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岛进入夏天后,直到晚上十点,空气中依然残留着微弱的光,一层桔梗色的薄纱浮在低空,云彩里残留着夕阳的色彩。
海鸟成群结队的盘旋而过,带来腥咸的鱼与盐的气息。光渐渐变弱,眼前的风景被蓝色笼罩,这是我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刻。
夜风从窗户吹进来,厨房里传出母亲说说笑笑的声音,淡淡的米饭的香气。
蓝色光芒的色度越来越低,岛上人家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渐渐地整座离岛都在夜色中闪烁起了暖色的光芒,仿佛深沉大海上漂浮着孤鲸,背负着渺小的人不停漂泊。
我转过身,一个孩子悄无声息地坐在身后。
他蓄着蜷曲蓬松的长发,身量不如一个板凳高。跪坐在幽暗的室内,身后散落着被褥枕头,活像一个被人遗忘在仓库里的旧娃娃。他用一双黑到发红的稚童眼睛凝视着我,片刻后又仿佛全盲般移开了视线,看向了窗外。
我膝行着靠过去,把头搁在他的身上,两个孩子如同被推倒后不经意摞在一块儿的木头玩偶。他依旧静静坐着,抱着一支竹笛,在海岛渐渐黑沉的夜色里一声不吭。
他有一张神话里小孩的脸。素净的圆脸上一对宝光璀璨的大眼睛,宛如炭烧尽后从深处反上来的暗红余火,眼角向上飞,神色却是悲天悯人地垂落下来。
孩子望着窗外停驻的海鸟,两只手不住地抚摸着手中的小笛子,看起来很是寂寞。
我听见自己孩童时代的声音,叫着那孩子的名字,却无论如何都听不真切。
他缓缓歪了头,左耳贴着我的头顶,有什么东西隔在我们之间。他似乎回答了我什么,随后静静与我贴在一起,伸出手握住我,很温暖。
非常的,温暖……
……
我睁开眼。
心头狂跳。
梦中那个玩偶一样枯坐着的孩子。
在我的记忆中,的的确确存在着那么一个人,但我全然忘记了他的姓名与模样。
似乎在很小的时候,我与母亲在沙滩上遇到了一个孑然独身的孩子,他背着一个小包袱,穿着粗衣,光脚站在海水里看沙子被冲得漫上脚背,又落下去,就这样看了很久很久。母亲收养了他,我们一起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
早几年,我曾问过母亲,那时她已病重,躺在榻上干咳着。他本来就不是岛上的人,应该是回家了吧。母亲是这样说的。
为了不让自己太伤心,我将那与我相伴多年的孩子看作无意间丢失的木偶,日子一天天过去,香山大名的阴影逐渐显现,伴随着母亲离世,我便淡忘了。
今天醒的晚,严胜已经在外头挥刀了。但有别于往常,破空之声变得更加复杂缭乱。我懒于梳洗,披散着长发来到门边,轻轻推开一条缝,向外看去。
一道刺眼的雪光泛着日头闪了过来。我眯了眯眼,避开刀光,片刻后再定睛去看,只见缘一提着刀,刃口悬在严胜的颈侧。二人僵持片刻,缘一率先放了手,收刀入鞘,呼出一团温度极高的气,在已经天色大亮的半空中凝结成白雾,缓缓弥散着。
严胜怔了怔,也收起了刀,皱起眉用一种微妙的神色端详着弟弟,过了一会甩手离开了。
我扒在门边看得入神,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这就是武士们的过招吗?比想象中要更快,更一招制胜,一击毙命。
一双眼睛瞥了过来。
我与他对上视线,是缘一。
他看着我,几个呼吸之后,抬起手指了指自己的头顶。
怎么了?我无声的张开嘴,用口型问他。
缘一稍稍眯起眼,似乎是个微不可闻的微笑,却又像只是被太阳光蛰了眼。
在他漫步走远后,我后知后觉抬起手,摸到了自己头顶纠缠打结的头发。
啊……
缘一在继国府停留了一段时间,严胜似乎有什么事情需要询问他,连白天的练兵都不去了,二人总是同时出现在厅堂,却又不是面对面坐着,严胜对着桌子喝茶,缘一对着院子看天。一问一答来回抛着,我端着茶点进来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
