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者选定了最近的黄道吉日,在王宫行殷寿登基的封禅大典。
是日,艳阳高悬,晴空万里,春风习习。
龙德殿外的丹墀上,穿了帝王服饰的殷寿站于最前方,姜王后与太子殷郊在他身后并立。
负责仪式的祭祀史官们戴着玄鸟面具跳着巫舞,举着木制的彩绘木制玄鸟摆出玄鸟飞行的形态,太师们奏乐,吟唱着古老神秘的乐曲。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桐祯玉、姬发各自站在姜王后和殷郊的身后。
这大清早就把人折腾醒,一直到现在桐祯玉脚到没粘过地,一会儿忙着为王叔比干运送封禅大典占卜时要用的龟甲,一会儿又要护送参加大典的大王和王后,背着沉甸甸的盔甲在偌大的王宫内走来走去,实在累人。
王家侍卫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啊。
趁着没人注意到她,她小小地打了个哈欠,斜着眼去瞟姬发,没成想却撞上他的视线,桐祯玉连忙收回乱飞的心思,正经地目视前方。
“祖宗在上,小子殷寿从无称王之心,只是国不可一日无主,我乃先王仅存子嗣,不敢不继承王位,延续殷商命脉!”
“有劳国叔,敬问国运!”
片刻后,狂风骤起,王家侍卫所乘的马匹惊惧不安地躁动起来。
桐祯玉眯着眼望向天空。
莫不是上天开眼,看出这新王罪孽深重,不配为君来了?
不过更令人惊讶得还在后头,阴云蔽天,白日隐曜。
露台下一片混乱,负责占卜的王叔比干丢了魂般地往丹墀跑来,撞倒了举着才回玄鸟的史官,头顶的旒冠也不知道掉哪去了,披头散发地跑来,踉跄两下跪倒在了地上。
他捧着块残破的龟甲给殷寿看。
桐祯玉凭着绝佳的听力听到了王叔比干嘴里念念有词:“天弃我大商…天弃我大商。”
果然啊果然,苍天有眼,因果循环。
王叔比干说出了上天降下天谴的缘故,“殷商王族,以子弑父,以臣弑君,世间之罪,莫大乎此,故此上天震怒!“
桐祯玉又觉得这比干所言有所不实。
以子弑父,背后真相如何尚不得知,而以臣弑君更没道理,姬发杀死殷启这个乱臣贼子,是替天行道,所以这天谴和姬发又有什么关系?殷商招至天谴,乃是因为帝王残暴,热衷血腥人祭。
面对天谴,殷寿第一反应竟是又要献出人牲祭天,一百不行便一千,一千不行便一万。
此言一出,听得众人具是脸色一变,这…前些日子刚刚献祭了冀州的战俘,如今又要献祭?
王叔比干自然是亮明态度,告诉殷寿献祭人牲是绝无用处的,又耿直地说出了让人更加心惊肉跳的话,他给众人讲了成汤先祖建立殷商时为了消除天谴选择自焚祭天的历史。
桐祯玉看着比干刚正不阿的背影,生怕殷寿突然拔剑杀死他。
紧接着殷郊从殷寿身后走过,气愤地质问起王叔比干,而后又咚地一声跪在了地上,向殷寿行礼,“请父王即刻传位于我,我愿代父王自焚献祭!”
姜王后/桐祯玉/姬发/殷寿:???
桐祯玉此刻只想大喊一声大哥你没事吧?
殷启弑父在前,殷寿听殷郊了殷郊的话,十分警惕,心中种下了猜忌的种子。
但他此刻哪有空理殷郊,走上前两步,信誓旦旦地说道:“何为王者?天下有罪,在王一人。”
明明片刻前他还要献祭人牲以息天怒。
“我将效法成汤先祖,在朝歌建造一座祭天台,台成之日,本王将自焚祭天,为大商请命!”
