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正门到正殿,包括前院、东塾、西塾、中庭及两边的东厢、西厢,即为南宫的祭祀区。再往后,就是“前殿后寝”的寝区了,包含东小院、西小院,各院又有正房、厢房、庑(wǔ)房等。
虽然贞眉没去过南宫的寝区,但她很清楚这些布局,因为閟(bì)宫的寝区也是这般,她自己就住在閟宫的东小院。
“不知道以后还能见到吗?”贞眉想。
她听巫景夫子讲述过大邑商的宫室形制,和周邦可谓是大相径庭。
来到正殿门前,抬眼一望,巫景如往常那般跪坐在殿右一侧,手边是四卷竹简。贞眉令宫奴去西厢等候,自己脱履入殿,在巫景下手入座,恭敬的行了拜手礼。
“夫子安好?”她问候道。
巫景点了点头,示意她正坐,而后拿起一卷竹简展开,向她讲诉其中的内容:乃是武帝乙二十祀后的故典。
他的声音一如往常平和,娓娓道来。贞眉很适应这种节奏,往常都很能听得进去,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出言示意,向巫景寻求解答。但这会她听着听着,却渐渐有些走神,心里想,巫景夫子知道她要去大邑商的事吗?
应该是知道的罢!他是周邦最为博学多闻之人,又是大邑商出身,还是自己的授业师,父亲肯定会向他咨询一些相关的事项,并寻求他的意见或指导。
然而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果然不愧是夫子……
贞眉的这番走神表现,很快就被巫景觉察到了,他立刻放下竹简,停止讲诉,严厉的望着这位得意门生。
“夫子,弟子走神了。”贞眉立刻躬身认错。
“心神不定,可见心有杂念,”巫景严肃的教训道,“你考虑那么多做什么?即使明天身祭,学习之事也不可懈怠!”
“唯。谨受教,”贞眉低头表示接受,“眉当自罚。”
她站起身,准备召换宫奴去取戒尺来。那柄骨质的戒尺,在她入蒙那会曾起过不少作用,后来很久没排上过用场,也就留在了前面的东塾,没有带入正殿。
“罢了,罢了,”巫景挥了挥衣袖,“幸好今天是丁日。要是辛日学习祀典时,你敢这么轻忽,我必教训于你!”
“谢夫子体谅。”贞眉开心的应道。一向严厉的巫景夫子居然心软了,肯定是因她远行在即之故。
如果再多想一些,夫子选择武乙二十祀之后的故典来讲述,未尝不是花过一番心思。那位武帝乙的影响力极大,武乙二十祀距现在也不过二十五年,这段故典可以更好的帮她了解大邑商当前的神权、政权情形,更宜于在那边立足。
夫子的这番用心,对她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安慰。抛开贞人的身份,她毕竟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对于前路也会有些彷徨,也会对师长抱有一些期待。
巫景瞪了她一眼,提醒她凝神静气,继而捧着竹简继续讲述。这次贞眉没有再走神,听得很是认真。
在当今世上,论起对大邑商故典的了解,巫景可谓是数一数二。其中有源于他家族的传承,有他自身的博学,还有他先后侍奉大邑商、周邦的难得经历。虽然他不怎么提自己的事情,但之前在讲诉武帝乙前期的故典时,有些内容显然已在故典之外。() ()
例如说,故典上写“(武乙)三祀,自殷迁于河北,命周公亶(dǎn)父,赐以岐邑”。但在实际上,武乙元祀时,先君公亶父即位的第十一年,就已经迁来岐阳了。三祀之时,乃是入贡朝见,获得追认。当时的入贡之人,正是当今的邦君,当时的公子历。
其后的几次入贡,也多是公子历负责。到了武乙十祀时,不知道是出于对公子历的赏识,还是有其他的谋划,武帝乙直接为他赐婚,对象是王畿之内的挚国。这挚国来历极为不凡,乃是先夏时车正奚仲后裔,先祖仲虺曾为大帝乙时的左相,与右相伊尹共掌邦事。
所谓“妻以夫贵,夫以妻贵”,后来公子历越过两位兄长,成为当今邦君,这桩婚姻肯定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时间很快过去,不知不觉日头已经偏西,到了夕食之前的昃时,阳光透过殿门射过来,照在了离两人不远的苇席上,洒下一片金辉。
“今天就到此为止。”巫景夫子收起竹简,递到了贞眉面前。
“夫子?这是要给我吗?”
