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入五月,包围圈渐已收缩完毕,至五月二日,包围圈已收缩最近处离渔阳城只剩二十里出头。
在包围圈一步推进到渔阳城下之前,巨鹿军做了巧妙布置。
到只差临门一脚就能把渔阳城团团围定的时候,所有队伍一反常态的突然停下不走了,整个白日所有队伍不约而同的一步都没往前走。
做此安排的考量是,包围圈在二十里外跟包围圈逼到敌城之下,敌军会是两种反应。包围圈在二十里外,以二十里地域之大,敌军不能见水泄不通之合围阵势,但若包围圈进逼至渔阳城下,哪怕并非团团合围之势,哪怕只有区区三两千人逼近城下,敌军必将反应剧烈,应激的敌军定会倾扑出来拼命阻挠。
于巨鹿军而言,若面临敌军的拼死反击,自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黑夜是绝佳的掩护,若趁夜急驱渔阳城下,摸黑把渔阳城团团围定,在敌军未有察觉未有遇到阻扰的情况下安然把包围圈收缩完成,这省去了大量麻烦。
在五月二日这一天,白天,所有队伍在整个白天未寸进半步,到了夜里,至伸手不见五指,进发命令突然下达,早有准备连营帐都没下的各部将牲口辎重全部撇在后边,只以步卒轻装推着战车轻装上阵连夜朝渔阳城方向急行。
是夜,从东南西北通往渔阳城的大大小小的道路上,一支支夜行队伍除了有发出车轮滚动的吱扭声外如同死人一般毫无声息。
以短短二三十里远,说近很近,急行半夜就至,说远也远,远达二十多里地,在敌军活动范围被极度压缩的现在,敌军难以感知二十里外的动态。
至后半夜,多数队伍已到了约定地点,在约定地点,早有斥候伏路等待,夜里行军最难在于辨别方向和路途,在斥候带领下,各部队伍缓缓向渔阳城接近,此时,各部普遍离渔阳城只有二三里距离了。
多日以来,巨鹿军作战的狼群战术发挥的极好,敌军被的拖的锐气与粮草尽失,进而使得,现在入夜,敌军连一支成规模的兵力都未散在外边,巨鹿军的行动如入无人之境,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到后半夜,队伍推进至渔阳城外五百步处,在这个距离,城头火光清晰可见,以城池之体量和城池之高度,几乎是在敌军眼皮子底下行动了。
黑暗中想摸黑排兵布阵,最难的是在光亮,可已抵近到和城池迟尺相望的距离,若点起火光则有暴露之可能,至此时,曾经积累下的经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夜间埋伏有【藏火之法】,藏火之法乃是,以微弱火藏于遮挡物之中,火光上方前方及左右皆遮挡,独后方不遮,如此,火光就成了单向可见,同向的己方军队可见火光,对向的敌军不能见丝毫光亮。
藏火之法的细节有,遮挡物用的是麻布,麻布有细微间隙,容易漏光,故用黄泥湖封之;火光乃是夜间布阵的核心,车阵要依据火光确定位置,火光严密齐整与否,关乎车阵是否能齐整,关乎行动是否混乱,故,在步阵之前,火光先行,先有人力以谨慎细微的方式,一点点悄悄把定位火光布置好,此过程,不怕慢,就怕出错,花了良久时间,诸将官步步盯守,终于在零出错的情况下把所有火光点布置完毕。
火光完成之后,在双方视角看来,在渔阳城城头往外看,只能看到外面漆黑一片,看不到丝毫光亮,而从另一个方向,从巨鹿军的方向看来,黑暗中一点点萤火似的光亮如同珠串般整齐分布,显眼异常。
夜晚伏击这么重要的事,李孟羲自然在现场盯着,站在黑暗中,身后就是预备行动的车阵队伍,前方就是布置下的火光,李孟羲自黑暗中往火光处看,一眼看过去,一时间看的满眼缭乱。
