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知直到被抓入了府城大牢之中依旧不明白自己为何会被抓。
在来的路上,他反反复复将事情思考了三遍,没有发现自己哪里露出了破绽。
就在这时,有人从黑暗的过道里走了过来,随着来人靠近,地上的影子越来越长。终于,那人来到了审讯室中。
是一个年轻的后生,生得极为英俊。虽年轻,却又带着上位者的威压。
此人并未穿隐查司的官服,而是一袭常服。
可周围的人都对他恭恭敬敬的。
这是何人?
韩宁驰来到地牢中,轻轻撩了一下衣摆,坐在了椅子上,目光看向了被绑在架子上的王同知。
“王大人身为晋城的同知,当熟知刑律,也知晓审问犯人的手段。是你自己招,还是让人逼着你招,你选一个。”
看着韩宁驰凌厉的目光,王枰木心中有些慌乱。
这年轻的后生究竟是何人,怎会有这般慑人的气势。
不过,他面上仍旧镇定。
“我不知我究竟犯了何事,隐查司凭什么抓我?”
韩宁驰反问:“你觉得呢?”
韩宁驰的目光像是能看透人心一般,王枰木心越发慌了起来。不过,他自问没有什么纰漏,他仍旧不解。
韩宁驰瞥了一眼阿善。
阿善:“那我就提醒提醒王大人。大概四个月前,你给苏州粮商许同青写了一封信,求粮。”
一听这话,王枰木顿时警醒起来,但从表面上看人却起来越发轻松了。
韩宁驰察觉到王枰木细微的变化,眼眸微动。
王枰木:“的确有此事,当时晋地受了灾,朝廷的赈灾粮一时没能发下来,我便给许三爷写了信,希望他能运送一些粮食来解决晋地缺粮的危机。我作为一府同知,去为百姓求粮,这有什么问题吗?况且,许三爷当时也并未答应给我粮食。”
阿善瞥了一眼主子的神色,又继续道:“随后你又联系上了许同端,承诺他如果他能弄来粮食,便给他儿子在晋城安排一个差事。”
王枰木:“此事也是真的。朝廷本就有规定,若是捐粮达到一定的数目,可以给一个官职,那官职也不大,以此来鼓励富商为朝廷捐献粮食。”
这人可真能狡辩,阿勇气得想上去打他一顿了。
阿善:“许三爷运粮到源县,路上遇到了山匪,险些丧命。”
王枰木:“此事我也听说了,因为许三爷和我是好友,我还让府中的管事去询问了。这些事情你们问问我府上的管事就能辨别真假。若是你们不信我府上的管事,也可以问问许三爷,他也可以为我作证。”
阿善:“半个月前,你为李知府提出来建议,将许三爷捐赠给源县的粮食运送到府城来统一调配。”
王枰木:“确有此事。源县虽然受灾比较严重,但五百石粮食就能解决。晋地还有许多县城虽受灾不似源县那般严重,但却没有得到太多的捐赠。正好可以运送过去缓解各处缺粮的现状。”
王枰木似是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人很平静,条理也很清晰。
阿善:“后来这一批粮食丢失,调查结果是什么?”
王枰木:“前段时间有山匪埋伏许三爷,那批山匪虽然死了,可那一处山却被他们破坏了。他们留下了不少落石,这次恰好落石又落了下来。”
王枰木越回答心里越放松,刚刚开始进来的紧张渐渐没了。
隐查司向来雷厉风行,不给人情面,有一点证据也要抓住。
如今这些人问了他许久,却没有拿出来一点证据,这说明他们并没有证据。既没有证据,他又有何所惧?他表现的越淡定,对方就越不可能怀疑他。
韩宁驰察觉到王枰木的变化,忽然开口说了一句:“钱家粮铺的二掌柜两年前就病故了,怎么忽然押送了一批粮食去鹿城做生意了?”
这位钱家粮铺的二掌柜就是离开晋城的十位粮商之一。
王枰木没想到韩宁驰会忽然提及此事,神色骤然变了。
那一瞬间的紧张肉眼可见。
韩宁驰:“我却不知,王同知何时也能给死人开文书了?”
