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
听到有人想来应聘收银员的时候,阮云枝非常开心。
从后厨出来时,阮云枝还是有些意外。
她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上次帮过她忙的甘大爷。
“甘大爷,您来应聘收银员?”
甘大爷赶鸭子上架,话赶话已经到了这里,也不能临阵逃脱,于是便微红着脸,开始推销自己,“我在供销社干了二十二年,算账方面肯定是没什么问题。就是你看我这年纪还行不行?”
虽然甘大爷是帮过自己的,但阮云枝觉得要招工还是要招符合自己需求的。
阮云枝问,“我们这边早上6点就开始营业,有时候可能得连着站两三个小时,时间和身体方面您看?”
甘大爷干过这么多年的收银,能力上的确没什么问题。收银员的工作还是比较累人,阮云枝不了解甘大爷的身体状况,不太确定甘大爷能不能胜任。
甘大爷点点头,连忙解释道,“没问题的,我们年纪大了,觉少,四五点的时候就醒了。”
阮云枝略一思考,也没直接说行或者不行,“这样吧,甘大爷。明天你方便不?要不您来试一上午,看看身体吃不吃得消?”
“行,我的身体我知道,这年纪还没什么问题。那明早我就来试一下。”甘大爷点点头,有些浑浊的眼神中突然闪起了微光。
阮云枝心里也隐隐地有些期待,如今这边正等着要人,若是甘大爷身体可以那就再好不过。
*
回去之后,甘大爷一直非常兴奋,一直到晚上躺在床上准备睡觉,还是兴奋地辗转反侧,这种感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浑身上下像是有一股冲劲在到处乱窜,兴奋得让他睡不着觉。
也不知过了多久,隐约中才囫囵睡了一小会儿。
天色刚亮,甘大爷的生物钟就准时叫醒了他,他起床烧了壶热水,用热水壶盖熨烫自己的衣服。
这衣服是儿子结婚时候,他特意去店里裁了布,找裁缝做的,总共没穿过几次。
虽说最开始的时候只是随口一问,没抱有太大希望,但既然都给了这个机会,甘大爷觉得他还是应该正式一点。
甘大爷熨烫完衣服简单对付了两口,便匆忙的上了路。
之前在供销社上班时间比较晚,早餐店应当会早一些,甘大爷怕去晚了,一路上便走得飞快。
甘大爷到的时候,阮云枝和朱开几人正刚从店里面把东西往外摆。
迷迷蒙蒙的清晨之中,天空似乎亮的还不太透彻,一缕包子香唤醒了行人这美好的一天。
阮云枝见甘大爷来了之后,便把菜单递给了他,“大爷,这边是菜单。”
阮云枝特意找了一个高腿凳,方便甘大爷坐着收银。甘大爷心里一暖,他抓紧拿着菜单开始熟悉价格。
刚开始的时候,甘大爷还有些没进入状态,算的不是很快,常蕾在一旁看着隐隐地有些担忧甘大爷能不能应付一会儿的场景,毕竟饭点的时候人非常的多,要是按照现在这个速度,饭店的时候又可能会招架不来。
早餐这种大家吃得快,甚至有很多人是直接拿了饭盒要带走,一人接着一人,对于计算的速度要求很高。
令常蕾意外的是,几单下来,等天色大亮的时候人一多,甘大爷几乎是越算越有劲儿。
他连算盘也不用,前脚刚说完要什么,他立马就给报出数来,一说一个准。
甘大爷算了二十年,算数几乎成了本能,二十年的枯燥生活,他就只做这一件事情。甘大爷就只能从枯燥中找寻乐趣。别人都用算盘,他就尝试不用算盘来算。
当时别人嘲笑他,就算练这个也没什么用,毕竟只要在供销社,他就能够一直用算盘计算。他不用算盘、用口算,别人反倒是不相信,担心他会算错。但甘大爷觉得无聊,也就练了下来。
练到最后,即使他不用算盘算,还比别人用算盘算得更快、算得更准。
最开始口算得慢,只是因为在回忆每个菜品的单价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等到了后面慢慢熟悉起来,整张菜单都已经被他刻在了脑子里,算数便可以脱口而出。
一波忙了又忙,甘大爷几乎感觉不到饿。
等到人渐渐少了下来,朱开便拿出早上剩下的包子,并给大家煮了几碗面。这几乎已经成了传统,满堂春的吃饭问题就交给朱开,既能够解决大家的三餐,还能够帮助朱开练手、互相评价、优化改进。
