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红急忙取来楚王之弓,四面围观的军士们早听说熊渠有“射石没羽”之能,堪比古之后羿,只是一直没机会亲眼目睹。这会子个个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的大王。
熊渠弯弓搭箭,使尽全身力气,将弓拉了个满月状,铜锡合铸的弓弧发出金属受强力拉伸特有的“咯咯”声。人们屏住呼吸,只听“嗖”地一声,一支弓箭深深插入巨石之中,果然只有箭羽露在外头。“好,大王好神力!”全军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声震山谷。
熊渠却并不满意,他上前摇动了下露在外头的箭羽,纹丝不动,眼中露出一丝难以言说的沮丧。看来,这办法行不通啊!
他问一名鄂国降将:“若绕道而行,要耽搁多久行程。”
“此山绵延三十多里,若绕道而行,还需渡河,算起来赶到铜绿山至少要多出半个月的行程。”
熊渠沉吟半晌,眉头紧紧蹙成一个“川”字。攸地,一计浮上心头,眉间微微舒缓。他开始传令:“五百人负责砍伐树木柴薪,堆于这巨石四周。另五百人往山上寻找粗大竹子,剖半而分,制成水槽,将山泉水引于这巨石两旁。天黑之前,全都办妥。”
人们都面面相觑,不知楚王这是要做什么。只有熊红领会其父之意,少年眼中闪动着喜悦与敬佩的光茫:“父王,您这是要裂开这巨石?”
熊渠微笑着说:“效法先古,试试看吧。”
日暮途穷之时,齐人高的柴薪已密密麻麻堆在了巨石之前。十几名军士手举火把站在石前,等着楚王的一声令下。熊渠一抬手,熊康高呼:“燃!”
军士们将火把投入柴薪,顿时大火熊熊,火光映红了整个山谷。约摸烧了一个时辰,巨石的这面已被大火烧得红透,发出“毕剥”的响声。渐渐地,火苗落了下去,所有的柴木都化为发灰或发白的灰烬。熊渠一拍手:“就是现在!”
他一声令下,山上的军士们开始一系列操作,他们放开堵住竹水槽的泥土,四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浇筑在刚刚被烧得红透的巨石之上。刚刚被烈火灼透,又被冷水一浇,经这一冷一热,巨石内部受不了剧烈的膨胀冷缩之痛,发出痛苦的“叽咕”声。
熊渠拿起手中的弓箭,一口气往石身上连射了十几箭,大喊一声“开!”
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巨石象一个病人般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蓦地石身现出十几条裂缝,缝隙越裂越大。最终,一声轰响,巨石分崩离析!山谷中爆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大王神力,开山裂石!我王威武!”
这一切,匍伏于山顶上的番国探子都尽收于眼底,他长叹一声,疾疾离开山丘,向前方的番君回报。
自从来到铜绿山,召伯虎就养成了每日黄昏伫立山头看日落的习惯。时已入夏,昼长夜短,但无论白昼有多长终究还是有尽头的。西面的晚霞如同楚人图腾里的燃烧凤鸟,将西边的天空映得通红。渐渐的,火鸟燃尽,只余下一块块晶亮的红色宝石,镶嵌在形似灰烬的云层里,宝石的光茫越来越淡,红色退去,由灰转黑,终于淹没于苍茫的暮色中。
召伯虎目送着西沉的落日,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久久不能平复。身旁那小小的姬胡目不转睛地盯着他那沉郁的脸,恨不能伸手去抚平他紧皱的眉心,但终于还是没那个胆。只得轻声问道:“少傅,你有心事?”
“要叫长兄。”召伯虎严厉的目光扫过,姬胡低下头轻声认错:“是,长兄。”
看着他那委屈样,召伯虎颇觉不忍心,摸了摸他顶上的双髻。这些日子以来除了这个半谙世事的孩子,他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倾诉心事了。
“唉——”他长叹一声道:“咱们来到铜绿山快一个月了,楚军是一定会来攻伐此地的。可是,兵在哪呢?除了咱们自己带来的成周之师和申侯的军队,到现在江汉诸国只有权国,罗国派了点人马,加起来不过三万来人,不到四百辆兵车。军士战斗力逊于楚国,可绝对数量竟也不战优,如何有必胜把握?”
对于这些事,姬胡也是似懂非懂,他绞尽脑汁地劝慰道:“长兄不是给每辆兵车装了铜刺吗?到时一冲,肯定能把楚国军阵冲垮的!”
