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归国
钟南烟平静地接受了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这几天一直跟在齐君身边。
宫里的刺客很快就被抓住,审讯行刑的速度相当快。
钟南烟跟在齐君的身边听完他们审讯的结果,看着前线的战报一封一封地送来。
她不得不相信,两国之间的确交战了。
这里面一定藏着她不知道的原因,她现在迫不及待想回到自己的国家。
去看看发生了什么,让她的皇弟突然做出了这个决定。
她比这些人都知道楚国如今的情况,国库空虚,兵力匮乏,这时绝对不是打仗的好时机。
钟南烟急得团团转圈,偏偏没有回去的时机。
她这段时间已经摸清了规律,她可以随机跟在一个视线范围内的人身边。
宫里现在没有人前往前线战场,所以她多数时间还是选择待在齐君身边。
至少这样还能多打听一些信息,了解远方的情况。
战事越来越焦灼。
大概是为战况忧愁,原本就状态不佳的齐君这几天情况越来越差。
钟南烟能听到他频繁的咳嗽,也逐渐猜到了他接受楚国示好的原因。
大概是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怕自己死后,楚国再起风波。
他下定决心,不再给楚国一点翻身的机会。
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一劳永逸。
如此决心,让钟南烟的心越来越心凉。
终于这一天,钟南烟等到了机会。
齐君召回一波良将,让他们运送粮草,去增援前线。
钟南烟则借着这个机会,跟上了他们,随着他们赶向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
钟南烟的和亲队伍赶到齐国,足足快马加鞭了一个月。
现在他们拉着粮草,速度会更慢一些。
这些天,钟南烟的灵魂坐在马上,看着众人拉着粮草赶路。
看着士兵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抬着僵硬的步子前进,钟南烟第一次庆幸自己是鬼魂的状态,感受不到任何的不舒适。
赶路的日子未免枯燥无聊,尤其是钟南烟。
作为鬼魂状态,根本就没有人能看见她,无人与她交流说话。
钟南烟唯一的消遣,就是到处溜达着偷听他们交流八卦。
她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威震八方的夏将军,其实十分惧内,夫人说往东他不敢往西。
比如某某大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生,结果生了个儿子,却是整日无所事事的纨绔,读个书像是要了命。
有时将军们喝得大了,嘴里嘟嘟囔囔的,能说出更多隐秘之事。
甚至是储位之争的内幕。
“传闻大皇子数次袭击三皇子,甚至有一次差点就成功了,但三皇子竟然潜入楚国,逢凶化吉。”
那听的人不信,嘟囔一句:“真的假的?那皇上不管?”
“怎么不管,皇帝盛怒,夜训大皇子,没人看见是怎么罚的,只知道第二天大皇子带伤而归。”
“就这样就完了?”
“昂,可见皇上还是更想保住大皇子的名声,我看这以后的储位......”
“住嘴吧,不要命了!”
紧接着,他们就换了话题。
谈及前线又死了多少人,哪场战胜,哪场战败。
感慨世事无常,他们这种整日行军打仗、征战沙场的人,不知道哪天便再也见不到家中的亲人孩子。
听得钟南烟连连叹息,更坚定了自己的和平理念。
“战争只会给双方都带来伤亡,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留下的永远是伤痛。”
马车晃晃悠悠,又走了20 多天以后,终于到达了前线。
却不是到达了终点,只是征战之旅的开始。
……
钟南烟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战场。
荒凉萧条,士兵们的脸上透露着麻木和死寂。
他生活的营地附近,便是一片又一片的坟场。
士兵们早已对尸体失去了该有的感知,仿佛那些僵硬腐烂的死尸与他们并无区别。
他们也只是活着的幽灵,早晚都会落得同这些尸体一样的下场。
几位将军去了军中主帐,钟南烟也去了。
她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讲现在的形势。
楚国发起突袭,齐军没有防备,因而楚国占据了一定优势。
但很快,楚国国库空虚和兵力匮乏的弊病就显现出来。
如今齐军雄起,取得了优势,已经吞下了楚国的数片领土。
他们正在商议,该如何北上,直取京都。
