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的卧房也不大,远不及她曾经的寝殿。

    当年她带领一支残部逃入寻雁山后,众人依山建寨,筑屋只求实效,并不讲究排场。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安全二字。

    对于在明面上已然身死的她而言,涵州城外的寻雁山就是唯一安全的去处。

    因为这里是她母亲——先太后江远筝的故乡。即便风筝一夕坠落,牵在她与故土之间的暗线也永远不会断绝。

    自从回到母亲的故乡,她便开始有意识地避免使用自己原来的名字。

    提及“镇国长公主”,人们都知道她是江远筝唯一的女儿。太后的追随者大多“爱屋及乌”,愿意继续追随她的孩子,守护她的血脉。

    但若提起长公主的本名,她与太后分属两姓的事实便会成为众人心头的一根刺。

    若要牢牢握住母亲留下的政治资源,最干脆利落的“投名状”当然是改名换姓,让自己彻底成为江家的一份子。

    但若如此行事,她又会失去父皇一脉的“正统”地位。来日举旗复国,定会被有心之人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

    身临这般进退维谷的境地,凭她一人之力,终究难有两全之策。

    所以,她需要一个孩子。

    所以,这世上便多了一个江御暮。

    她是长公主留给江家的一份许诺,一份契约。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起长公主,先太后的拥趸们更愿意将心底隐秘的希冀寄托在江御暮身上。哪怕彼时她还是襁褓里的小小婴孩。

    皇位易主的那一天来得比长公主预料中更早。穆明登基之初,皇位坐得并不安稳。许多官员仍旧心系故国,罢朝辞官者数不胜数。

    在长公主的授意下,涵州刺史周望安最先递上奏折,表示愿意归顺新朝。皇帝大喜,召周望安进京面圣,本欲赏他个二品京官做,周望安却婉言谢绝了。

    皇帝又问他想要什么赏赐,此问正中其下怀。

    “微臣在涵州任职已近五年,对此地的百姓感情颇深,不忍离别。因而想向陛下求个恩典,让微臣在涵州多留几年,不再按期迁调别地。来日若能在此地致仕,微臣这一生便再无遗憾了。”

    按前朝的规矩,刺史一级的官员每隔五年便要调动,以防其势力渐渐坐大,难以管控。

    但彼时周望安已是年逾花甲的老臣,在皇帝看来,只怕他也没几年活头了。这样一把老骨头,还有什么可防的?

    “也罢,念在你是头一个向朕表明忠心的贤臣,朕就赏你这个恩典了!”

    他哪里能想到,周望安竟然一直活到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

    或者说,周望安的身份一直活到了今天。

    而他本人,则死于六十四岁那年的一场大病。

    此后每隔几年进京面圣,都是与他身形相近之人易容后顶替他去的。

    皇帝不明内情,还曾感叹他多福多寿,如此高龄还能将涵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税收颇丰。

    他不知道的是,涵州真实的人口比户部记档的数字多出千户有余,只是他们大多不在涵州城内——年轻力壮者,一部分留在寻雁山里练兵演武,另一部分充作涵州的城防兵,以待来日;年事渐高者分批下山,聚村而居,垦田种地,织布裁衣,为山上的人们提供充足的生活物资。

    而他们之所以用“山匪抢粮”的方式交接这些物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外人察觉这些村民本就“与山匪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所谓“山中恶匪”的名声传扬出去,让附近的百姓都不敢靠近寻雁山,以便守住寨中更深的秘密。

    时至今日,这个秘密终于快要揭开了。

    “回禀母亲,太子穆归衡已然身死。”江御暮跪在长公主面前,俯身下拜,“女儿特来向母亲请罪。”

    乍闻此语,长公主先是投去一个疑惑的眼神:太子死了,你跟我请的是哪门子罪?

    片刻之后,她似是猜到了什么,随即发出一声无奈的轻叹。

    “还有旁人知道吗?”真正的穆归衡尚未丧命的事。

    江御暮直起身子,抬首答道:“义兄知道。他正在……让假太子变成真太子。”

    “这孩子……”长公主伸手拉起江御暮,嘟囔着埋怨道,“怎么也陪着你胡闹。”

    “母亲莫怪义兄。”江御暮连忙维护自己的共犯,“是我先承诺了会来跟您言明实情,义兄才答应帮我遮掩此事的。”

    长公主不置可否,话锋一转道:“你费姨猜得还真没错。”

    “费姨?她跟您说了什么?”江御暮好奇道。

    “说你定然不忍下手,多半会给太子找个替死鬼。”长公主直视着女儿带着愧意和自惭的双眼,无可奈何道,“到时候,还得劳动你费姨出马,给那只倒霉的替死鬼换张脸。”

    “是女儿自作主张,带来诸多麻烦。”江御暮又垂下了头,低声求情道,“但求母亲高抬贵手,放他——”

    等等。

    母亲刚才说什么?

