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宫叔佥父依然在写着,写完一支又换一支,直到第三支才录完。然后他看了看竹简,摇了摇头:“本想用彖文书写,却依然不够熟练,身为司宫还真是惭愧……我听说,子丰极擅彖(tuàn)文,书法范例,多出子丰之手,可否代为抄录?”
这还真是写保证书了。光口说还不够,要立字为凭。
然而人在屋檐之下,有什么办法呢?公子丰只好从叔佥父手上接过毛笔,蘸了朱砂,将自己刚才那番话语,用彖文认真的写了一遍。
这也算是……破罐子破摔吧?只是,他抱着破罐子来这辟雍时,可没想到会是这般摔法。
叔佥父接过竹简,认真的观摩着书法,心中不免赞叹。原本他作这番举动,是有着一些调教乃至教训这位公子的心思,但听他这番言辞,再观这手书法,又不得不让人佩服。
“士别三日,果然当刮目相看,”他郑重的把三支竹简收起,向公子丰说道,“我曾有闻,人无信而不立,况君子乎?子丰为邦君爱子,既有此番言辞和姿态,还望贯而撤之,为我辟雍诸生徒之表率,则周族、周邦之幸也。”
说着,叔佥父以南乡大夫、辟雍司宫的身份,长身向公子丰一揖到底。
“司宫为小子师长,如此大礼,岂不折杀小子么?”公子丰叹道。
这不仅是为了叔佥父的揖礼,也不仅是为了他这番劝谏,还有那句“士别三日,果然当刮目相看”。因为这一句话,只有世子昌、叔襄两人知道,很显然是他们特意找过这位司宫。
至于到底是哪位兄长,这重要吗?
自从替代了前身,他是满身的不合时宜,一不小心就会露出一些。
但这也没办法,他总要过日子的,又扮演不来原先那个顽劣的少年,循礼而行已经是最好的做法了。而那两位兄长,就苦心抓着他的每一个马脚,将其当作是进步,然后想着办法催他继续上进。
还有这位司宫,禀着这样的词锋和请君入瓮的手段,怎么在飨礼上就当得成咸鱼?而自己当个咸鱼怎么就那么难?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出言吐槽:“司宫真的是循循善诱啊。”
“循循善诱,也须孺子可教。如昔日之子丰,我即无能为力,”叔佥父笑着,向公子丰点了点头,“再归门下之事,我允准了。此位再非汝所宜坐,与我速速起身回话!”
……,……
公子丰在宿馆的舍间,位于辟雍之北,与太史伯单父之子习、司徒仲荣父之子贞为邻。这是司宫叔佥父的特意安排,二人都是优等生,又是各自宗中现存的嫡长,地位、亲缘与公子丰相隔不远,正适宜与公子丰多加结交,相互砥砺。
而且,公子丰近期的表现,其余生徒可能不知道,他们身为大宗支族、重臣之子,肯定会有所耳闻,不至于因昔日的印象而怀有偏见。
等公子丰安顿下来,稍稍收拾,二人即联袂来访。他们按照礼仪,各自在舍门外通名求见,倒是省去了公子丰辨认来人的工夫。() ()
生徒的舍间,形制都颇为狭小,诸公子也没有什么优待。除了一榻一台一案,就只有一张素色无纹的长席,公子丰也不计较,神情很平和的邀两人同席而坐。
两人对望了一眼,依言与公子丰相向坐下。贞今年已有十七岁,比习大了三年,又自小为家中长子,当即由他出言慰问道:“前时子丰抱恙,我与习囿于辟雍,无法前往探视,心中常怀忧思。如今痊愈复归,气色更胜从前,实足为幸!”
“感谢族兄、从弟挂念。”公子丰笑道。
出五服为族,在五服为从。以先君世系而论,司徒仲荣父是先君公非之玄孙,于邦君恰在五服之内,到贞和公子丰就只是族亲了;而太史伯单父是先君亚圉(yǔ)之曾孙,到公子丰和习,依然以从兄、从弟相称。
习年龄更小一些,气质还未沉静下来。寒暄已毕,他立刻问道,“从兄刚见过司宫,课业可有安排了?”
