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蓝大大你还有没有存稿了?断更两星期啦,可怜可怜我这个小编编吧,抓紧截稿时间更新哦!”
上辈子杀人放火作恶多端这辈子才会过上抱着电脑天天码字不见曦月的日子吧!!!
尽管劳心劳力的编辑勤勤恳恳N次催稿,可是我梁某人真的已经江郎才尽,真的一滴也挤不出来了!
梁在青恶狠狠地在电脑前咆哮,然后又狠狠心叉掉对话框,随即整个身体放松,往后一仰呈乌龟大字型躺在从来都没有叠过被子的邋遢小床上,用枕头紧紧闷住自己憔悴的脸蛋。
三年前,小语种专业毕业后,本来想去外贸公司大展拳脚,奈何本科所学西方语言实在太过冷门,并没有找到什么对口的工作岗位。
于是做贼般在大学城附近租房假装考研并远程啃了半年的老。
隔年开春爸妈来旅游探望时发现自己没在考研也没在找工作,只是每天去隔壁图书馆看看书或者去动物园逗逗吗喽,遂被无情放逐到了一线大城市,美其名曰大城市机会多。财主母亲豪气甩手付完一年的小套间房租,就任女儿自生自灭了。
梁在青不愿意辜负母亲大人给自己从800元一个月提升到4000元一个月的豪华租房待遇,轰轰烈烈地入职了一家蓝标新媒体公司。
每天写写猎奇小文章,配上几张美工同事不知道从哪里抓来的图片,加加滤镜再裁剪裁剪,看起来图文并茂,流量是上来了,评论区也多了一些不堪入目的恶毒评论。
“吃屎小编写出大便作品!”
“以前UC就业的吧写的一坨啥啊?”
“把新闻写的跟小说一样垃圾垃圾垃圾。”
玻璃心的小女孩一开始在深夜抱着荞麦枕头流泪emo,没过多久,在荞麦枕头因浸染盐分而发芽之前,习惯恶评的她就暗戳戳开小号在评论区和键盘侠们互怼。
最后,在实习转正发到手每个月工资扣完房租水电交通吃喝玩乐,连件当季最新款的连衣裙都舍不得买后,梁在青终于发现自己是在倒!贴!上!班!
领着BE文学般的工资条,还要每天费心费力在网络上和别人赌上全家性命吵架……
这个破班就上到这!
二月份刚过完年梁在青轰轰烈烈地去上班,四个月后又灰溜溜地躺回了出租屋。
七八月份太热了,实在不是重新找工作的好时机,就当给自己放个暑假吧……
从小都是三好学生的她复盘了一下近几个月的工作情况。
刹那间,那句最开始的恶评“新闻写的跟小说一样怎么不直接去写小说!”像泥鳅一样滑过了她光溜溜的脑皮层。
说干就干!
梁在青一个鲤鱼打挺,打开电脑,在绿标文学网站打算注册一个名为“出于蓝”的作者号,然后因为同名又绞尽脑汁改成了“初于蓝”。
不错不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谐音嘛。
梁在青对这个笔名非常满意。
这个起名文化水平显得作者非常有逼格,没错!
三分钟热度的她打开文档,洋洋洒洒没日没夜(其实每晚还是有五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写好三万字投了上去,得到编辑的肯定后,又痛痛快快地日更三千一百六十七个字,达到基本线混个底薪。
从此过上了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日子。
好处就是不必出门坐班,不必看傻叉老板的眼色和参与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
对外则不要脸地宣称本人是个自由职业作家。
这样的日子舒舒服服过了两年。
直到最近这两个星期,她突然发现当初源源不断的灵感骤然枯竭,急得大姨妈周期都紊乱了,就是憋不出一个字。
挤牙膏似的挤出来一点点,又觉得对不起读者,怎么能写垃圾敷衍自己的衣食父母呢,遂按删除键一路删回到0字符。
本天才作家还未功成出名就要黯然身退了吗?
