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错,酱料确实可以甜一点。儿原本是想再加点腌火腿,只是现下还没来得及做。”杜时笙诚恳接受建议。
“也可以加些羊肉,牛肉。”小五儿建议。
本朝以牛羊为最常吃的肉类,猪肉只有普通百姓和穷人才会偶尔吃吃,主要是觉得腥气不可口。
可杜时笙前世最爱吃的便是猪肉,因此,她才想出腌制火腿的法子来掩盖猪肉腥气。
现下看来,想要推广猪肉食谱,还是有段路要走的,杜时笙暗自思忖。
“若是做成朝食出去售卖,加了牛羊肉,价格会不会过高?”杜时笙问道。
小五儿眼睛一亮,喜道:“杜姊姊想去卖朝食?这个点子真是太好了!我还没见过这么好吃的朝食,杜姊姊的摊子必定人山人海!”
杜时笙笑道:“姊姊暂且这么想的,还需要细细斟酌筹划,现下,小五儿和阿婆多给些建议。”
“肉若是没卖出去,容易馊了,扔掉太可惜了。”孙阿婆于口味和生意经倒是没什么建议,只是担心浪费。
杜时笙点点头:“阿婆说的极是。”
“还可以加些不同口味的酱料,蘑菇酱,山茱萸酱之类。”小五儿灵机一动。
杜时笙朝他竖起大拇指:“小五儿当真聪明!”
小五儿看到这个手势,不解其意,困惑地看着杜时笙。
杜时笙连忙岔开话道:“今日,儿这顿煎饼这是物有所值,小五儿和阿婆当真是儿的贵人!”
“不敢,不敢。”祖孙二人连连摆手。
三人又东拉西扯一会儿,孙阿婆和小五儿便收拾了书囊和绣活的包裹,各自出了门去。
杜时笙一人在家,忍不住又想起了昨夜的梦。这焱城之中,姓孟的人家怕是不少,自是无法上门去一家家问询,到底如何去寻才好……
杜时笙正在苦思冥想间,只见一只大赤乌落在她窗前,歪头瞧着自己,不惧人也不叫。
杜时笙也歪头看它,笑道:“是不是被别家赶走了?肚子饿了?”
谁知,那大赤乌甚是有灵性,听她如此说,蹦了两下,立在她桌上的烛台之上。
杜时笙瞧它有趣,便拿了些谷粒撒于桌上,那大赤乌也不客气,低头便啄来吃。杜时笙瞧它那自来熟的样子,心道,难怪古人曾经说乌鸦是灵鸦,这般看来,到真是十分有灵性。
那大赤乌吃完了谷粒,“呱呱”叫了两声便扑楞楞飞走了,声音甚是聒噪。
杜时笙猛然想起,昨日德盛当铺的孟掌柜,似乎与梦中孟宅里的公鸭嗓声音十分相似。
不如去问他一问,若真是他,便多了些头绪,若不是他,大不了赔个罪又有何妨。
思及此处,杜时笙立时收拾了一下,径直去了顺德坊。
恰巧那孟掌柜正在当铺之中,朝奉引杜时笙去见他之时,他正自在屋内瞧看一件砚台。
那砚台是个歙石砚,色泽艳丽,石质柔滑,确是个罕物,也不知主人为何会将它当掉。
孟掌柜见杜时笙来了,忙将那砚台收起,对朝奉说道:“你怎的随便就引人来我这里?”
杜时笙瞧着他这间逼仄的小房间,里面摆满了各种宝贝,看的她眼花缭乱,心道,乖乖,这怕不是个鼠精转世吧!
