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许家一行人离开了县衙,赵县令亲自送他们出府。
一出府,莺娘就看到了围在县衙外的百姓。
许家运送粮食的车队极长,一入县城百姓们便看到了,那些粮食全都入了粮仓。不知是何人把事情说了出去,源县的百姓此刻围在县衙前是为了感激许三爷。
从县衙离开后,百姓们在路两侧站着相送,一直护送他们离开县城。
看着外面跪在地上感谢的百姓们,莺娘眼眶渐渐湿润。
百姓们过得太苦了,她运气好,生在了富商之家,从未为忧虑过衣食。
赵县令是个好官,这两千石粮食是父亲众目睽睽之下拉到县衙的,有百姓监督,粮食定能入了百姓的口中。这样以来,就会有很多人免受流离之苦,不会被饿死。
父亲一直想要读书做官,可惜祖母当年不允许他出仕,处处阻挠。如今即便是从了商,救世之心也从未变过。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为百姓做事。
前世父亲死后,这些粮食并未入了百姓口中,定有不少百姓受苦受难。
父亲这么好的人,究竟是何人想要害死他,那些人可真是该死。
不到一个时辰,一行人来到了许家族中。
因为老太爷寿辰将至,族里处处张灯结彩。
一些家住的远的,提前一日来了许家。
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许三爷是许家人,算是自家人,又大老远带了重礼从苏州赶来,本应受到众人的热烈欢迎。然而,莺娘和爹娘在花厅等了一个时辰了也不曾见到族中的人。
很明显,许家人因为上午许三爷所为生气了。
阿勇又在门口骂娘了。
“这许家人是不是脑子都坏掉了?最多就是一个土地主,能有如今的盛景全靠老侯爷当年的救驾之功,如今竟然敢冷待人家儿子。”
阿善:“他若脑子是好使的,当年早就靠着老侯爷发达起来了,何至于如今只是个土地主?”
阿勇眼睛微微瞪大,看向阿善的眼神充满了佩服:“还是你会说话,可不就是这个理么。”
许三爷放下手中的茶杯,心里已然有数了。
因为他早上的举动,想必此次女儿入不了族谱了。不过,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仍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粮食是救人性命的,而非拿来交易。
许三爷站起身来,对一旁的小厮道:“你跟族长说一声,我家夫人女儿舟车劳顿,先回隔壁院歇息了,明日宴席再来府上。”
小厮只是按照吩咐晾着许三爷一家,他没想到许三爷会走,一时不知该如何办。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
许三爷一家人朝着门外走去。
老侯爷被封为侯爵之后,曾命人修整过族中的宅子,如今那宅子极为宽敞,足足有五进。族长一家为了跟老侯爷套近乎,特意和老侯爷的院子建在了一处。两处院子共用一堵墙,墙上甚至开了一道小门,两家人不用出门就能互相走动。从里面看,两府就像是一家人,这让外人觉得两家走得近,亲如一家。
许三爷便是带着人朝着那道小门走去。
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客人,这些人有的是当地的官员,许是明日不得空,今日便趁着下了衙过来了。还有些是住的远一些的亲戚富商之类的。怕明日来不及,提前来了这里。
他们并不认识许三爷,来来往往地也没人跟他们打招呼。
莺娘听到一人说道:“张大人,那边就是侯爷家吧。”
另一人道:“是的,从那个小门就能通往侯府。”
“此次侯府可有来人?”
“不曾。”
“哎,当真是遗憾啊,我听闻侯府此次来人了,本想着能借机见一见,没想到竟是假的。”
“谁说不是呢?这许家人年年都放出消息称侯府来人,结果自从老侯爷去世,这些年来哪里见侯府来过人。”
莺娘看着一个个朝着正房走去的客人,眼珠子转了转,停下了脚步。
“爹,咱们不如出去走正门回家吧。”
许三爷停下脚步,瞥了一眼不远处打开的小门,问:“为何?”
