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启程通州
反差,一直是一种表演技巧。
它可以很好的用动作去表现心理波动,尽管不一定准确,但却是成立的。
这年头,国内的表演学的是北极熊那一套,也就是斯坦尼体系。
斯坦尼体系讲究的是体验,要求表演者代入角色,不断积累各种亲身体验,讲究真情实感。
陈家林所说的东西,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完全是后世的一套东西。
在短剧、短视频横行的年代,根本不需要演员如何去表演,只要能把剧本意思演出个大概,就算过关。
说白了,就是低成本制作,讲究一个时效,观众只需要能把故事讲明白的快餐。
所以,一些简单的表演技巧更重要。
随便一个场景,不管用的是什么技巧,只要能演出来,就算过关。
这时候陈家林随便说了一下怎么使用前后反差来表现人物心理,顿时让方舒和陈国兴觉得耳目一新。
陈国兴虽然长得丑,可却有着一颗好学的心,听了陈家林的话后,立即抓脑挠腮起来:“你再多说说,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这个反差的办法?”
旁边的方舒也瞪大眼睛,等着陈家林继续说。
陈家林只能勉为其难,又举了個例子:“剧本你们都看过,还是拿剧本里的一幕来说吧,主角的姐姐刚见完那个知青回家,就听到了家里粮食不足的消息,这时候她第一次生出了要离开这个家的想法,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演?”
陈国兴和方舒顿时都思考了起来,两个人侧着脑袋想事情的样子,竟很有点夫妻相的意思。
方舒想了一会儿后,才开口说:“刚见完情人,她应该是很高兴的,所以回家的时候脸上会带着笑,等听到家里粮食不足的消息,她的心情应该就变得很差了……嗯,这是不是应该用上你说的反差,把笑容收敛起来?”
陈国兴没说话,估计也想到这些了,和方舒一起看向陈家林。
陈家林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这俩也算是正规学过表演的,可表演的方式实在有点简单粗暴。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影视文化还没发展起来,一切都处于摸索的阶段。
听完方舒所说的,陈家林甚至能想象得到,要是真按着方舒所说的演出来,那画面会有多尴尬。
太生硬了,一会儿笑,一会儿又不笑,跟神经病似的。
给自己灌了口水,陈家林才说:“是得用上反差,不过可不是简单的笑和不笑。
见完知青,她担心被家里人知道,肯定不能表现得很高兴,所以不该笑。
回到家,她应该比较收敛,和平时一样在家里帮忙,动作应该是快……哦,麻利一点。
可是等听到了父亲说粮食不够,以后只能一天吃一顿饭的话,之前的劲头应该就没了。
她的动作会放慢下来,脑袋也要稍稍耷拉,最好给她设计一个小动作……哦,让她紧紧的抿着嘴,这样反差就出来了。”
听完陈家林的话,方舒还在想,陈国兴倒是先一拍大腿:“没错,就应该是这样的,太生动了。”
随即,他又用讶异的目光看向陈家林:“你……你怎么懂那么多,连表演都懂,你这也太神了吧?”