钟南烟在旁边越听越心急,不由地担心起太后和皇帝。
虽然不确定他们为什么在自己和亲之际发动突袭。
但是姐弟亲情让她暂且放下了这些疑惑。
她只是在想,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现在的局面。
只可惜,她现在是幽灵状态,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看着一切发生,甚至连看都不能脱离其他人作为载体。
她看着众位将军穿上闪亮的铠甲,看着他们点燃篝火、大办宴会鼓舞士气。
军中兵士大口喝下践行酒,摆脱麻木,恢复鲜活。
摔碎酒碗,抽出兵刃,高喊壮志以后,拔营出击。
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两方势力在数个城池交战。
得到增援的齐国兵马充足,人才济济。如今十战九胜,推进速度超乎想象的快。
钟南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国从最开始势均力敌的抵抗。
到后面阻击的士兵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城池干脆开门迎敌。
面对这些降者和俘虏,齐军之中有了不同的声音。
军中威望极高的夏将军主张斩草除根,大肆屠杀城中百姓,让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
也有人不满意他如此粗暴的行径,却无人能阻拦住他的决定。
眼看他就要带兵出城,将投降的百姓杀个一干二净。
钟南烟急得团团转,却见夏将军刚要冲出城门。
远方一士兵快马加鞭冲过来,说:“急报!急报!三皇子有令,投降的俘虏和百姓,不可伤其分毫。”
夏将军还十分不服,张口辩驳:“留着他们,便是给了楚国喘息之机。”
“万一他们只是假意投降,趁我们不被前后夹击。腹背受敌下,将士们……”
那士兵再次开口:“三皇子的命令已下,有不从者,斩立决。”
如此一来,夏将军也只能将自己没说完的话全都憋到肚子里,再不敢提出异议。
钟南烟这才安下心来,至少百姓目前安全了。
她倒是对这些人口中的三皇子有了些好奇心。
这三皇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钟南烟曾经也听说过这三皇子的威名,知道齐国有内斗夺嫡的乱象。
从前,她从听到的事迹中,拼凑出了一个玩弄政治、杀伐果断、心机城府极深的人。
心想那绝对不是个心软温善之人,否则不能在吃人的朝堂上活下去。
没想到,对方竟然还能对底层的军士和百姓留有善心。
虽未见面,钟南烟却对这样的人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好感。
如果三皇子也一样不喜杀伐,她没有突然死亡,嫁到齐国扶持对方三皇子登基,签订下和平合约才是最好的选择。
只可惜,一切都只是如果。
接下来楚国的反抗越来越小,甚至在面对一些小型城池受到攻击时,已经不再派兵援助。
钟南烟见此情况,都觉心寒,更何况是这里的百姓。
加之齐国之前对于投降的俘虏政策都十分仁义,竟有许多城池主动打开自己的城门,哭诉着乞求投降。
如此一来,齐国征战的步伐再次提速。
在不足三月的时间,竟然真的攻到了京都。
等钟南烟再次看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内心不觉涌出一阵感慨。
明明只隔几月再见家乡,却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她已经死了,其实也的确算是上辈子的事情。
如今京都内人影萧条,有钱有势,能跑的人早已经跑了。
剩下的都是些平民百姓,害怕死亡却也无法离开,只能门窗紧闭。
到处阴森森的,看不出曾经辉煌的模样。
看到自己家园变成这样,钟南烟何谈不心痛。
现在她更加忧心的是皇宫之内的情况。
私心感情上讲,她希望自己的弟弟已经戴着太后逃离,这样的话至少能保证安全。
可是作为皇族,她又觉得他们应该与国同在。
若是此时丢下百姓逃亡,未免太不负责。
在攻到这里之前,齐军已经做了精密的计划。
如今势如破竹,迅速攻破城门闯了进来。
皇宫巍峨,宫门被攻破,里面的宫女太监纷纷拿着珠宝,死的死,逃的逃。
满地的珠宝和尸体。
齐军的随意的将宫女太监们驱逐到一起,并没有多管。
他们的目的是找到楚国皇帝。
皇宫地形复杂陌生,齐军抓着几个宫女太监带路,去寻找皇帝的寝宫以及一切他们可能待的地方。
