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的光线被雪地映照得格外白亮,屋里的沈嘉桐发烧的迷迷糊糊,睡一会儿醒一会儿,头又晕又疼,全身酸痛无力,嘴里发苦。她想喝水,勉强抬起手臂把藕荷色刺绣帐帘拨开,一个年轻温和的女声传进她的耳朵:“桐姑娘好像是渴了。”
沈嘉桐这才发现不是在芙蓉院,她迷糊着被人从被子里抱起来,靠在一个温暖的怀抱里,有人轻轻的给她喂水。沈嘉桐口干舌燥,咕咚咕咚喝精光,喝完水精神好了一点,但身体还是很虚弱。这几天做梦梦到的都是蓉蓉在哭,沈嘉桐有些心焦,可没有任何办法。
她躺在被子里想着蓉蓉,房间里传来说话声,她透过帐子隐隐看去,这才发现房间里还有一个人。
“你倒是真好心,她亲娘都不管,你费什么劲?”说话的是黄氏的娘家姐姐,来串门看见妹妹一心照顾生病的庶女:“沈家这样子,你顾好自己的儿女就行了,再说了,你这般细心照顾,那胡姨娘还未见得领情,你这是吃力不讨好。”
黄氏看了看床上的沈嘉桐,没有半点动静:“她娘一心一意只想着怎么生儿子,这个女儿摔摔打打长大,没得到过亲娘细致的照顾,也是可怜。”
“胡姨娘干什么去了?”大黄氏对绣缨问道。
“到戏园子里听戏去了。”绣缨在旁边摆弄茶点:“她根本不在乎这个女儿,听说桐姑娘是因为不小心打翻了胡姨娘熬的生子秘药,胡姨娘就让她她穿着单衣大晚上在雪地里罚站,当晚就发了高烧。这要不是我们去看她,还不知道这个当娘的扔着生病的女儿不管呢,干脆就给抱回来照顾,等好了再送回去。”
“真是什么人都能当娘,我总是嫌我婆家那妯娌行事混账,可她再混账也是疼女儿的。”大黄氏是孟家二房媳妇,她嘴里混账的妯娌是大房奶奶萧氏。
黄氏说道:“所以啊,这么小的女娃娃,发着高烧没人管多可怜,我要是也不管,她这条小命说不定就交代了。”
躺在被子里的沈嘉桐无语问苍天,别人穿越都是从此头顶主角光环走上人生巅峰,她这有没有光环另说,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竟穿成个女孩,还摊上个重男轻女的妈!
唯一庆幸的是嫡母还不错,可嫡母这个样子显然属于柔弱挂,想抱她大腿不难,问题是这大腿好像不够粗啊!
屋外好像出太阳了,光灿灿的照在窗户上,和屋里的暖炉热气相映衬。外面冰雪缓缓融化,比下雪的时候还冷,屋里的黄氏见差不多到了中午,便留姐姐在这里吃饭,让人送上铜火锅,还特意给沈嘉桐做了一份软烂好消化的孩童饭菜。
圆桌上摆着紫铜鸳鸯锅,清汤乳白鲜香,辣汤鲜红醇厚,周围摆着各种食材,红白相间薄如纸的羊肉片、还带着冰渣的冻豆腐、肉泥揉成的丸子、翠绿的应季蔬菜等等摆得满满当当!
汤底的香味一个劲儿的往沈嘉桐鼻子里钻,可她现在吃不得这些,只能吃些清淡养胃的。绣缨掀开帐子将沈嘉桐扶起,在床上摆了一个小案几,仆妇俞妈妈端来一个红漆托盘,上面一碗莹白的米饭,配上咸淡适宜又鲜嫩的豆腐松和一碗香喷喷的鸡蛋羹,另外还有一碟小青菜。
黄氏对别人的孩子还真是不错,沈嘉桐靠在绣缨身上,俞妈妈一勺一勺喂她吃饭,还嘱咐绣缨记得一个时辰后给她喂药。
坐在圆桌边上的大黄氏说道:“桓儿和榛儿呢?不过来吃饭吗?”