他话音刚落,乌云骤散,耀眼的日光再次普照大地。
“幸哉大商!”王叔比干连忙跪地高呼。
———————————————————
夜里,桐祯玉在姜王后宫中值守,派出去守在殷寿居住的鹿台的侍卫回来,向姜王后复命。
见殷寿不愿来姜王后宫中,殷郊便要亲自去请,姜王后不放心他,唤来了桐祯玉,让她陪同殷郊一起去鹿台,别让他说些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
桐祯玉看了看姜王后悲伤却又平静的脸色,垂下眼帘,领命去寻殷郊了。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你等等我!”
殷郊的步子大得很,已经走出了很远,桐祯玉一边叫着他,一边拔步追上去。
听到她的声音,殷郊果然停下了脚步,微微扭过身来,在原地等她。
“你来干什么?我要去求见父王”,他心情很不快,对谁说话都是这般冷硬的语气。
殷郊的这臭脾气,她早就习惯了,桐祯玉浅笑着点点头,掐着嗓子说话,“我陪您一同前去,护卫太子殿下安全。”
“本太子武艺高强还要你保卫?”殷郊见她故作谄媚讨好的模样来逗乐他,嘴角多了些笑意,他拉过桐祯玉的胳膊。
“好了,既然来了就同我一起走,眼下也没旁人,不必拘于礼节,你这样搞得我颇不自在,我还是我,你不必以君臣之仪待我。”
两人身后跟着掌灯的小侍,聊起童年时的趣事,往鹿台去了。
宫中的路又黑又难走,如果没有火光照耀,夜风夹道吹来,风声阵阵如同鬼哭狼嚎,那独自一人走这条路,还是让人有些发毛的。
“你小时候从泥地里抓来田鸡和蚯蚓放在我的门外,吓得我连发了三天高烧,你可还记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殷郊开怀大笑,“谁知道你那么怕虫子,还那么不禁吓,后来母后知道了,打了我一顿板子,我就….”
“什么声音?”
桐祯玉耳朵一动,突然伸手指按住了殷郊的嘴,她偏过头往他们方才路过的那顶青铜瓮看去。
这忽然一下安静下来,殷郊也听到了些奇怪的声响,就像…就像先太子殷启养的那只黄耳吃肉时的声响。
殷郊拿了小侍手中的火把,两人对视一眼,放轻步子朝瓮走过去,只见那瓮边掉了只侍女的绣鞋,石基的边角还有未干涸的新鲜血迹,她捡起那带血的绣鞋,让殷郊揣在袖口。
声响越发明显了,桐祯玉握住剑柄缓缓拔剑。
探头一看,那排水的墙洞下,赫然是一位侍女,肚子被啃的血肉模糊。
而罪魁祸首竟是只通体雪白透着莹莹白光的狐妖!
桐祯玉刚拔出含光剑要斩向狐妖,它便从洞下窜出,把众人吓得往后一仰,只见它两下便跳上墙头,速度极快地往前奔去。
两人立刻去追,狐妖停下奔跑,转头往那头的宫墙跳去,殷郊顿住脚步,转身一跃,只是那狐妖动作太快,他撞在宫墙上摔下来,没抓住狐妖的尾巴。
桐祯玉将他扶起来,殷郊立刻爬上墙头去寻那狐妖的去向,只见那白色的光跳进了鹿台。
“狐妖向鹿台去了!快追!”
殷郊拉着桐祯玉跑了没两步就撞在了一个侍卫身上。
——是在宫中巡视的姬发。
两人来不及解释,只慌忙向姬发说有狐妖,步履不停地跑向鹿台的方向。
姬发有些疑惑,这朝歌城哪来的狐妖,该不是殷郊看错了吧?
“你真看见狐妖了?”姬发不放心地问桐祯玉。
桐祯玉跑得气喘吁吁地,一边向他点点头,“是真的!那狐妖残害了一个侍女的性命!”
一路跑上鹿台的台阶,姬发同守在门口的侍卫知会一声,侍卫便放太子和身带王家鱼符的姬发、桐祯玉进去了。
三人在鹿台中扫视一番,只见苑中养着的几头梅花鹿,却没见到狐妖的踪迹,也不知道藏哪去了。
“你们确定它是跑进来了?”
