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春儿顶着有些红肿的眼睛分别给王氏和赵氏奉了茶,改了口。
听到春儿叫自己外祖母,王氏鼻子一酸,又落下泪来,就连赵氏这个舅母眼眶也红了。
春儿还不太适应秦妙菀这个名字,经常是王氏叫她,她还反应不过来。。
王氏想了个办法,不如小名就叫春儿吧,私下里叫着也没什么关系,在外只说大名就好了。
喝过春儿的改口茶之后赵氏便回京去了。
她此次回京身上多了一份胆子,孩子找到的事,她得亲自告诉卫国公府。
-
王氏照顾春儿很是尽心,得知她识字不多,王氏特意找了女先生教导她,春儿从妓馆出来后便有些抵触弹琴、琵琶之类的事,王氏也不逼着她学,一切随心就好。
春儿闲下来的时候时常去找玉奴。
玉奴用王氏给她的钱在首行街盘了个铺子,这回不卖胭脂了,改开酒楼,名叫君不醉,东陵也被她招了过来当个小掌柜。
王氏不怎么注重排场,春儿出门时也是低调的很,但经常出入玉奴的酒楼还是会有些风言风语传出来。
“不知是谁家的贵小姐,也不知是从哪来的,长得像天仙一样。”
这种话越传越多,到后来春儿一去君不醉,便有大把人围在门口好奇的张望,如此大的阵势,吓的春儿都不愿意出门了。
见她整日把自己关在小院里,王氏十分心疼。
这天刚用过早膳,王氏便来到明珠阁看她。
春儿见她来了,起身行礼道:“外祖母。”
王氏坐下,微笑着问她:“我瞧你最近不爱出门啦?”
春儿点点头,这没什么好隐瞒的:“我总去玉奴姐姐的酒楼,最近有些麻烦事。”
王氏:“富贵家的女孩子去酒楼用餐是寻常事,玉奴的酒楼不光是你,你也遇到过别家的女孩子吧。”
春儿当然知道这些,她只是不愿意被人那样注视着。
王氏何等精明,自然看的出来。
王氏拉着她的手,细细讲道:“还是文帝在位的时候,那时候我堪堪十五六岁,元宵节时文帝说要让各家的女子上台献艺。你外祖母我没那些风雅得嗜好,不过我舞剑堪称一绝,我便和父亲说,想要上台舞剑。”
王氏回忆起从前,微微眯起眼睛:“当时就在宣德门广场,城楼上站满了文武百官,广场外还有围观的百姓,我穿了一身红衣,提剑上台,用了十足十的力气。”
春儿光是想想都会觉得紧张,便说到:“外祖母舞的一定很好。”
王氏笑笑:“其实我都忘了当时舞的是什么剑法,不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是因为我太过激动,我只记得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春儿追问:“是什么?”
王氏:“我要让皇帝和百官以及百姓们都看看,为国征战的王将军,他的女儿是多么有能耐!”
春儿听得仿佛身临其境,元宵节灿如白昼的灯火下,红衣少女持剑起舞,这画面会有多美。
王氏同自己是不一样的,她享受众人瞩目,可自己却不适应别人窥探的目光,想到这,春儿又低下头去。
王氏抬起她的下巴:“若不是担心卫国公府来讨人,我真想带着你回盛京去,连摆上几天的流水席,好好的让她们看看,我的外孙女,我女儿的女儿是多么漂亮。”
春儿面颊发烫:“盛京人多,美人也多,外祖母莫要再取笑我了。”
王氏:“像你这么漂亮的可没有。”沉默片刻,王氏问道:“你可知我同你说那些事什么意思?”
春儿点点头:“旁人要看是旁人的事,我只管做好我自己。”
王氏点点她的额头:“不是要做好你自己,你是要张扬起来,让别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外孙女!”
春儿红着脸点点头。
王氏又拉起她的手自言自语道:“你舅母应该是到了盛京了,也不知她和卫国公府谈的怎么样。”
王氏看向春儿:“你想回你父亲那去吗?”
春儿赶紧摇摇头:“我愿意陪着外祖母。”
王氏欣慰的笑了:“有你这话,就算是你父亲亲自来要人,我也不给。”
-
春儿的舅母,永平伯爵夫人赵氏此时正在卫国公府。
永平伯爵这爵位也不算显贵,幸而前伯爵夫人王氏出身显贵,又是独女,家境殷实得很,这才有了同卫国公府的这庄姻缘。
林修平也是借着王氏的体面,这才堪堪封了个三品官。
但赵氏今日到访,却是在卫国公府意料之外。
人人都知道卫国公府和永平伯爵府的恩怨,就连现在的卫国公夫人张氏也没想到永平伯爵夫人会过来。
她忐忑的来到主屋,与赵氏互相行礼。
赵氏:“国公夫人安好。”
张氏将她扶起:“不必如此多礼,伯爵夫人大驾光临,不知所为何事?”
