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皇帝下旨“南巡”,长公主与太傅随行,得胜归来的小蒲将军仍然闲赋在家,关于三人之间的传闻仍旧沸沸扬扬。
一路到了江南,天寒地冻,迎面的风都带着寒气,湖面结了冰,不少孩童在玩冰嬉。萧和宁确实极少到外面去,裹着厚重的狐裘待在马车上或者驿站中,反倒是萧暮归和宋时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听官员的汇报,探查当地的民情,忙的不可开交。
十一月七日,一行人止步于洪都府邑。
萧暮归和宋时也因赶路疲倦并未乔装外出,只去街上逛了一圈二人就披雪而归。
萧暮归穿着简单的藏青色衣袍,披着黑狐的披风,头戴玉冠,身边少了宦官侍从的簇拥,像个富贵人家的小少年。而宋时则是穿了件靛青色的衣袍,外罩了件墨色披风,戴着和萧暮归相似的玉冠,护在萧暮归身边。
倒像是一对兄弟。
萧和宁忽而闪过这样的念头。
二人看到厅堂中站着的萧和宁,一个脚步欢快地跑来,一个拱手行礼后踱步而行。
萧和宁侧身受了半礼,微微笑着,还是不一样的,至少是对她而言全然不同。
“长姐!”萧暮归在她身前两三步的地方停下脚步,由着侍女解下沾雪的披风净过手才握上萧和宁的手,指着刚刚买来的小玩意,讲述着屋外的热闹。
萧和宁拉着萧暮归坐下,让人拿了手炉,又吩咐人摆饭。静静地看着萧暮归兴奋的神情,听他说那些人来人往的热闹氛围,说街上卖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和吃食。安静而温柔。
宋时也脱了外袍落座,喝着热茶,侧头看去,萧暮归讲得神采飞扬,萧和宁温柔地看着,倒是显出几分的昔日的模样。宋时放下茶盏,恍惚想起自己也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萧和宁了。
“这次来得匆忙,天寒地冻,不甚好玩,来年天暖,朕再同长姐一道来游玩几日,来看看江南盛景。”萧暮归把一路的事情都讲完了,最后如此说。
“好,都听你的。”萧和宁笑着点头,吩咐人把饭菜上齐。
三人落座在饭厅,萧暮归居中,左边坐着萧和宁,右边坐着宋时一张不大的餐桌,萧和宁却和那人隔得老远。
自从那日和宋时商谈后,萧和宁便再也没有同宋时单独接触了,只要她不主动和宋时搭话,他们之间就不会有除了政务以外的任何交谈。
萧和宁怅然,不管是什么时候,永远是她放下公主的架子去迁就,而这么久了,只有她在犹豫,宋时依旧是和当初一样,为那人守着。
挺没意思的。萧和宁小口喝着汤,视线只落在眼前的菜式上,丝毫不往宋时落座的方向偏移。
萧暮归是个聪明的孩子,知道宋时和萧和宁之间出现了问题,一直在想办法缓和二人的关系,但丝毫不起作用。
二人就像回归到了最简单的君臣关系,有礼有节,却是泾渭分明。
萧和宁看着萧暮归努力挽回的样子心头涌上一股疲累,却不知道如何和萧暮归解释。
一顿饭吃的依旧没滋没味,萧和宁也不参与他们饭后的闲谈,推脱有些困乏,就起身回了房间。
房内铺开了信纸,砚台里的墨水干了一遍又一遍,落在纸上却是只有寥寥数笔。
萧和宁放下手中笔,捂着嘴闷闷得咳着,手中的帕子沾了些许红色,却被扔进火盆化为了灰烬,不留一点痕迹。
将桌上的信纸收起来,放进匣子里。里面已经有不少的书信,有旧也有新,封了口,分了类,依旧藏在昏暗的小匣子里,不知道用在何时何地。
屋外寒露催着休息,萧和宁将小匣子落锁,放进梳妆台,传来瓶子滚动的声音,是她放在小匣子里面的药瓶。出门时太医院新制成的,如今还是满满一瓶。
萧和宁起身,唤人进来洗漱,又吩咐明日早些梳妆,她答应了萧暮归去参加宴席。