不!
要不然出去打工两个月过渡一下……
可是现在的办公室环境太恶劣了,梁在青看着那些自媒体拍的办公室短视频,想不通怎么会有人为了几千块的工资在小小的格子间上演宫斗剧。
我急需休息,放空大脑,摄入新知识!
她从床上滚回电脑前,手指飞快在键盘上移动,“啪嗒啪嗒”三分钟给编辑发去一封情真意切的请假信件,把毕生疼痛文学素养都发挥在这封不到两百字的邮件里,提出放半个月的小长假回乡看望年迈病重的老奶奶。
十来年前就去世的梁奶奶在天上表示很欣慰,骨灰都凉得透透了还能为成年的孙女发挥点余热。
*
回乡的盘山公路一旁横亘着各式不知名的树杈,盛夏时节新芽簌簌,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客车平稳地行驶着,车上多是昏昏欲睡的乘客。
打从梁在青有记忆开始到十二岁小学毕业,她整个梦幻泡泡般的童年都是在爷爷故乡大梁乡度过的。
离开十来年,重又踏上归途之际,她却觉得自己仿佛从未离开过这片大山。
摇摇晃晃的太阳光终于成功催眠了一直清醒着的女孩,她的身体急速缩小,四肢也回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样子。
升二年级那年生源减少,肖家庄和大梁乡的两所小学合并成一所,改名为“梁山镇第六实验小学”,梁在青所在班级二十几个人悉数挪走,打乱分配进了新学校各个班级。
小小的梁在青被安排进一群男生中间,坐立难安。
有个胖墩墩的男孩子开了一个水果香蕉的玩笑,所有人都哈哈大笑,笑了很久都没有停下。
梁在青处在沸腾的人群中,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容易快乐,笑得那么开心。但合群的本能告诉她,她也应该一起笑才对。于是试着露出笑脸,它并不发自内心,因此显得有点生硬又莫名其妙。
“你在笑什么?”一个声音轻轻地问。
像是突然被看穿自己努力融入新圈子的徒劳和滑稽,梁在青收起来笑容,怔怔地盯着问话的人。
小白杨。
这是梁在青对前座男孩的第一印象。
一棵清瘦挺拔的小白杨树。
“王兴兴总是爱讲冷笑话,大家给他面子才笑的。”
他的普通话很标准。
“你怎么了,怎么突然出了这么多汗?”面前男孩的面容逐渐扭曲模糊,留下这么一句话。
不对,他当时应该是在介绍自己的名字,为什么记忆错乱了?
梁在青猛地醒来,发现双手因长时间紧握成拳头的姿势而汗津津,车载空调已关,快到目的地了。刚刚最后那句话是过道邻座两人的对话,居然进到自己的梦里来了。
她长吁一口气,还来不及思考为什么会做这么久远的梦,就被身后众多乘客拥挤着推下了车。
知了在七月高唱着生命的赞歌,隐藏在一树一树的茂盛中,神蝉见首不见尾。
站在大太阳底下,梁在青眯起眼睛,突然有点后悔为什么不躺在空调房里安享摆烂人生。
对对,我是找写作素材来的!
她取出背包里的遮阳伞,“歘”地一声撑开,站在车站前准备打车。
打车软件十公里内无人应答。
很好。
梁某女子看着大梁乡车站已经翻修过的锃亮招牌,内心叹气只能照顾照顾黑车司机的生意了。
好在是熟悉的乡音,她稍稍放了心。
一路无话,司机老老实实地开着车,也没有因为女乘客看起来像外地人而绕路或漫天要价收高车费。
谢过了司机师傅,她不轻不重地关上车门,沿着记忆中的石子路慢慢踱步前行。
没走几步就听到村中似有锣鼓喧嚣声音。
赶上红喜事儿了?
