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真是好人
田月琴真没有坏心,从一年级就开始当班长的她,早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老师说教的口吻。
她就是想表达一下安慰,然后再鼓励一下班里的这位成绩不好的同学,仅此而已。
听到陈家林的话,她从没听过这种组合的语句,不禁脸皮一红:“陈家林,我们都是同学,相互帮助是应该的。”
微微一顿,她又说:“以后你要是在学习上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来问我……”
大概是觉得自己的话说服力不够,她又指了指身边的闺蜜:“嗯,你也可以问林乐梨,她的成绩在我们班里是最好的,噢,算了,你还是问我吧。”
“谢谢班长。”
陈家林看向林乐梨,也说了声“谢谢”。
直到这时候,他才能仔细打量一下这个一直没说话的女同学。
五官精致,身材修长,小小年纪已经有了大美女的胚子。
身上的穿着,不论是衣服、裤子、还是鞋袜,都干净整洁,特别崭新。
尤其脚上一双白色小布鞋,白得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最让陈家林忍不住多看几眼的,是林乐梨那条缚在马尾辫上的红丝巾。
如果放在后世,马尾上绑这样的红丝巾,简直可以说是土得掉渣。
可在年的现在,这一点鲜艳的色彩,却是显得那么新奇、好看。
“这姑娘家境不错啊……”
大过年的,大家都特别注重着装。
可是国内大多数普通家庭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能做到全身上下全是新的,家里的条件肯定不错。
小白鞋和红丝巾可不是容易搞到的东西,至少在江城,国营的百货商店里看不见。
听见陈家林的道谢,林乐梨还是没有说话,只是不冷不热的摆了摆手,示意不用谢。
差不多了……
陈家林不想和人多废话,拉着傻二哥的手,准备闪人。
可田月琴看了一眼陈家林刚放手的《小说月报》,不依不饶的又问:“陈家林,你是想买杂志吗?”
要是买得起就好了……
陈家林眨了眨眼睛,突然又把爪子重新伸向之前放下的《小说月报》,一边继续翻看,一边和田月琴接着闲聊起来:“是,我听说起有几本杂志很好看,所以来看看……挪,你看看,这个作家……我听说很出名,文章写的很好。”
“……”
原本想要过来把杂志收起的售货员眉头轻轻一皱,只能悻悻停下。
田月琴朝陈家林举着的杂志看了一眼,轻声念:“《到远处去发信》……刘新武……”
不过,她显然不太知道这个作者,不禁把目光转向一旁的林乐梨:“月梨,你家里不是订了很多杂志吗?你知不知道他?”
林乐梨也看了一眼书页的内容,轻轻点点头,第一次开口说话:“刘新武是最早开始写伤痕文学的作家,写过一篇叫做《班主任》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影响很大……嗯,他现在已经是《人民文学》的主编了。”
“呃?!”
一听这话,陈家林忍不住再次打量这个叫做林乐梨的姑娘。
可以啊,知道刘新武,知道《班主任》,知道伤痕文学,还知道刘新武是《人民文学》主编,这真不简单。() ()
这时候不像后世,随便往手机里输入一个关键词,就能查找到想要的信息。
如果不是平时有所留意和了解,是绝对不可能知道这些的。
况且,之前田月琴还说这姑娘家里订了很多杂志,这让陈家林心里一动,立即冲林乐梨竖了竖大拇指:“真厉害,林同学居然知道这么多,文学素养很高啊!”
林乐梨摇了摇头,轻声说:“我就是平时多了解了一些,所以知道。”
陈家林的夸捧只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才是正题:“林同学,刚才听班长说,你家里订了很多杂志,对不对?不知道能不能借我几本看看?”
