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之际。
早两日京都就开始下雪了。
都说瑞雪兆丰年,今年的第一场雪,下得很大,两日的时间,就把京都给淹没成了一座白雪做的城。
宫里也是如此。
还是巳时三刻,徐端宜就带着宫人在小厨房忙碌起来了。
这些差事,本不需要她做。
她是昭裕太后的亲外甥女,也是大夏唯一一个住在宫里的外姓长公主,身份尊贵,又深得昭裕太后的看重。
只因这阵子,昭裕太后的心情不好,徐端宜素来敬重自己这位姨母,未免其余人伺候不得当,她自得在这些体己小事上,多上些心。
寿康宫中伺候的人,也都十分感谢,她能在这个时候多提点几句。
要不然这种关节,若惹恼了昭裕太后,恐怕就不是只挨上一顿板子这么简单了。
手里拿着一旁管事宫人递上来的今日菜单,徐端宜一边看一边同人慢慢说道:“姨母这两日有些上火,这道山煮羊就不必上了,免得吃了加重燥热,换一道清口的鱼羹。”
“再上一道酥黄独,姨母喜欢这个,记得淋上金秋新做的桂花酱。”
管事宫人哪有不从的?
当即诶声答好。
管事宫人心里松了口气,嘴里也恭维着徐端宜:“也亏得您在这,要不然奴婢们这些吃的送过去,恐怕又得惹太后不高兴了。”
徐端宜笑笑。
“姑姑做得已经够好了。”她说着把手里的漆红菜单递回过去。
管事宫人忙伸手接过:“那奴婢就按照您说的,吩咐人去做了。”她又道,“厨房油荤重,长公主还是快回太后那边去,没得熏了这一身油荤味道,太后娘娘知道,又得心疼坏了。”
徐端宜点头,起身往外走去。
管事宫人弓着腰,亲自陪着她出去。
她亦是陪着昭裕太后多年的老人了,平时这宫里,谁不敬她几分?说句大不敬的,就算碰到他们那位新帝,她都不至于这般恭敬。
可嘉顺长公主不一样。
要不是文昭太子薨了,今朝后宫做主的就是身边这位主子了。
宫里的人都有眼色。
主子看重谁,他们自然也得要多捧着一些。
自打文昭太子薨了之后,如今昭裕太后身边,也就只有嘉顺长公主这么一位可心人了。
“雪天路滑,长公主可千万小心。”
“不如还是让奴婢喊人去备辆轿子,也免得您这样走回去,湿了鞋袜。”
“不用,也不过几步路。”徐端宜温声婉拒了。
管事宫人听闻也就不好再坚持。
还想说话,外头先传来一声。
“主子。”
称呼与旁人不同,那是徐端宜的贴身婢女碧溪。
她手里抱着徐端宜的白狐裘。
先前被风雪淋湿了,她才从隔壁用暖炉驱过寒,这会见她出来,碧溪忙上前替人仔细穿戴好,又把那包着蜀锦的手炉递了过去,免得人着了凉。
管事宫人瞧见她,自是又客客气气喊了一声:“碧溪姑娘。”
碧溪与她点了点头,也笑着回喊了一声“芳姑姑”。
徐端宜身边一共两个贴身婢女,一个碧溪、一个时雨,都是自幼跟着徐端宜进宫的,感情自是不同。
知晓徐端宜看重她们,宫里人对她们的态度自然也要敬重许多。
之后碧溪便扶着徐端宜出了小厨房。
这会雪还下着。
碧溪走在徐端宜的身边,替她撑着伞。
徐端宜让她过来一些,免得风雪太大,把她淋湿了。
碧溪笑着应好。
主仆俩就这样挨着走着。
寿康宫极大,也极尽繁华。
新帝登基之后,为感念昭裕太后培养之恩,特地派人把寿康宫重新修葺了一遍。
因先帝年间存留的妃子,在先帝驾崩之后,都被送去了宫外的法华庵清修,如今这后宫之中,要论真正的主子,其实也就昭裕太后和新帝两位。
徐端宜也算一个。
因此那本该给太妃们住的寿安宫,自然也归类到了这寿康宫中,别说其余宫殿了,就连新帝所住的乾清宫也没这里奢华宽敞。
才出了小厨房。
眼见身边没别人了,碧溪便与徐端宜报了前头的消息:“主子,曹公公来了。”
徐端宜蹙眉:“这大冷天的,他来做什么?”