朝奉见孟掌柜生气,急忙解释道:“这个小娘子一定要立时见掌柜,所以……”
“掌柜莫怪,儿是有一事相问,那日儿去孟宅时,所拿之物孟掌柜可曾记得?”杜时笙对孟掌柜的印象不大好,担心若是直言相问,他定会敷衍了事,于是打算诈他一诈。
那孟掌柜果真变了脸色,问道:“小娘子来找我做甚?那日我已说了,你那画不值十两,而后你便将画带走了。”
说完,他拿着一双小眼警惕地看着杜时笙,生怕她又要找什么麻烦一般。
杜时笙心道,原来,除去那幅孩童的画像,还有另一幅画。只是不知这画被何人拿走,现下又在何处,待我再试探他一下。
思索片刻,杜时笙笑道:“儿只是忘了那日拿的是哪一幅画,儿家中还有其他画作,改日儿可以再拿其他几幅,上门让掌柜瞧看,是不是能多换些银子。”
孟掌柜听完,转了转眼珠,一脸假笑道:“时日有些久了,我也竟忘记了。似是薛怀的《友松图》吧。”
杜时笙见状,便也笑道:“那儿改日再登门前去,掌柜宅子可还是永和坊?”
“成仟坊,谁住在永和坊那穷巷。”孟掌柜一脸嫌弃,但想起杜时笙方才所说,还有其他画作,便又一副假笑道,“小娘子家中还有何其他画作啊?现下风陵子的画可是值钱的很。”
杜时笙瞧他那副模样厌烦的很,便敷衍地说,要回家中去找找,便快步出了铺子。
在德盛当铺匾额下面,她停下脚步,狠狠地剜了一眼牌匾。
这一趟,当真是白来了,什么都没问出来不说,还白白生了一场气。杜时笙一边走一边思忖,看来原主的事情还需从长计议,现下倒是须得尽快赚钱才是,赶紧将镯子从孟掌柜的铺中赎回来,以免夜长梦多。
接连几日,杜时笙皆是一早起床去坊市考察朝食摊子。
人流量、时间段、价格区间一甘信息,几日下来,杜时笙已是掌握了七七八八。
期间按照小五儿的建议调制了甜,辣,香菇几种酱料。
接下来便是腌火腿,杜时笙嫌风干火腿对环境要求太高,又需些时日,便将腌好的火腿改为熏制。
这日,三人刚吃罢晚饭。
杜时笙正在熏着火腿,有人推开院门进来,口中道:“还道是哪里的香气,竟是孙阿婆家。阿婆这是做什么好吃食?”
杜时笙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深红襦裙,紫色窄衫的微胖妇人在走了进来。
“小娘子是……”妇人见到孙阿婆家一位小娘子在院中熏肉,微微一愣。
“二娘今日收摊怎的如此早啊?”正在忙活种菜的孙阿婆擦擦手,笑着迎了过来。
“哎呀,昨日我那远房侄子来了,今日他和我们大郎一起去铺子打理。我好些时日未来看望阿婆了,想着来瞧瞧。”那妇人满脸堆笑,双下巴都跟着微微颤动。
“那便屋里来坐坐吧!我给二娘倒点茶水。”孙阿婆引着那妇人进厅堂。
那妇人却不迈步,只把一双眼睛往杜时笙身上瞟。
“哎呦,瞧老身这记性,忘记介绍了。这是我远房的甥女,杜时笙杜娘子,这是张二娘,她家是街上东边第二个宅子。张二娘家在顺德坊开了个米粮铺子,生意很是兴隆。“孙阿婆笑着介绍。
杜时笙见阿婆如此介绍,眼神也不望着自己,而那个张二娘,听见孙阿婆说自家铺子生意兴隆时,一脸得意之色,心下明白了几分,笑眯眯道:“张二娘难得来一次,儿去给张二娘和阿婆泡茶。”
说完,杜时笙便去泡茶。
张二娘和孙阿婆在厅中寒暄几句,杜时笙便将茶端了过来。
张二娘趁杜时笙倒茶的功夫,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若有所思,却不言语。
