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过,白雁就扑腾着羽翅飞到洛阳,好似风雪漫卷,直归檐下。
今年的秋天比往年来得更早,秋风吹拂,梧桐叶簌簌落了满地,堆砌成小山,苑子里一片枯黄。
太师府却热闹得紧。
丫鬟们戴着白手套,正忙着修剪桃花枝。桃树上挂着红彤彤的飘带,满门皆是喜乐洋洋。
一人边忙活边道:“要说姑苏城里有福气的小娘子,还得是我们三娘子。先头和二殿下的婚事没了,如今又来一个镇国将军府,这真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好福气。”
另一人在寒风里打了个哆嗦,搓搓手道:“有福气是真,但三娘子自己争气也是真呀!”
“是啊,我听老爷上回跟主母提起三娘子在太学的功课,好几门都是榜首呢。”
“上年笄礼,三娘子顶着头上的十斤珠翠走台阶,晃都不带晃一下的。”
“就像这样。”
有胆大的掏出块绣花帕子捏在手心,想学三娘子走路,却走得歪七八扭毫无体统,那滑稽的模样叫人不忍直视。
丫鬟们都乐呵呵笑着。
*
谢云意的婚事定在明日。
听到丫鬟们那些夸她的那些话,少女莹白的脸颊不自觉透着红。她乌眉细长弯弯如柳叶,生的温婉清秀,双手交叠放在身前,腰肢盈盈一握。
今日挑了件烟粉色海棠百迭裙,外披水色彩绣对襟,特意起早去慈春堂给祖母请安。
谢云意加快步子往前走。
谢太师古板严厉,自幼就将她送去太学,和一众王公贵族、高门贵女一同读书。
这么些年,谢云意在太学里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样样精通,就连君子六艺也学得了点,早已是姑苏才名远扬的小娘子。
越过金黄的梧桐叶,她从那些丫鬟身边径直走过去,目光半分都不曾停留。
仿佛压根儿没听到那些话。
刚到慈春堂,梅妈妈就笑着迎了出来:“三娘子来了?夫人和老夫人都在屋子里等着您呢。”
谢云意温温柔柔落了一笑。
梅妈妈挽住她的手臂,将她送入慈春堂的大门,想到她明日就要出嫁,忍不住落了泪,又想到这是喜事,赶忙拿帕子抹掉。
进了慈春堂,梅妈妈站到一旁。
屋内只有三两个人。
上座的是老夫人林氏,五官极其浓艳锐利,是容易让人觉得不好相处的面相,额前和眼角的皱纹密而坑洼,让人很想上前给压平了。
林氏并非谢太师生母,而是侧室所出,对楚氏和谢云意极其不满。
谢云意规规矩矩地给老夫人下跪行大礼,乖巧道:“祖母,我……”
还没等她说完,林老夫人就打断她:“三丫头怎么才来?”
谢云意话卡在喉咙,琢磨着那个“才”字,这个时辰,怎么也不能用上这个字。
平常去太学她都是这个点起,甚至可能还要晚一些。
先生说了,这个年纪的少年少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睡眠不足,到了课上精气神也不好。
“现在是卯正时,”谢云意跪在寒凉如冰的地板上,稍稍垂下眼帘,语气诚恳道:“孙女以为还不算晚。”
她模样端庄,挺直着背。
莫名让林老夫人想起当年和她斗的那个女子。
林老夫人“啧”了一声:“楚氏,瞧瞧你养的三丫头,都会顶嘴了。”
旁边站着的楚氏微微蹙眉。
谢云意想替母亲争辩。楚氏摇摇头,握着她手臂将她扶起。林老夫人素来不喜她,当年两家结秦晋之好也是频频反对。
谢云意还没过来的时候,楚氏就正跟林老夫人冷着脸阴阳怪气。
纵然谢太师有意劝解,但婆媳关系依旧不太融洽。
楚氏柳眉一横,上前一步站到谢云意身前,对林老夫人道:“母亲,意儿天刚亮就来给您请安了,这怎么能叫才来呢?”
“她天亮就起,难道我不是吗?”
“但意儿从院子走过来,至少也要一柱香。她又是梳好妆穿戴整齐了来的,未必起的就比您迟。”
林老夫人闻言,放下了翘起的二郎腿,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二人:“你牙尖嘴利,我说不过你。但要是意姐儿到了夫家还起得这般迟,说出去是要叫人贻笑大方的。”
楚氏憋了一肚子火。
刚要发作,谢云意就抢先道:“祖母说的是,下回孙女一定更加勤勉。”
楚氏压低了声音道:“你觉得我吵不过她?”