他的语气中明显带着好奇。
旁边的贞觉察到这语气,立刻隐晦的碰了他一下,似乎在提醒他收敛一些。
对这两人的举止,公子丰毫不意外。毕竟辟雍诸生,大多是十一二岁入学,十七八岁毕业,之后或预邦事,或典家事,学政两三年,便可举行冠礼,正式出仕了。而自己相对这正常进度,已经晚了三四年时间,肯定不能按部就班,需要开小灶追赶上来。
“司宫督我专注射、御之道,其余礼、乐,通过终试即可。”公子丰笑着对两人说道。
“如此甚好,”贞立刻抢过话头,免得习继续出言无状,“射、御两道,非长习久练,不能有所心得。司宫正为此两道之高手,子丰可多加请教。我痴长一岁,若子丰不嫌愚鲁,平时亦可互相砥砺,相长相成。”
“族兄的射之道,是目前诸生中最好的,”习连忙跟着补充,“司宫更擅长御之道,之前曾经为邦君的御者!”
他笑着把那位司宫的底细一一抖了出来。
辟雍司宫叔佥父,并非家中长子,这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早些年的时候,他一直以御者的身份,随邦君在外征伐诸戎,被称为“御佥”、“叔佥”。
但后来家中长兄不幸病夭,没有留下子嗣,次兄更是早早中殇,他就继任为本宗之主、南乡大夫,这才有了“叔佥父”的尊称。
十三岁的习,还处于变声期,声音颇为清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童言无忌”了。公子丰看着他,忍不住想起了他的姐姐贞眉,不知道她去了大邑商,过得可还习惯?
而作为两人族兄的贞,原本还觉得这样不妥,想岔开他的话题,后面却也忍不住加入了讨论,小小房舍里的气氛一时颇为热烈。
只能说,无论哪个时代,学生对于老师、校长的八卦,都是喜闻乐见的,也是互相亲近起来的最快途径。
这还真是写保证书了。光口说还不够,要立字为凭。
然而人在屋檐之下,有什么办法呢?公子丰只好从叔佥父手上接过毛笔,蘸了朱砂,将自己刚才那番话语,用彖文认真的写了一遍。
这也算是……破罐子破摔吧?只是,他抱着破罐子来这辟雍时,可没想到会是这般摔法。
叔佥父接过竹简,认真的观摩着书法,心中不免赞叹。原本他作这番举动,是有着一些调教乃至教训这位公子的心思,但听他这番言辞,再观这手书法,又不得不让人佩服。
“士别三日,果然当刮目相看,”他郑重的把三支竹简收起,向公子丰说道,“我曾有闻,人无信而不立,况君子乎?子丰为邦君爱子,既有此番言辞和姿态,还望贯而撤之,为我辟雍诸生徒之表率,则周族、周邦之幸也。”
说着,叔佥父以南乡大夫、辟雍司宫的身份,长身向公子丰一揖到底。
“司宫为小子师长,如此大礼,岂不折杀小子么?”公子丰叹道。
这不仅是为了叔佥父的揖礼,也不仅是为了他这番劝谏,还有那句“士别三日,果然当刮目相看”。因为这一句话,只有世子昌、叔襄两人知道,很显然是他们特意找过这位司宫。
至于到底是哪位兄长,这重要吗?
自从替代了前身,他是满身的不合时宜,一不小心就会露出一些。
但这也没办法,他总要过日子的,又扮演不来原先那个顽劣的少年,循礼而行已经是最好的做法了。而那两位兄长,就苦心抓着他的每一个马脚,将其当作是进步,然后想着办法催他继续上进。
还有这位司宫,禀着这样的词锋和请君入瓮的手段,怎么在飨礼上就当得成咸鱼?而自己当个咸鱼怎么就那么难?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出言吐槽:“司宫真的是循循善诱啊。”
“循循善诱,也须孺子可教。如昔日之子丰,我即无能为力,”叔佥父笑着,向公子丰点了点头,“再归门下之事,我允准了。此位再非汝所宜坐,与我速速起身回话!”