早上能够吃饭的时间也是比较紧张,忙完早上已经到了半上午,而他们还需要在上午的时候准备好中午所需要的食材。
几乎没有人多说一句,大家十分自然地就准备上了甘大爷的份,阮云枝也丝毫不把甘大爷当外人,“甘大爷刚刚累坏了吧,赶紧坐着吃点。”
甘大爷摆摆手说,“不累,我还精神着呢。”
他是真的不累,这比他闲散在家里等着孩子回来要轻松许多,也比跟楼下老头老太太们拉扯家常要舒服。他好像又找回了以前那个工作状态。
人一忙起来,也就把生活当中的那些烦心事给忘了个干净。自从他三年前闲在家,就仿佛成了一个没有人需要的废人。每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却觉得过得很累,今天上午甘大爷虽然微微出了些汗,反倒精神了不少。
吃完朱开煮的一碗面,甘大爷更是觉得满血复活,浑身充满了劲儿,就只盼着中午的客人来。
等到甘大爷吃完了饭,阮云枝便把中午的菜单给到甘大爷,让甘大爷提前掌握。
等待中午人渐渐多了起来,甘大爷坐在入门处,衣装整洁,依然是一个十分老道的收银员形象。
中午的收银也是非常顺利,甘大爷坐在这里就像已经在这里许久了一般,十分熟练、十分靠谱。
一上午下来,几个人几乎不用再多言语,大家对于甘大爷表现的印象都非常地好,阮云枝心里也做出了决定,眨眨眼睛,“甘大爷,您今天身体怎么样?还吃得消吗?”
甘大爷明白,阮云枝这是在讨论他的去留问题了。他突然有些紧张,心跳也不自觉加快了几分,“今天不累,偶尔闲的时候就可以坐在这高脚凳上,又能收银,看得又远。”
他不知道阮云枝听了这个会不会相信他说的。
甘大爷曾经还在大树底下跟老头老太太聊天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人们说现在的工作是不好找了。
不管是进厂子还是做什么,大家都喜欢要年轻人,有力气,有活力。有些年轻人还找不到工作,成天在街上晃悠呢。至于像他们这些年纪大的,根本就没地方可去。
或许阮云枝愿意给他机会尝试本身就是看在他之前帮过忙的份上。
阮云枝自然不知道甘大爷心中所想,见甘大爷自我感觉身体方面也能接受,阮云枝也不啰嗦,直接就开门见山地谈论工资,“甘大爷,后续我们晚饭可能也要开始做了,可能会比现在忙的时间更长一点,我们这边的待遇是一月六十元,一天三餐都直接在店里吃就可以,以后要是店里发展好了或者人又变得特别多了,我们再酌情涨工资。您看可以吗?”
在当下这个时机,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并不容易。经过今天和甘大爷的共事,阮云枝对甘大爷非常满意。至于甘大爷顾虑的年龄等方面,阮云枝倒真不是特别在乎。她从小在村里长大她明白,在农村里有些七八十的老人照样能下地干活。
在阮云枝看来,收银这方面主要对算数的速度和店员人品这两方面要求较高。
不少店面是不放心让别人来收钱的,毕竟多收一笔和少收一笔那差的可就大了,店面来来往往这么多人,若是收银员趁着不注意私藏进了自己口袋,那店面可就亏损大了。
在人品这方面,阮云枝对甘大爷是绝对的信任。当时杨洪业那天找事的时候,店里除了甘大爷还有其他人,但唯独只有甘大爷主动站了出来。阮云枝相信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还多管闲事、愿意主动帮忙的人,人品绝对不会差。
而在算数速度上就更不用说了,甘大爷今天一天的表现已经成功征服了他们所有人。更难能可贵的是,甘大爷身上有一股气质,这种气质是多年工作浸染沉淀下来的,不是短期内能够训练出来的,甚至孟夏梁身上也没有,而甘大爷身上的这种气质让人看了甘大爷就对于他说的数很容易产生信服。
因此,甘大爷是这几天看下来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
阮云枝静静地等待着甘大爷的反应,他会答应吗?这个待遇他满意吗?
