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放心,你妹妹就是我妹妹,何况香香是我看着长大的……可以先安排去演武堂进修,今后或是进武昌一师的参谋部、或是留在金陵的枢密院总参谋部就是了。”白图对孙策承诺道。
虽然这次在武试中,有不少女子入伍,但是楚国本来也不准备真的将她们投入前线军队……
如果真的有长于军略的巾帼战将,可以派遣到各部队的参谋部。
“不,她哪是那块料?能学军略的话,她在家早就学了。”孙策闻言摇头道。
孙家又不是小门小户,还要去演武堂学这些。
“要不去医疗班?”白图换了个思路问道。
巾帼战将的优势,主要是在具有细心,有责任感、亲和力,所以会着重分配到医疗与通信岗位,并且巾帼战将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军心的提升——女子加入军队,不仅印证楚国的立国八策,而且也体现了楚国的军心、民心。
“如果我是伤员的话,可不放心她来做医疗。”孙策的头摇得更快了。
“那……”白图还有些犹豫。
不过孙策已经直接接口道:“我希望她直接加入宿卫……其实我这次来,也是拜托嫂嫂的。”
孙策说着,又向吕玲绮略带讨好的笑了笑。
吕玲绮:……
吕玲绮还能说什么,只好点头道:“二弟如果放心的话,那就交给我好了。”
虽然对宿卫中,再加一名女子,吕玲绮还是很警惕的,但是……一来孙尚香的话,吕玲绮也很熟悉,对方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来认识,二来孙尚香今年才十四岁,以白图的性格,看当初自己刚认识他时的表现就知道,他不会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什么想法。
如果再大个四五岁,吕玲绮怕是就没这么容易答应。
见吕玲绮答应,孙策也算了了件心事,毕竟宿卫既没有什么危险,又有大哥照顾,算是孙策最放心的位置。
至于宿卫也有危险的时候?
那作为孙氏虎女,为了保护楚王而有所死伤,孙策也觉得理所应当。
至于其他巾帼战将,大多的是先送演武堂进修,有军略天赋的,安排到参谋部,其他按照性格、擅长,安排到医疗班、通信班,还有宣传处……
巾帼战将的涌现,体现了楚国的军心民心是一码事,真的让人家带头冲锋,那就是另一码事。
哪怕如此,不少楚国之外而来,驻留金陵的士子,也都已经侧目纷纷,并不理解这种令女人加入军队的行为,甚至引出了一些流言蜚语。
比如已经被金陵大学录取的刘琰,对此就屡屡批判,不但与其他学子争论,而且还向各大邸报投稿,旁征博引的抨击这种行为。
甚至……
在万众瞩目之中,这篇文章还在加了祢衡的导语之后,刊登了出来。
祢衡的导语,自然不会有多客气,直指这是楚国之外的士人,并不认可楚学的象征。
并且楚学是代表民众利益的、维护妇女权益的,也就能够推导,楚国之外的诸侯,并不代表民众利益,是民众的敌人……
刘琰看到导语的时候,气得鼻子一歪,不过心里却还有几分信心,毕竟……自己的文章,的确刊登了,也就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自然也就能说服其他人!
然而……此时在楚国的国力、或者说是楚民的生活水平的支撑下,楚学的自信已经建立起来,即使他们的质疑,在普通百姓看来是“不明觉厉”,不过……
恩?你们对楚学有意见?
那肯定是你们的错,不然你们的百姓,怎么吃不上肉、读不上书、看不上大夫呢?想要进步,还得和我们学!
当刘琰发现,自己的文章非但被楚国的士人抨击,连普通民众都在嘲笑他之后,一怒之下……退学离开。
至于杨仪等人,早早就和他划清界限——我们是来学习的!
……
就在楚国的第二届科举结束,为州县改革提供更多新鲜血液的时候,驻扎在辽东港的凌统,听说了一个令他有些在意的消息。
这消息最早还是燕侯那边传过来的……
最初事情的起因,是在数月之前,魏国成功制造了一种新式的纺织机——魏纺车。
虽然只是听说了一些结构特征,但凌统感觉这应该就是楚国的纺织机改良而来!
