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天色才见微白,贞眉随同伯籍父乘上舆车,前往邑城拜访。
到了这个时候,“贞眉”这个称呼,已经是名不副实。或许在周邦故乡,国人们提起她这位入贡大邑商的閟宫贞人,还会说起这个名字,甚至因为对那位公子丰的神奇贞卜,流传很长一段时间。
但此刻她身为巫女,只能被称作“女眉”,或者按照宗族出身,回复到原本“仲姬眉”的称呼。
哪怕她再次成为贞人,依据大邑商以邦国、氏族为贞人命名的习惯,她也会被称呼为“贞周”;如果不幸被商王、小王看中,纳入后寝,她的称呼就是“妇周”、“妇婤”;地位再低一点,成为世妇或女官的话,则没有资格命氏,会依着女名被称呼为“妇媚”。
相比起来,她觉得,还是“贞周”更顺耳一些。
然而,想成为大邑商王室的贞人,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邑商的太卜寮,职司主要有三,“贞”为其首,司掌贞卜,断吉凶祸福,以决定国家大事;其次为“宗”,司掌王族宗法、多子故典,主持对祖先神的祭祀;再次为“祝”,司掌祀典,主持对四方神、雨神、风神、战争神、社神的祭祀。
更早的时候,太卜寮还有一项职司,名为“史”,司掌天象历法、典籍文书,但武帝乙时这项职能被拆分出去,归于新设的太史寮。周邦的太史寮,即是承自大邑商的制度,只在职权上扩大了很多。
整个太卜寮,加上拆分出去的太史寮,诸项职司中,“贞”是最为重要的,关乎到中枢的决策之权。贞人也因此具有了太卜、左右卜之外最高的地位,必要时可以主持“贞”之外的其他事务;但主持“宗”、“祝”的卜师,却不可能主持贞卜,只能作为贞人的辅助。
以大邑商之千里王畿、百万民众,同一时期,在职的贞人一般不会超过十位,有些时期甚至更少。如先王武帝乙时,往往只有一位贞人在职,像巫景夫子那般家世高贵、博学多才之人,当初也只不过是一位卜师。
即便如此困难,她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既是为了周邦,也是为了她自己。
好在大邑商并不排斥女性担当王室的贞人、卜师等,王室、多子族和多尹宗族中,掌事甚至掌军的女性也不乏其人。不像在周邦,女性只能供职于侍奉先妣的閟宫,别说什么掌事掌军了,连宗宫、南宫的贞卜事务,都不会有她的位置。
当初在离开周邦前,巫景夫子说她天资异矣,志念深矣,大邑商或许更适合她,应该就是指两方之间的这种风俗差异而言。
想到这里,她心中稍感振奋,对前景有了一些莫名的期待。
而这次前往巫氏宗族拜访,就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舆车进入邑城,沿驰道继续前行数里,再向东进入一条横道,抵达内城附近的一处宅院。伯籍父令御者停下车,对自家师妹说道:“这里就是巫氏宗族的祖宅了。当年大人在邑城时,也是居于此处。”() ()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宅院大门前,伯籍父让她拿出左卜巫重赠予的绿松石坠饰,递给门前的阍人说道:“烦请通报贵族主事者,就说西土周邦巫景大人之婿伯籍,携大人之生徒仲姬眉,身负要事来访,有左卜手赠坠饰为凭。”
他用的是自家师妹的族名。在这大邑商的王邑里,“贞眉”这称呼肯定是不适合用的。
仲姬眉早有觉悟,不以为怪,只是问伯籍父道:“师兄说的主事者,是巫氏的哪一位?之前认识吗?”
“巫氏主事者,自然是左卜巫重,他也是巫氏宗族的现任宗尹,”伯籍父笑着解释说,“如今他不在,当有其他族人代理主事。但不管是哪一位,看到左卜手赠的坠饰,都必定会重视我们。”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枚坠饰,巫氏宗族也不会慢待他。他的岳父巫景,是巫氏宗族的嫡长一脉,声望卓著,曾经担任过宗尹之职,而他伯籍父即为巫氏的嫡系戚属。否则的话,上次入贡时,他一個年纪轻轻的周邦副使,如何能得到大邑商左卜的青睐?
