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
听到这个消息,李芬和王贵雨一时间都有些紧张,她们既然选择加入了这个店,那么如今就和这个店面变成了一体的。
她们知道要是阮云枝这里生意被抢了,那就代表着她们的工资被抢了。
阮云枝却不太在意,“没关系的,就算真的是家小饭馆也很正常,这个地方人流量大,附近上班的人多,即使再开一家小饭馆也能撑得起来。”
吃饭的东西是消耗品,每天都得吃,每个人都得吃。市场经济本该就是如此,阮云枝能开、别人同样能开,谁都能开。
见小姑娘似乎还有些紧张,阮云枝又多说了几句解释,“竞争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一直存在的。我们能把这个店开起来,还能开得红火,这就代表着我们已经打败了一些其他对手。拿闫项明来说,他们原来单位是有食堂的,但他们还是经常来我们这里吃,这说明其实我们在和食堂之间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所以现在和之前最大的区别就只是,原先我们竞争的对手没有出现在眼前,而是散落在四处,而现在竞争对手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对此,阮云枝早有心理预期。
李芬和王贵雨听了之后,稍稍放松了些,但还是有些担忧。
很快她们就没时间瞎想了,因为又到了饭点。
店里的人依然是爆满,店铺里的店员全都回到各自的位置上,打起精神来工作,不管别人怎么样,她们首先得做好自己。
中午时分,孟夏梁准时出现。
如今,孟夏梁看到阮云枝这里的生意已经并不意外,甚至每天都会来帮忙,但这两天每次来的时候都很少碰到阮云枝。
店里很忙的时候,阮云枝本人也闲不下来,而孟夏梁就只能在外面帮帮忙,便也没有和阮云枝说话的机会。
孟夏梁之前是来店里帮忙收银,现在收银有了甘大爷,于是又开始帮忙收拾桌子。
李芬和王贵雨看见孟夏梁抢了自己的活也有些焦急,这本来应当是她们的活呀!两人在心里下定决心第二天手脚一定要更麻利些,绝不能让孟夏梁把自己的活抢走。
李芬和王贵雨商量了对策,她们把店面划分成两个区域,一人负责一部分。但凡是谁负责的区域内,一有客人刚吃完,负责那个区域的人立刻上前把东西清理干净。
这个方法十分有效,第二天的时候孟夏梁已经抢不到活干了。孟夏梁挑了挑眉,突然觉得阮云枝店里的服务员似乎都比平时更积极了些。
孟夏梁顿了顿,索性放弃擦桌子。转而趁着李芬和王贵雨收拾桌子的空档,从外面引导客人进来。
这时,轮到王桂花开始着急了…
阮云枝一直在后续忙活,根本不知道孟夏梁还一直在店里帮忙。等听到李芬和王桂花等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她只觉得孟夏梁的形象真是越来越幻灭。
收银、收拾桌子、引导......一个高材生怎么还在她店里干上瘾了?
阮云枝只好严肃认真地和孟夏梁说清楚,只是孟夏梁嘴上答应地很好,但第二天还是照样找事情做,阮云枝现如今忙的要命,根本没有时间和他掰扯来掰扯去,就只能拿出原先的老办法——给孟夏梁发工资。
孟夏梁倒也来者不拒,心安理得地拿了这份钱。
阮云枝忍不住扶额,要是让其他同事看到孟夏梁在帮忙收碟子,他们保准能惊掉下巴!
未来的翻译家,如今下了班之后,还每天在阮云枝这里打小工?家庭条件这么好,还要在下班后卷大家?简直不给其他人留活路。
*
最近几天,日子忙碌又充实。
阮云枝本来没有把那家正在装修的小饭馆放在心上,真正让阮云枝开始关注斜对面那家店的原因,是它开的速度着实有些太快了。
三天前似乎才刚刚准备重新开业,这才没过两天,他们就已经要把新的招牌挂上去。店内桌椅板凳等物品似乎也都摆放齐全,一副只差要开业的样子。
阮云枝定睛一看,这家饭馆叫做——都说好饭馆,招牌也是红色打底,黄色的字,看起来也是十分鲜艳显眼。
在挂上招牌的第二天,“都说好”小饭馆就正式开业了。
开业那天的阵仗格外之大。鞭炮一连放了不知道多少响,整条街的人都被炸了出来。许多小孩子热热闹闹地等在一边,就等着鞭炮结束后捡彩纸。
小饭馆门口外,围着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
甘大爷站在店门口踩着凳子,也想看看里面的情况。
对面阵仗这么大,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呀。
常蕾是跟着阮云枝一起开过店的,她安慰大家,“没关系,外面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看热闹的,等会儿鞭炮放完之后,他们慢慢也就散了,积累客源没有那么容易。”
鞭炮热热闹闹地放完了,果然有许多人慢慢散去了。
只是,令他们有些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不少人留了下来!看那个架势,似乎在饶有兴趣的向他们询问确认着什么。
满堂春刚开业时,店里空空荡荡的场景还仿佛就在昨天,如今他们刚开业,竟然就能吸引这么多人来尝试?
