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场面一度变得非常尴尬,张婶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应是没憋出来一个字。
张大在父亲刚去世的时候也见过夏娟,如今看到夏娟他就像个鹌鹑一般,低着头结结巴巴的说,“阿姨,竟然在这儿碰到您了……”
夏娟没作声,她上前一步看了看,两人提着桶里的鱼,果不其然正是她熟悉的那一条,她转过头去冲着孟夏清说道,“你去瞧瞧吧,看了也就死心了。”
孟夏清自然知道张婶提着鱼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什么,也听到了刚刚他们说的话,她腿里像灌了铅一般,艰难地往前挪动,但或许在她心里始终还保留着一点希望,她慢慢地踱着步子,走到张婶面前。
然而结局还是让她失望了——水桶里的鱼正是今早夏娟给她看过的那一条。
事情还是要从之前说起。
从孟夏清生病的那天医生说的那句话开始,夏娟就开始怀疑张婶了,只是,事情已经过去,证据也全都没有了,夏娟只能从别的方面试探张婶。
当她联想到阮云枝曾经和她说过张婶手脚不干净这一点时,夏娟便故意和张婶说让人不要再送荤菜过来。而另一边,夏娟也同样通知送菜的人,要是张婶要求继续送荤菜过来的话,也要第一时间通知夏娟本人。
第一个周的时候张婶表现得没有任何异常,夏娟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怀疑错对象了,然而又过了几天夏娟接到了电话——送菜的人把张婶和他沟通的全过程详细的复述了一遍。
直到这时,夏娟心里仍然抱有最后一丝希望,她想,万一是张婶觉得孟家应该吃点荤菜了呢?
但没想到当天晚上摆上餐桌的,和送菜那人送过来的清单,要相差好大一截。
夏娟对她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她不知道自己被张婶蒙在鼓里骗了多久,也不知道上次孟夏清生病的事情和张婶到底有没有关系,她唯一能确定的时候,张婶必须尽快离开。
如今便是想办法,抓个现行才能让张婶承认。
于是夏娟特意找人高价买来一条整个水产市场都十分罕见的鱼,安排送菜的人把鱼和其他的菜一起送来。
张婶拿到了这条鱼,平常的鱼要贵重很多。夏娟料想,张婶工生活了这么多年,肯定明白这条鱼的价格便不会随随便便把它卖掉,肯定想把它卖上个价格。
于是又特意找人去和张婶儿子以及张婶附近的邻居透露风声,说自己家里有喜事、想要买些能撑面子的好货,随后又许诺一旦事成,愿意给这人一些好处,目的便是为了引着张婶来见“买家”。
局已经布下。
除了要抓张婶一个现象之外,夏娟觉得十分有必要让孟夏清也了解事情的真相。
因此,夏娟特意拉上孟夏清来这间民房里守株待兔。
夏娟倒不太担心要蹲太久,毕竟这条鱼虽然贵重,但一旦鱼死了,就不新鲜了,也卖不上价格,因此张婶一定会尽快找到买家把它脱手的。
而在等待的时候,孟夏清心情十分矛盾和复杂,从小是张婶看着她长大,以前夏娟工作忙,也都是张婶陪在她的身边。孟夏清早就把张婶当成自己另一个妈妈一样对待。
被夏娟叫来这里,她心里多少是有些不情愿的,退一万步,或许上次她吃坏肚子可能是和张婶有关系,但肯定张婶也是不小心、无心之举,张婶怎么可能故意多次倒卖家里吃的菜呢?
孟夏清不相信。
她在民房里面等了又等,也没见人来,正想和夏娟离开这里,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和说话的声音。
然后她就听到一个吊儿郎当的声音——“孟夏清那个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了,肯定不会有人再联想到你身上了,就算真的联想到,他又能怎么样呢?证据全都已经没了......”