桐祯玉也不确定,她没爬上墙头去看。
殷郊默不作声,抬起头来一看,“在那儿!进了摘星阁”,他指着鹿台最高的那处阁楼。
姬发和桐祯玉抬头望了望摘星阁,也看见那道火光下映出的巨大的狐狸影子。桐祯玉抬脚边和殷郊追去,姬发却有些迟疑,今晚大王夜召…宿在摘星阁中。
“姬发,快来!”
两人都向摘星阁跑去,姬发也不得再犹豫,拔步追去,一把拉住了殷郊,“大王正在休息,未蒙传召不得擅闯。”
可殷郊生怕那狐妖危及殷寿性命,不管不顾,抽出姬发的佩剑便要上摘星阁。桐祯玉想起姜王后的嘱托,一把拉住了殷郊。
殷郊心急如焚,却一会儿被姬发阻拦,一会儿又被桐祯玉阻拦,怒目瞪向她。
“姜王后嘱托我要我看着你,不叫你做出莽撞之事,这摘星阁可以上,剑不能提!”桐祯玉搬出他母亲,不由分说地把剑从他手中夺去,插回姬发的剑鞘中,“上去见到狐妖了再拔剑也不迟,你冷静一点,别忘了大王武艺超群,一只小小狐妖能奈他何?”
殷郊静下心来仔细一想,确实有几分道理,但他只冷哼一声,迈上木梯,“不带剑就不带剑,我照样能杀了那只狐妖!”
三人跑上高悬的摘星阁,放轻了脚步和呼吸,洗洗观察着周遭的动静。
绕过数十个屏风,三人进了殷寿的居所。
他们甫一进来,榻上的殷寿便衣衫不整地拿着剑警觉地起身,拧着眉头看了眼低眉顺眼的桐祯玉和还在四处打量的殷郊。
“父王!”“参见大王!”“参见大王!”
桐祯玉不好抬起头,她…她虽平日是喜欢看男子壮硕的胴体,但是殷寿她可从不敢肖想,她低垂着眼帘跪伏在地上。
“你们三人未得传召,半夜三更闯入摘星阁!是想造反吗?”
姬发连忙道:“臣等不敢!”
桐祯玉扯了扯殷郊的袖子,用气声和殷郊说话,叫他把那只他们捡到的绣鞋呈给大王看。
“对!”,殷郊连忙从袖口拿出了那只带血的绣鞋,膝行上前,“父王,我和璇玑在宫中看到了这只绣鞋,发现有只狐…”,他一瞥,便见到了窝在床塌边全身上下只裹着薄薄锦衣的苏妲己。
“狐妖?”他不可置信地看向苏妲己,正要质问父王,这罪臣之女为何在此,就被姬发拖住了袖子,“她…”
话还没说完,他的声音便被跪在后头的桐祯玉盖了过去,“启禀大王,我们方才的确在宫中见到了只食人的狐妖,绣鞋为证,随行的掌灯小侍也看到了,它行动极快,一路跑进鹿台,太子殿下恐狐妖危及您性命,这才擅闯摘星阁,还望大王勿怪。”
“哼,我耳朵还没聋!你说话不必这么大声!”殷寿沉声喝道。
桐祯玉不说话了,以更虔诚的跪姿表明了她的回应。
“我今夜一直在这里,没看到什么狐妖!”殷寿将手中的绣鞋丢在了姬发面前,“殷郊莽撞,桐祯玉从之还不加劝诫,失了为臣子的本分,姬发,你去将此鞋扔了,今夜之事,我可以当作没发生过。”
殷郊想说什么,姬发扯着他袍子的手又紧了几分,他怒哼一声,使劲挥了下衣袖,将姬发的手甩开了,“惊扰父王休息了,孩儿告退。”
殷寿点头,他便起身出了摘星阁。
见他走了,桐祯玉和姬发也要告退。
殷寿却叫住了她,“璇玑,你今日本该在姜王后宫中值守,却擅离岗位,这王家鱼符,你不必再佩戴了。”
背对着殷寿的桐祯玉表情一僵,握着她腰带上系的鱼符扯下来,低着头弓着腰走到殷寿面前,将鱼符放在了殷寿塌边,“臣告退。”
转身时,桐祯玉冷冷瞥了眼苏妲己。
是日,艳阳高悬,晴空万里,春风习习。
龙德殿外的丹墀上,穿了帝王服饰的殷寿站于最前方,姜王后与太子殷郊在他身后并立。
负责仪式的祭祀史官们戴着玄鸟面具跳着巫舞,举着木制的彩绘木制玄鸟摆出玄鸟飞行的形态,太师们奏乐,吟唱着古老神秘的乐曲。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桐祯玉、姬发各自站在姜王后和殷郊的身后。
这大清早就把人折腾醒,一直到现在桐祯玉脚到没粘过地,一会儿忙着为王叔比干运送封禅大典占卜时要用的龟甲,一会儿又要护送参加大典的大王和王后,背着沉甸甸的盔甲在偌大的王宫内走来走去,实在累人。
王家侍卫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啊。
趁着没人注意到她,她小小地打了个哈欠,斜着眼去瞟姬发,没成想却撞上他的视线,桐祯玉连忙收回乱飞的心思,正经地目视前方。
“祖宗在上,小子殷寿从无称王之心,只是国不可一日无主,我乃先王仅存子嗣,不敢不继承王位,延续殷商命脉!”
