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历九年,正月初一。
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从长安传了出来——对于民间人士来说,只是长安戒严,令人感觉辅汉势力可能出了大问题,令辅汉诸侯治下阴云密布……
而对于耳目众多,尤其是在昨晚,策划了长安“营救”行动的楚国来说,却得到了一手内部消息!
六个时辰就从长安传到了宛城,之后从信号塔准备、密码编译破解……不到半个时辰,就从宛城传到了金陵。
就在昨晚,郑侯张燕发动兵变!
原本辅汉六侯之后,刘备在关东、刘璋在西川、马韩二人在西凉,而关中就是塞侯杨奉、郑侯张燕,这两个黄巾系军阀的地盘。
关中的开垦、复苏,还多亏张燕带去的黑山移民,以及司马懿的筹划。
甚至其中杨奉也几乎被“挤”出来——毕竟杨奉本来就是最弱的,所以当初收复许县的时候,才轮到他。
也就是说,辅汉六侯之中,在关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张燕!
当然,刘协回到长安之后,朝廷的权力也渐渐丰满起来,长安一带是有羽林军的。
然而这次陇右事变后,朝廷对刘备大加戒备,哪怕刘备亲赴长安,刘协与朝廷也并不信任他。
而要防备不值得信任的青徐二州以及西凉的兵力,越发酱油的杨奉显然指望不上,还是张燕更靠谱的一些。
毕竟关中是司马懿辅佐的张燕,几乎……可以看作是司马懿“夺舍”的张燕,而青徐是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在中间的杨奉连猥琐发育的机会都没有!
结果刘备真的没有动什么心思,领命的郑侯却暗中利用这次“提防刘备的机会”,向长安摸了过来。
并且朝中原本“公认”是魏国在朝堂的代表的钟繇,这次居然与张燕、或者说是与司马懿联手,里应外合……
目标并不是长安,而是刘备!
在钟繇的挑唆下,董承统帅的羽林军,故意在城外向刘备的护卫寻衅,并且借机发作、全部拿下!
之后在岁旦宴上,刘协还在纠结刘备是否可靠的时候,城外刘备护卫“抗法”的消息传来,更重要的是……西侧出现敌军攻城!
最初有羽林军来禀报护卫一事的时候,刘协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扣下刘备。
然而毕竟刘备只带了一百多护卫,还都是在城外,怎么看也不像是要兵变的意思,故而刘协还没有紧张过度。
不过紧接着,又有带血负伤的羽林军来汇报,长安以西出现了打着齐侯旗号的军队!
这也是刘协一直担心的事情……陇右兵马屯驻的陈仓,到长安也就三百里路程,只是隔着大散关,所以才多些安全感。
刘协气得当场想把刘备剁了加道菜,只是在刘艾等人的劝说、以及刘备自己的申辩下,还是冷静了下来。
毕竟正如刘备自己所说——现在城外的军队,带兵之人根本没有露面,刘备也指天发誓不会是他属下的将领。
刘备自己也的确相信,关羽和诸葛亮虽然背着自己,做出了在陇右夺权的事情,但不可能大逆不道的进攻长安,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在知道自己在长安时,还挥军进攻!() ()
哪怕马超想这么做,关羽和诸葛亮也会制止!
不过即便如此,刘协还是没有释放刘备,理由是这么乱的时候,不希望“外人”继续添乱。
刘备虽然无奈,但也没有过于怨怼——一方面是在陇右“这种情况”下,刘协这次激动其实不算胡闹,另一方面……即使不关他,他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毕竟为了展现坦荡,刘备这次连张飞都没有带,只有一百来人的护卫,现在还已经被镇压,也不知道伤亡情况如何……
刘备也没有异想天开到认为自己现在,应该争取让刘协将羽林军的指挥权交给自己,否则真是被砍了都不冤。
当然,刘备毕竟也是一时豪杰,并不想真的将安全寄托在朝廷身上,万一乱军攻进来呢?
刘备当即提出,自己会想办法突围,直接西去陇右,招陇右兵马入关勤王,只要刘协能坚守皇宫!