火光自然是很整齐很有序的,可是无从辨别其顺序,之后要令各队按火光位置一一对应以完成阵势,一片漆黑之中,标识只有长长一排一模一样的火光,这就好比,对站在一里外对着一里处的一片树林对麾下士卒说,尔等去往树林里,比着树,一人站一棵树下站好,这其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是,树太多,标识不清,士卒走到树林处根本不知到底该往哪里站,自然要产生混乱。
往后看了一眼,身后黑压压都是待命的队伍,想了想,若想让各个队伍一步到位,得事先交代清各队所属的位置,给各队一个明晰的位置编号,比如,让第一队去第一个火光点,第二队去第二个火光点,以此类推,这样,各队寻着自己所属的火光点直接到位,省去了诸多麻烦。问题就在这里,对着长长一排一模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点,要让士卒们精确找到其中某一个火光的位置,这极容易看差进而导致混乱。
由此,李孟羲想到了旗帜系统,旗帜系统中,分有多级旗帜来提高辨识度,每一什有队旗,每百人队有更大的百人旗,再上有将旗,这样,有了三层辨识体系,往茫茫人海一眼看去,士卒先查将旗,可知自己的作战区域在哪个位置,确定作战区域之后,再在作战区域中查百人队的旗帜,从而再确定自己所属的营再哪,然后在百人队中查小队旗帜,轻易可查到自己所在的伍什所在。
这样,比之在茫茫人海中,士卒从一堆伍什旗帜中去寻找自己所属的那个小小队旗要简单的多,简单十倍不止。
按照一样的方法,若设下多级旗帜系统,可大大降低辨识难度,李孟羲想到了给火光编程的方法。
依火旗的用法,夜战之时,寻常旗帜夜间不可见,可以火光代替旗帜,同时,夜战之时,士卒要持火把作战,指挥也要用到火光,茫茫然无数火点混杂到一起,难以显出旗帜所在,所以在此时,便有了给火焰编程之法。以多个火把摆成一排,一横排整齐的火光放在无数光点中分外显眼,足够显眼便足可指挥之用了。
今番夜间行动,火光标识不清,可用到火焰编程之法,可每十处火光当头设一大火,大火或点一堆汹汹火焰,或用三五火把点在一处亦和寻常火光作为区分,如此,自远看来,便是漫长的火光当中,每隔十个单独光点便有一簇火光,这就如同战旗系统的多级旗帜一样,士卒先由大的火光点查清自己所处防线段落,然后循着段落径自上前,哪怕到了跟前再细细查清自己所处顺序也为时不晚。() ()
于火焰的小小问题,事到临头给巨鹿军的行动带来了不小隐患,可也没办法了,没那么多时间去改变了,只好将就着来。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思索定,李孟羲下意识想掏出纸笔把方才所想到的记下来,手碰到了笔他又停住了,现在四下黑漆漆一片,一点火光没有,没办法写字。
在多日以前,遇到车马行进时无法签署命令的问题,现在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夜间埋伏的情况下,签署命令也是问题。签署命令得写字,写字得有光亮,夜里有光亮自然得照明,可于夜间埋伏这一场景下,一旦点火,必然增加暴露之可能。
之前解决行进间签署命令问题时积累下的方法提供了一些参考,可以专门训练一些能在黑暗中写字如常的文书人才以应对黑暗中签署命令的情况,亦或是,用印章法降低书写难度,亦或是,印制通用格式的命令文书以替代部分书写,这些方法都不失为可行方法。
而最好的方法,依然还是解决光照问题。在实战场景中,距离是光照的重要影响因素,有距离因素在,使得一定情况下火光可被己见而不可被敌所见。
法之一,藏火之法,彷照藏火之法特制一种单面有光的灯笼,以在黑暗中提供必要的照明。
法之二,李孟羲想到了夜光,小时候曾躲在被窝里玩夜光手表,夜光的光亮贴着书本可以看清书本上面的字,以夜光光源的微弱之光,放在夜晚,稍微远一两步便不能看见,更何况更广阔的范围。