孟夏清眼眶瞬间红了起来,她的身子几乎站不住,腿脚往后踉跄两步才勉强站稳。夏娟叹了口气,轻轻把孟夏清的肩膀拉了过来,安抚似地拍打着孟夏清的肩膀。
夏娟知道这对女儿造成的打击有多大,但她想鼓励女儿能够振作起来面对这一切。
张大似乎也知道自己闯了祸,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道歉,“孟夫人,都是我的问题。我这实在也是没有办法了…”
张婶也急出了两滴眼泪,如果丢了这个工作,他们一家根本活不下去。她双手合十,朝着夏娟的方向拜了又拜说道,“是我一时糊涂!我错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此时两人表情极度痛苦,与刚刚在院子里颐指气使的两人神态判若两人,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依然没意识到当时给孟夏清带来了多大的困扰,也从来没曾想过要给孟夏清道歉。孟夏清突然就卸掉了浑身的力气不愿意再看,她轻轻别过脸,拉着夏娟,“我们走吧。”
*
一辆三轮车在满堂春门口停下。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从车的前面下来,绕到三轮车的后面,一趟趟地把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
夏天天气热,蔬菜经不住放。店刚开的时候,阮云枝和常蕾每天去市场上采购。后期消耗的量渐渐大了起来,例如像米、面这种,阮云枝就和市场上约定数量,定期找搬运工送到店里,顺便再谈好下次的数量。
搬运工齐泰光着膀子,脖子上挂着一条已经起了球的毛巾,一趟一趟地把车上的东西运到里面。夏天就像火笼一般,火辣辣地烤着人。齐泰脸上的汗水顺着脸颊缓缓流下。他身材结实有力,露在外面的皮肤一看就是干久了体力活的人。
齐泰年纪不算大,正值壮年正是有力气的时候,他一身使不完的劲儿,又能掌握搬运的小技巧,所以很快就搬完了,比别的搬运工要快上许多。
“您对对数儿。”齐泰总算把东西全搬了进来,他拿起脖子上的毛巾,把脸上的汗水一擦而过。
“嗯,数量对得上,你刚刚一边搬,我就一边数着呢。”阮云枝说道,刚说完阮云枝就把早就备好的搬运费递了过去,“齐大哥今天辛苦了,这是工钱,你数数。”
齐泰下意识地用肩膀上挂着的粗布汗巾擦了擦手,然后才接过了钱。情绪收敛着,齐泰脸上笑容还是咧得露出一口白牙。
齐泰本想把钱直接装进口袋,可他这么随眼一看,便敏锐地察觉到这钱的厚度好像有几分不对。
齐泰惊诧地顿住了手,而后默默地又重新数了一遍。
果然不对。
齐泰几乎没有犹豫,发现不对劲之后又数了一遍再确认,确实多了几张的情况下,立马就还给了阮云枝。
他揽的这是长期的活儿,不能在乎眼前的几分利益。
阮云枝为人爽快,待人也极讲礼貌,已经这么好的老板打着灯笼都难找,他也很珍惜这个主顾。他可不能昧着良心贪这个钱。
“之前我是不知道行情,还以为搬多搬少都按一样的价算钱,昨天我听旁的人说起来才晓得,量少的,不仅价钱高,甚至还没人愿意接。我这每次量和别人比,你每次跑我这一趟也怪麻烦的,本来你就是帮了我的忙哪还能让你吃亏呢?这钱啊,你就收着吧。” 阮云枝却摆了摆手,表示不要,“之前的几次我也就不补给你了,今天我知道这事了可不能再占你便宜了。”
这话说的让齐泰心里五味杂陈,这可真是第一次见到还主动给人加钱的。
阮云枝看出他的犹豫,调皮的眨了眨眼睛,开玩笑一样地,“收下吧,之前那钱我可不会补了。”
齐泰觉得自己手心里的钱赚的有些出汗,从心底里的愉悦致意涌了上来。
他平日里忙进忙出的,到处在外面跑,皮肤被晒得黝黑,这么一笑一口白牙就完全露了出来。
没有人会不喜欢不耽误事、结工钱还快的老板,齐泰当然也不例外。
到今天为止,齐泰一共给满堂春饭馆搬了四趟,每次阮云枝都会提前准备好当日的工钱,甚至不需要齐泰主动开口提,阮云枝就已经笑盈盈地把钱递到了他手上。
就连那句“辛苦了”,听起来心口窝也格外的暖和。
这个年头有钱雇人的是大爷,要是碰上那些脾气不好的主顾,明明是该给的钱也唧唧歪歪,磨磨蹭蹭的不愿给。
齐泰在旁的地方见惯了冷脸与无视,到了阮云枝这里每回都笑盈盈的,他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要是所有老板都像他这样该多好啊。
齐泰心里微微感慨,可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齐泰在感慨阮云枝的好,阮云枝同样也在感慨齐泰。
阮云枝最开始去找搬运工的时候,好多搬运工都嫌弃这订单量小,来回跑这么一趟也挣不了什么钱,还不如去接一些大客户,因此谁也不愿意来。
但对于阮云枝来说,她和常蕾每天需要采购的东西都很多,两个人搬根本忙不过来。
最后是齐泰主动把这活儿给揽了下来,他说,自己在旁边也有要送的货物,一道送了也不算太麻烦,顺手也就把这活儿给接了下来。
阮云枝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也一直记着齐泰的好。
齐泰来了之后搬运的也是格外的好,基本上没有物品会被损坏。
因此在当得知,给齐泰的酬劳比给市场价要低的时候,阮云枝还是决定按市场价来。
“行嘞,有啥问题再喊我!”