黄氏正夹了一筷子羊肉放在清汤里涮:“天冷,他们在自己屋里吃饭也一样,何况这些东西他们年纪小肠胃弱也吃不得。”
“自己的孩子搁在一边,别人的孩子抱到身边悉心照顾,外面人都说你这沈家二房奶奶是一等一的善心贤惠,可惜进了沈家。”大黄氏从辣汤里夹起一块冻豆腐:“这沈家在外面的名声可是不太好听,原本十几年前,当今陛下拨乱反正天下初定,京城贵族大洗牌,沈家是第一波崛起的寒门,本来可以做其他寒门的榜样得个一等好名声,偏偏这沈家人发达后不肯律己,反而仗着钱财权势任意妄为,被人扣上个“捡漏暴发户“”的帽子,外头的人虽然表面恭敬,其实心里没几个瞧得起沈家的。”
黄氏叹了口气:“我平日里不管干点什么都要想会不会于名声有损,会不会牵连榛儿,这日子也是累得很。”
沈家原本祖祖辈辈都是靠着家传的几亩水田过活,在前朝末尾的乱世被贪官强征了田地,家中长子索性投军加入现今皇帝的麾下,留父母在老家靠着他在军中的饷银养育弟弟妹妹。长子沈庆恩在军中数次立功,军衔越来越高,但长期杀伐征战也留下了一身的伤,平定天下改朝换代后新皇论功行赏,刚把沈庆恩封赏爵位不久,沈庆恩伤势复发,就这么去了。
皇帝惋惜将才,沈庆恩没有成婚没有子嗣,便除了将沈庆恩的爵位收回以外,其他赏赐尽数赏给了他的父亲。沈家有钱有房产店铺,还有田地山林。但沈家没有官职,想保住这等富贵就不能坐吃山空,本来指着沈庆恩的两个弟弟能争气,可两个弟弟小时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吃尽了苦头,突然成为豪门公子迅速被富贵繁华迷了眼,开始沉浸在酒会花会乃至风月场所,渐渐养出了一身纨绔习气,父亲沈福无数打骂都不能将两个儿子拉回正途,一开始指望着给他们娶妻成家后他们能懂得做一个当家立户的顶梁柱,可他们成婚后没有半点变化,沈老爷便只能严厉管束孙子,把希望放在黄氏所生的沈桓身上。
男孩子可以靠自己拼一个前程,可女孩就不一样了,女孩只能靠着家里门户和名声得一个好夫婿,才能有平安顺遂的后半生。
黄氏嫁到沈家后见夫婿没有什么指望,虽然在公公的强行管制下沈庆宗表面上只有两个姨娘,但是家里的外头的没有名分的花花草草无数,黄氏拉不回丈夫只能一心放在孩子身上,儿子沈桓有公公操心监督学业,她插不上手,便全心全意培养八岁的女儿沈嘉榛。
这边培养女儿琴棋书画,那边自己用尽全力做一个贤妻,想着往后女儿本身才貌出众又有一个好名声的母亲,等到说亲时能顺利些。
大黄氏见妹妹脸色有些蜡黄,眉目间带有疲态,有些心疼:“你生这两个孩子都是难产,身体根本没有养回来,整天操心里里外外,心思又重,生怕有什么行差踏错影响名声,心重最伤身,还有你那个妯娌,占你便宜也要有个度,她欠你的钱还了吗?”话头突然止住,想起自己平时在孟家也被妯娌萧氏压一头,心中憋闷,又说道:“也不知道我妯娌跟你妯娌哪个更讨人嫌,她俩才应该进到一户人家,天天打去吧!”