于夜光法,得找一种稀世珍宝,夜明珠,着人将夜明珠凋刻成写字板形状,黑暗之中,以薄纸覆于夜光板上,借夜光的微暗光亮,足够写字之用同时无有暴露之忧。
——
最后一步行动开始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中,一支支小型的车队以分次行动的方式批次向火光位置移动,车队中之人,人人口中衔枚,脚上赤足,身上只着布衣,刀枪兵刃连同铁甲全都置于车辆之上。虽然,布阵位置离渔阳城有几百步远的位置,这么远距离敌军大抵听不到脚步声,但由于人数太多,无法确定人多了之后脚步声累积起来会达到怎样程度,故为谨慎,便尽可能减少声音。还有,实战亦是难得的训练过程,今次只为布阵,谁言明日后日不会遇到需要夜晚设伏之时?有今夜一场训练,全军皆熟夜间行动,往后一月之内的所有需要夜间埋伏的战事,全都无忧了。
第一批队伍到了预备位置了,李孟羲没有跟到前边去,他在后方看着,看到车队接近火光之时,本来隐在黑暗中的人影被火光照亮了出来,他立时皱眉警惕的抬头朝远处的渔阳城看去,深夜当中的渔阳城,只有一个矗立在大地上的黑压压轮廓,轮廓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细微光亮,那是城头守军所升起的火把。仔细看了好一会儿,见城头火光依然安静,没有骚乱的迹象,看来是太远了,敌军未能注意到这边的光亮。
李孟羲敏锐察觉到了这处破绽,他立时向后续队伍下令,各队抵近火光之后,立把火光遮掩,以免暴露身形。
此时,火光阵线上,第一批抵达的一组组车队开始布置防线了,每一组车队都有复数以上的战车,在巨鹿军老兵的带领下,摸黑把战车以首尾相接的方式横起,车阵遂就成了。
算着时间,约摸着第一队差不多成了,第二队也抹黑上前。
等第二队也到达火光处,第二队工作更复杂,他们不仅要找到自己所在位置,还要与先行车阵配合把车阵接上去,这过程中,要交涉,要协同,细微的工作多了许多。
又是一段时间之后,第二批车队普遍完成了任务,将车阵接续完成,按照新的命令,各队完成作业之后,把火光遮掩了起来,这本是为防止暴露而增设的规则,却有意外的作用。
多了遮掩火光的这一举动,每队完成布置之后,遂就把火光遮住,这样在后方看来,只需扫一眼就能看清总体的完成进度。
这只是其一,其二,当火光和任务完成联系起来之后,火光不仅能反应进度,还能反应完成质量。当李孟羲发现,某一处火光迟迟未能熄灭,他立刻派人去摸查情况,过去一看,果然出了问题,那队车队弄出了差错,车头和车尾弄反了,耽误太多时间,因此火光迟迟未灭。
随着行动继续,一队队车队陆续上前,于阵线处,车阵在黑暗中一截截接续,阵线上的火光也一点点的熄灭。
灭火步骤的第三点作用出现了,当到处都是火光时,识别困难,当某一处完成了布置后立刻遮掩光亮,少了干扰项,余下的人寻找位置时容易了许多。
行动继续往下,至半途之时,第四点作用出现了,李孟羲于后方凝望火光,他发现出现了偏差,有某些位置的火光熄灭的很慢,远比他处要慢,派人上前探查,发现不是士卒的问题,而是安排的问题。确切的说,是误差,整个阵线系统,所有的测量,从火光布置,到战车,到车阵安排,每个环节都有误差。
黑灯瞎火的,火光分布能大致笔直大致均分已经很难了,细微的误差在所难免;其二,军中战车未能统一,战车大大小小不一而足,这是误差其二;其三,车阵不是多精密的阵势,同样十辆车,有的队伍把战车放的紧密一点,车阵就短,有的放的松散一点,就长,因此不同车队之间阵列长度差别不小。
虽在行动之前,总体做了细致谋划和安排,但是精细的人力安排放到满是误差的阵线上,会出现人力与阵线并不完全契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被火光信号完美的反应了出来。