召伯虎苦笑道:“这法子只能用于一时,救急救不了穷。若不能一击制命,之后就难了。何况楚军攻下鄂城已有许久了,只怕还没等到江汉诸国的合军,熊渠的铁蹄便已来到铜绿山下了。”() ()
正说着呢,忽然南面山脚一阵烟尘滚滚,像是有大队人马往这边开来。召伯虎心中一紧,怎么?难道楚人这么快就来到了铜绿山?
“不是,不是。长兄,那旗子中绣了个‘番’字,是我舅舅的军队。”姬胡眼尖,一眼看到了队列前头的戎车上立着的旗子。
召伯虎仔细观察着这队人马,除了打头的擎旗战车之外,整个队伍居然没有一辆兵车,所有的武士都是骑马。这纯粹是一支骑兵队伍!旗车上站着一位中年将领,估计便是番子了。
“你和你舅舅见过吗?”召伯虎问姬胡。
“我与父王母后一直幽禁府中,不得见任何人。因此未曾见过。”
“你回住所暂避,未得召唤不要出来。”召伯虎的眼神带有威势。姬胡无奈地低头应道:“好吧!”
番子是位高大长须的中年人,乍一看到他那张脸,召伯虎莫名有种熟悉之感。再一想,原来他与妹妹番己的确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细眉长目的轮廓如出一辙,这也是血缘刻下的烙印。
来不及见礼,番子神色慌张,一见到召伯虎便拉着他的袖子急奏道:“臣一接到王后的密令便率领举国之兵前来相助。少傅大人应该知道,我番国国小民弱,只在子爵之位,倾全国之力也只凑得出五六千甲士,一百辆兵车。这么点兵力如何抵挡楚军?只能行骚扰之事,迟滞其进攻速度。可是------”
他咽了口唾沫,召伯虎赶紧扶他坐下,又上了一盅茶,轻声抚慰道:“国舅不必着急,慢些说。”
相比起“番子”这个称呼,自然“国舅”的称呼更加体面尊贵。番子坐定,捋了捋胡须说:“这些日子以来,我军不断袭扰熊渠,砍断浮桥,凿沉渡舟,甚至不惜推巨石堵山隘。可惜------”
他痛惜地摇了摇头,将最近一次失败的袭扰经历讲了:“------想不到熊渠竟然烧石引泉,射石开路,这般不到一天,便把山路重新打通。反而出来追击我军,他们兵锋甚锐,无奈,臣只得命令将所有兵车卸下马辔,弃于路上。我军全部改成骑兵,轻装前来铜绿山报信。”
召伯虎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依国舅推算,熊渠的大军离铜绿山还有多远?”
番子似是心有余悸:“其实我军若不是丢弃兵车,定已被他们追上。楚人捡拾咱们的战车,再套马配鞍,怎么也会耗去一两天的时间。臣推算,明日黄昏或后日中午前,楚军定然能赶到铜绿山脚下。”
“啊——”召伯虎倒吸一口凉气,只有最多一天半的时间准备了。自己手上的兵力明显不足啊?那么敌方呢?他问:“熊渠有多少人马?”
“至少三万人马,本来是二百辆兵车,如今得到我番国的一百辆战车,楚军已然有三百辆兵车之数。”
召伯虎心中计算开了,敌方兵力三万有余,与己方相当;敌方战车三百辆,己方略多一些。何况自己这一方以逸待劳,只要善用得法,未见得没有必胜之把握。想到此处,他才略为心安,开始安排战略。
此时,申侯的人马和权国,罗国的军队已经在山脚下分东西两面扎营,申军在东,权罗两国在西。召伯虎把番国的骑兵也并入西营的权罗两军,却把所有的兵车调上铜绿山,只留步兵与骑兵在山下。山上只留成周的军队与三百辆兵车。
所有人对这样的安排都疑惑不解,但碍于召伯虎王使的身份,都不敢询问。只有姬多友与姬胡明白他的意图,大家按照各自分派的任务,分头行事。
铜绿山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忙碌的夜晚。所有的铸炉都烧得通红,最后一炉铜水从引槽中流出,注入脚下的铜范,用来制作最后一批铜刺。
山上也是人声鼎沸,成千上万的火把将夜晚的天空照得通红。兵士们从刚从山谷吊上来的竹筐中取出尚在发烫的铜刺,争相安装到一辆辆兵车的轮榖中间。瞬间,一辆辆平平无奇的兵车就像装上了刺刀,指向敌人的心脏。
鄂世子驭方格外卖力,他忽而下谷,忽而山上,忙得满头是汗,双目赤红。眼见这么多兵马来守卫铜绿山,可是身为本来的主人,他却已国破家亡,聚不拢一兵一卒,如何能不比他人更加卖力?