巫景点了点头:“收着罢。学而时习之,今后自己要多用心。”
“诺。谢过夫子。”贞眉躬身致谢,双手接过竹简,含笑望向自己的业师,“夫子在武乙十一祀时就来周邦了,这卷二十祀后的故典,来得不容易罢?”
“来到周邦又如何?大邑商乃是天下共主,故典之事,我怎可不关心?邦君怎可不关心?有心之下,取来又有何难?”巫景说。
“谨受教。”贞眉笑着点了点头。
巫景沉吟了一会,问起了贞眉的行程:“启程的日子可选好了?”
“选好了,就在下旬的丁日。”贞眉回道。这个日子,按照夫子教过的日书,正适宜出征、远行。
巫景屈起手指,简单的算了下,点头表示认可:“不错,可行。”
“远行在即,和世子、太史多有商议之处,閟宫余下一些事情也需要安排,”贞眉定定的望着这位相处多年、多承教诲的业师,目光中明显透露出几丝孺慕,“辛日的功课,恕弟子不能再承教于夫子身前了。”
“可。”
“如此,望夫子多加珍重。”贞眉深深的俯下身去,拜倒在巫景身前。在她的身后,有阳光渐渐前移,爬上了她姣好的身躯,让她显得分外的光彩夺目,连巫景都愣了片刻。
“起来罢!”他叹了口气,“你是我最得意的门生,天资异矣,志念深矣。无论在周邦,还是大邑商,当能有一番作为。以此而论,大邑商,或许更适合你。”
“学业之事,你已得其大略,自有所成,不劳我多言。祀典、故典之外,另有一些旧事,一时也不好和你说起……”
“但你为周邦之人,服事于大邑商,务必多加小心……尤其要小心武帝乙!”
巫景郑重告诫道。
虽然贞眉没去过南宫的寝区,但她很清楚这些布局,因为閟(bì)宫的寝区也是这般,她自己就住在閟宫的东小院。
“不知道以后还能见到吗?”贞眉想。
她听巫景夫子讲述过大邑商的宫室形制,和周邦可谓是大相径庭。
来到正殿门前,抬眼一望,巫景如往常那般跪坐在殿右一侧,手边是四卷竹简。贞眉令宫奴去西厢等候,自己脱履入殿,在巫景下手入座,恭敬的行了拜手礼。
“夫子安好?”她问候道。
巫景点了点头,示意她正坐,而后拿起一卷竹简展开,向她讲诉其中的内容:乃是武帝乙二十祀后的故典。
他的声音一如往常平和,娓娓道来。贞眉很适应这种节奏,往常都很能听得进去,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出言示意,向巫景寻求解答。但这会她听着听着,却渐渐有些走神,心里想,巫景夫子知道她要去大邑商的事吗?
应该是知道的罢!他是周邦最为博学多闻之人,又是大邑商出身,还是自己的授业师,父亲肯定会向他咨询一些相关的事项,并寻求他的意见或指导。
然而他还是和往常一样,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果然不愧是夫子……
贞眉的这番走神表现,很快就被巫景觉察到了,他立刻放下竹简,停止讲诉,严厉的望着这位得意门生。
“夫子,弟子走神了。”贞眉立刻躬身认错。
“心神不定,可见心有杂念,”巫景严肃的教训道,“你考虑那么多做什么?即使明天身祭,学习之事也不可懈怠!”
“唯。谨受教,”贞眉低头表示接受,“眉当自罚。”
她站起身,准备召换宫奴去取戒尺来。那柄骨质的戒尺,在她入蒙那会曾起过不少作用,后来很久没排上过用场,也就留在了前面的东塾,没有带入正殿。
“罢了,罢了,”巫景挥了挥衣袖,“幸好今天是丁日。要是辛日学习祀典时,你敢这么轻忽,我必教训于你!”