曹达与寻常太监不同。
他是跟着先帝的老人了,如今在司礼监任提督太监,是这内廷宫人们的老祖宗,管理内廷、分管批红,事务繁忙,素日并不大来这。
“奴婢刚才问了来传话的宫人,那宫人说是囫囵听到几个字,好似与那小南安王的亲事有关。”说到小南安王四个字的时候,碧溪悄悄往徐端宜那边看了一眼。
徐端宜未曾发觉。
她只是忽然停下了步子。
但也不过一个晃眼的光景,她便又重新抬起脚步往前走去,神色如常,已瞧不出什么了。
徐端宜的确只是失神了一瞬。
这会又语气如常,开口说道:“这事要说起来,与他倒也有几分关系,原本明年开春就该为南安王和宝珠准备成亲的事宜了,如今宝珠这么一闹,这亲事自是成不了了,曹达来问一声也正常。”
这阵子姨母心情不好,一来是因为才过表哥的祭日。
每年到这个时候,姨母的心情都不会太好,以前天气好的时候,她会陪着姨母去京郊的汤泉别宫住上一段时间,缓解姨母的哀痛之情。
可今年,先是被别的事情延误了,再想去的时候,又开始下雪了。
雪日难行,倒也不好再去了。
二来便是因为这桩亲事了。
宝珠和南安王的亲事本是四年前定下来的。
那个时候南安王少年将军,屡建战功,炙手可热,不知有多少人想嫁给他,姨母便做主把他与宝珠许了亲事,想着等宝珠及笄之后再嫁给南安王。
原本按照计划,明年开春,两人就该成亲了。
哪想到前几日宝珠忽然哭哭啼啼进宫,非要让姨母收回成命,说是宁死也不肯嫁给南安王。
倘若真的逼她,她就去自缢,去撞墙!
左右是不会让这婚事成的。
其实这些年,这事经常发生,自南安王府落败之后,宝珠就不满这桩亲事了。
只她从前也就是哭闹几句,不似这次闹得这般大,这般决绝。
可她即便声势闹得再浩大,任谁都能看出她那只是虚张声势,断舍不得真的死的,姨母自是不会理会。
没想到没两日,外祖母和舅母也匆匆进宫了,竟也是要退亲的意思。
姨母细问之下,才知晓宝珠看上了今年的新科探花,非他不嫁,怕他们不答应,还私下先与人亲近过了。
姨母知晓之后,自是气得不行。
可这样的情况,想让宝珠再嫁给南安王,自是不行了。
纵使南安王府如今失势,这位小南安王也早已不是往日能比,但这样的事若传出去,丢得是皇家、是萧家的脸面。
姨母最看重的就是脸面。
这阵子姨母为了这件事,气得直上火,连日来睡不安稳、头疼不止。
雪天路滑。
虽然路道已经被宫人清扫出来一条干净的道,可毕竟还下着雪,没一会的功夫,那才清洗过的地方,便又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花。
碧溪在一旁小心扶着徐端宜,边走边与人说:“也不知道这事会怎么处置?”
徐端宜也不知道。
若是萧家还有别的适龄女儿,恐怕便会换人,可萧家只有宝珠一位小姐。
因此徐端宜也只能摇摇头:“且看姨母和曹公公是如何商量的吧。”
她知晓谢清崖这些年名声不济,也知晓姨母实则并不喜欢谢清崖。
因此虽然姨母不满宝珠这般行事,但到底也是如了她的愿,没有强求她嫁。
只两家的亲事是一早定下的。
便是要悔婚,也必定得把这事,仔细妥帖处置了。
不能把错处落到萧家头上。
徐端宜估计姨母应该会另择一门好的亲事给谢清崖,或是赏赐些别的东西,弥补南安王府……
她只希望,若姨母真的要给谢清崖,重新选择一门亲事的话,她希望那位姑娘日后能好好善待谢清崖。
他是很好的人,理应被好好对待。
纵使如今谢清崖变了许多,可徐端宜依旧相信,他骨子里是极好的人。
伞外的世界仍是白茫茫的一片。
徐端宜看着前方那苍茫的雪色,依稀想起建安十三年,她刚进宫那会,也是这样的雪日。
那时,她才不过六岁。
因母亲难产而亡,姨母怕父亲照顾不好她,便亲自派人把她接进了皇宫。
那会她刚刚失去母亲,又初入皇宫,自是胆怯不已。
姨母让她与表哥一道玩。
可表哥那会已经十三岁了,已开始跟着姨夫处理政务,哪里有时间理会她这么个小孩?