相比之下,楚国的纺织机没有那么高的保密级别,如果真有人沉下心去楚国学习,现在带回魏国也很正常,而魏国的巧匠营,本来就以“改良”擅长。
凌统也相信,这种事情并不需要自己特地汇报,捕风卫肯定早就得到消息。
只是接下来,此事却引发了连锁反应!() ()
东部鲜卑、乌桓,甚至更东部的高句丽,屡屡有部落惨遭洗劫,大量族人被掠走、牛羊被抢夺……
最终甚至惊动的燕侯——毕竟燕侯、也就是曾经的辽东公孙氏,虽然一直是以武力慑服乌桓、鲜卑、高句丽、扶余这一票的异族,但名义上也是幽州北方的大盟主、矛盾调节者。
虽说这只是公孙氏称雄辽东的手段,但现在他们真的搞不定之后,自然也来找公孙康“主持公道”。
稍微追踪之后就发现,这些小股的捕奴队,基本都来自魏国……
公孙康因此遣使魏国,劝说魏国停止这种行为——本质上公孙康是不敢和魏国翻脸的,何况……魏国现在只是针对那些北方和东北的异族,自己不管的话,只是损及公孙氏在异族中的威信,又不是直接攻击自己。
然而魏国却直接否认出兵,勒令公孙氏停止污蔑……
后来进一步调查之后,发现的确如此……才怪!
的确这些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人的捕奴队,并不是魏国的正规军,而是北方士族的私兵,不过……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私兵中会有姬造士兵、甚至还装备有板甲吗?
当然,即便如此,公孙氏终究是不敢和魏国硬碰的,在魏国表现强硬后,公孙康便只是敷衍的安抚了一下各部族的首领。
虽然公孙康为人霸道,但是乌桓、鲜卑……哪怕是他妹夫的扶余国,在他眼里也算不上自己人。
不过后来魏国的捕奴队行动范围,甚至从海路,扩散到了炒海鲜半岛南部的三韩……
一些世家豪右,直接以自己的船队,前往三韩、掠夺劳动力,甚至有些直接在当地扎下根来,武装建立血汗工坊。
而一些来辽东做生意的三韩人,也在途中被劫掠,余众抵达港口之后,向的楚国驻军汇报。
有几次凌统在衡量过时间、航速之后,当即下令出兵追赶……
那些北方士族,倒是也不敢和楚国的舰队炸翅,被楚国堵到的话,通常就直接放人,在楚国巡航的范围内,也会收敛一些,只是……海洋太大,而且在三韩的时候,楚国也管不了,也无法去搜查不在辽东两个港口停靠的船只。
凌操想到楚王和太史将军的谆谆教诲,认为此事魏国虽未敢对其他汉民动手,但也有损大义、有悖楚学,与前汉匈奴强盛时的豺狼行径无异,于是特地派人回报此事。
至于消息传到白图手中的时候……
的确正如凌操所想——白图早就从捕风卫,得到了更具体的情报。
毕竟黄天姬一直找不到也就罢了,如果连魏国这么大规模的行动都不知道,那太史慈怕是要内疚请辞。
不过凌操的汇报,更侧重于三韩、扶余等部族,对魏国此举的感官……
而捕风卫的汇报,则是更加侧重于魏国内部的情况——毕竟对于北方地广人稀的各部族,无论是从重要性来说、还是从潜伏的难度上,捕风卫都不会太重视,反而魏国民间动向,一直是监控的重点。
其实今年年初的时候,巧匠营就仿制、并且改良了楚国的纺织机——毕竟这类纯机关学制品,很容易被仿制……
因为缺乏更能够发挥纺织机性能的陆地棉,仅仅纺纱纺麻,所以多锭纺织机在楚国利用效率并不算高,但在民间也已经很常见,真的打定主意要刺探的话,根本不可能保密。
魏国获得改良纺织机之后,也效仿楚国的工坊税,并且将技术有偿分享了出来——和当初江东的情况相似,新增一种税会引来反感,但新开辟一个产业,并且从一开始就征税,这就容易接受得多。
因此北方的世家豪右,盯上了更适合纺织、且更御寒的羊毛,以及……“白捡的劳动力”。
之前对于世家豪右来说,这些异族毫无用途,野性难驯、也不会种地,再说种地的农户也很充裕。
而现在劳动力的不足,以及纺织机的可操作性,加之魏国变相的放开了一部分军械的民间购买权,甚至允许少量姬造士兵转化为家兵……更加诱使他们在北方开始搅动风云!
一般的小部落,几十个板甲骑兵就能横扫,中型部落也挡不住几百板甲骑兵,直接杀死或者极限透支成年男丁,带走牛羊、俘虏妇孺回来做劳工……
至于大型部落?