杜时笙识趣地说道:“儿的熏火腿还需一直瞧着,儿便不扰阿婆和张二娘叙旧了。”
杜时笙转身回了院中,余光中见张二娘用手掩口,与孙阿婆悄声说着什么,孙阿婆连连摇头。
不多时,张二娘便起身和孙阿婆告辞。
经过院中,杜时笙也起身与张二娘道别。张二娘又狐疑地打量了她一下。
孙阿婆道:“二娘慢走,这鞋面我隔日便给娘子绣好。”
张二娘笑着客套道:“阿婆可别累着身子,我不急。”
说完,孙阿婆便送着张二娘出了门去。
回来之后,孙阿婆手里拿着张二娘绣鞋的布料子,对杜时笙说道:“杜娘子,张二娘的鞋子隔日便要,老身先回去绣了,杜娘子若有什么需要帮手的,去屋内找老身便是。”
杜时笙见她眼中忧色,心中奇怪,却不好多问,只得点头说:“好。”
杜时笙是第一遭尝试熏火腿,怕掌握不好火候,小心翼翼地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方满意地收了起来。
此时天色已经大暗,院中铺满月光,杏花暗香微涌,杜时笙看着这些朝食摊子的物件,唇角微扬,心中万千思绪,终化作笑容,在黑暗中蔓延。
孙阿婆的窗子,还有烛火光芒闪烁。杜时笙想起白日的事情,便敲了敲门,进房问候孙阿婆。
小五儿在外间看书,见杜时笙进来,叫道:“杜姊姊,阿婆在里间。”
杜时笙点点头,走进里间,见到孙阿婆手中拿着绣绷,正在屋内发呆,面上似有泪痕。杜时笙见状,轻轻唤了一声:“阿婆。”
孙阿婆方回过神来,见是杜时笙,急忙擦掉脸上的泪痕,勉强笑道:“小娘子还没睡呢?老身一直在绣张二娘的鞋面,也没去院中帮你。”
“阿婆客气了,儿瞧着阿婆房中未熄灯,便来瞧瞧。今日张二娘来了之后,阿婆便似有心事一般,可是有何难处?若是需要找人唠叨唠叨,不妨与儿说说便是。”杜时笙柔声说道。
孙阿婆知杜时笙对今日之事,心中定是也有疑惑,干笑了两声,长吁口气,缓缓开了口。
“也可以加些羊肉,牛肉。”小五儿建议。
本朝以牛羊为最常吃的肉类,猪肉只有普通百姓和穷人才会偶尔吃吃,主要是觉得腥气不可口。
可杜时笙前世最爱吃的便是猪肉,因此,她才想出腌制火腿的法子来掩盖猪肉腥气。
现下看来,想要推广猪肉食谱,还是有段路要走的,杜时笙暗自思忖。
“若是做成朝食出去售卖,加了牛羊肉,价格会不会过高?”杜时笙问道。
小五儿眼睛一亮,喜道:“杜姊姊想去卖朝食?这个点子真是太好了!我还没见过这么好吃的朝食,杜姊姊的摊子必定人山人海!”
杜时笙笑道:“姊姊暂且这么想的,还需要细细斟酌筹划,现下,小五儿和阿婆多给些建议。”
“肉若是没卖出去,容易馊了,扔掉太可惜了。”孙阿婆于口味和生意经倒是没什么建议,只是担心浪费。
杜时笙点点头:“阿婆说的极是。”
“还可以加些不同口味的酱料,蘑菇酱,山茱萸酱之类。”小五儿灵机一动。
杜时笙朝他竖起大拇指:“小五儿当真聪明!”
小五儿看到这个手势,不解其意,困惑地看着杜时笙。
杜时笙连忙岔开话道:“今日,儿这顿煎饼这是物有所值,小五儿和阿婆当真是儿的贵人!”
“不敢,不敢。”祖孙二人连连摆手。
三人又东拉西扯一会儿,孙阿婆和小五儿便收拾了书囊和绣活的包裹,各自出了门去。
杜时笙一人在家,忍不住又想起了昨夜的梦。这焱城之中,姓孟的人家怕是不少,自是无法上门去一家家问询,到底如何去寻才好……
杜时笙正在苦思冥想间,只见一只大赤乌落在她窗前,歪头瞧着自己,不惧人也不叫。
杜时笙也歪头看它,笑道:“是不是被别家赶走了?肚子饿了?”