张氏不兜圈子,直接问了出来。
赵氏观察着她,张氏的长相很是普通,若是没有这华贵衣衫以及贵重首饰,她看着就是个普通的女子。
赵氏实在想不通,卫国公为什么会为了这么一个女子逼死林如雪。
想到这赵氏缓缓问道:“没见妙菁姑娘,可是出去赴会了?”
秦妙菁是秦城与张氏剩下的女儿,算年纪只比春儿小了两半岁。
张氏被问的有些疑惑,但还是答道:“平安侯府有雅集,菁儿受邀前往。”张氏皱眉:“伯爵夫人可是有事找菁儿?”
张氏的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眼神也不住上下打量着赵氏。
赵氏深知这目光的含义,张氏看不上自己。
只是赵氏并不在意,她一想到等会的消息能让张氏这位国公夫人维持不住体面,她就忍不住想要笑出声来。
但还是要忍住。
赵氏清清嗓子:“这次来是有一件大事,先夫人的女儿找到了,啊,也就是我母亲王氏的外孙女,国公府原本的大小姐。”
赵氏是笑着说出这些的,她眼看着张氏的面容从平淡到震惊,震惊的连嘴都忘记合上。
沉默良久后,张氏缓缓开口:“不可能。”
赵氏失笑:“国公夫人怎么如此笃定?”
张氏恢复了方才的从容淡定:“我意思是,国公爷也找了许多年,不知伯爵夫人是从哪听来的消息。”
赵氏神情轻松:“不是什么道听途说的消息,是我们太夫人找到人且已经认下了,太夫人笃信无疑,妙菀找到了。”
张氏:“莫不是太夫人思念成疾,认错了人?”
赵氏笑了两声:“我也见过人了……我们想着,找到了人自然是要告诉国公一声的,毕竟是国公的亲骨血。我也是来传太夫人的话,‘不管国公府认与不认,这孩子我们伯爵府认下了。’”
王氏特意嘱咐过赵氏,这话一定要传到,只是这语气颇为凶悍,赵氏不得不解释道:“我们太夫人脾气向来如此,这么多年都这么说话的,还请国公夫人见谅。”
张氏讪笑:“王太夫人的脾气,满盛京都知道,只是伯爵夫人忽然说出认亲一事,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那姑娘可有什么认亲的依据,王太夫人总不是平白无故认得亲吧。”
赵氏微笑:“若是国公夫人见了,定会惊的说不出话,那孩子长得和如雪活脱脱一模一样。”
说罢,赵氏起身:“不多叨扰,我告辞了。”
赵氏走后,张氏沉默良久,她脸色一直阴沉着,直到晚膳十分秦妙菁回家。
秦妙菁的长相随了张氏,并不出众,幸而国公府嫡出小姐的这个身份足够显赫。
她兴冲冲的跑到张氏面前,和她念叨着今日雅集的所见所闻。
张氏看着自己在一众贵女中并不出众的女儿,暗暗捏住了手绢。
秦城回府之后一家人一起用了晚膳,张氏除了秦妙菁这个女儿之外,还有秦弘这个小儿子,今年不过十四岁。
秦弘而今正在京中私塾上课,他还算聪慧,卫国公对着这个儿子很是满意。
晚饭之后张氏服侍着秦城洗漱,期间斟酌着说起永平伯爵夫人来过的事。
“伯爵夫人说,妙菀找到了,人就在应天府,王太夫人跟前。”
这话一出,连秦城都有些发愣:“可确认过?是妙菀无疑?”
张氏故作轻松:“说是无法确认,只是王太夫人一厢情愿认下来的。”
“哦。”秦城擦好身子,换上中衣后坐到屋内的榻上。
张氏坐到他旁边:“国公爷是什么意思?要不要咱们府上派人去看一眼?”
秦城皱着眉头思量片刻:“王太夫人做事还是很有分寸的,此事有八成是真的。”
张氏闻言眼底闪过一丝不可名状的情绪:“老爷可要接那女孩回府?”
