”
她们将水从头往下浇,以决绝的姿态共赴火场。
纵使生为女子,其勇气与毅力也不输男子。力夫们搬着木桶,在浮桥上来来往往,投以惊异又敬佩的眼神。他们已然明白这群小娘子想干什么了,不禁也被带动着加快了挑水的步伐。
塌房之外,宣纸绣品已经堆成小山高。每个人都累得满头大汗,可无一人抱怨,更无一人偷懒。
火是从外面烧起来的,塌房内有大半绣品完好无损,沈碧荷一手用湿手帕捂住嘴鼻,一手将绣品护在怀里,小心翼翼地躲避着火苗。
忽然,屋顶横梁掉落,裹挟着熊熊火焰狠狠砸中沈碧荷,教她脱力地趴在地上。
“啊!”沈碧荷痛呼出声,却紧紧抱着绣品,不让它损坏丝毫。
绣娘们登时手足无措,上前想救人,却听她们的沈姑姑大声喝止道,“别管我了,你们都快点走!”
脊背传来剧烈的灼热痛楚,沈碧荷转头看去,眸中闪过一丝绝望——这样高大粗壮的梁木,非大力士无法搬动。
身后火浪翻滚,热气灼人,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
失去意识前的最后一刻,沈碧荷奋力挺起上半身,将手中完好无损的宣纸绣品,往塌房外狠狠一丢。
这是她能为这些女孩们做的最后一件事。
“姑姑!”
“不要啊姑姑!”
“呜呜呜……”
她离死亡是那么得近。
可奇异的,沈碧荷心中感到无比安宁。
都说人在临死前会想起自己的一生,从前的一切如走马观花般在她眼前掠过,最终,她只想到了他。
那个曾在荷花池边求娶她为妻的男人。
也许在她死后,他很快就会忘了她……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一缕火星飞溅,无情的火浪将她吞没,在这滔天剧痛中,沈碧荷已阖上双眼。
*
夜色如墨,月光倾泻,又是一年冬腊月,冷风裹挟着雪花纷飞。
一支长如游龙的队伍在这漫天飞雪中驶过,车辙和马蹄在雪地上留下痕迹。车队末尾只有一架破破烂烂的马车,与其余车辆格格不入,上面连个赶车的马夫都没有,只靠瘦弱不堪的老马和一根绳子的拉扯,勉勉强强跟上前方的队伍。
好冷…好疼……怎么这么晃?
沈碧荷就在这样摇摇晃晃、寒风刺骨的感觉中睁开眼。
她下意识摸了摸自己磕了一个包的后脑勺,入眼便是身上寒酸单薄的冬衣,于是满脸疑惑,渐渐地,又带了几分不可思议。
她不是已经死了吗?
为什么还有意识?为什么这么冷?为什么她居然感觉不到那种烈火焚身的剧痛了?
马车里只有她一个人,守着几个小箱子,连个炭火和手炉都没有。
这种寒冷的感觉沈碧荷永远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
她几乎是一瞬间就意识到了什么。
再低头一看。
自己身上没有穿着那身泥金绯罗背子,而是一身丫鬟的粗布中衣。
但沈碧荷知道,自己才不是什么丫鬟。
这时的她,只是一个不起眼、不受宠还经常被下人欺负的小姐。
再看看裸露在外的肌肤,竟是如此年轻娇嫩,没有半点细纹。
一个大胆的猜测让她难以置信——她回来了!
回到了沈家举家搬迁的这个晚上。
重生到了自己一生命运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