火光恰把阵线的缺漏处完美的显现了出来,只要见哪处火光熄灭的慢,必是那处人力不够了,从后方再调备用队伍往前,缺漏轻易被弥补上了。
在包围圈一步推进到渔阳城下之前,巨鹿军做了巧妙布置。
到只差临门一脚就能把渔阳城团团围定的时候,所有队伍一反常态的突然停下不走了,整个白日所有队伍不约而同的一步都没往前走。
做此安排的考量是,包围圈在二十里外跟包围圈逼到敌城之下,敌军会是两种反应。包围圈在二十里外,以二十里地域之大,敌军不能见水泄不通之合围阵势,但若包围圈进逼至渔阳城下,哪怕并非团团合围之势,哪怕只有区区三两千人逼近城下,敌军必将反应剧烈,应激的敌军定会倾扑出来拼命阻挠。
于巨鹿军而言,若面临敌军的拼死反击,自然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黑夜是绝佳的掩护,若趁夜急驱渔阳城下,摸黑把渔阳城团团围定,在敌军未有察觉未有遇到阻扰的情况下安然把包围圈收缩完成,这省去了大量麻烦。
在五月二日这一天,白天,所有队伍在整个白天未寸进半步,到了夜里,至伸手不见五指,进发命令突然下达,早有准备连营帐都没下的各部将牲口辎重全部撇在后边,只以步卒轻装推着战车轻装上阵连夜朝渔阳城方向急行。
是夜,从东南西北通往渔阳城的大大小小的道路上,一支支夜行队伍除了有发出车轮滚动的吱扭声外如同死人一般毫无声息。
以短短二三十里远,说近很近,急行半夜就至,说远也远,远达二十多里地,在敌军活动范围被极度压缩的现在,敌军难以感知二十里外的动态。
至后半夜,多数队伍已到了约定地点,在约定地点,早有斥候伏路等待,夜里行军最难在于辨别方向和路途,在斥候带领下,各部队伍缓缓向渔阳城接近,此时,各部普遍离渔阳城只有二三里距离了。
多日以来,巨鹿军作战的狼群战术发挥的极好,敌军被的拖的锐气与粮草尽失,进而使得,现在入夜,敌军连一支成规模的兵力都未散在外边,巨鹿军的行动如入无人之境,没有受到任何干扰。
到后半夜,队伍推进至渔阳城外五百步处,在这个距离,城头火光清晰可见,以城池之体量和城池之高度,几乎是在敌军眼皮子底下行动了。
黑暗中想摸黑排兵布阵,最难的是在光亮,可已抵近到和城池迟尺相望的距离,若点起火光则有暴露之可能,至此时,曾经积累下的经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夜间埋伏有【藏火之法】,藏火之法乃是,以微弱火藏于遮挡物之中,火光上方前方及左右皆遮挡,独后方不遮,如此,火光就成了单向可见,同向的己方军队可见火光,对向的敌军不能见丝毫光亮。
藏火之法的细节有,遮挡物用的是麻布,麻布有细微间隙,容易漏光,故用黄泥湖封之;火光乃是夜间布阵的核心,车阵要依据火光确定位置,火光严密齐整与否,关乎车阵是否能齐整,关乎行动是否混乱,故,在步阵之前,火光先行,先有人力以谨慎细微的方式,一点点悄悄把定位火光布置好,此过程,不怕慢,就怕出错,花了良久时间,诸将官步步盯守,终于在零出错的情况下把所有火光点布置完毕。
火光完成之后,在双方视角看来,在渔阳城城头往外看,只能看到外面漆黑一片,看不到丝毫光亮,而从另一个方向,从巨鹿军的方向看来,黑暗中一点点萤火似的光亮如同珠串般整齐分布,显眼异常。
夜晚伏击这么重要的事,李孟羲自然在现场盯着,站在黑暗中,身后就是预备行动的车阵队伍,前方就是布置下的火光,李孟羲自黑暗中往火光处看,一眼看过去,一时间看的满眼缭乱。
火光自然是很整齐很有序的,可是无从辨别其顺序,之后要令各队按火光位置一一对应以完成阵势,一片漆黑之中,标识只有长长一排一模一样的火光,这就好比,对站在一里外对着一里处的一片树林对麾下士卒说,尔等去往树林里,比着树,一人站一棵树下站好,这其中所必然出现的问题是,树太多,标识不清,士卒走到树林处根本不知到底该往哪里站,自然要产生混乱。
