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望字字遗憾,可若落在这雪地,却只能是字字无声。只有落在心里,落在每一步的路上才是字字铿锵,才叫掷地有声。
玉碎不改其洁,竹焚难毁其骨,我辈当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纵前路千万人已死,亦有千万人往亦。
"女子当立于天地之间,纵然黄沙漫漫,风雨漂泊,百年之后,我沈云望也只不过是一座孤魂野碑。可终不枉活了这一遭。”
沈一诺的默默拭泪,说不出话。
人怎么总是这般痴,这般傻。
可是时间却容不得他们感伤。
眼看金乌划滑西边,已生了暖暖的余辉,沈一诺还要参加晚上的冬至宴。
沈云望细细叮嘱一二,只能告别。
此次见面已经是陛下的恩典,也是借着冬至宴宫中人,无暇顾及,才给他们得了个空,下次再相见就不知道何时了。
沈云望看着远处的凝安,心中挣扎片刻,告别行礼,沈一诺连忙来扶。
沈云望却借着身形,轻轻攥了一下袖子:“就算你心中有主意,也要离德君远一点。不要对他全听全信,还有必须敬重凤尊。”
未等沈一诺反应过来,沈云望便向沈一诺行礼,展袖离去了。
沈云望本来怕耽误晚上冬至夜宴,赶到清逸宫。
幸好张昌浩一切打点妥当,简单收拾一下形容,倒也赶得及。
沈一诺见完了姑姑,心情很好,只是出门才看到张昌浩有些落寞。
连忙牵着他的手小声道:“刚刚姑姑对我说了一些,过两天你的家信就到了,这回放心,只是你母亲的亲笔,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张昌浩这才舒眉。
宫中人人对着冬至宴的期待各有不同。
揽云宫内,傅其琛,叮嘱下面人关于冬至宴的诸多细则。
清逸宫正在热火朝天的准备着两位主子的妆容。
凤仪宫,凤尊例行公事,简单教化完郎君两句后,钻进了佛堂,不理宫人换装的提醒,正对着蓝色琉璃药师佛祈福。
而蓬莱宫,带着一派清冷,除了小满之外,所有伺候的人都已经被逐出了内殿。
小满见所有人退下,这才将锦盒之中一碗药拿出来,慢慢奉上:“郎君,刚刚吕太医送来的药,她有把握,吃完药三个时辰之后,之前所有的脉象都会消失,无人会发现。”
洛修越目光扫过那碗黑漆漆的汤药,慢慢端起来:“从今日起,将宫中的岸芷汀兰都撤了吧,我想闻一闻新鲜的空气了?毕竟,我都已经快忘了阳光的味道了。”
随后,在小满的注视下,将整碗汤药一饮而尽。
“走吧。”
海晏河清殿外是银装素裹,殿外内却是金碧辉煌,红幔低垂,珠帘轻摇,宛如人间仙境。
脚下的地龙早已被宫人安置好,混着花香和的远处炭火,竟有春意融融之感。
沈一诺刚坐不久就起了细汗。
张昌浩跟他赞叹,这新设的地龙果然不一样,今年海晏河清殿格外的暖和。
沈一诺不解。
张昌浩解释,今年德君重病,却坚持要参加冬至宴。太医说必要保暖才好,陛下前几日刚刚下了旨意让宫中工匠新设了这地龙,底下烧的都是炭火,暖和的很。
那怪觉得这海晏河清殿为何比往常更热一些,忍不住松了松领口的围裘。
冬至宴虽然只是皇家家宴,但万里黎和凤尊还要去宗庙祭告,因此当沈一诺带着张昌浩到的时候,也不算迟,只有嵘宾和方常应和李常应到了。
半晌,礼官唱和,德君洛修越款款而来,不知为何,沈一诺看着他的脸色,像是比前几日见的,好了不少,心下竟然有丝丝欣慰。
尚尊也出席了,与往年不同的是,还带了小郡王万里钰。
只不过,小郡王万里钰今日穿的倒是素净了很多,只一袭白绒绒的狐裘,装饰两根银簪子,不似寻常般招摇。
又因为未得万里黎赐宴,所以尚宫局不敢设席,万里钰只能靠着上尊的座旁,万里钰不说话不乱动,倒是和如今从容风雅的太女万里嘉有几分相像,叫人看出她们几分姐妹的缘份。
吉时到,礼乐起,万里黎和凤尊才在仪仗的簇拥下,缓缓步入殿堂,端坐于高台之上。
万里黎举起酒杯,喝了一句祝词。
冬至宴开,酒过三味,太女万里嘉带着陈清语和奚月等人,向万里黎和凤尊奉上两份冬至节礼。
“儿臣万里嘉叩见母皇和父尊,时值冬至佳节,儿臣奉上冬至节礼,日有熹,月有光,祝母皇和父尊冬至嘉平,长乐未央。”