梁在青直呼今儿是个好日子,快跑两步准备上去凑个热闹。
是一支送丧队伍,两位专业人士在前方敲锣开路,后面逝者的亲友抱着遗像面色或痛苦落泪或低头无言地走着。
队伍里不少人手捧着一柱细香和一朵白菊,以表哀思。
前头身材修长的清瘦男生穿着长袖长裤的黑色丧服,腰间系了一根红带子。面庞显露出一种病态的白皙。
虽然很不合时宜,她还是想到了那句老话——男要俏,一身皂。
阿弥陀佛,梁在青为自己脑子里冒出的想法给逝者和送丧的领头人暗自道了歉。
她又抬头多看了一眼,正是这一眼,这个男生的脸在她面前逐渐清晰起来。
“小青?”
她看到那个男生的口形在叫自己。
“……阿河?”
梁在青隔着人群,张口无声回应。
送丧队伍还在继续往公墓方向行进,谁也没注意到这段发生不到只有两秒钟的沉默小插曲。
那张脸,不就是刚刚客车上梦到的那个小男孩吗?
梁在青有一种天旋地转的眩晕感。
真实记忆里发生的事是那个小男孩转身,问自己在笑什么,然后说大家笑是因为给说笑话的人面子,再然后,第三句话,他介绍了他自己的名字。
他叫什么?叫阿河?
不对,这是他的小名,为什么会叫他阿河……
“跋山涉川,川就是河流的意思,这个词是形容远道奔波之苦……”这是语文老师的声音。
“哈哈!你名字是河流的意思,你居然不敢下河……”这是幼年梁在青的声音。
“不要不要,不要拽我下去,我不会游泳哇……”这是谁的声音?
“青青,你回来啦,你前天寄过来的行李我已经收到了,给你放到你的小房间里去了!”梁爷爷早就躺在自家门口的藤椅上摇着蒲扇等着自己的宝贝孙女回来。
“爷爷。”梁在青呼吸有些急促,握住老人伸过来想替自己拿背包的手,“爷爷,小学时候经常来我们家串门的那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
上辈子杀人放火作恶多端这辈子才会过上抱着电脑天天码字不见曦月的日子吧!!!
尽管劳心劳力的编辑勤勤恳恳N次催稿,可是我梁某人真的已经江郎才尽,真的一滴也挤不出来了!
梁在青恶狠狠地在电脑前咆哮,然后又狠狠心叉掉对话框,随即整个身体放松,往后一仰呈乌龟大字型躺在从来都没有叠过被子的邋遢小床上,用枕头紧紧闷住自己憔悴的脸蛋。
三年前,小语种专业毕业后,本来想去外贸公司大展拳脚,奈何本科所学西方语言实在太过冷门,并没有找到什么对口的工作岗位。
于是做贼般在大学城附近租房假装考研并远程啃了半年的老。
隔年开春爸妈来旅游探望时发现自己没在考研也没在找工作,只是每天去隔壁图书馆看看书或者去动物园逗逗吗喽,遂被无情放逐到了一线大城市,美其名曰大城市机会多。财主母亲豪气甩手付完一年的小套间房租,就任女儿自生自灭了。
梁在青不愿意辜负母亲大人给自己从800元一个月提升到4000元一个月的豪华租房待遇,轰轰烈烈地入职了一家蓝标新媒体公司。
每天写写猎奇小文章,配上几张美工同事不知道从哪里抓来的图片,加加滤镜再裁剪裁剪,看起来图文并茂,流量是上来了,评论区也多了一些不堪入目的恶毒评论。
“吃屎小编写出大便作品!”
“以前UC就业的吧写的一坨啥啊?”
“把新闻写的跟小说一样垃圾垃圾垃圾。”
玻璃心的小女孩一开始在深夜抱着荞麦枕头流泪emo,没过多久,在荞麦枕头因浸染盐分而发芽之前,习惯恶评的她就暗戳戳开小号在评论区和键盘侠们互怼。
最后,在实习转正发到手每个月工资扣完房租水电交通吃喝玩乐,连件当季最新款的连衣裙都舍不得买后,梁在青终于发现自己是在倒!贴!上!班!
