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月为期的,第二十七天,也就是,倒数第三天,李孟羲向乡兵们传授了最后一项作战技能——鸳鸯阵法。
校场之上,李孟羲手把手开始教学,他随意拉来乡兵六个,两个在前充当盾兵,再后,两个枪兵,再后,弓弩手二人。
乡兵初听闻鸳鸯阵法,听名字就觉得厉害,还以为是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谁知,就是几个人站一坨而已。
鸳鸯阵足够简单,简单到随便看一眼立刻就能模彷出个形似,可,仅仅是形似而已。
乡兵们每六人一组,摆出了一个个像模像的鸳鸯阵势,等李孟羲派巨鹿军士卒下去配合训练,一进入到实战,乡兵们徒有其表的阵型立刻就暴露出种种不足。
乡兵们暴露出的问题包括且不仅限于,有的小队畏畏缩缩,后边的人退的比前边人还快;有的小队勇气十足,整队的人不管刀盾兵还是枪兵还是弓弩手,所有人全冲上去打;还有的小队,刀盾手是刀盾手,枪兵是枪兵,相互之间没有配合。
什长们,百夫长们,包括李孟羲,他们游走在校场之中在旁指点着。
走到一队乡兵面前,李孟羲叫停了演练,把乡兵们叫到前边,说到,“前边的盾兵,不能太勇,你瞅瞅你们左跑右跳的,后边的枪兵都不敢抬枪怕伤者你们了。
我说一下,你们盾兵且记,厮杀不靠你们,厮杀靠后边的枪手,靠弓弩手,你们能守住就成,不必管其他。
还有,前边俩盾兵,你们身子最好低一点。”
盾兵按李孟羲的要求,低一点,躬背塌腰的,可照着做完,他们仍不明白这有何用意。
“枪兵,换换拿枪手法,用反手式。”李孟羲又指点枪兵。
枪兵一脸茫然,不知何谓“反手式”。
李孟羲不得已亲自下场演示,反手式是,把枪高举到头顶,如同托着一根梁一样把枪高举在头顶,此反手持枪法,可以在头顶高度发动攻击。
此反手持枪法完全是为了配合鸳鸯阵而特意设计的枪法,寻常持枪法,枪在腰际,在腰际这个高度,前边有己方盾兵挡着,要想攻击敌军,只能从侧旁用左右穿花的方式来攻击。
可,由此一来,枪兵从旁侧出,暴露在了盾阵之外,易遭受敌军攻击。
很早的时候,李孟羲与关张等人探究鸳鸯阵这个阵法时,是精通枪术的张飞提出的反手托枪式。
当鸳鸯阵中加入了反手托枪战术后,盾兵和枪兵的配合就趋近完美了,作战之时,盾兵顶盾在前,枪兵藏身盾兵身后,把枪从盾兵头顶刺出去,这样的战术动作直接的好处是,枪兵不必冒险的从左右侧出了,间接的好处是,枪兵的枪是从盾兵头顶伸出去的,枪稍微一动,盾兵看的一清二楚,于配合而言,盾兵能及时知道枪兵的动作意图,配合起来效率将极高。
反手托枪毕竟跟寻常托枪方式有所不同,于枪术而言,俗话说,枪从腰出,反手托枪使得枪远离了腰际,发力时力道锐减,伤害自然不足。但这个问题其实无所谓,在鸳鸯阵中,所有兵种都不能看成单一兵种,而该看成统一整体,鸳鸯阵中,主力既不是刀盾手,也不是枪兵,也不是弓弩手,杀敌的也不是靠盾兵,也不靠枪兵,也不靠弓弩,而是靠所有人。
鸳鸯阵的作战方式是这样,枪兵不必有一击至死的强横杀伤力,其只要拿着枪戳一下戳一下给敌军造成威胁,使得敌军不得不分心防备,在敌军注意力无暇集中,攻击又被枪兵屡屡干扰之时,于鸳鸯阵本身,鸳鸯阵等若有复合防御,有盾兵的防御,有枪兵的拨挡防御,而对手,则面临复合进攻,对手要面临长枪的威胁,又要面对弓弩手时不时抽冷子射一箭,又得防备着万一扑上来的刀盾手。
这一来一去之下,鸳鸯阵有双重守御,敌军要面临三重威慑,一进一出,鸳鸯阵优势巨大。
作为战术中的一环,鸳鸯阵中的枪兵跟单独作战的枪兵战术定位是不一样的,单独作战的枪兵要单独拥有致人死亡的战力,而鸳鸯阵中,枪兵杀伤作用弱化,辅助作用提高,在鸳鸯阵中,枪兵只要能顺利戳出去威慑对方,只要能拨挡住敌人的攻击,就已经够了。
而,只需要能把枪戳出去,只需要拨打,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反手托枪的力量已足够用了。
还有一个问题,攻击距离问题,当攻击方式从左右插花变成了反手托枪式,那么,攻击距离是近了是远了?