黄氏想起三房太太许氏那一不如意就放刁撒泼的样子,心里一阵闷堵,许氏是个粗鄙不文的野性,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撒泼打滚,三房的份例她几乎都攒了起来,没钱花就来找黄氏借,说是借,从没有还过。黄氏面软,任她予取予求。黄氏娘家在乱世时落魄,等到天下平定后她年岁又大了,家中落魄年岁偏大,这就没有挑选的余地,沈老爷想着自己家也算是大户人家了,想着给儿子挑选娴静闺秀做妻子,可真正的朱门千金父母瞧不上他们是粗俗的暴发户,只能到今时不同往日的黄家去提亲,黄家父母原本都打算把女儿许给寒门,一看沈家有意结亲,赶忙把女儿嫁了过来。
刚开始沈家很高兴家里娶到了按照名门闺秀教养长大的儿媳妇,可是时间一长公公才发现这个儿媳妇过于遵守教条,性情太软,太在乎旁人的评价,遇事强硬不起来,更解决不了。所以后来在给小儿子说亲时挑选了和黄氏完全相反的许氏。
许氏娘家是沈氏老家乡村的富户,许氏平时在山野间与人争吵厮打都是常事,沈父以为一个媳妇绵软,一个媳妇泼辣,可以互相补足短板,想着出门交际这种脸面上的场合就让黄氏出面,遇到有人找事这种战斗场合就让许氏出面,但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老爷子幻想中的各司其职一点没展现,许氏目光短浅贪婪无度,整天想尽办法占黄氏的便宜,黄氏憋屈苦闷,许氏见黄氏软弱就得寸进尺,搞得两家连孩子们之间都不和。
甚至于沈家小儿子沈庆元也怨怪父亲偏心,给哥哥就娶温柔的恬静淑女,给自己就娶乡下的粗俗泼妇,老爷子只能仰望苍天:你们不理解我的苦心啊!
大黄氏看妹妹想起讨厌的许氏面露忧愁,赶紧转移话题:“孟家过些日子给萧氏办生日宴,到时候你带着孩子们过来玩玩吧,别老闷在家里。桓儿榛儿也得出去转转,天天关着学这学那都给关傻了。”
“给萧氏办生日宴?孟家对她还真挺好的。”黄氏说道。
“哪呀!最近孟家来了个远方表妹,那表妹打大爷的主意,还让萧氏撞见了丑事,把那表妹好一顿羞辱,要不是周围丫头婆子拉着,表妹得被她掐死。我婆婆出面训斥了那表妹,为了安抚萧氏就说给她大办生日宴。”
黄氏听了欲言又止:“那表妹往后......”
“她家没钱没势又想过好日子,就只能来投靠远亲打点歪主意,萧氏这两天一看见她就恨不得扑过去咬上一口,等着看戏吧。”大黄氏幸灾乐祸的跟妹妹描述。
黄氏悠悠的说道:“那我到时候可要小心着些,别触了谁的霉头。”
午饭吃完后,大黄氏回家去了,黄氏给沈嘉桐喂了药,让绣缨看着她,自己带着俞妈妈去了女儿沈嘉榛的房间。
沈嘉榛正在房间里练字,八岁的女童身形尚小,眉目如墨如画,浑身的清雅秀丽像极了黄氏。一见母亲进来,赶忙把练的大字拿给母亲看,黄氏对女儿疼到了心里,把过些天去孟家作客的事说给女儿,沈嘉榛一听高兴极了,说道:“娘,那咱们要不要去做新衣服?”
“榛儿想要就给做,喜欢什么颜......”黄氏刚想答应突然止住了话头,专门做新衣服去,会不会被人家说没见过世面,果然是暴发户小家子气?如果不穿新的,会不会被孟家认为自己看轻了他们家?