“有劳国叔,敬问国运!”
片刻后,狂风骤起,王家侍卫所乘的马匹惊惧不安地躁动起来。
桐祯玉眯着眼望向天空。
莫不是上天开眼,看出这新王罪孽深重,不配为君来了?
不过更令人惊讶得还在后头,阴云蔽天,白日隐曜。
露台下一片混乱,负责占卜的王叔比干丢了魂般地往丹墀跑来,撞倒了举着才回玄鸟的史官,头顶的旒冠也不知道掉哪去了,披头散发地跑来,踉跄两下跪倒在了地上。
他捧着块残破的龟甲给殷寿看。
桐祯玉凭着绝佳的听力听到了王叔比干嘴里念念有词:“天弃我大商…天弃我大商。”
果然啊果然,苍天有眼,因果循环。
王叔比干说出了上天降下天谴的缘故,“殷商王族,以子弑父,以臣弑君,世间之罪,莫大乎此,故此上天震怒!“
桐祯玉又觉得这比干所言有所不实。
以子弑父,背后真相如何尚不得知,而以臣弑君更没道理,姬发杀死殷启这个乱臣贼子,是替天行道,所以这天谴和姬发又有什么关系?殷商招至天谴,乃是因为帝王残暴,热衷血腥人祭。
面对天谴,殷寿第一反应竟是又要献出人牲祭天,一百不行便一千,一千不行便一万。
此言一出,听得众人具是脸色一变,这…前些日子刚刚献祭了冀州的战俘,如今又要献祭?
王叔比干自然是亮明态度,告诉殷寿献祭人牲是绝无用处的,又耿直地说出了让人更加心惊肉跳的话,他给众人讲了成汤先祖建立殷商时为了消除天谴选择自焚祭天的历史。
桐祯玉看着比干刚正不阿的背影,生怕殷寿突然拔剑杀死他。
紧接着殷郊从殷寿身后走过,气愤地质问起王叔比干,而后又咚地一声跪在了地上,向殷寿行礼,“请父王即刻传位于我,我愿代父王自焚献祭!”
姜王后/桐祯玉/姬发/殷寿:???
桐祯玉此刻只想大喊一声大哥你没事吧?
殷启弑父在前,殷寿听殷郊了殷郊的话,十分警惕,心中种下了猜忌的种子。
但他此刻哪有空理殷郊,走上前两步,信誓旦旦地说道:“何为王者?天下有罪,在王一人。”
明明片刻前他还要献祭人牲以息天怒。
“我将效法成汤先祖,在朝歌建造一座祭天台,台成之日,本王将自焚祭天,为大商请命!”
他话音刚落,乌云骤散,耀眼的日光再次普照大地。
“幸哉大商!”王叔比干连忙跪地高呼。
———————————————————
夜里,桐祯玉在姜王后宫中值守,派出去守在殷寿居住的鹿台的侍卫回来,向姜王后复命。
见殷寿不愿来姜王后宫中,殷郊便要亲自去请,姜王后不放心他,唤来了桐祯玉,让她陪同殷郊一起去鹿台,别让他说些不该说的话,做不该做的事。
桐祯玉看了看姜王后悲伤却又平静的脸色,垂下眼帘,领命去寻殷郊了。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你等等我!”