林乐梨怔了一怔,没有说话。
她和陈家林并不熟,陈家林突然这么向她开口,她本能就想拒绝。
可陈家林并没有给她拒绝的机会,更快一步的又说:“也不用最新的,旧的能借我几本就行,我这几天呆在家里太闷了,想找点杂志看看解闷。”
微微一顿,他把手里的《小说月报》翻到最底页,半真半假的苦着脸卖惨:“这杂志太贵了,我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
林乐梨看了一眼神情认真的陈家林,那一句“我家里条件不好”的话,让她心里多少产生了点同情。
陈家林趁热打铁,继续说:“林同学,你要是愿意借我杂志,我可以向你保证一定会好好保管的,不会弄坏,等看完了立即就完璧归赵。”
田月琴这时突然想说什么:“不是,乐莉她……”
听见闺蜜开口,林乐梨连忙拉住她,然后才陈家林说:“这本《小说月报》我家里也有,不过最新的这一期我家里人还要看,没办法借你,我可以借之前的几期给你。”
“真的吗?那太好了,谢谢伱。”
陈家林这下是真的感谢,想了想后忍不住又问:“林同学,你家里还有什么别的杂志?《花城》有吗?”
陈家林现在其实最想了解的有两本杂志,一本《小说月报》,另一本则是《花城》。
国内的纯文学期刊里,《花城》被誉为“四大名旦”里婀娜多姿的“花旦”。
他们一向以着力新作家的发现而闻名。
除此之外,他们还致力于推广港台、境外的文学作品、及最新的文学思潮。
说白了,就是《花城》更鼓励文本创新,采稿的宽容度更大,对新作家和新风格的作品也更友好。
这些信息,都是陈家林从后世得知的。
他现在只想找几本《花城》来看看,然后决定自己的《少年派》适不适合投过去。
林乐梨听见陈家林的问话,眼底闪过一丝疑惑,不过她什么也没问,又略一思索,才说:“我家里有《花城》,也可以借给你几本往期的。”
“林同学,你真是好人啊,我太感谢你了!”
陈家林的眼神一下子变得更诚挚而热切起来。
没想到今天出来居然还有意外收获,这可真是帮了他大忙了。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这一刻他甚至都有股冲动,想以身相许了。
一边说话,陈家林一边主动把手里的《小说月报》给递还给售货员。
和售货员阿姨那冷漠的双眼对视的一瞬,他心里默默念叨一句:哼,莫欺少年穷!
她就是想表达一下安慰,然后再鼓励一下班里的这位成绩不好的同学,仅此而已。
听到陈家林的话,她从没听过这种组合的语句,不禁脸皮一红:“陈家林,我们都是同学,相互帮助是应该的。”
微微一顿,她又说:“以后你要是在学习上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来问我……”
大概是觉得自己的话说服力不够,她又指了指身边的闺蜜:“嗯,你也可以问林乐梨,她的成绩在我们班里是最好的,噢,算了,你还是问我吧。”
“谢谢班长。”
陈家林看向林乐梨,也说了声“谢谢”。
直到这时候,他才能仔细打量一下这个一直没说话的女同学。
五官精致,身材修长,小小年纪已经有了大美女的胚子。
身上的穿着,不论是衣服、裤子、还是鞋袜,都干净整洁,特别崭新。
尤其脚上一双白色小布鞋,白得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最让陈家林忍不住多看几眼的,是林乐梨那条缚在马尾辫上的红丝巾。
如果放在后世,马尾上绑这样的红丝巾,简直可以说是土得掉渣。
可在年的现在,这一点鲜艳的色彩,却是显得那么新奇、好看。
“这姑娘家境不错啊……”
大过年的,大家都特别注重着装。
可是国内大多数普通家庭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能做到全身上下全是新的,家里的条件肯定不错。
小白鞋和红丝巾可不是容易搞到的东西,至少在江城,国营的百货商店里看不见。
听见陈家林的道谢,林乐梨还是没有说话,只是不冷不热的摆了摆手,示意不用谢。
差不多了……
陈家林不想和人多废话,拉着傻二哥的手,准备闪人。
可田月琴看了一眼陈家林刚放手的《小说月报》,不依不饶的又问:“陈家林,你是想买杂志吗?”