齐泰看了看外面的日头,心里估摸着时间。
“那没事儿我就先走了?”
阮云枝却叫住了他,“这天正热呢,不着急的话喝点东西再走吧。”
齐泰微微一愣。他当搬运工好几年了,也给不少家店搬过东西,可还从没有人留着他喝口水的。他心里也知道,愿意花钱让人搬东西多半都是脏活累活,搬完以后身上一身臭汗,老板嘴上不说,心里多半是嫌弃自己的,因此齐泰也从来不主动讨人嫌,每回儿出来干活时,总是自己带着水。
他随意看了看四周,这饭馆不大,却极为亮堂整洁,再看看自己身上早就不知在什么地方蹭上了灰,更是不太好意思坐下了,齐泰连忙摆了摆手,“阮老板,不用麻烦了。”
阮云枝微微抿了抿嘴唇,“稍微等一下。”
说完,阮云枝转身就急急地进了厨房。
齐泰长舒出一口浊气,不由觉得自己有几分好笑,老板跟自己嘴上客气客气,只不过今天说这客气话的变成了一个面善的老板,自己竟还真当真了。
齐泰刚把自己杂念打消,就瞧见阮云枝从厨房里出来,手里还端着碗,似乎还直直地朝着他走来。
“这可都端到跟前了,那可必须得尝尝了啊!这么大的太阳也不差喝这么一碗的时间!”阮云枝把碗轻轻放到了齐泰旁边,微笑着说道,“咱也不是让你白喝,喝完呢也是有任务的。”
其态天生就觉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白占别人便宜,总是怪怪的。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些年,他已经深刻明白了这个道理。
因此阮云枝这样说了之后,齐泰多少放心了些。
不是白喝,他下次可以多帮阮云枝搬货,但是以后少收一些钱。
他干脆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下。
他原以为是凉开水,拿起来才发现颜色偏紫,还带着丝丝的凉气。
这一口下去可当真是清凉畅快,浑身的热气消散不少。
“如何?”阮云枝怕他说客气话,“有什么意见建议实话实说就行,可别忽悠我。”我最近打算店里看看能不能新增一个酸梅汤。正急着找人过来帮我试一下口味呢。
一碗下去,齐泰身上的热意被驱散了不少。
他想了想,认真说,“好喝,冰凉还带着一丝甜味儿,就是,这甜味还是有些淡了,要是能再重些就好了。”
做完之后其他又觉得自己说的不好,这甜味儿肯定是要花钱加东西进去。这样一来成本也就上去了。
阮云枝又继续追问了几个问题,一一记下齐泰的回答。对于齐泰来说,他或许觉得自己的回答不重要,可阮云枝觉得齐泰刚好代表着自己目标客户的口味儿,每天在外面大热天跑了大半天最想喝点什么口味的酸梅汤?这种问题可不就是齐泰他们这种经常在外面跑的人最有发言权吗!