答桉是,反手托枪的攻击距离远了一截。
原因是这样,反手托枪是正对着敌人攻击的,而左右插花斜着对敌,毫无疑问,斜着攻击需要更长的长度才能够到敌军。
再有,因反手托枪对攻击力量要求不够,所以,枪手可以用更长的长枪,反正,虽然枪长了,刺枪的力量必然要弱,但在鸳鸯阵中,刺枪的力量弱一点没关系。
李孟羲向乡兵们讲解完了反手托枪的精义,乡兵们听得恍然大悟。
经李孟羲指点,乡兵们鸳鸯阵大变,六人一组的鸳鸯阵势变成了,前方两个盾盾顶着盾举着刀勾腰搭背畏畏缩缩的捱在一起,紧随其后,在盾兵身后,两个枪兵双手一前一后把枪高托于头顶,长枪斜斜高举,尾高尖低,长枪的枪杆正跨过前边盾兵的头顶,从盾兵头顶伸了出去。
李孟羲有一点没有给乡兵们讲,反手托枪式还有一个小优点,那就是,相比正手持枪,托枪式是居高临下攻击,在重力加速度下,其攻击速度和力道会略微得以增强,而且,反手托枪的高度正处于人头高度,可以很容易的刺中敌军头颅,从威慑力这一点来看,敌军瞅见枪尖朝自己眼睛刺来,十个有九个都畏惧,反手托枪式直接威慑敌军头颅,威慑力更强。
改进一新的鸳鸯阵立刻就发挥出了威力,与之对阵的巨鹿军士卒拿攻守皆能的鸳鸯阵没办法了,士卒想往前一点,架在乡兵盾手头顶的枪嗖的一下就刺过来,士卒也拿长枪回击,一枪刺过去,要先经两重消耗,刺出的枪会先被对面乡兵枪手拨一下,被这一拨,力量大减,方向也被偏移,然后,这时挡在前边的还有乡兵盾手的盾和盾手手里的刀。
如果再加上盾手的兵器的话,枪兵的长枪,盾兵的盾,再加盾兵的武器,三重抵挡之下,想攻击成功难上加难。
更令人束手的是,鸳鸯阵中还有弓弩手,弓弩手时不时跳出来嗖的一箭飞来,吓死个人。
在小股作战五六人以下的作战中,鸳鸯阵具有绝对优势,盾枪弓弩皆备的六人鸳鸯阵,比六个纯弩手战力更强,比六个戳盾手战力强,比六个纯枪手战力也强。
枪兵不能防箭,防御乏力,盾兵手短,弓弩手无法近战,因此,但凡三者缺一,必然有缺陷。
李孟羲见这一队乡兵们配合的越来越熟练,遂,勉力了众人几句,继续向下巡视去了。
片刻后,那队乡兵的领头的竟然找来了。() ()
领头之人找到李孟羲支支吾吾的说了一通,李孟羲大致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说的是,用矮个子放在前边当盾兵。
“俺觉得,矮个儿在前的好,个矮,他头再低一点,就不挡着了,俺们也不必把枪可劲儿往上抬,军师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李孟羲意外的看了乡兵队长一眼,有道理哎,还真是这样,在枪兵反手托枪的这个战术动作中,前方盾兵还真是稍微矮些的更好。
可随后李孟羲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刀盾兵这个兵种对兵员素质可是有点要求的,刀盾兵要与人近距离厮杀,要抱着盾撞人,要一刀下去把对手的刀砍的倒飞回去,刀盾兵既要有起码的勇气,也要有起码的力气,矮小的人,力气或不足,不太适合担任刀盾兵。