殷郊的步子大得很,已经走出了很远,桐祯玉一边叫着他,一边拔步追上去。
听到她的声音,殷郊果然停下了脚步,微微扭过身来,在原地等她。
“你来干什么?我要去求见父王”,他心情很不快,对谁说话都是这般冷硬的语气。
殷郊的这臭脾气,她早就习惯了,桐祯玉浅笑着点点头,掐着嗓子说话,“我陪您一同前去,护卫太子殿下安全。”
“本太子武艺高强还要你保卫?”殷郊见她故作谄媚讨好的模样来逗乐他,嘴角多了些笑意,他拉过桐祯玉的胳膊。
“好了,既然来了就同我一起走,眼下也没旁人,不必拘于礼节,你这样搞得我颇不自在,我还是我,你不必以君臣之仪待我。”
两人身后跟着掌灯的小侍,聊起童年时的趣事,往鹿台去了。
宫中的路又黑又难走,如果没有火光照耀,夜风夹道吹来,风声阵阵如同鬼哭狼嚎,那独自一人走这条路,还是让人有些发毛的。
“你小时候从泥地里抓来田鸡和蚯蚓放在我的门外,吓得我连发了三天高烧,你可还记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殷郊开怀大笑,“谁知道你那么怕虫子,还那么不禁吓,后来母后知道了,打了我一顿板子,我就….”
“什么声音?”
桐祯玉耳朵一动,突然伸手指按住了殷郊的嘴,她偏过头往他们方才路过的那顶青铜瓮看去。
这忽然一下安静下来,殷郊也听到了些奇怪的声响,就像…就像先太子殷启养的那只黄耳吃肉时的声响。
殷郊拿了小侍手中的火把,两人对视一眼,放轻步子朝瓮走过去,只见那瓮边掉了只侍女的绣鞋,石基的边角还有未干涸的新鲜血迹,她捡起那带血的绣鞋,让殷郊揣在袖口。
声响越发明显了,桐祯玉握住剑柄缓缓拔剑。
探头一看,那排水的墙洞下,赫然是一位侍女,肚子被啃的血肉模糊。
而罪魁祸首竟是只通体雪白透着莹莹白光的狐妖!
桐祯玉刚拔出含光剑要斩向狐妖,它便从洞下窜出,把众人吓得往后一仰,只见它两下便跳上墙头,速度极快地往前奔去。
两人立刻去追,狐妖停下奔跑,转头往那头的宫墙跳去,殷郊顿住脚步,转身一跃,只是那狐妖动作太快,他撞在宫墙上摔下来,没抓住狐妖的尾巴。
桐祯玉将他扶起来,殷郊立刻爬上墙头去寻那狐妖的去向,只见那白色的光跳进了鹿台。
“狐妖向鹿台去了!快追!”
殷郊拉着桐祯玉跑了没两步就撞在了一个侍卫身上。
——是在宫中巡视的姬发。
两人来不及解释,只慌忙向姬发说有狐妖,步履不停地跑向鹿台的方向。
姬发有些疑惑,这朝歌城哪来的狐妖,该不是殷郊看错了吧?
“你真看见狐妖了?”姬发不放心地问桐祯玉。
桐祯玉跑得气喘吁吁地,一边向他点点头,“是真的!那狐妖残害了一个侍女的性命!”
一路跑上鹿台的台阶,姬发同守在门口的侍卫知会一声,侍卫便放太子和身带王家鱼符的姬发、桐祯玉进去了。
三人在鹿台中扫视一番,只见苑中养着的几头梅花鹿,却没见到狐妖的踪迹,也不知道藏哪去了。
“你们确定它是跑进来了?”
