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黑衣僧
“起来吧,知罪就好,本来我还想着,要重赏于你,但你擅作主张,插手内务,又不得不惩戒。这样,先赏你交钞三百贯,银锭五个,暂时先在我这里领一个百户之职。如何?”
朱文正和颜悦色,上前将朴惜英扶起,说道。
朴惜英小心思多,稍不留神,就会惹出事端。
朱文正对他这等走狗模样,也是厌烦,但现在,高丽人中,可用之人就他一个,还不能将朴惜英给怠慢了。
“朱爷爷大人大量,小人能得爷爷赏识,是三世修来的福报,从今往后,爷爷有什么吩咐,小人指哪儿,打哪儿,绝不皱一皱眉头。”
朴惜英受宠若惊,他本以为朱文正会大发雷霆,现在却是几句话揭开,然后还得了赏赐,在激动之下,不由得红了眼眶。
任命朴惜英当百户。
朱文正抱的是千金买马骨的想法,婆娑城中,高丽人居多,要是一个不用,那对稳定局面没有好处。
“朴百户,官职已经任命了,人的话,还要你自己去招募,怎么样,有没有困难?”
听到朱文正话里有不信任的意思,朴惜英立即拍着瘦弱的胸脯,大声说道:
“朱爷爷放心,仅前晚一起响应的高丽吏卒,就有百人,要是属下再鼓动一番,说不定能凑一个三、四百数,属下择其中勇力者为正兵,其余为辅兵,保证不拖常百户、邓百户他们的后腿。”
高丽人的战斗力弱,朴惜英也是知道。
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抱着要和常遇春、邓玉龙争第一的想法,能够躲在常、邓两人的后面,打打顺风仗,喝喝剩余的汤水,朴惜英就很满足了。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再给你一個任务,城中俘卒,虽然十夫长以上,都已被杀,但也不保证,其中还有心存异已之人,你要是能帮助常、邓百户清除异已,我再给你记一功,等以后数功并赏,升为千户也不是没有可能。”
朱文正见朴惜英识相,遂继续画大饼。
朴惜英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一个阉人,当个不入流的课税吏,全靠讨好同乡院判朴不花,婆娑城中的那些官员,哪个都看他不起。
现在,朱文正许给了他一个百户,还许诺以后能当千户,这对出身低贱,又自宫了的朴惜英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百户、千户,万户,随后是将军。
等他有了显赫的地位,完全可以过继或者领养一个儿子,到那时,他也算对得起朴家列祖列宗了。
“朱爷爷的恩情,小人莫齿难忘,从今往后,朱爷爷叫我砍谁,我就砍谁,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要是我犹豫不前,爷爷取了我的性命。”
朴惜英涕泪纵横,欣喜若狂,跪地连连喊朱文正爷爷。
“起来吧,好好做事,谁要敢轻视看不起你,你告诉我,我替你出气。”
朱文正安慰道,朴惜英这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让人看不起,但看在此人是第一个投奔自己的高丽人,并立有大功的份上,鼓励一番也是应有之义。
嘉奖了朴惜英之后,朱文正开始着手梳理婆娑巡检司内政诸事,而要处理政事,首先就是要有人,有治政能力的人。() ()