其实靠刚刚兵变的陇右来“勤王”,也怎么听都不靠谱,然而……
如果真的不是刘备的兵马,那现在这支兵马是谁的,似乎就显而易见。
尤其是董承,显然他也想到现在这一幕,和张燕与自己说好的不一样!
现在刘协面对的悲惨事实是,本来怀疑刘备时,唯一能指望的张燕,已经切切实实的给了他一刀!
一边是有嫌疑、另一边已经在明目张胆的侵犯,这时候除了相信刘备,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难道指望和匈奴人沆瀣一气的高干?亦或是自保都费力的刘璋能一路打穿汉中?
刘艾等人这时也力劝刘协,然而……随着一声巨响,刘协想要坚守皇宫的想法,和皇宫的宫门一同破灭!
有司马懿前瞻,张燕其实也早就开始仿制火炮,自然也接触到了火药,虽然和已经进入高爆炸药范畴的楚国比不了,还在优化黑火药、发展密闭炮管工艺的路上,但是……架不住司马懿这是早就策反了内奸,借着年节的进贡,在宫门下早就准备好了大量的火药!
质不够、量来凑,生生炸垮了内外两道宫门,借着大量郑军涌入……
守岁时辰还没过,张燕和徐晃就已经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徐晃之所以在这里,其实是司马懿的手笔,不过在其他人看来,却是杨奉也参与其中。
毕竟徐晃是杨奉的部将,之前欲投明主而不得,刘备因为同属辅汉诸侯,不愿意接受徐晃,结果被司马懿趁虚而入。
虽说张燕的“明主”人设,显然远不如刘备,但在司马懿的经营下,尤其是近两三年,至少比杨奉靠谱得多,而且还是司马懿亲自劝说……
目前楚国得到的消息,一是从长安城民间流传的,刘备丧命于刘协的“鸿门宴”,郑侯发兵营救失败;二是从宫中内线传出的,刘协身死乱军,郑侯扣押刘备!
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从长安传了出来——对于民间人士来说,只是长安戒严,令人感觉辅汉势力可能出了大问题,令辅汉诸侯治下阴云密布……
而对于耳目众多,尤其是在昨晚,策划了长安“营救”行动的楚国来说,却得到了一手内部消息!
六个时辰就从长安传到了宛城,之后从信号塔准备、密码编译破解……不到半个时辰,就从宛城传到了金陵。
就在昨晚,郑侯张燕发动兵变!
原本辅汉六侯之后,刘备在关东、刘璋在西川、马韩二人在西凉,而关中就是塞侯杨奉、郑侯张燕,这两个黄巾系军阀的地盘。
关中的开垦、复苏,还多亏张燕带去的黑山移民,以及司马懿的筹划。
甚至其中杨奉也几乎被“挤”出来——毕竟杨奉本来就是最弱的,所以当初收复许县的时候,才轮到他。
也就是说,辅汉六侯之中,在关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张燕!
当然,刘协回到长安之后,朝廷的权力也渐渐丰满起来,长安一带是有羽林军的。
然而这次陇右事变后,朝廷对刘备大加戒备,哪怕刘备亲赴长安,刘协与朝廷也并不信任他。
而要防备不值得信任的青徐二州以及西凉的兵力,越发酱油的杨奉显然指望不上,还是张燕更靠谱的一些。
毕竟关中是司马懿辅佐的张燕,几乎……可以看作是司马懿“夺舍”的张燕,而青徐是诸葛亮辅佐的刘备,在中间的杨奉连猥琐发育的机会都没有!
结果刘备真的没有动什么心思,领命的郑侯却暗中利用这次“提防刘备的机会”,向长安摸了过来。
并且朝中原本“公认”是魏国在朝堂的代表的钟繇,这次居然与张燕、或者说是与司马懿联手,里应外合……
目标并不是长安,而是刘备!
在钟繇的挑唆下,董承统帅的羽林军,故意在城外向刘备的护卫寻衅,并且借机发作、全部拿下!
