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三次搬家
“老陈!”
和顾长江拥抱完,陈家林笑着和后面的陈世聪打了个招呼。
陈世聪表现得有点讪讪的,点了点头。
他这几天过得不好,因为《两小无猜》的事情,让他心底一直忿忿不平,特别难受。
再次见到陈家林,他总觉得自己不知道应该去怎么面对陈家林,所以他在这一刻变得不擅言辞起来。
作为一个老编辑,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他的身上,实在太稀罕了。
他见过各种各样的作者,不管遇到什么状况,他都能很好的处理。
可这时候,他那平淡的表情下,却藏着一点不知所措。
陈家林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过来也抱了抱陈世聪的肩膀:“老陈,你怎么都不来看我?怎么,我是你喊到燕京来的,你准备甩手不管我了?”
听见这话,也不知道怎么的,陈世聪竟觉得鼻子突然有点发酸起来,他忍不住用手揉了揉鼻翼,才说:“怎么会,早就说了,你……你要是遇上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找我,我肯定帮你。”
“那就行!”
陈家林把顾长江和陈世聪拉到自己的房间,然后让他们坐下,自己忙着倒水。
“原来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招待所,和《燕京文学》的也没什么两样嘛。”
顾长江看了一圈,砸吧砸吧嘴说。
这年头,各个期刊的招待所都大同小异,不会有后世的宾馆待遇。
一个房间,一张床,一个桌子,一把椅子,仅此而已。
这是让作者改稿的地方,不是来享受的。
可对于这年头的作者来说,这样的环境已经让他们甘之若饴。
陈世聪问:“你的稿子在《当代》过了吗?”
经过之前陈家林的话,他已经缓过来了,表现得也轻松了许多。
陈家林说:“基本上已经过了,至于确定下来……嗯,大概就是这两天的事。”
“哦,那挺好的。”
陈世聪由衷为陈家林感到高兴,又问:“那过稿以后你就回去了?还是在燕京多留一段时间,到处玩玩?”
陈家林想了想,把自己要去北影厂改剧本的事情说了,才又说:“还要在燕京待一段时间,要等北影厂那里的剧本弄完,才会回去。”
“这么说,你接下来要搬到北影厂去?”
“是的,都说好了。”
“你可真行啊。”
陈世聪轻叹一口气,感慨道:“你这才来燕京几天啊,都要搬第三次家了。”
陈家林一听这话,忍不住哈哈一笑。
的确,这一趟来燕京,也就是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他已经搬了两次了。
加上之后北影厂的那一次,居然搬了三回。
大概没有别的人比他更能折腾的了。
也幸好他东西不多,全都是写生活用品,否则光是搬家这事儿,就够他喝一壶的。
陈家林不想聊自己,话题很快转到了顾长江的身上。
顾长江还是第一次向全国性的文学期刊投稿过稿,别提多兴奋了,那状态真有点老树逢春、枯木开花的意思。() ()
按他自己说的,收到《燕京文学》让他到京城来改稿的回复当天,他就向他们轻工局的领导请假了,而且一请就是一个月。
这事儿在他们轻工局绝对属于巨牛逼的,领导听说了情况后,当场把假给他批了。
还说让他好好写,这回他们轻工局出了位大作家,以后说出去也是一件长脸的事情。
于是,顾长江第二天就买了火车票,赶到燕京来。
“改稿子的事情我已经有想法了,今天过来就是想找你聊聊,伱给我提提意见。”
顾长江笑着对陈家林说。
陈家林摆手:“你自己的稿子你自己改,找我聊什么呀,你直接找老陈聊多好啊,他是《燕京文学》的编辑,听他的准没错。”
顾长江急了:“不是,这故事到底是从你这里听来的,我现在只想听你的意见,其他人都不好使。”
陈家林扭头看了看陈世聪,陈世聪摆摆手示意没关系,陈家林才说:“好好好,那你说,我听听。”
《天浴》的原作只有字,陈家林进行魔改以后,内容充实了不少。
