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善和阿勇同时看向韩宁驰。
韩宁驰:“请她进来。”
“是。”
莺娘进来后,看向了韩宁驰。
“我想了想,有些事情虽然可能没什么用,还是决定都告诉你。”
回去之后,想到前世的事情,她越想越觉得整件事怪怪的。先是王同知跟父亲要粮食,接着便是族里人跟父亲要粮食。真的是巧合吗?
万一不是呢?
韩宁驰:“姑娘请说。”
莺娘:“我爹虽然拒绝了王同知,但他还是运送了两千石粮食。之所以冒着得罪王同知的风险运送过来,是为了我。”
说到这里,莺娘停顿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接着说道:“想必你们都知道我爹文福侯府的庶子,文福侯府一向是文官清流,族中子弟既不会从武,也不会行商。我爹当年也是奔着科举做官去的,无奈祖母不支持。祖母后来为父亲娶了母亲,父亲放弃了仕途,去了江南。兄长是在京城出生,那时父亲尚未行商,族中便把他的名字写入了族谱。后来爹爹去行商了,我出生时许家人逼迫父亲放弃行商,否则就不给我入族谱。这么多年,此事一直是父亲心头的一根刺。”
这些虽然是许家的秘密,但若韩宁驰想知道,肯定能查出来,她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两个月前,族长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是同意我入族谱,前提是父亲愿意捐赠两千石粮食。族长为了让父亲捐赠粮食,嘴上说的是捐赠给源县百姓,不过,此事要由族中人出面捐赠,好名声给族里。父亲同意了。但父亲并不相信族中人。所以就有了昨日早上的那一幕。”
阿善和阿勇互看了一眼。
这些事跟他们刚刚猜测的一致。
莺娘握了握拳,说出了心中的猜测:“族里人跟父亲要粮食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们表面上瞧不上父亲,背地里又屡次问父亲要粮食。这次要的太多了,我怀疑他们可能跟王同知做了交易。”
阿勇看向莺娘,瞪大了眼睛,这许姑娘也太聪慧了吧,连这件事都猜到了。
阿善:“许姑娘,这话可不能乱说。你是许家人,若是许家当真通敌叛国,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莺娘抬眸看向阿善,目光最后落在了韩宁驰身上。
“我所谓的交易是仕途,并非通敌。许氏族中人一心想让子孙做官,绝不可能会通敌。而且,若是九族的话,京城的文福侯也在其中,他会被灭族吗?”
阿善一时语塞。
莺娘:“据我所知,族中人除了问我父亲要粮食,从未与我们家联络过。而他们与文福侯府交往过密,逢年过节必要派人送些东西过去,你们不如好好查一查文福侯府。”
阿勇:“那可是你伯父家!”
韩宁驰冷冷地瞥了一眼阿善阿勇:“你们莫要吓许姑娘。”
二人顿时不敢再说。
韩宁驰又看向莺娘:“许姑娘放心,即便许老太爷真的通敌叛国,也不会牵连到你们家。毕竟你们是受害者,昨日差点命丧姜国人只手。而许三爷这些年又一直捐粮行善。”
阿善和阿勇二人心中再次惊讶不已,这次惊讶的是他们主子的话。
要是许老太爷一家真的通敌,这许家都得完蛋。即便不被灭九族,处罚定然不会少的。主子竟然直接免了许三爷一家的罪。
这许姑娘……难不成救过他们主子的命?
莺娘眼神顿时放松,说不害怕被牵连是假的。她之所以说出来这些事是因为即便她此刻不说韩宁驰也能查出来。如今有了韩宁驰的保证她就放心了。
该说的话已经说完,莺娘起身离去。
刚刚的猜测为真,韩宁驰对整件事情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王同知若是姜国安插在邶国的奸细,那么他此举定是有利于姜国。如今姜国正在与隔壁临水国打仗,据前线来报,姜国武力虽强,却粮草不足,隐隐有败相。
可他记得,前世这一仗姜国打得非常漂亮,实力碾压了临水国。夺了临水国三座富庶的城池,很快就弥补了战争的损失。过了几个月,姜国便开始向邶国宣战。
那一仗打得极其困难。
原本快要胜了,可不知是何人走漏了军机,一下子扭转了局面,邶国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接连丢了两座城池。后来因粮草不足,险些要败。
幸而得了帮助,才能扭转局面。
纵然如此,邶国的实力也渐渐弱了,姜国通过这两仗,再次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王同知想要两千石粮食定不是给晋地的百姓,而是要给姜国。昨日姜国死士伪装成山匪,将许三爷一行人杀掉,再把粮食偷偷运走。将这一切都推到当地山匪身上,定能神不知鬼不觉。
所以,前世姜国这一仗之所以能转危为安,并非用的本国的粮食,而是用的他们邶国的。
这王同知当真是好算计!
只是,这一切都是他个人的猜测,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王同知本人与敌国有关。
韩宁驰:“王同知来了吗?”
