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6 章
接下来的时间过得很快,孟夏清顺利地从学校毕业,如愿进入了s市日报工作。
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她整个人渐渐变得沉稳,也逐渐走出了张荷香对她带来的阴霾。
或许是因为在阮云枝这里体会过基层服务工作,再加上之前采访常蕾等人的经验,孟夏清一进单位里就被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她极其擅长发掘小人物背后的动人故事,她自身特有的犀利视角和大胆的笔风是其他人所比不了的。
自从上次孟夏梁跟她说了拐卖儿童事件之后,孟夏清心头一直闷闷的。
她觉得自己有义务让更多的人提高被拐卖防骗的意识。
每天在报社的日子里虽然辛苦,但是看到自己写出来的稿件,孟夏清觉得充实而有意义。
最近她则负责跟进拐卖儿童的一则报道。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刚刚会走路的孩子去买东西,付个钱的功夫,转身孩子就不见了。
年轻妈妈一下就哭成了个泪人,好几次在崩溃的边缘。
孟夏清一听到这个事件,便决定以这位妈妈的情况为案例,在报纸上写一篇报道。
让更多的人提高防骗意识,同时也能够帮助这位年轻妈妈多一丝找到宝宝的希望。
孟夏清只觉得自己使命重大,还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阮云枝最近也忙个不停。
金铭大酒店的少庄家时不时找她商量s市餐饮行业协会的事情,而阮云枝也有新的想法,如今春满园和满堂春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店内基本上不需要她就可以正常运转。
饭馆和其他店面又有所不同,饭馆能够覆盖的范围还是比较有限。
以满堂春为例,它能承接的也就是附近几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和工人,因此要想再进一步发展,那么就必须将目光放到别处。
阮云枝准备扩张了。
步子要迈,但是一下子又不能迈得太大。
在春满园和满堂春之间,阮云枝几乎不用怎么思考,就决定继续先推广满堂春。
满堂春这种小碗菜的发展模式,性价比极高,直击周边工厂餐饮需求的痛点。
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便宜,她们只需要牢牢地把便宜、干净这两个特点发挥到最大,即使不需要做的特别好吃,周围的人依然愿意买单。
而春满园毕竟是高消费的场所,对于食品、服务等一系列事项要求都比较高,否则别人便会觉得对不起这个价格。
因此,两相对比之下,阮云枝满堂春小碗菜这种模式更加可推广一些。
紧接着又一个问题摆在阮云枝面前,是自己开还是让别人来加盟?
自己开的优点十分明显,比如不用担心加盟商的食品安全问题、店铺的经营控制权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等等,但缺点同样也很明显——她没有那么多可以用的人。
阮云枝虽然招了许多人,但更多是整个店铺正常运转的螺丝钉,能够统筹负责起整个店面的管理人员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要像现在的模式,阮云枝先需要带着新人干上一两年,让新人慢慢成长,然后再让他独立上手。
一两年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但这样的速度太慢了。
这种模式一家两家或许还能开得起来,但要是想在全省遍地开花,甚至走出省内,她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
阮云枝将目光投向了加盟这种模式。
让别人加盟,则可以由店铺老板直接进行管理运营,最大程度地激发加盟者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她的资金链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
但与此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别人加盟了满堂春之后,那么大家都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别的店做错了事情,他们总店一样要跟着被抹黑,如此一来,如何能够加强对于加盟店的管理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阮云枝在一旁拿出张纸来开始思考。
最重要的是加盟店的管理者。不管是做什么事情,人才是第1位的,尤其是餐饮行业,店长必须是干净整洁、服从管理的人。
阮云枝打算在招募加盟商的时候就要像挑选员工一样先筛选一遍。
先对加盟商对于食品和加盟的看法进行一个调查和了解。如果这人以为是利益为先,那么不合适。
要是餐饮行业只以追逐利益为先,那么势必会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都说好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加盟商必须自己首先爱干净,其次能够将利润和长远发展并重……