顾长江从陈家林这里得到了故事,再经过他自己的构思,写出来的《霞光》有三万多字,不到四万,这比原作已经多了不少。
不过按照《燕京文学》方面给的意见,《霞光》在人物方面的描写还是显得单薄了,如果能深挖一下人物,会让整个故事更有血有肉。
因此,这成了顾长江来改稿的主要方向。
听完顾长江的讲述,陈家林思索了一会儿,才说:“写人,其实就是写事,那就多写一点主人公和其他人的事情吧,人物立不立得起来,并不光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还要看他们所在环境里其他的人和事。”
顾长江听了,侧头思索起来。
陈世聪则点了点头,没说话。
其实陈家林并没有说什么具体的东西,只是随口从后世的书本上找了一句,丢丢书包。
轻咳一声,他又说:“反正其他的我就不说了,既然故事是你写出来的,那你必须自己去想怎么改,不行你就问问老陈,他肯定能帮你。”
顾长江回过神,连忙说:“我知道了,”
陈家林突然又说:“还有啊,我看你之前写的东西里,一些对话总喜欢用比较口语化的文字,显得臃肿又词不达意,我觉得可以尽量提炼一下。”
微微一顿,他举了个例子:“就好比文秀被那些男人睡了以后,向老金解释,你不用写那么多絮絮叨叨的东西,可以直接就写:‘睡这个不睡那个是不行的,那些没睡的就会堵门路’,这样简单直接,既讽刺,又可笑。”
顾长江仔细琢磨了一下,目光顿时一亮:“家林,还得是你啊,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该怎么改了。”
陈家林举例的这一句,其实是原作中的东西。
故事虽然还是那个故事,可顾长江的写作风格显然和原作者不太一样,对话比较口语化,不够精炼。
虽然这样并不是说就不好,会让人看了多一点代入感,可对于这个故事来说,锋利简洁的对话或许能更好表现出一些东西,令读者印象深刻。
和顾长江拥抱完,陈家林笑着和后面的陈世聪打了个招呼。
陈世聪表现得有点讪讪的,点了点头。
他这几天过得不好,因为《两小无猜》的事情,让他心底一直忿忿不平,特别难受。
再次见到陈家林,他总觉得自己不知道应该去怎么面对陈家林,所以他在这一刻变得不擅言辞起来。
作为一个老编辑,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他的身上,实在太稀罕了。
他见过各种各样的作者,不管遇到什么状况,他都能很好的处理。
可这时候,他那平淡的表情下,却藏着一点不知所措。
陈家林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过来也抱了抱陈世聪的肩膀:“老陈,你怎么都不来看我?怎么,我是你喊到燕京来的,你准备甩手不管我了?”
听见这话,也不知道怎么的,陈世聪竟觉得鼻子突然有点发酸起来,他忍不住用手揉了揉鼻翼,才说:“怎么会,早就说了,你……你要是遇上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找我,我肯定帮你。”
“那就行!”
陈家林把顾长江和陈世聪拉到自己的房间,然后让他们坐下,自己忙着倒水。
“原来这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招待所,和《燕京文学》的也没什么两样嘛。”
顾长江看了一圈,砸吧砸吧嘴说。
这年头,各个期刊的招待所都大同小异,不会有后世的宾馆待遇。
一个房间,一张床,一个桌子,一把椅子,仅此而已。
这是让作者改稿的地方,不是来享受的。
可对于这年头的作者来说,这样的环境已经让他们甘之若饴。
陈世聪问:“你的稿子在《当代》过了吗?”
经过之前陈家林的话,他已经缓过来了,表现得也轻松了许多。
陈家林说:“基本上已经过了,至于确定下来……嗯,大概就是这两天的事。”
“哦,那挺好的。”
陈世聪由衷为陈家林感到高兴,又问:“那过稿以后你就回去了?还是在燕京多留一段时间,到处玩玩?”
