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羲又需要打铁了。

    事出简雍,简雍想要一把钩剑,求到头上了,大家都是好朋友,没有拒绝的道理。

    李孟羲需要给简雍专门打造一把钩剑,不仅得打造成功,还得是精品才行。

    问题就在这里,李孟羲知道灌钢法,知道钢与铁的区别,知道该如何进行热处理,但是,他自己没有实际操作经验。

    李孟羲召集了一队铁匠,让铁匠们先去选铁,他自己则在思考该怎么做一把钩剑出来。

    钩剑这玩意儿本根本没打算当做正经兵器用的,钩剑的唯一存在目的,是装备给“荆轲”,既,装备给我方使者,以在万一宴间有变的时候,使者左手抽出钩剑格挡防御那么两秒,右手抽飞镖对着敌方首脑嗖的一下飞出去。

    制作钩剑的唯一目的,本只是如此而已,钩剑其实不是一把剑,而是一枚盾牌,之所以让使者用钩剑而不用盾牌,这是因为,使者背个盾赴宴,太违和了。

    现在,简雍看上了钩剑这个小玩意儿,要把之作为配兵,这就让李孟羲为难了,他需要把本只是潦草设计的兵器改进成能格挡能搏杀的能真正能实战的利器。

    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凭着印象画了钩剑的图样,图形画完,李孟羲皱眉思索着打造钩剑该有怎样的技术细节。

    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对一件兵器来说,其变量,有哪些呢?

    重量,长度,形状,重心,便携度,杀伤力。

    考虑到简雍的需求,简雍是准备用钩剑替代寻常士子佩戴的三尺剑,这就需要使得钩剑要重量应该跟寻常配剑一样轻。

    而长度方面,钩剑是格挡用的剑器,要格挡,其长度得有优势,这就需要,钩剑最好是比寻常配剑要长上一节。

    形状的话,钩剑就是个弯钩,没有什么特殊的改进。当李孟羲仔细去看图纸,他盯着钩剑的弯钩看了好一会儿,他突然意识到,钩剑似乎只能钩杀,而根本没有寻常剑器好用刺伤能力,对于剑器来说,刺击总是比其他攻击要快。所以,加个剑尖呢?李孟羲若有所悟。

    他拿笔在图纸上一画,在钩剑弯钩上边加了一个尖尖,加了这么手指长的一个小剑尖,钩剑立刻能刺杀了,实用性立刻增强了一大截。那索性就加上好了。

    重心方面,按这么长时间以来对兵刃的摸索,已知是兵器重心越靠近手,越好操控。为了平衡重心,兵器锻造时有加粗握柄,加配重,或减细刃部等等各种操作。有鉴于钩剑剑身繁琐复杂的外形,平衡重心使重心靠手柄位置有一定难度,所以,可以加配重,可以用更沉重的铜来做手柄,甚至可以用金银。

    便携度方面,钩剑既然是单剑的替代品,就不能太重,单剑是防身武器,用于遇到危险时快速拔出抵御,钩剑于是也得取用迅速,不能拖累。再考虑到钩剑那个复杂的外形,钩剑是无法用剑鞘的,且,要想固定住外形复杂的钩剑且使之取用迅速,挟行具是重中之重。

    李孟羲回头看了一眼,传令兵百无聊赖的等在身后,李孟羲朝传令兵招手,“去唤绣娘柳氏前来。”

    不一会儿,柳氏来了,李孟羲不管柳氏能不能听懂,他拿着图纸跟柳氏说着思路,反正对于做针线活儿这件事儿,人柳氏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说不定就能有好主意。

