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点,阳光从窗帘的缝隙里淡淡洒进,将林隐从睡梦中照醒。
三月的第一个晴天,终于珊珊而来。
林隐揉了揉眼睛,慢慢坐起身,缓了很久,才想起昨晚她是如何在嚎啕大哭中入睡的。
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肆地大声哭过了,上一次如此浓烈地宣泄情绪还是在十四岁那年的夏天,她与父亲大吵了一架。
从那之后,她学会了克制和收敛,学会了把所有的感情都深埋心底,学会了露出自己平静没有任何波澜的脸。
认识她的人都说,林隐像个雕像,没有表情。
林隐坐在床上放空了半天,终于回了神,想起昨晚带回家的小猫,刚准备呼唤,就看见它正在床前的地板上酣睡,乖巧的样子让人心疼。
她没敢惊动小猫,轻轻爬下床,蹲在它面前观察了半天,到底还是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它的小耳朵。小猫立刻惊醒,恼怒地睁开眼,看见是林隐,又讨好地翻过身,允许主人摸摸它的小肚子。
“你好乖。以后就叫你小乖好不好?”林隐温柔地揉着它软乎乎的肚皮,试探地叫唤,“小乖?”
小乖立刻呢喃地回应了一声“喵呜”,然后伸长脖子舔了一下林隐纤细的手指,像是对自己的名字表示认可。
手机铃声忽然响起,是蒋梨打来的。
林隐站起身接通手机,走进卫生间。
“还睡着呢?”蒋梨在电话那头询问,“待会儿我来接你?”
“不用麻烦。我搭地铁很快。”林隐一边拿起牙刷,一边用肩膀和脑袋夹着手机,“十点十五分应该能到。”
“不着急,早点晚点都无所谓。反正预约的是下午的场次。见面了我们先找地方吃午饭。”
“OK。”林隐忽然有些抱歉,“我回国以后,一直都在忙我爸的事,我俩也确实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了。”
蒋梨在那边噗嗤一笑:“那这顿必需你请咯。”
蒋梨是江城本地人,父亲蒋择端早年是搞实业的,没有破产之前,她家也算是富庶人家。
后来她念高中那几年,“择端实业”因为资金链突然断裂,再加上父亲投资失败,导致公司无力为继,所以最终只能以低价卖掉。一家人也从别墅搬到了楼房,豪车换成了平价车。
用田甜的话来说就是——富家女成了落魄户。
所幸蒋梨倒也从未在意过自己身份的转变,无论是从前的富庶生活还是后来的经济拮据,似乎对她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她表面上是一个潇洒不羁、个性张扬的人,其实内心深处对亲情与家庭有着极度的依赖和眷恋。对她来说,贫富是其次,一家人齐齐整整才最重要。
大学毕业后,她用卖画赚来的钱以及多年积攒的生活费,在中环某商业广场的一楼租了个门面房,开了一家不算太大的咖啡店,生意虽然谈不上好,但也勉强能抵过租金。
偶尔会有顾客对店内展示的画作感兴趣,几百元就能买到一幅江美毕业生的作品,倒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十点零五分,林隐背着帆布包,轻轻推开了咖啡店的玻璃门。
随着一阵悦耳的风铃声清脆地响起,蒋梨的大嗓门立刻在吧台后出现:“是林隐吗?等等啊。”
“是我。”林隐走进店里站定,带着狐疑的笑看向吧台。以她这么多年对蒋梨的了解,她一定又在鼓捣着什么。
果然,一阵淅淅索索的响声过后,蒋梨终于从吧台后直起身,满脸笑容地捧着一束鲜花走了出来。是白色的小雏菊搭配着满天星和尤加利,再点缀了四五朵浅紫色的风铃花,看上去高雅又清新。
墨镜在她标志性的橙红色短发上,压出了一道时尚的弧度。她把花递到林隐手里,露出一口灿烂的大白牙,笑着说:“欢迎回归三木。”
“三木”是这家咖啡店的店名,因为两人的姓名里加起来一共有三个“木”字,所以蒋梨说,干脆就叫“三木”。
林隐接过鲜花,是最爱的小雏菊,闻了闻,一股新鲜的清香扑鼻而来。
“过来。”蒋梨一把揽住她的肩,将她带到吧台后侧的一扇木门前,“来看看你的画室,我特意为你准备的。”
“画室?”林隐怔忡不定地推开门,眼前徒然一亮。
一间十平米左右的房间,靠墙是一排顶天立地的柜子,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绘画工具,分门别类,一目了然。房间中央有一个画架和梯凳,窗前还放了两盆植物,是林隐在桐州就种过的蟹爪兰和薄荷草。
“满意么?”蒋梨大手一挥,仿佛巡视自己的江山般得意,“我知道你喜欢安静地创作。所以你画画的时候,我绝不会进来打扰。”
林隐不解地看向蒋梨:“这是为我准备的?”