阿善:“留在府城的兄弟尚未传来消息。”
韩宁驰眯了眯眼:“他今日怕是不会来了。”
阿勇:“他这是知晓两千石粮食已入了县衙粮仓,他便没了机会,也就没必要再来参加许老太爷的寿辰了。”
韩宁驰:“不,他从头到尾都没打算让粮食入许家族里。”
阿善顿时恍然大悟:“属下明白了,王同知撺掇族里跟许三爷要粮食只是一个幌子。他早已做好准备,让姜国死士冒充山匪半路杀了许三爷,抢走粮食。源县在他的控制范围内,粮食定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偷偷运走。”
韩宁驰点头:“正是如此。若此计成功,他定会来源县运送金丝楠木,正好顺手去调查许三爷的死因,掩盖证据。若是失败,他定会着急上火,此刻想必正在想其他法子去弄到粮食。”
阿善:“主子,是否将他抓起来审讯?”
韩宁驰思索片刻,道:“不,莫要打草惊蛇。传信给府城,盯紧了他,一刻也不能放松。”
若王同知真的与姜国的奸细,姜国如今快败了,王同知一计不成,定会生第二计。他们只需等待便是。
阿善:“是!”
阿勇:“现在是否去隔壁审问许老太爷?”
韩宁驰瞥了一眼隔壁的方向,此刻隔壁甚是热闹,人声、戏声嘈杂。
“寿宴还有多久开始?”
阿勇:“一个时辰。”
韩宁驰摩挲着拇指和食指指腹,道:“寿宴结束后再审吧,盯紧了。”
阿勇:“是。”
阿勇表面上应了,心里却十分不解。按照主子的性子,当立即去抓人审讯才是。此刻竟然给人留了几个时辰,当真是奇怪。
主子这一路来奇怪的事情又何止这一桩,好像自从遇到了那位许姑娘,他们家侯爷就不正常了。
这时,一只信鸽飞了过来。
阿善上前将信鸽脚上捆着的竹筒拿了下来,打开,神色微变。
“主子,府城传来消息,有人在偷偷打听咱们在信义镖局的事情。”
阿勇:“会不会是王同知?”
这是件好事,他就怕他们不动。若他们不动,他便找不出来破绽。就像王同知,他在邶国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任谁也说不出来一个差字。他查了一个月都没能查出来他任何问题。可见其隐藏极深。
只要动了,他就能循迹将他们扯出来。
韩宁驰思索片刻,道:“随我去见许三爷。”
若此事是王同知所为,他定会拿此事试探许三爷。
“是。”
韩宁驰:“请她进来。”
“是。”
莺娘进来后,看向了韩宁驰。
“我想了想,有些事情虽然可能没什么用,还是决定都告诉你。”
回去之后,想到前世的事情,她越想越觉得整件事怪怪的。先是王同知跟父亲要粮食,接着便是族里人跟父亲要粮食。真的是巧合吗?
万一不是呢?
韩宁驰:“姑娘请说。”
莺娘:“我爹虽然拒绝了王同知,但他还是运送了两千石粮食。之所以冒着得罪王同知的风险运送过来,是为了我。”
说到这里,莺娘停顿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语言,接着说道:“想必你们都知道我爹文福侯府的庶子,文福侯府一向是文官清流,族中子弟既不会从武,也不会行商。我爹当年也是奔着科举做官去的,无奈祖母不支持。祖母后来为父亲娶了母亲,父亲放弃了仕途,去了江南。兄长是在京城出生,那时父亲尚未行商,族中便把他的名字写入了族谱。后来爹爹去行商了,我出生时许家人逼迫父亲放弃行商,否则就不给我入族谱。这么多年,此事一直是父亲心头的一根刺。”
这些虽然是许家的秘密,但若韩宁驰想知道,肯定能查出来,她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两个月前,族长给父亲写了一封信,说是同意我入族谱,前提是父亲愿意捐赠两千石粮食。族长为了让父亲捐赠粮食,嘴上说的是捐赠给源县百姓,不过,此事要由族中人出面捐赠,好名声给族里。父亲同意了。但父亲并不相信族中人。所以就有了昨日早上的那一幕。”
阿善和阿勇互看了一眼。
这些事跟他们刚刚猜测的一致。
莺娘握了握拳,说出了心中的猜测:“族里人跟父亲要粮食也不是第一次了,他们表面上瞧不上父亲,背地里又屡次问父亲要粮食。这次要的太多了,我怀疑他们可能跟王同知做了交易。”
阿勇看向莺娘,瞪大了眼睛,这许姑娘也太聪慧了吧,连这件事都猜到了。
阿善:“许姑娘,这话可不能乱说。你是许家人,若是许家当真通敌叛国,这可是灭九族的大罪。”
莺娘抬眸看向阿善,目光最后落在了韩宁驰身上。
“我所谓的交易是仕途,并非通敌。许氏族中人一心想让子孙做官,绝不可能会通敌。而且,若是九族的话,京城的文福侯也在其中,他会被灭族吗?”
