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臣请……以楚货之利,建战船、兴工坊,同时禁止协议之外的楚货入西川,或是收取额外税赋。如此不仅可震慑荆楚,且南蛮之祸也能够不战自解!”张松对刘璋献策道。
张松的提议,与其说是“计策”,不如说是大方针。
是想要从根本,缓解刘璋和一部分大士族食利于“中间商”经济,转而以楚货之便,收拢民力,发展益州自己的工坊,渐渐扭转局面。
如此一来,兴办工坊也需要人力,之前因为蜀锦、井盐产业的崩溃,而带来的“失业”缓解,自然南蛮入侵的根本原因,也会得以缓解。
现在的南蛮入侵,一方面是楚国正在南中大搞“楚学新南中建设”,令一部分不满的南中部族北上,另一方面就是利益受损的西川南部大族,与南蛮合流,纷纷祸乱一方,企图割据自治……
如果用协约中的楚货的利润,来发展自身,至少冲突会削弱许多,同时再限制协约之外的楚货,肆无忌惮的流入,给益州自己的工坊,留下发展的空间……其实益州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张松其实也有些后悔,毕竟当初是他提议刘璋,将与楚国的协议进口的楚货,作为“利益”分给其他大士族,借以拉拢住一部分,也好稳定西川。
结果反而造成了连锁反应……
也不能怪张松目光短浅,毕竟这一幕,是之前没有发生过的,以此时经济学的理论水平……看懂、吃透,就已经能算货殖之道的名臣。
实在是没见过楚国的这些花活儿!
张松好歹在一开始,就看出了楚货流入,将对益州的“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造成伤害,只是可惜……依旧为时代束缚,只想着缝缝补补,错过了从一开始就拨乱反正的机会。
现在楚国的技艺还在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差距愈发扩增,加之看到魏国这个成功的例子,这才渐渐醒悟。
毕竟万变不离其宗,当张松意识到哪里不对之后,追溯其本源,虽不明白太多原理,但也隐约找到了问题所在。
可惜,张松的提议,却响应者寥寥。
益州也不乏想要脚踏实地的发展工坊的人、的士族其实按照世家的处事逻辑,这才应该是正途!
二十年前的世家,重视的是土地、是经典传承,而此时之工坊,不就是彼时之土地,此时之工艺技艺,不就是彼时之经典传承?
什么时候,世家堕落到要放弃自己的基础,转而去追求镜花水月的利益?
只能说……
是刘璋一开始骚操作,加上楚国有意的推波助澜,一波将西川的士族打懵,“醒”过来之后跑错了方向。
另外其实还有一重根本原因……
益州府掌权的重臣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初和刘焉一起入益州的外来者,其中就以吴懿为首。
这些外来者在益州不过二十年,根没有彻底扎下来,自然也就更加求利,而不是求本,他们哪怕是对外的利益,与益州士族并不完全一致。
在这批人的带动下,一部分益州士族也“浮躁”起来。
张松此时还能够得到郑度、黄权,以及背后一部分士族的支持,就已经算是华夏士族的祖传智慧没丢干净。() ()
然而如今连吴懿这种西川扛鼎重臣,都已经“中间商”当得正欢,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多支持,甚至给张松带来了不少抨击。
最后吴懿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让双方各退一步,将代理楚货的税收,又提了提,用于南部的战事。
算是暂时平息了争端,不过……治标不治本。
与此同时,黄权府上,其嫡长子黄崇,此时已经彻底接受了“启蒙部”的启蒙,认可楚国的最终目的,是“八荒,四良如一”。
对楚国内部、或者说是在煽动底层时,比如对韩人,宣传楚学的重点就是“四良如一”,也就是以“士农工商”的的绝对平等为最终理想目标。