钟南烟不用如此费力,她从小在这里长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她也想象过,如果有一天城门被攻破,她的弟弟和母后会不会站在城墙高台上以身殉国。
但是这一路上,她看到那些不战就败的楚军,突然明白了,这是根本不必要的担心。
她没去皇帝的寝宫和勤政殿,而是直奔只有皇室知道的地下密室。
果不其然,在这里见到了自己的弟弟和他的生母太后。
此刻,两人狼狈地蜷缩在密室,身旁是他们早就准备好,足够在外面潇洒一世的财宝。
他们听着外面混乱的声音,瑟瑟发抖。
宫里的刺客很快就被抓住,审讯行刑的速度相当快。
钟南烟跟在齐君的身边听完他们审讯的结果,看着前线的战报一封一封地送来。
她不得不相信,两国之间的确交战了。
这里面一定藏着她不知道的原因,她现在迫不及待想回到自己的国家。
去看看发生了什么,让她的皇弟突然做出了这个决定。
她比这些人都知道楚国如今的情况,国库空虚,兵力匮乏,这时绝对不是打仗的好时机。
钟南烟急得团团转圈,偏偏没有回去的时机。
她这段时间已经摸清了规律,她可以随机跟在一个视线范围内的人身边。
宫里现在没有人前往前线战场,所以她多数时间还是选择待在齐君身边。
至少这样还能多打听一些信息,了解远方的情况。
战事越来越焦灼。
大概是为战况忧愁,原本就状态不佳的齐君这几天情况越来越差。
钟南烟能听到他频繁的咳嗽,也逐渐猜到了他接受楚国示好的原因。
大概是察觉到自己命不久矣,怕自己死后,楚国再起风波。
他下定决心,不再给楚国一点翻身的机会。
付出再大的代价,也要一劳永逸。
如此决心,让钟南烟的心越来越心凉。
终于这一天,钟南烟等到了机会。
齐君召回一波良将,让他们运送粮草,去增援前线。
钟南烟则借着这个机会,跟上了他们,随着他们赶向自己日思夜想的家乡。
钟南烟的和亲队伍赶到齐国,足足快马加鞭了一个月。
现在他们拉着粮草,速度会更慢一些。
这些天,钟南烟的灵魂坐在马上,看着众人拉着粮草赶路。
看着士兵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抬着僵硬的步子前进,钟南烟第一次庆幸自己是鬼魂的状态,感受不到任何的不舒适。
赶路的日子未免枯燥无聊,尤其是钟南烟。
作为鬼魂状态,根本就没有人能看见她,无人与她交流说话。
钟南烟唯一的消遣,就是到处溜达着偷听他们交流八卦。
她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威震八方的夏将军,其实十分惧内,夫人说往东他不敢往西。
比如某某大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生,结果生了个儿子,却是整日无所事事的纨绔,读个书像是要了命。
有时将军们喝得大了,嘴里嘟嘟囔囔的,能说出更多隐秘之事。
甚至是储位之争的内幕。
“传闻大皇子数次袭击三皇子,甚至有一次差点就成功了,但三皇子竟然潜入楚国,逢凶化吉。”
那听的人不信,嘟囔一句:“真的假的?那皇上不管?”
“怎么不管,皇帝盛怒,夜训大皇子,没人看见是怎么罚的,只知道第二天大皇子带伤而归。”
“就这样就完了?”
“昂,可见皇上还是更想保住大皇子的名声,我看这以后的储位......”
“住嘴吧,不要命了!”
紧接着,他们就换了话题。
谈及前线又死了多少人,哪场战胜,哪场战败。
感慨世事无常,他们这种整日行军打仗、征战沙场的人,不知道哪天便再也见不到家中的亲人孩子。
听得钟南烟连连叹息,更坚定了自己的和平理念。
“战争只会给双方都带来伤亡,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留下的永远是伤痛。”
马车晃晃悠悠,又走了20 多天以后,终于到达了前线。
却不是到达了终点,只是征战之旅的开始。
……
钟南烟第一次见到了真正的战场。
荒凉萧条,士兵们的脸上透露着麻木和死寂。
他生活的营地附近,便是一片又一片的坟场。
士兵们早已对尸体失去了该有的感知,仿佛那些僵硬腐烂的死尸与他们并无区别。
他们也只是活着的幽灵,早晚都会落得同这些尸体一样的下场。
几位将军去了军中主帐,钟南烟也去了。
她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讲现在的形势。
楚国发起突袭,齐军没有防备,因而楚国占据了一定优势。
但很快,楚国国库空虚和兵力匮乏的弊病就显现出来。
如今齐军雄起,取得了优势,已经吞下了楚国的数片领土。
他们正在商议,该如何北上,直取京都。
钟南烟在旁边越听越心急,不由地担心起太后和皇帝。
虽然不确定他们为什么在自己和亲之际发动突袭。
但是姐弟亲情让她暂且放下了这些疑惑。