甘大爷也不敢相信地睁大眼睛,他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六十元一个月?这待遇竟然快赶得上供销社了。
他当时在供销社一个月也不过68元,要知道这还是算上了甘大爷二十多年工龄额外给的钱。现在他儿子接班后工资还没有这个数呢,而阮云枝这里还提供三餐的伙食,甚至干好了之后还有额外的奖励?
甘大爷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整个身体甚至有些飘飘乎乎。
*
最终阮云枝和甘大爷敲定,从明天开始正式上班,今天就已经算上过一天,下个月的工资从今天就开始算。下午两三点,店里没什么事情。
印着明天就要正式工作,阮云枝便让甘大爷早点回去休息。
离开阮云枝这里,甘大爷还有些头重脚轻,生活似乎也太过充实些。虽然只是短短一个上午,但仿佛过了很长时间、比之前一个周的时间还要漫长。
他一个上午竟然就重新又找了一个丝毫不比供销社要差的工作?
甘大爷到现在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脚步飘忽,但回家的路是走了几十年、已经刻在了肌肉里,很快就顺着道路回到了楼下。
楼下桌子旁,依旧又是那几个大爷大妈,他们永远在热热闹闹地讨论着什么。
这次甘大爷是一点也没听进去,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他还在回味上午的事情。
直到有人见着甘大爷回来了,刻意提高声音叫了他一声,甘大爷才听见。
“老甘回来了?”
大家互相之间都有些看不上,但表面工作还是做的十分到位。每次碰见了之后都会互相关心下最近的情况。
“回来了!”甘大爷辛苦了一天,脚步却十分轻快,甚至还像小年轻一样吹起了口哨。
回来了,回来了。
或许自己天生就是劳碌的命,但今天在店里,甘大爷突然又觉得过往的自己、年轻的自己又真实的回来了。
从后厨出来时,阮云枝还是有些意外。
她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上次帮过她忙的甘大爷。
“甘大爷,您来应聘收银员?”
甘大爷赶鸭子上架,话赶话已经到了这里,也不能临阵逃脱,于是便微红着脸,开始推销自己,“我在供销社干了二十二年,算账方面肯定是没什么问题。就是你看我这年纪还行不行?”
虽然甘大爷是帮过自己的,但阮云枝觉得要招工还是要招符合自己需求的。
阮云枝问,“我们这边早上6点就开始营业,有时候可能得连着站两三个小时,时间和身体方面您看?”
甘大爷干过这么多年的收银,能力上的确没什么问题。收银员的工作还是比较累人,阮云枝不了解甘大爷的身体状况,不太确定甘大爷能不能胜任。
甘大爷点点头,连忙解释道,“没问题的,我们年纪大了,觉少,四五点的时候就醒了。”
阮云枝略一思考,也没直接说行或者不行,“这样吧,甘大爷。明天你方便不?要不您来试一上午,看看身体吃不吃得消?”