如果做新衣服,穿红色会不会被人说抢风头,穿黄色过于扎眼,穿绿色蓝色又不够喜庆,怕人家不高兴。
黄氏放下女儿的字帖,让俞妈妈去找绸缎铺老板,让他带着绸缎小样来挑挑颜色。
那边芙蓉院里,胡姨娘听了一天的戏终于回来了,一进院门洒扫婆子告诉她沈嘉桐被黄氏抱到自己院里去照顾了,胡姨娘只“哦”了一声不再过问,嫡母本来就有教养庶子女的权力,生病的孩子照顾起来也麻烦,黄氏抱去照顾自己还省事了。
沈嘉桐这才发现不是在芙蓉院,她迷糊着被人从被子里抱起来,靠在一个温暖的怀抱里,有人轻轻的给她喂水。沈嘉桐口干舌燥,咕咚咕咚喝精光,喝完水精神好了一点,但身体还是很虚弱。这几天做梦梦到的都是蓉蓉在哭,沈嘉桐有些心焦,可没有任何办法。
她躺在被子里想着蓉蓉,房间里传来说话声,她透过帐子隐隐看去,这才发现房间里还有一个人。
“你倒是真好心,她亲娘都不管,你费什么劲?”说话的是黄氏的娘家姐姐,来串门看见妹妹一心照顾生病的庶女:“沈家这样子,你顾好自己的儿女就行了,再说了,你这般细心照顾,那胡姨娘还未见得领情,你这是吃力不讨好。”
黄氏看了看床上的沈嘉桐,没有半点动静:“她娘一心一意只想着怎么生儿子,这个女儿摔摔打打长大,没得到过亲娘细致的照顾,也是可怜。”
“胡姨娘干什么去了?”大黄氏对绣缨问道。
“到戏园子里听戏去了。”绣缨在旁边摆弄茶点:“她根本不在乎这个女儿,听说桐姑娘是因为不小心打翻了胡姨娘熬的生子秘药,胡姨娘就让她她穿着单衣大晚上在雪地里罚站,当晚就发了高烧。这要不是我们去看她,还不知道这个当娘的扔着生病的女儿不管呢,干脆就给抱回来照顾,等好了再送回去。”
“真是什么人都能当娘,我总是嫌我婆家那妯娌行事混账,可她再混账也是疼女儿的。”大黄氏是孟家二房媳妇,她嘴里混账的妯娌是大房奶奶萧氏。
黄氏说道:“所以啊,这么小的女娃娃,发着高烧没人管多可怜,我要是也不管,她这条小命说不定就交代了。”
躺在被子里的沈嘉桐无语问苍天,别人穿越都是从此头顶主角光环走上人生巅峰,她这有没有光环另说,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竟穿成个女孩,还摊上个重男轻女的妈!
唯一庆幸的是嫡母还不错,可嫡母这个样子显然属于柔弱挂,想抱她大腿不难,问题是这大腿好像不够粗啊!
屋外好像出太阳了,光灿灿的照在窗户上,和屋里的暖炉热气相映衬。外面冰雪缓缓融化,比下雪的时候还冷,屋里的黄氏见差不多到了中午,便留姐姐在这里吃饭,让人送上铜火锅,还特意给沈嘉桐做了一份软烂好消化的孩童饭菜。
圆桌上摆着紫铜鸳鸯锅,清汤乳白鲜香,辣汤鲜红醇厚,周围摆着各种食材,红白相间薄如纸的羊肉片、还带着冰渣的冻豆腐、肉泥揉成的丸子、翠绿的应季蔬菜等等摆得满满当当!
汤底的香味一个劲儿的往沈嘉桐鼻子里钻,可她现在吃不得这些,只能吃些清淡养胃的。绣缨掀开帐子将沈嘉桐扶起,在床上摆了一个小案几,仆妇俞妈妈端来一个红漆托盘,上面一碗莹白的米饭,配上咸淡适宜又鲜嫩的豆腐松和一碗香喷喷的鸡蛋羹,另外还有一碟小青菜。
黄氏对别人的孩子还真是不错,沈嘉桐靠在绣缨身上,俞妈妈一勺一勺喂她吃饭,还嘱咐绣缨记得一个时辰后给她喂药。
坐在圆桌边上的大黄氏说道:“桓儿和榛儿呢?不过来吃饭吗?”
