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样才能见到母亲,赵孝骞不便打破瑶华宫的规矩。
但为人子的孝道不能少,听说瑶华宫是清修之地,里面的人日子过得清苦。
赵孝骞没有信仰,他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过得贫苦才叫清修,如此定义的话,全天下的贫苦农民都是世外高人。
见面暂时没办法,但每个月给母亲的吃穿物品是不能少的。
而能帮他把这些物品带进瑶华宫的,目前好像只有狄莹。
就冲这一点,赵孝骞觉得以后应该对她客气些才是。
给母亲准备的吃穿用品不少,满满又是一马车,除了一些王府厨子做的糕点外,赵孝骞还亲手做了一些油炸的小零食。
清修那么苦,就不必在乎什么发不发胖的问题了。
一个人当然用不了那么多,但赵孝骞深知,道观里也是有人情世故的,拿自家的东西跟别人分享,终归会有福报。
马车装满,赵孝骞郑重向狄莹道了声谢,狄莹嘻嘻一笑,很潇洒地转身高举一只手挥舞了一下,画面很偶像剧。
…………
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地驶向瑶华宫。
狄莹嘴角噙着微笑,俏脸娇艳若桃李。
回想刚刚与赵孝骞相处时的画面,字字句句都仿佛在脑海里打出了字幕,组合起来后,狄莹越来越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
“很有意思”的意思是,他能让自己感到轻松快乐,不必时刻端着大家闺秀的礼仪,因为他这个世子就根本不讲礼仪。
这个人……跟汴京城里其他的纨绔子弟真的好不一样。
听说他最近颇得官家信任,还听说官家为了他,竟打破了宗亲不得任实权官职的祖宗规矩。
想必他一定是個经天纬地的人才吧,不然官家怎会为了他而如此大费周章。
有才华,说话也有趣,年轻未婚,对了,还会作诗填词……
世间哪个女子会拒绝这样的男人?
车厢摇曳,正如狄莹此刻萌动的芳心,洁白的贝齿紧紧咬住下唇,然后她突然想起一件事。
今日给姑母送的吃穿用物里,有一张金丝蚕被很是珍贵。
要不……送给赵孝骞他母亲算了?反正没人知道,也无人对账。
上月在瑶华宫见到他母亲,她好像对自己很是喜爱,说了不少让女儿家面红耳赤的话,就冲这一点,送一张金丝蚕被一点也不过分。
好,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狄莹的心情愈发明朗起来,嘴角微微上翘,她突然觉得,今日的天气真好,汴京从未如此晴朗过。
两辆马车停在瑶华宫,狄莹轻车熟路进去。
瑶华宫不是宫,它其实是一座道观。
特别之处在于,里面清修的坤道皆是宫斗失败或犯了事的妃子宫女,或者是权贵人家宅斗失败的妾室等等。
总之,这座道观其实就是一个收容女性失败者的监狱。
狄莹的姑母不是失败者,她是神宗的一位妃子,神宗崩逝后,后宫很多妃子大多选择了出家为道,这也是为了皇家的体面。
总不能让皇帝的妃子改嫁吧,那就是礼崩乐坏了。
姑母所住的静室比较整洁,既然不是失败者,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
狄莹蹦蹦跳跳地跑进静室,姑母正在蒲团上打坐,见狄莹到来,姑母苍老的眼睛微微弯起,眼中溢出了笑意。
“小莹儿又来啦,今日心情似乎不错呀。”姑母慈祥地笑道。
狄莹一愣:“姑母如何看出我心情不错?”
姑母笑道:“我又不瞎,你都乐得快飞起来了,难道我瞧不见?”
狄莹脸蛋儿一红,暗暗自省是不是有点飘了。
“哎呀,想到今日能见到姑母,我当然心情不错呀。”狄莹拉着她的手左右摇摆撒娇。
姑母笑得很睿智:“你每月都能见到姑母,也就今日一副欢欣雀跃的样子,难不成今日姑母的模样让你心情极好?”() ()
狄莹娇俏地翻了个白眼儿,脸蛋越来越红。
这位姑母比赵孝骞还不会聊天。
姑母是过来人,对狄莹的神态自然看得清楚,心中更如明镜一般。
“说吧,是哪家的儿郎如此幸运,竟得我狄家女儿的垂青?”