第二则要考虑管理方式,如今满堂春这个牌子已经经过多轮的报纸宣传,又有多位领导来调研过,满堂春这个牌子本身就是一个已经获得部分消费者认可且打开了知名度的招牌,对于那些想要创业的人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迅速积累客源。
所以,各地的加盟商都可以用满堂春这个牌子,但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要和总部保持统一。甚至各地的人员培训,也可以由总部统一来进行。
如此一来才能规范化发展,让食客不管到满堂春的哪个分店,吃的都是差不多的味道和水准。
阮云枝一边思考一边写下自己的想法,她就这样写写改改,在位置上整整坐了一整天。
中间李芬也曾过来提醒阮云枝,可阮云枝休息两分钟就继续坐下去思考了。
春满园在报纸上的报道刚刚结束,如今又有着女性故事接力,最好就是趁着领导刚刚调研完的这波热度能够立刻马上开起来。
等到晚上九点,孟夏梁来陪着阮云枝回家时,阮云枝才将将改好。
阮云枝坐的时间有些久了,身体已经有些累了,她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看着自己写出来的加盟方案,阮云枝还是比较满意的。
连带着看孟夏梁心情都不错。
阮云枝心情好了,分享欲也上来了,她没着急走,反而叫住孟夏梁,询问他的意见。
孟夏梁看着阮云枝手里满满当当的两页纸,立刻反应过来这就是她今天如此劳累的原因了。
他接过加盟方案,仔仔细细地从头看了起来。
孟夏梁看地十分认真,似乎是一字一句的在读,他看的时候眉头微微紧皱,样子看起来格外认真。
看着孟夏梁对自己写的成果这么认真,阮云枝嘴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
没多久,孟夏梁就放下了手里的加盟方案说道,“方案整体非常全面完整了,我看不出大的问题,只有一些小的细节或许可以再进一步明确一下。”
阮云枝点了点头,她巴不得别人能给自己提意见。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变的宴席,或许现在你和加盟商经营理念相同,那么可以谈到一起,但后续若是观点不合,加盟的店应当如何处理?如何处理剩余资产物品?”
“还有这里的处罚条款,我认为有些太轻。你选择加盟商一起使用满堂春这个牌子,在老百姓心中他不会觉得你这家店与旁人开的分店有什么区别。在顾客心里那全都是满堂春一个整体。若是因为某些经销商卫生或服务方面做不到位,那么并不是只损害了他这一家店的利益,而是所有分店一起跟着遭殃,在百姓心中满堂春的牌子和形象就会受损。你要是只处罚这么少的金额,未免对他们太过包容,反而会纵容了他们不遵守规定的心理,那时的加盟商可能会觉得大不了就被罚,反正相比于他们获得的利益来说还是赚钱的。”
孟夏梁一连说了几条,阮云枝全都记了下来。
这种事情仅靠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把这么大的规章制度想全面的。
不得不说,孟夏梁这个外援还挺有帮助的,他在海外的一些留学经历和广阔的阅读量的确能够弥补一些阮云枝没想到的地方。
阮云枝真心实意的说了句,“谢谢”。
“不用谢。”难得阮云枝跟自己说这么多话,孟夏梁心里也很开心,心想这20多年所学,终于能够派上一些用场。
孟夏梁继续说道,“其实你这个方案已经七七八八了,很多大型品牌的招商制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规则需要在市场的检验下和具体的执行之下,不断地修订完善。我建议你这两天先把大方向和绝对不能触犯的原则给定下来,至于那些细枝末节的可以后续再慢慢完善。时间不等人。”
阮云枝点了点头。
阮云枝回到家之后,也没立刻休息,而是把孟夏梁说的几点全部都修改之后才躺下睡觉。
第二天一早,阮云枝就召集全体员工开会,让大家站在自己的视角去提意见找漏洞。
在一天的头脑风暴和反复修改之后,加盟方案和规则终于初步形成。
阮云枝立刻找来红纸,在满堂春和春满园的店门口写上——诚邀加盟商,有意者进店详谈。
这两个店面人流量确实不小,但还远远达不到阮云枝想要覆盖的人群。
既然要开分店,那么肯定不能在附近开,就需要在离这里5公里以外的区域开。
而在这里吃饭的人大多都是附近上班的人,这些人群和阮云枝想要招加盟商的对象并不是同一拨人。
但好歹是自家的店面流量,不用白不用,若是能一传二、二传四相互流传起来,说不定也能找到一两个。
只不过这样实在是太慢了。
阮云枝更多的是想要将目光放在报纸上,她继续托着沈峰在s市日报上打广告。
不仅在s市日报上,阮云枝也让沈总帮忙联系一些省外的官方报纸。
这些广告费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很多,但对于如今的阮云枝来说,已经是洒洒水了,更何况她深刻地知道好的广告对于后续工作开展的巨大效果和作用。
所以对于打广告这笔钱,阮云枝毫不吝啬。
一个广告放了出去,阮云枝这里立马门庭若市。
前段时间省、市领导相继来调研的报道已经相当于为春满园、满堂春做了一次官方的背书,已经让大家对于这两个名字有所印象。
因此,在这个时候刊登这个广告效果格外的好。
现在国企效益不行,不少厂子都面临倒闭。家里有些是闲钱的,都在想着另谋出路,街上已经多了不少摆摊做小生意的,而阮云枝的广告在这个时候出现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递枕头。
省市领导都认证过的店能不好吗?加盟阮云枝这里不比自己像无头苍蝇乱撞似的要好吗?