秦城面色犹豫:“当初我为了让你进府……虽做了那么多,但孩子到底是无辜的,且若是不接人回来,怕是京中又要议论纷纷。”
张氏脑中无数想法闪过,最后她坐在秦城身侧,委身于他怀中:“妾身听从老爷安排,那孩子在外这么多年是不容易,该接回来。”
秦城欣慰道:“夫人是至纯至善之人,难为夫人这些年来同我一起被人诟病。”
张氏在秦城怀中没说话,只是面色渐渐冷了下来。
听到春儿叫自己外祖母,王氏鼻子一酸,又落下泪来,就连赵氏这个舅母眼眶也红了。
春儿还不太适应秦妙菀这个名字,经常是王氏叫她,她还反应不过来。。
王氏想了个办法,不如小名就叫春儿吧,私下里叫着也没什么关系,在外只说大名就好了。
喝过春儿的改口茶之后赵氏便回京去了。
她此次回京身上多了一份胆子,孩子找到的事,她得亲自告诉卫国公府。
-
王氏照顾春儿很是尽心,得知她识字不多,王氏特意找了女先生教导她,春儿从妓馆出来后便有些抵触弹琴、琵琶之类的事,王氏也不逼着她学,一切随心就好。
春儿闲下来的时候时常去找玉奴。
玉奴用王氏给她的钱在首行街盘了个铺子,这回不卖胭脂了,改开酒楼,名叫君不醉,东陵也被她招了过来当个小掌柜。
王氏不怎么注重排场,春儿出门时也是低调的很,但经常出入玉奴的酒楼还是会有些风言风语传出来。
“不知是谁家的贵小姐,也不知是从哪来的,长得像天仙一样。”
这种话越传越多,到后来春儿一去君不醉,便有大把人围在门口好奇的张望,如此大的阵势,吓的春儿都不愿意出门了。
见她整日把自己关在小院里,王氏十分心疼。
这天刚用过早膳,王氏便来到明珠阁看她。
春儿见她来了,起身行礼道:“外祖母。”
王氏坐下,微笑着问她:“我瞧你最近不爱出门啦?”
春儿点点头,这没什么好隐瞒的:“我总去玉奴姐姐的酒楼,最近有些麻烦事。”
王氏:“富贵家的女孩子去酒楼用餐是寻常事,玉奴的酒楼不光是你,你也遇到过别家的女孩子吧。”
春儿当然知道这些,她只是不愿意被人那样注视着。
王氏何等精明,自然看的出来。
王氏拉着她的手,细细讲道:“还是文帝在位的时候,那时候我堪堪十五六岁,元宵节时文帝说要让各家的女子上台献艺。你外祖母我没那些风雅得嗜好,不过我舞剑堪称一绝,我便和父亲说,想要上台舞剑。”
王氏回忆起从前,微微眯起眼睛:“当时就在宣德门广场,城楼上站满了文武百官,广场外还有围观的百姓,我穿了一身红衣,提剑上台,用了十足十的力气。”
春儿光是想想都会觉得紧张,便说到:“外祖母舞的一定很好。”
王氏笑笑:“其实我都忘了当时舞的是什么剑法,不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而是因为我太过激动,我只记得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春儿追问:“是什么?”
王氏:“我要让皇帝和百官以及百姓们都看看,为国征战的王将军,他的女儿是多么有能耐!”
春儿听得仿佛身临其境,元宵节灿如白昼的灯火下,红衣少女持剑起舞,这画面会有多美。
王氏同自己是不一样的,她享受众人瞩目,可自己却不适应别人窥探的目光,想到这,春儿又低下头去。
王氏抬起她的下巴:“若不是担心卫国公府来讨人,我真想带着你回盛京去,连摆上几天的流水席,好好的让她们看看,我的外孙女,我女儿的女儿是多么漂亮。”
春儿面颊发烫:“盛京人多,美人也多,外祖母莫要再取笑我了。”
王氏:“像你这么漂亮的可没有。”沉默片刻,王氏问道:“你可知我同你说那些事什么意思?”
春儿点点头:“旁人要看是旁人的事,我只管做好我自己。”
王氏点点她的额头:“不是要做好你自己,你是要张扬起来,让别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外孙女!”
春儿红着脸点点头。
王氏又拉起她的手自言自语道:“你舅母应该是到了盛京了,也不知她和卫国公府谈的怎么样。”
王氏看向春儿:“你想回你父亲那去吗?”
春儿赶紧摇摇头:“我愿意陪着外祖母。”
王氏欣慰的笑了:“有你这话,就算是你父亲亲自来要人,我也不给。”
-
春儿的舅母,永平伯爵夫人赵氏此时正在卫国公府。
永平伯爵这爵位也不算显贵,幸而前伯爵夫人王氏出身显贵,又是独女,家境殷实得很,这才有了同卫国公府的这庄姻缘。
林修平也是借着王氏的体面,这才堪堪封了个三品官。
但赵氏今日到访,却是在卫国公府意料之外。
人人都知道卫国公府和永平伯爵府的恩怨,就连现在的卫国公夫人张氏也没想到永平伯爵夫人会过来。
她忐忑的来到主屋,与赵氏互相行礼。
赵氏:“国公夫人安好。”
张氏将她扶起:“不必如此多礼,伯爵夫人大驾光临,不知所为何事?”
