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接了圣旨谢恩,承恩侯府的人也还没有反应过来,明明才阳春三月,侯爷却感觉自己被架在了火炉上烤。还是侯夫人反应及时,连忙送了公公出府又打点了一番。
公公姓赵,是大内总管的干儿子,也算御前的红人,看侯夫人这番焦急的模样,又想到刚才的银子,也不由得劝了两句“夫人啊,如今这个情形,三姑娘嫁了也是好事。”
侯夫人何尝不知,可一想到赐婚的对象又不禁两眼一黑,笑着应承了两句。
待送出府后回到正院门口,连路都站不稳了,旁边的安嬷嬷紧紧扶着:“夫人,这该如何是好啊,三姑娘如何能嫁到国公府去呢。”
侯夫人也只是紧紧攥着嬷嬷的手问道“侯爷呢...侯爷呢?”
旁边的侍女上前回道“侯爷去长公主院里去了”侯夫人这才反应过来“快,扶我去母亲院里,母亲定有办法。”
到了长公主院里,便听到长公主说已经给金陵去了信,侯夫人进到屋内:“母亲,阿棠....阿棠与太子殿下订了亲事啊,怎么能嫁去国公府呢!”
沈确轻斥妻子“圣旨已下,阿棠与太子只不过是先皇后娘娘的一句戏言,万不可再提!”
侯夫人梁氏一怔,娘娘在世时十分喜爱阿棠这个嫡亲侄女。阿棠幼时经常入宫陪伴皇后,与太子感情甚笃,娘娘曾在一场宴上笑着说要让阿棠做未来的太子妃。
彼时京城有品阶的官眷都在场,如今皇后娘娘虽早已仙逝,但全京城的人都已把阿棠视为未来的太子妃了啊。可现在,却变成了一句戏言,她的棠儿何错之有啊?
话虽如此,沈确其实也心乱如麻。
长公主看着坐立不安的儿媳,也不由轻叹:“圣旨已下,是没有转圜的余地的,陛下这些年寻仙问道,已是不理俗务,太子殿下前几日刚被幽禁于东宫,陛下便下了如今的旨意,便是我进宫也是无用的。”
侯夫人梁氏虽心急如焚,可也知道婆母的话不假。侯府自从先皇后仙逝后,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再不如当初,即使婆母是陛下的亲姑母。
如今太子出事,侯府作为太子的母族没有被清算已经算陛下开恩了。毕竟当初陛下登基后是手刃了自己的亲生母妃啊。
“我已给金陵去信,想必过不了几日,阿棠便该收到信了,这段日子,你们便好好的准备成亲事宜,待阿棠归来,到时候怕是会更忙。”
两人听后低头应是,知道这件事已是木已成舟。
出了长公主的院门后,沈确看着一旁沉默不语的妻子,知道她心中哀伤,安慰道:“如今东宫这个情形,阿棠嫁去镇国公府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梁氏何尝不知,可偏偏是镇国公府。
京城中谁不知,镇国公府的世子自小体弱多病,这几年更是病重,能不能活过今年都不好说,她的阿棠,嫁过去守寡吗。
更别说,如今镇国公宋晋功高盖主,若是陛下一个不喜,她的棠儿又该如何啊。
纵使千百般不愿,可圣旨上的婚期就在五月,时间十分仓促,该准备的都该准备起来了,府里很快便忙碌了起来。
另一边,金陵。
“姑娘,箱笼都已归拢好了,明日就能启程回京了,您早些歇息吧。”
白苏看向斜靠在窗边的女子。
那女子独倚在窗边的长塌上。正手握经卷,看着窗外。长发挽起,玉钗松松簪着,听见白苏的声音后抬首,火光映照之下,虽未施粉黛可眉目如画,朱唇皓齿,容色绝美。
白苏心想,无怪乎京城有言:“北三娘,南安阳。”
“好白苏,让我再坐一会儿吧,待明日回了京城,就不知何时再能回金陵了。”
沈洛仪轻声回道,白苏听见姑娘的话心中不由发涩。
前些日子京城来了信,陛下给姑娘和镇国公府的世子赐了婚。在白苏的心中,姑娘是世上最好的女子,应该配世间最优秀的儿郎。
京城中谁人不知她家姑娘是要嫁入东宫做太子妃的,可谁知道年初太子殿下出事,姑娘也被送到外祖家中暂避风头。
可事实证明没有用,陛下并没有忘记姑娘这个“名义”上的太子妃。白苏的想法与府里的主母不谋而合,是谁不好,怎么偏偏是那位呢!
