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苏来了之后,办公室工作重新分配,杨苏负责文件收发、投诉处理以及协助钱主任进行党建工作。
文件收发工作需要跟每个科室对接,杨苏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熟悉了园林处的各个科室成员,大家见她一脸笑,遇到办公室要的急的文件,各个科长嘴上会抱怨,但也从来不为难她这个跑腿的小姑娘。
她对工作很认真,也很积极,党建方面的台账资料做的又细致又有条理。
钱主任作为办公室副主任,对她的工作很满意,但同样的,给她布置的工作越来越多,有些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也开始三不五时地打电话给杨苏。
杨苏越来越忙。
办公室里,其他人还是一派休闲,齐飞照例打游戏,刘云云在欣赏新做的指甲,孙楠在改一个月前就动笔了的材料,袁叔喝着茶,看着股票。
只杨苏一个看起来像个另类,进进出出的忙,一上午闲不下来喝口水。
杨苏倒并不觉得诧异,原先读研的时候,实验室的工作量比现在更忙,半夜回不了宿舍休息属于家常便饭。
而现在朝九晚五,准时下班,下班后,她有了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她而言,这已经是幸福的可以冒泡的日子了。
只是异地他乡,一个人生活,偶尔的冷清和不便是难免的。
这感觉,在自己买菜做饭时最有感触。
一个人想要做点像样的饭菜很难把控量。
杨苏有次心血来潮买了一只鸡回来做烤鸡,刚出炉的时候,整间房子肉香四溢,香极了,可笑的是周末两天吃到厌也没吃完。
那之后,杨苏又烧了一次红烧肉,这是刘一梅女士的拿手菜,杨苏暑假被刘一梅特训了一个月,能烧的七八成相似,肉摊上,她特地跟老板强调了一个人吃,只要半斤,老板略一抬眼,看清她水嫩的脸,像个刚成年的孩子,大刀一抬,一拉,一斤半五花肉进了红色塑料袋子,杨苏拉不下面子拒绝,只能拎回去,肉多了,素菜她都懒得烧了,那锅红烧肉好吃的过分,像极了她妈的手艺,她一高兴拍照发了朋友圈,但顿顿吃导致杨苏连着两三个月都没想再碰这道菜。
杨苏做菜的热情逐渐消减,慢慢地只简单做一碗面条对付肚子。
日子久了,又有些寡淡。
刘云云是单位同事里第一个和她建交的。
她会主动约杨苏一起出去吃饭,但也仅限上班日的中午,周末从来不约。
杨苏觉得孙楠平时挺好相处的一人,但是涉及到和刘云云一起出去吃饭,她从来不去。
刘云云家境虽好,但嘴不挑,带杨苏吃的大多是特色小吃店和一些新开的连锁店,杨苏觉得跟她挺有共同话题,所以碰上食堂饭菜不合胃口的时候甚至主动邀请她一起出去改善伙食。
两人也因此越走越近,那天刘云云刚开着车带杨苏准备出发,迎面碰上拿着饭卡往食堂走的闵处。
闵处盯着她俩看了几眼,故意停下脚步,等她们车子靠近。
刘云云拉下车窗,杨苏礼貌问好:“闵处。”
“去哪儿啊?”
刘云云直接回:“出去吃面条,你去吗?”
“去啊!”闵处收起饭卡就拉开了后座车门,坐了进来。
杨苏本来以为两人应该只是客套一番,没想到闵处真的上了车,两人行变成了三人行。
论职级,闵石比她高三级,是整个园林处的二把手,杨苏有些紧张。
刘云云专注开车,闵石十分自来熟地跟杨苏聊天,问她学校的事,又说起杨苏的家乡海市,话题聊开了,杨苏逐渐放松。
一顿饭下来,杨苏对闵石有了新的印象。
闵石比她和刘云云大五六岁,已经娶妻生子,没有丝毫领导架子,这人太能聊天了,什么事都能闲扯一大通,绝不让气氛冷下来,一起吃饭,对两个女同事尊重又照顾,先给她夹菜,再给刘云云夹,忙个不停,热情的让人快招架不住。
杨苏对他印象原本就还行,一顿饭下来更好了,闵石吃完一顿已经想着下一顿了,说下次带杨苏去吃一家本帮菜,让她尝尝地道的夷市美食。
吃完面条往停车场去,对面远远的一个人盯着他们三个看,杨苏看不清人脸,只大概看身高轮廓有些像陆政风。
走近了果然是他,懒懒靠在一辆车旁边抽烟,又换车了,一辆深蓝宝马轿跑。
杨苏没来得及打招呼,就听到闵石议论:“那是不是林源的太子爷啊?”