倒是谢清崖——
他那会是表哥的伴读,只比她大两岁。
表哥让他带她玩,他虽不乐意,却也是真的带她好好玩了好些年的。
她少时所有欢喜愉悦的场景,皆与谢清崖有关。
想到旧时情景。
徐端宜还是忍不住抿唇一笑。
她披着御寒挡风的白狐裘,双手拢着碧溪刚才递给她的手炉,此时望着前方,眼睛甚是明亮。
徐端宜为人端庄温柔,又自小养育在昭裕太后的身边,一应礼仪规矩,皆可以称得上是京城贵女们之间的标杆典范。
平日她纵使是笑,那也是浅浅的一道。
何时像如今这般?
被这雪色一照,晃眼的,就跟春日时节明媚又温暖的晴日一般。
碧溪就在她身边,自是看到了她脸上这抹熟悉的笑容。
多年主仆,碧溪岂会不知主子在想什么?
或许这世上,也只有她,才知道掩藏在主子内心深处的那抹心思。
或许——
碧溪忽然心下一动。
她实在不忍主子这般自苦。
主子还这般年轻,总不能真的一辈子待在宫里不嫁人了,她不由自主开口:“主子,或许……”
但话到嘴边,想到如今那位南安王的模样,碧溪又住嘴了。
下意识的开口,是出于对主子爱而不得的不忍。
如今的皱眉,却是对如今南安王为人处世的不满……自长野之战后,南安王府接连折损了三位正经主子,留下如今的小南安王和一双龙凤兄妹。
那双龙凤兄妹如今还年少,也担不起事。
而从前那位享誉盛名的小南安王,却成了个城中人人皆知的风流纨绔,日日只知流连酒楼、青楼,与一些狐朋狗友作对。
这样一位纨绔子,哪里配得上主子?
她也怕主子真的嫁给他后,受尽委屈,这样想着,原先想劝的话,反倒是有些说不出口了。
徐端宜倒是知道她想说什么,也知道她后来的未尽之言是因为什么。
她敛笑,低声与碧溪说道:“日后不许再起这个心思。”
“我与他不可能。”
“我这辈子,也没想过嫁人。”
徐端宜说这些话的时候,并不觉得自苦。
有桩事,碧溪实在想差了,她从未觉得自苦过。
从喜欢上谢清崖,到后来被姑姑许配给表哥,再到后来表哥薨逝,谢清崖与宝珠定亲……她从来都没说过什么。
她是喜欢谢清崖。
但谁说喜欢一个人,就一定要和他在一起?她远远看着,希望他好,盼着他好,那也够了。
那就够了。
“主子……”
碧溪闻言蹙眉,还想说话,前面忽然传到一道声音。
“长公主殿下。”
碧溪一听这个声音,立刻住嘴。
徐端宜也顺着伞面,抬眼看去。
不远处,曹达身披灰鼠皮大氅,手握暖炉,正由小太监撑伞护着,从不远处走来。
这样冷的雪天。
他身边的小太监都快成雪人了,曹达身上倒是一点风雪没沾。
这位掌管内廷多年的大太监,如今也近五十了,露出来的那点头发也都花白了。
他脸上噙着一道笑,看起来一副好说话的样子。
徐端宜却不会觉得他是一位好说话的人。
但凡知道他是谁的人,都不可能这样觉得。
“曹公公。”
徐端宜也客客气气与人问了声好。
曹达笑着走过来同徐端宜说话:“先前不见殿下,还以为今日没法与殿下问好了,这样冷的天,殿下是去哪了?”