阮云枝也陷入了思考,或许,这真是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
李芬觉得有必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她仗着自己还是个生面孔,于是便自告奋勇举手要去对面看看情况。
没过一会儿,李芬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他们现在店里的人数还不少,我粗略估计大概能有七八个桌子都坐了人。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个好大的价格牌子,现在门口还有好些人在跟他们确认,那个价格牌子上,每道菜的价格都写的非常醒目。最最重要的是——他们那边的价格非常便宜。我们做一碗面需要1毛5分钱,而那边只需要7分钱,他们只需要我们一半的价格。”
这话一说完,店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一半的价格?
桂花婶一脸震惊,脱口而出,“他们这是疯了吧?”
要知道阮云枝的定价是参考了s市许多饭店的价格之后做出的,只能属于中等水平,根本算不上贵。
常蕾有些疑惑,“他们把价格压的这么低,一个菜还能有利润吗?就算有利润,应该也只是微乎其微吧,他们到底图什么呢?”
阮云枝皱紧了眉头,她遥遥地看向那边人潮攒动的景象,“等会儿马上到饭点了,我们先把自己的做好,这件事情之后再说。”
几人点点头,全都分头行动起来。
按照往常周六中午的时候,阮云枝生意会比往常差一些,但差不了太多。
然而今天有许多的顾客从街道那头走过来,本想着到阮云枝这里吃饭,走到一半便被他们那边巨大的价格表给吸引住了,于是抬腿就进了新开的小饭馆。
因此,阮云枝今天的生意跟昨天完全没法比,店里的大家习惯了之前忙碌紧张的节奏,如今都觉得有些太清闲了,十分不习惯。
到了晚上情况也没有好转,店里的生意可以说是有些惨淡,一半的桌子都空在那里。
新店开业,大家想要去凑凑热闹,尝尝新口味,这都是十分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关键的问题则是出在了价格上面。
今天店里人少,阮云枝干脆安排李芬去把那边的价格表记一份回来,李芬记性好,来回跑个两三趟就全都记住了。
阮云枝对照了两家饭馆的价目表,发现今天李芬说的价格低一半竟然不是个别现象,几乎所有菜品的价格都远远低于她的这边的价格。
她仔细算了一下几道菜的人工、材料,对方一道菜现在的定价很有可能也就比人工和材料稍微多那么一点,如果算上店面租金成本的话,他们这一天下来很可能都不怎么赚钱,甚至还要往里面倒赔钱。
阮云枝猜不透对方是怎么做到的,是原材料便宜?还是最开始就想着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阮云枝微微叹了一口气,也怪不得客人会选择那边,价格相差实在太大。
原先工人们下馆子也能下,但价格摆在这里,他们肯定不能天天下馆子胡吃海喝。而现在之前,吃一顿的钱如今可以吃两顿,大家自然愿意想要尝试一下便宜的这家。
阮云枝摸不透对方到底是什么套路,就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现在的生意只是少了一些,但不至于一天都不开单,和人工原材料相比,他们现在还是赚钱的,只是利润比之前少了。更何况阮云枝前段时间也算赚了一部分钱,现在的她还真不缺钱花。
她决定先静静地过一段时间,晚上的时候,阮云枝把大家聚在一起开了个会。
阮云枝看的出来,店里大家心情都有些低落,他们甚至比阮云枝这个老板还紧张。阮云枝安抚大家,“生意有淡季有旺季,这都是很正常的。对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们还摸不清楚,但是只要我们把自己做好的,我们就不怕。现在店里还是赚钱的,大家不要操心钱的事情。前段时间实在是太忙太累,刚好可以趁着这个阶段放松休息一下。”
众人的精神好了一些,但还是有些低迷。阮云枝本也没觉得自己说几句话就能起到多大效果,因此也就随他们去了。
遭受挫折也是大家成长的一部分,大家总要学习如何度过低谷期,包括阮云枝她自己也是一样。
*
一连三天,“都说好”饭馆人数爆满,阮云枝这里则是陷入了冷清。
周一上班的时候潘梦心情非常好,脸上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见了谁都元气满满地打招呼。
潘梦想到昨天店门口甚至已经开始排队,心里更是乐开了花,脸上神情有几分骄傲和自得。
价格是潘梦和黄力讨论出来的获取客源的绝招,要想用最快的时间把顾客从阮云枝那里拉走,能有什么办法?