我和严胜、缘一,在这段时间共同用餐了几次。席间大多沉默,我的视线扫过他们,落回严胜身上时,他常常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心并不在此。而缘一安静地垂着眼,偶尔与我对上,停留几秒,又缓缓落下眼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似他并不属于这人间。
但当严胜离开后,只剩下两个人时,我和缘一还是谈不上三言两语。双方都不晓得从何谈起,实际上我同他只知道彼此的名字而已。所以,我们只好一声不吭地喝水,或者摆弄桌面上的东西,等待仆役将餐具都收起来。
一有人进来,我又找回了说话的勇气,笑着请他慢用,随后便离席了。
我不明白这种干涩的沉默来源何处,或许是叔嫂关系那微妙的尴尬,又可能是他生来就是这样沉默的人,而我不懂得他们的世界,男人可以行走的距离总是更加广阔遥远,我却从未见识过,因而无话可谈。
这天,严胜收到大名的传唤,不得不离开家前往朱雀门。我们站在寝屋里面对面站着,我手里拿着一条绣金织银,复杂而沉重的宽腰带。
“一定要穿戴的礼数。”严胜用指尖划过上面的花纹,他手背上青绿色的血管微微浮起,伸进衣袖里结实白皙的手臂。
我将腰带展开,轻抖一下,仿佛有金粉簌簌飘落一般,华丽的绣纹在晨光中璀璨非常。
“好漂亮。”我感叹道。
说着,将双手绕到严胜身后,将腰带缠了过来,紧紧裹住他的身体,再用一根细绳在身前系紧。
严胜两臂微微张开,仍由我动作,漫不经心地半合着眼。
“说起来,你的嫁衣呢?”
我笑了:“岛上的嫁衣就是绣花和服,没有京城的白无垢。”
在离岛,人常穿的还是粗布,甚至连和服都是稀有的,女人们大多是海女,上半天浑身湿透,下半天又要做饭打扫,多数没有漂亮衣服。
严胜‘嗯’了一声,听不出什么情绪。他抚了一下领口,手转而落到我的后背,推到自己身前。他垂头用嘴角贴在我的脸颊,我感到他柔软年轻的皮肤散发着体温,很快就离开了,手掌留下的触感如同风中火焰,逐渐消散。
出门的时候,严胜从缘一身侧擦过,他的弟弟似乎很喜欢坐在门廊下,哪怕什么事情都不做。我总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许并不像表面上那样恭敬而平静。有时,我不经意地瞥见严胜看向缘一的眼神,仿佛阴燃着幽邃的鬼火。这令我好奇缘一离开继国府的缘由,应当与这座宅邸曾经的秘密有关。
我站在缘一的不远处,向严胜的背影挥了挥手。
“还习惯吗?在家里的生活。”我低头对他说,“我也离开家乡很久了,总觉得……京城与我想象中的不同。”
说完我忍不住笑了。
缘一抬头,用眼神在问‘为什么’。
“啊,因为嫁进来之后就没有再出去过了。”
“一路上没有看风景吗?”缘一向后靠在了柱子上。
“戴着斗笠呢。”我举起双手在身前比划出一块东西,“那层纱,有这么长。”
缘一望向天空,轻轻地说:“外面的世界,并不比里面好。”
“是吗?那和我说说外面是什么样的。”我跪坐下来,“我的故乡是一座小岛,那里除了沙子和鱼,什么都没有。”
他的声音似乎有一种温度,就像靠近了噼啪作响的燃烧的火堆,听缘一讲话总令人感到平静。
“向北走有辽阔的雪原,到了冬天,白茫茫的没有任何活物。西边有茂密的森林与山峦,随处可见地藏像。京城里……抱歉,我也没有仔细看过。”他如同一尊会呼吸的塑像,眨着眼继续说,“不过,我儿时与兄长大人放过风筝。那时候风筝挂到了树杈上,是兄长大人摘了下来。他坐在树上张望着围墙外的城市,告诉我京城很大,像一块被刀划开的豆腐。”
我微笑着看他,“听起来,你们小时候关系很好。”
他也点了点头,坐直了身子。
“想放风筝吗?我记得在哪里。”
缘一走在前方,轻车熟路地带着我来到仓库的位置。在门前矗立片刻,他转而伸手拉开了那间严胜不允许我靠近地屋子。
里面空无一物,灰尘弥散。缘一弯腰掀起了一块榻榻米,这屋子只有三叠大小,经他这么一弄,房间变得更小了。
那块席子下静静躺着一只风筝,纸面已泛黄,画着藏青色燕子的图案,两只眼睛是墨点子。
他原地坐了下来,也不管那些灰尘,轻轻掸了掸风筝。
“这是兄长大人做的。”缘一将风筝递给我,“会吗?”