徐端宜回话:“姨母这阵子胃口不好,我去小厨房看了下今日的菜单。”
曹达感慨:“怪不得太后娘娘这般疼爱您,如眼珠心肉一般。”
“不过殿下也不必担心,娘娘忧扰之事,很快就能解决了。”曹达说到这的时候,始终看着徐端宜笑着。
这笑让徐端宜的心里,无端有些不太舒服。
她不欲与曹达多言,正想提言告辞,就听曹达又笑吟吟地说道:“只看殿下肯不肯帮这个忙了。”
早两日京都就开始下雪了。
都说瑞雪兆丰年,今年的第一场雪,下得很大,两日的时间,就把京都给淹没成了一座白雪做的城。
宫里也是如此。
还是巳时三刻,徐端宜就带着宫人在小厨房忙碌起来了。
这些差事,本不需要她做。
她是昭裕太后的亲外甥女,也是大夏唯一一个住在宫里的外姓长公主,身份尊贵,又深得昭裕太后的看重。
只因这阵子,昭裕太后的心情不好,徐端宜素来敬重自己这位姨母,未免其余人伺候不得当,她自得在这些体己小事上,多上些心。
寿康宫中伺候的人,也都十分感谢,她能在这个时候多提点几句。
要不然这种关节,若惹恼了昭裕太后,恐怕就不是只挨上一顿板子这么简单了。
手里拿着一旁管事宫人递上来的今日菜单,徐端宜一边看一边同人慢慢说道:“姨母这两日有些上火,这道山煮羊就不必上了,免得吃了加重燥热,换一道清口的鱼羹。”
“再上一道酥黄独,姨母喜欢这个,记得淋上金秋新做的桂花酱。”
管事宫人哪有不从的?
当即诶声答好。
管事宫人心里松了口气,嘴里也恭维着徐端宜:“也亏得您在这,要不然奴婢们这些吃的送过去,恐怕又得惹太后不高兴了。”
徐端宜笑笑。
“姑姑做得已经够好了。”她说着把手里的漆红菜单递回过去。
管事宫人忙伸手接过:“那奴婢就按照您说的,吩咐人去做了。”她又道,“厨房油荤重,长公主还是快回太后那边去,没得熏了这一身油荤味道,太后娘娘知道,又得心疼坏了。”
徐端宜点头,起身往外走去。
管事宫人弓着腰,亲自陪着她出去。
她亦是陪着昭裕太后多年的老人了,平时这宫里,谁不敬她几分?说句大不敬的,就算碰到他们那位新帝,她都不至于这般恭敬。
可嘉顺长公主不一样。
要不是文昭太子薨了,今朝后宫做主的就是身边这位主子了。
宫里的人都有眼色。
主子看重谁,他们自然也得要多捧着一些。
自打文昭太子薨了之后,如今昭裕太后身边,也就只有嘉顺长公主这么一位可心人了。
“雪天路滑,长公主可千万小心。”
“不如还是让奴婢喊人去备辆轿子,也免得您这样走回去,湿了鞋袜。”
“不用,也不过几步路。”徐端宜温声婉拒了。
管事宫人听闻也就不好再坚持。
还想说话,外头先传来一声。
“主子。”
称呼与旁人不同,那是徐端宜的贴身婢女碧溪。
她手里抱着徐端宜的白狐裘。
先前被风雪淋湿了,她才从隔壁用暖炉驱过寒,这会见她出来,碧溪忙上前替人仔细穿戴好,又把那包着蜀锦的手炉递了过去,免得人着了凉。
管事宫人瞧见她,自是又客客气气喊了一声:“碧溪姑娘。”
碧溪与她点了点头,也笑着回喊了一声“芳姑姑”。
徐端宜身边一共两个贴身婢女,一个碧溪、一个时雨,都是自幼跟着徐端宜进宫的,感情自是不同。
知晓徐端宜看重她们,宫里人对她们的态度自然也要敬重许多。
之后碧溪便扶着徐端宜出了小厨房。
这会雪还下着。
碧溪走在徐端宜的身边,替她撑着伞。
徐端宜让她过来一些,免得风雪太大,把她淋湿了。
碧溪笑着应好。
主仆俩就这样挨着走着。
寿康宫极大,也极尽繁华。
新帝登基之后,为感念昭裕太后培养之恩,特地派人把寿康宫重新修葺了一遍。
因先帝年间存留的妃子,在先帝驾崩之后,都被送去了宫外的法华庵清修,如今这后宫之中,要论真正的主子,其实也就昭裕太后和新帝两位。
徐端宜也算一个。
因此那本该给太妃们住的寿安宫,自然也归类到了这寿康宫中,别说其余宫殿了,就连新帝所住的乾清宫也没这里奢华宽敞。
才出了小厨房。
眼见身边没别人了,碧溪便与徐端宜报了前头的消息:“主子,曹公公来了。”
徐端宜蹙眉:“这大冷天的,他来做什么?”
