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荐谈生意
次日开始,林芩就在店铺里面专门贴上了一张宣传广告,并腾出一个位置专门放调料,包括辣椒调料和五香调料。
先前虽然也在卖但是都是老主顾主动问及才会少量出售,现在却是直接打出广告,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虽说两种调料的售价高达两块一斤,比市面上一般的辣椒面调料整整高了五六毛,但第一天秘制调料的销售额足足有二十块,卖了整整十斤。
即便有嫌贵的,想想旁人说得买回去随便蘸点白水菜都好吃,觉得划算,也买了一些回家。
不过,这调料不像麻辣烫或者油豆腐这种即食的吃食,调味料的消耗速度远远慢于吃食,毕竟谁家也不拿调味料当饭吃。
就这样过了十多日,林芩思来想起决定带上两种调料去供销社。
是的,她打算向供销社自荐秘制调料。
就算林记小食再出名,也比不上供销社,尤其是供销社的销售渠道是林记小食远远不能比的。
如果她能自荐成功,相当于可以利用供销社的供货渠道直接把林记的调料铺到整个明邑县,包括下面合作社和代销点。
而且能进入供销社带来的意义也不一样。
可别小瞧这个年代的供销社,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这时候大部分人买东西还是会去供销社,农村供销社正式取消还是2001年,距离现在还有十多年呢。
县里的供销社林芩来的不算多,最近几年只来过两次,一次是卖麻辣烫之前过来买锅,还有一次是元旦活动之前采购奖品。
而且就算之前过来也只是来买东西,目的不同,心情差异也很大。
林芩站在县供销社门口,深吸一口气,昂首挺胸走了进去,身后跟着有样学样的李翠云。
“林阿姨,李阿姨。”谢婷婷眼尖的看见了两人立马招呼,“你们跟我来。”
说来这次能见到供销社的采购主任还多亏了谢婷婷,林芩打算向供销社自荐之后便问过谢婷婷供销社的具体采购要求,谢婷婷得知之后主动提出可以帮忙,这才有了今天的见面。
林芩和李翠云跟着谢婷婷上了二楼来到供销社采购主任办公室门前,谢婷婷有节奏的敲了两下门,办公室里传出一个简单的音节,“进。”
谢婷婷领着两人进去,便见一个约莫四十多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前,眉心微隆面色严肃。
县供销社的采购主任姓吕,全名吕明泉。
谢婷婷给双方做了简单的介绍又按照吕主任的吩咐倒了两杯水进来后便退出办公室,把谈话的空间留给了三人。
林芩从来没有过跟人这样正式谈事的经验,端坐在凳子上有些紧张,但还是强自镇定下来,用指甲掐了掐手心,隐蔽的吞咽了一口口水,开口道,“吕主任您好,我叫林芩,是咱们县太平镇青石村的村民,目前在县城的清水街做吃食生意,最近店里新增了秘制调料,我想看有没有机会能供货给供销社。”
林芩从小竹筐里拿出两灌调味料,放在桌上递给吕主任,“这罐红色的是辣椒调料,褐色的是五香调料,您可以先看看。”
吕主任接过两种调料,也不多说话,拿起一同递过来的勺子,挑起两小勺调料分别尝了尝,而后又询问起价格,林芩按照之前做的计划把价格报了出来,每斤售价二块,给供销社的供货价一块八五。
吕主任闻言眉头微皱,眉心的川字纹越发明显,直言道,“林同志,这价格有些贵啊。”
闻言林芩没有反驳。
这是事实,市面上的辣椒面售价几乎稳定在一块五六每斤,而林芩提供的秘制辣椒面报给供销社的进价都在一块八五,售价更是高达两块,明显高于市价。
林芩挺直脊背,直视吕主任,“吕主任,我家的秘制调料确实比市价贵,但却不是凭白卖这么高的价格,而是成本本就高于一般的调料高五六毛,虽然不能告诉您明确的配方,但是这里面光是添加的香料就有数十种,相信您肯定也尝出了差别。而且我家这辣椒面买回去不用再另外添加别的东西,直接可以吃。目前在店铺里也有售卖,销路其实也很不错。”
李翠云在一旁补充,“吕主任,您别不信啊,真的,咱店里每天都能卖好些呢!”