因此有许多看了报纸的人都纷纷过来询问,或者干脆自己去满堂春先感受一下。
因此,这段时间满堂春人员也是爆满。阮云枝只好又一次地拜托柳书记招工。
阮云枝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忙碌。
讲解、协商、签合同……一系列流程,阮云枝忙地团团转,有时忙起来她一上午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
时机不等人,抢到了好的时机就是在抢钱。
看着阮云枝已经忙碌到有些顾不上自己身体的状态,孟夏梁心里也有些着急。
自从经历过上辈子之后,孟夏梁已经彻底转变了观点——天大地大都没有身体最大,身体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阮云枝当然心里也是认可这个观念的,但是她的身体还是很诚实——根本停不下来。
广告已经打出去了,来咨询的人已经到门口了,总不能不招待吧。
人家都已经签合同了,同意过来加盟了,那后续总不能让别人一直等在那儿吧。
是以,阮云枝虽然心里知道现在的工有些超负荷,但她还是停不下来。
孟夏梁也看出来了阮云枝在感性和理性上还是没有办法协调统一,他干脆也不催阮云枝了。
一百句嘴上的关心,还抵不上实际上做几件事。
每天中午和晚上下班之后他就去满堂春打好饭给阮云枝送过去,监督她吃完。
阮云枝忙的时候顾不上吃饭,每次孟夏梁来的时候阮云枝都在忙,但看到孟夏梁大有一副她不吃、他就不走的架势,阮云枝也就只能拿起筷子匆匆吃上一些。
而到了后期阮云枝变得更忙了,中午时不时地就要跟着加盟商去其他地方挑选开店地址,而孟夏梁也是风雨无阻。
好在孟夏梁工作时间比较宽松,中午有三个小时休息时间,傍晚五点半就下班,因此孟夏梁一天往返几次也还吃得消。
有的时候,甘大爷看着孟夏梁每天比工作人员还积极的样子,就忍不住笑眯眯地调侃孟夏梁,“夏梁,又来了?你每天这样也不嫌累,是不是喜欢云枝呀?”
甘大爷问这话的时候,阮云枝正在低头吃饭。
一听到甘大爷问这种问题,阮云枝连头都没抬起来。
她心里默默腹诽,难道甘大爷这么长时间还不清楚孟夏梁的脾气吗?平时的时候孟夏梁都不愿意讲话,更何况是这种问题,他怎么可能当着这么多人回答?
