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带着这巨大的疑惑,端午在王府开始了平静又暗藏汹涌的生活。
卫几行尚未迎娶正妃,因此王府中人丁稀少,除了少数几个管事婆子,就剩常年跟在他身边神出鬼没的侍卫了。平哥儿住进来,倒是添了许多热闹。
也难怪老话常说人丁兴旺。
大雪时节已过,近日来实在寒风凛冽,出个门都是冻手冻脚的,寒天冻地的就连平哥儿也乐意待在屋里。
不过屋内虽暖和,端午却有些不好受。
往常冷惯了,即便是再天寒地冻,也得照常按时按点的清扫院内院外,手上的冻疮成了时令病,每年只要天一冷,便是又肿又痒,其中滋味,只有自个儿知道。
她看着自己双手关节上红肿的一片,抓心挠肝地,又不能使劲抓,只能蹭蹭粗粝之物,虽无药石之功,但才能缓解不少。
不过,积年累月下来,手上仍是不可避免的留下痕迹,十指比那一般女子要粗壮不少。
譬如府中侍女,个个十指纤细,竟比那一般人家的小姐还要娇嫩,一副不沾阳春水的样子。偶然瞥见,让同为女子的端午不免汗颜。
还好这种身为女子细致入微的心思仅如氤氲的迷雾搬昙花一现,很快被抛之脑后,大多时候,她都在努力适应这突如其来的雍容华贵的日子。
譬如附庸风雅,卫几行深知她从小野惯了,不指望琴棋书画不求样样精通,但求略懂一二,但最后仅以附庸二字潦草收尾。
端午不禁郁闷,别说二了,一都指望不上。
或许真如她娘的论断:你啊,属牛,又生在春天,生来就是劳碌命,那贪福享乐的日子就不是你的命。
她有些自嘲的笑笑。
除了这小插曲,其他的倒是还如同在小院里一般,生活的平平淡淡。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常与人打交道。
若有好事的婆子问起家乡来历,她也谨慎的按照卫几行交代的,只说是卫竹的远房表妹,家中实在无所依靠,不得已才来投奔,旁的一个字都不多说。不过末了,还要煞有其事的要夸夸卫几行,丰神俊朗,宽厚仁慈,愿意收留她们母子二人,才不至于流离失所浪迹街头。
此话一出,最后都要惹得一干听众点头连连称赞才离去。
看着大家眼中的赞同与钦佩,端午不禁扶额,看来再这么演下去,不说别人,就连平哥儿也要信了。
这倒不是杞人忧天,有一回,她意外撞见平哥儿竟冲卫竹甜蜜蜜咧着嘴满心欢喜的叫了声舅舅。
她本欲想纠正平哥儿的,不过却被卫竹拦下,只说一声称呼而已,不打紧,更重要的是别泄露了身份。
端午听闻有理,这才随他去了,不再过分深究。
这日子里唯一的不同,便是见着卫几行的次数多了起来。不过,她倒是时常躲着,不为别的,只因一见着他,她便会想起平哥儿的身世来,还有些无法接受,心里阵阵刺痛。
又控制不住的去回想,究竟是何人,与夫人有了尾首。
最后都是失败作罢。
想多了,便也不再纠结。高兴一日便是一日,费尽心思想那过去的人和事有什么用呢,活好当下才是最要紧的事。
心境一开,于是乐得轻松自在。
又有一日,还在屋内就瞧见卫几行进了前厅,不知为何着急忙慌的,她提起裙子就往厢房去,谁曾想,一下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住,竟是差点摔了个脚朝天。
如此动静,卫几行若是听不见响动,他便是比那耄耋老人还聋了。
于是假装惊讶过去查看,只见端午已经装作无事人般,拍拍手站了起来。看见他过来,还诧异得很。
卫几行暗笑她这滑稽可笑装腔作势的一连贯动作,也不揭穿,双手抱胸,问她,“怎么样?可伤着了筋骨?”