王枰木很快平复下来,道:“我不明白大人在说什么。给商户开文书一事虽由我掌管,可我却只管最后的盖章,并没有见过这些商户。若是有问题的话,大人该问问办理此事之人。”
韩宁驰:“问过了,没有人承认做过此事。可这上面有王大人的印章。”
王枰木:“大人许是不知,像这种商人的路引是需要下面官员一级一级上报,最后才到我的手中。既没有人做过此事,这说明此事是栽赃陷害。这印就不是我亲手盖的,说不定是旁人伪造的。大人不信可以去查一查。下官这些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从未做过任何错事,这件事李知府可以为我作证,整个府城所有的官员和百姓都可以为我作证。”
有意思。
他与王枰木说路引的事,王枰木却与他扯自己的为人。
王枰木的每一次开口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一层一层,让人消除对他的怀疑。
韩宁驰:“对,我查过,王大人为官二十年来一直很勤劳,为百姓做实事,从来没跟商户勾结过。不管是同僚还是百姓,都说王大人是个好官。”
王枰木提着心又放松了些:“所以,此事定是旁人诬陷我的,还望大人明察。”
韩宁驰一进来就在观察王枰木。不得不承认,姜国很会选人。王枰木为人老实本分,做事非常谨慎,为百姓殚精竭虑,这么多年来一件错事都没做过。
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去相信一个好人。
并且不自觉地想办法为其开脱。
所以,在非常关键的时刻,潜伏多年的王枰木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
正如晋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李知府自己都要受到责罚,可他并没有把责任都推在王枰木身上,甚至都不曾怀疑过他。
韩宁驰:“可本官却认为一事归一事。从前没做过错事,不代表你现在做的这件事就没有错。”
王枰木没想到面前之人竟然丝毫不为所动,他眼神微变,反问:“大人这是不相信我?”
韩宁驰看着王枰木的眼睛,沉声道:“我只信证据。”
在来的路上,他反反复复将事情思考了三遍,没有发现自己哪里露出了破绽。
就在这时,有人从黑暗的过道里走了过来,随着来人靠近,地上的影子越来越长。终于,那人来到了审讯室中。
是一个年轻的后生,生得极为英俊。虽年轻,却又带着上位者的威压。
此人并未穿隐查司的官服,而是一袭常服。
可周围的人都对他恭恭敬敬的。
这是何人?
韩宁驰来到地牢中,轻轻撩了一下衣摆,坐在了椅子上,目光看向了被绑在架子上的王同知。
“王大人身为晋城的同知,当熟知刑律,也知晓审问犯人的手段。是你自己招,还是让人逼着你招,你选一个。”
看着韩宁驰凌厉的目光,王枰木心中有些慌乱。
这年轻的后生究竟是何人,怎会有这般慑人的气势。
不过,他面上仍旧镇定。
“我不知我究竟犯了何事,隐查司凭什么抓我?”
韩宁驰反问:“你觉得呢?”