熊渠弯弓搭箭,使尽全身力气,将弓拉了个满月状,铜锡合铸的弓弧发出金属受强力拉伸特有的“咯咯”声。人们屏住呼吸,只听“嗖”地一声,一支弓箭深深插入巨石之中,果然只有箭羽露在外头。“好,大王好神力!”全军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声,声震山谷。
熊渠却并不满意,他上前摇动了下露在外头的箭羽,纹丝不动,眼中露出一丝难以言说的沮丧。看来,这办法行不通啊!
他问一名鄂国降将:“若绕道而行,要耽搁多久行程。”
“此山绵延三十多里,若绕道而行,还需渡河,算起来赶到铜绿山至少要多出半个月的行程。”
熊渠沉吟半晌,眉头紧紧蹙成一个“川”字。攸地,一计浮上心头,眉间微微舒缓。他开始传令:“五百人负责砍伐树木柴薪,堆于这巨石四周。另五百人往山上寻找粗大竹子,剖半而分,制成水槽,将山泉水引于这巨石两旁。天黑之前,全都办妥。”
人们都面面相觑,不知楚王这是要做什么。只有熊红领会其父之意,少年眼中闪动着喜悦与敬佩的光茫:“父王,您这是要裂开这巨石?”
熊渠微笑着说:“效法先古,试试看吧。”
日暮途穷之时,齐人高的柴薪已密密麻麻堆在了巨石之前。十几名军士手举火把站在石前,等着楚王的一声令下。熊渠一抬手,熊康高呼:“燃!”
军士们将火把投入柴薪,顿时大火熊熊,火光映红了整个山谷。约摸烧了一个时辰,巨石的这面已被大火烧得红透,发出“毕剥”的响声。渐渐地,火苗落了下去,所有的柴木都化为发灰或发白的灰烬。熊渠一拍手:“就是现在!”
他一声令下,山上的军士们开始一系列操作,他们放开堵住竹水槽的泥土,四股清泉源源不断地浇筑在刚刚被烧得红透的巨石之上。刚刚被烈火灼透,又被冷水一浇,经这一冷一热,巨石内部受不了剧烈的膨胀冷缩之痛,发出痛苦的“叽咕”声。
熊渠拿起手中的弓箭,一口气往石身上连射了十几箭,大喊一声“开!”
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巨石象一个病人般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蓦地石身现出十几条裂缝,缝隙越裂越大。最终,一声轰响,巨石分崩离析!山谷中爆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大王神力,开山裂石!我王威武!”
这一切,匍伏于山顶上的番国探子都尽收于眼底,他长叹一声,疾疾离开山丘,向前方的番君回报。
自从来到铜绿山,召伯虎就养成了每日黄昏伫立山头看日落的习惯。时已入夏,昼长夜短,但无论白昼有多长终究还是有尽头的。西面的晚霞如同楚人图腾里的燃烧凤鸟,将西边的天空映得通红。渐渐的,火鸟燃尽,只余下一块块晶亮的红色宝石,镶嵌在形似灰烬的云层里,宝石的光茫越来越淡,红色退去,由灰转黑,终于淹没于苍茫的暮色中。
召伯虎目送着西沉的落日,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川”字,久久不能平复。身旁那小小的姬胡目不转睛地盯着他那沉郁的脸,恨不能伸手去抚平他紧皱的眉心,但终于还是没那个胆。只得轻声问道:“少傅,你有心事?”
“要叫长兄。”召伯虎严厉的目光扫过,姬胡低下头轻声认错:“是,长兄。”
看着他那委屈样,召伯虎颇觉不忍心,摸了摸他顶上的双髻。这些日子以来除了这个半谙世事的孩子,他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倾诉心事了。
“唉——”他长叹一声道:“咱们来到铜绿山快一个月了,楚军是一定会来攻伐此地的。可是,兵在哪呢?除了咱们自己带来的成周之师和申侯的军队,到现在江汉诸国只有权国,罗国派了点人马,加起来不过三万来人,不到四百辆兵车。军士战斗力逊于楚国,可绝对数量竟也不战优,如何有必胜把握?”
对于这些事,姬胡也是似懂非懂,他绞尽脑汁地劝慰道:“长兄不是给每辆兵车装了铜刺吗?到时一冲,肯定能把楚国军阵冲垮的!”