之后在岁旦宴上,刘协还在纠结刘备是否可靠的时候,城外刘备护卫“抗法”的消息传来,更重要的是……西侧出现敌军攻城!
最初有羽林军来禀报护卫一事的时候,刘协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扣下刘备。
然而毕竟刘备只带了一百多护卫,还都是在城外,怎么看也不像是要兵变的意思,故而刘协还没有紧张过度。
不过紧接着,又有带血负伤的羽林军来汇报,长安以西出现了打着齐侯旗号的军队!
这也是刘协一直担心的事情……陇右兵马屯驻的陈仓,到长安也就三百里路程,只是隔着大散关,所以才多些安全感。
刘协气得当场想把刘备剁了加道菜,只是在刘艾等人的劝说、以及刘备自己的申辩下,还是冷静了下来。
毕竟正如刘备自己所说——现在城外的军队,带兵之人根本没有露面,刘备也指天发誓不会是他属下的将领。
刘备自己也的确相信,关羽和诸葛亮虽然背着自己,做出了在陇右夺权的事情,但不可能大逆不道的进攻长安,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在知道自己在长安时,还挥军进攻!() ()
哪怕马超想这么做,关羽和诸葛亮也会制止!
不过即便如此,刘协还是没有释放刘备,理由是这么乱的时候,不希望“外人”继续添乱。
刘备虽然无奈,但也没有过于怨怼——一方面是在陇右“这种情况”下,刘协这次激动其实不算胡闹,另一方面……即使不关他,他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毕竟为了展现坦荡,刘备这次连张飞都没有带,只有一百来人的护卫,现在还已经被镇压,也不知道伤亡情况如何……
刘备也没有异想天开到认为自己现在,应该争取让刘协将羽林军的指挥权交给自己,否则真是被砍了都不冤。
当然,刘备毕竟也是一时豪杰,并不想真的将安全寄托在朝廷身上,万一乱军攻进来呢?
刘备当即提出,自己会想办法突围,直接西去陇右,招陇右兵马入关勤王,只要刘协能坚守皇宫!
其实靠刚刚兵变的陇右来“勤王”,也怎么听都不靠谱,然而……
如果真的不是刘备的兵马,那现在这支兵马是谁的,似乎就显而易见。
尤其是董承,显然他也想到现在这一幕,和张燕与自己说好的不一样!
现在刘协面对的悲惨事实是,本来怀疑刘备时,唯一能指望的张燕,已经切切实实的给了他一刀!
一边是有嫌疑、另一边已经在明目张胆的侵犯,这时候除了相信刘备,还有什么其他办法?
难道指望和匈奴人沆瀣一气的高干?亦或是自保都费力的刘璋能一路打穿汉中?
刘艾等人这时也力劝刘协,然而……随着一声巨响,刘协想要坚守皇宫的想法,和皇宫的宫门一同破灭!
有司马懿前瞻,张燕其实也早就开始仿制火炮,自然也接触到了火药,虽然和已经进入高爆炸药范畴的楚国比不了,还在优化黑火药、发展密闭炮管工艺的路上,但是……架不住司马懿这是早就策反了内奸,借着年节的进贡,在宫门下早就准备好了大量的火药!
质不够、量来凑,生生炸垮了内外两道宫门,借着大量郑军涌入……
守岁时辰还没过,张燕和徐晃就已经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徐晃之所以在这里,其实是司马懿的手笔,不过在其他人看来,却是杨奉也参与其中。
毕竟徐晃是杨奉的部将,之前欲投明主而不得,刘备因为同属辅汉诸侯,不愿意接受徐晃,结果被司马懿趁虚而入。
虽说张燕的“明主”人设,显然远不如刘备,但在司马懿的经营下,尤其是近两三年,至少比杨奉靠谱得多,而且还是司马懿亲自劝说……
目前楚国得到的消息,一是从长安城民间流传的,刘备丧命于刘协的“鸿门宴”,郑侯发兵营救失败;二是从宫中内线传出的,刘协身死乱军,郑侯扣押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