“……”
谢云意叹了口气。
她自然信任母亲吵架的能力,只不过何必要吵呢?
能赔个罪就解决的事情,用不着多动嘴皮子。
况且,林老夫人是长辈,要是她日后找机会散播谣言说楚氏不孝,就算楚氏有一百张嘴都说不清。
林老夫人听到谢云意做小伏低,果然不多说什么了。
摆摆手,让谢云意和楚氏回去用早膳。
“等等。”林老夫人又喊。
谢云意和转过头去,只见林老夫人正朝着她们这边走过来,然后塞了一个芙蓉锦盒给她,冷哼了声:“莫说我亏待了你。”
那锦盒上面的芙蓉花纹是丝绣的。
藕荷色的花瓣娇嫩婉转,花蕊用的是金丝,线脚细腻,宛如一幅精致画卷。
从前林老夫人还没来谢家时,就常做些绣工拿去卖钱,且绣艺了得。
谢云意一眼就知这上面花样是老夫人的手笔。
林老夫人素来抠门,哪怕是一两金都舍不得拿出来分给她们母女,楚氏看了都要惊讶几分。
光是这盒子,分量就不轻,更别说里头装着的物件了。
谢云意接了过来,看着林老夫人的眼睛:“多谢祖母。”
“走吧走吧。”
出了慈春堂,楚氏还要忙着去花房搬弄花草了。
只留谢云意一个小娘子回院子,结果她路走到一半,又听到一阵从后传来的脚步声。
梅妈妈跟了过来,转头看着慈春堂紧闭着的门,叹了口气:“其实老夫人就是嘴硬,心里头软着呢,是很喜欢三娘子的。”
谢云意抿着唇没搭话。
在她和镇国将军府定下姻亲的时候,林老夫人就不大高兴,只因她喜欢的是蒋姨娘所出的二娘子谢茹。
前两年谢茹是低嫁,而谢云意却是高嫁,林老夫人自是有些怨言的。
再者,就算没这门婚事在先,她们母女也常被老夫人刁难。
谢云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绣花枕头,也不是八九岁的小娘子,自然能分得清。
闻言,只是笑笑,并不多说什么。
等到了自己的院子,谢云意打开芙蓉锦盒。
里面装着一对圆润的珍珠耳坠,挂在银链子上,珍珠品级也有好坏,这应该是先前陛下御赐的,被谢太师拿来孝敬林老夫人。
御赐的东西本来就没几件,价值连城自不多说,又不能拿去卖了,求的就是份体面。
谢云意内心五味陈杂,把珍珠耳坠小心翼翼收到锦盒里。
林老夫人这次送她东西,大概也是看着她要出嫁,不想落人把柄。之前谢云意也会相赠东西给祖母,楚氏也是如此。
自然不会因为一个御赐的珍珠耳坠就对一个人改观,但也不会多生芥蒂。
谢云意很想一家子和和美美。
哪怕只是表象。
晚上谢云意最后一次清点要带的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剩下的。小到筷子木梳,大到被衾床铺,该带的都要带,不该带的也要带,而且一样都不能落下。
这是她在夫家挺起腰杆的根本,也是娘家给她的底气。
楚氏无声无息走了进来。
看到条案上画了一半的云海飞花图,楚氏拿起来在烛光下看着。
心里叹道不愧是得了太学榜首的女儿,落笔大胆,飘逸灵气,当真是名副其实。
谢云意连忙起身:“母亲。”
楚氏又把画放了下去,让身后的梅妈妈把掐丝琳琅盒拿了过来,放在了桌案上。
谢云意看到那东西,心底便有数了。
有些不好意思地往旁边挪了挪。
因着她方才在作画的缘故,屋内点了好些烛火,要比平时都明亮些。该收拾的东西也都收拾了,倒是干净清爽。
楚氏笑了,把红烛搬走:“烛火在这碍事,要是烧到地契就不好了,这里头的东西都是纸糊的。”
母女俩借着昏黄的烛光,就这么打开琳琅盒看了起来。
“这是城郊的两家庄子,得了空你也可以去看看。这是洛阳的首饰铺,有些远,有专人打理,不用你多操心,这是……”
楚氏说了半晌。
谢云意看着越来越多的纸契,连忙按住母亲的手:“母亲,我哪里用得上这么多,这也太多了,管都管不过来了。”
楚氏却摇了摇头:“裴将军府下的聘礼可不比这个少,怎么着也不能让你丢了脸。”
谢云意手绞着衣裳,垂眸道:“我看祖母今日有些不高兴。”
她嫁出去了,以后不在太师府住倒是没事,但楚氏可就有的受了。
十月怀胎亲生的女儿,怎么会不知道她心里想的意思。
楚氏握住她的手,道:“林氏无非就是气你父亲让茹儿下嫁,茹儿生母去的早,我当时也拿自己嫁妆补贴她了,你就放一万个心。”
谢云意也反握着母亲的手,眼眶有些发酸:“好。”
话音刚落,一阵吱呀的声音响起,闺房的门被人打开。外面的风声很大,听得人都要忍不住颤抖,寒意直直往里冒。
“是呀,三妹妹放一万个心就好。”谢茹便从门口走了进来,笑容如春风霁月:“还没恭喜妹妹将要成婚。”
谢云意喜道:“二姐姐!”