“姑母胡说什么呢!哪有什么儿郎,我不过是心情好而已,跟别人有何干系。”狄莹嘴硬死不承认。
姑母愈发好笑地道:“好好,你不愿承认便罢,不过好事将近之时,莫忘给姑母带个口信,好教我知晓。”
狄莹羞得不行,急得又是跺脚又是撒娇,总之,打死不认。
姑侄二人正是欢叙之时,门外却传来脚步声。
一位清瘦疲惫的中年坤道走进来,朝姑母行了个道家揖,然后默默地收起姑母用过未洗的杯碗。
狄莹定睛望去,不由大吃一惊,失声道:“冯婶母,怎会是您?您……为何会干这种杂活?”
名叫冯婶母的人,正是赵孝骞的母亲冯氏,也曾是出身名门的闺秀,她是大宋真宗年间的宰相冯拯的孙女,后来嫁给楚王赵颢为妻。
冯氏自然是认得狄莹的,上次狄莹受赵孝骞之托,进瑶华宫给冯氏送了许多吃穿用物,二人聊得很愉快。
冯氏于是展颜一笑,轻松地道:“原来是狄家姑娘,久违了。”
狄莹急忙上前,握住她的手。
出身名门的闺秀,如今冯氏的手却布满老茧划痕,很是粗糙。
“冯婶母,您只管说,这瑶华宫里是否有人欺负您?您如此尊贵的人物,怎会让您干这种杂活?”狄莹寒下俏脸问道。
冯氏摇头,笑道:“皆是同门姐妹,怎会有人欺负,出家之人,修心为上,何论苦甜。”
见冯氏不肯说,狄莹扭头望向姑母。
姑母却露出深思之色。
同在一座道观清修多年,她与冯氏自然是认识的,但也仅只是认识,谈不上交情,大多数时候,彼此之间一年都难得见上一面。
这里是一座女性的监牢,进来这里的人,人生基本已看不到希望,没人还有心情搞什么人际关系,瑶华宫内许多人清修一二十年也不见得能认识几个人。
但姑母知道冯氏的身份,也知道她曾是楚王正妃。
见狄莹着急,姑母淡定地朝她招了招手:“小莹儿,莫急躁,过来,不要惊扰了别人。”
狄莹不甘地走到姑母身边。
姑母这时朝冯氏颔首,彼此互相行了个道家揖。
然后冯氏收拾了屋内的杂物,告辞离去。
狄莹突然想起来,道:“对了,世子还托我给冯婶母带了许多东西呢!”
正要出门追上冯氏,姑母又叫住了她。
“小莹儿,你莫急着送东西,有些事情弄清楚了再决定。”姑母平静地道。
狄莹并不笨,很快想到了什么,道:“姑母,瑶华宫里真有人敢欺负冯婶母?”
姑母嗯了一声,道:“我与冯家娘子不熟,但我知道瑶华宫的规矩。”
“瑶华宫里不仅有清修的坤道,也有许多女官,这些女官大多是官宦之女,掌握着瑶华宫的权力,很多坤道吃穿用度的丰与简,都要看女官的脸色。”
“能得女官欢心的,自然吃穿不愁,只须清修,若是得罪了女官,不仅会被扣下吃用之物,还会罚她们打扫浆洗等杂活……”
姑母若有深意地道:“这位冯家娘子,想必是得罪女官了。”
狄莹气得俏脸涨红,咬牙道:“好大的狗胆!她们不知道冯婶母曾是楚王正妃,还是赵孝骞的生母吗?竟敢欺虐冯婶母,不要命了!”
姑母淡然笑道:“外面是外面,瑶华宫是瑶华宫,外面的规矩管不到瑶华宫。”
随即姑母一愣,道:“小莹儿,赵孝骞是谁?是那个让你脸红的人吗?”
