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对于其他人的乱作一团,程知节却是脸上开满了花,和尉迟敬德及秦琼对视了一眼,又笑眯眯的乜了一眼坐对面的长孙无忌,眉毛一挑一挑的,仿佛在调戏他。
长孙无忌那个恼那个悔啊,只因自己偏听偏信,竟然造成如此之局面,这一切都是那个不成器的小子害的,罢了罢了,就权当长孙家没这号人罢。他脸上青一阵紫一阵的,手也握紧了拳头,以他国舅之尊,何时受过皇上如此的旁敲侧击的敲打好在到目前为止,皇上还给自己留了点面子,不然又要被那帮武官看笑话了。文武向来是不相容,文官瞧不起武官不懂书墨,武官则哧笑文官四体不勤,自古有之。凭心而论,长孙无忌如果撇去他心胸狭窄和护短的原因,还是个好官的,而且最后也因其心胸狭窄得罪人,被人害死,如果不是好官,李老二也不会那么一直倚仗他,因此,想在本书中看到主角和长孙无忌斗得死去活来的书友恐怕要失望了。
长孙无忌是护短没错,可也要看护的是什么人,如果是直系亲人,那是维护至极,但是作为旁支的长孙淖可没这么好命,再加上,皇上这一连两个动作,明显就是告诉自己,莫要做偏袒之事,如果这点眼力见都没有的话,他长孙无忌也就不配坐在这朝堂之上了。再说了,自己刚刚也是答应了那三个老家伙,不插手小一辈的事务,现在加上皇上这么一来,就是想插手也不成了,而且明摆着就是让自己放弃长孙淖这个不成器的小子。长孙无忌深吸了口气,就待起身说话,李世民却是冲他摆摆手:辅机莫慌,有事等下再说。
长孙无忌脸一红,自己这是怎么了连这点把持能力都失去了么既然皇上说等下再说,看来应该是有了决断,算了,自家就安心的做个旁听罢,事已至此,只有回去弥补了,皇上又不是没给自己弥补的空间。若说那王二郎仅是个厨子倒也罢了,可如今竟然整出了如此神奇的水车来,这水车与国与民都是大利之事,更何况,他现在也隐隐猜测出了,前年的那个将军柜,说是建安县令送上的,可建安县令是谁是林明,王家二郎现在就住在林府,能说这个将军柜里没有王二郎的影子还有番薯,也是从建安来,这就不由得长孙无忌有了遐想。自己切莫为了一个旁支不成器的小子而被天下人耻笑啊。
众臣们的议论声逐渐的小了下来,只有蒲熙亮是站在那见皇上没啃声,整个殿里除了宦官,就剩他一个站着的,很是显得突兀,不过也正好是他站着显眼,众臣们才醒悟这还杵着个人的事情没处理完呢,才慢慢安静下来,不然还不知道要议论到什么时候。
其实这中间蒲熙亮不是没辩解过自己送给王况的黄玉不是一般的黄玉,只是殿中人声嘈杂,蒲熙亮说话声又不敢太大,李世民只见到他嘴皮动了动,还以为他是心有愧疚,而众臣们又急于讨论消化刚刚的震撼,竟然没一人听到他说什么。否则真被李世民听清了,一时间兴起,要王况把那黄玉拿来瞧瞧,王况就该郁闷了,以李世民在书画上的鉴赏能力,岂能看不出来田黄是最适合用来刻印章的石头即便李世民看不出,殿中可有不少书画名家,肯定总有能看出来的。
蒲熙亮最终还是没有再重复辩解黄玉的不同,他也想清楚了,这回自己无论如何,至少赏赐是没跑的了,以陛下的大方,肯定不会让自己吃了亏去,毕竟自己用黄玉换水车,归根到底还是为国家为天子着想的。罢了,罢了,自己以后差人去关外再寻就是了,有一块就肯定有第二块,不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殿中话语虽然小了下去,但还是有意犹未尽讨论着的,还是唐俭老成,见长孙无忌坐那不吭声,就大声的咳嗽了一声,众人这才彻底的安静下来。
唐俭在座位上欠了欠身,手抱笏板,难得的朗声道:陛下,老臣记得前年的将军柜和去年建安献上的番薯也是这王二郎的手笔。老家伙跟着李老二父子时间太长了,李老二做个动作他就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这陛下接连抛出两个重大消息,那还用问,肯定是要为那个王家二郎造下势了,再看看长孙无忌冷着脸坐那有点尴尬的样子,他心里就乐开了花:臭老酸,你也有今天。今天陛下肯定是冲你来的了。于是他也很是乐意再在火上浇一瓢的油进去。() ()