谁知,那大赤乌甚是有灵性,听她如此说,蹦了两下,立在她桌上的烛台之上。
杜时笙瞧它有趣,便拿了些谷粒撒于桌上,那大赤乌也不客气,低头便啄来吃。杜时笙瞧它那自来熟的样子,心道,难怪古人曾经说乌鸦是灵鸦,这般看来,到真是十分有灵性。
那大赤乌吃完了谷粒,“呱呱”叫了两声便扑楞楞飞走了,声音甚是聒噪。
杜时笙猛然想起,昨日德盛当铺的孟掌柜,似乎与梦中孟宅里的公鸭嗓声音十分相似。
不如去问他一问,若真是他,便多了些头绪,若不是他,大不了赔个罪又有何妨。
思及此处,杜时笙立时收拾了一下,径直去了顺德坊。
恰巧那孟掌柜正在当铺之中,朝奉引杜时笙去见他之时,他正自在屋内瞧看一件砚台。
那砚台是个歙石砚,色泽艳丽,石质柔滑,确是个罕物,也不知主人为何会将它当掉。
孟掌柜见杜时笙来了,忙将那砚台收起,对朝奉说道:“你怎的随便就引人来我这里?”
杜时笙瞧着他这间逼仄的小房间,里面摆满了各种宝贝,看的她眼花缭乱,心道,乖乖,这怕不是个鼠精转世吧!
朝奉见孟掌柜生气,急忙解释道:“这个小娘子一定要立时见掌柜,所以……”
“掌柜莫怪,儿是有一事相问,那日儿去孟宅时,所拿之物孟掌柜可曾记得?”杜时笙对孟掌柜的印象不大好,担心若是直言相问,他定会敷衍了事,于是打算诈他一诈。
那孟掌柜果真变了脸色,问道:“小娘子来找我做甚?那日我已说了,你那画不值十两,而后你便将画带走了。”
说完,他拿着一双小眼警惕地看着杜时笙,生怕她又要找什么麻烦一般。
杜时笙心道,原来,除去那幅孩童的画像,还有另一幅画。只是不知这画被何人拿走,现下又在何处,待我再试探他一下。
思索片刻,杜时笙笑道:“儿只是忘了那日拿的是哪一幅画,儿家中还有其他画作,改日儿可以再拿其他几幅,上门让掌柜瞧看,是不是能多换些银子。”
孟掌柜听完,转了转眼珠,一脸假笑道:“时日有些久了,我也竟忘记了。似是薛怀的《友松图》吧。”
杜时笙见状,便也笑道:“那儿改日再登门前去,掌柜宅子可还是永和坊?”
“成仟坊,谁住在永和坊那穷巷。”孟掌柜一脸嫌弃,但想起杜时笙方才所说,还有其他画作,便又一副假笑道,“小娘子家中还有何其他画作啊?现下风陵子的画可是值钱的很。”
杜时笙瞧他那副模样厌烦的很,便敷衍地说,要回家中去找找,便快步出了铺子。
在德盛当铺匾额下面,她停下脚步,狠狠地剜了一眼牌匾。
这一趟,当真是白来了,什么都没问出来不说,还白白生了一场气。杜时笙一边走一边思忖,看来原主的事情还需从长计议,现下倒是须得尽快赚钱才是,赶紧将镯子从孟掌柜的铺中赎回来,以免夜长梦多。
接连几日,杜时笙皆是一早起床去坊市考察朝食摊子。
人流量、时间段、价格区间一甘信息,几日下来,杜时笙已是掌握了七七八八。
期间按照小五儿的建议调制了甜,辣,香菇几种酱料。
接下来便是腌火腿,杜时笙嫌风干火腿对环境要求太高,又需些时日,便将腌好的火腿改为熏制。
这日,三人刚吃罢晚饭。
杜时笙正在熏着火腿,有人推开院门进来,口中道:“还道是哪里的香气,竟是孙阿婆家。阿婆这是做什么好吃食?”