阿善一时语塞。
莺娘:“据我所知,族中人除了问我父亲要粮食,从未与我们家联络过。而他们与文福侯府交往过密,逢年过节必要派人送些东西过去,你们不如好好查一查文福侯府。”
阿勇:“那可是你伯父家!”
韩宁驰冷冷地瞥了一眼阿善阿勇:“你们莫要吓许姑娘。”
二人顿时不敢再说。
韩宁驰又看向莺娘:“许姑娘放心,即便许老太爷真的通敌叛国,也不会牵连到你们家。毕竟你们是受害者,昨日差点命丧姜国人只手。而许三爷这些年又一直捐粮行善。”
阿善和阿勇二人心中再次惊讶不已,这次惊讶的是他们主子的话。
要是许老太爷一家真的通敌,这许家都得完蛋。即便不被灭九族,处罚定然不会少的。主子竟然直接免了许三爷一家的罪。
这许姑娘……难不成救过他们主子的命?
莺娘眼神顿时放松,说不害怕被牵连是假的。她之所以说出来这些事是因为即便她此刻不说韩宁驰也能查出来。如今有了韩宁驰的保证她就放心了。
该说的话已经说完,莺娘起身离去。
刚刚的猜测为真,韩宁驰对整件事情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
王同知若是姜国安插在邶国的奸细,那么他此举定是有利于姜国。如今姜国正在与隔壁临水国打仗,据前线来报,姜国武力虽强,却粮草不足,隐隐有败相。
可他记得,前世这一仗姜国打得非常漂亮,实力碾压了临水国。夺了临水国三座富庶的城池,很快就弥补了战争的损失。过了几个月,姜国便开始向邶国宣战。
那一仗打得极其困难。
原本快要胜了,可不知是何人走漏了军机,一下子扭转了局面,邶国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接连丢了两座城池。后来因粮草不足,险些要败。
幸而得了帮助,才能扭转局面。
纵然如此,邶国的实力也渐渐弱了,姜国通过这两仗,再次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王同知想要两千石粮食定不是给晋地的百姓,而是要给姜国。昨日姜国死士伪装成山匪,将许三爷一行人杀掉,再把粮食偷偷运走。将这一切都推到当地山匪身上,定能神不知鬼不觉。
所以,前世姜国这一仗之所以能转危为安,并非用的本国的粮食,而是用的他们邶国的。
这王同知当真是好算计!
只是,这一切都是他个人的猜测,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王同知本人与敌国有关。
韩宁驰:“王同知来了吗?”
阿善:“留在府城的兄弟尚未传来消息。”
韩宁驰眯了眯眼:“他今日怕是不会来了。”
阿勇:“他这是知晓两千石粮食已入了县衙粮仓,他便没了机会,也就没必要再来参加许老太爷的寿辰了。”
韩宁驰:“不,他从头到尾都没打算让粮食入许家族里。”
阿善顿时恍然大悟:“属下明白了,王同知撺掇族里跟许三爷要粮食只是一个幌子。他早已做好准备,让姜国死士冒充山匪半路杀了许三爷,抢走粮食。源县在他的控制范围内,粮食定能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偷偷运走。”
韩宁驰点头:“正是如此。若此计成功,他定会来源县运送金丝楠木,正好顺手去调查许三爷的死因,掩盖证据。若是失败,他定会着急上火,此刻想必正在想其他法子去弄到粮食。”
阿善:“主子,是否将他抓起来审讯?”
韩宁驰思索片刻,道:“不,莫要打草惊蛇。传信给府城,盯紧了他,一刻也不能放松。”
若王同知真的与姜国的奸细,姜国如今快败了,王同知一计不成,定会生第二计。他们只需等待便是。
阿善:“是!”
阿勇:“现在是否去隔壁审问许老太爷?”
韩宁驰瞥了一眼隔壁的方向,此刻隔壁甚是热闹,人声、戏声嘈杂。
“寿宴还有多久开始?”
阿勇:“一个时辰。”
韩宁驰摩挲着拇指和食指指腹,道:“寿宴结束后再审吧,盯紧了。”
阿勇:“是。”
阿勇表面上应了,心里却十分不解。按照主子的性子,当立即去抓人审讯才是。此刻竟然给人留了几个时辰,当真是奇怪。
主子这一路来奇怪的事情又何止这一桩,好像自从遇到了那位许姑娘,他们家侯爷就不正常了。
这时,一只信鸽飞了过来。
阿善上前将信鸽脚上捆着的竹筒拿了下来,打开,神色微变。
“主子,府城传来消息,有人在偷偷打听咱们在信义镖局的事情。”
阿勇:“会不会是王同知?”
这是件好事,他就怕他们不动。若他们不动,他便找不出来破绽。就像王同知,他在邶国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任谁也说不出来一个差字。他查了一个月都没能查出来他任何问题。可见其隐藏极深。
只要动了,他就能循迹将他们扯出来。
韩宁驰思索片刻,道:“随我去见许三爷。”
若此事是王同知所为,他定会拿此事试探许三爷。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