臭老酸一直是武官们私下里叫长孙无忌的,而文官通常都叫长孙无忌为相公,但唐俭不同,打太原起兵时就跟在李家父子的帐中,和武官们是熟得不能再熟,而且他自己也曾领兵过,早已经和武官们打成了一片,因此他可以算是文官中和武官关系最好的一个了,所以经常是随了武官们的叫法,甚至有时候还当面叫臭老酸,耐何他资格也够老,长孙无忌也拿他没点办法,只好随他去叫。
李世民很是满意唐俭的反应,看来茂约还没老么,还可以再干个十年八年的。程知节和尉迟敬德那脸上的得意就别提了,他们并不全是为王况高兴,说实话,要不是架不住自家小子的哀求,要不是见这两三个月来,自家小子跟着王况厮混后就很少惹事让他们安生不少的分上,他们还不大愿意出这个头。现在看到长孙无忌吃憋,那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同六月天里吃下个大冰块,从头爽快到脚。
李世民见已经轰炸得差不多了,再轰炸下去也没东西可拿出来了,就清了清嗓子:朕昨日听说蒲熙亮仅用了一块黄玉就换得了水车,觉着王家二郎未免吃亏了点,就着人送去一个杯子,可王二郎却言道,杯子太贵重,不敢受。
什么连陛下送去的东西也敢不要陛下,臣要参这王二郎一本。御史台的郎中侍郎们一听来劲了,好啊,这下有活干了,省得你们这帮家伙老说御史台的人成天不干活,这皇上赏的东西都敢不要,这是大罪啊。
退一边去,王二郎无官无爵,一介白身,尔等凭什么参他坐长孙无忌下首两位的一个胖老头发话了,几个冲上来的御史一听,对啊,人家一介白身,某凭什么参他一下就都跟霜打了似的蔫了,悻悻的退了回去。御史台只能参有官有爵的,就类似后世的监察局一般。所以胖老头一说话,他们就没招了。
呵呵,玄成兄,某家怎么今天就看你这么顺眼呢尉迟敬德哈哈一笑,冲那胖老头笑了笑,改天去某家吃酒去不瞒你说,某家小子和那王家二郎倒颇有些交情,到时候请王家二郎来,整治几个小酒菜如何
某生受不起,免了胖老头正是魏征,平日里尉迟敬德总是对他吹胡子瞪眼的,自然对尉迟敬德好感缺缺。
尔等恐怕不知道王二郎为何不敢受此杯罢李世民一招手,就有宦官捧了个铺着红缎的托盘上来,上面摆放着一个白色的杯子。
不就是个普通白杯么好像还不是玉杯,怎地贵重了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李世民拍拍手,宦官们便都一路小跑着去将殿门给关上了,窗上悬着的纱幔也放了下来,还有一些个宦官,两人一组,举着厚厚的毡布将窗户挡住。
开始众臣是一阵惊慌失措,皇上这是要干什么但随即,就有人低声惊呼了起来:天哪,夜光杯,天可怜见,某竟然在有生之年亲眼见到了夜光杯老天待某不薄啊
哎呀,真的啊,竟然是夜光杯。一下子,惊呼声此起彼伏,大家这才明白皇上为何要紧闭门窗,又要用毡布挡住光线了,不然这夜光杯是怎么也瞧不出来。
这可真是贵重了,难怪那王家二郎竟然不肯受,有见地啊,有见地,如此没有贪图之心的人,难得啊,难得。就有机灵点的官员这会醒悟了过来,敢情今天皇上就是要捧王家二郎啊,接二连三的抛出如此爆炸性的消息来,于是赶紧的暗暗拍起了马屁,大声赞扬起王况来。
正是,正是,既不贪财,将皇后娘娘的病帧调理得大有起色,又先后献上水车,将军柜和番薯,都是对国家社稷有大用之物,于过于民都是大功啊,陛下,臣请重赏王二郎。刚退下的御史本来还没精打彩的,这下一见,娘咧,又有事情可做了,这下傻子也知道,最好的话就是赶快为王二郎请功,陛下先后抛出这么多个大消息,那还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于是一个御史跳了出来,接着就跳出第二个,不大功夫,御史台的官员们全跳了出来,搞得魏征这个御史台的大老板是尴尬之极,哦,某家还没吭声呢,你们倒好,全跳出来了