杜时笙循声望去,只见一位深红襦裙,紫色窄衫的微胖妇人在走了进来。
“小娘子是……”妇人见到孙阿婆家一位小娘子在院中熏肉,微微一愣。
“二娘今日收摊怎的如此早啊?”正在忙活种菜的孙阿婆擦擦手,笑着迎了过来。
“哎呀,昨日我那远房侄子来了,今日他和我们大郎一起去铺子打理。我好些时日未来看望阿婆了,想着来瞧瞧。”那妇人满脸堆笑,双下巴都跟着微微颤动。
“那便屋里来坐坐吧!我给二娘倒点茶水。”孙阿婆引着那妇人进厅堂。
那妇人却不迈步,只把一双眼睛往杜时笙身上瞟。
“哎呦,瞧老身这记性,忘记介绍了。这是我远房的甥女,杜时笙杜娘子,这是张二娘,她家是街上东边第二个宅子。张二娘家在顺德坊开了个米粮铺子,生意很是兴隆。“孙阿婆笑着介绍。
杜时笙见阿婆如此介绍,眼神也不望着自己,而那个张二娘,听见孙阿婆说自家铺子生意兴隆时,一脸得意之色,心下明白了几分,笑眯眯道:“张二娘难得来一次,儿去给张二娘和阿婆泡茶。”
说完,杜时笙便去泡茶。
张二娘和孙阿婆在厅中寒暄几句,杜时笙便将茶端了过来。
张二娘趁杜时笙倒茶的功夫,将她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若有所思,却不言语。
杜时笙识趣地说道:“儿的熏火腿还需一直瞧着,儿便不扰阿婆和张二娘叙旧了。”
杜时笙转身回了院中,余光中见张二娘用手掩口,与孙阿婆悄声说着什么,孙阿婆连连摇头。
不多时,张二娘便起身和孙阿婆告辞。
经过院中,杜时笙也起身与张二娘道别。张二娘又狐疑地打量了她一下。
孙阿婆道:“二娘慢走,这鞋面我隔日便给娘子绣好。”
张二娘笑着客套道:“阿婆可别累着身子,我不急。”
说完,孙阿婆便送着张二娘出了门去。
回来之后,孙阿婆手里拿着张二娘绣鞋的布料子,对杜时笙说道:“杜娘子,张二娘的鞋子隔日便要,老身先回去绣了,杜娘子若有什么需要帮手的,去屋内找老身便是。”
杜时笙见她眼中忧色,心中奇怪,却不好多问,只得点头说:“好。”
杜时笙是第一遭尝试熏火腿,怕掌握不好火候,小心翼翼地折腾了一个多时辰,方满意地收了起来。
此时天色已经大暗,院中铺满月光,杏花暗香微涌,杜时笙看着这些朝食摊子的物件,唇角微扬,心中万千思绪,终化作笑容,在黑暗中蔓延。
孙阿婆的窗子,还有烛火光芒闪烁。杜时笙想起白日的事情,便敲了敲门,进房问候孙阿婆。
小五儿在外间看书,见杜时笙进来,叫道:“杜姊姊,阿婆在里间。”
杜时笙点点头,走进里间,见到孙阿婆手中拿着绣绷,正在屋内发呆,面上似有泪痕。杜时笙见状,轻轻唤了一声:“阿婆。”
孙阿婆方回过神来,见是杜时笙,急忙擦掉脸上的泪痕,勉强笑道:“小娘子还没睡呢?老身一直在绣张二娘的鞋面,也没去院中帮你。”
“阿婆客气了,儿瞧着阿婆房中未熄灯,便来瞧瞧。今日张二娘来了之后,阿婆便似有心事一般,可是有何难处?若是需要找人唠叨唠叨,不妨与儿说说便是。”杜时笙柔声说道。
孙阿婆知杜时笙对今日之事,心中定是也有疑惑,干笑了两声,长吁口气,缓缓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