端午尴尬不已,只能讷讷答回答无事。
“既是无事,那明日便随本王到广教寺上香。”
起初,端午乍然听见只是照常回答说好,可夜间婆子无心吐露的一番话却让她突然忆起一段往事。
“听闻崇善寺求子最是灵验,前两年,我婆家表侄子的外孙媳妇就是去了那崇善寺烧了香才……”端午在府中虽是受卫几行关照,但也从不摆那主子姿态,因此与院里一众婆子丫鬟相处甚安,大家在她面前也不必拘于小节。
这府中最大的主子是王爷,只要他不发话,底下人也不争来抢去弄那些勾心斗角的小人之为。
那说话的婆子也是心直口快的人,与一块铺被的丫鬟小声就聊了起来。
此时平哥儿玩了一天,早早的就在榻上昏昏欲睡,端午也不吵他,所以一时室内只剩两人小声低沉的说话声。
端午敏锐的捕捉到“崇善寺”三个字,突然就让她想起,在张府,有一年夫人也是说要去崇善寺,可回来听身边伺候的丫鬟偶间说道,最后竟是从广教寺回来的。
当时未多想,张家老夫人日日紧迫,就连她这般在府中不起眼的下人,也能偶然窥探到夫人的愁容。
府里的老人都说,这全因老爷夫人多年来求子不得,未能为张家诞下长子,才惹了婆母不喜。
听闻这话,她心里一阵凄凄,女人自古多磨难。不过她也有心无力,人微言轻,改变不了什么。
可喜可贺的是,不知是否是上天显灵,从广教寺回来后,夫人竟真的有孕,且平安诞下了平哥儿。一时府里喜气洋洋。
听到夫人有孕的消息,她还特意找相识的丫鬟问了,这广教寺是何神通,竟有如此灵效。
那丫鬟却说广教寺乃皇家寺庙,相传还是在太宗皇帝时,平王殿下在广教寺剃度出家,后才慢慢变为皇家寺庙。
不过广教寺每年六到八月会以教化之名,门户洞开,届时天下人皆可前去烧香礼佛,但前往者多是求天下太平,家和万事兴。
没成想夫人去了一趟竟真的有孕了,夫人善良仁厚,真是老天有眼呐!话毕,那丫鬟又感慨了一句,听得端午连连点头赞同。
这段尘封已久的记忆突然被婆子三两句带出来,再看现如今,物是人非,她不禁有些伤感,悲从中来,再也无心干甚么事,只等婆子收拾好床铺,便早早的吹了灯。
翌日一行人早早的出发,上广教寺的路经过一条百里长的阶梯,远远望过去的山头,巍峨矗立的就是广教寺颇负盛名的净禅殿。
听闻,平王就是在此殿剃度出家。
虽是佛法庄严,但这阶梯修建的却是不按章法,颇有种随心所欲的美感,沿着山中主路蜿蜒曲折,沿途加以巨石摆阵辅之,竟也有些让人驻足欣赏的意味,是故这段路看着长,走起来却是流连忘返。
过了寺门,再沿两侧攀登,就该到了净禅殿前。
只不过此事正值年末,临近大祀,皇家守卫森严,那威武的侍卫看得端午内心惶惶。
寺中僧人引着一行人到了僧房,看起来卫几行倒是常来,轻车熟路的。她却是头一回进到后殿僧房,从前小家小户上香也用不着到这般宏伟庄严的庙宇,多半是土地庙拜拜便算作祈福,因此一路谨慎小心,生怕叨扰了神灵。
也不住地叮嘱平哥儿,切莫玩心过重,惊扰了神灵,那可是大不敬。
怕平哥儿听不进话,她故意拿那吃人的妖婆吓唬他,吓得平哥儿连忙躲进端午的怀抱不敢吱声。
卫几行瞧见二人动作,慢悠悠道,“《金刚经》有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是未做那作奸犯科之事,心中清白,何怕那邪灵作祟。”
平哥儿懵懵懂懂的,听了这话慢慢松开禁锢着端午脖子的双臂。
此番动作换来他欣慰地莞尔一笑。
端午也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心悦诚服,真不愧是王爷,出口成章。
许是察觉到端午崇拜的目光,卫几行轻咳一声,未再多言语,先行了一步走在前头。
当日车马劳累,于是稍作休整,明日再到前殿祈愿。
刚入寺中不觉,等端午收拾好禅房推窗透气,才发觉此处景色甚美。
连一贯觉着阴沉的天,此刻登高望远,透过云海竟还看到了日光,金光四照,熏得人身上暖烘烘的。
一时心情也宛若这美景般甚好。
回头一瞧,平哥儿倒是认认真真,一声不吭,只鼓捣那手上的九连环。她更觉欣慰,果真平哥儿一日日越发懂事了,内心也不由得松快不少。
“娘亲,解开了!”忽然,平哥儿一阵欢呼,兴奋地举起手中的九连环朝端午摇摆。
端午也不禁眼睛一亮,走过去查看,果真!不禁高高举起平哥儿赞叹,“我儿真棒!”