许三夫人也不解地看向女儿。小门就在前面不远处,走几步就到了,何必舍近求远。
莺娘:“咱们是光明正大回家的,从小门进去没得让人说咱们偷偷摸摸的。”
女儿说的也有道理,许三爷有些迟疑。
莺娘上前抱住了许三爷的胳膊,撒娇:“爹,我不想从这里走,咱们就从正门回去吧。”
莺娘没有看到,在侍卫中,有一人抬眸看向了这边,神色颇为复杂。
许三爷向来宠爱女儿,见女儿撒娇,立马就应下来了。
“好好好,都听你的。”
许三夫人无奈笑了笑,道:“你父女二人从前门走吧,我一人从这里回去。”
莺娘:“不要,娘也从前门走吧。”
说着,莺娘挽住了许三夫人的胳膊。
见女儿如此,想着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许三夫人同意了。
许三爷家三口人,以及二十个护卫,浩浩荡荡离开了许家,随后入了隔壁的侯府。
这一幕被很多人看到了。
来给许老太爷贺寿的官员富商们□□成都是因为京城侯府,而与老太爷有亲戚关系的多半也与侯府沾亲带故。如今看到隔壁侯府大门打开了,那些人立马涌了过来,试探地问了问可是主家回来了。
得知回来之人是许三爷,众人心中虽有些失望,但还是赶紧吩咐身边人去备礼了。
一个是土地主,一个是苏州富商。纵然富商是庶子如何,总归他是老侯爷的亲生儿子,写在侯府的族谱上的。听闻许三爷这些年不知捐了多少钱粮,那些钱粮足够他谋个官职。可这三老爷一心扑在生意上,对做官似是没什么兴趣。不过,保不齐哪一天人家就回到京城去做官了。
今日来贺寿的人不少,许老太爷和族长许同端跟客人们说着话,架子摆的十足。
可渐渐地,客人们却不知怎么回事,一个个都说有事先回去歇着,晚饭都不在这里用了。
许同端差人打听了一番,得知客人们都涌向了隔壁,气得摔了茶壶。
“好你个许同青,竟然敢这样做!”
许老太爷脸色难看至极,道:“也怪你,把他晾那么久。”
许同端:“爹,这事儿能怪儿子吗?他许同青压根儿就没把自己当成许家人!我这些年找他借过多少次钱,他从来都不给我。结果呢,他转头就把钱捐给了什么乞丐流浪汉。这次我以为他转了性子,要把粮食给咱们,到了最后他又白白给了旁人。这不是吃里扒外是什么?”
许老太爷眼皮子微微下垂,缓缓说道:“他既不把自己当成许家人,想来也看不上许家,那他女儿也就没必要入咱们许家的族谱了。”
许同端冷哼一声:“做梦去吧!”
许老太爷拄着拐杖站了起来:“我乏了,先歇着去了,你招呼客人们吧。”
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阿勇跟阿善嘀咕了一句:“这许家姑娘好生聪慧,这一招当真是高明!”
阿善:“的确高明,如此一来,更方便咱们查探了。”
王同知若是来到许家,定会拜访侯府,倒是不需要他们特意去寻他了。
阿勇想起路上听镖师说过的话,又道:“这许家姑娘不光聪明还是个心善之人。”
阿善:“何以见得?”