他们味道上没有优势,那只能从价格方面入手。
这个主意是潘梦出的,国外一些发达的资本国家,已经有人开始使用这个套路,先通过低价收获顾客、占据市场,然后再慢慢的提高价格,谋取利润。
潘梦跟黄力简单一说,黄力立马就明白过来了。
潘梦当然会算账,甚至现在的亏损也是他们计算好的。
而这一招果然立竿见影,人本来就有猎奇的心理,看到旁边新开了一家小饭馆,虽然是要去尝试一下的。而且这价格又如此实惠,一传二、二传四,传来传去之后,大家便都知道了。
之前闫项明曾经说过,阮云枝花了半年时间让店里的人慢慢变多,而她潘梦只需要三天时间,店里的人数就爆满。
看吧,她说什么来着?
并非是阮云枝有多大的能耐,只不过是刚好赶上了这时机罢了,只要她想做,她一样能够做成,而且她做的只会比阮云枝更好。
周一上午工作相对比较清闲,见着潘梦心情不错,王姐悄悄地凑到潘梦旁边,问道,“小潘啊,上次你跟孟夏梁说的怎么样了?”
经王姐这么一打茬,潘梦才想起来之前,还曾经借着孟夏梁的名头吓唬过王姐。
王姐这段时间被潘梦吓到之后,再也不敢到别人面前去到处八卦了,王姐不八卦,孟夏梁那边也没什么风声。
潘梦今天心情不错,对着王姐也是满脸笑容,“王姐,只要你以后不说,应当就没什么事情。”
王姐投来感激的笑容,“小潘,谢谢你啊,还是得靠你和孟夏梁这关系。”
如今潘梦笑起来也有了底气。阮云枝漂亮,她也漂亮,阮云枝能开店,她开的比阮云枝更好。
她相信,孟夏梁是聪明人,他应该知道要选谁。
她们知道要是阮云枝这里生意被抢了,那就代表着她们的工资被抢了。
阮云枝却不太在意,“没关系的,就算真的是家小饭馆也很正常,这个地方人流量大,附近上班的人多,即使再开一家小饭馆也能撑得起来。”
吃饭的东西是消耗品,每天都得吃,每个人都得吃。市场经济本该就是如此,阮云枝能开、别人同样能开,谁都能开。
见小姑娘似乎还有些紧张,阮云枝又多说了几句解释,“竞争是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一直存在的。我们能把这个店开起来,还能开得红火,这就代表着我们已经打败了一些其他对手。拿闫项明来说,他们原来单位是有食堂的,但他们还是经常来我们这里吃,这说明其实我们在和食堂之间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所以现在和之前最大的区别就只是,原先我们竞争的对手没有出现在眼前,而是散落在四处,而现在竞争对手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对此,阮云枝早有心理预期。
李芬和王贵雨听了之后,稍稍放松了些,但还是有些担忧。
很快她们就没时间瞎想了,因为又到了饭点。
店里的人依然是爆满,店铺里的店员全都回到各自的位置上,打起精神来工作,不管别人怎么样,她们首先得做好自己。
中午时分,孟夏梁准时出现。
如今,孟夏梁看到阮云枝这里的生意已经并不意外,甚至每天都会来帮忙,但这两天每次来的时候都很少碰到阮云枝。
店里很忙的时候,阮云枝本人也闲不下来,而孟夏梁就只能在外面帮帮忙,便也没有和阮云枝说话的机会。
孟夏梁之前是来店里帮忙收银,现在收银有了甘大爷,于是又开始帮忙收拾桌子。
李芬和王贵雨看见孟夏梁抢了自己的活也有些焦急,这本来应当是她们的活呀!两人在心里下定决心第二天手脚一定要更麻利些,绝不能让孟夏梁把自己的活抢走。
李芬和王贵雨商量了对策,她们把店面划分成两个区域,一人负责一部分。但凡是谁负责的区域内,一有客人刚吃完,负责那个区域的人立刻上前把东西清理干净。
这个方法十分有效,第二天的时候孟夏梁已经抢不到活干了。孟夏梁挑了挑眉,突然觉得阮云枝店里的服务员似乎都比平时更积极了些。
孟夏梁顿了顿,索性放弃擦桌子。转而趁着李芬和王贵雨收拾桌子的空档,从外面引导客人进来。
这时,轮到王桂花开始着急了…
阮云枝一直在后续忙活,根本不知道孟夏梁还一直在店里帮忙。等听到李芬和王桂花等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她只觉得孟夏梁的形象真是越来越幻灭。
收银、收拾桌子、引导......一个高材生怎么还在她店里干上瘾了?