而对于楚国之外、说服中高层目标时,启蒙部除了输出“四良如一”之外,还要说服目标认可“八荒”也就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在楚学的光耀之内,并无敌我之别的意思。
此时黄崇就已经相信,楚国是要真正为了“所有人”的,并不需要过于担心,益州并入楚国后,会被“分而食之”。
的确现在看来,楚国在利益分配虽不完全平等,但至少是趋近于平等,荆州的本土士族,也在奋起直追,最重要的是,荆州士族……绝对称不上被打压。
至于短期内的被收割,完全是实力原因,毕竟起步慢了。
黄崇最初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位和自己聊得很投缘的楚商,是楚国机密部门的成员,不过现在……自然已经猜到。
并且为了益州能够早日并入楚国怀抱,黄崇开始明里暗里的利用自己的身份,打探消息,并且为启蒙部的其他成员在益州铺路,还暗中试探自己父亲的态度,甚至试图间接说服黄权。
同样的事情,在益州、乃至于整个大汉、全天下,都在发生着。
否则……
黄权也不会和一个楚商见面,现在黄权也能猜到,几个月前,介绍自己和这位“楚商”见面、并且相识的小伙伴,恐怕早就已经被启蒙,只是心照不宣、没有说出来而已。
甚至此时在西川平定南蛮的前沿,正在与南中百蛮、益州郡士族联军交战的犍为郡,此时正自提一军,奉主帅张任之命,率数千众坚守城寨的孟达,也正和“启蒙部”联系着。
而且相比之下,孟达不能算是被启蒙,而是……单纯的被策反!
只是借助启蒙部深入敌内的影响力,令自身活动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容易联系法正而已。
当初孟达是和法正一起入蜀的同乡好友,原本和法正一样,都不是很受看中。
算起来还是借助启蒙部的力量,才令孟达受到了张任的赏识,有了出头的机会否则孟达早就去投靠自己的同乡法正!
现在孟达更想要在倒戈的时候,发挥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下功勋,而不是单纯去抱大腿。
可惜的是,也有启蒙部的成员,想要以赵云、张绣与张任的关系,去说服张任,结果直接被张任斩首明志,幸而没有牵扯到孟达这根线……
张松的提议,与其说是“计策”,不如说是大方针。
是想要从根本,缓解刘璋和一部分大士族食利于“中间商”经济,转而以楚货之便,收拢民力,发展益州自己的工坊,渐渐扭转局面。
如此一来,兴办工坊也需要人力,之前因为蜀锦、井盐产业的崩溃,而带来的“失业”缓解,自然南蛮入侵的根本原因,也会得以缓解。
现在的南蛮入侵,一方面是楚国正在南中大搞“楚学新南中建设”,令一部分不满的南中部族北上,另一方面就是利益受损的西川南部大族,与南蛮合流,纷纷祸乱一方,企图割据自治……
如果用协约中的楚货的利润,来发展自身,至少冲突会削弱许多,同时再限制协约之外的楚货,肆无忌惮的流入,给益州自己的工坊,留下发展的空间……其实益州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
张松其实也有些后悔,毕竟当初是他提议刘璋,将与楚国的协议进口的楚货,作为“利益”分给其他大士族,借以拉拢住一部分,也好稳定西川。
结果反而造成了连锁反应……
也不能怪张松目光短浅,毕竟这一幕,是之前没有发生过的,以此时经济学的理论水平……看懂、吃透,就已经能算货殖之道的名臣。
实在是没见过楚国的这些花活儿!
张松好歹在一开始,就看出了楚货流入,将对益州的“士农工商”,各个阶层造成伤害,只是可惜……依旧为时代束缚,只想着缝缝补补,错过了从一开始就拨乱反正的机会。
现在楚国的技艺还在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差距愈发扩增,加之看到魏国这个成功的例子,这才渐渐醒悟。
毕竟万变不离其宗,当张松意识到哪里不对之后,追溯其本源,虽不明白太多原理,但也隐约找到了问题所在。
可惜,张松的提议,却响应者寥寥。
益州也不乏想要脚踏实地的发展工坊的人、的士族其实按照世家的处事逻辑,这才应该是正途!
