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珊珊来迟
陈家林好说歹说,才把洛群给忽悠走。
不过洛群临走前,还是把他的地址给要走了,说是以后保持通信。
陈家林在会场内转悠一圈,发现大部分的作家都已经不在,估计全被“单独约谈”。
只有少数几个作家,原本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人”,所以获得在会场内自由活动的权利……就像他。
看见《当代》的编辑王建国和刘茵,陈家林走过去问:“喻珊来了没?”
王建国和刘茵两人的资历比较浅,在《当代》编辑部负责的是稿件初审的活儿。
到了座谈会这样的活动时,他们的工作则是安排作家们“约谈”的事情,因此想知道喻珊来没来,问他们比问孟伟栽更有用。
刘茵笑了笑:“还没看到她,估计有什么事把她给绊住了,再等等吧。”
王建国也说:“你放心,她肯定来,那天我通知她的时候,她可高兴了,说了一定会来的。”
“我放心什么呀,她要是再不来,我都想走了。”
陈家林摸了摸鼻子。
王建国嘿嘿一笑:“明白明白,你喜欢她……写的文章嘛,想要她的签名,很正常。”
又被打趣了……
陈家林没好气的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自从知道他想见喻珊、并要签名的事情,《当代》编辑部以孟伟栽为首的这几个编辑,就一直拿他打趣。
大概是看见他这么一个小大人,对另外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作家心生“仰慕”,觉得非常有意思。
可陈家林自己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儿,喻珊那长相,真没长在他的审美点上。
况且这年头姑娘们的打扮……怎么说呢,唉,一言难尽。
“家林,你到底喜欢她哪一点,你和我说说。”
刘茵又问。
陈家林说:“你们别乱说啊,我喜欢的是她的文章,不是她的人,你们再这样,我发飙了啊。”
刘茵和王建国两人纯属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才在陈家林身上找乐子。
听见陈家林这么一说,两人嘻嘻一笑,都知道是玩笑。
陈家林脑子一转,主动岔开话题:“你们知道喻珊的小名叫什么吗?我知道。”
“你还知道喻珊的小名?”
王建国好奇了。
“当然。”
陈家林高深莫测的微微一笑,又问:“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
刘茵摇摇头。
陈家林笑道:“她的小名肯定叫做珊珊。”
“为什么?”
王建国问。
“笨!”
刘茵撇了同事一眼,才笑着说:“姗姗来迟嘛。”
“噢,原来是这么个路数。”
王建国想了想,觉得挺有意思的,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年头,大家的娱乐生活贫乏,段子笑话什么的虽然有,可却并不多。
不像后世,网络资讯发达,人人能说個五分钟的段子。
陈家林随口来一下,就已经让王建国和刘茵感觉挺有意思的了。
三人正聊着,王建国突然指了指会场入门的地方:“来了,喻珊来了。”
陈家林转眼一看,果然看见那位年轻的女作家走进来了,一边走,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显然有点着急。() ()
王建国和刘茵连忙起身迎上,陈家林也跟在后面慢慢走过去。
喻珊一来就主动解释迟到的事情,原来她是骑着朋友的自行车来的,可半道上自行车突然坏了,她又找不到公共汽车,只能推着自行车步行过来。
这一路可不近,所以才迟到了。
“没事的,没事的,你先歇歇,吃点东西。”
王建国和刘茵赶紧张罗起来。
陈家林趁着空档,从包里把那本《芳草》拿出来,向喻珊递过去:“喻珊同志,很喜欢你写的《女大学生宿舍》,能不能签个名。”
喻珊怔了一怔,抬头看了看陈家林,似乎认出是谁,讶异的问道:“陈家林,你……伱看过我写的文章?”
“看过。”
陈家林回答。
喻珊很高兴:“我看过你所有的小说,很喜欢很喜欢,没想到你也看过我写的东西,太高兴了。”
旁边刘茵听了,忍不住笑道:“唷,你们都互相喜欢啊,那真是太好了。”
陈家林脸皮厚,听见这样的话,他非常淡定,只笑笑的又对喻珊说:“来,帮我签个名,谢谢!”