张氏不兜圈子,直接问了出来。
赵氏观察着她,张氏的长相很是普通,若是没有这华贵衣衫以及贵重首饰,她看着就是个普通的女子。
赵氏实在想不通,卫国公为什么会为了这么一个女子逼死林如雪。
想到这赵氏缓缓问道:“没见妙菁姑娘,可是出去赴会了?”
秦妙菁是秦城与张氏剩下的女儿,算年纪只比春儿小了两半岁。
张氏被问的有些疑惑,但还是答道:“平安侯府有雅集,菁儿受邀前往。”张氏皱眉:“伯爵夫人可是有事找菁儿?”
张氏的语气已经有些不耐烦,眼神也不住上下打量着赵氏。
赵氏深知这目光的含义,张氏看不上自己。
只是赵氏并不在意,她一想到等会的消息能让张氏这位国公夫人维持不住体面,她就忍不住想要笑出声来。
但还是要忍住。
赵氏清清嗓子:“这次来是有一件大事,先夫人的女儿找到了,啊,也就是我母亲王氏的外孙女,国公府原本的大小姐。”
赵氏是笑着说出这些的,她眼看着张氏的面容从平淡到震惊,震惊的连嘴都忘记合上。
沉默良久后,张氏缓缓开口:“不可能。”
赵氏失笑:“国公夫人怎么如此笃定?”
张氏恢复了方才的从容淡定:“我意思是,国公爷也找了许多年,不知伯爵夫人是从哪听来的消息。”
赵氏神情轻松:“不是什么道听途说的消息,是我们太夫人找到人且已经认下了,太夫人笃信无疑,妙菀找到了。”
张氏:“莫不是太夫人思念成疾,认错了人?”
赵氏笑了两声:“我也见过人了……我们想着,找到了人自然是要告诉国公一声的,毕竟是国公的亲骨血。我也是来传太夫人的话,‘不管国公府认与不认,这孩子我们伯爵府认下了。’”
王氏特意嘱咐过赵氏,这话一定要传到,只是这语气颇为凶悍,赵氏不得不解释道:“我们太夫人脾气向来如此,这么多年都这么说话的,还请国公夫人见谅。”
张氏讪笑:“王太夫人的脾气,满盛京都知道,只是伯爵夫人忽然说出认亲一事,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那姑娘可有什么认亲的依据,王太夫人总不是平白无故认得亲吧。”
赵氏微笑:“若是国公夫人见了,定会惊的说不出话,那孩子长得和如雪活脱脱一模一样。”
说罢,赵氏起身:“不多叨扰,我告辞了。”
赵氏走后,张氏沉默良久,她脸色一直阴沉着,直到晚膳十分秦妙菁回家。
秦妙菁的长相随了张氏,并不出众,幸而国公府嫡出小姐的这个身份足够显赫。
她兴冲冲的跑到张氏面前,和她念叨着今日雅集的所见所闻。
张氏看着自己在一众贵女中并不出众的女儿,暗暗捏住了手绢。
秦城回府之后一家人一起用了晚膳,张氏除了秦妙菁这个女儿之外,还有秦弘这个小儿子,今年不过十四岁。
秦弘而今正在京中私塾上课,他还算聪慧,卫国公对着这个儿子很是满意。
晚饭之后张氏服侍着秦城洗漱,期间斟酌着说起永平伯爵夫人来过的事。
“伯爵夫人说,妙菀找到了,人就在应天府,王太夫人跟前。”
这话一出,连秦城都有些发愣:“可确认过?是妙菀无疑?”
张氏故作轻松:“说是无法确认,只是王太夫人一厢情愿认下来的。”
“哦。”秦城擦好身子,换上中衣后坐到屋内的榻上。
张氏坐到他旁边:“国公爷是什么意思?要不要咱们府上派人去看一眼?”
秦城皱着眉头思量片刻:“王太夫人做事还是很有分寸的,此事有八成是真的。”
张氏闻言眼底闪过一丝不可名状的情绪:“老爷可要接那女孩回府?”
秦城面色犹豫:“当初我为了让你进府……虽做了那么多,但孩子到底是无辜的,且若是不接人回来,怕是京中又要议论纷纷。”
张氏脑中无数想法闪过,最后她坐在秦城身侧,委身于他怀中:“妾身听从老爷安排,那孩子在外这么多年是不容易,该接回来。”
秦城欣慰道:“夫人是至纯至善之人,难为夫人这些年来同我一起被人诟病。”
张氏在秦城怀中没说话,只是面色渐渐冷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