黄氏正夹了一筷子羊肉放在清汤里涮:“天冷,他们在自己屋里吃饭也一样,何况这些东西他们年纪小肠胃弱也吃不得。”
“自己的孩子搁在一边,别人的孩子抱到身边悉心照顾,外面人都说你这沈家二房奶奶是一等一的善心贤惠,可惜进了沈家。”大黄氏从辣汤里夹起一块冻豆腐:“这沈家在外面的名声可是不太好听,原本十几年前,当今陛下拨乱反正天下初定,京城贵族大洗牌,沈家是第一波崛起的寒门,本来可以做其他寒门的榜样得个一等好名声,偏偏这沈家人发达后不肯律己,反而仗着钱财权势任意妄为,被人扣上个“捡漏暴发户“”的帽子,外头的人虽然表面恭敬,其实心里没几个瞧得起沈家的。”
黄氏叹了口气:“我平日里不管干点什么都要想会不会于名声有损,会不会牵连榛儿,这日子也是累得很。”
沈家原本祖祖辈辈都是靠着家传的几亩水田过活,在前朝末尾的乱世被贪官强征了田地,家中长子索性投军加入现今皇帝的麾下,留父母在老家靠着他在军中的饷银养育弟弟妹妹。长子沈庆恩在军中数次立功,军衔越来越高,但长期杀伐征战也留下了一身的伤,平定天下改朝换代后新皇论功行赏,刚把沈庆恩封赏爵位不久,沈庆恩伤势复发,就这么去了。
皇帝惋惜将才,沈庆恩没有成婚没有子嗣,便除了将沈庆恩的爵位收回以外,其他赏赐尽数赏给了他的父亲。沈家有钱有房产店铺,还有田地山林。但沈家没有官职,想保住这等富贵就不能坐吃山空,本来指着沈庆恩的两个弟弟能争气,可两个弟弟小时候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吃尽了苦头,突然成为豪门公子迅速被富贵繁华迷了眼,开始沉浸在酒会花会乃至风月场所,渐渐养出了一身纨绔习气,父亲沈福无数打骂都不能将两个儿子拉回正途,一开始指望着给他们娶妻成家后他们能懂得做一个当家立户的顶梁柱,可他们成婚后没有半点变化,沈老爷便只能严厉管束孙子,把希望放在黄氏所生的沈桓身上。
男孩子可以靠自己拼一个前程,可女孩就不一样了,女孩只能靠着家里门户和名声得一个好夫婿,才能有平安顺遂的后半生。
黄氏嫁到沈家后见夫婿没有什么指望,虽然在公公的强行管制下沈庆宗表面上只有两个姨娘,但是家里的外头的没有名分的花花草草无数,黄氏拉不回丈夫只能一心放在孩子身上,儿子沈桓有公公操心监督学业,她插不上手,便全心全意培养八岁的女儿沈嘉榛。
这边培养女儿琴棋书画,那边自己用尽全力做一个贤妻,想着往后女儿本身才貌出众又有一个好名声的母亲,等到说亲时能顺利些。
大黄氏见妹妹脸色有些蜡黄,眉目间带有疲态,有些心疼:“你生这两个孩子都是难产,身体根本没有养回来,整天操心里里外外,心思又重,生怕有什么行差踏错影响名声,心重最伤身,还有你那个妯娌,占你便宜也要有个度,她欠你的钱还了吗?”话头突然止住,想起自己平时在孟家也被妯娌萧氏压一头,心中憋闷,又说道:“也不知道我妯娌跟你妯娌哪个更讨人嫌,她俩才应该进到一户人家,天天打去吧!”
