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是没有什么五等爵的;周代的五等爵制度,也不是那么严格。

    商代并无封爵这个说法,只有封土命氏,主要就是在邦畿之内封王室子女为“多子”……是的,女性也可以受封,如子妥、子媚等,凡是带“女”字旁的,都是女性受封。

    邦畿之内,还有“男”,也称为“任”,他们要为商王承担一些方面的职责,所封的土地,可以理解为俸禄或者补贴。

    在邦畿之外,则有“侯”,需要承担警戒边境、维护王道的任务,是职责而非爵位;

    此外就是“伯”,是对归附方国君主的一般称呼。如果他们也承担起警戒边境等职责,在大邑商的系统内就改称为“侯”。

    侯、伯之外,还有甸、牧,是大邑商在一些侯伯领地内划出一部分,分别用来储蓄粮食和牲畜。他们的收成归商王,在商王出征时承担后勤,但平时的安全是由所在地的侯、伯负责,有时候连人力也是从周边奠置。而这样近乎于抢劫的举动,往往会引发侯、伯的反叛。

    当然,畿内、畿外这区分并不是固定的。商王的亲属近臣也可以出任外服,例如多子就有被奠置到畿外、承担警戒边境之责的,而他的称呼也会相应的变成“侯”。

    最后还有一种比较特殊,叫做“亚”。“亚”是大邑商的高阶武官,有的亚会被派往畿外,代代驻守。上百年以后,他们在当地拥有了大量的族众和国众,也就和“侯”没有了太大的差别。而且,这种“亚”的地位,远在一般的“侯”之上。例如派驻到东土的“亚醜”,其出土的墓葬规模,在整个大邑商仅次于商王。() ()

    所以,本文中出场的那位“亚醜”,被赋予了类似“东伯”(是方伯而非邦伯)的地位,负责统帅大邑商征伐东夷的大军。

    商代说完,就说到周代了。

    周人受命之后,原本臣服的方国同样被称为“伯”,例如泾水、汧水流域那一票小兄弟都是(其中有关起门来称王的,如泾水的乖伯、汧水的夨伯等),封于幾内的采邑主也称为“伯”。这里的“伯”,已经可以称为爵位。

    如果臣服的方国奉周人之命在幾外移镇,幾内的采邑主封往幾外,或者宗室、功臣直接分封幾外,那么其爵位就是“侯”。

    “公”的话,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大邑商后裔的宋国,二是幾内诸伯、幾外诸侯担任王室的执政卿(仅限于在任上时)。

    “子”爵也有两种情况。一是偏远地区的臣服方国,最著名的即是南方的“楚子“;二是幾内诸伯、幾外诸侯家中的卿大夫,如果封土命氏,也会被称为“子”。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幾内的“子”如果移封到幾外,会被称为“伯”而不是“侯”。这里面主要是大小宗之间宗法地位的明确,但如果硬要说侯比伯高一级,大致也能说得通。

    至于“男”。在周人的封爵体系中,可以说是极少,也就不加赘述。

    以上都是没看资料直接打字的,或许有的地方措辞有些不规范,但大致情况即是这样。

    那种层级严格的所谓商周“五等爵”,只存在于儒家的杜撰之中。

章节目录

宗周:孺子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元祇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元祇君并收藏宗周:孺子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