领着BE文学般的工资条,还要每天费心费力在网络上和别人赌上全家性命吵架……
这个破班就上到这!
二月份刚过完年梁在青轰轰烈烈地去上班,四个月后又灰溜溜地躺回了出租屋。
七八月份太热了,实在不是重新找工作的好时机,就当给自己放个暑假吧……
从小都是三好学生的她复盘了一下近几个月的工作情况。
刹那间,那句最开始的恶评“新闻写的跟小说一样怎么不直接去写小说!”像泥鳅一样滑过了她光溜溜的脑皮层。
说干就干!
梁在青一个鲤鱼打挺,打开电脑,在绿标文学网站打算注册一个名为“出于蓝”的作者号,然后因为同名又绞尽脑汁改成了“初于蓝”。
不错不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谐音嘛。
梁在青对这个笔名非常满意。
这个起名文化水平显得作者非常有逼格,没错!
三分钟热度的她打开文档,洋洋洒洒没日没夜(其实每晚还是有五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写好三万字投了上去,得到编辑的肯定后,又痛痛快快地日更三千一百六十七个字,达到基本线混个底薪。
从此过上了吃不饱也饿不死的日子。
好处就是不必出门坐班,不必看傻叉老板的眼色和参与同事之间的明争暗斗。
对外则不要脸地宣称本人是个自由职业作家。
这样的日子舒舒服服过了两年。
直到最近这两个星期,她突然发现当初源源不断的灵感骤然枯竭,急得大姨妈周期都紊乱了,就是憋不出一个字。
挤牙膏似的挤出来一点点,又觉得对不起读者,怎么能写垃圾敷衍自己的衣食父母呢,遂按删除键一路删回到0字符。
本天才作家还未功成出名就要黯然身退了吗?
不!
要不然出去打工两个月过渡一下……
可是现在的办公室环境太恶劣了,梁在青看着那些自媒体拍的办公室短视频,想不通怎么会有人为了几千块的工资在小小的格子间上演宫斗剧。
我急需休息,放空大脑,摄入新知识!
她从床上滚回电脑前,手指飞快在键盘上移动,“啪嗒啪嗒”三分钟给编辑发去一封情真意切的请假信件,把毕生疼痛文学素养都发挥在这封不到两百字的邮件里,提出放半个月的小长假回乡看望年迈病重的老奶奶。
十来年前就去世的梁奶奶在天上表示很欣慰,骨灰都凉得透透了还能为成年的孙女发挥点余热。
*
回乡的盘山公路一旁横亘着各式不知名的树杈,盛夏时节新芽簌簌,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客车平稳地行驶着,车上多是昏昏欲睡的乘客。
打从梁在青有记忆开始到十二岁小学毕业,她整个梦幻泡泡般的童年都是在爷爷故乡大梁乡度过的。
离开十来年,重又踏上归途之际,她却觉得自己仿佛从未离开过这片大山。
摇摇晃晃的太阳光终于成功催眠了一直清醒着的女孩,她的身体急速缩小,四肢也回到了小学二年级的样子。
升二年级那年生源减少,肖家庄和大梁乡的两所小学合并成一所,改名为“梁山镇第六实验小学”,梁在青所在班级二十几个人悉数挪走,打乱分配进了新学校各个班级。
小小的梁在青被安排进一群男生中间,坐立难安。
有个胖墩墩的男孩子开了一个水果香蕉的玩笑,所有人都哈哈大笑,笑了很久都没有停下。
梁在青处在沸腾的人群中,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容易快乐,笑得那么开心。但合群的本能告诉她,她也应该一起笑才对。于是试着露出笑脸,它并不发自内心,因此显得有点生硬又莫名其妙。
“你在笑什么?”一个声音轻轻地问。
像是突然被看穿自己努力融入新圈子的徒劳和滑稽,梁在青收起来笑容,怔怔地盯着问话的人。
小白杨。
这是梁在青对前座男孩的第一印象。
一棵清瘦挺拔的小白杨树。
“王兴兴总是爱讲冷笑话,大家给他面子才笑的。”
他的普通话很标准。
“你怎么了,怎么突然出了这么多汗?”面前男孩的面容逐渐扭曲模糊,留下这么一句话。
不对,他当时应该是在介绍自己的名字,为什么记忆错乱了?