“行,我的身体我知道,这年纪还没什么问题。那明早我就来试一下。”甘大爷点点头,有些浑浊的眼神中突然闪起了微光。
阮云枝心里也隐隐地有些期待,如今这边正等着要人,若是甘大爷身体可以那就再好不过。
*
回去之后,甘大爷一直非常兴奋,一直到晚上躺在床上准备睡觉,还是兴奋地辗转反侧,这种感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多年前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浑身上下像是有一股冲劲在到处乱窜,兴奋得让他睡不着觉。
也不知过了多久,隐约中才囫囵睡了一小会儿。
天色刚亮,甘大爷的生物钟就准时叫醒了他,他起床烧了壶热水,用热水壶盖熨烫自己的衣服。
这衣服是儿子结婚时候,他特意去店里裁了布,找裁缝做的,总共没穿过几次。
虽说最开始的时候只是随口一问,没抱有太大希望,但既然都给了这个机会,甘大爷觉得他还是应该正式一点。
甘大爷熨烫完衣服简单对付了两口,便匆忙的上了路。
之前在供销社上班时间比较晚,早餐店应当会早一些,甘大爷怕去晚了,一路上便走得飞快。
甘大爷到的时候,阮云枝和朱开几人正刚从店里面把东西往外摆。
迷迷蒙蒙的清晨之中,天空似乎亮的还不太透彻,一缕包子香唤醒了行人这美好的一天。
阮云枝见甘大爷来了之后,便把菜单递给了他,“大爷,这边是菜单。”
阮云枝特意找了一个高腿凳,方便甘大爷坐着收银。甘大爷心里一暖,他抓紧拿着菜单开始熟悉价格。
刚开始的时候,甘大爷还有些没进入状态,算的不是很快,常蕾在一旁看着隐隐地有些担忧甘大爷能不能应付一会儿的场景,毕竟饭点的时候人非常的多,要是按照现在这个速度,饭店的时候又可能会招架不来。
早餐这种大家吃得快,甚至有很多人是直接拿了饭盒要带走,一人接着一人,对于计算的速度要求很高。
令常蕾意外的是,几单下来,等天色大亮的时候人一多,甘大爷几乎是越算越有劲儿。
他连算盘也不用,前脚刚说完要什么,他立马就给报出数来,一说一个准。
甘大爷算了二十年,算数几乎成了本能,二十年的枯燥生活,他就只做这一件事情。甘大爷就只能从枯燥中找寻乐趣。别人都用算盘,他就尝试不用算盘来算。
当时别人嘲笑他,就算练这个也没什么用,毕竟只要在供销社,他就能够一直用算盘计算。他不用算盘、用口算,别人反倒是不相信,担心他会算错。但甘大爷觉得无聊,也就练了下来。
练到最后,即使他不用算盘算,还比别人用算盘算得更快、算得更准。
最开始口算得慢,只是因为在回忆每个菜品的单价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等到了后面慢慢熟悉起来,整张菜单都已经被他刻在了脑子里,算数便可以脱口而出。
一波忙了又忙,甘大爷几乎感觉不到饿。
等到人渐渐少了下来,朱开便拿出早上剩下的包子,并给大家煮了几碗面。这几乎已经成了传统,满堂春的吃饭问题就交给朱开,既能够解决大家的三餐,还能够帮助朱开练手、互相评价、优化改进。
早上能够吃饭的时间也是比较紧张,忙完早上已经到了半上午,而他们还需要在上午的时候准备好中午所需要的食材。
几乎没有人多说一句,大家十分自然地就准备上了甘大爷的份,阮云枝也丝毫不把甘大爷当外人,“甘大爷刚刚累坏了吧,赶紧坐着吃点。”
甘大爷摆摆手说,“不累,我还精神着呢。”
他是真的不累,这比他闲散在家里等着孩子回来要轻松许多,也比跟楼下老头老太太们拉扯家常要舒服。他好像又找回了以前那个工作状态。
人一忙起来,也就把生活当中的那些烦心事给忘了个干净。自从他三年前闲在家,就仿佛成了一个没有人需要的废人。每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却觉得过得很累,今天上午甘大爷虽然微微出了些汗,反倒精神了不少。
吃完朱开煮的一碗面,甘大爷更是觉得满血复活,浑身充满了劲儿,就只盼着中午的客人来。
等到甘大爷吃完了饭,阮云枝便把中午的菜单给到甘大爷,让甘大爷提前掌握。
等待中午人渐渐多了起来,甘大爷坐在入门处,衣装整洁,依然是一个十分老道的收银员形象。
中午的收银也是非常顺利,甘大爷坐在这里就像已经在这里许久了一般,十分熟练、十分靠谱。
一上午下来,几个人几乎不用再多言语,大家对于甘大爷表现的印象都非常地好,阮云枝心里也做出了决定,眨眨眼睛,“甘大爷,您今天身体怎么样?还吃得消吗?”