“嗯哼。你在里间搞创作,我在外面卖咖啡。我俩天天腻在一起。”
“为什么?”林隐满眼惋惜,望着这间屋子,“你浪费了店里这么多空间就是为了给我做画室?”她摇着头,“我要画画的话,自己在家里就可以画,不需要特地给我准备画室的。”
“那怎么一样。”蒋梨挑了挑眉,松开林隐,“我又不是没见过你一个人闷头在教室画画的样子。那段时间,你整整三个月守在画架前,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日夜颠倒,整个人都是封闭的状态。我一度都要以为你精神不正常了。”
林隐自己都不敢回忆那段没日没夜的日子,赶紧走出画室,来到外面,假装满屋子找花瓶:“别老提那些陈年旧事了。”
“我只是不希望你再一个人关在家里了。你要出门,你要社交,你要每天呼吸新鲜的空气,哪怕只是在来回三木的路上。”
“我会社交。我只是不喜欢说话而已。”
“那你就当是陪我总行吧?”蒋梨叹了口气,从吧台下的柜子里拿出一个花瓶递给林隐,“你看我一个人守着这家咖啡店多无聊,生意不好的时候简直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兴奋起来,“你还可以把小猫也带来。猫咪配咖啡店,简直完美。”
林隐无奈地浅笑了一下,接过花瓶灌了点水放在桌上,然后将手里的小雏菊一朵一朵分开,再用剪刀将它们的根部剪成一个个斜切口,以及拔掉多余的枝叶。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异常小心,仿佛生怕会弄断任何一支花朵。
蒋梨倚靠在桌前,默默看着林隐剪花枝,看了许久,突然说:“还记得申请E大成功的那次么?作品集用的是你自己的风格,没有刻意迎合和讨巧。所以有时候我不得不佩服,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却总有办法能做到。”
林隐还是抿着嘴不说话。等到终于将满满一束鲜花全部剪完放进了花瓶中,这才看向蒋梨,脸上浮现出淡淡的感慨:“如果没有天赋,剩下的,也就只能是努力了。”
*
下午的画展是私人邀请制,港城一位知名艺术家在江城的首次个展。
策展人是田甜,蒋梨的高中同学,也是当年桐高“指令”社团的创建人之一。虽然当初两个人因为林隐的加入而闹得剑拔弩张、互相看不顺眼,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田甜反倒先偃旗息鼓了。
田甜桐高毕业后就去了英国读艺术管理学专业,听说两年前回国发展,如今在文艺界已经混得风生水起了。
这次不知道她是哪根筋搭错了,专门给蒋梨送来了两张票,还特地嘱咐让她带着林隐一起来看展,说是三个人要好好叙叙旧。
蒋梨载着林隐,车从喧嚣繁华的市中心缓缓转进一条小路,两旁栽种的梧桐和银杏立刻让眼前变得清幽起来,耳边也静谧了许多。
小路驶到尽头,右转是一条只容一车通行的林荫小巷,蒋梨怕车开进去会堵在里面,于是在路边先泊了车,随后和林隐步行进巷。
小巷不长,两边都是矮墙,种满了各种藤蔓植物。
行至一半的距离,右首被常青藤占满的暗红色砖墙间,露出了两扇敞开的黑色铁门,一块蓝底白字的路牌挂在墙上:疏影巷78号。
作为江城顶级的画廊之一,此地几乎不对外开放,基本都是私人邀请制,一切秉承着低调的原则。所以这块路牌既是它的地址,也是它的名字。
蒋梨从兜里掏出邀请票,刚要和林隐一起走进大门,一辆黑色的宾利突然从她们后方驶来,并且响起了两道短促的喇叭声。
林隐拉过蒋梨,两人向墙边退让了几步。
同时,宾利车的后座缓缓降下半扇车窗,一个妆容优雅精致的美貌贵妇看向她们微微颔首以示歉意:“打扰了。”
不等别人回应,车窗随后升起,宾利一路向内长驱直入。
门口的工作人员立刻拿出对讲机叫道:“黄小姐到了。”
林隐定在原地,瞳孔迅速收缩成两点尖锐的寒芒。
她知道,今天果然没有白来。
三月的第一个晴天,终于珊珊而来。
林隐揉了揉眼睛,慢慢坐起身,缓了很久,才想起昨晚她是如何在嚎啕大哭中入睡的。
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放肆地大声哭过了,上一次如此浓烈地宣泄情绪还是在十四岁那年的夏天,她与父亲大吵了一架。
从那之后,她学会了克制和收敛,学会了把所有的感情都深埋心底,学会了露出自己平静没有任何波澜的脸。
认识她的人都说,林隐像个雕像,没有表情。
林隐坐在床上放空了半天,终于回了神,想起昨晚带回家的小猫,刚准备呼唤,就看见它正在床前的地板上酣睡,乖巧的样子让人心疼。
她没敢惊动小猫,轻轻爬下床,蹲在它面前观察了半天,到底还是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它的小耳朵。小猫立刻惊醒,恼怒地睁开眼,看见是林隐,又讨好地翻过身,允许主人摸摸它的小肚子。
“你好乖。以后就叫你小乖好不好?”林隐温柔地揉着它软乎乎的肚皮,试探地叫唤,“小乖?”