加入关铎的这支北伐红巾军以来,朱元正最头疼的不是军中缺少猛将,而是缺少真正能称得上智囊的强力谋士。
一路北上,但凡有点才干和智谋的人才,都被关铎、潘诚、沙刘二等人网罗到麾下。
朱文正要不是有叔父朱元璋的背景,连常遇春也要被挖走。
现在,婆娑城中,由于高层官员都被杀得干净,指望从官员中挑选人是不可能了,胥吏之中,虽然有些人能做事,但真正有才干的人,估计也不会屈居人下。
红巾军远道而来,于婆娑城人生地不熟。
求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朱文正思之再三,最后祭出曹操“唯才是举”的招数。
由张子明起草的告示檄文,直接了当的告知,只要是识字读书的人,不管出身,不管品德,不管哪一族,就算被处于刑狱的,他也照收不误。
曹操选人的要求,是唯才是举,也就是自认为有才干的人。
朱文正这一次,要求比曹操还要低,只要识字,读过书就可以了,而之所以这般要求,实在是因为红巾军将士多为泥腿子,识字的人少之又少。
就朱文正这支偏师来说,除了朱文正之外,幕僚之中,张子明是最有学问的人,也是读书中过秀才的人,其次是朴惜英这个高丽阉人。
张子明、朴惜英之后,也就况普天这个明教教中高层还能识字。
其余的红巾士卒,多不识字,在军中的传信和书写时,多有不便,万一要是写错了关键的内容,那对实力还很弱小的朱文正来说,就有倾覆之危。
求贤令贴出,婆娑城中围观的人倒是不少,但有勇气揭榜的却没有。
朱文正倒也不急。
他相信,人心易变。
只要红巾军的旗帜,在婆娑城头多飘扬一日,城中的人心就会倒向一分,等到时间一长,城中的百姓自然而然会顺从听命。
当然,在百姓臣服之前,朱文正还要加大诉苦的力度,要用好控诉伯撒里火赤、李英等人的舆论攻势。
让城中百姓知道,他朱文正并不是什么“朱屠夫”,相反,他是贫苦百姓的代言人,是反抗朝廷暴政的英雄豪杰。
时间过去五日。
这一日,朱文正和常遇春、邓玉龙正就编练正兵之事商议,张子明突然急匆匆的跑来校场,向朱文正报告,有人揭了檄榜。
“子明,不知何人揭榜?”
朱文正好奇的问道。
“大人,是一个黑衣僧人,这人相貌奇特,三角形眼眶,如同病虎一般,而且,听说还是从城中大牢里出来的狂僧?”
张子明回禀道。
黑衣僧人?
还相貌奇特。
“去唤了那僧人进来?不,待我回府衙见他。”
朱文正闻听,倒是来了兴趣。
他的叔父朱元璋,在皇觉寺当了差不多五年的和尚。
从运数上来说,在元末那样混乱的时世,若少年时的朱元璋不当和尚,只怕活不下去。
现在他这边正当用人之际,突然来了一个僧人揭榜,也不知是何等人物?
朱文正和颜悦色,上前将朴惜英扶起,说道。
朴惜英小心思多,稍不留神,就会惹出事端。
朱文正对他这等走狗模样,也是厌烦,但现在,高丽人中,可用之人就他一个,还不能将朴惜英给怠慢了。
“朱爷爷大人大量,小人能得爷爷赏识,是三世修来的福报,从今往后,爷爷有什么吩咐,小人指哪儿,打哪儿,绝不皱一皱眉头。”
朴惜英受宠若惊,他本以为朱文正会大发雷霆,现在却是几句话揭开,然后还得了赏赐,在激动之下,不由得红了眼眶。
任命朴惜英当百户。
朱文正抱的是千金买马骨的想法,婆娑城中,高丽人居多,要是一个不用,那对稳定局面没有好处。
“朴百户,官职已经任命了,人的话,还要你自己去招募,怎么样,有没有困难?”