我点头,“希望不要飞到外面去了。”
我们来到院子里,今天万里无云,晴空蓝得彻底。缘一将风筝向着天上扔去,竟然就这样乘着风飞起来了。
“不需要拉着线跑几圈吗?”我惊讶道。
他摇摇头,扯了两下,将缠着线的纺锤递到我手里。
那只纸燕子晃晃悠悠的在半空中飘荡,披着一层金色的阳光,像个最美最好的童梦一样。我努力地仰起头注视着,逐渐被太阳晃了眼,望着燕子,竟然就这样留下眼泪来。
忽然间,来了一阵风,我手中的线被无形的力量扯着往某个方向去。我没有拿住,那风筝飘着飘着开始下降,最终挂在了院子里的一棵树上。
我看向缘一,先是沉默,最后慢慢地笑开了。
“我也弄丢了。”
一种温和的幸福在心中盘绕,仿佛洗去了一层尘埃。
缘一微微扬起了嘴角,但很快消失了。他伸出手,迟疑了一刻,最终用衣袖揩了一下我的脸,擦掉了方才的眼泪。
空气一点点凝固,好似泡在琥珀色中的气泡,没有人说话。
“没关系,我去捡回来。”我抖了一下,转身,飞快地跑了出去。
踢掉木屐,好像找回了曾经爬上小船桅杆的感觉,我沿着树干三两下就攀了上去。坐在树杈上,我情不自禁望向了墙外的京城。非常大,红顶的房子被一条条规整的道路分隔开,果真就像被刀切过的豆腐。
我兴奋地趴在树枝上,向下喊,“缘一,严胜说的是真的。”
隔着那一层浓绿的枝叶,仰着脸的缘一被绿色的树影覆盖,摇曳着破碎斑驳的光点。他伸出双臂。
我将燕子风筝摘了下来,向下扔去。
“不用,不用。”我摆着手,“我可以自己下来。”
说着,我在树枝上盘起一条腿,试图站起来。但这根树枝比我想的要细窄,我的脚尚未站稳,猛地一打滑,居然跌了下去。
我在半空翻了过来,视野被蓝色的晴天与绿色的树盖填满。不知不觉,在那短暂的一瞬,我闭上眼,等待摔落在地的感觉。
但那疼痛并未降临。
风筝掉在地上,沾染了一些尘土。
缘一撑开双臂稳稳地将我接住。他低下脸,眼睫极缓慢地眨了一下。
我连呼吸都忘记了,他将我放到地上站好,过了一会,转身都其他方向,我还在愣着。
“兄长大人。”
我听见缘一说。
扭过头去,严胜正站在一棵松树下,微暗的树影遮掩了他半张面容,令我看不清他。
差不多到了晚餐的时间。
我端着茶水来到正堂的纸门外,淡黄色的烛光透过门扉,洒在我的脚上。兄弟二人在屋里谈论着什么,低声的细语与对话,影影绰绰。厨房正在准备餐食,传来仆役们轻轻说笑的声音,厨具叮当作响,走廊里弥漫着淡淡的米饭香气。
廊外天色泛蓝,如泡在浅海里,忧郁而清澈。
隔着纸门,缘一端坐的身影被光投在门上,他的影子像一尊纹丝不动的古老木偶。
这场景,天色,乃至于空气中的味道,都那么的似曾相识。
好像,曾经在我的童年时光中无数次重演,每一天傍晚,都是这样的……
沙滩上,那孩子呆滞地站着,看潮涨潮落,沙子漫上脚背又沉下去,海水冲刷着留下一层稀疏的白沫。
他转动眼珠,凝视着与母亲牵着手的我。我向他伸出了另一只手。
如同一扇又一扇记忆的大门豁然洞开,我深吸一口气,再吐出,好似排出了体内积攒多年的污浊。随后清晰地想起了他是谁。他说话的声音不同了,他长大了。但那个孩子,那对耳饰,那双眼睛,还有温暖到极致的手掌。从未变过。
……缘一。
海鸟成群结队的盘旋而过,带来腥咸的鱼与盐的气息。光渐渐变弱,眼前的风景被蓝色笼罩,这是我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刻。
夜风从窗户吹进来,厨房里传出母亲说说笑笑的声音,淡淡的米饭的香气。
蓝色光芒的色度越来越低,岛上人家的灯火一盏盏亮起,渐渐地整座离岛都在夜色中闪烁起了暖色的光芒,仿佛深沉大海上漂浮着孤鲸,背负着渺小的人不停漂泊。
我转过身,一个孩子悄无声息地坐在身后。