她只是在想,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现在的局面。
只可惜,她现在是幽灵状态,什么也做不了。
只能看着一切发生,甚至连看都不能脱离其他人作为载体。
她看着众位将军穿上闪亮的铠甲,看着他们点燃篝火、大办宴会鼓舞士气。
军中兵士大口喝下践行酒,摆脱麻木,恢复鲜活。
摔碎酒碗,抽出兵刃,高喊壮志以后,拔营出击。
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两方势力在数个城池交战。
得到增援的齐国兵马充足,人才济济。如今十战九胜,推进速度超乎想象的快。
钟南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国从最开始势均力敌的抵抗。
到后面阻击的士兵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城池干脆开门迎敌。
面对这些降者和俘虏,齐军之中有了不同的声音。
军中威望极高的夏将军主张斩草除根,大肆屠杀城中百姓,让他们没有反叛的可能。
也有人不满意他如此粗暴的行径,却无人能阻拦住他的决定。
眼看他就要带兵出城,将投降的百姓杀个一干二净。
钟南烟急得团团转,却见夏将军刚要冲出城门。
远方一士兵快马加鞭冲过来,说:“急报!急报!三皇子有令,投降的俘虏和百姓,不可伤其分毫。”
夏将军还十分不服,张口辩驳:“留着他们,便是给了楚国喘息之机。”
“万一他们只是假意投降,趁我们不被前后夹击。腹背受敌下,将士们……”
那士兵再次开口:“三皇子的命令已下,有不从者,斩立决。”
如此一来,夏将军也只能将自己没说完的话全都憋到肚子里,再不敢提出异议。
钟南烟这才安下心来,至少百姓目前安全了。
她倒是对这些人口中的三皇子有了些好奇心。
这三皇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钟南烟曾经也听说过这三皇子的威名,知道齐国有内斗夺嫡的乱象。
从前,她从听到的事迹中,拼凑出了一个玩弄政治、杀伐果断、心机城府极深的人。
心想那绝对不是个心软温善之人,否则不能在吃人的朝堂上活下去。
没想到,对方竟然还能对底层的军士和百姓留有善心。
虽未见面,钟南烟却对这样的人有了那么一丝丝的好感。
如果三皇子也一样不喜杀伐,她没有突然死亡,嫁到齐国扶持对方三皇子登基,签订下和平合约才是最好的选择。
只可惜,一切都只是如果。
接下来楚国的反抗越来越小,甚至在面对一些小型城池受到攻击时,已经不再派兵援助。
钟南烟见此情况,都觉心寒,更何况是这里的百姓。
加之齐国之前对于投降的俘虏政策都十分仁义,竟有许多城池主动打开自己的城门,哭诉着乞求投降。
如此一来,齐国征战的步伐再次提速。
在不足三月的时间,竟然真的攻到了京都。
等钟南烟再次看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内心不觉涌出一阵感慨。
明明只隔几月再见家乡,却好像已经是上辈子的事情了。
她已经死了,其实也的确算是上辈子的事情。
如今京都内人影萧条,有钱有势,能跑的人早已经跑了。
剩下的都是些平民百姓,害怕死亡却也无法离开,只能门窗紧闭。
到处阴森森的,看不出曾经辉煌的模样。
看到自己家园变成这样,钟南烟何谈不心痛。
现在她更加忧心的是皇宫之内的情况。
私心感情上讲,她希望自己的弟弟已经戴着太后逃离,这样的话至少能保证安全。
可是作为皇族,她又觉得他们应该与国同在。
若是此时丢下百姓逃亡,未免太不负责。
在攻到这里之前,齐军已经做了精密的计划。
如今势如破竹,迅速攻破城门闯了进来。
皇宫巍峨,宫门被攻破,里面的宫女太监纷纷拿着珠宝,死的死,逃的逃。
满地的珠宝和尸体。
齐军的随意的将宫女太监们驱逐到一起,并没有多管。
他们的目的是找到楚国皇帝。
皇宫地形复杂陌生,齐军抓着几个宫女太监带路,去寻找皇帝的寝宫以及一切他们可能待的地方。
钟南烟不用如此费力,她从小在这里长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她也想象过,如果有一天城门被攻破,她的弟弟和母后会不会站在城墙高台上以身殉国。
但是这一路上,她看到那些不战就败的楚军,突然明白了,这是根本不必要的担心。
她没去皇帝的寝宫和勤政殿,而是直奔只有皇室知道的地下密室。
果不其然,在这里见到了自己的弟弟和他的生母太后。
此刻,两人狼狈地蜷缩在密室,身旁是他们早就准备好,足够在外面潇洒一世的财宝。
他们听着外面混乱的声音,瑟瑟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