谢茹走了过来,却是从袖子里拿了根金簪递到她手上:“给你的新婚贺礼。”
谢云意站了起来:“这……”
“你就收下吧,跟我还客气什么?”谢茹眨了眨眼:“我成婚的时候,妹妹不是也送我贺礼了,都是亲姐妹,可别生分了。”
接着,谢茹凑到谢云意耳边道:“祖母那里自有我去说,她大概不知道母亲拿自己嫁妆补贴我的事。”
听她这么说,即将大喜的日子,谢云意也不想太扭捏,大大方方地接了过来:“这么晚了姐姐还过来,路上冷吗?”
正值深秋,天色又晚,雕花窗外狂风大作,卷袭着地上的梧桐叶往天上吹。
刚接簪子的时候不小心触碰到谢茹的手,冰冰凉凉的,一看就是受了凉,这个天又还不到用汤婆子的时候。
谢茹诚实地道:“有些冷。”
谢云意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谢茹哈哈大笑道:“冷也没事呀。我一见妹妹,心里就热了起来,惦记着妹妹亲手做的桃花羹呢。”
只不过今日是没机会了,只能往后得了空,开办宴会再聚一起了。
几个人围在火炉旁,叫院子的小膳坊做了些热腾腾的栗子糕来吃,配着龙凤团茶,香香软软,快甜到人心里了。
谢云意明日要早起,怕起不来,她只抿了几口,没敢多喝。
想到即将出嫁,她又紧张又期待。
不为别的,只是她听闻要嫁的夫君,是这京城里相貌最好的男儿。
声名赫赫的少年将军,裴彦。
今年的秋天比往年来得更早,秋风吹拂,梧桐叶簌簌落了满地,堆砌成小山,苑子里一片枯黄。
太师府却热闹得紧。
丫鬟们戴着白手套,正忙着修剪桃花枝。桃树上挂着红彤彤的飘带,满门皆是喜乐洋洋。
一人边忙活边道:“要说姑苏城里有福气的小娘子,还得是我们三娘子。先头和二殿下的婚事没了,如今又来一个镇国将军府,这真是旁人求也求不来的好福气。”
另一人在寒风里打了个哆嗦,搓搓手道:“有福气是真,但三娘子自己争气也是真呀!”
“是啊,我听老爷上回跟主母提起三娘子在太学的功课,好几门都是榜首呢。”
“上年笄礼,三娘子顶着头上的十斤珠翠走台阶,晃都不带晃一下的。”
“就像这样。”
有胆大的掏出块绣花帕子捏在手心,想学三娘子走路,却走得歪七八扭毫无体统,那滑稽的模样叫人不忍直视。
丫鬟们都乐呵呵笑着。
*
谢云意的婚事定在明日。
听到丫鬟们那些夸她的那些话,少女莹白的脸颊不自觉透着红。她乌眉细长弯弯如柳叶,生的温婉清秀,双手交叠放在身前,腰肢盈盈一握。
今日挑了件烟粉色海棠百迭裙,外披水色彩绣对襟,特意起早去慈春堂给祖母请安。
谢云意加快步子往前走。
谢太师古板严厉,自幼就将她送去太学,和一众王公贵族、高门贵女一同读书。
这么些年,谢云意在太学里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样样精通,就连君子六艺也学得了点,早已是姑苏才名远扬的小娘子。
越过金黄的梧桐叶,她从那些丫鬟身边径直走过去,目光半分都不曾停留。
仿佛压根儿没听到那些话。
刚到慈春堂,梅妈妈就笑着迎了出来:“三娘子来了?夫人和老夫人都在屋子里等着您呢。”
谢云意温温柔柔落了一笑。
梅妈妈挽住她的手臂,将她送入慈春堂的大门,想到她明日就要出嫁,忍不住落了泪,又想到这是喜事,赶忙拿帕子抹掉。
进了慈春堂,梅妈妈站到一旁。
屋内只有三两个人。
上座的是老夫人林氏,五官极其浓艳锐利,是容易让人觉得不好相处的面相,额前和眼角的皱纹密而坑洼,让人很想上前给压平了。
林氏并非谢太师生母,而是侧室所出,对楚氏和谢云意极其不满。
谢云意规规矩矩地给老夫人下跪行大礼,乖巧道:“祖母,我……”
还没等她说完,林老夫人就打断她:“三丫头怎么才来?”