但再一想,鸳鸯阵法跟普通厮杀不同,在鸳鸯阵中,盾兵也是辅助整体的作用,在阵中,盾兵防御作用大过攻击作用,真需要盾兵往前扑杀的时候,大概率时候是,己方枪手或者弓弩手已把敌军弄的破绽大漏了,此时扑杀上去,乃是捡漏攻击,盾手力量就是稍微弱一些一样能致命。
再者,谁言个子矮了就一定力量小了,总有一些又矮又敦实的人,这种矮且敦实的人就跟一个小陀螺一样硬,不见得打不过别人。而且来说,矮个子稳定性更好,傻大个更容易摔倒。
想到这里,李孟羲突然想到自家的地躺刀战术了,自家地躺刀战术的发现者和开创者,是一个身材极其矮小的瘦弱士卒,那人叫瘦猴,身高不过五尺,可就是这么个又瘦又小的家伙,却也恰因为其瘦小,动作很是灵活,加上他个子小,目标也不大,瘦猴抱着盾地上一滚,别个还不容易戳着他。
在盾兵这里,在盾兵所有战术体系中,唯有地躺刀一术是瘦小灵活者有优势。
两下一结合,鸳鸯阵需要有稍微矮小的刀盾手,稍微矮小的刀盾手厮杀能力又略有不足,所以,何妨将刀盾手加入鸳鸯阵里呢,战斗之中,刀盾手瞅见有机可趁,骨碌一下就朝敌方滚去,敌方个子越是大,反应越是慢,越容易被这个地上打滚的战术弄的措手不及。
李孟羲在脑海里推演完了战术流程,真好,又得一绝好战术,他随手掏出纸笔把之记下。
等记完,抬头一看,发现乡兵队长还在站着。
乡兵队长看李孟羲写完了,他不好意思嘿嘿一笑,“就是,就是……俺听说,不是说个点子给肉吗,五十斤……”乡兵队长挠着头说到。
李孟羲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奥!”他奥了一声,一拍脑袋,随即笑了,“你看我,忙的把事儿都忘了。你这法子好了,当然得给肉!
来人!去取五十斤肉,赠予这兄弟。”
亲随立刻就去取来了肉,肉很快就到了乡兵队长手里。
乡兵队长提着肉喜滋滋的回去了。
李孟羲盯着乡兵队长离去的背影,他觉得很是有趣,没想到啊,巨鹿军本以为改无可改的鸳鸯战阵,竟然被一个不怎么懂作战的乡兵给精进了一下。
再说那个提肉回去的乡兵,那乡兵提着大半扇猪回去了,旁的乡兵见了,看的眼都直了。
老实说,乡兵队长根本就没怎么炫耀,怕耽误正事,他也没有跟旁人多讲,就随便将缘由说了两句,可是呢,利益是巨大的驱动力,五十斤肉的巨赏足以令所有乡兵升起心思。
消息风一样就传开了,乡兵们很快就知道,又有一同乡提了好主意,又赏了五十斤肉,乡兵们的心思再一次躁动了。
李孟羲在校场里四处转悠着,很快,一乡兵就过来了。
乡兵张口说到,“弩太慢了,换弓成不?”
“呃,是这样,”李孟羲整理了下语言,“之所以是弓弩搭配一弓一弩,是因,弓虽快,而弩劲强,这样,一快一强两相配合,应对多变也。
如你所言,你说弩上弦慢,可你不见,发你们的弩,都是手弩,手弩不见得多慢吧?”
虽,乡兵提的意见乃是巨鹿军早就想到过的问题,但,乡兵能独立想出这种有用建议,难能可贵。
“这样吧,鉴于你提的东西我军早已知晓,五十斤就不赏了,赏你十斤如何?”