“谢夫子体谅。”贞眉开心的应道。一向严厉的巫景夫子居然心软了,肯定是因她远行在即之故。
如果再多想一些,夫子选择武乙二十祀之后的故典来讲述,未尝不是花过一番心思。那位武帝乙的影响力极大,武乙二十祀距现在也不过二十五年,这段故典可以更好的帮她了解大邑商当前的神权、政权情形,更宜于在那边立足。
夫子的这番用心,对她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安慰。抛开贞人的身份,她毕竟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对于前路也会有些彷徨,也会对师长抱有一些期待。
巫景瞪了她一眼,提醒她凝神静气,继而捧着竹简继续讲述。这次贞眉没有再走神,听得很是认真。
在当今世上,论起对大邑商故典的了解,巫景可谓是数一数二。其中有源于他家族的传承,有他自身的博学,还有他先后侍奉大邑商、周邦的难得经历。虽然他不怎么提自己的事情,但之前在讲诉武帝乙前期的故典时,有些内容显然已在故典之外。() ()
例如说,故典上写“(武乙)三祀,自殷迁于河北,命周公亶(dǎn)父,赐以岐邑”。但在实际上,武乙元祀时,先君公亶父即位的第十一年,就已经迁来岐阳了。三祀之时,乃是入贡朝见,获得追认。当时的入贡之人,正是当今的邦君,当时的公子历。
其后的几次入贡,也多是公子历负责。到了武乙十祀时,不知道是出于对公子历的赏识,还是有其他的谋划,武帝乙直接为他赐婚,对象是王畿之内的挚国。这挚国来历极为不凡,乃是先夏时车正奚仲后裔,先祖仲虺曾为大帝乙时的左相,与右相伊尹共掌邦事。
所谓“妻以夫贵,夫以妻贵”,后来公子历越过两位兄长,成为当今邦君,这桩婚姻肯定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时间很快过去,不知不觉日头已经偏西,到了夕食之前的昃时,阳光透过殿门射过来,照在了离两人不远的苇席上,洒下一片金辉。
“今天就到此为止。”巫景夫子收起竹简,递到了贞眉面前。
“夫子?这是要给我吗?”
巫景点了点头:“收着罢。学而时习之,今后自己要多用心。”
“诺。谢过夫子。”贞眉躬身致谢,双手接过竹简,含笑望向自己的业师,“夫子在武乙十一祀时就来周邦了,这卷二十祀后的故典,来得不容易罢?”
“来到周邦又如何?大邑商乃是天下共主,故典之事,我怎可不关心?邦君怎可不关心?有心之下,取来又有何难?”巫景说。
“谨受教。”贞眉笑着点了点头。
巫景沉吟了一会,问起了贞眉的行程:“启程的日子可选好了?”
“选好了,就在下旬的丁日。”贞眉回道。这个日子,按照夫子教过的日书,正适宜出征、远行。
巫景屈起手指,简单的算了下,点头表示认可:“不错,可行。”
“远行在即,和世子、太史多有商议之处,閟宫余下一些事情也需要安排,”贞眉定定的望着这位相处多年、多承教诲的业师,目光中明显透露出几丝孺慕,“辛日的功课,恕弟子不能再承教于夫子身前了。”
“可。”
“如此,望夫子多加珍重。”贞眉深深的俯下身去,拜倒在巫景身前。在她的身后,有阳光渐渐前移,爬上了她姣好的身躯,让她显得分外的光彩夺目,连巫景都愣了片刻。
“起来罢!”他叹了口气,“你是我最得意的门生,天资异矣,志念深矣。无论在周邦,还是大邑商,当能有一番作为。以此而论,大邑商,或许更适合你。”
“学业之事,你已得其大略,自有所成,不劳我多言。祀典、故典之外,另有一些旧事,一时也不好和你说起……”
“但你为周邦之人,服事于大邑商,务必多加小心……尤其要小心武帝乙!”
巫景郑重告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