他蓄着蜷曲蓬松的长发,身量不如一个板凳高。跪坐在幽暗的室内,身后散落着被褥枕头,活像一个被人遗忘在仓库里的旧娃娃。他用一双黑到发红的稚童眼睛凝视着我,片刻后又仿佛全盲般移开了视线,看向了窗外。
我膝行着靠过去,把头搁在他的身上,两个孩子如同被推倒后不经意摞在一块儿的木头玩偶。他依旧静静坐着,抱着一支竹笛,在海岛渐渐黑沉的夜色里一声不吭。
他有一张神话里小孩的脸。素净的圆脸上一对宝光璀璨的大眼睛,宛如炭烧尽后从深处反上来的暗红余火,眼角向上飞,神色却是悲天悯人地垂落下来。
孩子望着窗外停驻的海鸟,两只手不住地抚摸着手中的小笛子,看起来很是寂寞。
我听见自己孩童时代的声音,叫着那孩子的名字,却无论如何都听不真切。
他缓缓歪了头,左耳贴着我的头顶,有什么东西隔在我们之间。他似乎回答了我什么,随后静静与我贴在一起,伸出手握住我,很温暖。
非常的,温暖……
……
我睁开眼。
心头狂跳。
梦中那个玩偶一样枯坐着的孩子。
在我的记忆中,的的确确存在着那么一个人,但我全然忘记了他的姓名与模样。
似乎在很小的时候,我与母亲在沙滩上遇到了一个孑然独身的孩子,他背着一个小包袱,穿着粗衣,光脚站在海水里看沙子被冲得漫上脚背,又落下去,就这样看了很久很久。母亲收养了他,我们一起生活,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消失了。
早几年,我曾问过母亲,那时她已病重,躺在榻上干咳着。他本来就不是岛上的人,应该是回家了吧。母亲是这样说的。
为了不让自己太伤心,我将那与我相伴多年的孩子看作无意间丢失的木偶,日子一天天过去,香山大名的阴影逐渐显现,伴随着母亲离世,我便淡忘了。
今天醒的晚,严胜已经在外头挥刀了。但有别于往常,破空之声变得更加复杂缭乱。我懒于梳洗,披散着长发来到门边,轻轻推开一条缝,向外看去。
一道刺眼的雪光泛着日头闪了过来。我眯了眯眼,避开刀光,片刻后再定睛去看,只见缘一提着刀,刃口悬在严胜的颈侧。二人僵持片刻,缘一率先放了手,收刀入鞘,呼出一团温度极高的气,在已经天色大亮的半空中凝结成白雾,缓缓弥散着。
严胜怔了怔,也收起了刀,皱起眉用一种微妙的神色端详着弟弟,过了一会甩手离开了。
我扒在门边看得入神,从未见过这样的场景,这就是武士们的过招吗?比想象中要更快,更一招制胜,一击毙命。
一双眼睛瞥了过来。
我与他对上视线,是缘一。
他看着我,几个呼吸之后,抬起手指了指自己的头顶。
怎么了?我无声的张开嘴,用口型问他。
缘一稍稍眯起眼,似乎是个微不可闻的微笑,却又像只是被太阳光蛰了眼。
在他漫步走远后,我后知后觉抬起手,摸到了自己头顶纠缠打结的头发。
啊……
缘一在继国府停留了一段时间,严胜似乎有什么事情需要询问他,连白天的练兵都不去了,二人总是同时出现在厅堂,却又不是面对面坐着,严胜对着桌子喝茶,缘一对着院子看天。一问一答来回抛着,我端着茶点进来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
我和严胜、缘一,在这段时间共同用餐了几次。席间大多沉默,我的视线扫过他们,落回严胜身上时,他常常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心并不在此。而缘一安静地垂着眼,偶尔与我对上,停留几秒,又缓缓落下眼睑,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似他并不属于这人间。