冬至日影最长,小辈以鞋袜献父母长辈庆贺冬至,意寓脚踏最长之日影,祈祷长辈长寿。
万里嘉前几年都送了,只不过今年似乎有些不一样。
瑞宁带人俯身将托盘拿起,递至万里黎眼前。
万里黎端详片刻,觉得鞋子倒好,只是足衣有些粗糙,不免疑惑:“嘉儿,今年送的好像与往年不太一样,不像宫中手艺。”
万里嘉恭敬回话:“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母皇,这些年一直提倡节俭,体恤黎民。今年连司御局的花销都减半,送往宫外救济贫民雪灾。儿臣惭愧,如今在文华殿与三傅学习民政,才知百姓度日艰难,更不敢奢靡。“
“冬日苦寒,宫中有暖炉皮裘,京郊之外贫民百姓却无可御寒之物,只有草皮芦苇,全赖朝廷救济,但就算是杂皮裘和地炉只怕也难以普及。”
“儿臣有幸在京郊造纸坊发现一法,可以用树皮制衣,既保暖又轻薄,里面的料子是树皮,造价低廉。若裁成大块长方形状,还可以成为纸被,御寒。”
万里黎惊奇不已,摸娑这呈上来的袜子,入手确实不透气:“这便是,用树皮所制?”
“正是,儿臣掏钱令人制了一批,分发给百姓,效果甚好。百姓皆感谢朝廷仁慈,母皇圣德。若可自今年起,下放推行,可解大半百姓冬日之困。”
“这是造纸坊,意外所出的第一批成料,儿臣命人制成足衣,呈与母皇。”
万里黎爱不释手,不乏溢美之词:“嘉儿,入文华殿之后,不仅功课做得好,处事也越来越周全。如今还能惦记着民生百计,更是难得了。”
“瑞宁,将这些收好,开朝之后,让大臣都好好看看。今年,东宫的赏赐再添上一倍。也算朕也为灾民出一出力。”
太女十五岁之前,居文华殿,不议政。万里黎此言便是打算破破惯例,让万里嘉参与今年振灾的事,日后也为她添几分名望。
陈清语长舒一口气。
万里嘉则强抑上扬的嘴角,俯身叩首:“儿臣领旨,谢母皇。”
“快起,落座吧。”待万里嘉落位后,万里黎看向凤尊,凤尊也微微点头:“太女用心了。”
难得听凤尊一句夸奖,万里嘉喜色更甚。
就在此时,万里钰请来行礼,身后宫人奉上两个锦盒。
“万里钰见过姨母,见过姨父。今日是冬至节,钰儿特地备上两双鞋袜,一谢这些年教导之情。祝姨母万岁圣安,祝姨父长乐未央。”
万里黎不说话,万里钰是埋怨还感谢只有天知道。但好歹尚尊还在,万里黎也不好太驳了面子,便挥了挥手。瑞宁连忙吩咐手下将节礼送上。
万里黎随意瞥了一眼,发现这两份节礼,居然并非她想象中的奢靡,而是两双素鞋和足衣。有些疑惑:“不错,只是这料子和形式倒是有些素了。”
万里钰一脸惊恐,连忙叩首:“钰儿想不出长辈们会喜欢什么样的样式,不知送什么样素鞋和足衣;因此,在尚宫局挑选了半日,最后也不知该选择些什么了。”
“只能选了这两双素的,若有礼数不足之处,望姨母姨父见谅。”
四下寂静。
万里嘉有种轻微的荒谬感,比起万里钰这普普通通的节礼,竟让她的节礼显得格外刻意,太过于周全。明明与她无关,但是万里钰此言一出,总让她觉得自己错了什么似的。
立在一旁的奚月,心中直接高呼一句,高啊,还可以这样玩。这到底是何人教的?
陈清语,则是冷汗直冒。本以为太女今日备的这节礼,已是万中无一。
万万没有想到,小郡王居然向陛下心中最薄的亲情一处,全力以赴。如此锋利而又柔软的一刀,陈清语实在担心,太女会在陛下心里落了下乘。
小郡王一向以强势,如今这一番示弱到让人于心不忍。好似寻常的嚣张跋扈,皆是作伪。只不过,是她色厉内荏,她如今不过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小女孩。
可沈一诺却想小郡王心性当真如此吗?
若真如此,又为何在今日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
无父无母之人又何止小郡王一人。幕后之人,只顾的小郡王在陛下眼前,却全然不顾堂上之人的心境。
果然,万里黎眸色收敛,神情染上些柔软,却带着更深的落寞,在世上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看到曾经的自己。
沈一诺抿紧了唇角,如此锥心之语,陛下如何能受得了?