喻珊倒是被弄了个大红脸,可还是装得若无其事的拿起笔,给陈家林签名。
一边写着的时候,她一边低头又问:“陈家林,我写的《女大学生宿舍》里,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
“……”
陈家林根本没看过《女大学生宿舍》,连文章里有几个主人公都不知道,更别说人名了,所以听见这话顿时沉默了下来。
不过很快的,他仿佛从“思考”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回答:“都喜欢。”
“啊?”
喻珊错愕:“都……都喜欢?”
“嗯!”
陈家林点点头,露出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表情:“女大学生宿舍嘛,都是青春、有朝气、蓬勃向上的年轻姑娘,谁不喜欢啊?”
好有道理……
喻珊一时间竟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家林连忙把话题转移到自己的领域:“喻珊同志,你喜欢我的哪一个作品?”
喻珊想了想,回答:“最喜欢《另一只鞋子》,其次是《等车》,再有就是《少年派》,《驭风少年》。”
微微一顿,她又说:“你写的作品我都很喜欢,主要是喜欢你写出来的那些人物,我就写不出来像你那样的人物,你……你在写人物这方面,有什么诀窍吗?”
“诀窍嘛……”
陈家林不着痕迹的把已经签好名《芳草》收回来,塞进包里,然后才说:“诀窍也没什么,就是多观察,嗯,要是真说起来,一些笨办法也有。
就比如给人物设定一个小习惯,或者小特征,让他的这个小习惯、或者他的小特征和他的人生轨迹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那就会让人物变得鲜明起来。”
“啊?”
喻珊有点不太理解。
陈家林立即举了个实例:“就譬如在路上遇上一个人,他经常轻咳,总会咳出痰来,然后他还是一位煤炭工人,这个特征是不是就成立了,还会让人物变得鲜明、立体起来?”
这样的举例说明,就很好理解了。
喻珊顿时目光一亮,感觉自己一瞬间明白了许多东西。
不过洛群临走前,还是把他的地址给要走了,说是以后保持通信。
陈家林在会场内转悠一圈,发现大部分的作家都已经不在,估计全被“单独约谈”。
只有少数几个作家,原本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人”,所以获得在会场内自由活动的权利……就像他。
看见《当代》的编辑王建国和刘茵,陈家林走过去问:“喻珊来了没?”
王建国和刘茵两人的资历比较浅,在《当代》编辑部负责的是稿件初审的活儿。
到了座谈会这样的活动时,他们的工作则是安排作家们“约谈”的事情,因此想知道喻珊来没来,问他们比问孟伟栽更有用。
刘茵笑了笑:“还没看到她,估计有什么事把她给绊住了,再等等吧。”
王建国也说:“你放心,她肯定来,那天我通知她的时候,她可高兴了,说了一定会来的。”
“我放心什么呀,她要是再不来,我都想走了。”
陈家林摸了摸鼻子。
王建国嘿嘿一笑:“明白明白,你喜欢她……写的文章嘛,想要她的签名,很正常。”
又被打趣了……
陈家林没好气的坐在旁边的椅子上。
自从知道他想见喻珊、并要签名的事情,《当代》编辑部以孟伟栽为首的这几个编辑,就一直拿他打趣。
大概是看见他这么一个小大人,对另外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作家心生“仰慕”,觉得非常有意思。
可陈家林自己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儿,喻珊那长相,真没长在他的审美点上。
况且这年头姑娘们的打扮……怎么说呢,唉,一言难尽。
“家林,你到底喜欢她哪一点,你和我说说。”
刘茵又问。
陈家林说:“你们别乱说啊,我喜欢的是她的文章,不是她的人,你们再这样,我发飙了啊。”
刘茵和王建国两人纯属闲着也是闲着,所以才在陈家林身上找乐子。
听见陈家林这么一说,两人嘻嘻一笑,都知道是玩笑。
陈家林脑子一转,主动岔开话题:“你们知道喻珊的小名叫什么吗?我知道。”
“你还知道喻珊的小名?”