阿勇:“我听说前几日下雨时许姑娘怕山上出现危险,还让人去守在路上,提醒来往的行人注意安全。”
阿善:“那确实是个心善的。”
见下属一直在讨论莺娘,韩宁驰微微皱眉。
“莫要背后说人是非。”
阿勇阿善连忙闭了嘴。
一直到戌时,来许家的人才渐渐没了。
阿善接过信鸽,拿出来一张纸,去找韩宁驰了。
“主子,有消息了,王同知和许三爷是旧识,他们二人这些年一直有联系,最近的一次是在三个月前。”
听到这句话,韩宁驰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
一出府,莺娘就看到了围在县衙外的百姓。
许家运送粮食的车队极长,一入县城百姓们便看到了,那些粮食全都入了粮仓。不知是何人把事情说了出去,源县的百姓此刻围在县衙前是为了感激许三爷。
从县衙离开后,百姓们在路两侧站着相送,一直护送他们离开县城。
看着外面跪在地上感谢的百姓们,莺娘眼眶渐渐湿润。
百姓们过得太苦了,她运气好,生在了富商之家,从未为忧虑过衣食。
赵县令是个好官,这两千石粮食是父亲众目睽睽之下拉到县衙的,有百姓监督,粮食定能入了百姓的口中。这样以来,就会有很多人免受流离之苦,不会被饿死。
父亲一直想要读书做官,可惜祖母当年不允许他出仕,处处阻挠。如今即便是从了商,救世之心也从未变过。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为百姓做事。
前世父亲死后,这些粮食并未入了百姓口中,定有不少百姓受苦受难。
父亲这么好的人,究竟是何人想要害死他,那些人可真是该死。
不到一个时辰,一行人来到了许家族中。
因为老太爷寿辰将至,族里处处张灯结彩。
一些家住的远的,提前一日来了许家。
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许三爷是许家人,算是自家人,又大老远带了重礼从苏州赶来,本应受到众人的热烈欢迎。然而,莺娘和爹娘在花厅等了一个时辰了也不曾见到族中的人。
很明显,许家人因为上午许三爷所为生气了。
阿勇又在门口骂娘了。
“这许家人是不是脑子都坏掉了?最多就是一个土地主,能有如今的盛景全靠老侯爷当年的救驾之功,如今竟然敢冷待人家儿子。”
阿善:“他若脑子是好使的,当年早就靠着老侯爷发达起来了,何至于如今只是个土地主?”
阿勇眼睛微微瞪大,看向阿善的眼神充满了佩服:“还是你会说话,可不就是这个理么。”
许三爷放下手中的茶杯,心里已然有数了。
因为他早上的举动,想必此次女儿入不了族谱了。不过,若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仍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粮食是救人性命的,而非拿来交易。
许三爷站起身来,对一旁的小厮道:“你跟族长说一声,我家夫人女儿舟车劳顿,先回隔壁院歇息了,明日宴席再来府上。”
小厮只是按照吩咐晾着许三爷一家,他没想到许三爷会走,一时不知该如何办。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
许三爷一家人朝着门外走去。
老侯爷被封为侯爵之后,曾命人修整过族中的宅子,如今那宅子极为宽敞,足足有五进。族长一家为了跟老侯爷套近乎,特意和老侯爷的院子建在了一处。两处院子共用一堵墙,墙上甚至开了一道小门,两家人不用出门就能互相走动。从里面看,两府就像是一家人,这让外人觉得两家走得近,亲如一家。
许三爷便是带着人朝着那道小门走去。
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客人,这些人有的是当地的官员,许是明日不得空,今日便趁着下了衙过来了。还有些是住的远一些的亲戚富商之类的。怕明日来不及,提前来了这里。
他们并不认识许三爷,来来往往地也没人跟他们打招呼。
莺娘听到一人说道:“张大人,那边就是侯爷家吧。”
另一人道:“是的,从那个小门就能通往侯府。”
“此次侯府可有来人?”
“不曾。”
“哎,当真是遗憾啊,我听闻侯府此次来人了,本想着能借机见一见,没想到竟是假的。”
“谁说不是呢?这许家人年年都放出消息称侯府来人,结果自从老侯爷去世,这些年来哪里见侯府来过人。”
莺娘看着一个个朝着正房走去的客人,眼珠子转了转,停下了脚步。
“爹,咱们不如出去走正门回家吧。”
许三爷停下脚步,瞥了一眼不远处打开的小门,问:“为何?”
