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光三年,孟夏。
申正下学,梁劲收拾了书卷文具,与林蔚同返斋舍。
半年前,国子监祭酒终于以磨破的嘴皮换来临近一片地亩。学舍扩建后,原本数目捉襟见肘的斋舍稍加宽裕,他们才从四人间迁入双人间。不过房间依旧窄小得很,安置床几书架之外,室内走路都不能超过五步。
梁劲当先推开门,赫然见一人正在房里兜圈子。因地方逼仄,看着很有些滑稽。其人闻声转身,却是他原先在家时的伴当吴益,一见是他,几乎扑了上来:“十一郎可回来了!”
他吓了一跳,止步不前,后面的林蔚撞在他背上,不明所以:“你做甚——”
吴益这才想起来自家小郎君的同舍是谁,忙叉手作揖,口称“大王”。
这里是国子监,显宦贵戚子弟多如牛毛,已得荫补散官的也不在少数,平日师生众人一律直呼名字。林蔚许久不曾听到如此称谓,亦是一惊。梁劲这时已回过神来,两人前后走进斋舍,关上门,异口同声道:“你怎么来了?”
吴益之父原是梁劲父亲麾下士卒,伤残后无法再上战场,亦不习其余生业,遂举家投入梁宅做了仆役。此后出生的吴益算是梁氏家生子,自幼跟随梁劲,因而与林蔚也颇相熟。见房门已闭,遂直率道:“夫人命十一郎即刻回家去。”
国子监除节庆依制给假之外,寻常是旬日休沐。生员并不许带伴当,家里若遣人来送信令归,一般都是丧病之类要紧大事。梁劲如遭雷殛,一时愣在原地。
林蔚同监中其他人一样见惯了这等场面,怜悯地望他一眼,代问道:“你先说清楚出了何事?”
素日伶俐的吴益却踌躇起来,看着林蔚欲言又止。
梁劲发急:“这时候你扭捏?晋王不是外人,快说。”
吴益干咽了一下,又瞟了一眼林蔚。“日前接到诏旨,降清平长公主于十一郎。大郎两番上表辞谢,今日午后已接了第三道诏书,是定下来了。夫人与大郎命十一郎今晚回家去住,沐浴更衣,明日具服入宫谢恩。”
“什么?!”
梁劲立即望向与自己一同惊呼的好友。吴益反而不太惊讶,嗫嚅道:“大王果真不知……”
“别那样叫我,”林蔚打断他,“你再说一遍,什么诏旨?”
“赐婚的恩诏。我家十一郎选尚清平长公主,除授驸马都尉。”吴益低头重复,偷眼打量他的神色。
林蔚在主仆二人的注视下后退一步,就抵上了梁劲的床,索性顺势坐下。“……哦。”
“哦?”梁劲也不知怎么回事,见他似乎比自己受的冲击还大,反而关心起他来。“这是什么意思?”
林蔚道:“清平,她……我……兄长他……”他发觉自己说不出完整话来,摇了摇头闭口。举目盯了梁劲片刻,眨了眨眼睛,终于叹了口气。“好罢。”
吴益小心翼翼地试探:“大……二郎君?”
“清平今年也十七了,三年心丧已毕,确应许嫁,”林蔚说,“方才一想,能做她夫婿的人中,我最放心的好像也只有十一兄你。那么,好罢。”
吴益明显地松了口气。
梁劲用了一小会儿将两件事联系起来——清平长公主将会下降于他,由是小他两岁的林蔚从此成了他的二舅兄,并且方才对他表示了认可。
他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最后迸出来一句:“你要回宫去吗?”