问这个问题注定会让甘大爷八卦不了了。
阮云枝低头又扒了一口饭,还是吃饭最重要。
今天满堂春的菜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味道还不错,阮云枝吃的眼睛都眯了起来,有的时候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也就在这时。
孟夏梁声音清亮,他丝毫不避讳地说道,“是的,甘大爷。我喜欢云枝,我现在正在追求她。”
他没有任何一丝犹豫和停顿,而是坦坦荡荡的站在那里,反倒让阮云枝有些愣住了。
阮云枝不傻,孟夏梁一天过来给他送三次饭,晚上还护送他回家,这点时间更毅力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
她当然能够看出来孟夏梁是喜欢她的,只是上辈子的他不会表达出来,而这辈子的他就这样坦坦荡荡的站在那里,像是要把自己的情意说给所有人听似的。
甘大爷听了这话笑地褶子都出来了,他自然能看出来孟夏梁的心意,云枝这么优秀,追求的人多才是常态。
孟夏梁、沈峰、金铭大酒店的少东家、还有许多其他人……眼看着阮云枝生意越做越红火,来打听阮云枝结没结婚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想把自家适龄的亲戚介绍给云枝。若是能成自然是好事一桩,若是不能成,但能跟阮云枝成为朋友也是顶顶好的了。
这段时间阮云枝忙得昏天黑地,没时间去想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可甘大爷可是看的分明,这些来来往往的人里面不少人都是在盯着阮云枝的亲事呢。
可这些人多半也都是因着阮云枝事业腾飞后才关注阮云枝,虽说这也是人之常情,但甘大爷总觉得这样招来的人不是良配。
事业有好的时候,自然也可能有坏的时候,现在这些被阮云枝事业吸引过来的人能够与阮云枝同甘,却未必能与她共苦。
因此,甘大爷还是更看好在阮云枝事业起飞之前就已经对阮云枝有好感的人。
自从王康出现后,孟夏梁便每天雷打不动地过来送阮云枝下班;自从店里生意忙起来之后,他又一日三餐监督阮云枝好好吃饭。
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可最难的则在于坚持。而孟夏梁坚持地很好,简直比上班还要积极。
甘大爷看着孟夏梁的眼神愈发和蔼,朗声笑道,“好啊好啊!云枝如今可是很抢手的,你可还得加把劲儿啊!”
阮云枝自然不知道甘大爷如今在想什么,她只是有些发愣,孟夏梁好像真的不太一样了。
她不知道孟夏梁怎么做的,竟能让甘大爷为他说起话来……分明之前他很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还有就是,孟夏梁明明什么心思都会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怎么倒如此直白,竟还当真承认在追求她。
经历过这么多事情之后,她整个人渐渐变得沉稳,也逐渐走出了张荷香对她带来的阴霾。
或许是因为在阮云枝这里体会过基层服务工作,再加上之前采访常蕾等人的经验,孟夏清一进单位里就被当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她极其擅长发掘小人物背后的动人故事,她自身特有的犀利视角和大胆的笔风是其他人所比不了的。
自从上次孟夏梁跟她说了拐卖儿童事件之后,孟夏清心头一直闷闷的。
她觉得自己有义务让更多的人提高被拐卖防骗的意识。
每天在报社的日子里虽然辛苦,但是看到自己写出来的稿件,孟夏清觉得充实而有意义。
最近她则负责跟进拐卖儿童的一则报道。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刚刚会走路的孩子去买东西,付个钱的功夫,转身孩子就不见了。
年轻妈妈一下就哭成了个泪人,好几次在崩溃的边缘。
孟夏清一听到这个事件,便决定以这位妈妈的情况为案例,在报纸上写一篇报道。
让更多的人提高防骗意识,同时也能够帮助这位年轻妈妈多一丝找到宝宝的希望。
孟夏清只觉得自己使命重大,还需要更加努力才行。
总的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
阮云枝最近也忙个不停。
金铭大酒店的少庄家时不时找她商量s市餐饮行业协会的事情,而阮云枝也有新的想法,如今春满园和满堂春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已经基本成型,店内基本上不需要她就可以正常运转。
饭馆和其他店面又有所不同,饭馆能够覆盖的范围还是比较有限。
以满堂春为例,它能承接的也就是附近几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和工人,因此要想再进一步发展,那么就必须将目光放到别处。
阮云枝准备扩张了。
步子要迈,但是一下子又不能迈得太大。
在春满园和满堂春之间,阮云枝几乎不用怎么思考,就决定继续先推广满堂春。
满堂春这种小碗菜的发展模式,性价比极高,直击周边工厂餐饮需求的痛点。
它最大的优势在于便宜,她们只需要牢牢地把便宜、干净这两个特点发挥到最大,即使不需要做的特别好吃,周围的人依然愿意买单。
而春满园毕竟是高消费的场所,对于食品、服务等一系列事项要求都比较高,否则别人便会觉得对不起这个价格。
因此,两相对比之下,阮云枝满堂春小碗菜这种模式更加可推广一些。
紧接着又一个问题摆在阮云枝面前,是自己开还是让别人来加盟?