往后看了一眼,身后黑压压都是待命的队伍,想了想,若想让各个队伍一步到位,得事先交代清各队所属的位置,给各队一个明晰的位置编号,比如,让第一队去第一个火光点,第二队去第二个火光点,以此类推,这样,各队寻着自己所属的火光点直接到位,省去了诸多麻烦。问题就在这里,对着长长一排一模一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光点,要让士卒们精确找到其中某一个火光的位置,这极容易看差进而导致混乱。
由此,李孟羲想到了旗帜系统,旗帜系统中,分有多级旗帜来提高辨识度,每一什有队旗,每百人队有更大的百人旗,再上有将旗,这样,有了三层辨识体系,往茫茫人海一眼看去,士卒先查将旗,可知自己的作战区域在哪个位置,确定作战区域之后,再在作战区域中查百人队的旗帜,从而再确定自己所属的营再哪,然后在百人队中查小队旗帜,轻易可查到自己所在的伍什所在。
这样,比之在茫茫人海中,士卒从一堆伍什旗帜中去寻找自己所属的那个小小队旗要简单的多,简单十倍不止。
按照一样的方法,若设下多级旗帜系统,可大大降低辨识难度,李孟羲想到了给火光编程的方法。
依火旗的用法,夜战之时,寻常旗帜夜间不可见,可以火光代替旗帜,同时,夜战之时,士卒要持火把作战,指挥也要用到火光,茫茫然无数火点混杂到一起,难以显出旗帜所在,所以在此时,便有了给火焰编程之法。以多个火把摆成一排,一横排整齐的火光放在无数光点中分外显眼,足够显眼便足可指挥之用了。
今番夜间行动,火光标识不清,可用到火焰编程之法,可每十处火光当头设一大火,大火或点一堆汹汹火焰,或用三五火把点在一处亦和寻常火光作为区分,如此,自远看来,便是漫长的火光当中,每隔十个单独光点便有一簇火光,这就如同战旗系统的多级旗帜一样,士卒先由大的火光点查清自己所处防线段落,然后循着段落径自上前,哪怕到了跟前再细细查清自己所处顺序也为时不晚。() ()
于火焰的小小问题,事到临头给巨鹿军的行动带来了不小隐患,可也没办法了,没那么多时间去改变了,只好将就着来。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思索定,李孟羲下意识想掏出纸笔把方才所想到的记下来,手碰到了笔他又停住了,现在四下黑漆漆一片,一点火光没有,没办法写字。
在多日以前,遇到车马行进时无法签署命令的问题,现在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夜间埋伏的情况下,签署命令也是问题。签署命令得写字,写字得有光亮,夜里有光亮自然得照明,可于夜间埋伏这一场景下,一旦点火,必然增加暴露之可能。
之前解决行进间签署命令问题时积累下的方法提供了一些参考,可以专门训练一些能在黑暗中写字如常的文书人才以应对黑暗中签署命令的情况,亦或是,用印章法降低书写难度,亦或是,印制通用格式的命令文书以替代部分书写,这些方法都不失为可行方法。
而最好的方法,依然还是解决光照问题。在实战场景中,距离是光照的重要影响因素,有距离因素在,使得一定情况下火光可被己见而不可被敌所见。
法之一,藏火之法,彷照藏火之法特制一种单面有光的灯笼,以在黑暗中提供必要的照明。
法之二,李孟羲想到了夜光,小时候曾躲在被窝里玩夜光手表,夜光的光亮贴着书本可以看清书本上面的字,以夜光光源的微弱之光,放在夜晚,稍微远一两步便不能看见,更何况更广阔的范围。
于夜光法,得找一种稀世珍宝,夜明珠,着人将夜明珠凋刻成写字板形状,黑暗之中,以薄纸覆于夜光板上,借夜光的微暗光亮,足够写字之用同时无有暴露之忧。
——
最后一步行动开始了。