“别崇拜我,我毕竟是天才嘛。”
陈家林也不多解释,只是很臭屁的挥了挥手。
陈国兴已经习惯了陈家林的“非凡”,心里虽然惊讶,却没有多问下去。
方舒则是想着陈家林所说的话,开始思考自己之后应该怎么去演绎角色。
……
《驭风少年》的演员名单很快公布。() ()
方舒拿到了主角姐姐的角色,陈国兴也拿到了村民的角色。
知青的角色则被周里京拿到了。
据说周里京在面试过后,找了导演,谈了自己的想法,最终拿到了角色。
他的表演经验非常丰富,年的时候就加入了甘省的话剧团,演了不少话剧,成了该团的台柱子。
年北影恢复高考,他以形象分满分的成绩作为状元生,进入表演班。
求学期间主演了《年轻的朋友》,是关于越&战的,紧贴时事,反响很不错,所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以他这样的资历,这么热切的想要拿到这么一个配角,肯定没有问题。
其他人和他比起来,竞争力不大。
既然演员确定下来,接下来电影就要正式开始拍摄。
于扬很快把剧组出发通州的时间定下,就在三天后的星期一。
趁着还有时间,陈家林又跑了一趟《当代》。
他先把刘小庆的自传带了过去,交给朱胜昌。
顺带的,他的《少年派》剧本过稿,又能拿到一笔稿费。
这笔稿费不多,千字只有元,一共五万多字,加起来差不多是块钱。
陈家林现在稿费越拿越多,已经有点看不上这几百块钱了。
在此之前,家里给他发来了一封电报,大概内容也是关于稿费的。
百花文艺已经把《少年派》单行本的稿费寄了过来。
因为听说《驭风少年》正在拍摄电影,他们索性也给《驭风少年》出单行本,一并寄来了稿费。
两本稿费加了起来,将近两千,实在不少。
之后如果能够加印,稿费还会陆续增加。
这让陈家林的心情大好。
他自己算了下,等北影厂的电影拍出来,除了每天两块钱的补贴,还能拿到包括著作权和写剧本的稿费。
到时候他手上的钱就真的可以考虑买房子了,即使燕京四合院也不是不能想想。
当然,外地户籍的他,这时候不可能在燕京买四合院。
还得想办法才行。
最好是大姐能考到燕京来,先把房子买在她的名下,然后再把老妈和傻二哥一并接过来。
嗯,不管了,多搞钱才是真的。
陈家林回到招待所后,又继续埋头写《山楂树》。
星期一。
收拾好行李,陈家林随着北影厂的大队人马,乘车来到了通州。
他们落脚的地方,是一条偏僻的小村庄。
陈家林下车时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忍不住暗暗点了点头。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东面还有一片小树林。
小树林的后面,则是一条小河。
这和剧本所要求的地理环境基本契合,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他正看着,梁晓生过来了:“赶紧跟我来,分配屋子了,你和我睡一屋,怎么样?”
“不怎么样!”
陈家林摇摇头:“你打呼的声音比雷还大,我怎么可能和你睡一屋?”
“胡说,我这人睡觉从不打呼!”
梁晓生义正辞严,随即又说:“你不和我一屋,还能和谁一屋?”
“我和老陈一屋。”
“人家和方舒一屋,怎么可能和你一屋”
“真不像样,他们这是出来工作,还是度蜜月来了?”
“什么蜜月?”
“没什么,反正我不和伱一屋。”
它可以很好的用动作去表现心理波动,尽管不一定准确,但却是成立的。
这年头,国内的表演学的是北极熊那一套,也就是斯坦尼体系。
斯坦尼体系讲究的是体验,要求表演者代入角色,不断积累各种亲身体验,讲究真情实感。
陈家林所说的东西,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完全是后世的一套东西。
在短剧、短视频横行的年代,根本不需要演员如何去表演,只要能把剧本意思演出个大概,就算过关。
说白了,就是低成本制作,讲究一个时效,观众只需要能把故事讲明白的快餐。
所以,一些简单的表演技巧更重要。
随便一个场景,不管用的是什么技巧,只要能演出来,就算过关。
这时候陈家林随便说了一下怎么使用前后反差来表现人物心理,顿时让方舒和陈国兴觉得耳目一新。
陈国兴虽然长得丑,可却有着一颗好学的心,听了陈家林的话后,立即抓脑挠腮起来:“你再多说说,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用这个反差的办法?”
旁边的方舒也瞪大眼睛,等着陈家林继续说。
陈家林只能勉为其难,又举了個例子:“剧本你们都看过,还是拿剧本里的一幕来说吧,主角的姐姐刚见完那个知青回家,就听到了家里粮食不足的消息,这时候她第一次生出了要离开这个家的想法,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演?”
陈国兴和方舒顿时都思考了起来,两个人侧着脑袋想事情的样子,竟很有点夫妻相的意思。
方舒想了一会儿后,才开口说:“刚见完情人,她应该是很高兴的,所以回家的时候脸上会带着笑,等听到家里粮食不足的消息,她的心情应该就变得很差了……嗯,这是不是应该用上你说的反差,把笑容收敛起来?”