但当严胜离开后,只剩下两个人时,我和缘一还是谈不上三言两语。双方都不晓得从何谈起,实际上我同他只知道彼此的名字而已。所以,我们只好一声不吭地喝水,或者摆弄桌面上的东西,等待仆役将餐具都收起来。
一有人进来,我又找回了说话的勇气,笑着请他慢用,随后便离席了。
我不明白这种干涩的沉默来源何处,或许是叔嫂关系那微妙的尴尬,又可能是他生来就是这样沉默的人,而我不懂得他们的世界,男人可以行走的距离总是更加广阔遥远,我却从未见识过,因而无话可谈。
这天,严胜收到大名的传唤,不得不离开家前往朱雀门。我们站在寝屋里面对面站着,我手里拿着一条绣金织银,复杂而沉重的宽腰带。
“一定要穿戴的礼数。”严胜用指尖划过上面的花纹,他手背上青绿色的血管微微浮起,伸进衣袖里结实白皙的手臂。
我将腰带展开,轻抖一下,仿佛有金粉簌簌飘落一般,华丽的绣纹在晨光中璀璨非常。
“好漂亮。”我感叹道。
说着,将双手绕到严胜身后,将腰带缠了过来,紧紧裹住他的身体,再用一根细绳在身前系紧。
严胜两臂微微张开,仍由我动作,漫不经心地半合着眼。
“说起来,你的嫁衣呢?”
我笑了:“岛上的嫁衣就是绣花和服,没有京城的白无垢。”
在离岛,人常穿的还是粗布,甚至连和服都是稀有的,女人们大多是海女,上半天浑身湿透,下半天又要做饭打扫,多数没有漂亮衣服。
严胜‘嗯’了一声,听不出什么情绪。他抚了一下领口,手转而落到我的后背,推到自己身前。他垂头用嘴角贴在我的脸颊,我感到他柔软年轻的皮肤散发着体温,很快就离开了,手掌留下的触感如同风中火焰,逐渐消散。
出门的时候,严胜从缘一身侧擦过,他的弟弟似乎很喜欢坐在门廊下,哪怕什么事情都不做。我总觉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许并不像表面上那样恭敬而平静。有时,我不经意地瞥见严胜看向缘一的眼神,仿佛阴燃着幽邃的鬼火。这令我好奇缘一离开继国府的缘由,应当与这座宅邸曾经的秘密有关。
我站在缘一的不远处,向严胜的背影挥了挥手。
“还习惯吗?在家里的生活。”我低头对他说,“我也离开家乡很久了,总觉得……京城与我想象中的不同。”
说完我忍不住笑了。
缘一抬头,用眼神在问‘为什么’。
“啊,因为嫁进来之后就没有再出去过了。”
“一路上没有看风景吗?”缘一向后靠在了柱子上。
“戴着斗笠呢。”我举起双手在身前比划出一块东西,“那层纱,有这么长。”
缘一望向天空,轻轻地说:“外面的世界,并不比里面好。”
“是吗?那和我说说外面是什么样的。”我跪坐下来,“我的故乡是一座小岛,那里除了沙子和鱼,什么都没有。”
他的声音似乎有一种温度,就像靠近了噼啪作响的燃烧的火堆,听缘一讲话总令人感到平静。
“向北走有辽阔的雪原,到了冬天,白茫茫的没有任何活物。西边有茂密的森林与山峦,随处可见地藏像。京城里……抱歉,我也没有仔细看过。”他如同一尊会呼吸的塑像,眨着眼继续说,“不过,我儿时与兄长大人放过风筝。那时候风筝挂到了树杈上,是兄长大人摘了下来。他坐在树上张望着围墙外的城市,告诉我京城很大,像一块被刀划开的豆腐。”
我微笑着看他,“听起来,你们小时候关系很好。”
他也点了点头,坐直了身子。
“想放风筝吗?我记得在哪里。”
缘一走在前方,轻车熟路地带着我来到仓库的位置。在门前矗立片刻,他转而伸手拉开了那间严胜不允许我靠近地屋子。
里面空无一物,灰尘弥散。缘一弯腰掀起了一块榻榻米,这屋子只有三叠大小,经他这么一弄,房间变得更小了。
那块席子下静静躺着一只风筝,纸面已泛黄,画着藏青色燕子的图案,两只眼睛是墨点子。
他原地坐了下来,也不管那些灰尘,轻轻掸了掸风筝。
“这是兄长大人做的。”缘一将风筝递给我,“会吗?”