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中,一支支小型的车队以分次行动的方式批次向火光位置移动,车队中之人,人人口中衔枚,脚上赤足,身上只着布衣,刀枪兵刃连同铁甲全都置于车辆之上。虽然,布阵位置离渔阳城有几百步远的位置,这么远距离敌军大抵听不到脚步声,但由于人数太多,无法确定人多了之后脚步声累积起来会达到怎样程度,故为谨慎,便尽可能减少声音。还有,实战亦是难得的训练过程,今次只为布阵,谁言明日后日不会遇到需要夜晚设伏之时?有今夜一场训练,全军皆熟夜间行动,往后一月之内的所有需要夜间埋伏的战事,全都无忧了。
第一批队伍到了预备位置了,李孟羲没有跟到前边去,他在后方看着,看到车队接近火光之时,本来隐在黑暗中的人影被火光照亮了出来,他立时皱眉警惕的抬头朝远处的渔阳城看去,深夜当中的渔阳城,只有一个矗立在大地上的黑压压轮廓,轮廓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细微光亮,那是城头守军所升起的火把。仔细看了好一会儿,见城头火光依然安静,没有骚乱的迹象,看来是太远了,敌军未能注意到这边的光亮。
李孟羲敏锐察觉到了这处破绽,他立时向后续队伍下令,各队抵近火光之后,立把火光遮掩,以免暴露身形。
此时,火光阵线上,第一批抵达的一组组车队开始布置防线了,每一组车队都有复数以上的战车,在巨鹿军老兵的带领下,摸黑把战车以首尾相接的方式横起,车阵遂就成了。
算着时间,约摸着第一队差不多成了,第二队也抹黑上前。
等第二队也到达火光处,第二队工作更复杂,他们不仅要找到自己所在位置,还要与先行车阵配合把车阵接上去,这过程中,要交涉,要协同,细微的工作多了许多。
又是一段时间之后,第二批车队普遍完成了任务,将车阵接续完成,按照新的命令,各队完成作业之后,把火光遮掩了起来,这本是为防止暴露而增设的规则,却有意外的作用。
多了遮掩火光的这一举动,每队完成布置之后,遂就把火光遮住,这样在后方看来,只需扫一眼就能看清总体的完成进度。
这只是其一,其二,当火光和任务完成联系起来之后,火光不仅能反应进度,还能反应完成质量。当李孟羲发现,某一处火光迟迟未能熄灭,他立刻派人去摸查情况,过去一看,果然出了问题,那队车队弄出了差错,车头和车尾弄反了,耽误太多时间,因此火光迟迟未灭。
随着行动继续,一队队车队陆续上前,于阵线处,车阵在黑暗中一截截接续,阵线上的火光也一点点的熄灭。
灭火步骤的第三点作用出现了,当到处都是火光时,识别困难,当某一处完成了布置后立刻遮掩光亮,少了干扰项,余下的人寻找位置时容易了许多。
行动继续往下,至半途之时,第四点作用出现了,李孟羲于后方凝望火光,他发现出现了偏差,有某些位置的火光熄灭的很慢,远比他处要慢,派人上前探查,发现不是士卒的问题,而是安排的问题。确切的说,是误差,整个阵线系统,所有的测量,从火光布置,到战车,到车阵安排,每个环节都有误差。
黑灯瞎火的,火光分布能大致笔直大致均分已经很难了,细微的误差在所难免;其二,军中战车未能统一,战车大大小小不一而足,这是误差其二;其三,车阵不是多精密的阵势,同样十辆车,有的队伍把战车放的紧密一点,车阵就短,有的放的松散一点,就长,因此不同车队之间阵列长度差别不小。
虽在行动之前,总体做了细致谋划和安排,但是精细的人力安排放到满是误差的阵线上,会出现人力与阵线并不完全契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被火光信号完美的反应了出来。
火光恰把阵线的缺漏处完美的显现了出来,只要见哪处火光熄灭的慢,必是那处人力不够了,从后方再调备用队伍往前,缺漏轻易被弥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