谢云意话卡在喉咙,琢磨着那个“才”字,这个时辰,怎么也不能用上这个字。
平常去太学她都是这个点起,甚至可能还要晚一些。
先生说了,这个年纪的少年少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睡眠不足,到了课上精气神也不好。
“现在是卯正时,”谢云意跪在寒凉如冰的地板上,稍稍垂下眼帘,语气诚恳道:“孙女以为还不算晚。”
她模样端庄,挺直着背。
莫名让林老夫人想起当年和她斗的那个女子。
林老夫人“啧”了一声:“楚氏,瞧瞧你养的三丫头,都会顶嘴了。”
旁边站着的楚氏微微蹙眉。
谢云意想替母亲争辩。楚氏摇摇头,握着她手臂将她扶起。林老夫人素来不喜她,当年两家结秦晋之好也是频频反对。
谢云意还没过来的时候,楚氏就正跟林老夫人冷着脸阴阳怪气。
纵然谢太师有意劝解,但婆媳关系依旧不太融洽。
楚氏柳眉一横,上前一步站到谢云意身前,对林老夫人道:“母亲,意儿天刚亮就来给您请安了,这怎么能叫才来呢?”
“她天亮就起,难道我不是吗?”
“但意儿从院子走过来,至少也要一柱香。她又是梳好妆穿戴整齐了来的,未必起的就比您迟。”
林老夫人闻言,放下了翘起的二郎腿,站起身来居高临下地看着二人:“你牙尖嘴利,我说不过你。但要是意姐儿到了夫家还起得这般迟,说出去是要叫人贻笑大方的。”
楚氏憋了一肚子火。
刚要发作,谢云意就抢先道:“祖母说的是,下回孙女一定更加勤勉。”
楚氏压低了声音道:“你觉得我吵不过她?”
“……”
谢云意叹了口气。
她自然信任母亲吵架的能力,只不过何必要吵呢?
能赔个罪就解决的事情,用不着多动嘴皮子。
况且,林老夫人是长辈,要是她日后找机会散播谣言说楚氏不孝,就算楚氏有一百张嘴都说不清。
林老夫人听到谢云意做小伏低,果然不多说什么了。
摆摆手,让谢云意和楚氏回去用早膳。
“等等。”林老夫人又喊。
谢云意和转过头去,只见林老夫人正朝着她们这边走过来,然后塞了一个芙蓉锦盒给她,冷哼了声:“莫说我亏待了你。”
那锦盒上面的芙蓉花纹是丝绣的。
藕荷色的花瓣娇嫩婉转,花蕊用的是金丝,线脚细腻,宛如一幅精致画卷。
从前林老夫人还没来谢家时,就常做些绣工拿去卖钱,且绣艺了得。
谢云意一眼就知这上面花样是老夫人的手笔。
林老夫人素来抠门,哪怕是一两金都舍不得拿出来分给她们母女,楚氏看了都要惊讶几分。
光是这盒子,分量就不轻,更别说里头装着的物件了。
谢云意接了过来,看着林老夫人的眼睛:“多谢祖母。”
“走吧走吧。”
出了慈春堂,楚氏还要忙着去花房搬弄花草了。
只留谢云意一个小娘子回院子,结果她路走到一半,又听到一阵从后传来的脚步声。
梅妈妈跟了过来,转头看着慈春堂紧闭着的门,叹了口气:“其实老夫人就是嘴硬,心里头软着呢,是很喜欢三娘子的。”
谢云意抿着唇没搭话。
在她和镇国将军府定下姻亲的时候,林老夫人就不大高兴,只因她喜欢的是蒋姨娘所出的二娘子谢茹。
前两年谢茹是低嫁,而谢云意却是高嫁,林老夫人自是有些怨言的。
再者,就算没这门婚事在先,她们母女也常被老夫人刁难。
谢云意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绣花枕头,也不是八九岁的小娘子,自然能分得清。
闻言,只是笑笑,并不多说什么。
等到了自己的院子,谢云意打开芙蓉锦盒。
里面装着一对圆润的珍珠耳坠,挂在银链子上,珍珠品级也有好坏,这应该是先前陛下御赐的,被谢太师拿来孝敬林老夫人。
御赐的东西本来就没几件,价值连城自不多说,又不能拿去卖了,求的就是份体面。
谢云意内心五味陈杂,把珍珠耳坠小心翼翼收到锦盒里。