刘云云费解:“谁啊?”
“你不认识?”
“不认识。”
“林源集团!傻了?夷市的龙头企业三木实业!”
“陆国平儿子?”刘云云瞪大了眼睛。
闵石轻笑一声,似嘲笑她反应慢。
“他怎么会在我们这种小破地方?你认识?”
“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
“没想到他长得这么帅啊,刚刚他看我们了,是不是认识你啊。”
“他能认识我这种小角色?真要说起来,就连咱们局里领导班子上赶着要去拍他马屁,都不一定排得上号。”
刘云云瘪瘪嘴,又看了几眼,深觉老天爷并不公平。
杨苏默默听着两人的议论,便不好再跟陆政风打招呼。
她跟闽石、刘云云他们都不是一个level,何况陆政风。
就好像,闵石和刘云云从来不会怀疑陆政风刚才是不是在看她。
上了车,闵石和刘云云开始讨论三木实业的年利润。
杨苏手机振动,微信消息发来。
陆政风:“躲我干嘛?谁啊?”
苏苏:“同事。”
陆政风:“怎么还有男的?我以为你又相亲。”
苏苏:“相你个头,那是我们副处长,还有办公室同事,一起出来吃面条。”
陆政风:“副处长跟你们两个办事员出来吃面?他别不是有什么企图吧……”
苏苏:“人家并没有领导架子,与民同乐,碍到你了,太子爷?”
陆政风:“谁太子爷?”
苏苏:“不是我说的,你们夷市人民对太子爷你津津乐道。”
陆政风:“阴阳怪气,他请的?”
苏苏:“我请的。”
陆政风:“真够可以的,哪一家?”
苏苏:“老夷市面馆。”
陆政风:“好吃?”
苏苏:“还可以,你想吃?”
陆政风:“不想,想吃你朋友圈发的红烧肉。”
苏苏:“下次做多了喊你。”
陆政风:“......”
那顿饭之后,闵石、刘云云、杨苏三个人的饭局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齐飞不想吃食堂也会跟上,两男两女,变成4个人,大家轮着请客。
但齐飞经常有事,刘云云偶尔会喊孙楠,孙楠从来不去,一个人拿着饭卡去食堂。
杨苏也劝楠姐一起去,孙楠笑笑,只说自己肠胃不好,不敢乱吃外面的东西。
杨苏便也做罢。
园林处的同事有时候看见他们几人同行,也有人大大方方当面调侃:“又出去吃大餐了?”
对此,刘云云丝毫不搭腔,闽石各种和对方搭腔聊天,个个聊的来,杨苏一般笑笑回应。
关系越来越熟,杨苏还是喊他闽处,并没有直呼其名。
刘云云倒一直喊他名字,从第一次吃饭时就这样,按闽石的说法,刘云云来园林处七八年了,刚来他们就在一起玩,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副科长。
杨苏这才知道刘云云大专毕业就来了园林处,年纪不大,但已经算园林处的老人了。
元旦前夕,黄处又给杨苏打了电话,这次杨苏存了黄处的名字,想到上次不了了之的相亲及借钱事件,接电话时杨苏难免心虚。
“小杨,来我办公室一趟。”
又来?杨苏忐忑不安,害怕再来一次相亲活动。
她拿起笔和笔记本,这次没有急匆匆,一边走一边斟酌着拒绝的说辞。
然而进了门后,里面还有一个人。
是齐飞。
他坐在绿箩正对面的沙发上,手上拿着笔,摊开的笔记本已经记了半页。
杨苏不记得齐飞什么时候不在办公室的,她有些发愣。
“坐”,齐飞拍拍身边的沙发。给他挪了位置。
杨苏坐下。
“小杨,正好你来了,我把工作跟你和小齐一起布置一下”。
黄处从抽屉里翻出一副无框眼镜戴上,人一下子变得锋利起来,跟上次完全不同。
“市里有个重大工程准备实施,需要园林处外派两个年轻同志过去负责绿化,处领导班子商量过后,选了你们两个,一来你们都是正儿八经园林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专业性强,二来,你们在园林处的时间短,又年轻,正是锻炼成长的时候,有这样好的机会要抓住。”
“办公室的工作你们先放一放,你们个人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没问题下周一就去项目部报道,因为工程在旅游干线,同香镇,离城区有点远,需要自己开车去。”