自己开的优点十分明显,比如不用担心加盟商的食品安全问题、店铺的经营控制权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等等,但缺点同样也很明显——她没有那么多可以用的人。
阮云枝虽然招了许多人,但更多是整个店铺正常运转的螺丝钉,能够统筹负责起整个店面的管理人员还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要像现在的模式,阮云枝先需要带着新人干上一两年,让新人慢慢成长,然后再让他独立上手。
一两年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但这样的速度太慢了。
这种模式一家两家或许还能开得起来,但要是想在全省遍地开花,甚至走出省内,她必须借助外界的力量。
阮云枝将目光投向了加盟这种模式。
让别人加盟,则可以由店铺老板直接进行管理运营,最大程度地激发加盟者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她的资金链来说也有很大的好处。
但与此同时也要承担更多的风险。
别人加盟了满堂春之后,那么大家都是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别的店做错了事情,他们总店一样要跟着被抹黑,如此一来,如何能够加强对于加盟店的管理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阮云枝在一旁拿出张纸来开始思考。
最重要的是加盟店的管理者。不管是做什么事情,人才是第1位的,尤其是餐饮行业,店长必须是干净整洁、服从管理的人。
阮云枝打算在招募加盟商的时候就要像挑选员工一样先筛选一遍。
先对加盟商对于食品和加盟的看法进行一个调查和了解。如果这人以为是利益为先,那么不合适。
要是餐饮行业只以追逐利益为先,那么势必会导致食品安全出现问题,都说好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加盟商必须自己首先爱干净,其次能够将利润和长远发展并重……
第二则要考虑管理方式,如今满堂春这个牌子已经经过多轮的报纸宣传,又有多位领导来调研过,满堂春这个牌子本身就是一个已经获得部分消费者认可且打开了知名度的招牌,对于那些想要创业的人来说,可以帮助他们迅速积累客源。
所以,各地的加盟商都可以用满堂春这个牌子,但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要和总部保持统一。甚至各地的人员培训,也可以由总部统一来进行。
如此一来才能规范化发展,让食客不管到满堂春的哪个分店,吃的都是差不多的味道和水准。
阮云枝一边思考一边写下自己的想法,她就这样写写改改,在位置上整整坐了一整天。
中间李芬也曾过来提醒阮云枝,可阮云枝休息两分钟就继续坐下去思考了。
春满园在报纸上的报道刚刚结束,如今又有着女性故事接力,最好就是趁着领导刚刚调研完的这波热度能够立刻马上开起来。
等到晚上九点,孟夏梁来陪着阮云枝回家时,阮云枝才将将改好。
阮云枝坐的时间有些久了,身体已经有些累了,她长长地伸了个懒腰。
看着自己写出来的加盟方案,阮云枝还是比较满意的。
连带着看孟夏梁心情都不错。
阮云枝心情好了,分享欲也上来了,她没着急走,反而叫住孟夏梁,询问他的意见。
孟夏梁看着阮云枝手里满满当当的两页纸,立刻反应过来这就是她今天如此劳累的原因了。
他接过加盟方案,仔仔细细地从头看了起来。
孟夏梁看地十分认真,似乎是一字一句的在读,他看的时候眉头微微紧皱,样子看起来格外认真。
看着孟夏梁对自己写的成果这么认真,阮云枝嘴角不自觉地微微扬起。
没多久,孟夏梁就放下了手里的加盟方案说道,“方案整体非常全面完整了,我看不出大的问题,只有一些小的细节或许可以再进一步明确一下。”
阮云枝点了点头,她巴不得别人能给自己提意见。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变的宴席,或许现在你和加盟商经营理念相同,那么可以谈到一起,但后续若是观点不合,加盟的店应当如何处理?如何处理剩余资产物品?”