虽没能得到期望中的五十斤肉,但有十斤也不错了,乡兵喜滋滋的领了肉回去。
由此开始,再往后,乡兵们一会儿一个一会儿一个,络绎不绝的前来陈说着各种建议。
有说,盾兵也拿弩,也可远射。这意见不行,盾兵要是拿弩,那狗日的,盾兵就只能打照面一下,然后就持手空拳了,除非拿个手炮。
有说,想把枪搭在盾兵肩头,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个懒蛋,连枪都不想拿,非要靠别人肩头省力。这个意见有价值,据李孟羲所知,超长枪枪阵,后排长枪就是搭在前方枪兵肩膀上的,因为枪太长,端不住。
有说,后边人踩鞋。这个问题有趣,巨鹿军自己也会发生相互踩鞋的是,因为鸳鸯阵跟普通大方阵不同,普通大方阵,大家一个步调走,基本不会踩鞋,但,鸳鸯阵变化灵活,阵中之人也无法同步调行动,这就使得,踩鞋极容易发生。按巨鹿军自己的总结是,踩鞋这件事要解决也容易的很,站开一点就是,话说回来,鸳鸯阵是作战阵列,人与人有一定距离,除非挨的过近或者站位变动太大,不然踩鞋的事一般不会发生。
又有乡兵来,说自己队友不听话,让他们都上前他们不上。这是指挥问题,巨鹿军也曾遇到过,并有解决之法,一般,鸳鸯阵以前排其中一个盾手,或者后排弓手作为整个鸳鸯阵的指挥官,前排盾手离敌近,反应及时,后排弓手反应也快,也及时,关键在反应及时,反应及时就是指挥的重要因素,所以鸳鸯阵指挥以此二人为最优解。
有乡兵来,说盾太沉。连盾都觉得沉,这定是个弱鸡,但这个理由李孟羲觉得有道理。在鸳鸯阵当中,诸兵种相互配合,使得鸳鸯阵不仅有多重进攻手段,也有多重防御手段。在防守,敌人枪刺来,先被阵中枪兵拨打,再撞到盾牌上,于此时,盾薄一点防御面积大一点,减小少许的防御力换来更大防御面积,其实算是个正收益改进。
有乡兵说,弩太慢,重复了;有乡兵盾牌手说,刀太短,想拿枪,有点用;有乡兵说,箭不够,这的确是问题,但问题没意义,发给乡兵的箭不多,是因为只是训练,没必要发太多箭;有乡兵说大家伙顶着盾挺着枪一块冲上去,这难在配合,实用不足……
有太多乡兵来提意见了,乡兵们见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按耐不住也来提意见,结果就是,李孟羲记下一个又一个或有用或没用的战术,肉一批批发下去,他人都惊讶了,怎的鸳鸯阵能有那么多问题呢。
集思广益集众人之智,这事李孟羲很擅长,可好多时候,当众智纷呈而来的时候,连李孟羲都会感觉不可思议。
校场之上,李孟羲手把手开始教学,他随意拉来乡兵六个,两个在前充当盾兵,再后,两个枪兵,再后,弓弩手二人。
乡兵初听闻鸳鸯阵法,听名字就觉得厉害,还以为是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呢,谁知,就是几个人站一坨而已。
鸳鸯阵足够简单,简单到随便看一眼立刻就能模彷出个形似,可,仅仅是形似而已。
乡兵们每六人一组,摆出了一个个像模像的鸳鸯阵势,等李孟羲派巨鹿军士卒下去配合训练,一进入到实战,乡兵们徒有其表的阵型立刻就暴露出种种不足。
乡兵们暴露出的问题包括且不仅限于,有的小队畏畏缩缩,后边的人退的比前边人还快;有的小队勇气十足,整队的人不管刀盾兵还是枪兵还是弓弩手,所有人全冲上去打;还有的小队,刀盾手是刀盾手,枪兵是枪兵,相互之间没有配合。
什长们,百夫长们,包括李孟羲,他们游走在校场之中在旁指点着。
走到一队乡兵面前,李孟羲叫停了演练,把乡兵们叫到前边,说到,“前边的盾兵,不能太勇,你瞅瞅你们左跑右跳的,后边的枪兵都不敢抬枪怕伤者你们了。