玉碎不改其洁,竹焚难毁其骨,我辈当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纵前路千万人已死,亦有千万人往亦。
"女子当立于天地之间,纵然黄沙漫漫,风雨漂泊,百年之后,我沈云望也只不过是一座孤魂野碑。可终不枉活了这一遭。”
沈一诺的默默拭泪,说不出话。
人怎么总是这般痴,这般傻。
可是时间却容不得他们感伤。
眼看金乌划滑西边,已生了暖暖的余辉,沈一诺还要参加晚上的冬至宴。
沈云望细细叮嘱一二,只能告别。
此次见面已经是陛下的恩典,也是借着冬至宴宫中人,无暇顾及,才给他们得了个空,下次再相见就不知道何时了。
沈云望看着远处的凝安,心中挣扎片刻,告别行礼,沈一诺连忙来扶。
沈云望却借着身形,轻轻攥了一下袖子:“就算你心中有主意,也要离德君远一点。不要对他全听全信,还有必须敬重凤尊。”
未等沈一诺反应过来,沈云望便向沈一诺行礼,展袖离去了。
沈云望本来怕耽误晚上冬至夜宴,赶到清逸宫。
幸好张昌浩一切打点妥当,简单收拾一下形容,倒也赶得及。
沈一诺见完了姑姑,心情很好,只是出门才看到张昌浩有些落寞。
连忙牵着他的手小声道:“刚刚姑姑对我说了一些,过两天你的家信就到了,这回放心,只是你母亲的亲笔,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张昌浩这才舒眉。
宫中人人对着冬至宴的期待各有不同。
揽云宫内,傅其琛,叮嘱下面人关于冬至宴的诸多细则。
清逸宫正在热火朝天的准备着两位主子的妆容。
凤仪宫,凤尊例行公事,简单教化完郎君两句后,钻进了佛堂,不理宫人换装的提醒,正对着蓝色琉璃药师佛祈福。
而蓬莱宫,带着一派清冷,除了小满之外,所有伺候的人都已经被逐出了内殿。
小满见所有人退下,这才将锦盒之中一碗药拿出来,慢慢奉上:“郎君,刚刚吕太医送来的药,她有把握,吃完药三个时辰之后,之前所有的脉象都会消失,无人会发现。”
洛修越目光扫过那碗黑漆漆的汤药,慢慢端起来:“从今日起,将宫中的岸芷汀兰都撤了吧,我想闻一闻新鲜的空气了?毕竟,我都已经快忘了阳光的味道了。”
随后,在小满的注视下,将整碗汤药一饮而尽。
“走吧。”
海晏河清殿外是银装素裹,殿外内却是金碧辉煌,红幔低垂,珠帘轻摇,宛如人间仙境。
脚下的地龙早已被宫人安置好,混着花香和的远处炭火,竟有春意融融之感。
沈一诺刚坐不久就起了细汗。
张昌浩跟他赞叹,这新设的地龙果然不一样,今年海晏河清殿格外的暖和。
沈一诺不解。
张昌浩解释,今年德君重病,却坚持要参加冬至宴。太医说必要保暖才好,陛下前几日刚刚下了旨意让宫中工匠新设了这地龙,底下烧的都是炭火,暖和的很。
那怪觉得这海晏河清殿为何比往常更热一些,忍不住松了松领口的围裘。
冬至宴虽然只是皇家家宴,但万里黎和凤尊还要去宗庙祭告,因此当沈一诺带着张昌浩到的时候,也不算迟,只有嵘宾和方常应和李常应到了。
半晌,礼官唱和,德君洛修越款款而来,不知为何,沈一诺看着他的脸色,像是比前几日见的,好了不少,心下竟然有丝丝欣慰。
尚尊也出席了,与往年不同的是,还带了小郡王万里钰。
只不过,小郡王万里钰今日穿的倒是素净了很多,只一袭白绒绒的狐裘,装饰两根银簪子,不似寻常般招摇。
又因为未得万里黎赐宴,所以尚宫局不敢设席,万里钰只能靠着上尊的座旁,万里钰不说话不乱动,倒是和如今从容风雅的太女万里嘉有几分相像,叫人看出她们几分姐妹的缘份。
吉时到,礼乐起,万里黎和凤尊才在仪仗的簇拥下,缓缓步入殿堂,端坐于高台之上。
万里黎举起酒杯,喝了一句祝词。
冬至宴开,酒过三味,太女万里嘉带着陈清语和奚月等人,向万里黎和凤尊奉上两份冬至节礼。
“儿臣万里嘉叩见母皇和父尊,时值冬至佳节,儿臣奉上冬至节礼,日有熹,月有光,祝母皇和父尊冬至嘉平,长乐未央。”
冬至日影最长,小辈以鞋袜献父母长辈庆贺冬至,意寓脚踏最长之日影,祈祷长辈长寿。
万里嘉前几年都送了,只不过今年似乎有些不一样。
瑞宁带人俯身将托盘拿起,递至万里黎眼前。
万里黎端详片刻,觉得鞋子倒好,只是足衣有些粗糙,不免疑惑:“嘉儿,今年送的好像与往年不太一样,不像宫中手艺。”
万里嘉恭敬回话:“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母皇,这些年一直提倡节俭,体恤黎民。今年连司御局的花销都减半,送往宫外救济贫民雪灾。儿臣惭愧,如今在文华殿与三傅学习民政,才知百姓度日艰难,更不敢奢靡。“
“冬日苦寒,宫中有暖炉皮裘,京郊之外贫民百姓却无可御寒之物,只有草皮芦苇,全赖朝廷救济,但就算是杂皮裘和地炉只怕也难以普及。”
“儿臣有幸在京郊造纸坊发现一法,可以用树皮制衣,既保暖又轻薄,里面的料子是树皮,造价低廉。若裁成大块长方形状,还可以成为纸被,御寒。”
万里黎惊奇不已,摸娑这呈上来的袜子,入手确实不透气:“这便是,用树皮所制?”