张大在父亲刚去世的时候也见过夏娟,如今看到夏娟他就像个鹌鹑一般,低着头结结巴巴的说,“阿姨,竟然在这儿碰到您了……”
夏娟没作声,她上前一步看了看,两人提着桶里的鱼,果不其然正是她熟悉的那一条,她转过头去冲着孟夏清说道,“你去瞧瞧吧,看了也就死心了。”
孟夏清自然知道张婶提着鱼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什么,也听到了刚刚他们说的话,她腿里像灌了铅一般,艰难地往前挪动,但或许在她心里始终还保留着一点希望,她慢慢地踱着步子,走到张婶面前。
然而结局还是让她失望了——水桶里的鱼正是今早夏娟给她看过的那一条。
事情还是要从之前说起。
从孟夏清生病的那天医生说的那句话开始,夏娟就开始怀疑张婶了,只是,事情已经过去,证据也全都没有了,夏娟只能从别的方面试探张婶。
当她联想到阮云枝曾经和她说过张婶手脚不干净这一点时,夏娟便故意和张婶说让人不要再送荤菜过来。而另一边,夏娟也同样通知送菜的人,要是张婶要求继续送荤菜过来的话,也要第一时间通知夏娟本人。
第一个周的时候张婶表现得没有任何异常,夏娟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怀疑错对象了,然而又过了几天夏娟接到了电话——送菜的人把张婶和他沟通的全过程详细的复述了一遍。
直到这时,夏娟心里仍然抱有最后一丝希望,她想,万一是张婶觉得孟家应该吃点荤菜了呢?
但没想到当天晚上摆上餐桌的,和送菜那人送过来的清单,要相差好大一截。
夏娟对她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她不知道自己被张婶蒙在鼓里骗了多久,也不知道上次孟夏清生病的事情和张婶到底有没有关系,她唯一能确定的时候,张婶必须尽快离开。
如今便是想办法,抓个现行才能让张婶承认。
于是夏娟特意找人高价买来一条整个水产市场都十分罕见的鱼,安排送菜的人把鱼和其他的菜一起送来。
张婶拿到了这条鱼,平常的鱼要贵重很多。夏娟料想,张婶工生活了这么多年,肯定明白这条鱼的价格便不会随随便便把它卖掉,肯定想把它卖上个价格。
于是又特意找人去和张婶儿子以及张婶附近的邻居透露风声,说自己家里有喜事、想要买些能撑面子的好货,随后又许诺一旦事成,愿意给这人一些好处,目的便是为了引着张婶来见“买家”。
局已经布下。
除了要抓张婶一个现象之外,夏娟觉得十分有必要让孟夏清也了解事情的真相。
因此,夏娟特意拉上孟夏清来这间民房里守株待兔。
夏娟倒不太担心要蹲太久,毕竟这条鱼虽然贵重,但一旦鱼死了,就不新鲜了,也卖不上价格,因此张婶一定会尽快找到买家把它脱手的。
而在等待的时候,孟夏清心情十分矛盾和复杂,从小是张婶看着她长大,以前夏娟工作忙,也都是张婶陪在她的身边。孟夏清早就把张婶当成自己另一个妈妈一样对待。
被夏娟叫来这里,她心里多少是有些不情愿的,退一万步,或许上次她吃坏肚子可能是和张婶有关系,但肯定张婶也是不小心、无心之举,张婶怎么可能故意多次倒卖家里吃的菜呢?
孟夏清不相信。
她在民房里面等了又等,也没见人来,正想和夏娟离开这里,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和说话的声音。
然后她就听到一个吊儿郎当的声音——“孟夏清那个事情已经过了,这么久了,肯定不会有人再联想到你身上了,就算真的联想到,他又能怎么样呢?证据全都已经没了......”