如今正值四月初,金陵已是连着下了几日的雨了。窗外送进一阵风,少女的薄纱衣裳在清冷的月色下,玉白的肤色若隐若现。
白苏生怕姑娘吹了风受寒,上前两步关上了窗又劝道:“姑娘,明日一早还要去给老太爷老夫人请辞呢。”
听到这,沈洛仪才无奈起身:“好了,我去就寝便是,你与木槿今日不必守夜,明日一早启程,都好好歇息吧。”
说罢,便去往里间,走动间,衣诀飘飘,娉娉袅袅,更显仪态万方,白苏不由心下黯然,若一切都如从前一般,姑娘说不定能成为这世间最尊贵的女子。
自从来到了金陵,姑娘这几日都魂不守舍,虽不言说,白苏也知道姑娘一是担心太子殿下,二是担忧府中。
可她们做奴婢的也没有法子,只能盼望着那镇国公世子是个好相与的。
白苏上前伺候着沈洛仪就寝,后退几步熄了火烛便轻手轻脚的下去了。
榻上的沈洛仪这才睁开眼,从幼时起,自己便被当作未来的太子妃教导,一言一行都被教养嬷嬷管束,自幼受尽翰墨之教,每一行举止无不透露出大家之风范,成为京城中贵女的典范。
沈洛仪想起了自己的姑母,姑母在崩逝前,没有召见太子,也不愿陛下在身旁,却独独让自己守在了榻前,送了姑母最后一程。
沈洛仪记得很清楚,她跪在塌前,已是泣不成声,姑母视自己为亲女,面对姑母的离世,沈洛仪悲痛欲绝。
“阿...棠,姑..姑母对不住你,咳咳..”说着,姑母想要抬手去摸一摸自己的脸,像幼时一样。
可姑母的手却抬不起来了,沈洛仪连忙把姑母的手抚在自己的脸上,紧紧抓着姑母的手小声喃喃“姑..母,姑母....”。
沈洛仪不知道说什么了,似乎说什么在这个时候都是苍白的。
“阿棠,咳咳....姑母太自私了...明明..自己被困在了..这牢笼一辈子..还要把你牵扯进来...姑母对不住你啊阿棠....”说罢,便泪如雨下。
“姑母,姑母,没有的,阿棠愿意的,阿棠愿意陪着太子哥哥的,姑母...”
沈洛仪自己一边泪流满面一边想要给姑母抹去泪水,姑母却侧过了脸避开了。
“阿棠,你...怨姑母吧.....”
沈洛仪想到此处,鼻尖一酸,几乎忍着喉头的酸涩吞咽了下去,可心底却依然是密密麻麻的疼,沈洛仪闭上眼,却无法安眠。
沈洛仪这些日子很少真正的熟睡过,每晚都会惊醒。
至于到底怕什么?怕太子殿下出事,亦或是怕陛下拿侯府开刀?或是两者都有。
沈洛仪自己也不清楚,直至前些日子祖母传信来,沈洛仪得知被赐婚,才稍安定下来,陛下下旨,至少东宫和侯府暂时无事。
对于太子殿下,若说情谊,大约也是兄妹之间的情谊了。
虽然众人皆道太子凤表龙姿,文韬武略,可沈洛仪自小便知,太子是君,即使太子日后与自己成亲,两人也先是君臣,后才是夫妻。且太子总是深沉而冷漠。
沈洛仪对太子,一向是敬仰有余,亲近不足的,好在太子虽性子冷了些,对她却很宽和,让她也有些安慰。
可谁知,太子年初便出了事,事关皇室,就连沈洛仪也不知到底是何等大事竟牵连了东宫一众属臣,如今更是给自己赐了婚。
沈洛仪低叹一声,暗恨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默默在心中祈祷。
对于突如其来的赐婚,沈洛仪现在也已经接受了,镇国公世子,沈洛仪其实是有过一面之缘的。
武昌二十五年,沈洛仪随祖母去往安国寺为即将临产的阿嫂祈福,回城时恰好遇见状元游街,府中车马暂避。
沈洛仪稍稍掀开了一边的车帷,状元恰好打马经过。沈洛仪抬眸,映入眼帘的是病态的白皙,在状元服的红映衬下更显苍白,身形十分瘦弱。
至于容貌,沈洛仪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一双眼睛十分深邃,深沉而温柔,嘴边衔着一抹笑,身形虽然十分单薄,却身姿端正,整个人犹如高高在上的皎月。
那个少年,有着让周围所有人都黯然失色的风采。
那个少年,是她未来的夫君。
公公姓赵,是大内总管的干儿子,也算御前的红人,看侯夫人这番焦急的模样,又想到刚才的银子,也不由得劝了两句“夫人啊,如今这个情形,三姑娘嫁了也是好事。”
侯夫人何尝不知,可一想到赐婚的对象又不禁两眼一黑,笑着应承了两句。
待送出府后回到正院门口,连路都站不稳了,旁边的安嬷嬷紧紧扶着:“夫人,这该如何是好啊,三姑娘如何能嫁到国公府去呢。”
侯夫人也只是紧紧攥着嬷嬷的手问道“侯爷呢...侯爷呢?”