小乖立刻呢喃地回应了一声“喵呜”,然后伸长脖子舔了一下林隐纤细的手指,像是对自己的名字表示认可。
手机铃声忽然响起,是蒋梨打来的。
林隐站起身接通手机,走进卫生间。
“还睡着呢?”蒋梨在电话那头询问,“待会儿我来接你?”
“不用麻烦。我搭地铁很快。”林隐一边拿起牙刷,一边用肩膀和脑袋夹着手机,“十点十五分应该能到。”
“不着急,早点晚点都无所谓。反正预约的是下午的场次。见面了我们先找地方吃午饭。”
“OK。”林隐忽然有些抱歉,“我回国以后,一直都在忙我爸的事,我俩也确实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了。”
蒋梨在那边噗嗤一笑:“那这顿必需你请咯。”
蒋梨是江城本地人,父亲蒋择端早年是搞实业的,没有破产之前,她家也算是富庶人家。
后来她念高中那几年,“择端实业”因为资金链突然断裂,再加上父亲投资失败,导致公司无力为继,所以最终只能以低价卖掉。一家人也从别墅搬到了楼房,豪车换成了平价车。
用田甜的话来说就是——富家女成了落魄户。
所幸蒋梨倒也从未在意过自己身份的转变,无论是从前的富庶生活还是后来的经济拮据,似乎对她而言,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她表面上是一个潇洒不羁、个性张扬的人,其实内心深处对亲情与家庭有着极度的依赖和眷恋。对她来说,贫富是其次,一家人齐齐整整才最重要。
大学毕业后,她用卖画赚来的钱以及多年积攒的生活费,在中环某商业广场的一楼租了个门面房,开了一家不算太大的咖啡店,生意虽然谈不上好,但也勉强能抵过租金。
偶尔会有顾客对店内展示的画作感兴趣,几百元就能买到一幅江美毕业生的作品,倒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十点零五分,林隐背着帆布包,轻轻推开了咖啡店的玻璃门。
随着一阵悦耳的风铃声清脆地响起,蒋梨的大嗓门立刻在吧台后出现:“是林隐吗?等等啊。”
“是我。”林隐走进店里站定,带着狐疑的笑看向吧台。以她这么多年对蒋梨的了解,她一定又在鼓捣着什么。
果然,一阵淅淅索索的响声过后,蒋梨终于从吧台后直起身,满脸笑容地捧着一束鲜花走了出来。是白色的小雏菊搭配着满天星和尤加利,再点缀了四五朵浅紫色的风铃花,看上去高雅又清新。
墨镜在她标志性的橙红色短发上,压出了一道时尚的弧度。她把花递到林隐手里,露出一口灿烂的大白牙,笑着说:“欢迎回归三木。”
“三木”是这家咖啡店的店名,因为两人的姓名里加起来一共有三个“木”字,所以蒋梨说,干脆就叫“三木”。
林隐接过鲜花,是最爱的小雏菊,闻了闻,一股新鲜的清香扑鼻而来。
“过来。”蒋梨一把揽住她的肩,将她带到吧台后侧的一扇木门前,“来看看你的画室,我特意为你准备的。”
“画室?”林隐怔忡不定地推开门,眼前徒然一亮。
一间十平米左右的房间,靠墙是一排顶天立地的柜子,上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种绘画工具,分门别类,一目了然。房间中央有一个画架和梯凳,窗前还放了两盆植物,是林隐在桐州就种过的蟹爪兰和薄荷草。
“满意么?”蒋梨大手一挥,仿佛巡视自己的江山般得意,“我知道你喜欢安静地创作。所以你画画的时候,我绝不会进来打扰。”
林隐不解地看向蒋梨:“这是为我准备的?”