这话吕主任信,这林记小食的调料销量确实很是不错,说实话他家那口子也买了半斤在家里放着,每天都会舀上一勺当蘸水用。
如果供销社卖肯定也不亏,不然仅凭谢婷婷那丫头的推荐也不会这么简单就同意见林芩两人。
心里虽是这么想,但吕主任面上不显,他微微往后靠坐在椅背上,“既然生意这么好,完全可以自己卖,为什么还想进供销社,按你刚刚的报价进了供销社你每斤至少少卖一毛五,这可就亏了啊。”
林芩实话实说,“我们就是一个小店,生意再好总数上也就只有那么点儿,但是供销社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是每斤少卖一毛钱但是整体上卖出的量大了,总的算下来我们不亏反赚。”
说到后面林芩露出一个朴实的笑容,“而且如果能给供销社供货说出去也有面儿,说明我们这调料能得供销社的认可。”
吕主任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要求,“价格再降五分,另外必须得有包装不能就这样散卖。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供销社便接受林记的供货。”
跟谢婷婷道谢之后,刚出供销社不远,李翠云便按捺不住的小声开口询问“大嫂,这吕主任莫不是刻意为难我们?根本就没想让我们进供销社?”
林芩想了想否认了李翠云的说法,“应该不是,如果他不想要我们的辣椒面可以直接拒绝,不用这么迂回,人家县供销社的采购主任不至于这么做。况且还说的这么细,都谈到价格了,老话不都说嫌货的才是买货人嘛。”
“就算是这样,让我们降价撇开不说。可这啥包装我们怎么弄啊,我就没见过啥辣椒面还要包装的,不都是随便一包就成了吗?我都瞅了的这供销社里也没见有调料是正经包装好的。”
李翠云继续吐槽,说出自己的想法,“总不能为了进这供销社咱还得去买个机器吧,要我说就在店铺里卖点得了,生意还是好得很呢!”
可说了这么多也没见林芩搭话,再扭头看林芩的表情,惊得她没多想张嘴便问,“大、大嫂,你不会真的想要买个机器吧?!”一句话说得又是惊讶又是磕绊。
林芩确实有这这样的打算,如果她只是想挣点钱确实如李翠云所说,就在店铺里顺带卖得了,方便还不费事儿,再比如直接把配方卖出去,也能赚一笔钱。
但是她现在的想法不一样,她是想要办一个厂,机器早晚都要买。
既然吕主任提出有包装就能进供销社,那相当于提前有了订单,未尝不可尝试。
而且如果真的有了包装,她的推销渠道说不定还可以继续拓宽。
先前虽然也在卖但是都是老主顾主动问及才会少量出售,现在却是直接打出广告,那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虽说两种调料的售价高达两块一斤,比市面上一般的辣椒面调料整整高了五六毛,但第一天秘制调料的销售额足足有二十块,卖了整整十斤。
即便有嫌贵的,想想旁人说得买回去随便蘸点白水菜都好吃,觉得划算,也买了一些回家。
不过,这调料不像麻辣烫或者油豆腐这种即食的吃食,调味料的消耗速度远远慢于吃食,毕竟谁家也不拿调味料当饭吃。
就这样过了十多日,林芩思来想起决定带上两种调料去供销社。
是的,她打算向供销社自荐秘制调料。
就算林记小食再出名,也比不上供销社,尤其是供销社的销售渠道是林记小食远远不能比的。
如果她能自荐成功,相当于可以利用供销社的供货渠道直接把林记的调料铺到整个明邑县,包括下面合作社和代销点。
而且能进入供销社带来的意义也不一样。
可别小瞧这个年代的供销社,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了,但是这时候大部分人买东西还是会去供销社,农村供销社正式取消还是2001年,距离现在还有十多年呢。
县里的供销社林芩来的不算多,最近几年只来过两次,一次是卖麻辣烫之前过来买锅,还有一次是元旦活动之前采购奖品。
而且就算之前过来也只是来买东西,目的不同,心情差异也很大。
林芩站在县供销社门口,深吸一口气,昂首挺胸走了进去,身后跟着有样学样的李翠云。
“林阿姨,李阿姨。”谢婷婷眼尖的看见了两人立马招呼,“你们跟我来。”
说来这次能见到供销社的采购主任还多亏了谢婷婷,林芩打算向供销社自荐之后便问过谢婷婷供销社的具体采购要求,谢婷婷得知之后主动提出可以帮忙,这才有了今天的见面。