但这次来访,为的却是仲姬眉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左卜手赠的信物,就是让她获得巫氏重视的重要凭证了。
果然,才过了片刻,即有一位年轻人快步出门来,上前向伯籍父深揖道:“璜拜见姑父。”
伯籍父记得他,乃是左卜巫重之长子巫璜,今年当有二十一岁。如果是在周邦,应于去年行冠礼,但大邑商并无此俗,而他也早早担任了太史寮的卜人,不能以寻常后辈视之。
不仅如此,伯籍父还知道,巫璜家学渊源深厚,也擅长贞卜,熟悉祀典和故典,别说卜人,担任卜师也毫无问题。但大邑商制度,不允许父子、兄弟同时担任卜师或以上的神职,只要巫重还在左卜的任上,巫璜就只能屈就于卜人的职位。
于是伯籍父连忙回以揖礼,笑着以职称问候道:“三年未见,卜璜一向可好?”
“甚好,劳烦姑父挂怀,”巫璜谢过伯籍父,又殷情的问道,“姑父来访,何不先遣人告知?我等也好迎候。”
“久未访问,颇为思切。昨日才朝见小王,今天就及早赶过来,倒是有些唐突,”伯籍父笑道,“宅中目前是哪位在主事?”
“是我中父,”巫璜打量了一眼仲姬眉,神情似乎有些惊讶,却没有多问,只是对两人说道,“中父已在堂上等候两位,请随我来。”
巫璜的中父,即为左卜巫重之弟,在族中担任宗工的巫虔,伯籍父同样也认识。
两人带着捧有贽礼的御者进到宅院,由巫璜引导着前往正堂。
仲姬眉第一次来王邑的宗族拜访,颇有些好奇。但她自然不会东张西望,只通过眼角的余光观察着,发现这宅院与周邦形制大有不同,院墙之内,主体建筑呈“己”形排列,周围分布着一些独立的小房屋,几棵高大的绿树点缀其间,虽然不甚规整,却是错落有致,颇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到了这个时候,“贞眉”这个称呼,已经是名不副实。或许在周邦故乡,国人们提起她这位入贡大邑商的閟宫贞人,还会说起这个名字,甚至因为对那位公子丰的神奇贞卜,流传很长一段时间。
但此刻她身为巫女,只能被称作“女眉”,或者按照宗族出身,回复到原本“仲姬眉”的称呼。
哪怕她再次成为贞人,依据大邑商以邦国、氏族为贞人命名的习惯,她也会被称呼为“贞周”;如果不幸被商王、小王看中,纳入后寝,她的称呼就是“妇周”、“妇婤”;地位再低一点,成为世妇或女官的话,则没有资格命氏,会依着女名被称呼为“妇媚”。
相比起来,她觉得,还是“贞周”更顺耳一些。
然而,想成为大邑商王室的贞人,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邑商的太卜寮,职司主要有三,“贞”为其首,司掌贞卜,断吉凶祸福,以决定国家大事;其次为“宗”,司掌王族宗法、多子故典,主持对祖先神的祭祀;再次为“祝”,司掌祀典,主持对四方神、雨神、风神、战争神、社神的祭祀。
更早的时候,太卜寮还有一项职司,名为“史”,司掌天象历法、典籍文书,但武帝乙时这项职能被拆分出去,归于新设的太史寮。周邦的太史寮,即是承自大邑商的制度,只在职权上扩大了很多。
整个太卜寮,加上拆分出去的太史寮,诸项职司中,“贞”是最为重要的,关乎到中枢的决策之权。贞人也因此具有了太卜、左右卜之外最高的地位,必要时可以主持“贞”之外的其他事务;但主持“宗”、“祝”的卜师,却不可能主持贞卜,只能作为贞人的辅助。
以大邑商之千里王畿、百万民众,同一时期,在职的贞人一般不会超过十位,有些时期甚至更少。如先王武帝乙时,往往只有一位贞人在职,像巫景夫子那般家世高贵、博学多才之人,当初也只不过是一位卜师。