烛火熄灭,萧和宁摁着心口,慢慢蜷成一团,这多出的几年光阴,实在难熬。好在诸事将尽,尘事皆完,她终于不用熬下去了。
一路到了江南,天寒地冻,迎面的风都带着寒气,湖面结了冰,不少孩童在玩冰嬉。萧和宁确实极少到外面去,裹着厚重的狐裘待在马车上或者驿站中,反倒是萧暮归和宋时每到一个地方就要听官员的汇报,探查当地的民情,忙的不可开交。
十一月七日,一行人止步于洪都府邑。
萧暮归和宋时也因赶路疲倦并未乔装外出,只去街上逛了一圈二人就披雪而归。
萧暮归穿着简单的藏青色衣袍,披着黑狐的披风,头戴玉冠,身边少了宦官侍从的簇拥,像个富贵人家的小少年。而宋时则是穿了件靛青色的衣袍,外罩了件墨色披风,戴着和萧暮归相似的玉冠,护在萧暮归身边。
倒像是一对兄弟。
萧和宁忽而闪过这样的念头。
二人看到厅堂中站着的萧和宁,一个脚步欢快地跑来,一个拱手行礼后踱步而行。
萧和宁侧身受了半礼,微微笑着,还是不一样的,至少是对她而言全然不同。
“长姐!”萧暮归在她身前两三步的地方停下脚步,由着侍女解下沾雪的披风净过手才握上萧和宁的手,指着刚刚买来的小玩意,讲述着屋外的热闹。
萧和宁拉着萧暮归坐下,让人拿了手炉,又吩咐人摆饭。静静地看着萧暮归兴奋的神情,听他说那些人来人往的热闹氛围,说街上卖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和吃食。安静而温柔。
宋时也脱了外袍落座,喝着热茶,侧头看去,萧暮归讲得神采飞扬,萧和宁温柔地看着,倒是显出几分的昔日的模样。宋时放下茶盏,恍惚想起自己也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萧和宁了。
“这次来得匆忙,天寒地冻,不甚好玩,来年天暖,朕再同长姐一道来游玩几日,来看看江南盛景。”萧暮归把一路的事情都讲完了,最后如此说。
“好,都听你的。”萧和宁笑着点头,吩咐人把饭菜上齐。
三人落座在饭厅,萧暮归居中,左边坐着萧和宁,右边坐着宋时一张不大的餐桌,萧和宁却和那人隔得老远。
自从那日和宋时商谈后,萧和宁便再也没有同宋时单独接触了,只要她不主动和宋时搭话,他们之间就不会有除了政务以外的任何交谈。
萧和宁怅然,不管是什么时候,永远是她放下公主的架子去迁就,而这么久了,只有她在犹豫,宋时依旧是和当初一样,为那人守着。
挺没意思的。萧和宁小口喝着汤,视线只落在眼前的菜式上,丝毫不往宋时落座的方向偏移。
萧暮归是个聪明的孩子,知道宋时和萧和宁之间出现了问题,一直在想办法缓和二人的关系,但丝毫不起作用。
二人就像回归到了最简单的君臣关系,有礼有节,却是泾渭分明。
萧和宁看着萧暮归努力挽回的样子心头涌上一股疲累,却不知道如何和萧暮归解释。
一顿饭吃的依旧没滋没味,萧和宁也不参与他们饭后的闲谈,推脱有些困乏,就起身回了房间。
房内铺开了信纸,砚台里的墨水干了一遍又一遍,落在纸上却是只有寥寥数笔。
萧和宁放下手中笔,捂着嘴闷闷得咳着,手中的帕子沾了些许红色,却被扔进火盆化为了灰烬,不留一点痕迹。
将桌上的信纸收起来,放进匣子里。里面已经有不少的书信,有旧也有新,封了口,分了类,依旧藏在昏暗的小匣子里,不知道用在何时何地。
屋外寒露催着休息,萧和宁将小匣子落锁,放进梳妆台,传来瓶子滚动的声音,是她放在小匣子里面的药瓶。出门时太医院新制成的,如今还是满满一瓶。
萧和宁起身,唤人进来洗漱,又吩咐明日早些梳妆,她答应了萧暮归去参加宴席。
烛火熄灭,萧和宁摁着心口,慢慢蜷成一团,这多出的几年光阴,实在难熬。好在诸事将尽,尘事皆完,她终于不用熬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