“还有这里的处罚条款,我认为有些太轻。你选择加盟商一起使用满堂春这个牌子,在老百姓心中他不会觉得你这家店与旁人开的分店有什么区别。在顾客心里那全都是满堂春一个整体。若是因为某些经销商卫生或服务方面做不到位,那么并不是只损害了他这一家店的利益,而是所有分店一起跟着遭殃,在百姓心中满堂春的牌子和形象就会受损。你要是只处罚这么少的金额,未免对他们太过包容,反而会纵容了他们不遵守规定的心理,那时的加盟商可能会觉得大不了就被罚,反正相比于他们获得的利益来说还是赚钱的。”
孟夏梁一连说了几条,阮云枝全都记了下来。
这种事情仅靠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把这么大的规章制度想全面的。
不得不说,孟夏梁这个外援还挺有帮助的,他在海外的一些留学经历和广阔的阅读量的确能够弥补一些阮云枝没想到的地方。
阮云枝真心实意的说了句,“谢谢”。
“不用谢。”难得阮云枝跟自己说这么多话,孟夏梁心里也很开心,心想这20多年所学,终于能够派上一些用场。
孟夏梁继续说道,“其实你这个方案已经七七八八了,很多大型品牌的招商制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规则需要在市场的检验下和具体的执行之下,不断地修订完善。我建议你这两天先把大方向和绝对不能触犯的原则给定下来,至于那些细枝末节的可以后续再慢慢完善。时间不等人。”
阮云枝点了点头。
阮云枝回到家之后,也没立刻休息,而是把孟夏梁说的几点全部都修改之后才躺下睡觉。
第二天一早,阮云枝就召集全体员工开会,让大家站在自己的视角去提意见找漏洞。
在一天的头脑风暴和反复修改之后,加盟方案和规则终于初步形成。
阮云枝立刻找来红纸,在满堂春和春满园的店门口写上——诚邀加盟商,有意者进店详谈。
这两个店面人流量确实不小,但还远远达不到阮云枝想要覆盖的人群。
既然要开分店,那么肯定不能在附近开,就需要在离这里5公里以外的区域开。
而在这里吃饭的人大多都是附近上班的人,这些人群和阮云枝想要招加盟商的对象并不是同一拨人。
但好歹是自家的店面流量,不用白不用,若是能一传二、二传四相互流传起来,说不定也能找到一两个。
只不过这样实在是太慢了。
阮云枝更多的是想要将目光放在报纸上,她继续托着沈峰在s市日报上打广告。
不仅在s市日报上,阮云枝也让沈总帮忙联系一些省外的官方报纸。
这些广告费对于别人来说或许很多,但对于如今的阮云枝来说,已经是洒洒水了,更何况她深刻地知道好的广告对于后续工作开展的巨大效果和作用。
所以对于打广告这笔钱,阮云枝毫不吝啬。
一个广告放了出去,阮云枝这里立马门庭若市。
前段时间省、市领导相继来调研的报道已经相当于为春满园、满堂春做了一次官方的背书,已经让大家对于这两个名字有所印象。
因此,在这个时候刊登这个广告效果格外的好。
现在国企效益不行,不少厂子都面临倒闭。家里有些是闲钱的,都在想着另谋出路,街上已经多了不少摆摊做小生意的,而阮云枝的广告在这个时候出现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递枕头。
省市领导都认证过的店能不好吗?加盟阮云枝这里不比自己像无头苍蝇乱撞似的要好吗?