甘大爷明白,阮云枝这是在讨论他的去留问题了。他突然有些紧张,心跳也不自觉加快了几分,“今天不累,偶尔闲的时候就可以坐在这高脚凳上,又能收银,看得又远。”
他不知道阮云枝听了这个会不会相信他说的。
甘大爷曾经还在大树底下跟老头老太太聊天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人们说现在的工作是不好找了。
不管是进厂子还是做什么,大家都喜欢要年轻人,有力气,有活力。有些年轻人还找不到工作,成天在街上晃悠呢。至于像他们这些年纪大的,根本就没地方可去。
或许阮云枝愿意给他机会尝试本身就是看在他之前帮过忙的份上。
阮云枝自然不知道甘大爷心中所想,见甘大爷自我感觉身体方面也能接受,阮云枝也不啰嗦,直接就开门见山地谈论工资,“甘大爷,后续我们晚饭可能也要开始做了,可能会比现在忙的时间更长一点,我们这边的待遇是一月六十元,一天三餐都直接在店里吃就可以,以后要是店里发展好了或者人又变得特别多了,我们再酌情涨工资。您看可以吗?”
在当下这个时机,遇到一个合适的人并不容易。经过今天和甘大爷的共事,阮云枝对甘大爷非常满意。至于甘大爷顾虑的年龄等方面,阮云枝倒真不是特别在乎。她从小在村里长大她明白,在农村里有些七八十的老人照样能下地干活。
在阮云枝看来,收银这方面主要对算数的速度和店员人品这两方面要求较高。
不少店面是不放心让别人来收钱的,毕竟多收一笔和少收一笔那差的可就大了,店面来来往往这么多人,若是收银员趁着不注意私藏进了自己口袋,那店面可就亏损大了。
在人品这方面,阮云枝对甘大爷是绝对的信任。当时杨洪业那天找事的时候,店里除了甘大爷还有其他人,但唯独只有甘大爷主动站了出来。阮云枝相信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还多管闲事、愿意主动帮忙的人,人品绝对不会差。
而在算数速度上就更不用说了,甘大爷今天一天的表现已经成功征服了他们所有人。更难能可贵的是,甘大爷身上有一股气质,这种气质是多年工作浸染沉淀下来的,不是短期内能够训练出来的,甚至孟夏梁身上也没有,而甘大爷身上的这种气质让人看了甘大爷就对于他说的数很容易产生信服。
因此,甘大爷是这几天看下来再适合不过的人选了。
阮云枝静静地等待着甘大爷的反应,他会答应吗?这个待遇他满意吗?
甘大爷也不敢相信地睁大眼睛,他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六十元一个月?这待遇竟然快赶得上供销社了。
他当时在供销社一个月也不过68元,要知道这还是算上了甘大爷二十多年工龄额外给的钱。现在他儿子接班后工资还没有这个数呢,而阮云枝这里还提供三餐的伙食,甚至干好了之后还有额外的奖励?
甘大爷懵懵懂懂地点了点头,整个身体甚至有些飘飘乎乎。
*
最终阮云枝和甘大爷敲定,从明天开始正式上班,今天就已经算上过一天,下个月的工资从今天就开始算。下午两三点,店里没什么事情。
印着明天就要正式工作,阮云枝便让甘大爷早点回去休息。
离开阮云枝这里,甘大爷还有些头重脚轻,生活似乎也太过充实些。虽然只是短短一个上午,但仿佛过了很长时间、比之前一个周的时间还要漫长。
他一个上午竟然就重新又找了一个丝毫不比供销社要差的工作?
甘大爷到现在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他脚步飘忽,但回家的路是走了几十年、已经刻在了肌肉里,很快就顺着道路回到了楼下。
楼下桌子旁,依旧又是那几个大爷大妈,他们永远在热热闹闹地讨论着什么。
这次甘大爷是一点也没听进去,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他还在回味上午的事情。
直到有人见着甘大爷回来了,刻意提高声音叫了他一声,甘大爷才听见。
“老甘回来了?”
大家互相之间都有些看不上,但表面工作还是做的十分到位。每次碰见了之后都会互相关心下最近的情况。
“回来了!”甘大爷辛苦了一天,脚步却十分轻快,甚至还像小年轻一样吹起了口哨。
回来了,回来了。
或许自己天生就是劳碌的命,但今天在店里,甘大爷突然又觉得过往的自己、年轻的自己又真实的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