孟夏清眼眶瞬间红了起来,她的身子几乎站不住,腿脚往后踉跄两步才勉强站稳。夏娟叹了口气,轻轻把孟夏清的肩膀拉了过来,安抚似地拍打着孟夏清的肩膀。
夏娟知道这对女儿造成的打击有多大,但她想鼓励女儿能够振作起来面对这一切。
张大似乎也知道自己闯了祸,噗通一声跪在地上,连连道歉,“孟夫人,都是我的问题。我这实在也是没有办法了…”
张婶也急出了两滴眼泪,如果丢了这个工作,他们一家根本活不下去。她双手合十,朝着夏娟的方向拜了又拜说道,“是我一时糊涂!我错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此时两人表情极度痛苦,与刚刚在院子里颐指气使的两人神态判若两人,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们依然没意识到当时给孟夏清带来了多大的困扰,也从来没曾想过要给孟夏清道歉。孟夏清突然就卸掉了浑身的力气不愿意再看,她轻轻别过脸,拉着夏娟,“我们走吧。”
*
一辆三轮车在满堂春门口停下。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从车的前面下来,绕到三轮车的后面,一趟趟地把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
夏天天气热,蔬菜经不住放。店刚开的时候,阮云枝和常蕾每天去市场上采购。后期消耗的量渐渐大了起来,例如像米、面这种,阮云枝就和市场上约定数量,定期找搬运工送到店里,顺便再谈好下次的数量。
搬运工齐泰光着膀子,脖子上挂着一条已经起了球的毛巾,一趟一趟地把车上的东西运到里面。夏天就像火笼一般,火辣辣地烤着人。齐泰脸上的汗水顺着脸颊缓缓流下。他身材结实有力,露在外面的皮肤一看就是干久了体力活的人。
齐泰年纪不算大,正值壮年正是有力气的时候,他一身使不完的劲儿,又能掌握搬运的小技巧,所以很快就搬完了,比别的搬运工要快上许多。
“您对对数儿。”齐泰总算把东西全搬了进来,他拿起脖子上的毛巾,把脸上的汗水一擦而过。
“嗯,数量对得上,你刚刚一边搬,我就一边数着呢。”阮云枝说道,刚说完阮云枝就把早就备好的搬运费递了过去,“齐大哥今天辛苦了,这是工钱,你数数。”
齐泰下意识地用肩膀上挂着的粗布汗巾擦了擦手,然后才接过了钱。情绪收敛着,齐泰脸上笑容还是咧得露出一口白牙。
齐泰本想把钱直接装进口袋,可他这么随眼一看,便敏锐地察觉到这钱的厚度好像有几分不对。
齐泰惊诧地顿住了手,而后默默地又重新数了一遍。
果然不对。
齐泰几乎没有犹豫,发现不对劲之后又数了一遍再确认,确实多了几张的情况下,立马就还给了阮云枝。
他揽的这是长期的活儿,不能在乎眼前的几分利益。
阮云枝为人爽快,待人也极讲礼貌,已经这么好的老板打着灯笼都难找,他也很珍惜这个主顾。他可不能昧着良心贪这个钱。
“之前我是不知道行情,还以为搬多搬少都按一样的价算钱,昨天我听旁的人说起来才晓得,量少的,不仅价钱高,甚至还没人愿意接。我这每次量和别人比,你每次跑我这一趟也怪麻烦的,本来你就是帮了我的忙哪还能让你吃亏呢?这钱啊,你就收着吧。” 阮云枝却摆了摆手,表示不要,“之前的几次我也就不补给你了,今天我知道这事了可不能再占你便宜了。”
这话说的让齐泰心里五味杂陈,这可真是第一次见到还主动给人加钱的。
阮云枝看出他的犹豫,调皮的眨了眨眼睛,开玩笑一样地,“收下吧,之前那钱我可不会补了。”
齐泰觉得自己手心里的钱赚的有些出汗,从心底里的愉悦致意涌了上来。
他平日里忙进忙出的,到处在外面跑,皮肤被晒得黝黑,这么一笑一口白牙就完全露了出来。
没有人会不喜欢不耽误事、结工钱还快的老板,齐泰当然也不例外。
到今天为止,齐泰一共给满堂春饭馆搬了四趟,每次阮云枝都会提前准备好当日的工钱,甚至不需要齐泰主动开口提,阮云枝就已经笑盈盈地把钱递到了他手上。
就连那句“辛苦了”,听起来心口窝也格外的暖和。