韩宁驰的目光像是能看透人心一般,王枰木心越发慌了起来。不过,他自问没有什么纰漏,他仍旧不解。
韩宁驰瞥了一眼阿善。
阿善:“那我就提醒提醒王大人。大概四个月前,你给苏州粮商许同青写了一封信,求粮。”
一听这话,王枰木顿时警醒起来,但从表面上看人却起来越发轻松了。
韩宁驰察觉到王枰木细微的变化,眼眸微动。
王枰木:“的确有此事,当时晋地受了灾,朝廷的赈灾粮一时没能发下来,我便给许三爷写了信,希望他能运送一些粮食来解决晋地缺粮的危机。我作为一府同知,去为百姓求粮,这有什么问题吗?况且,许三爷当时也并未答应给我粮食。”
阿善瞥了一眼主子的神色,又继续道:“随后你又联系上了许同端,承诺他如果他能弄来粮食,便给他儿子在晋城安排一个差事。”
王枰木:“此事也是真的。朝廷本就有规定,若是捐粮达到一定的数目,可以给一个官职,那官职也不大,以此来鼓励富商为朝廷捐献粮食。”
这人可真能狡辩,阿勇气得想上去打他一顿了。
阿善:“许三爷运粮到源县,路上遇到了山匪,险些丧命。”
王枰木:“此事我也听说了,因为许三爷和我是好友,我还让府中的管事去询问了。这些事情你们问问我府上的管事就能辨别真假。若是你们不信我府上的管事,也可以问问许三爷,他也可以为我作证。”
阿善:“半个月前,你为李知府提出来建议,将许三爷捐赠给源县的粮食运送到府城来统一调配。”
王枰木:“确有此事。源县虽然受灾比较严重,但五百石粮食就能解决。晋地还有许多县城虽受灾不似源县那般严重,但却没有得到太多的捐赠。正好可以运送过去缓解各处缺粮的现状。”
王枰木似是早已想好了应对之策,人很平静,条理也很清晰。
阿善:“后来这一批粮食丢失,调查结果是什么?”
王枰木:“前段时间有山匪埋伏许三爷,那批山匪虽然死了,可那一处山却被他们破坏了。他们留下了不少落石,这次恰好落石又落了下来。”
王枰木越回答心里越放松,刚刚开始进来的紧张渐渐没了。
隐查司向来雷厉风行,不给人情面,有一点证据也要抓住。
如今这些人问了他许久,却没有拿出来一点证据,这说明他们并没有证据。既没有证据,他又有何所惧?他表现的越淡定,对方就越不可能怀疑他。
韩宁驰察觉到王枰木的变化,忽然开口说了一句:“钱家粮铺的二掌柜两年前就病故了,怎么忽然押送了一批粮食去鹿城做生意了?”
这位钱家粮铺的二掌柜就是离开晋城的十位粮商之一。
王枰木没想到韩宁驰会忽然提及此事,神色骤然变了。
那一瞬间的紧张肉眼可见。
韩宁驰:“我却不知,王同知何时也能给死人开文书了?”
王枰木很快平复下来,道:“我不明白大人在说什么。给商户开文书一事虽由我掌管,可我却只管最后的盖章,并没有见过这些商户。若是有问题的话,大人该问问办理此事之人。”
韩宁驰:“问过了,没有人承认做过此事。可这上面有王大人的印章。”
王枰木:“大人许是不知,像这种商人的路引是需要下面官员一级一级上报,最后才到我的手中。既没有人做过此事,这说明此事是栽赃陷害。这印就不是我亲手盖的,说不定是旁人伪造的。大人不信可以去查一查。下官这些年来一直兢兢业业,从未做过任何错事,这件事李知府可以为我作证,整个府城所有的官员和百姓都可以为我作证。”
有意思。
他与王枰木说路引的事,王枰木却与他扯自己的为人。
王枰木的每一次开口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一层一层,让人消除对他的怀疑。
韩宁驰:“对,我查过,王大人为官二十年来一直很勤劳,为百姓做实事,从来没跟商户勾结过。不管是同僚还是百姓,都说王大人是个好官。”
王枰木提着心又放松了些:“所以,此事定是旁人诬陷我的,还望大人明察。”
韩宁驰一进来就在观察王枰木。不得不承认,姜国很会选人。王枰木为人老实本分,做事非常谨慎,为百姓殚精竭虑,这么多年来一件错事都没做过。
人们往往会习惯性地去相信一个好人。
并且不自觉地想办法为其开脱。
所以,在非常关键的时刻,潜伏多年的王枰木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
正如晋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李知府自己都要受到责罚,可他并没有把责任都推在王枰木身上,甚至都不曾怀疑过他。
韩宁驰:“可本官却认为一事归一事。从前没做过错事,不代表你现在做的这件事就没有错。”
王枰木没想到面前之人竟然丝毫不为所动,他眼神微变,反问:“大人这是不相信我?”
韩宁驰看着王枰木的眼睛,沉声道:“我只信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