    “这样,我给你些皮革,你找人看怎么做的又好看又便利又结实。

    做好了,有重赏。”李孟羲交代到。

    说了重赏,这意味着,又是一桩重要军务,且做的好的话,少说每人能得几斤粮食。

    拿了李孟羲手令,柳氏自去支区皮革和布匹。

    不久,匠人们选好了铁,过来问李孟羲何时开工。

    李孟羲将图纸拿给众人传看一轮,他说了诸多打造要求,从形状重量重心等等方面全有严格要求,交代完,令铁匠们打造去了。

    被李孟羲张罗来打造钩剑的匠人多达二十四人,就按三人一组,可分八组,同时可打造八个样品。

    由此可见,李孟羲又是准备暴力求解了,准备是用测试的方法测出最优秀的剑形。这是没办法的事,打造兵器得靠经验,而李孟羲没有经验,那就只能用试验的方式去探究。

    遵照李孟羲的命令,两个时辰后,铁匠们把铁化开了,生铁熟铁相融,灌成了钢水,又遵照李孟羲吩咐,将钢水均分成二十埚,准备到后面调整钢性。

    用剩下的钢水,铁匠们打造了八把钩剑粗胚拿来给李孟羲看。

    匠人所打造的成品的外表暂且不说,形状大致都对了。

    令人取来三尺精钢剑一柄,拿三尺剑和八把样品一一比过,发现这八把钩剑每一把都的确长过三尺剑,但有的长过一掌,有的长不到一寸。

    第一个问题来了,已知是,钩剑越长,先手钩挂敌方兵器越容易,那到底钩剑多长才更合适呢。

    李孟羲决议一试。

    他召来三百士卒,令士卒络绎上前拿钩剑与三尺剑相斗,良久之后,他收集三百人士卒的意见,问到底哪一把钩剑最好。

    士卒九成皆言,最长的那把最好使。

    那就对了。一个人的感觉或有偏差,多达三百人的感觉就不会错了。当真是,钩剑越长,越好用。

    但随之便又有一个问题,钩剑毕竟是防身武器,太长携带不便,且会遇到紧急时拔之不出的尴尬,故,到底怎样长度既足够长又不会影响便利,这还得一试。

    令匠人们各把钩剑悬腰,模拟跪坐直立等等各种情形,按最不方便的跪坐姿势,按钩剑剑柄伸手可握的最适距离,钩剑伸手可握,剑身当在腰间,在这个长度和这个携带方式,身高七尺之人跪地,当钩剑长过四尺之后,剑尾会垂地,不便。

    所以,钩剑的极限长度有了,钩剑若轻便,便不能过四尺。

    取中间值,钩剑身长三尺七八为最佳。

    剩下的,是细节细化,勾刃角度,勾刃大小,护手月牙大小,柄长短,柄的粗细,等等。

    【讲真,最近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pp安卓苹果均可。】

    李孟羲没有打造过钩剑,打造钩剑的细节他一个都不知道。

    为敲定一个最合理最犀利最科学的钩剑结构,他只能用大批量测试。

    为测试钩刃大小,李孟羲分派三十种大小不同的勾刃,这些钩剑钩刃最大的形状跟个问号一样,最小的,跟杀猪的肉钩子差不多。

    而角度方面,勾刃角度从向外钩,到逐渐向内收缩,到内钩,总计五十种角度。

    又有,月牙护手,护手的长短,远近,及月牙角度,各分作二十种。

    又有,柄部,寻常剑器,柄有梭形,直条形,这两种柄形握着都舒服,但,直条形的直刺便利,梭形的转圜舒畅,与剑器相比,钩剑动作可能更为复杂,所以梭形剑柄更合适,但或也不一定,所以得做出粗细形状各不同的剑柄以测试。

    李孟羲要用测试来选取出最佳的钩剑结构,要测试就需要大量样本,要大量样本就需要大量铁匠来帮忙,所以,李孟羲就把所有铁匠全召集过来了。

    因,只是测试器型,暂不需测试强度,又因,器型测试需要制作很精微的形状,要用锻造的方法锻造出弯度相差不过五度的勾刃,靠一锤子一锤子敲很难做到这么精准,但,用铸造的方法,拿黄泥湖个模子,拿竹片比着图样一点点修抠出模具,莫说相差五度了,相差一度的都能做出来。