长孙无忌那个恼那个悔啊,只因自己偏听偏信,竟然造成如此之局面,这一切都是那个不成器的小子害的,罢了罢了,就权当长孙家没这号人罢。他脸上青一阵紫一阵的,手也握紧了拳头,以他国舅之尊,何时受过皇上如此的旁敲侧击的敲打好在到目前为止,皇上还给自己留了点面子,不然又要被那帮武官看笑话了。文武向来是不相容,文官瞧不起武官不懂书墨,武官则哧笑文官四体不勤,自古有之。凭心而论,长孙无忌如果撇去他心胸狭窄和护短的原因,还是个好官的,而且最后也因其心胸狭窄得罪人,被人害死,如果不是好官,李老二也不会那么一直倚仗他,因此,想在本书中看到主角和长孙无忌斗得死去活来的书友恐怕要失望了。
长孙无忌是护短没错,可也要看护的是什么人,如果是直系亲人,那是维护至极,但是作为旁支的长孙淖可没这么好命,再加上,皇上这一连两个动作,明显就是告诉自己,莫要做偏袒之事,如果这点眼力见都没有的话,他长孙无忌也就不配坐在这朝堂之上了。再说了,自己刚刚也是答应了那三个老家伙,不插手小一辈的事务,现在加上皇上这么一来,就是想插手也不成了,而且明摆着就是让自己放弃长孙淖这个不成器的小子。长孙无忌深吸了口气,就待起身说话,李世民却是冲他摆摆手:辅机莫慌,有事等下再说。
长孙无忌脸一红,自己这是怎么了连这点把持能力都失去了么既然皇上说等下再说,看来应该是有了决断,算了,自家就安心的做个旁听罢,事已至此,只有回去弥补了,皇上又不是没给自己弥补的空间。若说那王二郎仅是个厨子倒也罢了,可如今竟然整出了如此神奇的水车来,这水车与国与民都是大利之事,更何况,他现在也隐隐猜测出了,前年的那个将军柜,说是建安县令送上的,可建安县令是谁是林明,王家二郎现在就住在林府,能说这个将军柜里没有王二郎的影子还有番薯,也是从建安来,这就不由得长孙无忌有了遐想。自己切莫为了一个旁支不成器的小子而被天下人耻笑啊。
众臣们的议论声逐渐的小了下来,只有蒲熙亮是站在那见皇上没啃声,整个殿里除了宦官,就剩他一个站着的,很是显得突兀,不过也正好是他站着显眼,众臣们才醒悟这还杵着个人的事情没处理完呢,才慢慢安静下来,不然还不知道要议论到什么时候。
其实这中间蒲熙亮不是没辩解过自己送给王况的黄玉不是一般的黄玉,只是殿中人声嘈杂,蒲熙亮说话声又不敢太大,李世民只见到他嘴皮动了动,还以为他是心有愧疚,而众臣们又急于讨论消化刚刚的震撼,竟然没一人听到他说什么。否则真被李世民听清了,一时间兴起,要王况把那黄玉拿来瞧瞧,王况就该郁闷了,以李世民在书画上的鉴赏能力,岂能看不出来田黄是最适合用来刻印章的石头即便李世民看不出,殿中可有不少书画名家,肯定总有能看出来的。
蒲熙亮最终还是没有再重复辩解黄玉的不同,他也想清楚了,这回自己无论如何,至少赏赐是没跑的了,以陛下的大方,肯定不会让自己吃了亏去,毕竟自己用黄玉换水车,归根到底还是为国家为天子着想的。罢了,罢了,自己以后差人去关外再寻就是了,有一块就肯定有第二块,不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殿中话语虽然小了下去,但还是有意犹未尽讨论着的,还是唐俭老成,见长孙无忌坐那不吭声,就大声的咳嗽了一声,众人这才彻底的安静下来。
唐俭在座位上欠了欠身,手抱笏板,难得的朗声道:陛下,老臣记得前年的将军柜和去年建安献上的番薯也是这王二郎的手笔。老家伙跟着李老二父子时间太长了,李老二做个动作他就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这陛下接连抛出两个重大消息,那还用问,肯定是要为那个王家二郎造下势了,再看看长孙无忌冷着脸坐那有点尴尬的样子,他心里就乐开了花:臭老酸,你也有今天。今天陛下肯定是冲你来的了。于是他也很是乐意再在火上浇一瓢的油进去。() ()