二十年前的世家,重视的是土地、是经典传承,而此时之工坊,不就是彼时之土地,此时之工艺技艺,不就是彼时之经典传承?
什么时候,世家堕落到要放弃自己的基础,转而去追求镜花水月的利益?
只能说……
是刘璋一开始骚操作,加上楚国有意的推波助澜,一波将西川的士族打懵,“醒”过来之后跑错了方向。
另外其实还有一重根本原因……
益州府掌权的重臣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初和刘焉一起入益州的外来者,其中就以吴懿为首。
这些外来者在益州不过二十年,根没有彻底扎下来,自然也就更加求利,而不是求本,他们哪怕是对外的利益,与益州士族并不完全一致。
在这批人的带动下,一部分益州士族也“浮躁”起来。
张松此时还能够得到郑度、黄权,以及背后一部分士族的支持,就已经算是华夏士族的祖传智慧没丢干净。() ()
然而如今连吴懿这种西川扛鼎重臣,都已经“中间商”当得正欢,自然不会有什么太多支持,甚至给张松带来了不少抨击。
最后吴懿站出来,说了句“公道话”,让双方各退一步,将代理楚货的税收,又提了提,用于南部的战事。
算是暂时平息了争端,不过……治标不治本。
与此同时,黄权府上,其嫡长子黄崇,此时已经彻底接受了“启蒙部”的启蒙,认可楚国的最终目的,是“八荒,四良如一”。
对楚国内部、或者说是在煽动底层时,比如对韩人,宣传楚学的重点就是“四良如一”,也就是以“士农工商”的的绝对平等为最终理想目标。
而对于楚国之外、说服中高层目标时,启蒙部除了输出“四良如一”之外,还要说服目标认可“八荒”也就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在楚学的光耀之内,并无敌我之别的意思。
此时黄崇就已经相信,楚国是要真正为了“所有人”的,并不需要过于担心,益州并入楚国后,会被“分而食之”。
的确现在看来,楚国在利益分配虽不完全平等,但至少是趋近于平等,荆州的本土士族,也在奋起直追,最重要的是,荆州士族……绝对称不上被打压。
至于短期内的被收割,完全是实力原因,毕竟起步慢了。
黄崇最初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位和自己聊得很投缘的楚商,是楚国机密部门的成员,不过现在……自然已经猜到。
并且为了益州能够早日并入楚国怀抱,黄崇开始明里暗里的利用自己的身份,打探消息,并且为启蒙部的其他成员在益州铺路,还暗中试探自己父亲的态度,甚至试图间接说服黄权。
同样的事情,在益州、乃至于整个大汉、全天下,都在发生着。
否则……
黄权也不会和一个楚商见面,现在黄权也能猜到,几个月前,介绍自己和这位“楚商”见面、并且相识的小伙伴,恐怕早就已经被启蒙,只是心照不宣、没有说出来而已。
甚至此时在西川平定南蛮的前沿,正在与南中百蛮、益州郡士族联军交战的犍为郡,此时正自提一军,奉主帅张任之命,率数千众坚守城寨的孟达,也正和“启蒙部”联系着。
而且相比之下,孟达不能算是被启蒙,而是……单纯的被策反!
只是借助启蒙部深入敌内的影响力,令自身活动更加方便,同时也更容易联系法正而已。
当初孟达是和法正一起入蜀的同乡好友,原本和法正一样,都不是很受看中。
算起来还是借助启蒙部的力量,才令孟达受到了张任的赏识,有了出头的机会否则孟达早就去投靠自己的同乡法正!
现在孟达更想要在倒戈的时候,发挥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下功勋,而不是单纯去抱大腿。
可惜的是,也有启蒙部的成员,想要以赵云、张绣与张任的关系,去说服张任,结果直接被张任斩首明志,幸而没有牵扯到孟达这根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