    模具有加工精巧形状的天然优势。

    所以,李孟羲决定,把所有需要的器型全部铸造出来。

    整个铁匠营都停工了,所有铁匠都放下手中的活到处腾挪杂物,满地开始活泥铸造模具。

    几个时辰后,模具没湖完,天黑了。

    又一日,铁匠们继续湖模具,李孟羲则准备了很多纸,他找了一堆人拿着尺子画了好多表格备用。

    又半日后,铁匠们把模具做好,开始铸造兵器的时候,李孟羲带人已经画了厚厚一摞表格了。

    过了午时,铁匠营开始热火朝天的冶铁和浇筑工作。

    预计在后边的测试中,铸铁铸造的钩剑因强度问题,很容易断裂,所以,得做大量的备用,每一种型号,少说得做几十把。

    已知是,钩剑涉及钩刃大小,钩刃角度,护手,剑柄形状和粗细,等等各种变量,有各种型号近两百种,每种型号备用二十把,需样品四千。

    要不是不久前去外地买了巨多的铁,现在都没铁用。

    模具铸造,整整又耗费了两日时间。

    前后花了三日时间,连器型都还未最终确定。

    第四日,四千柄铸铁钩剑铸造完毕,李孟羲调来大批士卒,他领着队伍出了城外,在城外空地上摆好巨大阵势准备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测试。

    第一轮,测钩刃大小。

    样品有四十种,四十种钩剑长短一样,重也一样,重心也都在柄处,唯独钩刃大小不同。

    测试开始,有两百士卒为持钩剑一组,有另数百士卒为持其他兵器一组。

    第一轮测试,一方士卒持最大号勾刃弯的跟问号一样的钩剑上场,一方士卒持三尺柳木剑。

    一声令下,双方对攻。

    两名士卒冲杀到一起,持木剑者一剑直刺过来,钩剑士卒用钩刃斜钩向上。

    一个照面,钩剑虽是成功钩到了直刺过来的剑器,但剑仍然是刺到这人肩膀上了。

    李孟羲不懂击剑,也不懂这一个照面之间的决斗能说明着什么,他只是老老实实的把方才测试的数据在表格上填上。

    第一个数据有个,钩刃最大的钩剑,对三尺剑的直刺,钩剑成功钩中对方剑器,但仍受伤。

    第一组的人测试完毕,第二组再上场。

    第二组,仍是一方钩剑,一方柳木剑。

    一声令下,双方对冲,持木剑者这次竖噼而下,钩剑者仓促之间下意识的用钩刃上钩一个半圆钩开了,引开了对方竖噼,但对方回击很快,抽剑一剑刺来,钩剑不及防御,被点中胸膛。

    这第二场格斗,能说明什么,不知道,反正当最后数据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当中规律会完完全全的展示出来。

    测试在继续,不停的有双方的人上场,不停的有钩剑格挡成功或格挡失败,每一次成功或失败李孟羲都将之记录在表格上。

    至第二十四人,双方场上较量,铸铁钩剑折断。虽考虑到测试格挡需要磕碰,而铸铁又太过脆弱不耐磕碰,虽考虑到用柔软的柳木兵器来进行测试,但仍难免有损坏。

    第二十四场,兵刃损坏,双方换兵刃再战,再次测试,钩剑前后钩开敌方兵刃多次,最后终被击中。

    钩剑【勾刃大小】变量的第一个器型,对单剑,两百人测试两百次,李孟羲记录下了两百组数据。

    随后,钩剑对短刀,又两百组数据。

    对长枪两百,对长柄刀也是两百数据。

    数据虽还远不足,通过对这些初步数据的收集,李孟羲已经看出了某些规律,似乎是,钩剑对长枪的格挡成功率不怎么好,但对长柄刀成功率好上一些,钩剑对短兵的格挡率更好。

    这第一个样品,所测数据已足有八百之数。这还是【勾刃大小】一项变量第一个样本,后边,还有勾刃从大到小多达几十种不同的种类。

    再后,开始第二个样本的测试,第二个样本,其勾刃比前一个小了一点点。

    在第二轮漫长的测试中,数据上有什么变化,看不出出来。

    随之,第三轮,勾刃更小。

    第四轮,再小,第五轮,第六轮,第七轮……

    随着变化逐渐累增,慢慢的,变化开始明显了。

    当,到达第三十一个样本之时,此时的勾刃大小,相比一开始的问号形状的巨型勾刃,已经小到巴掌大了。

    场上,一士卒持巴掌大勾刃上长,跟对方持木剑的士卒对打,木剑一剑刺来,钩刃随意一拨一拉,把木剑卡住了,两剑角力,勾刃一个随意绞的动作,竟把木剑折断了。() ()