    到时候,还得劳动费姨给时异易容,换上太子的脸?

    也就是说,她默许了江御暮以桃代李,愿意放真正的太子一条生路?

    江御暮愕然抬眸,对上母亲全无责怪之意的目光,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好。

    半晌,还是长公主先开口。

    “御暮,你对母亲说句实话。”她的语气温柔而平和,却使人无法忽视其内隐藏的锋芒,“你不愿取穆归衡性命,当真只是因为不忍吗?”

    江御暮在母亲面前从不说谎。她知道,即便自己的谎言再如何精妙,母亲也能轻易看穿真相。

    “因为我对他有情。”

    她不愿在穆归衡面前承认这一点,不代表她看不清自己的心意。

    听到这句话,长公主的眼神果然冷了下来。

    江御暮旋即补充道:“女儿知道此情有害无益,绝不会沉溺其中。今日我救他一命,便算作与他恩怨全清。待太子身死的消息传扬开来,我便放他远走,自此江湖不见,情义两绝。”

    长公主平视着她的双眼,对此未置一词。

    “但请母亲放心。”江御暮忙又解释起来,“且不说他心无权欲,早有金蝉脱壳、远遁江湖之思。就算他性情突变,脱身后仍以太子之名行事,也不可能翻起什么风浪。一来太子本就恶名昭著,不得民心,二来穆归礼即将上位,定然容不得前太子在外招摇。”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长公主自然看得出来,女儿这是铁了心要保住女婿的性命。

    也罢,就容她自作主张一回。她们母女之间,总不能为了个外人生出嫌隙。

    反正穆归衡迟早有一日要离开江御暮,待这两人断了联络,她再暗中派人斩草除根便是。

    ……

    次日一早,吴元贞带队将前夜被俘的百名禁军悉数押往寨内的演武场。

    抬头向前方的高台看去,曾经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太子妃如今已作武人打扮,俨然是这些山匪中的头目。

    她身后立着一面战鼓,身前摆着硕大的铡刀,刀刃时而闪过阴冷的寒光,观之可怖。

    此刻已有几名禁军变了脸色,心道:难不成,这些山匪要铡了我们的脑袋?

    还未来得及细想,众人就听江御暮厉声道:“带上来!”

    循声望去,只见一身着太子袍服者被人架上了高台。

    那身衣袍已然被血液浸透大半,几处破洞均在致命部位。显然,此人已经死去几个时辰了。

    那尸体虽然低着头,但因身处高台之上,下方的禁军们都能看清他的面容。

    “太子殿下?”

    “是太子殿下!”

    惊呼声久久不断,如浪潮般一声高过一声。

    江御暮拿起鼓槌,重重敲响战鼓。巨大的声响盖过嘈杂的人声,禁军们似是意识到了事将有变,不约而同地闭起了嘴,静观其变。

    随着鼓声有节奏地敲响,一面面战旗依序展开,从高台中心分两线而行,直至环绕整座演武场。

    旗帜一面为玄色,宛若夜空的碎片随风而摆,另一面为赤色,仿佛由鲜血染成,诉不尽累债深仇。

    旗上以金漆书写“得月”二字,无需多言,一观便知其意。

    阵阵鼓声中,一位方额广颐,身着甲胄的中年女子登上高台,举手投足颇有大将之风。

    鼓声一停,众人皆朝着高台的方向下拜行礼,高呼“参见镇国长公主殿下。”

    禁军们也被强压着跪了下去,互相交换几个眼神,都在对方的脸上看到了和自己同样的疑惑——

    这个中年女子竟是前朝的镇国长公主?

    可是,那位长公主殿下不是早就战死沙场了吗?

    难道她死里逃生,一直活到了现在?

    那这些山匪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全都是“前朝余孽”吗?

    眼前的一切过于惊人,禁军们没有把握,一时不敢轻信。

    高台上,长公主已然道了“平身”,禁军们却还被压着双肩,无法站起,只能勉力抬头向上张望。

    长公主正颜厉色,声如洪钟,开口便道:“窃国罪臣穆明忝居天子之位,罪恶昭彰,该当顷刻而讫。众将士!如今时机已成,何惧蔓草难除?今日起事,本殿便斩当朝太子之首级祭旗!”

    话音一落,“穆归衡”已被推上铡刀,顷刻之间,冰凉的头颅便滚落在地。

章节目录

太子妃只想复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无梨Gretchen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无梨Gretchen并收藏太子妃只想复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