我点头,“希望不要飞到外面去了。”
我们来到院子里,今天万里无云,晴空蓝得彻底。缘一将风筝向着天上扔去,竟然就这样乘着风飞起来了。
“不需要拉着线跑几圈吗?”我惊讶道。
他摇摇头,扯了两下,将缠着线的纺锤递到我手里。
那只纸燕子晃晃悠悠的在半空中飘荡,披着一层金色的阳光,像个最美最好的童梦一样。我努力地仰起头注视着,逐渐被太阳晃了眼,望着燕子,竟然就这样留下眼泪来。
忽然间,来了一阵风,我手中的线被无形的力量扯着往某个方向去。我没有拿住,那风筝飘着飘着开始下降,最终挂在了院子里的一棵树上。
我看向缘一,先是沉默,最后慢慢地笑开了。
“我也弄丢了。”
一种温和的幸福在心中盘绕,仿佛洗去了一层尘埃。
缘一微微扬起了嘴角,但很快消失了。他伸出手,迟疑了一刻,最终用衣袖揩了一下我的脸,擦掉了方才的眼泪。
空气一点点凝固,好似泡在琥珀色中的气泡,没有人说话。
“没关系,我去捡回来。”我抖了一下,转身,飞快地跑了出去。
踢掉木屐,好像找回了曾经爬上小船桅杆的感觉,我沿着树干三两下就攀了上去。坐在树杈上,我情不自禁望向了墙外的京城。非常大,红顶的房子被一条条规整的道路分隔开,果真就像被刀切过的豆腐。
我兴奋地趴在树枝上,向下喊,“缘一,严胜说的是真的。”
隔着那一层浓绿的枝叶,仰着脸的缘一被绿色的树影覆盖,摇曳着破碎斑驳的光点。他伸出双臂。
我将燕子风筝摘了下来,向下扔去。
“不用,不用。”我摆着手,“我可以自己下来。”
说着,我在树枝上盘起一条腿,试图站起来。但这根树枝比我想的要细窄,我的脚尚未站稳,猛地一打滑,居然跌了下去。
我在半空翻了过来,视野被蓝色的晴天与绿色的树盖填满。不知不觉,在那短暂的一瞬,我闭上眼,等待摔落在地的感觉。
但那疼痛并未降临。
风筝掉在地上,沾染了一些尘土。
缘一撑开双臂稳稳地将我接住。他低下脸,眼睫极缓慢地眨了一下。
我连呼吸都忘记了,他将我放到地上站好,过了一会,转身都其他方向,我还在愣着。
“兄长大人。”
我听见缘一说。
扭过头去,严胜正站在一棵松树下,微暗的树影遮掩了他半张面容,令我看不清他。
差不多到了晚餐的时间。
我端着茶水来到正堂的纸门外,淡黄色的烛光透过门扉,洒在我的脚上。兄弟二人在屋里谈论着什么,低声的细语与对话,影影绰绰。厨房正在准备餐食,传来仆役们轻轻说笑的声音,厨具叮当作响,走廊里弥漫着淡淡的米饭香气。
廊外天色泛蓝,如泡在浅海里,忧郁而清澈。
隔着纸门,缘一端坐的身影被光投在门上,他的影子像一尊纹丝不动的古老木偶。
这场景,天色,乃至于空气中的味道,都那么的似曾相识。
好像,曾经在我的童年时光中无数次重演,每一天傍晚,都是这样的……
沙滩上,那孩子呆滞地站着,看潮涨潮落,沙子漫上脚背又沉下去,海水冲刷着留下一层稀疏的白沫。
他转动眼珠,凝视着与母亲牵着手的我。我向他伸出了另一只手。
如同一扇又一扇记忆的大门豁然洞开,我深吸一口气,再吐出,好似排出了体内积攒多年的污浊。随后清晰地想起了他是谁。他说话的声音不同了,他长大了。但那个孩子,那对耳饰,那双眼睛,还有温暖到极致的手掌。从未变过。
……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