    李孟羲一点不懂钩剑的用法,可现在测试出来了,当钩刃的刃小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跟个钳子一样,胡乱一别容易把对方的剑器给别住。

    而要是钩剑的狗大的跟个问号一样,这是没办法锁住敌人剑器的。

    测试还未完毕,但似乎已经测出来一点东西了。

    再往下,钩剑的勾刃,继续缩小,缩小到最后,已比屠夫的钩肉小肉钩子大不了多少了,这最小的一号勾刃到底好还是不好不知道,反正最小一组勾刃跟剑、短刀、长枪、长柄刀,这些常见兵刃的对决中,每一种兵刃的对决的多达两百组数据,拱记八百个数据,李孟羲全给记录在册。

    涉及勾刃大小的变量,样本有三十个,每一个样本,需测试八百个数据,总已测试,两万四千组,虽然有旁人帮忙,分担了大量记录任务,可等测完,天都黑了。

    李孟羲揉着酸痛不已的脖子,无奈的只能暂停测试。

    回城的时候,刘关张等人在城门口等着李孟羲,他们关切的向李孟羲询问究竟。

    李孟羲很沉默,他问几人,有人可懂测试该怎么测,众人皆言不懂。

    李孟羲也颇感无奈,每次想测试点什么,都需要做多达几万次测试才行,测试造纸时如此,调配糖醋汁做糖醋鱼时如此当时配了几百种糖与醋的比例,测试纸张强度就更不用说,用了几百种植物草本造纸,每种纸都做了几十张,然后用大小不同的土丸从高处落下,测试几把几万次才测试完所有常见草本纸张的强度数据,才测出韧性最强的是桑皮纸,才有了之后的纸甲。

    李孟羲多想有人来分担一下艰巨的测试任务,可是,好像这事儿只有他自己干的来。

    又一日,造钩剑的第四日了。

    忙碌四日,连钩剑的形状都还没确定,不仅几把没确定,测试才完成了不到四分之一。

    经昨日,测试完钩剑钩人大小的数据,今日,要测勾刃角度。

    今日样本有五十个,五十个样本各有不同的刃形角度,角度从外开到内缩不一而足。

    依然是繁琐又艰巨的测试,依然是一个样本对阵四种常用兵刃取八百组数据。

    随着测试进行,一组组数据记录在册,坏掉的铸铁钩剑也在不停增多,已经堆积一小堆了。

    数据的变化不会很明显,钩刃的角度一点点往里缩,格挡的成功率暂看不到什么变化,但变化是在逐步累积。

    终于,当勾刃逐渐由外倾变成直角变成内缩时,李孟羲明显的发现,数据开始变好了。

    到最后,当勾刃缩的几乎内扣之时,李孟羲发现数据似乎是又变差了许多。

    隐约觉得,钩刃过开或是过于内缩都不利钩挂格挡敌方兵刃,这其中一定有一个最优解,就是不知最优解会是哪个,只待整理数据。

    五十样本,一样本测试八百组,得数据,四万。

    后,测月牙护手的形状,距离,长短,测手柄形状,后边的测试简单的多,但仍有总计上万组测试。

    所有测试在这日天黑前结束了,测试完成,为测试所铸造的六千把各种规格的钩剑,坏了八成,损坏的钩剑堆积到一起,堆成了一座小山,甚是震撼。

    数据整理又是麻烦,有大几万数据需要整理汇总比较,这任务量大到惊人。

    当李孟羲熬夜忙碌着处理的时候,他很想要一个办公软件,要是有办公软件,数据输进去,一点,大小直接排出来了,哪里还用得着一个一个算。

    动用一百多人,耗一整夜时间,把所有数据汇总了两遍,到天亮,这仍没有计算完,因为前后算了两遍,数据对不上,中间有错的。

    不得已,只能再算第三遍。

    结果可恶的是,第三遍和前两遍比,又有新的不同了,李孟羲气的想骂人。

    “都仔细一点啊,好不容易忙活的,你们要是算错了,全白忙活了。”

    这场麻烦到极致的数据汇总,直到第六遍才基本没了错误。

    对比所有数据,李孟羲把一组组样本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他惊奇的发现,好多数据成起伏性的。