林蔚摆首。“再过几日便是旬休,我自然是要进内向兄嫂问安的,也不急于这一时。”他站起来,故意对梁劲拱手,笑道:“都尉一路顺风。待休沐日某入宫,再替都尉探问消息。”
梁劲之父梁景先年近六旬,现任安东都护,次子勋随侍在侧,京宅则由长子劭主持。三年前先帝晏驾,他表请还京奔丧,今上并未将他调任,默许他终老在半生经营的河北道土地上。而梁劲母亲曹氏乃续弦,平生唯有他一子。他先为晋王伴读、后就学国子监,曹夫人自然不愿远离,故也留居京都。
不过日后清平长公主来归时,梁景先必定要携子回京的。就是宗族近支里,也没有谁不想亲眼看一看增光自家门楣的帝女。
梁劲过了宅邸外门下马,略掸了掸衣裳,便往内堂去见母亲。他身穿太学生的制式白襕衫,很是显眼,一路见到的家人*皆向他道贺,笑容洋溢着喜气。诚然梁劲既是幼子,又是主妇唯一的亲生子,自从入学国子监,每逢休假回家都有众星捧月的待遇;但这样欢悦与揶揄并存的笑,还是看得他心里发毛。
从得知尚主到现在,他表面强作镇定,内心一直有些恍惚。无疑,先帝曾与父亲“约为婚姻”的传说已经在家里流传了不知多久,母亲尤其深信。但梁劲向来以为即使传言是真,先帝对此也不甚上心。并非质疑先帝的信誉,而是不得不承认,他于儿女缘分上委实薄了一些:作为幼子的梁劲都比作为次子的林蔚年长两岁。相当一段时日里,双方儿女中勉强能作配的只有今上与梁劲长姊梁勤,然而以梁劲对父亲的了解,他做梦也不敢想让自家成为后族。
兄姊们相继定婚后,梁劲一度坚信所谓传言是彻头彻尾的空穴来风,绝无实现之可能。因为清平幼时羸弱不堪,私下里人人笃信她会早夭。那时先帝身体已不太好,又极宝爱这个女儿,众人与其说是担忧公主,不如说是担忧她夭折后先帝会哀毁过甚,酿成大祸。至于孙妃所出的咸宁公主,自从清平奇迹般地活过了十岁,梁劲就几乎不曾在家里听说过她。
他于清平并不陌生。清平是林蔚的孪生妹,两人曾一同就读于宫学。虽然她总是病着,但五日里去上半日课,毕竟也就认识了与林蔚颇厚密的梁劲。林蔚有时口无遮拦,以致他连她的小字都晓得。十岁之后她日益康健起来,除去随赴离宫的一年,以及先帝病重的时日,满打满算三人还有过两年的近密辰光。
但先帝大行后,清平是真的哀慕过甚,又渐次病弱下去。且她为先帝心丧终制,期间不出宫门一步,连近郊池苑也不再涉足;而林蔚服阕不久,年及束发便出阁就外第,逾年入国子监,从此即使假日,梁劲寻他也只需去晋王府而不必入宫。因此三年来两人竟再未见过面。若此时再会,甚至可能相见不相识,因为林蔚与胞妹的容貌委实不是很像。
申正下学,梁劲收拾了书卷文具,与林蔚同返斋舍。
半年前,国子监祭酒终于以磨破的嘴皮换来临近一片地亩。学舍扩建后,原本数目捉襟见肘的斋舍稍加宽裕,他们才从四人间迁入双人间。不过房间依旧窄小得很,安置床几书架之外,室内走路都不能超过五步。
梁劲当先推开门,赫然见一人正在房里兜圈子。因地方逼仄,看着很有些滑稽。其人闻声转身,却是他原先在家时的伴当吴益,一见是他,几乎扑了上来:“十一郎可回来了!”
他吓了一跳,止步不前,后面的林蔚撞在他背上,不明所以:“你做甚——”
吴益这才想起来自家小郎君的同舍是谁,忙叉手作揖,口称“大王”。
这里是国子监,显宦贵戚子弟多如牛毛,已得荫补散官的也不在少数,平日师生众人一律直呼名字。林蔚许久不曾听到如此称谓,亦是一惊。梁劲这时已回过神来,两人前后走进斋舍,关上门,异口同声道:“你怎么来了?”
吴益之父原是梁劲父亲麾下士卒,伤残后无法再上战场,亦不习其余生业,遂举家投入梁宅做了仆役。此后出生的吴益算是梁氏家生子,自幼跟随梁劲,因而与林蔚也颇相熟。见房门已闭,遂直率道:“夫人命十一郎即刻回家去。”
国子监除节庆依制给假之外,寻常是旬日休沐。生员并不许带伴当,家里若遣人来送信令归,一般都是丧病之类要紧大事。梁劲如遭雷殛,一时愣在原地。
林蔚同监中其他人一样见惯了这等场面,怜悯地望他一眼,代问道:“你先说清楚出了何事?”
素日伶俐的吴益却踌躇起来,看着林蔚欲言又止。
梁劲发急:“这时候你扭捏?晋王不是外人,快说。”
吴益干咽了一下,又瞟了一眼林蔚。“日前接到诏旨,降清平长公主于十一郎。大郎两番上表辞谢,今日午后已接了第三道诏书,是定下来了。夫人与大郎命十一郎今晚回家去住,沐浴更衣,明日具服入宫谢恩。”
“什么?!”