要是买得起就好了……
陈家林眨了眨眼睛,突然又把爪子重新伸向之前放下的《小说月报》,一边继续翻看,一边和田月琴接着闲聊起来:“是,我听说起有几本杂志很好看,所以来看看……挪,你看看,这个作家……我听说很出名,文章写的很好。”
“……”
原本想要过来把杂志收起的售货员眉头轻轻一皱,只能悻悻停下。
田月琴朝陈家林举着的杂志看了一眼,轻声念:“《到远处去发信》……刘新武……”
不过,她显然不太知道这个作者,不禁把目光转向一旁的林乐梨:“月梨,你家里不是订了很多杂志吗?你知不知道他?”
林乐梨也看了一眼书页的内容,轻轻点点头,第一次开口说话:“刘新武是最早开始写伤痕文学的作家,写过一篇叫做《班主任》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影响很大……嗯,他现在已经是《人民文学》的主编了。”
“呃?!”
一听这话,陈家林忍不住再次打量这个叫做林乐梨的姑娘。
可以啊,知道刘新武,知道《班主任》,知道伤痕文学,还知道刘新武是《人民文学》主编,这真不简单。() ()
这时候不像后世,随便往手机里输入一个关键词,就能查找到想要的信息。
如果不是平时有所留意和了解,是绝对不可能知道这些的。
况且,之前田月琴还说这姑娘家里订了很多杂志,这让陈家林心里一动,立即冲林乐梨竖了竖大拇指:“真厉害,林同学居然知道这么多,文学素养很高啊!”
林乐梨摇了摇头,轻声说:“我就是平时多了解了一些,所以知道。”
陈家林的夸捧只是抛砖引玉,接下来才是正题:“林同学,刚才听班长说,你家里订了很多杂志,对不对?不知道能不能借我几本看看?”
林乐梨怔了一怔,没有说话。
她和陈家林并不熟,陈家林突然这么向她开口,她本能就想拒绝。
可陈家林并没有给她拒绝的机会,更快一步的又说:“也不用最新的,旧的能借我几本就行,我这几天呆在家里太闷了,想找点杂志看看解闷。”
微微一顿,他把手里的《小说月报》翻到最底页,半真半假的苦着脸卖惨:“这杂志太贵了,我家里条件不好,买不起。”
林乐梨看了一眼神情认真的陈家林,那一句“我家里条件不好”的话,让她心里多少产生了点同情。
陈家林趁热打铁,继续说:“林同学,你要是愿意借我杂志,我可以向你保证一定会好好保管的,不会弄坏,等看完了立即就完璧归赵。”
田月琴这时突然想说什么:“不是,乐莉她……”
听见闺蜜开口,林乐梨连忙拉住她,然后才陈家林说:“这本《小说月报》我家里也有,不过最新的这一期我家里人还要看,没办法借你,我可以借之前的几期给你。”
“真的吗?那太好了,谢谢伱。”
陈家林这下是真的感谢,想了想后忍不住又问:“林同学,你家里还有什么别的杂志?《花城》有吗?”
陈家林现在其实最想了解的有两本杂志,一本《小说月报》,另一本则是《花城》。
国内的纯文学期刊里,《花城》被誉为“四大名旦”里婀娜多姿的“花旦”。
他们一向以着力新作家的发现而闻名。
除此之外,他们还致力于推广港台、境外的文学作品、及最新的文学思潮。
说白了,就是《花城》更鼓励文本创新,采稿的宽容度更大,对新作家和新风格的作品也更友好。
这些信息,都是陈家林从后世得知的。
他现在只想找几本《花城》来看看,然后决定自己的《少年派》适不适合投过去。
林乐梨听见陈家林的问话,眼底闪过一丝疑惑,不过她什么也没问,又略一思索,才说:“我家里有《花城》,也可以借给你几本往期的。”
“林同学,你真是好人啊,我太感谢你了!”
陈家林的眼神一下子变得更诚挚而热切起来。
没想到今天出来居然还有意外收获,这可真是帮了他大忙了。
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这一刻他甚至都有股冲动,想以身相许了。
一边说话,陈家林一边主动把手里的《小说月报》给递还给售货员。
和售货员阿姨那冷漠的双眼对视的一瞬,他心里默默念叨一句:哼,莫欺少年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