“嗯哼。你在里间搞创作,我在外面卖咖啡。我俩天天腻在一起。”
“为什么?”林隐满眼惋惜,望着这间屋子,“你浪费了店里这么多空间就是为了给我做画室?”她摇着头,“我要画画的话,自己在家里就可以画,不需要特地给我准备画室的。”
“那怎么一样。”蒋梨挑了挑眉,松开林隐,“我又不是没见过你一个人闷头在教室画画的样子。那段时间,你整整三个月守在画架前,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日夜颠倒,整个人都是封闭的状态。我一度都要以为你精神不正常了。”
林隐自己都不敢回忆那段没日没夜的日子,赶紧走出画室,来到外面,假装满屋子找花瓶:“别老提那些陈年旧事了。”
“我只是不希望你再一个人关在家里了。你要出门,你要社交,你要每天呼吸新鲜的空气,哪怕只是在来回三木的路上。”
“我会社交。我只是不喜欢说话而已。”
“那你就当是陪我总行吧?”蒋梨叹了口气,从吧台下的柜子里拿出一个花瓶递给林隐,“你看我一个人守着这家咖啡店多无聊,生意不好的时候简直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她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兴奋起来,“你还可以把小猫也带来。猫咪配咖啡店,简直完美。”
林隐无奈地浅笑了一下,接过花瓶灌了点水放在桌上,然后将手里的小雏菊一朵一朵分开,再用剪刀将它们的根部剪成一个个斜切口,以及拔掉多余的枝叶。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她异常小心,仿佛生怕会弄断任何一支花朵。
蒋梨倚靠在桌前,默默看着林隐剪花枝,看了许久,突然说:“还记得申请E大成功的那次么?作品集用的是你自己的风格,没有刻意迎合和讨巧。所以有时候我不得不佩服,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却总有办法能做到。”
林隐还是抿着嘴不说话。等到终于将满满一束鲜花全部剪完放进了花瓶中,这才看向蒋梨,脸上浮现出淡淡的感慨:“如果没有天赋,剩下的,也就只能是努力了。”
*
下午的画展是私人邀请制,港城一位知名艺术家在江城的首次个展。
策展人是田甜,蒋梨的高中同学,也是当年桐高“指令”社团的创建人之一。虽然当初两个人因为林隐的加入而闹得剑拔弩张、互相看不顺眼,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田甜反倒先偃旗息鼓了。
田甜桐高毕业后就去了英国读艺术管理学专业,听说两年前回国发展,如今在文艺界已经混得风生水起了。
这次不知道她是哪根筋搭错了,专门给蒋梨送来了两张票,还特地嘱咐让她带着林隐一起来看展,说是三个人要好好叙叙旧。
蒋梨载着林隐,车从喧嚣繁华的市中心缓缓转进一条小路,两旁栽种的梧桐和银杏立刻让眼前变得清幽起来,耳边也静谧了许多。
小路驶到尽头,右转是一条只容一车通行的林荫小巷,蒋梨怕车开进去会堵在里面,于是在路边先泊了车,随后和林隐步行进巷。
小巷不长,两边都是矮墙,种满了各种藤蔓植物。
行至一半的距离,右首被常青藤占满的暗红色砖墙间,露出了两扇敞开的黑色铁门,一块蓝底白字的路牌挂在墙上:疏影巷78号。
作为江城顶级的画廊之一,此地几乎不对外开放,基本都是私人邀请制,一切秉承着低调的原则。所以这块路牌既是它的地址,也是它的名字。
蒋梨从兜里掏出邀请票,刚要和林隐一起走进大门,一辆黑色的宾利突然从她们后方驶来,并且响起了两道短促的喇叭声。
林隐拉过蒋梨,两人向墙边退让了几步。
同时,宾利车的后座缓缓降下半扇车窗,一个妆容优雅精致的美貌贵妇看向她们微微颔首以示歉意:“打扰了。”
不等别人回应,车窗随后升起,宾利一路向内长驱直入。
门口的工作人员立刻拿出对讲机叫道:“黄小姐到了。”
林隐定在原地,瞳孔迅速收缩成两点尖锐的寒芒。
她知道,今天果然没有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