旁边的侍女上前回道“侯爷去长公主院里去了”侯夫人这才反应过来“快,扶我去母亲院里,母亲定有办法。”
到了长公主院里,便听到长公主说已经给金陵去了信,侯夫人进到屋内:“母亲,阿棠....阿棠与太子殿下订了亲事啊,怎么能嫁去国公府呢!”
沈确轻斥妻子“圣旨已下,阿棠与太子只不过是先皇后娘娘的一句戏言,万不可再提!”
侯夫人梁氏一怔,娘娘在世时十分喜爱阿棠这个嫡亲侄女。阿棠幼时经常入宫陪伴皇后,与太子感情甚笃,娘娘曾在一场宴上笑着说要让阿棠做未来的太子妃。
彼时京城有品阶的官眷都在场,如今皇后娘娘虽早已仙逝,但全京城的人都已把阿棠视为未来的太子妃了啊。可现在,却变成了一句戏言,她的棠儿何错之有啊?
话虽如此,沈确其实也心乱如麻。
长公主看着坐立不安的儿媳,也不由轻叹:“圣旨已下,是没有转圜的余地的,陛下这些年寻仙问道,已是不理俗务,太子殿下前几日刚被幽禁于东宫,陛下便下了如今的旨意,便是我进宫也是无用的。”
侯夫人梁氏虽心急如焚,可也知道婆母的话不假。侯府自从先皇后仙逝后,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再不如当初,即使婆母是陛下的亲姑母。
如今太子出事,侯府作为太子的母族没有被清算已经算陛下开恩了。毕竟当初陛下登基后是手刃了自己的亲生母妃啊。
“我已给金陵去信,想必过不了几日,阿棠便该收到信了,这段日子,你们便好好的准备成亲事宜,待阿棠归来,到时候怕是会更忙。”
两人听后低头应是,知道这件事已是木已成舟。
出了长公主的院门后,沈确看着一旁沉默不语的妻子,知道她心中哀伤,安慰道:“如今东宫这个情形,阿棠嫁去镇国公府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梁氏何尝不知,可偏偏是镇国公府。
京城中谁不知,镇国公府的世子自小体弱多病,这几年更是病重,能不能活过今年都不好说,她的阿棠,嫁过去守寡吗。
更别说,如今镇国公宋晋功高盖主,若是陛下一个不喜,她的棠儿又该如何啊。
纵使千百般不愿,可圣旨上的婚期就在五月,时间十分仓促,该准备的都该准备起来了,府里很快便忙碌了起来。
另一边,金陵。
“姑娘,箱笼都已归拢好了,明日就能启程回京了,您早些歇息吧。”
白苏看向斜靠在窗边的女子。
那女子独倚在窗边的长塌上。正手握经卷,看着窗外。长发挽起,玉钗松松簪着,听见白苏的声音后抬首,火光映照之下,虽未施粉黛可眉目如画,朱唇皓齿,容色绝美。
白苏心想,无怪乎京城有言:“北三娘,南安阳。”
“好白苏,让我再坐一会儿吧,待明日回了京城,就不知何时再能回金陵了。”
沈洛仪轻声回道,白苏听见姑娘的话心中不由发涩。
前些日子京城来了信,陛下给姑娘和镇国公府的世子赐了婚。在白苏的心中,姑娘是世上最好的女子,应该配世间最优秀的儿郎。
京城中谁人不知她家姑娘是要嫁入东宫做太子妃的,可谁知道年初太子殿下出事,姑娘也被送到外祖家中暂避风头。
可事实证明没有用,陛下并没有忘记姑娘这个“名义”上的太子妃。白苏的想法与府里的主母不谋而合,是谁不好,怎么偏偏是那位呢!