桐祯玉也不确定,她没爬上墙头去看。
殷郊默不作声,抬起头来一看,“在那儿!进了摘星阁”,他指着鹿台最高的那处阁楼。
姬发和桐祯玉抬头望了望摘星阁,也看见那道火光下映出的巨大的狐狸影子。桐祯玉抬脚边和殷郊追去,姬发却有些迟疑,今晚大王夜召…宿在摘星阁中。
“姬发,快来!”
两人都向摘星阁跑去,姬发也不得再犹豫,拔步追去,一把拉住了殷郊,“大王正在休息,未蒙传召不得擅闯。”
可殷郊生怕那狐妖危及殷寿性命,不管不顾,抽出姬发的佩剑便要上摘星阁。桐祯玉想起姜王后的嘱托,一把拉住了殷郊。
殷郊心急如焚,却一会儿被姬发阻拦,一会儿又被桐祯玉阻拦,怒目瞪向她。
“姜王后嘱托我要我看着你,不叫你做出莽撞之事,这摘星阁可以上,剑不能提!”桐祯玉搬出他母亲,不由分说地把剑从他手中夺去,插回姬发的剑鞘中,“上去见到狐妖了再拔剑也不迟,你冷静一点,别忘了大王武艺超群,一只小小狐妖能奈他何?”
殷郊静下心来仔细一想,确实有几分道理,但他只冷哼一声,迈上木梯,“不带剑就不带剑,我照样能杀了那只狐妖!”
三人跑上高悬的摘星阁,放轻了脚步和呼吸,洗洗观察着周遭的动静。
绕过数十个屏风,三人进了殷寿的居所。
他们甫一进来,榻上的殷寿便衣衫不整地拿着剑警觉地起身,拧着眉头看了眼低眉顺眼的桐祯玉和还在四处打量的殷郊。
“父王!”“参见大王!”“参见大王!”
桐祯玉不好抬起头,她…她虽平日是喜欢看男子壮硕的胴体,但是殷寿她可从不敢肖想,她低垂着眼帘跪伏在地上。
“你们三人未得传召,半夜三更闯入摘星阁!是想造反吗?”
姬发连忙道:“臣等不敢!”
桐祯玉扯了扯殷郊的袖子,用气声和殷郊说话,叫他把那只他们捡到的绣鞋呈给大王看。
“对!”,殷郊连忙从袖口拿出了那只带血的绣鞋,膝行上前,“父王,我和璇玑在宫中看到了这只绣鞋,发现有只狐…”,他一瞥,便见到了窝在床塌边全身上下只裹着薄薄锦衣的苏妲己。
“狐妖?”他不可置信地看向苏妲己,正要质问父王,这罪臣之女为何在此,就被姬发拖住了袖子,“她…”
话还没说完,他的声音便被跪在后头的桐祯玉盖了过去,“启禀大王,我们方才的确在宫中见到了只食人的狐妖,绣鞋为证,随行的掌灯小侍也看到了,它行动极快,一路跑进鹿台,太子殿下恐狐妖危及您性命,这才擅闯摘星阁,还望大王勿怪。”
“哼,我耳朵还没聋!你说话不必这么大声!”殷寿沉声喝道。
桐祯玉不说话了,以更虔诚的跪姿表明了她的回应。
“我今夜一直在这里,没看到什么狐妖!”殷寿将手中的绣鞋丢在了姬发面前,“殷郊莽撞,桐祯玉从之还不加劝诫,失了为臣子的本分,姬发,你去将此鞋扔了,今夜之事,我可以当作没发生过。”
殷郊想说什么,姬发扯着他袍子的手又紧了几分,他怒哼一声,使劲挥了下衣袖,将姬发的手甩开了,“惊扰父王休息了,孩儿告退。”
殷寿点头,他便起身出了摘星阁。
见他走了,桐祯玉和姬发也要告退。
殷寿却叫住了她,“璇玑,你今日本该在姜王后宫中值守,却擅离岗位,这王家鱼符,你不必再佩戴了。”
背对着殷寿的桐祯玉表情一僵,握着她腰带上系的鱼符扯下来,低着头弓着腰走到殷寿面前,将鱼符放在了殷寿塌边,“臣告退。”
转身时,桐祯玉冷冷瞥了眼苏妲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