阮云枝只好严肃认真地和孟夏梁说清楚,只是孟夏梁嘴上答应地很好,但第二天还是照样找事情做,阮云枝现如今忙的要命,根本没有时间和他掰扯来掰扯去,就只能拿出原先的老办法——给孟夏梁发工资。
孟夏梁倒也来者不拒,心安理得地拿了这份钱。
阮云枝忍不住扶额,要是让其他同事看到孟夏梁在帮忙收碟子,他们保准能惊掉下巴!
未来的翻译家,如今下了班之后,还每天在阮云枝这里打小工?家庭条件这么好,还要在下班后卷大家?简直不给其他人留活路。
*
最近几天,日子忙碌又充实。
阮云枝本来没有把那家正在装修的小饭馆放在心上,真正让阮云枝开始关注斜对面那家店的原因,是它开的速度着实有些太快了。
三天前似乎才刚刚准备重新开业,这才没过两天,他们就已经要把新的招牌挂上去。店内桌椅板凳等物品似乎也都摆放齐全,一副只差要开业的样子。
阮云枝定睛一看,这家饭馆叫做——都说好饭馆,招牌也是红色打底,黄色的字,看起来也是十分鲜艳显眼。
在挂上招牌的第二天,“都说好”小饭馆就正式开业了。
开业那天的阵仗格外之大。鞭炮一连放了不知道多少响,整条街的人都被炸了出来。许多小孩子热热闹闹地等在一边,就等着鞭炮结束后捡彩纸。
小饭馆门口外,围着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
甘大爷站在店门口踩着凳子,也想看看里面的情况。
对面阵仗这么大,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呀。
常蕾是跟着阮云枝一起开过店的,她安慰大家,“没关系,外面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看热闹的,等会儿鞭炮放完之后,他们慢慢也就散了,积累客源没有那么容易。”
鞭炮热热闹闹地放完了,果然有许多人慢慢散去了。
只是,令他们有些意外的是,竟然还有不少人留了下来!看那个架势,似乎在饶有兴趣的向他们询问确认着什么。
满堂春刚开业时,店里空空荡荡的场景还仿佛就在昨天,如今他们刚开业,竟然就能吸引这么多人来尝试?
阮云枝也陷入了思考,或许,这真是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
李芬觉得有必要了解对方的情况,她仗着自己还是个生面孔,于是便自告奋勇举手要去对面看看情况。
没过一会儿,李芬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他们现在店里的人数还不少,我粗略估计大概能有七八个桌子都坐了人。他们在店门口贴了一个好大的价格牌子,现在门口还有好些人在跟他们确认,那个价格牌子上,每道菜的价格都写的非常醒目。最最重要的是——他们那边的价格非常便宜。我们做一碗面需要1毛5分钱,而那边只需要7分钱,他们只需要我们一半的价格。”
这话一说完,店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一半的价格?
桂花婶一脸震惊,脱口而出,“他们这是疯了吧?”
要知道阮云枝的定价是参考了s市许多饭店的价格之后做出的,只能属于中等水平,根本算不上贵。
常蕾有些疑惑,“他们把价格压的这么低,一个菜还能有利润吗?就算有利润,应该也只是微乎其微吧,他们到底图什么呢?”