……,……
公子丰在宿馆的舍间,位于辟雍之北,与太史伯单父之子习、司徒仲荣父之子贞为邻。这是司宫叔佥父的特意安排,二人都是优等生,又是各自宗中现存的嫡长,地位、亲缘与公子丰相隔不远,正适宜与公子丰多加结交,相互砥砺。
而且,公子丰近期的表现,其余生徒可能不知道,他们身为大宗支族、重臣之子,肯定会有所耳闻,不至于因昔日的印象而怀有偏见。
等公子丰安顿下来,稍稍收拾,二人即联袂来访。他们按照礼仪,各自在舍门外通名求见,倒是省去了公子丰辨认来人的工夫。() ()
生徒的舍间,形制都颇为狭小,诸公子也没有什么优待。除了一榻一台一案,就只有一张素色无纹的长席,公子丰也不计较,神情很平和的邀两人同席而坐。
两人对望了一眼,依言与公子丰相向坐下。贞今年已有十七岁,比习大了三年,又自小为家中长子,当即由他出言慰问道:“前时子丰抱恙,我与习囿于辟雍,无法前往探视,心中常怀忧思。如今痊愈复归,气色更胜从前,实足为幸!”
“感谢族兄、从弟挂念。”公子丰笑道。
出五服为族,在五服为从。以先君世系而论,司徒仲荣父是先君公非之玄孙,于邦君恰在五服之内,到贞和公子丰就只是族亲了;而太史伯单父是先君亚圉(yǔ)之曾孙,到公子丰和习,依然以从兄、从弟相称。
习年龄更小一些,气质还未沉静下来。寒暄已毕,他立刻问道,“从兄刚见过司宫,课业可有安排了?”
他的语气中明显带着好奇。
旁边的贞觉察到这语气,立刻隐晦的碰了他一下,似乎在提醒他收敛一些。
对这两人的举止,公子丰毫不意外。毕竟辟雍诸生,大多是十一二岁入学,十七八岁毕业,之后或预邦事,或典家事,学政两三年,便可举行冠礼,正式出仕了。而自己相对这正常进度,已经晚了三四年时间,肯定不能按部就班,需要开小灶追赶上来。
“司宫督我专注射、御之道,其余礼、乐,通过终试即可。”公子丰笑着对两人说道。
“如此甚好,”贞立刻抢过话头,免得习继续出言无状,“射、御两道,非长习久练,不能有所心得。司宫正为此两道之高手,子丰可多加请教。我痴长一岁,若子丰不嫌愚鲁,平时亦可互相砥砺,相长相成。”
“族兄的射之道,是目前诸生中最好的,”习连忙跟着补充,“司宫更擅长御之道,之前曾经为邦君的御者!”
他笑着把那位司宫的底细一一抖了出来。
辟雍司宫叔佥父,并非家中长子,这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早些年的时候,他一直以御者的身份,随邦君在外征伐诸戎,被称为“御佥”、“叔佥”。
但后来家中长兄不幸病夭,没有留下子嗣,次兄更是早早中殇,他就继任为本宗之主、南乡大夫,这才有了“叔佥父”的尊称。
十三岁的习,还处于变声期,声音颇为清脆,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童言无忌”了。公子丰看着他,忍不住想起了他的姐姐贞眉,不知道她去了大邑商,过得可还习惯?
而作为两人族兄的贞,原本还觉得这样不妥,想岔开他的话题,后面却也忍不住加入了讨论,小小房舍里的气氛一时颇为热烈。
只能说,无论哪个时代,学生对于老师、校长的八卦,都是喜闻乐见的,也是互相亲近起来的最快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