梁在青猛地醒来,发现双手因长时间紧握成拳头的姿势而汗津津,车载空调已关,快到目的地了。刚刚最后那句话是过道邻座两人的对话,居然进到自己的梦里来了。
她长吁一口气,还来不及思考为什么会做这么久远的梦,就被身后众多乘客拥挤着推下了车。
知了在七月高唱着生命的赞歌,隐藏在一树一树的茂盛中,神蝉见首不见尾。
站在大太阳底下,梁在青眯起眼睛,突然有点后悔为什么不躺在空调房里安享摆烂人生。
对对,我是找写作素材来的!
她取出背包里的遮阳伞,“歘”地一声撑开,站在车站前准备打车。
打车软件十公里内无人应答。
很好。
梁某女子看着大梁乡车站已经翻修过的锃亮招牌,内心叹气只能照顾照顾黑车司机的生意了。
好在是熟悉的乡音,她稍稍放了心。
一路无话,司机老老实实地开着车,也没有因为女乘客看起来像外地人而绕路或漫天要价收高车费。
谢过了司机师傅,她不轻不重地关上车门,沿着记忆中的石子路慢慢踱步前行。
没走几步就听到村中似有锣鼓喧嚣声音。
赶上红喜事儿了?
梁在青直呼今儿是个好日子,快跑两步准备上去凑个热闹。
是一支送丧队伍,两位专业人士在前方敲锣开路,后面逝者的亲友抱着遗像面色或痛苦落泪或低头无言地走着。
队伍里不少人手捧着一柱细香和一朵白菊,以表哀思。
前头身材修长的清瘦男生穿着长袖长裤的黑色丧服,腰间系了一根红带子。面庞显露出一种病态的白皙。
虽然很不合时宜,她还是想到了那句老话——男要俏,一身皂。
阿弥陀佛,梁在青为自己脑子里冒出的想法给逝者和送丧的领头人暗自道了歉。
她又抬头多看了一眼,正是这一眼,这个男生的脸在她面前逐渐清晰起来。
“小青?”
她看到那个男生的口形在叫自己。
“……阿河?”
梁在青隔着人群,张口无声回应。
送丧队伍还在继续往公墓方向行进,谁也没注意到这段发生不到只有两秒钟的沉默小插曲。
那张脸,不就是刚刚客车上梦到的那个小男孩吗?
梁在青有一种天旋地转的眩晕感。
真实记忆里发生的事是那个小男孩转身,问自己在笑什么,然后说大家笑是因为给说笑话的人面子,再然后,第三句话,他介绍了他自己的名字。
他叫什么?叫阿河?
不对,这是他的小名,为什么会叫他阿河……
“跋山涉川,川就是河流的意思,这个词是形容远道奔波之苦……”这是语文老师的声音。
“哈哈!你名字是河流的意思,你居然不敢下河……”这是幼年梁在青的声音。
“不要不要,不要拽我下去,我不会游泳哇……”这是谁的声音?
“青青,你回来啦,你前天寄过来的行李我已经收到了,给你放到你的小房间里去了!”梁爷爷早就躺在自家门口的藤椅上摇着蒲扇等着自己的宝贝孙女回来。
“爷爷。”梁在青呼吸有些急促,握住老人伸过来想替自己拿背包的手,“爷爷,小学时候经常来我们家串门的那个小男孩叫什么名字?”