臭老酸一直是武官们私下里叫长孙无忌的,而文官通常都叫长孙无忌为相公,但唐俭不同,打太原起兵时就跟在李家父子的帐中,和武官们是熟得不能再熟,而且他自己也曾领兵过,早已经和武官们打成了一片,因此他可以算是文官中和武官关系最好的一个了,所以经常是随了武官们的叫法,甚至有时候还当面叫臭老酸,耐何他资格也够老,长孙无忌也拿他没点办法,只好随他去叫。
李世民很是满意唐俭的反应,看来茂约还没老么,还可以再干个十年八年的。程知节和尉迟敬德那脸上的得意就别提了,他们并不全是为王况高兴,说实话,要不是架不住自家小子的哀求,要不是见这两三个月来,自家小子跟着王况厮混后就很少惹事让他们安生不少的分上,他们还不大愿意出这个头。现在看到长孙无忌吃憋,那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同六月天里吃下个大冰块,从头爽快到脚。
李世民见已经轰炸得差不多了,再轰炸下去也没东西可拿出来了,就清了清嗓子:朕昨日听说蒲熙亮仅用了一块黄玉就换得了水车,觉着王家二郎未免吃亏了点,就着人送去一个杯子,可王二郎却言道,杯子太贵重,不敢受。
什么连陛下送去的东西也敢不要陛下,臣要参这王二郎一本。御史台的郎中侍郎们一听来劲了,好啊,这下有活干了,省得你们这帮家伙老说御史台的人成天不干活,这皇上赏的东西都敢不要,这是大罪啊。
退一边去,王二郎无官无爵,一介白身,尔等凭什么参他坐长孙无忌下首两位的一个胖老头发话了,几个冲上来的御史一听,对啊,人家一介白身,某凭什么参他一下就都跟霜打了似的蔫了,悻悻的退了回去。御史台只能参有官有爵的,就类似后世的监察局一般。所以胖老头一说话,他们就没招了。
呵呵,玄成兄,某家怎么今天就看你这么顺眼呢尉迟敬德哈哈一笑,冲那胖老头笑了笑,改天去某家吃酒去不瞒你说,某家小子和那王家二郎倒颇有些交情,到时候请王家二郎来,整治几个小酒菜如何
某生受不起,免了胖老头正是魏征,平日里尉迟敬德总是对他吹胡子瞪眼的,自然对尉迟敬德好感缺缺。
尔等恐怕不知道王二郎为何不敢受此杯罢李世民一招手,就有宦官捧了个铺着红缎的托盘上来,上面摆放着一个白色的杯子。
不就是个普通白杯么好像还不是玉杯,怎地贵重了下面又开始议论起来。李世民拍拍手,宦官们便都一路小跑着去将殿门给关上了,窗上悬着的纱幔也放了下来,还有一些个宦官,两人一组,举着厚厚的毡布将窗户挡住。
开始众臣是一阵惊慌失措,皇上这是要干什么但随即,就有人低声惊呼了起来:天哪,夜光杯,天可怜见,某竟然在有生之年亲眼见到了夜光杯老天待某不薄啊
哎呀,真的啊,竟然是夜光杯。一下子,惊呼声此起彼伏,大家这才明白皇上为何要紧闭门窗,又要用毡布挡住光线了,不然这夜光杯是怎么也瞧不出来。
这可真是贵重了,难怪那王家二郎竟然不肯受,有见地啊,有见地,如此没有贪图之心的人,难得啊,难得。就有机灵点的官员这会醒悟了过来,敢情今天皇上就是要捧王家二郎啊,接二连三的抛出如此爆炸性的消息来,于是赶紧的暗暗拍起了马屁,大声赞扬起王况来。
正是,正是,既不贪财,将皇后娘娘的病帧调理得大有起色,又先后献上水车,将军柜和番薯,都是对国家社稷有大用之物,于过于民都是大功啊,陛下,臣请重赏王二郎。刚退下的御史本来还没精打彩的,这下一见,娘咧,又有事情可做了,这下傻子也知道,最好的话就是赶快为王二郎请功,陛下先后抛出这么多个大消息,那还不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嘛于是一个御史跳了出来,接着就跳出第二个,不大功夫,御史台的官员们全跳了出来,搞得魏征这个御史台的大老板是尴尬之极,哦,某家还没吭声呢,你们倒好,全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