林芩和李翠云跟着谢婷婷上了二楼来到供销社采购主任办公室门前,谢婷婷有节奏的敲了两下门,办公室里传出一个简单的音节,“进。”
谢婷婷领着两人进去,便见一个约莫四十多五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坐在办公桌前,眉心微隆面色严肃。
县供销社的采购主任姓吕,全名吕明泉。
谢婷婷给双方做了简单的介绍又按照吕主任的吩咐倒了两杯水进来后便退出办公室,把谈话的空间留给了三人。
林芩从来没有过跟人这样正式谈事的经验,端坐在凳子上有些紧张,但还是强自镇定下来,用指甲掐了掐手心,隐蔽的吞咽了一口口水,开口道,“吕主任您好,我叫林芩,是咱们县太平镇青石村的村民,目前在县城的清水街做吃食生意,最近店里新增了秘制调料,我想看有没有机会能供货给供销社。”
林芩从小竹筐里拿出两灌调味料,放在桌上递给吕主任,“这罐红色的是辣椒调料,褐色的是五香调料,您可以先看看。”
吕主任接过两种调料,也不多说话,拿起一同递过来的勺子,挑起两小勺调料分别尝了尝,而后又询问起价格,林芩按照之前做的计划把价格报了出来,每斤售价二块,给供销社的供货价一块八五。
吕主任闻言眉头微皱,眉心的川字纹越发明显,直言道,“林同志,这价格有些贵啊。”
闻言林芩没有反驳。
这是事实,市面上的辣椒面售价几乎稳定在一块五六每斤,而林芩提供的秘制辣椒面报给供销社的进价都在一块八五,售价更是高达两块,明显高于市价。
林芩挺直脊背,直视吕主任,“吕主任,我家的秘制调料确实比市价贵,但却不是凭白卖这么高的价格,而是成本本就高于一般的调料高五六毛,虽然不能告诉您明确的配方,但是这里面光是添加的香料就有数十种,相信您肯定也尝出了差别。而且我家这辣椒面买回去不用再另外添加别的东西,直接可以吃。目前在店铺里也有售卖,销路其实也很不错。”
李翠云在一旁补充,“吕主任,您别不信啊,真的,咱店里每天都能卖好些呢!”
这话吕主任信,这林记小食的调料销量确实很是不错,说实话他家那口子也买了半斤在家里放着,每天都会舀上一勺当蘸水用。
如果供销社卖肯定也不亏,不然仅凭谢婷婷那丫头的推荐也不会这么简单就同意见林芩两人。
心里虽是这么想,但吕主任面上不显,他微微往后靠坐在椅背上,“既然生意这么好,完全可以自己卖,为什么还想进供销社,按你刚刚的报价进了供销社你每斤至少少卖一毛五,这可就亏了啊。”
林芩实话实说,“我们就是一个小店,生意再好总数上也就只有那么点儿,但是供销社就完全不一样了,就算是每斤少卖一毛钱但是整体上卖出的量大了,总的算下来我们不亏反赚。”
说到后面林芩露出一个朴实的笑容,“而且如果能给供销社供货说出去也有面儿,说明我们这调料能得供销社的认可。”
吕主任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要求,“价格再降五分,另外必须得有包装不能就这样散卖。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供销社便接受林记的供货。”
跟谢婷婷道谢之后,刚出供销社不远,李翠云便按捺不住的小声开口询问“大嫂,这吕主任莫不是刻意为难我们?根本就没想让我们进供销社?”
林芩想了想否认了李翠云的说法,“应该不是,如果他不想要我们的辣椒面可以直接拒绝,不用这么迂回,人家县供销社的采购主任不至于这么做。况且还说的这么细,都谈到价格了,老话不都说嫌货的才是买货人嘛。”
“就算是这样,让我们降价撇开不说。可这啥包装我们怎么弄啊,我就没见过啥辣椒面还要包装的,不都是随便一包就成了吗?我都瞅了的这供销社里也没见有调料是正经包装好的。”
李翠云继续吐槽,说出自己的想法,“总不能为了进这供销社咱还得去买个机器吧,要我说就在店铺里卖点得了,生意还是好得很呢!”
可说了这么多也没见林芩搭话,再扭头看林芩的表情,惊得她没多想张嘴便问,“大、大嫂,你不会真的想要买个机器吧?!”一句话说得又是惊讶又是磕绊。
林芩确实有这这样的打算,如果她只是想挣点钱确实如李翠云所说,就在店铺里顺带卖得了,方便还不费事儿,再比如直接把配方卖出去,也能赚一笔钱。
但是她现在的想法不一样,她是想要办一个厂,机器早晚都要买。
既然吕主任提出有包装就能进供销社,那相当于提前有了订单,未尝不可尝试。
而且如果真的有了包装,她的推销渠道说不定还可以继续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