激得平哥儿咯咯笑不停。
一转头,竟发觉卫几行倚着门双手环抱,正面露笑意的看着二人。
她不禁一时耳热,连忙放下平哥儿,又看了看他手中的九连环,两步上前喜上眉梢冲他说道,“王爷您看,平哥儿可真厉害,竟自个儿把九连环解了。”
看着他赞许的目光,又喜不自禁说,“也不知平哥儿随了谁,生的如此聪慧。”
话音刚落,她便察觉卫几行陡然暗淡下来的目光。察觉自个儿说错了话,缩了缩头,忙要认错,却被他无声地摆摆手压制了下去。
端午惶然不安,有些自责自己管不住嘴,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前脚才被告知平哥儿生父一事尚有蹊跷,怎地后脚就忘乎所以都抛之脑后了。
还能像谁呢?不是死去的夫人,就是不知下落的亲爹呗!
卫几行尚未迎娶正妃,因此王府中人丁稀少,除了少数几个管事婆子,就剩常年跟在他身边神出鬼没的侍卫了。平哥儿住进来,倒是添了许多热闹。
也难怪老话常说人丁兴旺。
大雪时节已过,近日来实在寒风凛冽,出个门都是冻手冻脚的,寒天冻地的就连平哥儿也乐意待在屋里。
不过屋内虽暖和,端午却有些不好受。
往常冷惯了,即便是再天寒地冻,也得照常按时按点的清扫院内院外,手上的冻疮成了时令病,每年只要天一冷,便是又肿又痒,其中滋味,只有自个儿知道。
她看着自己双手关节上红肿的一片,抓心挠肝地,又不能使劲抓,只能蹭蹭粗粝之物,虽无药石之功,但才能缓解不少。
不过,积年累月下来,手上仍是不可避免的留下痕迹,十指比那一般女子要粗壮不少。
譬如府中侍女,个个十指纤细,竟比那一般人家的小姐还要娇嫩,一副不沾阳春水的样子。偶然瞥见,让同为女子的端午不免汗颜。
还好这种身为女子细致入微的心思仅如氤氲的迷雾搬昙花一现,很快被抛之脑后,大多时候,她都在努力适应这突如其来的雍容华贵的日子。
譬如附庸风雅,卫几行深知她从小野惯了,不指望琴棋书画不求样样精通,但求略懂一二,但最后仅以附庸二字潦草收尾。
端午不禁郁闷,别说二了,一都指望不上。
或许真如她娘的论断:你啊,属牛,又生在春天,生来就是劳碌命,那贪福享乐的日子就不是你的命。
她有些自嘲的笑笑。
除了这小插曲,其他的倒是还如同在小院里一般,生活的平平淡淡。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常与人打交道。
若有好事的婆子问起家乡来历,她也谨慎的按照卫几行交代的,只说是卫竹的远房表妹,家中实在无所依靠,不得已才来投奔,旁的一个字都不多说。不过末了,还要煞有其事的要夸夸卫几行,丰神俊朗,宽厚仁慈,愿意收留她们母子二人,才不至于流离失所浪迹街头。
此话一出,最后都要惹得一干听众点头连连称赞才离去。
看着大家眼中的赞同与钦佩,端午不禁扶额,看来再这么演下去,不说别人,就连平哥儿也要信了。
这倒不是杞人忧天,有一回,她意外撞见平哥儿竟冲卫竹甜蜜蜜咧着嘴满心欢喜的叫了声舅舅。
她本欲想纠正平哥儿的,不过却被卫竹拦下,只说一声称呼而已,不打紧,更重要的是别泄露了身份。