这个年头有钱雇人的是大爷,要是碰上那些脾气不好的主顾,明明是该给的钱也唧唧歪歪,磨磨蹭蹭的不愿给。
齐泰在旁的地方见惯了冷脸与无视,到了阮云枝这里每回都笑盈盈的,他反而有些不好意思。
要是所有老板都像他这样该多好啊。
齐泰心里微微感慨,可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齐泰在感慨阮云枝的好,阮云枝同样也在感慨齐泰。
阮云枝最开始去找搬运工的时候,好多搬运工都嫌弃这订单量小,来回跑这么一趟也挣不了什么钱,还不如去接一些大客户,因此谁也不愿意来。
但对于阮云枝来说,她和常蕾每天需要采购的东西都很多,两个人搬根本忙不过来。
最后是齐泰主动把这活儿给揽了下来,他说,自己在旁边也有要送的货物,一道送了也不算太麻烦,顺手也就把这活儿给接了下来。
阮云枝心里一直记挂着这件事,也一直记着齐泰的好。
齐泰来了之后搬运的也是格外的好,基本上没有物品会被损坏。
因此在当得知,给齐泰的酬劳比给市场价要低的时候,阮云枝还是决定按市场价来。
“行嘞,有啥问题再喊我!”
齐泰看了看外面的日头,心里估摸着时间。
“那没事儿我就先走了?”
阮云枝却叫住了他,“这天正热呢,不着急的话喝点东西再走吧。”
齐泰微微一愣。他当搬运工好几年了,也给不少家店搬过东西,可还从没有人留着他喝口水的。他心里也知道,愿意花钱让人搬东西多半都是脏活累活,搬完以后身上一身臭汗,老板嘴上不说,心里多半是嫌弃自己的,因此齐泰也从来不主动讨人嫌,每回儿出来干活时,总是自己带着水。
他随意看了看四周,这饭馆不大,却极为亮堂整洁,再看看自己身上早就不知在什么地方蹭上了灰,更是不太好意思坐下了,齐泰连忙摆了摆手,“阮老板,不用麻烦了。”
阮云枝微微抿了抿嘴唇,“稍微等一下。”
说完,阮云枝转身就急急地进了厨房。
齐泰长舒出一口浊气,不由觉得自己有几分好笑,老板跟自己嘴上客气客气,只不过今天说这客气话的变成了一个面善的老板,自己竟还真当真了。
齐泰刚把自己杂念打消,就瞧见阮云枝从厨房里出来,手里还端着碗,似乎还直直地朝着他走来。
“这可都端到跟前了,那可必须得尝尝了啊!这么大的太阳也不差喝这么一碗的时间!”阮云枝把碗轻轻放到了齐泰旁边,微笑着说道,“咱也不是让你白喝,喝完呢也是有任务的。”
其态天生就觉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白占别人便宜,总是怪怪的。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这些年,他已经深刻明白了这个道理。
因此阮云枝这样说了之后,齐泰多少放心了些。
不是白喝,他下次可以多帮阮云枝搬货,但是以后少收一些钱。
他干脆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喝下。
他原以为是凉开水,拿起来才发现颜色偏紫,还带着丝丝的凉气。
这一口下去可当真是清凉畅快,浑身的热气消散不少。
“如何?”阮云枝怕他说客气话,“有什么意见建议实话实说就行,可别忽悠我。”我最近打算店里看看能不能新增一个酸梅汤。正急着找人过来帮我试一下口味呢。
一碗下去,齐泰身上的热意被驱散了不少。
他想了想,认真说,“好喝,冰凉还带着一丝甜味儿,就是,这甜味还是有些淡了,要是能再重些就好了。”
做完之后其他又觉得自己说的不好,这甜味儿肯定是要花钱加东西进去。这样一来成本也就上去了。
阮云枝又继续追问了几个问题,一一记下齐泰的回答。对于齐泰来说,他或许觉得自己的回答不重要,可阮云枝觉得齐泰刚好代表着自己目标客户的口味儿,每天在外面大热天跑了大半天最想喝点什么口味的酸梅汤?这种问题可不就是齐泰他们这种经常在外面跑的人最有发言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