王建国好奇了。
“当然。”
陈家林高深莫测的微微一笑,又问:“你们知道吗?”
“不知道。”
刘茵摇摇头。
陈家林笑道:“她的小名肯定叫做珊珊。”
“为什么?”
王建国问。
“笨!”
刘茵撇了同事一眼,才笑着说:“姗姗来迟嘛。”
“噢,原来是这么个路数。”
王建国想了想,觉得挺有意思的,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年头,大家的娱乐生活贫乏,段子笑话什么的虽然有,可却并不多。
不像后世,网络资讯发达,人人能说個五分钟的段子。
陈家林随口来一下,就已经让王建国和刘茵感觉挺有意思的了。
三人正聊着,王建国突然指了指会场入门的地方:“来了,喻珊来了。”
陈家林转眼一看,果然看见那位年轻的女作家走进来了,一边走,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显然有点着急。() ()
王建国和刘茵连忙起身迎上,陈家林也跟在后面慢慢走过去。
喻珊一来就主动解释迟到的事情,原来她是骑着朋友的自行车来的,可半道上自行车突然坏了,她又找不到公共汽车,只能推着自行车步行过来。
这一路可不近,所以才迟到了。
“没事的,没事的,你先歇歇,吃点东西。”
王建国和刘茵赶紧张罗起来。
陈家林趁着空档,从包里把那本《芳草》拿出来,向喻珊递过去:“喻珊同志,很喜欢你写的《女大学生宿舍》,能不能签个名。”
喻珊怔了一怔,抬头看了看陈家林,似乎认出是谁,讶异的问道:“陈家林,你……伱看过我写的文章?”
“看过。”
陈家林回答。
喻珊很高兴:“我看过你所有的小说,很喜欢很喜欢,没想到你也看过我写的东西,太高兴了。”
旁边刘茵听了,忍不住笑道:“唷,你们都互相喜欢啊,那真是太好了。”
陈家林脸皮厚,听见这样的话,他非常淡定,只笑笑的又对喻珊说:“来,帮我签个名,谢谢!”
喻珊倒是被弄了个大红脸,可还是装得若无其事的拿起笔,给陈家林签名。
一边写着的时候,她一边低头又问:“陈家林,我写的《女大学生宿舍》里,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
“……”
陈家林根本没看过《女大学生宿舍》,连文章里有几个主人公都不知道,更别说人名了,所以听见这话顿时沉默了下来。
不过很快的,他仿佛从“思考”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回答:“都喜欢。”
“啊?”
喻珊错愕:“都……都喜欢?”
“嗯!”
陈家林点点头,露出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表情:“女大学生宿舍嘛,都是青春、有朝气、蓬勃向上的年轻姑娘,谁不喜欢啊?”
好有道理……
喻珊一时间竟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家林连忙把话题转移到自己的领域:“喻珊同志,你喜欢我的哪一个作品?”
喻珊想了想,回答:“最喜欢《另一只鞋子》,其次是《等车》,再有就是《少年派》,《驭风少年》。”
微微一顿,她又说:“你写的作品我都很喜欢,主要是喜欢你写出来的那些人物,我就写不出来像你那样的人物,你……你在写人物这方面,有什么诀窍吗?”
“诀窍嘛……”
陈家林不着痕迹的把已经签好名《芳草》收回来,塞进包里,然后才说:“诀窍也没什么,就是多观察,嗯,要是真说起来,一些笨办法也有。
就比如给人物设定一个小习惯,或者小特征,让他的这个小习惯、或者他的小特征和他的人生轨迹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那就会让人物变得鲜明起来。”
“啊?”
喻珊有点不太理解。
陈家林立即举了个实例:“就譬如在路上遇上一个人,他经常轻咳,总会咳出痰来,然后他还是一位煤炭工人,这个特征是不是就成立了,还会让人物变得鲜明、立体起来?”
这样的举例说明,就很好理解了。
喻珊顿时目光一亮,感觉自己一瞬间明白了许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