林老夫人这次送她东西,大概也是看着她要出嫁,不想落人把柄。之前谢云意也会相赠东西给祖母,楚氏也是如此。
自然不会因为一个御赐的珍珠耳坠就对一个人改观,但也不会多生芥蒂。
谢云意很想一家子和和美美。
哪怕只是表象。
晚上谢云意最后一次清点要带的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剩下的。小到筷子木梳,大到被衾床铺,该带的都要带,不该带的也要带,而且一样都不能落下。
这是她在夫家挺起腰杆的根本,也是娘家给她的底气。
楚氏无声无息走了进来。
看到条案上画了一半的云海飞花图,楚氏拿起来在烛光下看着。
心里叹道不愧是得了太学榜首的女儿,落笔大胆,飘逸灵气,当真是名副其实。
谢云意连忙起身:“母亲。”
楚氏又把画放了下去,让身后的梅妈妈把掐丝琳琅盒拿了过来,放在了桌案上。
谢云意看到那东西,心底便有数了。
有些不好意思地往旁边挪了挪。
因着她方才在作画的缘故,屋内点了好些烛火,要比平时都明亮些。该收拾的东西也都收拾了,倒是干净清爽。
楚氏笑了,把红烛搬走:“烛火在这碍事,要是烧到地契就不好了,这里头的东西都是纸糊的。”
母女俩借着昏黄的烛光,就这么打开琳琅盒看了起来。
“这是城郊的两家庄子,得了空你也可以去看看。这是洛阳的首饰铺,有些远,有专人打理,不用你多操心,这是……”
楚氏说了半晌。
谢云意看着越来越多的纸契,连忙按住母亲的手:“母亲,我哪里用得上这么多,这也太多了,管都管不过来了。”
楚氏却摇了摇头:“裴将军府下的聘礼可不比这个少,怎么着也不能让你丢了脸。”
谢云意手绞着衣裳,垂眸道:“我看祖母今日有些不高兴。”
她嫁出去了,以后不在太师府住倒是没事,但楚氏可就有的受了。
十月怀胎亲生的女儿,怎么会不知道她心里想的意思。
楚氏握住她的手,道:“林氏无非就是气你父亲让茹儿下嫁,茹儿生母去的早,我当时也拿自己嫁妆补贴她了,你就放一万个心。”
谢云意也反握着母亲的手,眼眶有些发酸:“好。”
话音刚落,一阵吱呀的声音响起,闺房的门被人打开。外面的风声很大,听得人都要忍不住颤抖,寒意直直往里冒。
“是呀,三妹妹放一万个心就好。”谢茹便从门口走了进来,笑容如春风霁月:“还没恭喜妹妹将要成婚。”
谢云意喜道:“二姐姐!”
谢茹走了过来,却是从袖子里拿了根金簪递到她手上:“给你的新婚贺礼。”
谢云意站了起来:“这……”
“你就收下吧,跟我还客气什么?”谢茹眨了眨眼:“我成婚的时候,妹妹不是也送我贺礼了,都是亲姐妹,可别生分了。”
接着,谢茹凑到谢云意耳边道:“祖母那里自有我去说,她大概不知道母亲拿自己嫁妆补贴我的事。”
听她这么说,即将大喜的日子,谢云意也不想太扭捏,大大方方地接了过来:“这么晚了姐姐还过来,路上冷吗?”
正值深秋,天色又晚,雕花窗外狂风大作,卷袭着地上的梧桐叶往天上吹。
刚接簪子的时候不小心触碰到谢茹的手,冰冰凉凉的,一看就是受了凉,这个天又还不到用汤婆子的时候。
谢茹诚实地道:“有些冷。”
谢云意一下子就紧张了起来。
谢茹哈哈大笑道:“冷也没事呀。我一见妹妹,心里就热了起来,惦记着妹妹亲手做的桃花羹呢。”
只不过今日是没机会了,只能往后得了空,开办宴会再聚一起了。
几个人围在火炉旁,叫院子的小膳坊做了些热腾腾的栗子糕来吃,配着龙凤团茶,香香软软,快甜到人心里了。
谢云意明日要早起,怕起不来,她只抿了几口,没敢多喝。
想到即将出嫁,她又紧张又期待。
不为别的,只是她听闻要嫁的夫君,是这京城里相貌最好的男儿。
声名赫赫的少年将军,裴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