陈家林想了想,把自己要去北影厂改剧本的事情说了,才又说:“还要在燕京待一段时间,要等北影厂那里的剧本弄完,才会回去。”
“这么说,你接下来要搬到北影厂去?”
“是的,都说好了。”
“你可真行啊。”
陈世聪轻叹一口气,感慨道:“你这才来燕京几天啊,都要搬第三次家了。”
陈家林一听这话,忍不住哈哈一笑。
的确,这一趟来燕京,也就是不到一個月的功夫,他已经搬了两次了。
加上之后北影厂的那一次,居然搬了三回。
大概没有别的人比他更能折腾的了。
也幸好他东西不多,全都是写生活用品,否则光是搬家这事儿,就够他喝一壶的。
陈家林不想聊自己,话题很快转到了顾长江的身上。
顾长江还是第一次向全国性的文学期刊投稿过稿,别提多兴奋了,那状态真有点老树逢春、枯木开花的意思。() ()
按他自己说的,收到《燕京文学》让他到京城来改稿的回复当天,他就向他们轻工局的领导请假了,而且一请就是一个月。
这事儿在他们轻工局绝对属于巨牛逼的,领导听说了情况后,当场把假给他批了。
还说让他好好写,这回他们轻工局出了位大作家,以后说出去也是一件长脸的事情。
于是,顾长江第二天就买了火车票,赶到燕京来。
“改稿子的事情我已经有想法了,今天过来就是想找你聊聊,伱给我提提意见。”
顾长江笑着对陈家林说。
陈家林摆手:“你自己的稿子你自己改,找我聊什么呀,你直接找老陈聊多好啊,他是《燕京文学》的编辑,听他的准没错。”
顾长江急了:“不是,这故事到底是从你这里听来的,我现在只想听你的意见,其他人都不好使。”
陈家林扭头看了看陈世聪,陈世聪摆摆手示意没关系,陈家林才说:“好好好,那你说,我听听。”
《天浴》的原作只有字,陈家林进行魔改以后,内容充实了不少。
顾长江从陈家林这里得到了故事,再经过他自己的构思,写出来的《霞光》有三万多字,不到四万,这比原作已经多了不少。
不过按照《燕京文学》方面给的意见,《霞光》在人物方面的描写还是显得单薄了,如果能深挖一下人物,会让整个故事更有血有肉。
因此,这成了顾长江来改稿的主要方向。
听完顾长江的讲述,陈家林思索了一会儿,才说:“写人,其实就是写事,那就多写一点主人公和其他人的事情吧,人物立不立得起来,并不光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还要看他们所在环境里其他的人和事。”
顾长江听了,侧头思索起来。
陈世聪则点了点头,没说话。
其实陈家林并没有说什么具体的东西,只是随口从后世的书本上找了一句,丢丢书包。
轻咳一声,他又说:“反正其他的我就不说了,既然故事是你写出来的,那你必须自己去想怎么改,不行你就问问老陈,他肯定能帮你。”
顾长江回过神,连忙说:“我知道了,”
陈家林突然又说:“还有啊,我看你之前写的东西里,一些对话总喜欢用比较口语化的文字,显得臃肿又词不达意,我觉得可以尽量提炼一下。”
微微一顿,他举了个例子:“就好比文秀被那些男人睡了以后,向老金解释,你不用写那么多絮絮叨叨的东西,可以直接就写:‘睡这个不睡那个是不行的,那些没睡的就会堵门路’,这样简单直接,既讽刺,又可笑。”
顾长江仔细琢磨了一下,目光顿时一亮:“家林,还得是你啊,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该怎么改了。”
陈家林举例的这一句,其实是原作中的东西。
故事虽然还是那个故事,可顾长江的写作风格显然和原作者不太一样,对话比较口语化,不够精炼。
虽然这样并不是说就不好,会让人看了多一点代入感,可对于这个故事来说,锋利简洁的对话或许能更好表现出一些东西,令读者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