我说一下,你们盾兵且记,厮杀不靠你们,厮杀靠后边的枪手,靠弓弩手,你们能守住就成,不必管其他。
还有,前边俩盾兵,你们身子最好低一点。”
盾兵按李孟羲的要求,低一点,躬背塌腰的,可照着做完,他们仍不明白这有何用意。
“枪兵,换换拿枪手法,用反手式。”李孟羲又指点枪兵。
枪兵一脸茫然,不知何谓“反手式”。
李孟羲不得已亲自下场演示,反手式是,把枪高举到头顶,如同托着一根梁一样把枪高举在头顶,此反手持枪法,可以在头顶高度发动攻击。
此反手持枪法完全是为了配合鸳鸯阵而特意设计的枪法,寻常持枪法,枪在腰际,在腰际这个高度,前边有己方盾兵挡着,要想攻击敌军,只能从侧旁用左右穿花的方式来攻击。
可,由此一来,枪兵从旁侧出,暴露在了盾阵之外,易遭受敌军攻击。
很早的时候,李孟羲与关张等人探究鸳鸯阵这个阵法时,是精通枪术的张飞提出的反手托枪式。
当鸳鸯阵中加入了反手托枪战术后,盾兵和枪兵的配合就趋近完美了,作战之时,盾兵顶盾在前,枪兵藏身盾兵身后,把枪从盾兵头顶刺出去,这样的战术动作直接的好处是,枪兵不必冒险的从左右侧出了,间接的好处是,枪兵的枪是从盾兵头顶伸出去的,枪稍微一动,盾兵看的一清二楚,于配合而言,盾兵能及时知道枪兵的动作意图,配合起来效率将极高。
反手托枪毕竟跟寻常托枪方式有所不同,于枪术而言,俗话说,枪从腰出,反手托枪使得枪远离了腰际,发力时力道锐减,伤害自然不足。但这个问题其实无所谓,在鸳鸯阵中,所有兵种都不能看成单一兵种,而该看成统一整体,鸳鸯阵中,主力既不是刀盾手,也不是枪兵,也不是弓弩手,杀敌的也不是靠盾兵,也不靠枪兵,也不靠弓弩,而是靠所有人。
鸳鸯阵的作战方式是这样,枪兵不必有一击至死的强横杀伤力,其只要拿着枪戳一下戳一下给敌军造成威胁,使得敌军不得不分心防备,在敌军注意力无暇集中,攻击又被枪兵屡屡干扰之时,于鸳鸯阵本身,鸳鸯阵等若有复合防御,有盾兵的防御,有枪兵的拨挡防御,而对手,则面临复合进攻,对手要面临长枪的威胁,又要面对弓弩手时不时抽冷子射一箭,又得防备着万一扑上来的刀盾手。
这一来一去之下,鸳鸯阵有双重守御,敌军要面临三重威慑,一进一出,鸳鸯阵优势巨大。
作为战术中的一环,鸳鸯阵中的枪兵跟单独作战的枪兵战术定位是不一样的,单独作战的枪兵要单独拥有致人死亡的战力,而鸳鸯阵中,枪兵杀伤作用弱化,辅助作用提高,在鸳鸯阵中,枪兵只要能顺利戳出去威慑对方,只要能拨挡住敌人的攻击,就已经够了。
而,只需要能把枪戳出去,只需要拨打,不需要太大的力量,反手托枪的力量已足够用了。
还有一个问题,攻击距离问题,当攻击方式从左右插花变成了反手托枪式,那么,攻击距离是近了是远了?
答桉是,反手托枪的攻击距离远了一截。
原因是这样,反手托枪是正对着敌人攻击的,而左右插花斜着对敌,毫无疑问,斜着攻击需要更长的长度才能够到敌军。
再有,因反手托枪对攻击力量要求不够,所以,枪手可以用更长的长枪,反正,虽然枪长了,刺枪的力量必然要弱,但在鸳鸯阵中,刺枪的力量弱一点没关系。
李孟羲向乡兵们讲解完了反手托枪的精义,乡兵们听得恍然大悟。
经李孟羲指点,乡兵们鸳鸯阵大变,六人一组的鸳鸯阵势变成了,前方两个盾盾顶着盾举着刀勾腰搭背畏畏缩缩的捱在一起,紧随其后,在盾兵身后,两个枪兵双手一前一后把枪高托于头顶,长枪斜斜高举,尾高尖低,长枪的枪杆正跨过前边盾兵的头顶,从盾兵头顶伸了出去。
李孟羲有一点没有给乡兵们讲,反手托枪式还有一个小优点,那就是,相比正手持枪,托枪式是居高临下攻击,在重力加速度下,其攻击速度和力道会略微得以增强,而且,反手托枪的高度正处于人头高度,可以很容易的刺中敌军头颅,从威慑力这一点来看,敌军瞅见枪尖朝自己眼睛刺来,十个有九个都畏惧,反手托枪式直接威慑敌军头颅,威慑力更强。