但为人子的孝道不能少,听说瑶华宫是清修之地,里面的人日子过得清苦。
赵孝骞没有信仰,他不理解为何一定要过得贫苦才叫清修,如此定义的话,全天下的贫苦农民都是世外高人。
见面暂时没办法,但每个月给母亲的吃穿物品是不能少的。
而能帮他把这些物品带进瑶华宫的,目前好像只有狄莹。
就冲这一点,赵孝骞觉得以后应该对她客气些才是。
给母亲准备的吃穿用品不少,满满又是一马车,除了一些王府厨子做的糕点外,赵孝骞还亲手做了一些油炸的小零食。
清修那么苦,就不必在乎什么发不发胖的问题了。
一个人当然用不了那么多,但赵孝骞深知,道观里也是有人情世故的,拿自家的东西跟别人分享,终归会有福报。
马车装满,赵孝骞郑重向狄莹道了声谢,狄莹嘻嘻一笑,很潇洒地转身高举一只手挥舞了一下,画面很偶像剧。
…………
坐在马车上,摇摇晃晃地驶向瑶华宫。
狄莹嘴角噙着微笑,俏脸娇艳若桃李。
回想刚刚与赵孝骞相处时的画面,字字句句都仿佛在脑海里打出了字幕,组合起来后,狄莹越来越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
“很有意思”的意思是,他能让自己感到轻松快乐,不必时刻端着大家闺秀的礼仪,因为他这个世子就根本不讲礼仪。
这个人……跟汴京城里其他的纨绔子弟真的好不一样。
听说他最近颇得官家信任,还听说官家为了他,竟打破了宗亲不得任实权官职的祖宗规矩。
想必他一定是個经天纬地的人才吧,不然官家怎会为了他而如此大费周章。
有才华,说话也有趣,年轻未婚,对了,还会作诗填词……
世间哪个女子会拒绝这样的男人?
车厢摇曳,正如狄莹此刻萌动的芳心,洁白的贝齿紧紧咬住下唇,然后她突然想起一件事。
今日给姑母送的吃穿用物里,有一张金丝蚕被很是珍贵。
要不……送给赵孝骞他母亲算了?反正没人知道,也无人对账。
上月在瑶华宫见到他母亲,她好像对自己很是喜爱,说了不少让女儿家面红耳赤的话,就冲这一点,送一张金丝蚕被一点也不过分。
好,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狄莹的心情愈发明朗起来,嘴角微微上翘,她突然觉得,今日的天气真好,汴京从未如此晴朗过。
两辆马车停在瑶华宫,狄莹轻车熟路进去。
瑶华宫不是宫,它其实是一座道观。
特别之处在于,里面清修的坤道皆是宫斗失败或犯了事的妃子宫女,或者是权贵人家宅斗失败的妾室等等。
总之,这座道观其实就是一个收容女性失败者的监狱。
狄莹的姑母不是失败者,她是神宗的一位妃子,神宗崩逝后,后宫很多妃子大多选择了出家为道,这也是为了皇家的体面。
总不能让皇帝的妃子改嫁吧,那就是礼崩乐坏了。
姑母所住的静室比较整洁,既然不是失败者,该有的待遇还是有的。
狄莹蹦蹦跳跳地跑进静室,姑母正在蒲团上打坐,见狄莹到来,姑母苍老的眼睛微微弯起,眼中溢出了笑意。
“小莹儿又来啦,今日心情似乎不错呀。”姑母慈祥地笑道。
狄莹一愣:“姑母如何看出我心情不错?”
姑母笑道:“我又不瞎,你都乐得快飞起来了,难道我瞧不见?”
狄莹脸蛋儿一红,暗暗自省是不是有点飘了。
“哎呀,想到今日能见到姑母,我当然心情不错呀。”狄莹拉着她的手左右摇摆撒娇。
姑母笑得很睿智:“你每月都能见到姑母,也就今日一副欢欣雀跃的样子,难不成今日姑母的模样让你心情极好?”() ()
狄莹娇俏地翻了个白眼儿,脸蛋越来越红。
这位姑母比赵孝骞还不会聊天。
姑母是过来人,对狄莹的神态自然看得清楚,心中更如明镜一般。
“说吧,是哪家的儿郎如此幸运,竟得我狄家女儿的垂青?”