    比如,在【勾刃大小】这一变量的样本当中,当勾刃太大时,钩挂敌方兵器的数据很高,但不是最高,最高数据是在中间,过了峰值之后,钩刃越小,就越难钩挂的住了。

    再有,【钩刃角度】这一变量,也是,勾刃角度大的时候钩挂率低,钩挂率最高的是在中间的一个数据,当勾刃内缩太厉害的时候,锁住对方兵器的概率直线降低。

    比较了所有几万个数据,最终,钩剑最佳形制出来了。

    李孟羲照着读了起来。

    “于勾刃大小一项,钩刃似方非方,似圆非圆,宽三寸二,长五寸,此时,钩挂敌剑器、短刀、长枪、长柄刀总数最多。”

    说到这里,李孟羲皱眉,他描了一眼面前所记的数据,对着另一个数据道,“但是,虽宽三寸二长五寸,总数最好,但非是对短兵最好,对短兵,最好是宽三寸一,长五寸七的尺寸。”

    “所以,此时有一疑。钩剑此器,是要挡所有兵刃为要,还是专挡刀、剑短器为要?”

    李孟羲看向桉头简雍,问,“简雍先生,你愿选哪个?”

    简雍迟疑了一下,摇头笑道,“哪个都行。”

    “……好吧。”简雍虽说哪个都行,李孟羲却为难了。

    反正从数据上来说,最好的防短兵的最佳形状,跟防所有兵器的最佳形状,两种形状是不同的。

    如果数据没错的话,就是这样。

    钩剑是特殊的剑器,剑器是防身之用,防身之器似乎更多的时候是在狭窄的时候使用的,比如巷道,比如屋内,在这些地方,敌人多是使用刀剑,长器施展不开,所以,从实用角度来看,似乎钩剑防短兵的能力更重要。

    但或许防长兵会更重要,因为剑器跟短兵的对决,没有劣势,防身之时,不怕对面刀剑,就怕对面有长度优势的长刀长枪,所以,防身剑器其实防长兵的能力更重要。

    两难了,李孟羲不知到底选哪个好,干脆不选了,两种形状的都做得了。

    “勾刃角度这里,测得,勾刃向内内钩,钩大致三十度最佳。

    小于此,大于此,都稍弱。”

    李孟羲找出对应图样,拿那个三十度勾刃的图给众人看,众人传看一圈,张飞滴咕,他说看着像是老虎半张开的嘴。

    张飞这么一说,众人都说像。

    李孟羲颇感诧异,老虎嘴是啥样的他一时想象不出。

    张飞拿过笔,在图样旁边,寥寥两笔勾勒出一个虎颌形状,对比这一看,李孟羲明白过来了。

    钩刃内收的形状,活像是半张的虎嘴,尤其,加上钩刃的倒齿,倒齿活像是虎牙。

    这到底是凑巧,还是说,不经意间,符合了彷生学结构呢,李孟羲若有所思。

    彷生学先不管,反正假设单组八百个数据足够的话,假设数据没问题的话,内钩三十度的钩刃钩挂对方兵器的数据是最好的,超过或低于这个度数,数据都低。

    个中原理是怎样的,不知,反正数据显示如此。

    “月牙护手,月牙长短似乎与格挡无太大关系,倒是,月牙过紧夹手,过松有隙,某与匠人商议得,可将月牙改为,上月牙内收贴刃锁成环状,如此,不惧敌兵刃贴刃斩来。”

    “于柄,如所料,不同剑器,剑器直刺多,纵有挑刺斜斩,剑柄转圜不大,而钩剑,挑荡为主,直刺极少,故,于钩剑,中间粗两头细利于转圜的梭形剑柄,好于扁平剑柄。

    从测试,亦见如此。”

    两种剑柄,在实战中或因区别太小,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数据,足够多的数据,再小的差别也会精确的凸现出来。