召伯虎苦笑道:“这法子只能用于一时,救急救不了穷。若不能一击制命,之后就难了。何况楚军攻下鄂城已有许久了,只怕还没等到江汉诸国的合军,熊渠的铁蹄便已来到铜绿山下了。”() ()
正说着呢,忽然南面山脚一阵烟尘滚滚,像是有大队人马往这边开来。召伯虎心中一紧,怎么?难道楚人这么快就来到了铜绿山?
“不是,不是。长兄,那旗子中绣了个‘番’字,是我舅舅的军队。”姬胡眼尖,一眼看到了队列前头的戎车上立着的旗子。
召伯虎仔细观察着这队人马,除了打头的擎旗战车之外,整个队伍居然没有一辆兵车,所有的武士都是骑马。这纯粹是一支骑兵队伍!旗车上站着一位中年将领,估计便是番子了。
“你和你舅舅见过吗?”召伯虎问姬胡。
“我与父王母后一直幽禁府中,不得见任何人。因此未曾见过。”
“你回住所暂避,未得召唤不要出来。”召伯虎的眼神带有威势。姬胡无奈地低头应道:“好吧!”
番子是位高大长须的中年人,乍一看到他那张脸,召伯虎莫名有种熟悉之感。再一想,原来他与妹妹番己的确有相似之处。尤其是细眉长目的轮廓如出一辙,这也是血缘刻下的烙印。
来不及见礼,番子神色慌张,一见到召伯虎便拉着他的袖子急奏道:“臣一接到王后的密令便率领举国之兵前来相助。少傅大人应该知道,我番国国小民弱,只在子爵之位,倾全国之力也只凑得出五六千甲士,一百辆兵车。这么点兵力如何抵挡楚军?只能行骚扰之事,迟滞其进攻速度。可是------”
他咽了口唾沫,召伯虎赶紧扶他坐下,又上了一盅茶,轻声抚慰道:“国舅不必着急,慢些说。”
相比起“番子”这个称呼,自然“国舅”的称呼更加体面尊贵。番子坐定,捋了捋胡须说:“这些日子以来,我军不断袭扰熊渠,砍断浮桥,凿沉渡舟,甚至不惜推巨石堵山隘。可惜------”
他痛惜地摇了摇头,将最近一次失败的袭扰经历讲了:“------想不到熊渠竟然烧石引泉,射石开路,这般不到一天,便把山路重新打通。反而出来追击我军,他们兵锋甚锐,无奈,臣只得命令将所有兵车卸下马辔,弃于路上。我军全部改成骑兵,轻装前来铜绿山报信。”
召伯虎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依国舅推算,熊渠的大军离铜绿山还有多远?”
番子似是心有余悸:“其实我军若不是丢弃兵车,定已被他们追上。楚人捡拾咱们的战车,再套马配鞍,怎么也会耗去一两天的时间。臣推算,明日黄昏或后日中午前,楚军定然能赶到铜绿山脚下。”
“啊——”召伯虎倒吸一口凉气,只有最多一天半的时间准备了。自己手上的兵力明显不足啊?那么敌方呢?他问:“熊渠有多少人马?”
“至少三万人马,本来是二百辆兵车,如今得到我番国的一百辆战车,楚军已然有三百辆兵车之数。”
召伯虎心中计算开了,敌方兵力三万有余,与己方相当;敌方战车三百辆,己方略多一些。何况自己这一方以逸待劳,只要善用得法,未见得没有必胜之把握。想到此处,他才略为心安,开始安排战略。
此时,申侯的人马和权国,罗国的军队已经在山脚下分东西两面扎营,申军在东,权罗两国在西。召伯虎把番国的骑兵也并入西营的权罗两军,却把所有的兵车调上铜绿山,只留步兵与骑兵在山下。山上只留成周的军队与三百辆兵车。
所有人对这样的安排都疑惑不解,但碍于召伯虎王使的身份,都不敢询问。只有姬多友与姬胡明白他的意图,大家按照各自分派的任务,分头行事。
铜绿山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忙碌的夜晚。所有的铸炉都烧得通红,最后一炉铜水从引槽中流出,注入脚下的铜范,用来制作最后一批铜刺。
山上也是人声鼎沸,成千上万的火把将夜晚的天空照得通红。兵士们从刚从山谷吊上来的竹筐中取出尚在发烫的铜刺,争相安装到一辆辆兵车的轮榖中间。瞬间,一辆辆平平无奇的兵车就像装上了刺刀,指向敌人的心脏。
鄂世子驭方格外卖力,他忽而下谷,忽而山上,忙得满头是汗,双目赤红。眼见这么多兵马来守卫铜绿山,可是身为本来的主人,他却已国破家亡,聚不拢一兵一卒,如何能不比他人更加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