“小杨,你有车吗?”黄处望着她。
杨苏摇头。
“那你和小齐拼车,处里有用车补贴,你们两个人都有,到时候你们自己分配,你坐小齐的车,给他贴一半油钱,或者具体怎么操作你们自己商量。“
“还有问题吗?”黄处目光在他们俩身上流转。
齐飞合上笔记本,说没问题。
杨苏也跟着摇了摇头。
并不是没有问题,但在领导面前,她必须先表明不畏难的态度。
乍闻这个消息,杨苏有些蒙,心里疑问诸多,但也知道此刻问东问西,就有些不愿配合的意思。
她还没那么傻。
齐飞一出办公室门,就宽慰她:“没事,乡下做工程每年都有人去,一般都是新人,处里很多人都去过。”
杨苏点点头,又问他:“那我们去到底做什么?我从来没做过工程,不会怎么办?”
“没事,项目组有组长带的,你人去了自然就会了。”
杨苏觉得事情没有齐飞说的那么简单,但也没她想的那么难,只能等去了再说。
齐飞和她并肩走着,低头在手机导航里看路线。
“你住哪个小区?我下周一去接你,到那边八点半差不多,正好上班。”
“涉西新村,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 这有什么麻烦的,都是为了工作,你家刚好在去乡下的路线上,以后我接送你。”齐飞冲她笑了笑。
杨苏想了想,立马表示自己不要车贴,钱都给他拿去加油。
齐飞想推,一看对方万分严肃的表情,便应了。
文件收发工作需要跟每个科室对接,杨苏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熟悉了园林处的各个科室成员,大家见她一脸笑,遇到办公室要的急的文件,各个科长嘴上会抱怨,但也从来不为难她这个跑腿的小姑娘。
她对工作很认真,也很积极,党建方面的台账资料做的又细致又有条理。
钱主任作为办公室副主任,对她的工作很满意,但同样的,给她布置的工作越来越多,有些职责范围以外的工作也开始三不五时地打电话给杨苏。
杨苏越来越忙。
办公室里,其他人还是一派休闲,齐飞照例打游戏,刘云云在欣赏新做的指甲,孙楠在改一个月前就动笔了的材料,袁叔喝着茶,看着股票。
只杨苏一个看起来像个另类,进进出出的忙,一上午闲不下来喝口水。
杨苏倒并不觉得诧异,原先读研的时候,实验室的工作量比现在更忙,半夜回不了宿舍休息属于家常便饭。
而现在朝九晚五,准时下班,下班后,她有了大把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对她而言,这已经是幸福的可以冒泡的日子了。
只是异地他乡,一个人生活,偶尔的冷清和不便是难免的。
这感觉,在自己买菜做饭时最有感触。
一个人想要做点像样的饭菜很难把控量。
杨苏有次心血来潮买了一只鸡回来做烤鸡,刚出炉的时候,整间房子肉香四溢,香极了,可笑的是周末两天吃到厌也没吃完。
那之后,杨苏又烧了一次红烧肉,这是刘一梅女士的拿手菜,杨苏暑假被刘一梅特训了一个月,能烧的七八成相似,肉摊上,她特地跟老板强调了一个人吃,只要半斤,老板略一抬眼,看清她水嫩的脸,像个刚成年的孩子,大刀一抬,一拉,一斤半五花肉进了红色塑料袋子,杨苏拉不下面子拒绝,只能拎回去,肉多了,素菜她都懒得烧了,那锅红烧肉好吃的过分,像极了她妈的手艺,她一高兴拍照发了朋友圈,但顿顿吃导致杨苏连着两三个月都没想再碰这道菜。
杨苏做菜的热情逐渐消减,慢慢地只简单做一碗面条对付肚子。
日子久了,又有些寡淡。
刘云云是单位同事里第一个和她建交的。
她会主动约杨苏一起出去吃饭,但也仅限上班日的中午,周末从来不约。
杨苏觉得孙楠平时挺好相处的一人,但是涉及到和刘云云一起出去吃饭,她从来不去。
刘云云家境虽好,但嘴不挑,带杨苏吃的大多是特色小吃店和一些新开的连锁店,杨苏觉得跟她挺有共同话题,所以碰上食堂饭菜不合胃口的时候甚至主动邀请她一起出去改善伙食。
两人也因此越走越近,那天刘云云刚开着车带杨苏准备出发,迎面碰上拿着饭卡往食堂走的闵处。
闵处盯着她俩看了几眼,故意停下脚步,等她们车子靠近。
刘云云拉下车窗,杨苏礼貌问好:“闵处。”
“去哪儿啊?”