直接用大量的毛织品,与他们交易牛羊、甚至奴隶人口,实现“良性循环”。
对楚国的直接影响,也已经显现了出来——在北方,楚国的江东锦与布帛,底层市场被迅速挤压。
相比于楚国来说,魏国的染血毛织产业,成本的确够低廉,而且羊毛也更御寒、适合北方……
虽然这次在武试中,有不少女子入伍,但是楚国本来也不准备真的将她们投入前线军队……
如果真的有长于军略的巾帼战将,可以派遣到各部队的参谋部。
“不,她哪是那块料?能学军略的话,她在家早就学了。”孙策闻言摇头道。
孙家又不是小门小户,还要去演武堂学这些。
“要不去医疗班?”白图换了个思路问道。
巾帼战将的优势,主要是在具有细心,有责任感、亲和力,所以会着重分配到医疗与通信岗位,并且巾帼战将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军心的提升——女子加入军队,不仅印证楚国的立国八策,而且也体现了楚国的军心、民心。
“如果我是伤员的话,可不放心她来做医疗。”孙策的头摇得更快了。
“那……”白图还有些犹豫。
不过孙策已经直接接口道:“我希望她直接加入宿卫……其实我这次来,也是拜托嫂嫂的。”
孙策说着,又向吕玲绮略带讨好的笑了笑。
吕玲绮:……
吕玲绮还能说什么,只好点头道:“二弟如果放心的话,那就交给我好了。”
虽然对宿卫中,再加一名女子,吕玲绮还是很警惕的,但是……一来孙尚香的话,吕玲绮也很熟悉,对方六七岁的时候,就已经来认识,二来孙尚香今年才十四岁,以白图的性格,看当初自己刚认识他时的表现就知道,他不会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有什么想法。
如果再大个四五岁,吕玲绮怕是就没这么容易答应。
见吕玲绮答应,孙策也算了了件心事,毕竟宿卫既没有什么危险,又有大哥照顾,算是孙策最放心的位置。
至于宿卫也有危险的时候?
那作为孙氏虎女,为了保护楚王而有所死伤,孙策也觉得理所应当。
至于其他巾帼战将,大多的是先送演武堂进修,有军略天赋的,安排到参谋部,其他按照性格、擅长,安排到医疗班、通信班,还有宣传处……
巾帼战将的涌现,体现了楚国的军心民心是一码事,真的让人家带头冲锋,那就是另一码事。
哪怕如此,不少楚国之外而来,驻留金陵的士子,也都已经侧目纷纷,并不理解这种令女人加入军队的行为,甚至引出了一些流言蜚语。
比如已经被金陵大学录取的刘琰,对此就屡屡批判,不但与其他学子争论,而且还向各大邸报投稿,旁征博引的抨击这种行为。
甚至……
在万众瞩目之中,这篇文章还在加了祢衡的导语之后,刊登了出来。
祢衡的导语,自然不会有多客气,直指这是楚国之外的士人,并不认可楚学的象征。
并且楚学是代表民众利益的、维护妇女权益的,也就能够推导,楚国之外的诸侯,并不代表民众利益,是民众的敌人……
刘琰看到导语的时候,气得鼻子一歪,不过心里却还有几分信心,毕竟……自己的文章,的确刊登了,也就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自然也就能说服其他人!
然而……此时在楚国的国力、或者说是楚民的生活水平的支撑下,楚学的自信已经建立起来,即使他们的质疑,在普通百姓看来是“不明觉厉”,不过……
恩?你们对楚学有意见?
那肯定是你们的错,不然你们的百姓,怎么吃不上肉、读不上书、看不上大夫呢?想要进步,还得和我们学!
当刘琰发现,自己的文章非但被楚国的士人抨击,连普通民众都在嘲笑他之后,一怒之下……退学离开。
至于杨仪等人,早早就和他划清界限——我们是来学习的!
……
就在楚国的第二届科举结束,为州县改革提供更多新鲜血液的时候,驻扎在辽东港的凌统,听说了一个令他有些在意的消息。
这消息最早还是燕侯那边传过来的……
最初事情的起因,是在数月之前,魏国成功制造了一种新式的纺织机——魏纺车。
虽然只是听说了一些结构特征,但凌统感觉这应该就是楚国的纺织机改良而来!