阮云枝皱紧了眉头,她遥遥地看向那边人潮攒动的景象,“等会儿马上到饭点了,我们先把自己的做好,这件事情之后再说。”
几人点点头,全都分头行动起来。
按照往常周六中午的时候,阮云枝生意会比往常差一些,但差不了太多。
然而今天有许多的顾客从街道那头走过来,本想着到阮云枝这里吃饭,走到一半便被他们那边巨大的价格表给吸引住了,于是抬腿就进了新开的小饭馆。
因此,阮云枝今天的生意跟昨天完全没法比,店里的大家习惯了之前忙碌紧张的节奏,如今都觉得有些太清闲了,十分不习惯。
到了晚上情况也没有好转,店里的生意可以说是有些惨淡,一半的桌子都空在那里。
新店开业,大家想要去凑凑热闹,尝尝新口味,这都是十分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关键的问题则是出在了价格上面。
今天店里人少,阮云枝干脆安排李芬去把那边的价格表记一份回来,李芬记性好,来回跑个两三趟就全都记住了。
阮云枝对照了两家饭馆的价目表,发现今天李芬说的价格低一半竟然不是个别现象,几乎所有菜品的价格都远远低于她的这边的价格。
她仔细算了一下几道菜的人工、材料,对方一道菜现在的定价很有可能也就比人工和材料稍微多那么一点,如果算上店面租金成本的话,他们这一天下来很可能都不怎么赚钱,甚至还要往里面倒赔钱。
阮云枝猜不透对方是怎么做到的,是原材料便宜?还是最开始就想着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阮云枝微微叹了一口气,也怪不得客人会选择那边,价格相差实在太大。
原先工人们下馆子也能下,但价格摆在这里,他们肯定不能天天下馆子胡吃海喝。而现在之前,吃一顿的钱如今可以吃两顿,大家自然愿意想要尝试一下便宜的这家。
阮云枝摸不透对方到底是什么套路,就只能以不变应万变。
现在的生意只是少了一些,但不至于一天都不开单,和人工原材料相比,他们现在还是赚钱的,只是利润比之前少了。更何况阮云枝前段时间也算赚了一部分钱,现在的她还真不缺钱花。
她决定先静静地过一段时间,晚上的时候,阮云枝把大家聚在一起开了个会。
阮云枝看的出来,店里大家心情都有些低落,他们甚至比阮云枝这个老板还紧张。阮云枝安抚大家,“生意有淡季有旺季,这都是很正常的。对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们还摸不清楚,但是只要我们把自己做好的,我们就不怕。现在店里还是赚钱的,大家不要操心钱的事情。前段时间实在是太忙太累,刚好可以趁着这个阶段放松休息一下。”
众人的精神好了一些,但还是有些低迷。阮云枝本也没觉得自己说几句话就能起到多大效果,因此也就随他们去了。
遭受挫折也是大家成长的一部分,大家总要学习如何度过低谷期,包括阮云枝她自己也是一样。
*
一连三天,“都说好”饭馆人数爆满,阮云枝这里则是陷入了冷清。
周一上班的时候潘梦心情非常好,脸上挂着热情洋溢的笑容,见了谁都元气满满地打招呼。
潘梦想到昨天店门口甚至已经开始排队,心里更是乐开了花,脸上神情有几分骄傲和自得。
价格是潘梦和黄力讨论出来的获取客源的绝招,要想用最快的时间把顾客从阮云枝那里拉走,能有什么办法?
他们味道上没有优势,那只能从价格方面入手。
这个主意是潘梦出的,国外一些发达的资本国家,已经有人开始使用这个套路,先通过低价收获顾客、占据市场,然后再慢慢的提高价格,谋取利润。
潘梦跟黄力简单一说,黄力立马就明白过来了。
潘梦当然会算账,甚至现在的亏损也是他们计算好的。
而这一招果然立竿见影,人本来就有猎奇的心理,看到旁边新开了一家小饭馆,虽然是要去尝试一下的。而且这价格又如此实惠,一传二、二传四,传来传去之后,大家便都知道了。
之前闫项明曾经说过,阮云枝花了半年时间让店里的人慢慢变多,而她潘梦只需要三天时间,店里的人数就爆满。
看吧,她说什么来着?
并非是阮云枝有多大的能耐,只不过是刚好赶上了这时机罢了,只要她想做,她一样能够做成,而且她做的只会比阮云枝更好。
周一上午工作相对比较清闲,见着潘梦心情不错,王姐悄悄地凑到潘梦旁边,问道,“小潘啊,上次你跟孟夏梁说的怎么样了?”
经王姐这么一打茬,潘梦才想起来之前,还曾经借着孟夏梁的名头吓唬过王姐。
王姐这段时间被潘梦吓到之后,再也不敢到别人面前去到处八卦了,王姐不八卦,孟夏梁那边也没什么风声。
潘梦今天心情不错,对着王姐也是满脸笑容,“王姐,只要你以后不说,应当就没什么事情。”
王姐投来感激的笑容,“小潘,谢谢你啊,还是得靠你和孟夏梁这关系。”
如今潘梦笑起来也有了底气。阮云枝漂亮,她也漂亮,阮云枝能开店,她开的比阮云枝更好。
她相信,孟夏梁是聪明人,他应该知道要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