黄氏想起三房太太许氏那一不如意就放刁撒泼的样子,心里一阵闷堵,许氏是个粗鄙不文的野性,一不顺心就大吵大闹,撒泼打滚,三房的份例她几乎都攒了起来,没钱花就来找黄氏借,说是借,从没有还过。黄氏面软,任她予取予求。黄氏娘家在乱世时落魄,等到天下平定后她年岁又大了,家中落魄年岁偏大,这就没有挑选的余地,沈老爷想着自己家也算是大户人家了,想着给儿子挑选娴静闺秀做妻子,可真正的朱门千金父母瞧不上他们是粗俗的暴发户,只能到今时不同往日的黄家去提亲,黄家父母原本都打算把女儿许给寒门,一看沈家有意结亲,赶忙把女儿嫁了过来。
刚开始沈家很高兴家里娶到了按照名门闺秀教养长大的儿媳妇,可是时间一长公公才发现这个儿媳妇过于遵守教条,性情太软,太在乎旁人的评价,遇事强硬不起来,更解决不了。所以后来在给小儿子说亲时挑选了和黄氏完全相反的许氏。
许氏娘家是沈氏老家乡村的富户,许氏平时在山野间与人争吵厮打都是常事,沈父以为一个媳妇绵软,一个媳妇泼辣,可以互相补足短板,想着出门交际这种脸面上的场合就让黄氏出面,遇到有人找事这种战斗场合就让许氏出面,但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老爷子幻想中的各司其职一点没展现,许氏目光短浅贪婪无度,整天想尽办法占黄氏的便宜,黄氏憋屈苦闷,许氏见黄氏软弱就得寸进尺,搞得两家连孩子们之间都不和。
甚至于沈家小儿子沈庆元也怨怪父亲偏心,给哥哥就娶温柔的恬静淑女,给自己就娶乡下的粗俗泼妇,老爷子只能仰望苍天:你们不理解我的苦心啊!
大黄氏看妹妹想起讨厌的许氏面露忧愁,赶紧转移话题:“孟家过些日子给萧氏办生日宴,到时候你带着孩子们过来玩玩吧,别老闷在家里。桓儿榛儿也得出去转转,天天关着学这学那都给关傻了。”
“给萧氏办生日宴?孟家对她还真挺好的。”黄氏说道。
“哪呀!最近孟家来了个远方表妹,那表妹打大爷的主意,还让萧氏撞见了丑事,把那表妹好一顿羞辱,要不是周围丫头婆子拉着,表妹得被她掐死。我婆婆出面训斥了那表妹,为了安抚萧氏就说给她大办生日宴。”
黄氏听了欲言又止:“那表妹往后......”
“她家没钱没势又想过好日子,就只能来投靠远亲打点歪主意,萧氏这两天一看见她就恨不得扑过去咬上一口,等着看戏吧。”大黄氏幸灾乐祸的跟妹妹描述。
黄氏悠悠的说道:“那我到时候可要小心着些,别触了谁的霉头。”
午饭吃完后,大黄氏回家去了,黄氏给沈嘉桐喂了药,让绣缨看着她,自己带着俞妈妈去了女儿沈嘉榛的房间。
沈嘉榛正在房间里练字,八岁的女童身形尚小,眉目如墨如画,浑身的清雅秀丽像极了黄氏。一见母亲进来,赶忙把练的大字拿给母亲看,黄氏对女儿疼到了心里,把过些天去孟家作客的事说给女儿,沈嘉榛一听高兴极了,说道:“娘,那咱们要不要去做新衣服?”
“榛儿想要就给做,喜欢什么颜......”黄氏刚想答应突然止住了话头,专门做新衣服去,会不会被人家说没见过世面,果然是暴发户小家子气?如果不穿新的,会不会被孟家认为自己看轻了他们家?
如果做新衣服,穿红色会不会被人说抢风头,穿黄色过于扎眼,穿绿色蓝色又不够喜庆,怕人家不高兴。
黄氏放下女儿的字帖,让俞妈妈去找绸缎铺老板,让他带着绸缎小样来挑挑颜色。
那边芙蓉院里,胡姨娘听了一天的戏终于回来了,一进院门洒扫婆子告诉她沈嘉桐被黄氏抱到自己院里去照顾了,胡姨娘只“哦”了一声不再过问,嫡母本来就有教养庶子女的权力,生病的孩子照顾起来也麻烦,黄氏抱去照顾自己还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