改进一新的鸳鸯阵立刻就发挥出了威力,与之对阵的巨鹿军士卒拿攻守皆能的鸳鸯阵没办法了,士卒想往前一点,架在乡兵盾手头顶的枪嗖的一下就刺过来,士卒也拿长枪回击,一枪刺过去,要先经两重消耗,刺出的枪会先被对面乡兵枪手拨一下,被这一拨,力量大减,方向也被偏移,然后,这时挡在前边的还有乡兵盾手的盾和盾手手里的刀。
如果再加上盾手的兵器的话,枪兵的长枪,盾兵的盾,再加盾兵的武器,三重抵挡之下,想攻击成功难上加难。
更令人束手的是,鸳鸯阵中还有弓弩手,弓弩手时不时跳出来嗖的一箭飞来,吓死个人。
在小股作战五六人以下的作战中,鸳鸯阵具有绝对优势,盾枪弓弩皆备的六人鸳鸯阵,比六个纯弩手战力更强,比六个戳盾手战力强,比六个纯枪手战力也强。
枪兵不能防箭,防御乏力,盾兵手短,弓弩手无法近战,因此,但凡三者缺一,必然有缺陷。
李孟羲见这一队乡兵们配合的越来越熟练,遂,勉力了众人几句,继续向下巡视去了。
片刻后,那队乡兵的领头的竟然找来了。() ()
领头之人找到李孟羲支支吾吾的说了一通,李孟羲大致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说的是,用矮个子放在前边当盾兵。
“俺觉得,矮个儿在前的好,个矮,他头再低一点,就不挡着了,俺们也不必把枪可劲儿往上抬,军师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李孟羲意外的看了乡兵队长一眼,有道理哎,还真是这样,在枪兵反手托枪的这个战术动作中,前方盾兵还真是稍微矮些的更好。
可随后李孟羲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刀盾兵这个兵种对兵员素质可是有点要求的,刀盾兵要与人近距离厮杀,要抱着盾撞人,要一刀下去把对手的刀砍的倒飞回去,刀盾兵既要有起码的勇气,也要有起码的力气,矮小的人,力气或不足,不太适合担任刀盾兵。
但再一想,鸳鸯阵法跟普通厮杀不同,在鸳鸯阵中,盾兵也是辅助整体的作用,在阵中,盾兵防御作用大过攻击作用,真需要盾兵往前扑杀的时候,大概率时候是,己方枪手或者弓弩手已把敌军弄的破绽大漏了,此时扑杀上去,乃是捡漏攻击,盾手力量就是稍微弱一些一样能致命。
再者,谁言个子矮了就一定力量小了,总有一些又矮又敦实的人,这种矮且敦实的人就跟一个小陀螺一样硬,不见得打不过别人。而且来说,矮个子稳定性更好,傻大个更容易摔倒。
想到这里,李孟羲突然想到自家的地躺刀战术了,自家地躺刀战术的发现者和开创者,是一个身材极其矮小的瘦弱士卒,那人叫瘦猴,身高不过五尺,可就是这么个又瘦又小的家伙,却也恰因为其瘦小,动作很是灵活,加上他个子小,目标也不大,瘦猴抱着盾地上一滚,别个还不容易戳着他。
在盾兵这里,在盾兵所有战术体系中,唯有地躺刀一术是瘦小灵活者有优势。
两下一结合,鸳鸯阵需要有稍微矮小的刀盾手,稍微矮小的刀盾手厮杀能力又略有不足,所以,何妨将刀盾手加入鸳鸯阵里呢,战斗之中,刀盾手瞅见有机可趁,骨碌一下就朝敌方滚去,敌方个子越是大,反应越是慢,越容易被这个地上打滚的战术弄的措手不及。
李孟羲在脑海里推演完了战术流程,真好,又得一绝好战术,他随手掏出纸笔把之记下。
等记完,抬头一看,发现乡兵队长还在站着。
乡兵队长看李孟羲写完了,他不好意思嘿嘿一笑,“就是,就是……俺听说,不是说个点子给肉吗,五十斤……”乡兵队长挠着头说到。
李孟羲愣了一下,随即反应了过来,“奥!”他奥了一声,一拍脑袋,随即笑了,“你看我,忙的把事儿都忘了。你这法子好了,当然得给肉!