相比之下,楚国的纺织机没有那么高的保密级别,如果真有人沉下心去楚国学习,现在带回魏国也很正常,而魏国的巧匠营,本来就以“改良”擅长。
凌统也相信,这种事情并不需要自己特地汇报,捕风卫肯定早就得到消息。
只是接下来,此事却引发了连锁反应!() ()
东部鲜卑、乌桓,甚至更东部的高句丽,屡屡有部落惨遭洗劫,大量族人被掠走、牛羊被抢夺……
最终甚至惊动的燕侯——毕竟燕侯、也就是曾经的辽东公孙氏,虽然一直是以武力慑服乌桓、鲜卑、高句丽、扶余这一票的异族,但名义上也是幽州北方的大盟主、矛盾调节者。
虽说这只是公孙氏称雄辽东的手段,但现在他们真的搞不定之后,自然也来找公孙康“主持公道”。
稍微追踪之后就发现,这些小股的捕奴队,基本都来自魏国……
公孙康因此遣使魏国,劝说魏国停止这种行为——本质上公孙康是不敢和魏国翻脸的,何况……魏国现在只是针对那些北方和东北的异族,自己不管的话,只是损及公孙氏在异族中的威信,又不是直接攻击自己。
然而魏国却直接否认出兵,勒令公孙氏停止污蔑……
后来进一步调查之后,发现的确如此……才怪!
的确这些少则数十人,多则上千人的捕奴队,并不是魏国的正规军,而是北方士族的私兵,不过……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私兵中会有姬造士兵、甚至还装备有板甲吗?
当然,即便如此,公孙氏终究是不敢和魏国硬碰的,在魏国表现强硬后,公孙康便只是敷衍的安抚了一下各部族的首领。
虽然公孙康为人霸道,但是乌桓、鲜卑……哪怕是他妹夫的扶余国,在他眼里也算不上自己人。
不过后来魏国的捕奴队行动范围,甚至从海路,扩散到了炒海鲜半岛南部的三韩……
一些世家豪右,直接以自己的船队,前往三韩、掠夺劳动力,甚至有些直接在当地扎下根来,武装建立血汗工坊。
而一些来辽东做生意的三韩人,也在途中被劫掠,余众抵达港口之后,向的楚国驻军汇报。
有几次凌统在衡量过时间、航速之后,当即下令出兵追赶……
那些北方士族,倒是也不敢和楚国的舰队炸翅,被楚国堵到的话,通常就直接放人,在楚国巡航的范围内,也会收敛一些,只是……海洋太大,而且在三韩的时候,楚国也管不了,也无法去搜查不在辽东两个港口停靠的船只。
凌操想到楚王和太史将军的谆谆教诲,认为此事魏国虽未敢对其他汉民动手,但也有损大义、有悖楚学,与前汉匈奴强盛时的豺狼行径无异,于是特地派人回报此事。
至于消息传到白图手中的时候……
的确正如凌操所想——白图早就从捕风卫,得到了更具体的情报。
毕竟黄天姬一直找不到也就罢了,如果连魏国这么大规模的行动都不知道,那太史慈怕是要内疚请辞。
不过凌操的汇报,更侧重于三韩、扶余等部族,对魏国此举的感官……
而捕风卫的汇报,则是更加侧重于魏国内部的情况——毕竟对于北方地广人稀的各部族,无论是从重要性来说、还是从潜伏的难度上,捕风卫都不会太重视,反而魏国民间动向,一直是监控的重点。
其实今年年初的时候,巧匠营就仿制、并且改良了楚国的纺织机——毕竟这类纯机关学制品,很容易被仿制……
因为缺乏更能够发挥纺织机性能的陆地棉,仅仅纺纱纺麻,所以多锭纺织机在楚国利用效率并不算高,但在民间也已经很常见,真的打定主意要刺探的话,根本不可能保密。
魏国获得改良纺织机之后,也效仿楚国的工坊税,并且将技术有偿分享了出来——和当初江东的情况相似,新增一种税会引来反感,但新开辟一个产业,并且从一开始就征税,这就容易接受得多。
因此北方的世家豪右,盯上了更适合纺织、且更御寒的羊毛,以及……“白捡的劳动力”。
之前对于世家豪右来说,这些异族毫无用途,野性难驯、也不会种地,再说种地的农户也很充裕。
而现在劳动力的不足,以及纺织机的可操作性,加之魏国变相的放开了一部分军械的民间购买权,甚至允许少量姬造士兵转化为家兵……更加诱使他们在北方开始搅动风云!
一般的小部落,几十个板甲骑兵就能横扫,中型部落也挡不住几百板甲骑兵,直接杀死或者极限透支成年男丁,带走牛羊、俘虏妇孺回来做劳工……
至于大型部落?
直接用大量的毛织品,与他们交易牛羊、甚至奴隶人口,实现“良性循环”。
对楚国的直接影响,也已经显现了出来——在北方,楚国的江东锦与布帛,底层市场被迅速挤压。
相比于楚国来说,魏国的染血毛织产业,成本的确够低廉,而且羊毛也更御寒、适合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