陈国兴没说话,估计也想到这些了,和方舒一起看向陈家林。
陈家林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这俩也算是正规学过表演的,可表演的方式实在有点简单粗暴。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国内影视文化还没发展起来,一切都处于摸索的阶段。
听完方舒所说的,陈家林甚至能想象得到,要是真按着方舒所说的演出来,那画面会有多尴尬。
太生硬了,一会儿笑,一会儿又不笑,跟神经病似的。
给自己灌了口水,陈家林才说:“是得用上反差,不过可不是简单的笑和不笑。
见完知青,她担心被家里人知道,肯定不能表现得很高兴,所以不该笑。
回到家,她应该比较收敛,和平时一样在家里帮忙,动作应该是快……哦,麻利一点。
可是等听到了父亲说粮食不够,以后只能一天吃一顿饭的话,之前的劲头应该就没了。
她的动作会放慢下来,脑袋也要稍稍耷拉,最好给她设计一个小动作……哦,让她紧紧的抿着嘴,这样反差就出来了。”
听完陈家林的话,方舒还在想,陈国兴倒是先一拍大腿:“没错,就应该是这样的,太生动了。”
随即,他又用讶异的目光看向陈家林:“你……你怎么懂那么多,连表演都懂,你这也太神了吧?”
“别崇拜我,我毕竟是天才嘛。”
陈家林也不多解释,只是很臭屁的挥了挥手。
陈国兴已经习惯了陈家林的“非凡”,心里虽然惊讶,却没有多问下去。
方舒则是想着陈家林所说的话,开始思考自己之后应该怎么去演绎角色。
……
《驭风少年》的演员名单很快公布。() ()
方舒拿到了主角姐姐的角色,陈国兴也拿到了村民的角色。
知青的角色则被周里京拿到了。
据说周里京在面试过后,找了导演,谈了自己的想法,最终拿到了角色。
他的表演经验非常丰富,年的时候就加入了甘省的话剧团,演了不少话剧,成了该团的台柱子。
年北影恢复高考,他以形象分满分的成绩作为状元生,进入表演班。
求学期间主演了《年轻的朋友》,是关于越&战的,紧贴时事,反响很不错,所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以他这样的资历,这么热切的想要拿到这么一个配角,肯定没有问题。
其他人和他比起来,竞争力不大。
既然演员确定下来,接下来电影就要正式开始拍摄。
于扬很快把剧组出发通州的时间定下,就在三天后的星期一。
趁着还有时间,陈家林又跑了一趟《当代》。
他先把刘小庆的自传带了过去,交给朱胜昌。
顺带的,他的《少年派》剧本过稿,又能拿到一笔稿费。
这笔稿费不多,千字只有元,一共五万多字,加起来差不多是块钱。
陈家林现在稿费越拿越多,已经有点看不上这几百块钱了。
在此之前,家里给他发来了一封电报,大概内容也是关于稿费的。
百花文艺已经把《少年派》单行本的稿费寄了过来。
因为听说《驭风少年》正在拍摄电影,他们索性也给《驭风少年》出单行本,一并寄来了稿费。
两本稿费加了起来,将近两千,实在不少。
之后如果能够加印,稿费还会陆续增加。
这让陈家林的心情大好。
他自己算了下,等北影厂的电影拍出来,除了每天两块钱的补贴,还能拿到包括著作权和写剧本的稿费。
到时候他手上的钱就真的可以考虑买房子了,即使燕京四合院也不是不能想想。
当然,外地户籍的他,这时候不可能在燕京买四合院。
还得想办法才行。
最好是大姐能考到燕京来,先把房子买在她的名下,然后再把老妈和傻二哥一并接过来。
嗯,不管了,多搞钱才是真的。
陈家林回到招待所后,又继续埋头写《山楂树》。
星期一。
收拾好行李,陈家林随着北影厂的大队人马,乘车来到了通州。
他们落脚的地方,是一条偏僻的小村庄。
陈家林下车时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忍不住暗暗点了点头。
这里地势比较平坦,东面还有一片小树林。
小树林的后面,则是一条小河。
这和剧本所要求的地理环境基本契合,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他正看着,梁晓生过来了:“赶紧跟我来,分配屋子了,你和我睡一屋,怎么样?”
“不怎么样!”
陈家林摇摇头:“你打呼的声音比雷还大,我怎么可能和你睡一屋?”
“胡说,我这人睡觉从不打呼!”
梁晓生义正辞严,随即又说:“你不和我一屋,还能和谁一屋?”
“我和老陈一屋。”
“人家和方舒一屋,怎么可能和你一屋”
“真不像样,他们这是出来工作,还是度蜜月来了?”
“什么蜜月?”
“没什么,反正我不和伱一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