端午听闻有理,这才随他去了,不再过分深究。
这日子里唯一的不同,便是见着卫几行的次数多了起来。不过,她倒是时常躲着,不为别的,只因一见着他,她便会想起平哥儿的身世来,还有些无法接受,心里阵阵刺痛。
又控制不住的去回想,究竟是何人,与夫人有了尾首。
最后都是失败作罢。
想多了,便也不再纠结。高兴一日便是一日,费尽心思想那过去的人和事有什么用呢,活好当下才是最要紧的事。
心境一开,于是乐得轻松自在。
又有一日,还在屋内就瞧见卫几行进了前厅,不知为何着急忙慌的,她提起裙子就往厢房去,谁曾想,一下不知被什么东西绊住,竟是差点摔了个脚朝天。
如此动静,卫几行若是听不见响动,他便是比那耄耋老人还聋了。
于是假装惊讶过去查看,只见端午已经装作无事人般,拍拍手站了起来。看见他过来,还诧异得很。
卫几行暗笑她这滑稽可笑装腔作势的一连贯动作,也不揭穿,双手抱胸,问她,“怎么样?可伤着了筋骨?”
端午尴尬不已,只能讷讷答回答无事。
“既是无事,那明日便随本王到广教寺上香。”
起初,端午乍然听见只是照常回答说好,可夜间婆子无心吐露的一番话却让她突然忆起一段往事。
“听闻崇善寺求子最是灵验,前两年,我婆家表侄子的外孙媳妇就是去了那崇善寺烧了香才……”端午在府中虽是受卫几行关照,但也从不摆那主子姿态,因此与院里一众婆子丫鬟相处甚安,大家在她面前也不必拘于小节。
这府中最大的主子是王爷,只要他不发话,底下人也不争来抢去弄那些勾心斗角的小人之为。
那说话的婆子也是心直口快的人,与一块铺被的丫鬟小声就聊了起来。
此时平哥儿玩了一天,早早的就在榻上昏昏欲睡,端午也不吵他,所以一时室内只剩两人小声低沉的说话声。
端午敏锐的捕捉到“崇善寺”三个字,突然就让她想起,在张府,有一年夫人也是说要去崇善寺,可回来听身边伺候的丫鬟偶间说道,最后竟是从广教寺回来的。
当时未多想,张家老夫人日日紧迫,就连她这般在府中不起眼的下人,也能偶然窥探到夫人的愁容。
府里的老人都说,这全因老爷夫人多年来求子不得,未能为张家诞下长子,才惹了婆母不喜。
听闻这话,她心里一阵凄凄,女人自古多磨难。不过她也有心无力,人微言轻,改变不了什么。
可喜可贺的是,不知是否是上天显灵,从广教寺回来后,夫人竟真的有孕,且平安诞下了平哥儿。一时府里喜气洋洋。
听到夫人有孕的消息,她还特意找相识的丫鬟问了,这广教寺是何神通,竟有如此灵效。
那丫鬟却说广教寺乃皇家寺庙,相传还是在太宗皇帝时,平王殿下在广教寺剃度出家,后才慢慢变为皇家寺庙。
不过广教寺每年六到八月会以教化之名,门户洞开,届时天下人皆可前去烧香礼佛,但前往者多是求天下太平,家和万事兴。
没成想夫人去了一趟竟真的有孕了,夫人善良仁厚,真是老天有眼呐!话毕,那丫鬟又感慨了一句,听得端午连连点头赞同。
这段尘封已久的记忆突然被婆子三两句带出来,再看现如今,物是人非,她不禁有些伤感,悲从中来,再也无心干甚么事,只等婆子收拾好床铺,便早早的吹了灯。
翌日一行人早早的出发,上广教寺的路经过一条百里长的阶梯,远远望过去的山头,巍峨矗立的就是广教寺颇负盛名的净禅殿。