“姑母胡说什么呢!哪有什么儿郎,我不过是心情好而已,跟别人有何干系。”狄莹嘴硬死不承认。
姑母愈发好笑地道:“好好,你不愿承认便罢,不过好事将近之时,莫忘给姑母带个口信,好教我知晓。”
狄莹羞得不行,急得又是跺脚又是撒娇,总之,打死不认。
姑侄二人正是欢叙之时,门外却传来脚步声。
一位清瘦疲惫的中年坤道走进来,朝姑母行了个道家揖,然后默默地收起姑母用过未洗的杯碗。
狄莹定睛望去,不由大吃一惊,失声道:“冯婶母,怎会是您?您……为何会干这种杂活?”
名叫冯婶母的人,正是赵孝骞的母亲冯氏,也曾是出身名门的闺秀,她是大宋真宗年间的宰相冯拯的孙女,后来嫁给楚王赵颢为妻。
冯氏自然是认得狄莹的,上次狄莹受赵孝骞之托,进瑶华宫给冯氏送了许多吃穿用物,二人聊得很愉快。
冯氏于是展颜一笑,轻松地道:“原来是狄家姑娘,久违了。”
狄莹急忙上前,握住她的手。
出身名门的闺秀,如今冯氏的手却布满老茧划痕,很是粗糙。
“冯婶母,您只管说,这瑶华宫里是否有人欺负您?您如此尊贵的人物,怎会让您干这种杂活?”狄莹寒下俏脸问道。
冯氏摇头,笑道:“皆是同门姐妹,怎会有人欺负,出家之人,修心为上,何论苦甜。”
见冯氏不肯说,狄莹扭头望向姑母。
姑母却露出深思之色。
同在一座道观清修多年,她与冯氏自然是认识的,但也仅只是认识,谈不上交情,大多数时候,彼此之间一年都难得见上一面。
这里是一座女性的监牢,进来这里的人,人生基本已看不到希望,没人还有心情搞什么人际关系,瑶华宫内许多人清修一二十年也不见得能认识几个人。
但姑母知道冯氏的身份,也知道她曾是楚王正妃。
见狄莹着急,姑母淡定地朝她招了招手:“小莹儿,莫急躁,过来,不要惊扰了别人。”
狄莹不甘地走到姑母身边。
姑母这时朝冯氏颔首,彼此互相行了个道家揖。
然后冯氏收拾了屋内的杂物,告辞离去。
狄莹突然想起来,道:“对了,世子还托我给冯婶母带了许多东西呢!”
正要出门追上冯氏,姑母又叫住了她。
“小莹儿,你莫急着送东西,有些事情弄清楚了再决定。”姑母平静地道。
狄莹并不笨,很快想到了什么,道:“姑母,瑶华宫里真有人敢欺负冯婶母?”
姑母嗯了一声,道:“我与冯家娘子不熟,但我知道瑶华宫的规矩。”
“瑶华宫里不仅有清修的坤道,也有许多女官,这些女官大多是官宦之女,掌握着瑶华宫的权力,很多坤道吃穿用度的丰与简,都要看女官的脸色。”
“能得女官欢心的,自然吃穿不愁,只须清修,若是得罪了女官,不仅会被扣下吃用之物,还会罚她们打扫浆洗等杂活……”
姑母若有深意地道:“这位冯家娘子,想必是得罪女官了。”
狄莹气得俏脸涨红,咬牙道:“好大的狗胆!她们不知道冯婶母曾是楚王正妃,还是赵孝骞的生母吗?竟敢欺虐冯婶母,不要命了!”
姑母淡然笑道:“外面是外面,瑶华宫是瑶华宫,外面的规矩管不到瑶华宫。”
随即姑母一愣,道:“小莹儿,赵孝骞是谁?是那个让你脸红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