刘云云直接回:“出去吃面条,你去吗?”
“去啊!”闵处收起饭卡就拉开了后座车门,坐了进来。
杨苏本来以为两人应该只是客套一番,没想到闵处真的上了车,两人行变成了三人行。
论职级,闵石比她高三级,是整个园林处的二把手,杨苏有些紧张。
刘云云专注开车,闵石十分自来熟地跟杨苏聊天,问她学校的事,又说起杨苏的家乡海市,话题聊开了,杨苏逐渐放松。
一顿饭下来,杨苏对闵石有了新的印象。
闵石比她和刘云云大五六岁,已经娶妻生子,没有丝毫领导架子,这人太能聊天了,什么事都能闲扯一大通,绝不让气氛冷下来,一起吃饭,对两个女同事尊重又照顾,先给她夹菜,再给刘云云夹,忙个不停,热情的让人快招架不住。
杨苏对他印象原本就还行,一顿饭下来更好了,闵石吃完一顿已经想着下一顿了,说下次带杨苏去吃一家本帮菜,让她尝尝地道的夷市美食。
吃完面条往停车场去,对面远远的一个人盯着他们三个看,杨苏看不清人脸,只大概看身高轮廓有些像陆政风。
走近了果然是他,懒懒靠在一辆车旁边抽烟,又换车了,一辆深蓝宝马轿跑。
杨苏没来得及打招呼,就听到闵石议论:“那是不是林源的太子爷啊?”
刘云云费解:“谁啊?”
“你不认识?”
“不认识。”
“林源集团!傻了?夷市的龙头企业三木实业!”
“陆国平儿子?”刘云云瞪大了眼睛。
闵石轻笑一声,似嘲笑她反应慢。
“他怎么会在我们这种小破地方?你认识?”
“我认识人家,人家不认识我。”
“没想到他长得这么帅啊,刚刚他看我们了,是不是认识你啊。”
“他能认识我这种小角色?真要说起来,就连咱们局里领导班子上赶着要去拍他马屁,都不一定排得上号。”
刘云云瘪瘪嘴,又看了几眼,深觉老天爷并不公平。
杨苏默默听着两人的议论,便不好再跟陆政风打招呼。
她跟闽石、刘云云他们都不是一个level,何况陆政风。
就好像,闵石和刘云云从来不会怀疑陆政风刚才是不是在看她。
上了车,闵石和刘云云开始讨论三木实业的年利润。
杨苏手机振动,微信消息发来。
陆政风:“躲我干嘛?谁啊?”
苏苏:“同事。”
陆政风:“怎么还有男的?我以为你又相亲。”
苏苏:“相你个头,那是我们副处长,还有办公室同事,一起出来吃面条。”
陆政风:“副处长跟你们两个办事员出来吃面?他别不是有什么企图吧……”
苏苏:“人家并没有领导架子,与民同乐,碍到你了,太子爷?”
陆政风:“谁太子爷?”
苏苏:“不是我说的,你们夷市人民对太子爷你津津乐道。”
陆政风:“阴阳怪气,他请的?”
苏苏:“我请的。”
陆政风:“真够可以的,哪一家?”