听到朱文正话里有不信任的意思,朴惜英立即拍着瘦弱的胸脯,大声说道:
“朱爷爷放心,仅前晚一起响应的高丽吏卒,就有百人,要是属下再鼓动一番,说不定能凑一个三、四百数,属下择其中勇力者为正兵,其余为辅兵,保证不拖常百户、邓百户他们的后腿。”
高丽人的战斗力弱,朴惜英也是知道。
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抱着要和常遇春、邓玉龙争第一的想法,能够躲在常、邓两人的后面,打打顺风仗,喝喝剩余的汤水,朴惜英就很满足了。
“既然你这么有信心,那再给你一個任务,城中俘卒,虽然十夫长以上,都已被杀,但也不保证,其中还有心存异已之人,你要是能帮助常、邓百户清除异已,我再给你记一功,等以后数功并赏,升为千户也不是没有可能。”
朱文正见朴惜英识相,遂继续画大饼。
朴惜英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一个阉人,当个不入流的课税吏,全靠讨好同乡院判朴不花,婆娑城中的那些官员,哪个都看他不起。
现在,朱文正许给了他一个百户,还许诺以后能当千户,这对出身低贱,又自宫了的朴惜英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
百户、千户,万户,随后是将军。
等他有了显赫的地位,完全可以过继或者领养一个儿子,到那时,他也算对得起朴家列祖列宗了。
“朱爷爷的恩情,小人莫齿难忘,从今往后,朱爷爷叫我砍谁,我就砍谁,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要是我犹豫不前,爷爷取了我的性命。”
朴惜英涕泪纵横,欣喜若狂,跪地连连喊朱文正爷爷。
“起来吧,好好做事,谁要敢轻视看不起你,你告诉我,我替你出气。”
朱文正安慰道,朴惜英这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让人看不起,但看在此人是第一个投奔自己的高丽人,并立有大功的份上,鼓励一番也是应有之义。
嘉奖了朴惜英之后,朱文正开始着手梳理婆娑巡检司内政诸事,而要处理政事,首先就是要有人,有治政能力的人。() ()
加入关铎的这支北伐红巾军以来,朱元正最头疼的不是军中缺少猛将,而是缺少真正能称得上智囊的强力谋士。
一路北上,但凡有点才干和智谋的人才,都被关铎、潘诚、沙刘二等人网罗到麾下。
朱文正要不是有叔父朱元璋的背景,连常遇春也要被挖走。
现在,婆娑城中,由于高层官员都被杀得干净,指望从官员中挑选人是不可能了,胥吏之中,虽然有些人能做事,但真正有才干的人,估计也不会屈居人下。
红巾军远道而来,于婆娑城人生地不熟。
求贤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朱文正思之再三,最后祭出曹操“唯才是举”的招数。
由张子明起草的告示檄文,直接了当的告知,只要是识字读书的人,不管出身,不管品德,不管哪一族,就算被处于刑狱的,他也照收不误。
曹操选人的要求,是唯才是举,也就是自认为有才干的人。
朱文正这一次,要求比曹操还要低,只要识字,读过书就可以了,而之所以这般要求,实在是因为红巾军将士多为泥腿子,识字的人少之又少。
就朱文正这支偏师来说,除了朱文正之外,幕僚之中,张子明是最有学问的人,也是读书中过秀才的人,其次是朴惜英这个高丽阉人。
张子明、朴惜英之后,也就况普天这个明教教中高层还能识字。
其余的红巾士卒,多不识字,在军中的传信和书写时,多有不便,万一要是写错了关键的内容,那对实力还很弱小的朱文正来说,就有倾覆之危。
求贤令贴出,婆娑城中围观的人倒是不少,但有勇气揭榜的却没有。
朱文正倒也不急。
他相信,人心易变。
只要红巾军的旗帜,在婆娑城头多飘扬一日,城中的人心就会倒向一分,等到时间一长,城中的百姓自然而然会顺从听命。
当然,在百姓臣服之前,朱文正还要加大诉苦的力度,要用好控诉伯撒里火赤、李英等人的舆论攻势。
让城中百姓知道,他朱文正并不是什么“朱屠夫”,相反,他是贫苦百姓的代言人,是反抗朝廷暴政的英雄豪杰。
时间过去五日。
这一日,朱文正和常遇春、邓玉龙正就编练正兵之事商议,张子明突然急匆匆的跑来校场,向朱文正报告,有人揭了檄榜。
“子明,不知何人揭榜?”
朱文正好奇的问道。
“大人,是一个黑衣僧人,这人相貌奇特,三角形眼眶,如同病虎一般,而且,听说还是从城中大牢里出来的狂僧?”
张子明回禀道。
黑衣僧人?
还相貌奇特。
“去唤了那僧人进来?不,待我回府衙见他。”
朱文正闻听,倒是来了兴趣。
他的叔父朱元璋,在皇觉寺当了差不多五年的和尚。
从运数上来说,在元末那样混乱的时世,若少年时的朱元璋不当和尚,只怕活不下去。
现在他这边正当用人之际,突然来了一个僧人揭榜,也不知是何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