“正是,儿臣掏钱令人制了一批,分发给百姓,效果甚好。百姓皆感谢朝廷仁慈,母皇圣德。若可自今年起,下放推行,可解大半百姓冬日之困。”
“这是造纸坊,意外所出的第一批成料,儿臣命人制成足衣,呈与母皇。”
万里黎爱不释手,不乏溢美之词:“嘉儿,入文华殿之后,不仅功课做得好,处事也越来越周全。如今还能惦记着民生百计,更是难得了。”
“瑞宁,将这些收好,开朝之后,让大臣都好好看看。今年,东宫的赏赐再添上一倍。也算朕也为灾民出一出力。”
太女十五岁之前,居文华殿,不议政。万里黎此言便是打算破破惯例,让万里嘉参与今年振灾的事,日后也为她添几分名望。
陈清语长舒一口气。
万里嘉则强抑上扬的嘴角,俯身叩首:“儿臣领旨,谢母皇。”
“快起,落座吧。”待万里嘉落位后,万里黎看向凤尊,凤尊也微微点头:“太女用心了。”
难得听凤尊一句夸奖,万里嘉喜色更甚。
就在此时,万里钰请来行礼,身后宫人奉上两个锦盒。
“万里钰见过姨母,见过姨父。今日是冬至节,钰儿特地备上两双鞋袜,一谢这些年教导之情。祝姨母万岁圣安,祝姨父长乐未央。”
万里黎不说话,万里钰是埋怨还感谢只有天知道。但好歹尚尊还在,万里黎也不好太驳了面子,便挥了挥手。瑞宁连忙吩咐手下将节礼送上。
万里黎随意瞥了一眼,发现这两份节礼,居然并非她想象中的奢靡,而是两双素鞋和足衣。有些疑惑:“不错,只是这料子和形式倒是有些素了。”
万里钰一脸惊恐,连忙叩首:“钰儿想不出长辈们会喜欢什么样的样式,不知送什么样素鞋和足衣;因此,在尚宫局挑选了半日,最后也不知该选择些什么了。”
“只能选了这两双素的,若有礼数不足之处,望姨母姨父见谅。”
四下寂静。
万里嘉有种轻微的荒谬感,比起万里钰这普普通通的节礼,竟让她的节礼显得格外刻意,太过于周全。明明与她无关,但是万里钰此言一出,总让她觉得自己错了什么似的。
立在一旁的奚月,心中直接高呼一句,高啊,还可以这样玩。这到底是何人教的?
陈清语,则是冷汗直冒。本以为太女今日备的这节礼,已是万中无一。
万万没有想到,小郡王居然向陛下心中最薄的亲情一处,全力以赴。如此锋利而又柔软的一刀,陈清语实在担心,太女会在陛下心里落了下乘。
小郡王一向以强势,如今这一番示弱到让人于心不忍。好似寻常的嚣张跋扈,皆是作伪。只不过,是她色厉内荏,她如今不过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小女孩。
可沈一诺却想小郡王心性当真如此吗?
若真如此,又为何在今日要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
无父无母之人又何止小郡王一人。幕后之人,只顾的小郡王在陛下眼前,却全然不顾堂上之人的心境。
果然,万里黎眸色收敛,神情染上些柔软,却带着更深的落寞,在世上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看到曾经的自己。
沈一诺抿紧了唇角,如此锥心之语,陛下如何能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