梁劲立即望向与自己一同惊呼的好友。吴益反而不太惊讶,嗫嚅道:“大王果真不知……”
“别那样叫我,”林蔚打断他,“你再说一遍,什么诏旨?”
“赐婚的恩诏。我家十一郎选尚清平长公主,除授驸马都尉。”吴益低头重复,偷眼打量他的神色。
林蔚在主仆二人的注视下后退一步,就抵上了梁劲的床,索性顺势坐下。“……哦。”
“哦?”梁劲也不知怎么回事,见他似乎比自己受的冲击还大,反而关心起他来。“这是什么意思?”
林蔚道:“清平,她……我……兄长他……”他发觉自己说不出完整话来,摇了摇头闭口。举目盯了梁劲片刻,眨了眨眼睛,终于叹了口气。“好罢。”
吴益小心翼翼地试探:“大……二郎君?”
“清平今年也十七了,三年心丧已毕,确应许嫁,”林蔚说,“方才一想,能做她夫婿的人中,我最放心的好像也只有十一兄你。那么,好罢。”
吴益明显地松了口气。
梁劲用了一小会儿将两件事联系起来——清平长公主将会下降于他,由是小他两岁的林蔚从此成了他的二舅兄,并且方才对他表示了认可。
他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最后迸出来一句:“你要回宫去吗?”
林蔚摆首。“再过几日便是旬休,我自然是要进内向兄嫂问安的,也不急于这一时。”他站起来,故意对梁劲拱手,笑道:“都尉一路顺风。待休沐日某入宫,再替都尉探问消息。”
梁劲之父梁景先年近六旬,现任安东都护,次子勋随侍在侧,京宅则由长子劭主持。三年前先帝晏驾,他表请还京奔丧,今上并未将他调任,默许他终老在半生经营的河北道土地上。而梁劲母亲曹氏乃续弦,平生唯有他一子。他先为晋王伴读、后就学国子监,曹夫人自然不愿远离,故也留居京都。
不过日后清平长公主来归时,梁景先必定要携子回京的。就是宗族近支里,也没有谁不想亲眼看一看增光自家门楣的帝女。
梁劲过了宅邸外门下马,略掸了掸衣裳,便往内堂去见母亲。他身穿太学生的制式白襕衫,很是显眼,一路见到的家人*皆向他道贺,笑容洋溢着喜气。诚然梁劲既是幼子,又是主妇唯一的亲生子,自从入学国子监,每逢休假回家都有众星捧月的待遇;但这样欢悦与揶揄并存的笑,还是看得他心里发毛。
从得知尚主到现在,他表面强作镇定,内心一直有些恍惚。无疑,先帝曾与父亲“约为婚姻”的传说已经在家里流传了不知多久,母亲尤其深信。但梁劲向来以为即使传言是真,先帝对此也不甚上心。并非质疑先帝的信誉,而是不得不承认,他于儿女缘分上委实薄了一些:作为幼子的梁劲都比作为次子的林蔚年长两岁。相当一段时日里,双方儿女中勉强能作配的只有今上与梁劲长姊梁勤,然而以梁劲对父亲的了解,他做梦也不敢想让自家成为后族。
兄姊们相继定婚后,梁劲一度坚信所谓传言是彻头彻尾的空穴来风,绝无实现之可能。因为清平幼时羸弱不堪,私下里人人笃信她会早夭。那时先帝身体已不太好,又极宝爱这个女儿,众人与其说是担忧公主,不如说是担忧她夭折后先帝会哀毁过甚,酿成大祸。至于孙妃所出的咸宁公主,自从清平奇迹般地活过了十岁,梁劲就几乎不曾在家里听说过她。
他于清平并不陌生。清平是林蔚的孪生妹,两人曾一同就读于宫学。虽然她总是病着,但五日里去上半日课,毕竟也就认识了与林蔚颇厚密的梁劲。林蔚有时口无遮拦,以致他连她的小字都晓得。十岁之后她日益康健起来,除去随赴离宫的一年,以及先帝病重的时日,满打满算三人还有过两年的近密辰光。
但先帝大行后,清平是真的哀慕过甚,又渐次病弱下去。且她为先帝心丧终制,期间不出宫门一步,连近郊池苑也不再涉足;而林蔚服阕不久,年及束发便出阁就外第,逾年入国子监,从此即使假日,梁劲寻他也只需去晋王府而不必入宫。因此三年来两人竟再未见过面。若此时再会,甚至可能相见不相识,因为林蔚与胞妹的容貌委实不是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