曹达与寻常太监不同。
他是跟着先帝的老人了,如今在司礼监任提督太监,是这内廷宫人们的老祖宗,管理内廷、分管批红,事务繁忙,素日并不大来这。
“奴婢刚才问了来传话的宫人,那宫人说是囫囵听到几个字,好似与那小南安王的亲事有关。”说到小南安王四个字的时候,碧溪悄悄往徐端宜那边看了一眼。
徐端宜未曾发觉。
她只是忽然停下了步子。
但也不过一个晃眼的光景,她便又重新抬起脚步往前走去,神色如常,已瞧不出什么了。
徐端宜的确只是失神了一瞬。
这会又语气如常,开口说道:“这事要说起来,与他倒也有几分关系,原本明年开春就该为南安王和宝珠准备成亲的事宜了,如今宝珠这么一闹,这亲事自是成不了了,曹达来问一声也正常。”
这阵子姨母心情不好,一来是因为才过表哥的祭日。
每年到这个时候,姨母的心情都不会太好,以前天气好的时候,她会陪着姨母去京郊的汤泉别宫住上一段时间,缓解姨母的哀痛之情。
可今年,先是被别的事情延误了,再想去的时候,又开始下雪了。
雪日难行,倒也不好再去了。
二来便是因为这桩亲事了。
宝珠和南安王的亲事本是四年前定下来的。
那个时候南安王少年将军,屡建战功,炙手可热,不知有多少人想嫁给他,姨母便做主把他与宝珠许了亲事,想着等宝珠及笄之后再嫁给南安王。
原本按照计划,明年开春,两人就该成亲了。
哪想到前几日宝珠忽然哭哭啼啼进宫,非要让姨母收回成命,说是宁死也不肯嫁给南安王。
倘若真的逼她,她就去自缢,去撞墙!
左右是不会让这婚事成的。
其实这些年,这事经常发生,自南安王府落败之后,宝珠就不满这桩亲事了。
只她从前也就是哭闹几句,不似这次闹得这般大,这般决绝。
可她即便声势闹得再浩大,任谁都能看出她那只是虚张声势,断舍不得真的死的,姨母自是不会理会。
没想到没两日,外祖母和舅母也匆匆进宫了,竟也是要退亲的意思。
姨母细问之下,才知晓宝珠看上了今年的新科探花,非他不嫁,怕他们不答应,还私下先与人亲近过了。
姨母知晓之后,自是气得不行。
可这样的情况,想让宝珠再嫁给南安王,自是不行了。
纵使南安王府如今失势,这位小南安王也早已不是往日能比,但这样的事若传出去,丢得是皇家、是萧家的脸面。
姨母最看重的就是脸面。
这阵子姨母为了这件事,气得直上火,连日来睡不安稳、头疼不止。
雪天路滑。
虽然路道已经被宫人清扫出来一条干净的道,可毕竟还下着雪,没一会的功夫,那才清洗过的地方,便又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花。
碧溪在一旁小心扶着徐端宜,边走边与人说:“也不知道这事会怎么处置?”
徐端宜也不知道。
若是萧家还有别的适龄女儿,恐怕便会换人,可萧家只有宝珠一位小姐。
因此徐端宜也只能摇摇头:“且看姨母和曹公公是如何商量的吧。”
她知晓谢清崖这些年名声不济,也知晓姨母实则并不喜欢谢清崖。
因此虽然姨母不满宝珠这般行事,但到底也是如了她的愿,没有强求她嫁。
只两家的亲事是一早定下的。
便是要悔婚,也必定得把这事,仔细妥帖处置了。
不能把错处落到萧家头上。
徐端宜估计姨母应该会另择一门好的亲事给谢清崖,或是赏赐些别的东西,弥补南安王府……
她只希望,若姨母真的要给谢清崖,重新选择一门亲事的话,她希望那位姑娘日后能好好善待谢清崖。
他是很好的人,理应被好好对待。
纵使如今谢清崖变了许多,可徐端宜依旧相信,他骨子里是极好的人。
伞外的世界仍是白茫茫的一片。
徐端宜看着前方那苍茫的雪色,依稀想起建安十三年,她刚进宫那会,也是这样的雪日。
那时,她才不过六岁。
因母亲难产而亡,姨母怕父亲照顾不好她,便亲自派人把她接进了皇宫。
那会她刚刚失去母亲,又初入皇宫,自是胆怯不已。
姨母让她与表哥一道玩。
可表哥那会已经十三岁了,已开始跟着姨夫处理政务,哪里有时间理会她这么个小孩?