听闻,平王就是在此殿剃度出家。
虽是佛法庄严,但这阶梯修建的却是不按章法,颇有种随心所欲的美感,沿着山中主路蜿蜒曲折,沿途加以巨石摆阵辅之,竟也有些让人驻足欣赏的意味,是故这段路看着长,走起来却是流连忘返。
过了寺门,再沿两侧攀登,就该到了净禅殿前。
只不过此事正值年末,临近大祀,皇家守卫森严,那威武的侍卫看得端午内心惶惶。
寺中僧人引着一行人到了僧房,看起来卫几行倒是常来,轻车熟路的。她却是头一回进到后殿僧房,从前小家小户上香也用不着到这般宏伟庄严的庙宇,多半是土地庙拜拜便算作祈福,因此一路谨慎小心,生怕叨扰了神灵。
也不住地叮嘱平哥儿,切莫玩心过重,惊扰了神灵,那可是大不敬。
怕平哥儿听不进话,她故意拿那吃人的妖婆吓唬他,吓得平哥儿连忙躲进端午的怀抱不敢吱声。
卫几行瞧见二人动作,慢悠悠道,“《金刚经》有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是未做那作奸犯科之事,心中清白,何怕那邪灵作祟。”
平哥儿懵懵懂懂的,听了这话慢慢松开禁锢着端午脖子的双臂。
此番动作换来他欣慰地莞尔一笑。
端午也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心悦诚服,真不愧是王爷,出口成章。
许是察觉到端午崇拜的目光,卫几行轻咳一声,未再多言语,先行了一步走在前头。
当日车马劳累,于是稍作休整,明日再到前殿祈愿。
刚入寺中不觉,等端午收拾好禅房推窗透气,才发觉此处景色甚美。
连一贯觉着阴沉的天,此刻登高望远,透过云海竟还看到了日光,金光四照,熏得人身上暖烘烘的。
一时心情也宛若这美景般甚好。
回头一瞧,平哥儿倒是认认真真,一声不吭,只鼓捣那手上的九连环。她更觉欣慰,果真平哥儿一日日越发懂事了,内心也不由得松快不少。
“娘亲,解开了!”忽然,平哥儿一阵欢呼,兴奋地举起手中的九连环朝端午摇摆。
端午也不禁眼睛一亮,走过去查看,果真!不禁高高举起平哥儿赞叹,“我儿真棒!”
激得平哥儿咯咯笑不停。
一转头,竟发觉卫几行倚着门双手环抱,正面露笑意的看着二人。
她不禁一时耳热,连忙放下平哥儿,又看了看他手中的九连环,两步上前喜上眉梢冲他说道,“王爷您看,平哥儿可真厉害,竟自个儿把九连环解了。”
看着他赞许的目光,又喜不自禁说,“也不知平哥儿随了谁,生的如此聪慧。”
话音刚落,她便察觉卫几行陡然暗淡下来的目光。察觉自个儿说错了话,缩了缩头,忙要认错,却被他无声地摆摆手压制了下去。
端午惶然不安,有些自责自己管不住嘴,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前脚才被告知平哥儿生父一事尚有蹊跷,怎地后脚就忘乎所以都抛之脑后了。
还能像谁呢?不是死去的夫人,就是不知下落的亲爹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