即便如此困难,她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既是为了周邦,也是为了她自己。
好在大邑商并不排斥女性担当王室的贞人、卜师等,王室、多子族和多尹宗族中,掌事甚至掌军的女性也不乏其人。不像在周邦,女性只能供职于侍奉先妣的閟宫,别说什么掌事掌军了,连宗宫、南宫的贞卜事务,都不会有她的位置。
当初在离开周邦前,巫景夫子说她天资异矣,志念深矣,大邑商或许更适合她,应该就是指两方之间的这种风俗差异而言。
想到这里,她心中稍感振奋,对前景有了一些莫名的期待。
而这次前往巫氏宗族拜访,就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舆车进入邑城,沿驰道继续前行数里,再向东进入一条横道,抵达内城附近的一处宅院。伯籍父令御者停下车,对自家师妹说道:“这里就是巫氏宗族的祖宅了。当年大人在邑城时,也是居于此处。”() ()
说话间,两人已走到宅院大门前,伯籍父让她拿出左卜巫重赠予的绿松石坠饰,递给门前的阍人说道:“烦请通报贵族主事者,就说西土周邦巫景大人之婿伯籍,携大人之生徒仲姬眉,身负要事来访,有左卜手赠坠饰为凭。”
他用的是自家师妹的族名。在这大邑商的王邑里,“贞眉”这称呼肯定是不适合用的。
仲姬眉早有觉悟,不以为怪,只是问伯籍父道:“师兄说的主事者,是巫氏的哪一位?之前认识吗?”
“巫氏主事者,自然是左卜巫重,他也是巫氏宗族的现任宗尹,”伯籍父笑着解释说,“如今他不在,当有其他族人代理主事。但不管是哪一位,看到左卜手赠的坠饰,都必定会重视我们。”
事实上,即使没有这枚坠饰,巫氏宗族也不会慢待他。他的岳父巫景,是巫氏宗族的嫡长一脉,声望卓著,曾经担任过宗尹之职,而他伯籍父即为巫氏的嫡系戚属。否则的话,上次入贡时,他一個年纪轻轻的周邦副使,如何能得到大邑商左卜的青睐?
但这次来访,为的却是仲姬眉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左卜手赠的信物,就是让她获得巫氏重视的重要凭证了。
果然,才过了片刻,即有一位年轻人快步出门来,上前向伯籍父深揖道:“璜拜见姑父。”
伯籍父记得他,乃是左卜巫重之长子巫璜,今年当有二十一岁。如果是在周邦,应于去年行冠礼,但大邑商并无此俗,而他也早早担任了太史寮的卜人,不能以寻常后辈视之。
不仅如此,伯籍父还知道,巫璜家学渊源深厚,也擅长贞卜,熟悉祀典和故典,别说卜人,担任卜师也毫无问题。但大邑商制度,不允许父子、兄弟同时担任卜师或以上的神职,只要巫重还在左卜的任上,巫璜就只能屈就于卜人的职位。
于是伯籍父连忙回以揖礼,笑着以职称问候道:“三年未见,卜璜一向可好?”
“甚好,劳烦姑父挂怀,”巫璜谢过伯籍父,又殷情的问道,“姑父来访,何不先遣人告知?我等也好迎候。”
“久未访问,颇为思切。昨日才朝见小王,今天就及早赶过来,倒是有些唐突,”伯籍父笑道,“宅中目前是哪位在主事?”
“是我中父,”巫璜打量了一眼仲姬眉,神情似乎有些惊讶,却没有多问,只是对两人说道,“中父已在堂上等候两位,请随我来。”
巫璜的中父,即为左卜巫重之弟,在族中担任宗工的巫虔,伯籍父同样也认识。
两人带着捧有贽礼的御者进到宅院,由巫璜引导着前往正堂。
仲姬眉第一次来王邑的宗族拜访,颇有些好奇。但她自然不会东张西望,只通过眼角的余光观察着,发现这宅院与周邦形制大有不同,院墙之内,主体建筑呈“己”形排列,周围分布着一些独立的小房屋,几棵高大的绿树点缀其间,虽然不甚规整,却是错落有致,颇有一种别样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