来人!去取五十斤肉,赠予这兄弟。”
亲随立刻就去取来了肉,肉很快就到了乡兵队长手里。
乡兵队长提着肉喜滋滋的回去了。
李孟羲盯着乡兵队长离去的背影,他觉得很是有趣,没想到啊,巨鹿军本以为改无可改的鸳鸯战阵,竟然被一个不怎么懂作战的乡兵给精进了一下。
再说那个提肉回去的乡兵,那乡兵提着大半扇猪回去了,旁的乡兵见了,看的眼都直了。
老实说,乡兵队长根本就没怎么炫耀,怕耽误正事,他也没有跟旁人多讲,就随便将缘由说了两句,可是呢,利益是巨大的驱动力,五十斤肉的巨赏足以令所有乡兵升起心思。
消息风一样就传开了,乡兵们很快就知道,又有一同乡提了好主意,又赏了五十斤肉,乡兵们的心思再一次躁动了。
李孟羲在校场里四处转悠着,很快,一乡兵就过来了。
乡兵张口说到,“弩太慢了,换弓成不?”
“呃,是这样,”李孟羲整理了下语言,“之所以是弓弩搭配一弓一弩,是因,弓虽快,而弩劲强,这样,一快一强两相配合,应对多变也。
如你所言,你说弩上弦慢,可你不见,发你们的弩,都是手弩,手弩不见得多慢吧?”
虽,乡兵提的意见乃是巨鹿军早就想到过的问题,但,乡兵能独立想出这种有用建议,难能可贵。
“这样吧,鉴于你提的东西我军早已知晓,五十斤就不赏了,赏你十斤如何?”
虽没能得到期望中的五十斤肉,但有十斤也不错了,乡兵喜滋滋的领了肉回去。
由此开始,再往后,乡兵们一会儿一个一会儿一个,络绎不绝的前来陈说着各种建议。
有说,盾兵也拿弩,也可远射。这意见不行,盾兵要是拿弩,那狗日的,盾兵就只能打照面一下,然后就持手空拳了,除非拿个手炮。
有说,想把枪搭在盾兵肩头,说这话的人一定是个懒蛋,连枪都不想拿,非要靠别人肩头省力。这个意见有价值,据李孟羲所知,超长枪枪阵,后排长枪就是搭在前方枪兵肩膀上的,因为枪太长,端不住。
有说,后边人踩鞋。这个问题有趣,巨鹿军自己也会发生相互踩鞋的是,因为鸳鸯阵跟普通大方阵不同,普通大方阵,大家一个步调走,基本不会踩鞋,但,鸳鸯阵变化灵活,阵中之人也无法同步调行动,这就使得,踩鞋极容易发生。按巨鹿军自己的总结是,踩鞋这件事要解决也容易的很,站开一点就是,话说回来,鸳鸯阵是作战阵列,人与人有一定距离,除非挨的过近或者站位变动太大,不然踩鞋的事一般不会发生。
又有乡兵来,说自己队友不听话,让他们都上前他们不上。这是指挥问题,巨鹿军也曾遇到过,并有解决之法,一般,鸳鸯阵以前排其中一个盾手,或者后排弓手作为整个鸳鸯阵的指挥官,前排盾手离敌近,反应及时,后排弓手反应也快,也及时,关键在反应及时,反应及时就是指挥的重要因素,所以鸳鸯阵指挥以此二人为最优解。
有乡兵来,说盾太沉。连盾都觉得沉,这定是个弱鸡,但这个理由李孟羲觉得有道理。在鸳鸯阵当中,诸兵种相互配合,使得鸳鸯阵不仅有多重进攻手段,也有多重防御手段。在防守,敌人枪刺来,先被阵中枪兵拨打,再撞到盾牌上,于此时,盾薄一点防御面积大一点,减小少许的防御力换来更大防御面积,其实算是个正收益改进。
有乡兵说,弩太慢,重复了;有乡兵盾牌手说,刀太短,想拿枪,有点用;有乡兵说,箭不够,这的确是问题,但问题没意义,发给乡兵的箭不多,是因为只是训练,没必要发太多箭;有乡兵说大家伙顶着盾挺着枪一块冲上去,这难在配合,实用不足……
有太多乡兵来提意见了,乡兵们见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按耐不住也来提意见,结果就是,李孟羲记下一个又一个或有用或没用的战术,肉一批批发下去,他人都惊讶了,怎的鸳鸯阵能有那么多问题呢。
集思广益集众人之智,这事李孟羲很擅长,可好多时候,当众智纷呈而来的时候,连李孟羲都会感觉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