苏苏:“老夷市面馆。”
陆政风:“好吃?”
苏苏:“还可以,你想吃?”
陆政风:“不想,想吃你朋友圈发的红烧肉。”
苏苏:“下次做多了喊你。”
陆政风:“......”
那顿饭之后,闵石、刘云云、杨苏三个人的饭局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候齐飞不想吃食堂也会跟上,两男两女,变成4个人,大家轮着请客。
但齐飞经常有事,刘云云偶尔会喊孙楠,孙楠从来不去,一个人拿着饭卡去食堂。
杨苏也劝楠姐一起去,孙楠笑笑,只说自己肠胃不好,不敢乱吃外面的东西。
杨苏便也做罢。
园林处的同事有时候看见他们几人同行,也有人大大方方当面调侃:“又出去吃大餐了?”
对此,刘云云丝毫不搭腔,闽石各种和对方搭腔聊天,个个聊的来,杨苏一般笑笑回应。
关系越来越熟,杨苏还是喊他闽处,并没有直呼其名。
刘云云倒一直喊他名字,从第一次吃饭时就这样,按闽石的说法,刘云云来园林处七八年了,刚来他们就在一起玩,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副科长。
杨苏这才知道刘云云大专毕业就来了园林处,年纪不大,但已经算园林处的老人了。
元旦前夕,黄处又给杨苏打了电话,这次杨苏存了黄处的名字,想到上次不了了之的相亲及借钱事件,接电话时杨苏难免心虚。
“小杨,来我办公室一趟。”
又来?杨苏忐忑不安,害怕再来一次相亲活动。
她拿起笔和笔记本,这次没有急匆匆,一边走一边斟酌着拒绝的说辞。
然而进了门后,里面还有一个人。
是齐飞。
他坐在绿箩正对面的沙发上,手上拿着笔,摊开的笔记本已经记了半页。
杨苏不记得齐飞什么时候不在办公室的,她有些发愣。
“坐”,齐飞拍拍身边的沙发。给他挪了位置。
杨苏坐下。
“小杨,正好你来了,我把工作跟你和小齐一起布置一下”。
黄处从抽屉里翻出一副无框眼镜戴上,人一下子变得锋利起来,跟上次完全不同。
“市里有个重大工程准备实施,需要园林处外派两个年轻同志过去负责绿化,处领导班子商量过后,选了你们两个,一来你们都是正儿八经园林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专业性强,二来,你们在园林处的时间短,又年轻,正是锻炼成长的时候,有这样好的机会要抓住。”
“办公室的工作你们先放一放,你们个人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提,没问题下周一就去项目部报道,因为工程在旅游干线,同香镇,离城区有点远,需要自己开车去。”
“小杨,你有车吗?”黄处望着她。
杨苏摇头。
“那你和小齐拼车,处里有用车补贴,你们两个人都有,到时候你们自己分配,你坐小齐的车,给他贴一半油钱,或者具体怎么操作你们自己商量。“
“还有问题吗?”黄处目光在他们俩身上流转。
齐飞合上笔记本,说没问题。
杨苏也跟着摇了摇头。
并不是没有问题,但在领导面前,她必须先表明不畏难的态度。
乍闻这个消息,杨苏有些蒙,心里疑问诸多,但也知道此刻问东问西,就有些不愿配合的意思。
她还没那么傻。
齐飞一出办公室门,就宽慰她:“没事,乡下做工程每年都有人去,一般都是新人,处里很多人都去过。”
杨苏点点头,又问他:“那我们去到底做什么?我从来没做过工程,不会怎么办?”
“没事,项目组有组长带的,你人去了自然就会了。”
杨苏觉得事情没有齐飞说的那么简单,但也没她想的那么难,只能等去了再说。
齐飞和她并肩走着,低头在手机导航里看路线。
“你住哪个小区?我下周一去接你,到那边八点半差不多,正好上班。”
“涉西新村,会不会太麻烦你了……”
“ 这有什么麻烦的,都是为了工作,你家刚好在去乡下的路线上,以后我接送你。”齐飞冲她笑了笑。
杨苏想了想,立马表示自己不要车贴,钱都给他拿去加油。
齐飞想推,一看对方万分严肃的表情,便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