因此有许多看了报纸的人都纷纷过来询问,或者干脆自己去满堂春先感受一下。
因此,这段时间满堂春人员也是爆满。阮云枝只好又一次地拜托柳书记招工。
阮云枝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忙碌。
讲解、协商、签合同……一系列流程,阮云枝忙地团团转,有时忙起来她一上午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
时机不等人,抢到了好的时机就是在抢钱。
看着阮云枝已经忙碌到有些顾不上自己身体的状态,孟夏梁心里也有些着急。
自从经历过上辈子之后,孟夏梁已经彻底转变了观点——天大地大都没有身体最大,身体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阮云枝当然心里也是认可这个观念的,但是她的身体还是很诚实——根本停不下来。
广告已经打出去了,来咨询的人已经到门口了,总不能不招待吧。
人家都已经签合同了,同意过来加盟了,那后续总不能让别人一直等在那儿吧。
是以,阮云枝虽然心里知道现在的工有些超负荷,但她还是停不下来。
孟夏梁也看出来了阮云枝在感性和理性上还是没有办法协调统一,他干脆也不催阮云枝了。
一百句嘴上的关心,还抵不上实际上做几件事。
每天中午和晚上下班之后他就去满堂春打好饭给阮云枝送过去,监督她吃完。
阮云枝忙的时候顾不上吃饭,每次孟夏梁来的时候阮云枝都在忙,但看到孟夏梁大有一副她不吃、他就不走的架势,阮云枝也就只能拿起筷子匆匆吃上一些。
而到了后期阮云枝变得更忙了,中午时不时地就要跟着加盟商去其他地方挑选开店地址,而孟夏梁也是风雨无阻。
好在孟夏梁工作时间比较宽松,中午有三个小时休息时间,傍晚五点半就下班,因此孟夏梁一天往返几次也还吃得消。
有的时候,甘大爷看着孟夏梁每天比工作人员还积极的样子,就忍不住笑眯眯地调侃孟夏梁,“夏梁,又来了?你每天这样也不嫌累,是不是喜欢云枝呀?”
甘大爷问这话的时候,阮云枝正在低头吃饭。
一听到甘大爷问这种问题,阮云枝连头都没抬起来。
她心里默默腹诽,难道甘大爷这么长时间还不清楚孟夏梁的脾气吗?平时的时候孟夏梁都不愿意讲话,更何况是这种问题,他怎么可能当着这么多人回答?
问这个问题注定会让甘大爷八卦不了了。
阮云枝低头又扒了一口饭,还是吃饭最重要。
今天满堂春的菜也不知道是谁做的,味道还不错,阮云枝吃的眼睛都眯了起来,有的时候幸福就是这样简单~
也就在这时。
孟夏梁声音清亮,他丝毫不避讳地说道,“是的,甘大爷。我喜欢云枝,我现在正在追求她。”
他没有任何一丝犹豫和停顿,而是坦坦荡荡的站在那里,反倒让阮云枝有些愣住了。
阮云枝不傻,孟夏梁一天过来给他送三次饭,晚上还护送他回家,这点时间更毅力不是一般人能坚持下来的。
她当然能够看出来孟夏梁是喜欢她的,只是上辈子的他不会表达出来,而这辈子的他就这样坦坦荡荡的站在那里,像是要把自己的情意说给所有人听似的。
甘大爷听了这话笑地褶子都出来了,他自然能看出来孟夏梁的心意,云枝这么优秀,追求的人多才是常态。
孟夏梁、沈峰、金铭大酒店的少东家、还有许多其他人……眼看着阮云枝生意越做越红火,来打听阮云枝结没结婚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不少人都想把自家适龄的亲戚介绍给云枝。若是能成自然是好事一桩,若是不能成,但能跟阮云枝成为朋友也是顶顶好的了。
这段时间阮云枝忙得昏天黑地,没时间去想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可甘大爷可是看的分明,这些来来往往的人里面不少人都是在盯着阮云枝的亲事呢。
可这些人多半也都是因着阮云枝事业腾飞后才关注阮云枝,虽说这也是人之常情,但甘大爷总觉得这样招来的人不是良配。
事业有好的时候,自然也可能有坏的时候,现在这些被阮云枝事业吸引过来的人能够与阮云枝同甘,却未必能与她共苦。
因此,甘大爷还是更看好在阮云枝事业起飞之前就已经对阮云枝有好感的人。
自从王康出现后,孟夏梁便每天雷打不动地过来送阮云枝下班;自从店里生意忙起来之后,他又一日三餐监督阮云枝好好吃饭。
这些事情说起来简单,可最难的则在于坚持。而孟夏梁坚持地很好,简直比上班还要积极。
甘大爷看着孟夏梁的眼神愈发和蔼,朗声笑道,“好啊好啊!云枝如今可是很抢手的,你可还得加把劲儿啊!”
阮云枝自然不知道甘大爷如今在想什么,她只是有些发愣,孟夏梁好像真的不太一样了。
她不知道孟夏梁怎么做的,竟能让甘大爷为他说起话来……分明之前他很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
还有就是,孟夏梁明明什么心思都会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怎么倒如此直白,竟还当真承认在追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