许三夫人也不解地看向女儿。小门就在前面不远处,走几步就到了,何必舍近求远。
莺娘:“咱们是光明正大回家的,从小门进去没得让人说咱们偷偷摸摸的。”
女儿说的也有道理,许三爷有些迟疑。
莺娘上前抱住了许三爷的胳膊,撒娇:“爹,我不想从这里走,咱们就从正门回去吧。”
莺娘没有看到,在侍卫中,有一人抬眸看向了这边,神色颇为复杂。
许三爷向来宠爱女儿,见女儿撒娇,立马就应下来了。
“好好好,都听你的。”
许三夫人无奈笑了笑,道:“你父女二人从前门走吧,我一人从这里回去。”
莺娘:“不要,娘也从前门走吧。”
说着,莺娘挽住了许三夫人的胳膊。
见女儿如此,想着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许三夫人同意了。
许三爷家三口人,以及二十个护卫,浩浩荡荡离开了许家,随后入了隔壁的侯府。
这一幕被很多人看到了。
来给许老太爷贺寿的官员富商们□□成都是因为京城侯府,而与老太爷有亲戚关系的多半也与侯府沾亲带故。如今看到隔壁侯府大门打开了,那些人立马涌了过来,试探地问了问可是主家回来了。
得知回来之人是许三爷,众人心中虽有些失望,但还是赶紧吩咐身边人去备礼了。
一个是土地主,一个是苏州富商。纵然富商是庶子如何,总归他是老侯爷的亲生儿子,写在侯府的族谱上的。听闻许三爷这些年不知捐了多少钱粮,那些钱粮足够他谋个官职。可这三老爷一心扑在生意上,对做官似是没什么兴趣。不过,保不齐哪一天人家就回到京城去做官了。
今日来贺寿的人不少,许老太爷和族长许同端跟客人们说着话,架子摆的十足。
可渐渐地,客人们却不知怎么回事,一个个都说有事先回去歇着,晚饭都不在这里用了。
许同端差人打听了一番,得知客人们都涌向了隔壁,气得摔了茶壶。
“好你个许同青,竟然敢这样做!”
许老太爷脸色难看至极,道:“也怪你,把他晾那么久。”
许同端:“爹,这事儿能怪儿子吗?他许同青压根儿就没把自己当成许家人!我这些年找他借过多少次钱,他从来都不给我。结果呢,他转头就把钱捐给了什么乞丐流浪汉。这次我以为他转了性子,要把粮食给咱们,到了最后他又白白给了旁人。这不是吃里扒外是什么?”
许老太爷眼皮子微微下垂,缓缓说道:“他既不把自己当成许家人,想来也看不上许家,那他女儿也就没必要入咱们许家的族谱了。”
许同端冷哼一声:“做梦去吧!”
许老太爷拄着拐杖站了起来:“我乏了,先歇着去了,你招呼客人们吧。”
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阿勇跟阿善嘀咕了一句:“这许家姑娘好生聪慧,这一招当真是高明!”
阿善:“的确高明,如此一来,更方便咱们查探了。”
王同知若是来到许家,定会拜访侯府,倒是不需要他们特意去寻他了。
阿勇想起路上听镖师说过的话,又道:“这许家姑娘不光聪明还是个心善之人。”
阿善:“何以见得?”
阿勇:“我听说前几日下雨时许姑娘怕山上出现危险,还让人去守在路上,提醒来往的行人注意安全。”
阿善:“那确实是个心善的。”
见下属一直在讨论莺娘,韩宁驰微微皱眉。
“莫要背后说人是非。”
阿勇阿善连忙闭了嘴。
一直到戌时,来许家的人才渐渐没了。
阿善接过信鸽,拿出来一张纸,去找韩宁驰了。
“主子,有消息了,王同知和许三爷是旧识,他们二人这些年一直有联系,最近的一次是在三个月前。”
听到这句话,韩宁驰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