倒是谢清崖——
他那会是表哥的伴读,只比她大两岁。
表哥让他带她玩,他虽不乐意,却也是真的带她好好玩了好些年的。
她少时所有欢喜愉悦的场景,皆与谢清崖有关。
想到旧时情景。
徐端宜还是忍不住抿唇一笑。
她披着御寒挡风的白狐裘,双手拢着碧溪刚才递给她的手炉,此时望着前方,眼睛甚是明亮。
徐端宜为人端庄温柔,又自小养育在昭裕太后的身边,一应礼仪规矩,皆可以称得上是京城贵女们之间的标杆典范。
平日她纵使是笑,那也是浅浅的一道。
何时像如今这般?
被这雪色一照,晃眼的,就跟春日时节明媚又温暖的晴日一般。
碧溪就在她身边,自是看到了她脸上这抹熟悉的笑容。
多年主仆,碧溪岂会不知主子在想什么?
或许这世上,也只有她,才知道掩藏在主子内心深处的那抹心思。
或许——
碧溪忽然心下一动。
她实在不忍主子这般自苦。
主子还这般年轻,总不能真的一辈子待在宫里不嫁人了,她不由自主开口:“主子,或许……”
但话到嘴边,想到如今那位南安王的模样,碧溪又住嘴了。
下意识的开口,是出于对主子爱而不得的不忍。
如今的皱眉,却是对如今南安王为人处世的不满……自长野之战后,南安王府接连折损了三位正经主子,留下如今的小南安王和一双龙凤兄妹。
那双龙凤兄妹如今还年少,也担不起事。
而从前那位享誉盛名的小南安王,却成了个城中人人皆知的风流纨绔,日日只知流连酒楼、青楼,与一些狐朋狗友作对。
这样一位纨绔子,哪里配得上主子?
她也怕主子真的嫁给他后,受尽委屈,这样想着,原先想劝的话,反倒是有些说不出口了。
徐端宜倒是知道她想说什么,也知道她后来的未尽之言是因为什么。
她敛笑,低声与碧溪说道:“日后不许再起这个心思。”
“我与他不可能。”
“我这辈子,也没想过嫁人。”
徐端宜说这些话的时候,并不觉得自苦。
有桩事,碧溪实在想差了,她从未觉得自苦过。
从喜欢上谢清崖,到后来被姑姑许配给表哥,再到后来表哥薨逝,谢清崖与宝珠定亲……她从来都没说过什么。
她是喜欢谢清崖。
但谁说喜欢一个人,就一定要和他在一起?她远远看着,希望他好,盼着他好,那也够了。
那就够了。
“主子……”
碧溪闻言蹙眉,还想说话,前面忽然传到一道声音。
“长公主殿下。”
碧溪一听这个声音,立刻住嘴。
徐端宜也顺着伞面,抬眼看去。
不远处,曹达身披灰鼠皮大氅,手握暖炉,正由小太监撑伞护着,从不远处走来。
这样冷的雪天。
他身边的小太监都快成雪人了,曹达身上倒是一点风雪没沾。
这位掌管内廷多年的大太监,如今也近五十了,露出来的那点头发也都花白了。
他脸上噙着一道笑,看起来一副好说话的样子。
徐端宜却不会觉得他是一位好说话的人。
但凡知道他是谁的人,都不可能这样觉得。
“曹公公。”
徐端宜也客客气气与人问了声好。
曹达笑着走过来同徐端宜说话:“先前不见殿下,还以为今日没法与殿下问好了,这样冷的天,殿下是去哪了?”
徐端宜回话:“姨母这阵子胃口不好,我去小厨房看了下今日的菜单。”
曹达感慨:“怪不得太后娘娘这般疼爱您,如眼珠心肉一般。”
“不过殿下也不必担心,娘娘忧扰之事,很快就能解决了。”曹达说到这的时候,始终看着徐端宜笑着。
这笑让徐端宜的心里,无端有些不太舒服。
她不欲与曹达多言,正想提言告辞,就听曹达又笑吟吟地说道:“只看殿下肯不肯帮这个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