    于几千个数据当中,梭形剑柄的钩剑,其格挡钩挂成功的数据,比扁平剑柄高了五十分之一。

    五十分之一,除非是误差,不然差别真的存在。

    而且,与预期一样,梭形剑柄就是转圜便利,比扁平剑柄转向更灵活。

    钩剑的最终形制确定了。

    【钩剑,以长三尺八重类单剑为佳。

    其形,若虎口半张欲吞未吞欲锁未锁之状,其钩刃,似圆非方,刃宽三寸二,长五寸,勾刃内斜三十度,拦刃口三分之一,留空三分之二,于钩刃之内,可加倒钩,或加齿刃。

    钩剑月牙护手,上牙后斜连刃身成护手环形,下牙如常。

    于柄,柄长一掌,为扁平梭形,利转圜,合钩剑撩挂挑荡之用。】

    费数日之功,动用大量人力,用了几千斤铁,总算把钩剑的最佳形制确定了下来。

    本不懂如何打造钩剑的李孟羲,经大量测试,测得了钩剑几处关键结构处数据最优解,这种种最优一结合,所得似乎便就是整体的最佳结构。

    在开始正式锻造钩剑之前,李孟羲后知后觉的想到了一个问题,似乎钩剑多是一对,是双钩同用。钩剑这样形制的剑,就算带上剑尖,也根本比不过普通剑器,钩剑于刺杀比不过寻常剑器快速,比轻便也比不过寻常剑器,钩剑虽是能钩能挂,但根据多日测试来看,钩剑钩挂住敌人兵器之后,敌人兵器虽然一时被制,但钩剑同时也没有反击之力,而普通剑器回击又快,这就使得,单钩与单剑对攻,钩一点优势都没有。

    连单剑都不打不过,单钩简直比鸡肋还不如,连垃圾都不是。所以,单钩一点用都没有,只有配上双钩的时候,一钩挥出,十之八九必然格挡钩挂住敌人的剑,另一钩趁击攻击,单钩是废物,但双钩加一起,是克制剑器的神器。

    考虑到这一点,李孟羲预备打造一对双钩,随之有一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钩剑作为配剑的替代品,其作用是替代配剑,配剑不能太累赘不能太沉重,这就使得,若造双钩,双钩重量加起来,不能比一把三尺剑重太多。

    问题就在这里,为求实用,钩剑要比普通剑器长一点,再加上钩剑复杂的结构,单钩比单剑轻便已是不易,要是再考虑实用,双钩才有实用价值,双钩加起来也要比单剑轻便,此是极难。

    要保障实用,钩剑得长过普通剑器,要保障轻便不拖累,钩剑又得轻,又要长又要轻,要满足要求,钩剑只能往细了做。

    剑细了无妨,对强度要求高一点而已,如今有包钢和夹钢术,有油淬和尿淬法,有覆土烧刃等一堆厉害技术,再加上精工细作,提高强度并不难。

    李孟羲带着图纸去铁匠营去了,他找到军中最好的锻刀匠人们,把锻造要求跟匠人们说了一通。

    众人一听,还得造的比剑长,还得两把加起来比剑轻,再看钩剑那个弯曲复杂的样子,要想满足要求,剑估计得细成手指头细了。

    匠人们谨慎说出了自己的忧虑,他们恐造指头粗的剑器出来恐不堪使用。

    “嗯,这也正是我所想的。”李孟羲点了点头,“所以,我来跟诸位合计合计,该怎么增强剑身强度。

    我已思得数法,其一,用包钢术,内用柔钢,外用硬钢,内外刚柔并济,不易折断。

    其二,彷着剑嵴,剑器有一厚愣,此为减重加强剑身之法,可彷照此法,于剑身之上,凹刻剑嵴,以不增多少重量的同时,增强强度。

    其三,某知穹形最为坚实,故,剑身最好是浑圆柱形。可如此以来,剑身浑圆,没有锋锐,再结合前者,剑身要凹刻剑嵴,不防于剑身之上,凹刻三条剑嵴,再加深剑嵴,磨剑嵴做刃。

    如此,剑身之上,面面皆刃。”

    李孟羲的方法是,把钩剑的剑身如三棱锥状,使剑身保证圆柱形的同时,面面皆刃。

    而且,圆柱有一个特点,就是横截面积相同的时候,它最长。

    也就是说,同样重量,做成圆柱,更长。

    而钩剑又恰有长度需要,跟圆柱形契合,圆柱亦或说球形圆形,其强度最大,这又正好解决了剑身过于纤细强度不足的问题。

章节目录

汉末第一兵法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南宫我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宫我梦并收藏汉末第一兵法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