如今正值四月初,金陵已是连着下了几日的雨了。窗外送进一阵风,少女的薄纱衣裳在清冷的月色下,玉白的肤色若隐若现。
白苏生怕姑娘吹了风受寒,上前两步关上了窗又劝道:“姑娘,明日一早还要去给老太爷老夫人请辞呢。”
听到这,沈洛仪才无奈起身:“好了,我去就寝便是,你与木槿今日不必守夜,明日一早启程,都好好歇息吧。”
说罢,便去往里间,走动间,衣诀飘飘,娉娉袅袅,更显仪态万方,白苏不由心下黯然,若一切都如从前一般,姑娘说不定能成为这世间最尊贵的女子。
自从来到了金陵,姑娘这几日都魂不守舍,虽不言说,白苏也知道姑娘一是担心太子殿下,二是担忧府中。
可她们做奴婢的也没有法子,只能盼望着那镇国公世子是个好相与的。
白苏上前伺候着沈洛仪就寝,后退几步熄了火烛便轻手轻脚的下去了。
榻上的沈洛仪这才睁开眼,从幼时起,自己便被当作未来的太子妃教导,一言一行都被教养嬷嬷管束,自幼受尽翰墨之教,每一行举止无不透露出大家之风范,成为京城中贵女的典范。
沈洛仪想起了自己的姑母,姑母在崩逝前,没有召见太子,也不愿陛下在身旁,却独独让自己守在了榻前,送了姑母最后一程。
沈洛仪记得很清楚,她跪在塌前,已是泣不成声,姑母视自己为亲女,面对姑母的离世,沈洛仪悲痛欲绝。
“阿...棠,姑..姑母对不住你,咳咳..”说着,姑母想要抬手去摸一摸自己的脸,像幼时一样。
可姑母的手却抬不起来了,沈洛仪连忙把姑母的手抚在自己的脸上,紧紧抓着姑母的手小声喃喃“姑..母,姑母....”。
沈洛仪不知道说什么了,似乎说什么在这个时候都是苍白的。
“阿棠,咳咳....姑母太自私了...明明..自己被困在了..这牢笼一辈子..还要把你牵扯进来...姑母对不住你啊阿棠....”说罢,便泪如雨下。
“姑母,姑母,没有的,阿棠愿意的,阿棠愿意陪着太子哥哥的,姑母...”
沈洛仪自己一边泪流满面一边想要给姑母抹去泪水,姑母却侧过了脸避开了。
“阿棠,你...怨姑母吧.....”
沈洛仪想到此处,鼻尖一酸,几乎忍着喉头的酸涩吞咽了下去,可心底却依然是密密麻麻的疼,沈洛仪闭上眼,却无法安眠。
沈洛仪这些日子很少真正的熟睡过,每晚都会惊醒。
至于到底怕什么?怕太子殿下出事,亦或是怕陛下拿侯府开刀?或是两者都有。
沈洛仪自己也不清楚,直至前些日子祖母传信来,沈洛仪得知被赐婚,才稍安定下来,陛下下旨,至少东宫和侯府暂时无事。
对于太子殿下,若说情谊,大约也是兄妹之间的情谊了。
虽然众人皆道太子凤表龙姿,文韬武略,可沈洛仪自小便知,太子是君,即使太子日后与自己成亲,两人也先是君臣,后才是夫妻。且太子总是深沉而冷漠。
沈洛仪对太子,一向是敬仰有余,亲近不足的,好在太子虽性子冷了些,对她却很宽和,让她也有些安慰。
可谁知,太子年初便出了事,事关皇室,就连沈洛仪也不知到底是何等大事竟牵连了东宫一众属臣,如今更是给自己赐了婚。
沈洛仪低叹一声,暗恨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默默在心中祈祷。
对于突如其来的赐婚,沈洛仪现在也已经接受了,镇国公世子,沈洛仪其实是有过一面之缘的。
武昌二十五年,沈洛仪随祖母去往安国寺为即将临产的阿嫂祈福,回城时恰好遇见状元游街,府中车马暂避。
沈洛仪稍稍掀开了一边的车帷,状元恰好打马经过。沈洛仪抬眸,映入眼帘的是病态的白皙,在状元服的红映衬下更显苍白,身形十分瘦弱。
至于容貌,沈洛仪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一双眼睛十分深邃,深沉而温柔,嘴边衔着一抹笑,身形虽然十分单薄,却身姿端正,整个人犹如高高在上的皎月。
那个少年,有着让周围所有人都黯然失色的风采。
那个少年,是她未来的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